头部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 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每日分泌400~500 ml,特殊情况如 颅内感染患者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 流量可适量增加。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4
观察记录
术后早期要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
1
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
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
脑室引流管的位置:必须高于侧脑室也就是
它的出口10~15 cm,引流袋过高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流受阻就起不到降 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快,可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
或小脑幕裂孔疝,因此每班必须加强巡视及严格床头交按班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3
观察记录
正常脑脊液无 色透明,无沉淀
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6
预防感染
1
减少室内人员流 动,限制探视, 保持空气清新
2
6
保持伤口敷料干 燥、清洁,搬动 患者时可暂夹闭 引流管,防止引 流液逆流,在进 行各项操作时严 格遵照无菌操作
原则
倾倒引流液时避免 抬高引流袋以免反 流,要严格无菌操
作。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9
术前准备及护理
(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 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 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 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0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利静 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 及空气流通。加强对患者生活护理及心理护 理以及口腔、皮肤等的护理。对于小儿、神 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 使用约束带。
头部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控制引流速度 若引流速度过快过 严格遵守无菌操,转运病人时应先
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 夹闭引流管。
呕吐,此时应抬高或暂时夹闭引 流管,引流量每天小于500ml。
保持引流管通畅,随病人呼吸、术后1-2 天呈血性渐变橙黄。
拔管 术后一般3-4天,拔管时先夹 闭1-2天,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方
头部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神经系统引流管的分类
• 脑室引流管 • 硬 膜外引流管 • 硬膜下引流管 • 创腔引流管 •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皮下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护理
引流瓶的位置 引流管的末端置于侧 性状:异常时浑浊或有絮状物,提
脑室的平面10-20cm,始终保持正
示有颅内感染。
常的颅内压。
体位:床头抬高30-45度。
• 护理要点: • 1 昏迷病人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切。 • 2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 3 留置导尿管了解脱水效果及尿量。 • 4 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 5 准备抢救物品。 • 6 完善术前准备工作。
总结
开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我们重症科室护士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严密观察 引流量、性质及颜色,结合意识,瞳孔的变化,肢体的活动情况,保持 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应用降颅内压药物,记24小时出入量, 预防 再出血的发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
• 谢谢
在术后2-4日达高峰比血肿出现晚。
脑疝病人的急救及护理
急救: 1. 立即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100-200ml,严重者同时肌注或静注速尿
20-40mg,以脱水利尿。 2. 如原发病灶位于后颅窝或导水管阻塞患者,应及时行侧脑室穿刺,缓慢
放出脑液,同时给予脱水药物,必要时行持续脑室引流。 3. 适当用地米静滴以减轻脑水肿。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给氧吸入。 5. 紧急作术前准备。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三、脑室引流的构成
➢ 颅内段引流管 ➢ 颅外段 ➢ 引流瓶(袋)
四、脑室引流的相关护理要点
护理诊断:引流引流的高度。 2、术后早期尤其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
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术后早 期可适当抬高引流瓶(袋)的位置,以减低流速。
明原因。
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 脊液回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感染。
2、严格无菌操作,严防逆行感染,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 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护理诊断:有脱管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按《意外拔管风险评估表》评估病人脱管的风险。 2、管路要正确的固定,固定稳妥。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及
2、评分9-12分(高风险) ,随时会发生导管滑脱,每班评 估一次,直至拔管或出院(死亡);评分5-8分(中度风 险) ,容易发生导管滑脱,每天评估一次;当评分 ≤4 分(低风险)时,不需做动态评估。
意外拔管风险评估表
意外拔管常见原因
五、拔管的护理
1、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此时脑水肿期 已过,颅内压逐渐降低,应及早进行拔管。
➢ 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 物以及维持正常颅内压的作用。
➢ 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 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
➢ 量: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 不超过500ml为宜。
二、脑室引流适应症
➢ 急性颅内压增高 ➢ 脑室出血/积血 ➢ 脑积水 ➢ 颅内感染
查房目的
一、熟悉脑室引流概述 二、了解脑室引流适应症 三、了解脑室引流的构成 四、掌握脑室引流的相关护理要点 五、掌握拔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头部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10
护 理
3、防止管路滑脱
1)使用管路标识:注明管路名称、放置日期、外 露刻度 2)每日交接班时交接管路外露刻度、量、通畅情 况 3)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定时检查引流管 在位情况 4)更换伤口敷料时,护士要及时观察引流管情况, 记录刻度及敷料情况 5)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
11
脑室引流管
目的
1、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缓解颅高压。 2、经脑室引流管向颅内注入药物治 疗颅内感染。 3、观察颅内出血情况。
引流 管放 置位 置
引流 液的 颜色、 量
引流 管刻 度
暗红、逐渐减少
防止颅内再 相同 出血
保证引流管 在位
每次交接班时交 接
敷料 观察
有无渗血
防止引流管 处渗血
观察
7
护 理
1、复发出血、脑疝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如引流液颜色鲜红、 量较前增多,则提示颅内复发出血,及时报告 医生 2)避免引流管打折,引流不畅导致颅内压增高, 引起出血 3)护理操作时,适当保持头部制动,动作轻柔。 4)如有减压窗的患者需关注减压窗张力。张力较 前增高时及时通知医生 5)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使用尿激酶后根据医嘱 及时开放引流管,并观察患者血压、意识的变 化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3、预防感染
16
脑脊液引流不畅的原因及处理
引流管降低到能观察有脑脊液流出
可挤压引流管或 颅内压低 引流管放 请医师对照X 严格无菌操作下 10— 入脑室过 线,将引流管 注射器抽吸,切 15cmH2O 长而盘区 缓慢向外抽出 成角 不可用生理盐水 至有脑脊液流 冲洗,以免管内 引流管被 管口吸附 出,再重新固 小血块堵 堵塞物被冲入脑 于脑室壁 定 塞 室系统,造成脑 脊液循环受阻 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护 理
3、防止管路滑脱
1)使用管路标识:注明管路名称、放置日期、外 露刻度 2)每日交接班时交接管路外露刻度、量、通畅情 况 3)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定时检查引流管 在位情况 4)更换伤口敷料时,护士要及时观察引流管情况, 记录刻度及敷料情况 5)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
11
脑室引流管
目的
1、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缓解颅高压。 2、经脑室引流管向颅内注入药物治 疗颅内感染。 3、观察颅内出血情况。
引流 管放 置位 置
引流 液的 颜色、 量
引流 管刻 度
暗红、逐渐减少
防止颅内再 相同 出血
保证引流管 在位
每次交接班时交 接
敷料 观察
有无渗血
防止引流管 处渗血
观察
7
护 理
1、复发出血、脑疝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如引流液颜色鲜红、 量较前增多,则提示颅内复发出血,及时报告 医生 2)避免引流管打折,引流不畅导致颅内压增高, 引起出血 3)护理操作时,适当保持头部制动,动作轻柔。 4)如有减压窗的患者需关注减压窗张力。张力较 前增高时及时通知医生 5)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使用尿激酶后根据医嘱 及时开放引流管,并观察患者血压、意识的变 化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3、预防感染
16
脑脊液引流不畅的原因及处理
引流管降低到能观察有脑脊液流出
可挤压引流管或 颅内压低 引流管放 请医师对照X 严格无菌操作下 10— 入脑室过 线,将引流管 注射器抽吸,切 15cmH2O 长而盘区 缓慢向外抽出 成角 不可用生理盐水 至有脑脊液流 冲洗,以免管内 引流管被 管口吸附 出,再重新固 小血块堵 堵塞物被冲入脑 于脑室壁 定 塞 室系统,造成脑 脊液循环受阻 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普遍实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浪费, 保障护理质量。
五常法(5s)管理
1、常组织:对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 加强管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2、常整理:不要错过随手检查,查管道放置的位置、通 畅等情况。 3、常清洁:保持各个管道表面、患者皮肤、粘膜的清洁。 及时去除不洁因素导致的感染、意外脱管的危险。
常见导管安全问题:
管道脱出 连接错误 管道堵塞 管道受压及扭曲 发生并发症
如何提升导管护理
安全性?
二二、、IICCUU导导管管护风理险要管求理
风险管理
• 对所有留置管道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 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至 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
五常法(5s)管理
4、常规范: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各种 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管道护理流程,使大 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5、常自律: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检查自己护理管道的 工作方法,并积极学习管道护理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能 力。
三、ICU导管护理要点
各类引流管 妥善 固定
4
2
长胶布包绕引流管
5
3
方胶布粘于患者皮 肤或敷料上
5.注明引流 管的种类 和日期
3、明确标识,严防差错
• 当病人携带的管道繁多时,会造成护理观察不便,引起护 理差错,因此要对各个管道明确标识。
• 盆腹腔引流,头颅引流,应明确标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 • 对多个静脉通道应用可分为普通补液通路、输血通路和特
四、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各类引流管
常见管道的护理
• 人工气道 • 脑室引流管 • 胸腔引流管 • 深静脉置管
五常法(5s)管理
1、常组织:对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 加强管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2、常整理:不要错过随手检查,查管道放置的位置、通 畅等情况。 3、常清洁:保持各个管道表面、患者皮肤、粘膜的清洁。 及时去除不洁因素导致的感染、意外脱管的危险。
常见导管安全问题:
管道脱出 连接错误 管道堵塞 管道受压及扭曲 发生并发症
如何提升导管护理
安全性?
二二、、IICCUU导导管管护风理险要管求理
风险管理
• 对所有留置管道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 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至 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
五常法(5s)管理
4、常规范: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各种 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管道护理流程,使大 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5、常自律: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检查自己护理管道的 工作方法,并积极学习管道护理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能 力。
三、ICU导管护理要点
各类引流管 妥善 固定
4
2
长胶布包绕引流管
5
3
方胶布粘于患者皮 肤或敷料上
5.注明引流 管的种类 和日期
3、明确标识,严防差错
• 当病人携带的管道繁多时,会造成护理观察不便,引起护 理差错,因此要对各个管道明确标识。
• 盆腹腔引流,头颅引流,应明确标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 • 对多个静脉通道应用可分为普通补液通路、输血通路和特
四、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各类引流管
常见管道的护理
• 人工气道 • 脑室引流管 • 胸腔引流管 • 深静脉置管
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①肺部感染。 预防处理:减压期间应禁食,必须经胃管给药者,应在服药 后停止抽吸1h 。每天口腔护理2次。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 必要时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保持引流通畅,防胃液返流。 ②消化道出血。 预防处理:插管动作要熟练轻柔,勿强行插管。无胃液引出 时,可注入少量盐水后再回抽,不可盲目回抽,有鲜血引出 时应暂停吸引,通知医生等。 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钾最常见。 预防处理:病情允许时尽早拔出胃管。经常查血钾浓度,及 时按需补充。观察有无低钾表现。
2,引流不畅。 预防处理:不可受压,扭曲,折叠,保持引流通畅。若尿管阻塞, 可用0.9%氯化钠低压冲洗,必要时更换尿管。 3,尿储留。 预防处理:长期留置尿管者,定期行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时机:泌尿系统无感染或感染得到控制,拔除尿管 前,疾病恢复期。泌尿系统手术或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应遵 医嘱进行。 膀胱功能训练方法:①按需排尿。夹闭尿管,患者感膀胱胀满, 有尿意时开放尿管30min。用于清醒,合作的患者。②定时放尿。 夹闭尿管,开放尿管1~~2h一次,无不适3~~4h一次。 清醒和合作患者在开放尿管时,嘱其做排尿动作,或紧收下腹部, 或用手掌按压下腹部,增加腹压,促使尿液排空,减少残余尿量。
(2)引流不通畅。
预防处理:
因颅内压偏低而引起引流不通畅者暂不引流,对 症处理。
因引流管盘曲成角引起者可请医生对照x光片,将 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并重新固定。 因管口吸附脑室壁引起者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管口离开室壁。 若阻塞可用注射器轻轻向外回抽,切不可注入 0.9%氯化钠溶液冲洗,必要时换管。
引流管护理教学
1 2 3 4
胃肠减压管 留置导尿管
胆道 T 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蛛网膜硬膜下隙引流管
置管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头和双 下肢屈曲,在腰1 或腰4-5椎体间, 用硬脊膜外穿刺针 行穿刺术,见脑脊 液出后,将直径1 mm的韧硅胶管放 入腰椎管蛛网膜下 隙内,观察管内脑 脊液呈流通状态后 ,在穿刺局部缝硅 胶管予以固定,以 防脱出,将该管外 接于引流袋即可 。
蛛网膜下隙引流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放置高度
侧 卧 位 : 以 正 中 矢 状 面 为 基 线 , 高 出 15 18 ~ ㎝ (平 即卧 外位 耳: 道 水引 平流 )管 开 口 需 高 出 侧 脑 室 10 15 ~ ㎝
脑室引流管护理
(5)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 裹。 (6)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 并及时更换。 (7)无菌引流袋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 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 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8)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 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如引流过 多过快,可造成颅压低。空气易从伤口及引流管吸入。如引流管有小气泡 回吸现象,说明引流过快过多或者补液不足导致相对颅内低压,此时要立 即夹闭引流管或抬高引流袋,补充适当的平衡液,使颅内压恢复。 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 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 ≤7-10d。 (9)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 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 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置管期间的观察护理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LOGO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丁文文
精选ppt课件
1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 存,而每一条引流管末端放置的位置 不同其引流的目的和名称也不同,确 保引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病情, 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精选ppt课件
脑膜
硬脑膜 :为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为 颅骨内面的骨膜,称为骨膜层,内层与硬 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 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脑膜深面,其 间有潜在性腔隙为硬脑膜下隙,腔内含少 量液体,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较大的腔 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 软脑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透明薄膜
8
精选ppt课件
颅内压
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颅 ❖腔
ICP)定义
9
精选ppt课件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 值:成人0.69~1.96kpa(70~ 200mmh20)儿童0.49~0.98kpa (50~100mmh20)颅内容物由脑组 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5
精选ppt课件
脑脊液循环通路
脑 脊 液 循 环 通 路
6
精选ppt课件
神经系统引流管
分类 脑室引流、硬膜外引流 、 硬膜下引流、 创腔引流 、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皮下引 流
引流管位置 安置时间 引流管护理
7
精选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
经颅骨钻孔等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手术后 常用的控制颅内压、引流脑室积血、 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
3
精选ppt课件
脑脊液循环机制
脑脊液主要是脑室脉络丛产生,充满 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呈无 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成人总量 约150ml,每日分泌量为400~ 500ml/日。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丁文文
精选ppt课件
1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 存,而每一条引流管末端放置的位置 不同其引流的目的和名称也不同,确 保引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病情, 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精选ppt课件
脑膜
硬脑膜 :为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为 颅骨内面的骨膜,称为骨膜层,内层与硬 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 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脑膜深面,其 间有潜在性腔隙为硬脑膜下隙,腔内含少 量液体,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较大的腔 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 软脑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透明薄膜
8
精选ppt课件
颅内压
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颅 ❖腔
ICP)定义
9
精选ppt课件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 值:成人0.69~1.96kpa(70~ 200mmh20)儿童0.49~0.98kpa (50~100mmh20)颅内容物由脑组 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5
精选ppt课件
脑脊液循环通路
脑 脊 液 循 环 通 路
6
精选ppt课件
神经系统引流管
分类 脑室引流、硬膜外引流 、 硬膜下引流、 创腔引流 、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皮下引 流
引流管位置 安置时间 引流管护理
7
精选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
经颅骨钻孔等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手术后 常用的控制颅内压、引流脑室积血、 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
3
精选ppt课件
脑脊液循环机制
脑脊液主要是脑室脉络丛产生,充满 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呈无 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成人总量 约150ml,每日分泌量为400~ 500ml/日。
引流管的健康教育ppt课件

3
引流管的目的
外科引流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 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 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 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 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
术后放置引流管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手 段,术后有引流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 虑、惧怕等不良心理状况。
24
或有受压、扭曲、漏气发生,应仔细观察并 及时处理。
4.拔管指征 拔管时间一般视引流量而定,一般在24小时
内引流量少于50ml即可拔管,置管时间最长 不超过1周,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 程,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拔出后适当按压 引流管周围的皮肤以排除皮下积血。
25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瓶长 玻璃管插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保持引流管的密闭 (1)直立。 (2)用凡士林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 (3)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需用2把血管钳夹闭引流 管,以防空气进入。
4.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避免堵塞。
32
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松动、脱出、打折, 如管道脱出,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再盲 目插入,并通知医生。
6.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7.掌握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 拔管方法。
33
T形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滑脱,避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保持引 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如有泥沙样结石或蛔 虫阻塞时,应用无菌盐水缓慢冲洗,勿加压冲洗。
30
胸腔闭式引流的指导要点
1.告知胸腔引流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嘱患者 不要拔出引流管及保持密封状态。
2.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及变化体位,并告 知正确的方法。
引流管的目的
外科引流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 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 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 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 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
术后放置引流管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手 段,术后有引流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 虑、惧怕等不良心理状况。
24
或有受压、扭曲、漏气发生,应仔细观察并 及时处理。
4.拔管指征 拔管时间一般视引流量而定,一般在24小时
内引流量少于50ml即可拔管,置管时间最长 不超过1周,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 程,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拔出后适当按压 引流管周围的皮肤以排除皮下积血。
25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瓶长 玻璃管插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保持引流管的密闭 (1)直立。 (2)用凡士林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 (3)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需用2把血管钳夹闭引流 管,以防空气进入。
4.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避免堵塞。
32
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松动、脱出、打折, 如管道脱出,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再盲 目插入,并通知医生。
6.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7.掌握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 拔管方法。
33
T形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滑脱,避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保持引 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如有泥沙样结石或蛔 虫阻塞时,应用无菌盐水缓慢冲洗,勿加压冲洗。
30
胸腔闭式引流的指导要点
1.告知胸腔引流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嘱患者 不要拔出引流管及保持密封状态。
2.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及变化体位,并告 知正确的方法。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菌引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做脑脊液检查 或细菌培养。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9
引流袋高度
.平卧位: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cm(儿童:
5—10cm)。
侧卧位: .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病
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30度。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10
14
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的原因
.颅内压低于1.18—1.47kpa。证实办法: 降低引流袋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 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轻轻外抽。
注射器
.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1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感染:
引流速度及量
.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多,易出现
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夹闭引流管。
.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11
脑脊液的颜色、量、性状
.颜色: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 .量:小于500ml/d。 .性状:
.预防措施:
.引流管妥善固定,预防脱落,对儿童及躁动患者应加
强头部及引流系统的固定和保护,防止坠床;变换体位时,
头部和引流管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免引起脑组织和血管损
伤而出血。
.做好颅内压监护,预防低颅压,观察脑脊液的颜色
和量,若出现大量鲜红色脑脊液,可能为脑室出血,应保
持引流畅通,必要时用止血药;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
的神志变化,防止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引起脑疝。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9
引流袋高度
.平卧位: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cm(儿童:
5—10cm)。
侧卧位: .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病
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30度。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10
14
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的原因
.颅内压低于1.18—1.47kpa。证实办法: 降低引流袋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 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轻轻外抽。
注射器
.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1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感染:
引流速度及量
.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多,易出现
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夹闭引流管。
.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11
脑脊液的颜色、量、性状
.颜色: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 .量:小于500ml/d。 .性状:
.预防措施:
.引流管妥善固定,预防脱落,对儿童及躁动患者应加
强头部及引流系统的固定和保护,防止坠床;变换体位时,
头部和引流管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免引起脑组织和血管损
伤而出血。
.做好颅内压监护,预防低颅压,观察脑脊液的颜色
和量,若出现大量鲜红色脑脊液,可能为脑室出血,应保
持引流畅通,必要时用止血药;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
的神志变化,防止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引起脑疝。
脑室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低应及早拔管 试夹管24h: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
颅内压再次增高的表现
(九)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
1.脑内压低于0.98-1.47kpa 证实办法:降低引流袋(瓶)降低观察有无脑脊液
流出
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一)引流袋高度
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
㎝(即外耳道水平) 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
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 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
(二)标记
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 流 管上
脑疝
当脑内一分腔占位病变时,该腔压力高于邻腔, 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 剂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脑内压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成人
0.69~1.96kpa(70~200mmh20)儿童0.49~0.98kpa(50~
100mmh20)颅内容物由颅组织、脑脊液、血液 组成
(4)拔管:置管3-4日脑脊液转清即可拔
管
开脑室壁
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注射器轻轻外抽
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占颅内血 肿的10‰,
特点:外伤轻微、出血缓慢、缓解期时间长 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颅骨钻孔 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管道、标记醒目 体位:术后 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引流袋高度:低于创腔30㎝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量、性状、色 拔管:常于3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颅内压再次增高的表现
(九)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
1.脑内压低于0.98-1.47kpa 证实办法:降低引流袋(瓶)降低观察有无脑脊液
流出
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一)引流袋高度
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
㎝(即外耳道水平) 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
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 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
(二)标记
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 流 管上
脑疝
当脑内一分腔占位病变时,该腔压力高于邻腔, 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 剂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脑内压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成人
0.69~1.96kpa(70~200mmh20)儿童0.49~0.98kpa(50~
100mmh20)颅内容物由颅组织、脑脊液、血液 组成
(4)拔管:置管3-4日脑脊液转清即可拔
管
开脑室壁
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注射器轻轻外抽
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占颅内血 肿的10‰,
特点:外伤轻微、出血缓慢、缓解期时间长 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颅骨钻孔 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管道、标记醒目 体位:术后 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引流袋高度:低于创腔30㎝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量、性状、色 拔管:常于3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脑外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
• (1)术后早期引流袋放于头部创腔保持 一致 • (2)速度:术后48小时可将引流袋稍 放低 • (3)引流量:术后早期引流量多时适当 抬高,引流袋维持正常脑内压位原则 • (4)拔管:置管3到4日脑脊液转清即 可拔管
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
适应症与禁忌症
• 适应症:颅内血肿已清除,脑室系统与 脊髓蛛网膜下腔相通,头颅CT上可见基 底池为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前提。 • 禁忌症:对病人不配合,脑室系统与脊 髓蛛网膜下腔不相通,严重脑肿胀,中 线移位>1cm,有引起枕骨大孔疝的可 能则为腰大池持续引流的
目的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危 机状态 •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 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 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 经脑室引流管冲药控制颅内感染 • 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 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 压骤降引发脑疝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一)引流袋高度
术后护理
4、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 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 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h,开始 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 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 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 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6、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 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 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 穿刺方向:穿刺针在椎间隙以垂直背部 的方向刺入。见脑脊液流出后,腰大池 管向上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管内 4~6cm。 • 脑脊液流出通畅后,在针眼处用3M透明 胶布固定硅胶管,另用3M纸胶布沿着脊 椎向头颈方向继续固定20cm左右。
引流管ppt课件

41
患者健康教育—活动(二)
绝对不允许的行为:
不宜打乒乓和打网球,不宜做引体向上 和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避免置管手臂重体力活,以不超过一热 水瓶的重量为准。
42
患者健康教育—洗澡
洗澡的选择时间:换药维护前 洗澡最佳选择是淋浴。 洗澡前先用家用保鲜膜在置管穿刺 上下10cm处缠绕3—4圈,然后用胶 带或橡皮筋封闭好保鲜膜的上缘和 下缘,确认封闭是否妥善,无误后 再进行沐浴。
54
谢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55
19
20
妥善固定、标示清楚
• 1、引流的整个装置需衔接紧密,避免渗漏 • 2、将T管出腹壁处用缝线固定于腹部皮肤上
,另外,在腹带和床单上再加固定。
21
妥善固定、标示清楚
• 3、对病人进行各项操作时,勿拉紧引流管, 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固定时给病人活动、 翻身留有余地,以免将引流管拉脱。 4、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卷曲松动及时 到医院请专业护士更换。
45
目录
PICC简介 PICC维护 PICC患者健康教育 PICC维护常见问题
46
临床常见问题
穿刺局部皮肤出问题怎么办? 用PICC导管抽血怎么操作? 置管后出现静脉炎怎么办?
47
接触性皮炎
48
纱布敷料包扎方法
7
PICC的特点
8
护理要点
(1) 尽量避免留置尿管。
(2) 彻底清洗、消毒,严格操作程序。 (3) 选择硅胶导尿管,橡胶导尿管对黏膜的刺激
较大,乳胶尿管造成尿粪石、磷酸钙沉积而致 引流不畅,使残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 (4) 导尿管、储尿袋必须保持密闭状态,留置尿 管必须保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或脱落;应注 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5) 封闭的集尿器尽量不要打开,打开以前应以 碘伏消毒连接处,以便保持无菌状态。
患者健康教育—活动(二)
绝对不允许的行为:
不宜打乒乓和打网球,不宜做引体向上 和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避免置管手臂重体力活,以不超过一热 水瓶的重量为准。
42
患者健康教育—洗澡
洗澡的选择时间:换药维护前 洗澡最佳选择是淋浴。 洗澡前先用家用保鲜膜在置管穿刺 上下10cm处缠绕3—4圈,然后用胶 带或橡皮筋封闭好保鲜膜的上缘和 下缘,确认封闭是否妥善,无误后 再进行沐浴。
54
谢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55
19
20
妥善固定、标示清楚
• 1、引流的整个装置需衔接紧密,避免渗漏 • 2、将T管出腹壁处用缝线固定于腹部皮肤上
,另外,在腹带和床单上再加固定。
21
妥善固定、标示清楚
• 3、对病人进行各项操作时,勿拉紧引流管, 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固定时给病人活动、 翻身留有余地,以免将引流管拉脱。 4、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卷曲松动及时 到医院请专业护士更换。
45
目录
PICC简介 PICC维护 PICC患者健康教育 PICC维护常见问题
46
临床常见问题
穿刺局部皮肤出问题怎么办? 用PICC导管抽血怎么操作? 置管后出现静脉炎怎么办?
47
接触性皮炎
48
纱布敷料包扎方法
7
PICC的特点
8
护理要点
(1) 尽量避免留置尿管。
(2) 彻底清洗、消毒,严格操作程序。 (3) 选择硅胶导尿管,橡胶导尿管对黏膜的刺激
较大,乳胶尿管造成尿粪石、磷酸钙沉积而致 引流不畅,使残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 (4) 导尿管、储尿袋必须保持密闭状态,留置尿 管必须保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或脱落;应注 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5) 封闭的集尿器尽量不要打开,打开以前应以 碘伏消毒连接处,以便保持无菌状态。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4.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一般术 后1-2天引流液为暗血性,如有像鲜红色血 液样液体流出,首先考虑患者发生颅内再出血 ,及时汇报医生,进一步检查处理。
引流管分类
硬膜下引流管:放置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多见于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硬脑膜下血肿 ,颅内肿瘤术后出血。
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瘤腔引流管护理
1. 术后48小时内,引流袋置于头部创腔一致的 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 组织移位。
2. 术后48小时后,逐渐放低引流袋,使创腔内 液体较快引流,以消灭局部死腔、防止颅内压 增高。
3.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应适当抬高引流袋,以免 引流量过多。
引流管分类
脑室外引流管:侧脑室前角或侧脑室三角区 。多见于突发脑疝,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 手术后。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3. 脑脊液的颜色: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 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 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4.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 避免牵拉引流管。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 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多 表明引流液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 应查明原因。
状窦→颈内静脉。
头部引流管分类(按解剖位置)
1.头皮下引流管 2.硬膜外引流管 3.硬膜下引流管 4.瘤腔引流管 5.脑室外引流管 6.腰大池引流管
头部引流管分类
其他类 硬脊膜外引流管 脓腔引流管 储液囊引流管
引流管分类
头皮下引流管:放置在头皮下的引流管。 多见于外伤导致的头皮血肿,术后继发性的 皮下积液等。
引流管分类
硬膜下引流管:放置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多见于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硬脑膜下血肿 ,颅内肿瘤术后出血。
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瘤腔引流管护理
1. 术后48小时内,引流袋置于头部创腔一致的 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 组织移位。
2. 术后48小时后,逐渐放低引流袋,使创腔内 液体较快引流,以消灭局部死腔、防止颅内压 增高。
3.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应适当抬高引流袋,以免 引流量过多。
引流管分类
脑室外引流管:侧脑室前角或侧脑室三角区 。多见于突发脑疝,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 手术后。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3. 脑脊液的颜色: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 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 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4.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 避免牵拉引流管。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 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多 表明引流液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 应查明原因。
状窦→颈内静脉。
头部引流管分类(按解剖位置)
1.头皮下引流管 2.硬膜外引流管 3.硬膜下引流管 4.瘤腔引流管 5.脑室外引流管 6.腰大池引流管
头部引流管分类
其他类 硬脊膜外引流管 脓腔引流管 储液囊引流管
引流管分类
头皮下引流管:放置在头皮下的引流管。 多见于外伤导致的头皮血肿,术后继发性的 皮下积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3
14
脑室引流管 (二)护理
引流瓶的位置 引流管的末端置于侧脑室平 面上10~15cm,始终保持正常颅内压。 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 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 夹闭引流管。引流液<500ml/d。 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趋 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
血液占2~11% 颅腔容积 1400~1500ml
6
脑脊液循环机制 脑脊液主要是脑室脉络丛产生,充满 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呈无 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成人总量 约150ml,每日分泌量为400~ 500ml/日。
7
11
脑室引流管 (一)适应症
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态。 颅内肿瘤或其他病变形成梗阻性脑积水。 术中作脑室穿刺放出侧脑室脑脊液,便于 手术操作。 对脑室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可行脑 室穿刺吸出部分血液后,行脑室引流作为 治疗措施。 开颅手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 激症状。
17
脑室引流管
引流管应保持通畅不可受压、扭曲、成角。 术后患者翻身、躁动,易导致引流管脱落 或引流不畅。因此,术后患者的头部活动 应适当限制,四肢应加约束带,在翻身、 操作时,避免牵拉,并随体位变化随时调 整引流袋的固定位置,加强巡视,每20~ 30分巡视1次,定时或不定时的挤压引流管。
18
引流的目的
颅脑手术放置引流管其目的是引流出颅内残留的 气体、血液、血性脑脊液,以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脑膜粘连、蛛网膜颗粒的闭塞,减轻脑水 肿。如果因引流管护理不当,影响脑脊液的正常 循环及吸收功能,则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发生并 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8
置管期间的观察护理
严密观察,预防再出血 术后体位 引流装置的高度及压力要求 引流管的固定及保护 引流速度 脑脊液的观察 保持引流通畅 伤口及敷料的观察与护理 更换引流管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 值:成人0.69~1.96kpa(70~ 200mmh20)儿童0.49~0.98kpa (50~100mmh20)颅内容物由脑组 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5
颅腔内容物 脑组织占80%以上(1150~1350ml)
脑脊液占10%(150ml)
LOGO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ICU 李沐子
1
学习目的
引流的目的 分类 置管期间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
2
脑膜概述
概念:颅骨与脑间 有三层膜。由外向 内为硬脑膜、蛛网 膜和软脑膜;三层 膜合称脑膜。他们 具有保护和支持的 作用,并通过被膜 的血管使脑和脊髓 得到营养。
3
脑膜的解剖结构
4
颅内压概念
9
头部引流管
根据引流管末端位置分类 脑室引流、硬膜外引流 、 硬膜下引流、 创腔引流 、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皮下引 流。
10
脑室引流管概念
经颅骨钻孔等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 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手术后常用的 控制颅内压、引流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 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
15
脑室引流管
置管后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注 意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发现异常及 时报告医生。 仰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引流袋的位置 视体位改变而定,避免受压,保持引流管 通畅。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30度
16
脑室引流管
严密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状、量、并准确详细 记录。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 天脑脊液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 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提示颅内有出血。脑室引流时间较长,若术后脑 脊液混浊呈絮状或毛玻璃样,提示有颅内感染的 征象,此时,应放低引流袋并距侧脑室7cm,持 续引流感染脑脊液,并定时送检脑脊液。 脑脊液中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引流过多, 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应适当补液,同时将引流 袋抬高距侧脑室20cm,以维持颅内压于正常范 一)适应症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手术摘 除后,在颅内残留下的创腔内放置引 流管称创腔引流。 目的 引流手术残腔内的气体及液体, 使残腔逐渐闭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假 性囊肿的形成。
21
创腔引流
(二)护理 位置 创腔引流瓶放于头旁枕边,高度与创 腔保持一致。特别是位于顶枕部的创腔, 术后48h内,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否则腔 内液体被引出后,脑组织将迅速移位,导 致脑血管破裂,引起颅内血肿。 术后24~48h后,可将引流袋逐渐放低,可 以较快引流出创腔内液体。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及时拔除引流管, 以免形成脑脊液漏。一般创腔引流管于术 后3~4天拔除。
脑室引流管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定时更换引流袋 转运 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 引流管通畅:随病人呼吸、心跳上下波动。 拔管 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一般3~4天。拔 管时先夹闭1~2天,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方 可拔除。
19
引流故障处理
若引流管无脑积液流出时,应考虑以下原因:①颅内压低于 12~15cm水柱,证实的方法可将引流袋放低观察有无脑 积液流出,若确定是低压的缘故,应将引流袋放于正常高 度。②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致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 ,可对照CT片,将引流管缓缓向外抽出至脑脊液流出, 然后固定。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管口离开脑室壁。④若怀疑是血凝块或挫碎的脑组织所 堵塞,可严格消毒,用无菌注射器向外抽吸,也可用无菌 生理盐水5~10ml冲洗,若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 出,应告知医生,必要时可拔出引流管。⑤挤压引流管, 挤压时应向引流袋方向挤压,不可向头部方向挤压,以免 管内的液体逆流入脑内而导致感染。
13
14
脑室引流管 (二)护理
引流瓶的位置 引流管的末端置于侧脑室平 面上10~15cm,始终保持正常颅内压。 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 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 夹闭引流管。引流液<500ml/d。 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趋 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
血液占2~11% 颅腔容积 1400~1500ml
6
脑脊液循环机制 脑脊液主要是脑室脉络丛产生,充满 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呈无 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成人总量 约150ml,每日分泌量为400~ 500ml/日。
7
11
脑室引流管 (一)适应症
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态。 颅内肿瘤或其他病变形成梗阻性脑积水。 术中作脑室穿刺放出侧脑室脑脊液,便于 手术操作。 对脑室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可行脑 室穿刺吸出部分血液后,行脑室引流作为 治疗措施。 开颅手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 激症状。
17
脑室引流管
引流管应保持通畅不可受压、扭曲、成角。 术后患者翻身、躁动,易导致引流管脱落 或引流不畅。因此,术后患者的头部活动 应适当限制,四肢应加约束带,在翻身、 操作时,避免牵拉,并随体位变化随时调 整引流袋的固定位置,加强巡视,每20~ 30分巡视1次,定时或不定时的挤压引流管。
18
引流的目的
颅脑手术放置引流管其目的是引流出颅内残留的 气体、血液、血性脑脊液,以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脑膜粘连、蛛网膜颗粒的闭塞,减轻脑水 肿。如果因引流管护理不当,影响脑脊液的正常 循环及吸收功能,则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发生并 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8
置管期间的观察护理
严密观察,预防再出血 术后体位 引流装置的高度及压力要求 引流管的固定及保护 引流速度 脑脊液的观察 保持引流通畅 伤口及敷料的观察与护理 更换引流管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 值:成人0.69~1.96kpa(70~ 200mmh20)儿童0.49~0.98kpa (50~100mmh20)颅内容物由脑组 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5
颅腔内容物 脑组织占80%以上(1150~1350ml)
脑脊液占10%(150ml)
LOGO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ICU 李沐子
1
学习目的
引流的目的 分类 置管期间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
2
脑膜概述
概念:颅骨与脑间 有三层膜。由外向 内为硬脑膜、蛛网 膜和软脑膜;三层 膜合称脑膜。他们 具有保护和支持的 作用,并通过被膜 的血管使脑和脊髓 得到营养。
3
脑膜的解剖结构
4
颅内压概念
9
头部引流管
根据引流管末端位置分类 脑室引流、硬膜外引流 、 硬膜下引流、 创腔引流 、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皮下引 流。
10
脑室引流管概念
经颅骨钻孔等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 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手术后常用的 控制颅内压、引流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 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
15
脑室引流管
置管后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注 意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发现异常及 时报告医生。 仰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引流袋的位置 视体位改变而定,避免受压,保持引流管 通畅。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30度
16
脑室引流管
严密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状、量、并准确详细 记录。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 天脑脊液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 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提示颅内有出血。脑室引流时间较长,若术后脑 脊液混浊呈絮状或毛玻璃样,提示有颅内感染的 征象,此时,应放低引流袋并距侧脑室7cm,持 续引流感染脑脊液,并定时送检脑脊液。 脑脊液中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引流过多, 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应适当补液,同时将引流 袋抬高距侧脑室20cm,以维持颅内压于正常范 一)适应症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手术摘 除后,在颅内残留下的创腔内放置引 流管称创腔引流。 目的 引流手术残腔内的气体及液体, 使残腔逐渐闭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假 性囊肿的形成。
21
创腔引流
(二)护理 位置 创腔引流瓶放于头旁枕边,高度与创 腔保持一致。特别是位于顶枕部的创腔, 术后48h内,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否则腔 内液体被引出后,脑组织将迅速移位,导 致脑血管破裂,引起颅内血肿。 术后24~48h后,可将引流袋逐渐放低,可 以较快引流出创腔内液体。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及时拔除引流管, 以免形成脑脊液漏。一般创腔引流管于术 后3~4天拔除。
脑室引流管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定时更换引流袋 转运 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 引流管通畅:随病人呼吸、心跳上下波动。 拔管 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一般3~4天。拔 管时先夹闭1~2天,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方 可拔除。
19
引流故障处理
若引流管无脑积液流出时,应考虑以下原因:①颅内压低于 12~15cm水柱,证实的方法可将引流袋放低观察有无脑 积液流出,若确定是低压的缘故,应将引流袋放于正常高 度。②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致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 ,可对照CT片,将引流管缓缓向外抽出至脑脊液流出, 然后固定。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管口离开脑室壁。④若怀疑是血凝块或挫碎的脑组织所 堵塞,可严格消毒,用无菌注射器向外抽吸,也可用无菌 生理盐水5~10ml冲洗,若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 出,应告知医生,必要时可拔出引流管。⑤挤压引流管, 挤压时应向引流袋方向挤压,不可向头部方向挤压,以免 管内的液体逆流入脑内而导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