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缩小”灾情? 【提示】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 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如下表所示:
举例 效果
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 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 失、荒漠化、洪涝、干 天然林保护 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 退耕还湖、平垸行洪、 避开受灾高风险区 不侵占行洪区 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 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 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 寒潮、病虫害的可能 件的作物 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 合理利用草场 害
灾害环境看 人类活动:进入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 灾害的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前所述, 人既是活动的致灾因子,又是最易损的受灾 体。它们的关系大致如下:
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人类社会 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社会经济 人口、财产密 经济有所发展, 人口、财产高度集中, 发展水平 度低 人口相对集中 资产密度大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在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 “缩小”
人类活动 对灾情的“影响” 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 社会经济基础雄 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 能“缩小”灾害的影 厚、政治稳定的 响 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 地区 灾区的生产生活 “放大”灾害效应, 社会经济基础薄 弱、时局动荡、 减灾不得力,防灾无措施 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 人心失稳的地区 化,天灾人祸并行 地区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影响(
)程度
人 类 活 动 影 响 自 然 灾 害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影响( )程度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 )观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灾害性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这些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灾害归咎于自然力量,因为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对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城市的扩张,建筑物密集而庞大,土地的密度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更多的土地被人类开发和占据,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土地被铺设水泥和沥青,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此外,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也使城市更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因此,城市化进程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人类的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北极冰川的融化,进而提高了海平面和飓风的风险。
此外,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土地的植被减少,导致了土壤侵蚀和干旱的加剧。
因此,人类的产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增加。
另外,人类的社会行为也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
人类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化。
例如,过度的地下水开采和乱倒垃圾等行为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变动,进而引发地震或地面塌陷。
此外,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过渡消费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
因此,人类的社会行为可能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造成积极影响。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多方面的。
尽管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同时,人类也通过科技手段和应对措施来减轻了灾害的影响。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
此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讲义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讲义一、自然灾害的定义与类型当我们谈论自然灾害时,首先要明确它的定义。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飓风、干旱、滑坡、泥石流、海啸等等。
地震,通常由地壳运动引起,其能量瞬间释放,给地面带来巨大的破坏。
像 2008 年的汶川地震,无数房屋倒塌,众多生命消逝,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洪水,可能由暴雨、河流决堤或冰雪融化等引发。
它能在短时间内淹没大片地区,摧毁房屋和农田。
比如 1998 年的特大洪水,让许多家庭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飓风,又称台风,是一种强大的风暴系统,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它的破坏力极大,能将树木连根拔起,摧毁建筑物。
干旱,则是长时间的降水不足导致的。
农作物会因缺水而干枯,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往往是由于山体的不稳定和强降雨的作用。
它们会冲毁道路和房屋,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海啸通常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滑坡引起,巨大的海浪可以瞬间淹没沿海地区。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在很多方面对自然灾害产生了影响,有些甚至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和水文条件。
大量的水泥和沥青地面减少了雨水的渗透,增加了地表径流,这使得在暴雨来临时,洪水的风险大大提高。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密集的人口也增加了灾害造成的潜在损失。
过度的资源开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例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可能导致地面塌陷;过度砍伐森林会破坏生态平衡,减少土壤的保持能力,增加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的风险。
森林本是大自然的“卫士”,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一旦被大量砍伐,这些功能就会削弱。
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会引发或加剧自然灾害。
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在一些沿海地区还可能引发海水倒灌。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果规划不当,也可能改变河流的自然生态,影响流域的生态平衡。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11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标要求:1.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2.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设计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前两节的内容后,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其影响已经有了整体认知,但是其认知水平往往还停留在表面,还需要深入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重点、难点】1、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课时:1课时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导入新课】拉丁美洲国家海地和智利先后于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和2月27日凌晨3时34分发生里氏73级和88级强烈地震。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导学案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机制,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2、掌握常见的人类活动引发或加剧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案例。
3、理解如何通过合理的人类活动来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
4、培养关注环境、预防灾害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灾害的具体方式和表现。
(2)人类活动如何加剧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2、难点(1)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三、知识梳理(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直接影响(1)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如过度开垦、滥伐森林等,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在一些山区,过度开垦耕地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一旦遭遇暴雨,就容易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2)工程建设活动,如修建水库、道路、桥梁等,如果规划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达标,可能会直接引发地质灾害或水文灾害。
比如,在水库建设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库岸的稳定性,蓄水后可能导致库岸滑坡、崩塌等灾害。
2、间接影响(1)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改变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
气候变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暴雨、干旱、高温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导致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影响了局部气候和水文条件,增加了城市内涝等灾害的风险。
城市中的大量水泥、沥青等不透水地面,使得雨水无法及时渗透,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排水系统压力增大,引发内涝。
(二)人类活动引发或加剧的自然灾害类型1、地质灾害(1)采矿活动可能引发地面塌陷、滑坡等灾害。
在采矿过程中,地下采空区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撑和处理,容易导致地面塌陷;同时,开采过程中的爆破等作业也可能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引发滑坡。
(2)修建铁路、公路等工程时的切坡、填方等行为,容易诱发滑坡、崩塌等灾害。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中发生的,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事件。
例如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等等。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重了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情严重的情况。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不是新鲜事,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野蛮扰动、破坏已不可逆转。
例如城市化、过度开垦、大规模砍伐、工业污染、能源消耗等等。
这些活动可能在短期内为人类带来一定经济收益,但长远来看,对于地球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和严重程度有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天气异常,极端天气情况屡见不鲜,例如高温、干旱、洪涝等等。
这些异常天气现象会引发自然灾害,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大火等等。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球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等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本身的生态平衡失衡,这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和严重程度。
第二,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改变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房屋的密集建设、地下管道的堵塞,这些都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进而导致地下水涨水;洪水等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再例如过度开垦、大规模种植作物,这些活动会破坏植被,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下雨的量和分布,进而引发洪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
第三,工业污染、能源消耗等等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灾害产生了影响。
例如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会产生废气、污水和垃圾,这些对环境有着极大的毒害,进而导致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等等情况;能源消耗,例如水、电、煤等等,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的资源,而人类活动使用过度,使得天然资源枯竭、能源短缺,这些都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自己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可持续性的方式来开发资源和进行发展。
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环境的变化同样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要点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
2.自然灾害形成所应具备的条件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大小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4.自然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的分类(2)我国政府采用的自然灾害分类方案七大类自然灾害及其主管部门【典型例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②印度洋地震海啸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④城市火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判断自然灾害时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看诱因是否是自然作用,二是看是否有受灾体。
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虽然有自然的作用,但缺少受灾体,即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不属于自然灾害。
造成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问题的因子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森林火灾的发展过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仍属自然灾害。
而城市火灾毫无疑问是人为造成的。
答案:B要点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对人类生理、心理的伤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
如下图: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导学案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导学案编写人:陈江波审核:高二地理组时间:________班级:________ 出勤:__________时间:________班级:________ 出勤:__________时间:________班级:________ 出勤:__________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根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3.分析、比较、举例法结合实际,限时15分钟完成。
【自学探究】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进行,,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的发生。
2、人类超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例如,破坏森林造成,会使加剧,破坏草场植被会造成,就会使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并由此诱发;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会导致等。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本身的、灾中的、灾后的,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灾害影响。
2、,往往减灾不力,“”灾害效应,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人祸并行,引起巨大灾难。
3、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
例如,人类活动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令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春天提 前到来 全球气候变暖是去年中国台风等极端天气 策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易在我国引发洪涝干旱等极 端天气
去年8月,中国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风力最强的台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 的一些地方发生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 对此,秦大河解释说,从研究的结果来看, 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一定的 影响,它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 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 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 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 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 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大区域水土流失很严重
水利部26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公 报》显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东北 黑土区、青海三江源头区和长江上游这四大区域 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亟须加快防治步伐。 公报显示,青海三江源头区共有水土流失面 积9.5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1%。长江 上游部分省市的43个县,是山洪、滑坡等水土流 失灾害发生最多、最频繁的地区,已查明直接威 胁人口30人以上的泥石流沟303条。
“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制约”
马克思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案例: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了国 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 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 当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树木36000棵。1982年 他退休后,由于长期读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 强。他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下决心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 共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获得 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 荣,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马永顺由砍树人 变成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
1.3_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阅读第28页
西安大雁塔,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 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 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 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 然超过了1米。
大雁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 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采深层地下 水最多要采到100米到300米,地下水位最深的下降了 140多米。”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 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 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 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 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1)低地被淹。
(2)海岸侵蚀加剧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污染地下水。 (4)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 。 (5)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6)旅游业受到危害。
生物多样性减少
P25、课堂活动:
阅读环境污染造成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公害事件 1、造成上述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2、你还能举出近几十年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公 害事件吗? 烟尘、二氧化硫、甲基汞、重金属粉尘、镉、多 氯联苯、光化学烟雾等
9、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4公里 的核电厂第4号反应堆,发生可怕的爆炸,一股放射性 碎物和气体(包括碘131,铯137,锶90)冲上1公里的 高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事件发生以后,核电站30公里范围内的13万居民不得 不紧急疏散。这次核泄漏造成苏联1万多平方公里的领 土受污染,其中乌克兰有1500平方公里的肥沃农田因 污染而废弃荒芜。被污染的农田和森林面积大约相当 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面积。 乌克兰有2000万人受放射性污染的影响。截至1993年 初,大量的婴儿成为畸形或残废,8000多人死于和放 射有关的疾病。其远期影响在30年后仍会产生作用。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历史时期 (1)只有灾变,没有“灾害”。 (2)主要灾变: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巨变、生物 灭绝以及陨石撞击等。 2.人类历史时期
2.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自然灾害的高 风险区。 (2)具体影响: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放大”灾情,反之“缩小” 灾情。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正面影响 表 现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 循环,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修建水库可以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 举 例 环、 减轻旱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 的发生 负面影响 超强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 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 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 频发 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使洪水和 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 导致地震或塌方等
(1)修建水库前后,河流径流量有何变化? 提示:修建水库后,枯水期径流量相对增加,洪水期径流量相对减少, 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修建水库可以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提示: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频率和强度。 (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为何多建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水库? 提示: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节 径流,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是一种由自然界的力量引起的突发且破坏性极大的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而人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产生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对策。
一、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加大。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需求,许多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水资源的开采和过度的森林砍伐。
这些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了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使得地表水循环紊乱、水土流失加剧。
这种情况下,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例如洪水、山体滑坡等,地表的润泽和固土作用减弱,灾害的程度和危害就更严重。
二、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得自然灾害的影响进一步加剧。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化学物质的排放等,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进程。
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的异常变化,如降雨量的增加、气温的上升等,进而增加了洪灾、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强度。
例如,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和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沿海地区更易受到洪水的侵袭。
三、人类规划和建设活动的问题,也使得自然灾害的影响变得更加严重。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区域往往过度开发,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导致城市的自然防御体系缺失。
例如,过度的城市扩张导致了土地的混凝土化,减少了土壤的渗透能力,加剧了城市的内涝问题。
此外,当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时,即便是较小规模的降雨,也可能引发城市内涝。
当然,这种规划和建设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地区,也可能扩散到农村和其他地区。
为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减少森林砍伐、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生态修复等措施,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和减轻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应加强灾害防控系统的建设。
例如,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构建灵活高效的排水系统,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等,能够减轻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给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带来损害的不可避免的事件。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因为人类的行为往往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1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随着人类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引发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1.2 人类入侵与生态破坏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频繁入侵自然保护区、砍伐森林、填埋湿地、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等。
这些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自然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1.3 城市化与地质灾害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大量开发土地、铺设道路和建设建筑物。
然而,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地震、泥石流等。
二、应对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1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人们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这包括保护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模式等。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2 持续改善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化不可避免,但应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
建设者应注重土地的地质特征,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建设高风险建筑物。
此外,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2.3 加强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管理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是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害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灾害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普及灾害防护知识,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4 加强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自然灾害的影响超越国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念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大附中
王红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利: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在一定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 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 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 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 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 灾害的发生。 灾害的发生。
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纳尔 吉斯”2008年 吉斯”2008年5月2 日在缅甸 缅甸伊洛瓦底 日在缅甸伊洛瓦底 省海基岛附近登陆。 省海基岛附近登陆。 风暴登陆时最大风 力超过190千米。 190千米 力超过190千米。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 100年间 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 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 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干旱导致粮食急剧减少
飓风肆虐
珠穆朗玛峰“变矮”
珍贵物种濒临灭绝
预计到2100年 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 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 2100 65
在过去的30年里, 在过去的30年里,地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 30年里 2.78℃。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得不到控制,15年后 2.78℃。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得不到控制,15年后 孟加拉国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孟加拉国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孟加拉国西南部的居民已经亲历了全球变暖的 后果: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 后果: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以稻米种植为 主的当地农民失业, 主的当地农民失业,用泥土建起来的房屋在季风来 临时发生倒塌。 临时发生倒塌。
【新品推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考要求 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
2.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
后果⎩⎪⎨⎪⎧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土层变薄→旱涝灾害加剧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抬高河床,淤积湖泊→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干旱和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生态破坏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的危害[方法技巧]土壤侵蚀成因的分析方法分析土壤侵蚀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强度,是主要原因。
分析时可采用框图法: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特别提醒]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②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④规定合理载畜量。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2)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全球气候变暖(1)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和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影响:①海平面上升→危及全球沿海地区。
②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可能破坏海洋环流。
③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一些地区适合耕作←⎩⎪⎨⎪⎧光合作用增强生长季节延长大范围的森林破坏和农业灾害④影响人体健康→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险,增加传染病的防治难度和提高人类死亡率。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在人类社会中造成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同时自然灾害也可以对人类活动造成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进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产生。
首先,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土地被开垦和改造,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面积的土地铺设水泥和建筑物,导致地下水循环受阻,进而引发地面塌陷和水灾。
其次,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污染和化学物质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导致气候异常和气候灾害的增多,如沙尘暴和酸雨。
此外,乱砍滥伐和非法采矿等行为,引发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而加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首先,在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的住所和基础设施经常会遭受严重损坏。
房屋倒塌、桥梁断裂等情况造成了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其次,自然灾害给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等经济领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洪灾会淹没农田和庄稼,地震会破坏工厂和机械设备,导致经济活动的暂时停滞和损失的增加。
此外,自然灾害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进一步影响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
三、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人类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减轻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首先,应加强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加强对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问题的防治,保护和恢复植被,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推动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工业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降低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产生的、在一定时期内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
这些自然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风暴、干旱、台风、地面塌陷等,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破坏程度差异很大。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是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气候变化又是引起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今,人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许多灾害性的天气变化。
例如,暴雨、干旱、风暴、洪水、冰川融化等灾害都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
同时,现代城市的建造、河流的开发利用等活动也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城市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但是城市化的同时也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城市的建设经常需要改变自然环境,包括填平土地、开辟新的湖泊和水库等,这些活动都有可能改变流域土地和水的特点,导致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事件。
例如,位于中国湖南省的岳阳楼,在建造之前位于洞庭湖岸边,但现在,则成了离岸边很远的地方。
这种开发,让河流的穿梭变为不可预测的事件,给城市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人类活动还会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例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常常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而改变,例如采矿、抽水、注水等活动,这些操作会导致地球地质构造的手机,加速地质灾难的发生。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控制力越来越大,但同时导致自然灾害事件变得不可控。
人类创造的科技亦有可能给自然灾害带来新的问题。
例如,核能电站的建设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灾难,一旦核电站爆炸,就会对人类造成持久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能成为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而科技也可能成为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虽然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仍值得我们关注。
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唯有尽可能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导学案
课题: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 1课时编制人:雷海滨编制日期:2015-3-14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导致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
2.了解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说明环境污染与自
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3.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为因
素及其严重后果。
4.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
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2.环境污染引发哪些自然灾害。
【预习效果检测】
1.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①
____________等,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②_________ ___和③______ ______。
2.土壤侵蚀加剧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④____________的加入而使侵蚀强
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3.土地荒漠化主要是⑤、乱砍滥伐、⑥__________等不合理耕作而造成
的植被破坏与地表裸露,从而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的速度。
从世界范围看,⑦ __________
和不适当的⑧____ ______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4.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一是造成⑨____________上升;二是加
剧洪涝、⑩____ ____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⑪_____________ _____;四
是影响⑫___ ______。
5.臭氧具有非常强的吸收⑬_______ _____的功能,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⑭__________等。
目前南极上空已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疑难点点拨与拓展】
图示法理解记忆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合作与探究】
荒漠化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练习与展示】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图”,完成1~3题。
1.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2.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
A.农业活动 B.工业生产
C.破坏植被 D.修建梯田
3.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阅读下列漫画,完成4~6题。
4.漫画中说明了( )
A.人类活动破坏了对流层 B.人类活动破坏了高层大气
C.人类活动破坏了平流层 D.人类活动破坏了臭氧层
5.臭氧层正在不断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核电站的建设造成的 B.制冷工业造成的
C.热电工业造成的 D.常规能源使用造成的
6.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有(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B.禁止喷气式飞机在平流层飞行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减少甲烷的使用量
7. 大气中CO2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有( )
①全球陆地面积减小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
③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④高纬度地区蒸发量加强,降水更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