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章 第2节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https://img.taocdn.com/s3/m/106ccaec43323968001c9272.png)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程要求核心素养知识导图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通过遗传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假说演绎法在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933 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方法:测交实验。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科学地确定研究对象: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科学的统计方法: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活学巧练〕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2)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时,正交与反交后结出的种子不都为黄色圆粒。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e57ee51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7.png)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及验证课前预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预习填空)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决定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⑴选用作为实验材料,其优点包括、、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⑵先研究相对性状,再研究相对性状。
⑶用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⑷采用的科学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⑴孟德尔“遗传因子”的别称是。
⑵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如纯种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
⑷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如控制豌豆子叶颜色的基因Y和y。
课堂学习一、回顾: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结合右图说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
⑴;⑵。
2.孟德尔假说的主要内容:⑴;⑵。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1.补充完善右图F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的遗传分析图解(包括基因型、表现型比例)2.为什么测交可以检测F1的基因型?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1.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2.思考:⑴青霉进行孢子生殖时,不同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吗?⑵原核生物繁殖后代时,不同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⑶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适用于自由组合定律,那三对呢?四对呢?小结: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什么条件呢?3.巩固练习:⑴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①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重组类型即F2中与F1代性状不同的类型。
()②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可产生配子类型有YY和Rr。
()③YYRR是纯合子,YYrr和Yyrr都是杂合子。
()⑵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
现在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推测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16 6 16 16⑶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和9 和27 和27 和81四、孟德尔研究的启示和再发现1.回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过程,结合教材11面讨论题,想一想孟德尔关于遗传规律的研究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2.辨析概念:⑴“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高中生物人2019必修2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49张
![高中生物人2019必修2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49张](https://img.taocdn.com/s3/m/deba287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e.png)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任务活动
[解析] 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属于受精作用,A错误;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不会发生自由组合,B错误; 两个亲本个体可以杂交,但不能组合,C错误;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不同对的遗 传因子自由组合,即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D正确。
易错辨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 )
(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重组类型即F2中与F1性状不同的类型。
(× )
[解析] (2)重组类型指与亲本性状不同的类型。
易错辨析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占6/16。 ( × )
任务活动
例1 [2021·安徽定远三中月考] 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
虑的是 ( D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任务活动
[解析] 亲本双方必须是纯合子,如果不是,F1就不都是双杂合子,无法得到F2的特 定比值,A正确; 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便于观 察和统计,B正确; 进行人工异花授粉,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C正确; 孟德尔杂交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显性 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 学习笔记 第1章 微专题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 学习笔记 第1章 微专题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53786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4.png)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一、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要学会运用分离定律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
请结合下面给出的例子归纳自由组合问题的解题规律。
1.方法:分解组合法。
2.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杂合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 ×Aabb 可分解为Aa ×Aa 、Bb ×bb 。
3.常见题型: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求相应基因型、表型的比例或概率。
4.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正推型 (1)配子类型及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 的概率。
产生的配子种类:Aa Bb Cc ↓ ↓ ↓ 2 × 2 × 2=8种 产生ABC 配子的概率为12×12×12=18。
[规律] ①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 种(n 为等位基因对数)。
②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2)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问题如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再用乘法原理组合。
⎭⎪⎬⎪⎫Aa ×Aa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Bb ×BB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 ∶1Bb )Cc ×Cc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后代有3×2×3=18(种)基因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基因型AaBBCC 出现的概率为12(Aa)×12(BB)×14(CC)=116。
(3)子代表型种类及概率问题如AaBbCc ×AabbCc ,其杂交后代可能有多少种表型?⎭⎪⎬⎪⎫Aa ×Aa →后代有2种表型Bb ×bb →后代有2种表型Cc ×Cc →后代有2种表型⇒后代有2×2×2=8(种)表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表型A_bbcc 出现的概率为34(A_)×12(bb)×14(cc)=332。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3ec6177232f60ddcca17f.png)
比例 9 ∶ 3 ∶ 3 ∶ 1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对应学生用书P1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色圆形×绿色皱形F 1黄色圆形⎩⎪⎨⎪⎧粒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粒形:圆形对皱形为显性⊗F 2黄色绿色黄色绿色圆形圆形皱形皱形错误!1.母亲是卷发双眼皮,父亲是直发单眼皮,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是直发双眼皮吗? 提示:有可能。
因为不同性状之间会发生重新组合。
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 1都是黄色圆形,F 2中出现黄色圆形、绿色圆形、黄色皱形和绿色皱形,这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9∶3∶3∶1。
2.孟德尔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中认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 1的基因型为YyRr 。
F 1可以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它们是随机结合的。
3.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其比例接近于1∶1∶1∶1。
4.测交结果表明F 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5.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 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地进行自由组合。
2.什么是性状的重新组合?提示:子二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组合。
如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
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纯合的黄色圆形豌豆所占比例是多少?F2的绿色圆形豌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提示:1/16; 2/3。
4.如果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亲本为黄色皱形纯合子和绿色圆形纯合子,则所得F2中的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为多少?提示:重组类型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16。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分析(1)孟德尔选取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时(其中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形和皱形是另一对相对性状),F1表现型为黄色圆形,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圆形对皱形是显性性状。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26a77dd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4.png)
123456
5.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
4仔,此4仔的性状表现可能是
①全部黑色 ②3黑1白 ③1黑3白 ④全部白色
A.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杂合子在交配产仔时,一胎虽然产了4仔,但每一仔都是由卵细胞和精子结合 (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是相互独立的。每一仔的性状都有3/4的可能性为黑色,1/4的 可能性为白色,所以,在子代数量较少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3.F2要出现3∶1的分离比,除上述原因外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提示 (1)F1形成两种配子的生活力是一样的; (2)F2的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 (3)子代数量足够多; (4)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的显性作用是完全的。
学习 小结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 )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 ) (3)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 ) (4)狗的长毛对兔的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 )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标要求
1.说出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容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传粉的基本操作。 2.描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知花的结构与生殖功能相适应,并尝试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 2. 科学思维:尝试运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一些遗传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第2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68e99996bec0975f465e2dc.png)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预习案(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实验过程:亲本:×遗传图解:预测结果:实验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
(二)自由组合定律(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叫做基因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一、学习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展示预习情况思考:测交时母本和父本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关吗?为什么?(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思考: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为什么是互不干扰的?比较: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育种上,由于每种生物都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能想办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该有多好。
思考: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那么,AArr × aaRR能否培养出优良品种:无芒抗病水稻呢?怎么培育?设疑:在上述两种基因型中,是否都可用在生产中呢?如何获得生产需要的种子?(2)用自由组合定律能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基础复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基础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20fd4b36bd97f192279e9aa.png)
AaBb× aabb ↓
AaBb Aabb aaBb aabb
条件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测交后代比例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 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 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9∶6∶1 9A_B_∶(3A_bb+3aaB_)∶1aabb
1∶2∶1 AaBb∶(Aabb+aaBb)∶aabb
A、B同时存在时表现
浅蓝色
• 实验现象
假• 提出问题 说• 作出假说 —• 演绎推理 演• 实验验证 绎• 得出结论 法
①F2中为何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②F2中的9:3:3:1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 实验中F2的3:1有联系吗?
①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②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F2结合方式有_16种 遗传因子组成_9_种 性状表现类型_4_种
9黄圆 1/16YYRR 2/16YYRr 2/16YyRR 4/16YyRr
3绿圆 1/16yyRR 2/16yyRr
3黄皱 1/16YYrr 2/16Yyrr
1绿皱 1/16yyrr
凡是双杂合子自交(AaBbXAaBb), 后代:
9A_B_∶3aaB_∶(3A_bb+1aabb) AaBb∶aaBb∶(Aabb+aabb)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
15∶1
3∶1
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 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9A_B_+3A_bb+3aaB_)∶1aabb
(AaBb+Aabb+aaBb)∶aabb
四、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现象 2.“和”为16的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2)F1产生配子时, 每对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32f62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f.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实验过程。
- 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P)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₁)全部是高茎豌豆。
- 让F₁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₂)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且高茎∶矮茎 = 3∶1。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这些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所以F₁(Dd)产生的配子中,D∶d = 1∶1。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含D的配子与含d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所以F₂中会出现DD∶Dd∶dd = 1∶2∶1的比例,表现型为高茎∶矮茎 = 3∶1。
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 测交的概念。
- 让F₁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测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 用F₁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后代高茎(Dd)∶矮茎(dd)=1∶1,这一结果验证了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4. 分离定律。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假说 - 演绎法。
1. 提出问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a7afdd647d27284a735127.png)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必修二第1章第2节,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五部分组成。
本节在教学内容是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遗传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分析等科学思维;
2.通过设计对假说进行验证的测交实验,让学生演绎推理预测子代遗传性状和比例,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
(1)实验分析
(2)实验结论
1.方法
2.测交的遗传图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学习-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学习-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0a8be34d680203d8cf2f2435.png)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P9图1-6,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2.结合教材P11图1-8,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相关假说.3.结合教材P11图1-9,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知识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正交、反交)2.实验分析(1)亲本具有的两对相对性状08黄色与绿色①子叶颜色:□09圆粒与皱粒②种子形状:□(2)F1性状类型分析①子叶颜色:全为黄色⇒□10黄色对□11绿色为显性②种子形状:全为圆粒⇒□12圆粒对□13皱粒为显性(3)F2的性状类型分析16分离定律,决定不同相对性状①黄色∶绿色=□143∶1,圆粒∶皱粒=□153∶1⇒每对相对性状都遵循□17互不干扰的.的遗传因子是□②不同性状之间发生了新的组合③亲本类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④重组类型:□22黄色皱粒和□23绿色圆粒问题探究 两对相对性状中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中3∶1有什么关系?提示: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是(3∶1)2,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3∶1的乘积.问题探究 由F 1→F 2能否判断性状显隐性?提示:可以判断显隐性,分别从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上看,黄色――→⊗黄色+绿色,圆粒――→⊗圆粒+皱粒,绿色和皱粒为新出现的性状即为隐性性状.问题探究 孟德尔在F 2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提示:不同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即黄色既可以与圆粒组合又可以与皱粒组合,绿色也可以分别与圆粒和皱粒组合.[例1] 孟德尔用纯种黄圆豌豆与纯种绿皱豌豆做杂交实验,下列哪项能体现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 )A .F 2中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4种性状表现B .F 1全部是黄色圆粒C .F 2中出现了黄圆和绿皱2种类型D .F 2中黄圆和绿皱各占总数的3/16解题分析 子叶颜色有两种性状,黄色与绿色,种子形状有两种性状,圆粒与皱粒,在F 2中,种子形状与子叶颜色自由组合出现四种性状组合,所以A 符合题意.答案 A[例2]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F1自交后,F2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B.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1C.F2的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9∶3∶3∶1D.F2中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解题分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且分析每一对性状,比例都接近3∶1,说明遵循分离定律,A、B正确;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9∶3∶3∶1,C正确,D错误.答案 D知识点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理论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01两对遗传因子控制.①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02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03R、r控制.②亲本纯种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04YYRR,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05yyrr.06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07自由组合.(2)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09黄色圆粒,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为□10YR、Yr、yR、yr,数量比为F1遗传因子组成为□08YyRr,表现为□111∶1∶1∶1.□13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成□149种,(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12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性状表现有□154种.2.遗传图解(1)过程图解(2)F2中各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问题探究如果亲本换成纯合的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F1表型是什么?F2性状表现有哪几种?其中亲本类型比例是多少?重组类型比例是多少?提示:亲本为YYrr×yyRR→F 1为YyRr,即F 1表型为黄色圆粒;F 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亲本类型比例是6/16,重组类型比例是10/16.问题探究 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 1,F 1自交得F 2,F 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 2出现这样的比例有直接关系的原因是什么?提示: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互不干扰;F 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 1的16种配子组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必须有足量的F 2个体.[例1]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 .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C .F 1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D .F 2中有16种配子结合方式、9种遗传因子组成和4种性状表现解题分析 F 1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不相融合的,C 错误. 答案 C[例2] 纯种白色盘状与黄色球形南瓜杂交,F 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 1自交产生的F 2中白色球形南瓜有300株,则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A .100株B .200株C .300株D .400株解题分析 由白色×黄色→白色,可知白色为显性性状,盘状×球形→盘状,可知盘状为显性性状,假设A 、a 和B 、b 分别控制南瓜颜色和形状,则P 为AABB×aabb→F 1AaBb ――→⊗F 2A_B_ A_bb aaB_ aabb 白盘 白球 黄盘 黄球 9 3 3 1 300株 n n =300株,黄色盘状纯合子=13×300=100(株).答案 A[例3]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用纯种的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做样本,在F 2重组类型中纯合子占的比例约为( )A.116 B.216 C.29 D.416解题分析 纯种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F 1高秆抗病――→⊗F 2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916,故重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9.答案 C题后归纳重组类型的确定及概率计算(1)纯合亲本的杂交组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双显(AABB)和双隐(aabb),另一种是一显一隐(AAbb)和一隐一显(aaBB).这两种情况下,F2中的重组类型及所占比例是不同的.(2)概率计算要确定范围.若求重组类型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范围是重组类型,而不是全部F2个体,不能忽略求解范围.知识点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01测交实验,即让F1(YyRr)与□02隐性纯合子杂交.(2)测交实验分析图解①分析图解②孟德尔依据提出的假说,演绎推理出测交实验的结果(3)实验验证在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中,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与预测□11相符.(4)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由此证明了假说是正确的.问题探究在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若两亲本相交,后代性状出现了1∶1∶1∶1的比例,能否确定两亲本的基因型就是YyRr和yyrr?试举例说明.提示:不能.Yyrr和yyRr相交,后代也会出现1∶1∶1∶1的比例.问题探究在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若测交后代有两种性状,且数量之比为1∶1,试分析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提示: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yr,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由F1决定,由于后代有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说明F1能够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2.自由组合定律[例1]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加以验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交实验为杂种子一代(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的杂交B.杂种子一代的配子组成为Yy、Rr、YR、yr,隐性纯合子的配子组成为yr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测交后代表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解题分析形成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故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YR∶Yr∶yR∶yr=1∶1∶1∶1,B错误.答案 B[例2] 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解题分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F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答案 D技法提升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1)测交法:让双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2)双杂合子自交法:让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3)花粉鉴定法:取双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1.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甜与红色非甜比例为9∶1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C.测交结果是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1∶1∶1∶1D.测交结果是红色与黄色比例为1∶1,甜与非甜比例为1∶1答案 A解析黄色甜和红色非甜都属于单显类型,它们的比例应为1∶1,A错误.2.父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母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AABb B.AabbC.AaBb D.aabb答案 D解析父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母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F1中不可能出现aabb,D符合题意.3.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这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遗传因子都是纯合的个数占总数的( )A.216B.416C.616D.816答案 B解析AaBb自交后代中两对遗传因子都是纯合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aabb、aaBB、AAbb,均占F2的1/16,共占4/16.4.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B.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C.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D .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答案 B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故A 、C 、D 错误,B 正确.5.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aBb ――→①1AB∶1Ab∶1aB∶1ab――→②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子代9种遗传因子组成――→④4种性状表现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 A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形成配子时.6.番茄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果对黄果为显性.现有高茎黄果的纯合子(TTrr)和矮茎红果的纯合子(ttRR)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问:(1)F 2中出现的重组型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2)F 2中高茎红果番茄占总数的________,矮茎红果番茄占总数的________,高茎黄果番茄中纯合子占________.(3)若F 2共收获800个番茄,其中黄果番茄约有________个. 答案 (1)58 (2)916 316 13(3)200解析 (1)用高茎黄果纯合子和矮茎红果纯合子杂交,即TTrr×ttRR ,F 1为TtRr,F 1自交,F 2重组型个体高茎红果(T_R_)比例为3/4×3/4=9/16,矮茎黄果(ttrr)比例为1/4×1/4=1/16,故F 2出现重组型个体占总数的9/16+1/16=10/16=5/8.(2)F 1自交,后代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为高茎红果(T_R_)∶高茎黄果(T_rr)∶矮茎红果(ttR_)∶矮茎黄果(ttrr)=9∶3∶3∶1.所以F 2中高茎红果番茄占9/16,矮茎红果番茄占3/16;高茎黄果番茄中纯合子(TTrr)占1/3.(3)F 2中黄果番茄所占的比例为3/16+1/16=1/4,1/4×800=200,所以黄果番茄约有200个.。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ab68a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7.png)
A.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科学地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 正确地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新知探究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866年,孟德尔发表研究结果,但并未被世人理解,沉寂30多年。
应用探究
(2)这对夫妇的后代中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概率是多少?
分离法
多指不患聋哑3/8 多指聋哑1/8 不患多指聋哑1/8 不患多指不患聋哑3/8
课堂总结
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测交实验 2 自由组合定律 3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4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5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杂交育种;医学实践
新知探究
亲本:抗倒伏易染条锈病
DDTT
X
易倒伏抗条锈病 ddtt
配子:
DT
dt
F1:
DdTt 抗倒伏易染条锈病
×
F2: D__T__, ddT__,
抗倒伏易 易倒伏易 染条锈病 染条锈病
D__tt,
抗倒伏 抗条锈病
ddtt
易倒伏 抗条锈病
连续自交直到 不出现性状分离
纯种(DDtt)
应用探究
利用遗传规律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面的 问题: (1)水稻的大穗(A)对小穗(a)为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 基因型为__a__a_的水稻表现出小穗,应淘汰;基因型为_A__A_和__A__a__的水稻表现出大穗 ,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
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新知探究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并提出 表现型和基因型。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案浙科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案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d54b50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4.png)
(2)绘制亲本的配子,展示基因的分离与组合。
(3)将配子组合,得出F1代的基因型。
(4)分析F1代自交或互交的遗传比例。
以自由组合定律为例,亲本基因型为AABB × aabb,遗传图解如下:
AaBb(F1代)
自交:
A-B-:A-bb:aaB-:aabb = 9:3:3:1
5.引导学生关注遗传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等位基因等,并了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此外,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知识也有所了解。
2.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浓厚,对遗传学领域的探索充满好奇心。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展示,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遗传学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鼓励同伴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答案: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独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例如,在玉米的遗传育种中,假设有两个性状:粒色(A/a)和粒形(B/b)。若要培育出既具有黄色又具有圆形粒的玉米,可以选择纯合的黄色圆粒(AABB)和绿色皱粒(aabb)进行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1代将全部为黄色圆粒(AaBb),再进行自交,F2代中会有9个黄色圆粒(A-B-):3个黄色皱粒(A-bb):3个绿色圆粒(aaB-):1个绿色皱粒(aabb)的比例。这样,就可以通过自由组合定律指导遗传育种。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5f7daa102768e9950e738c9.png)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1 -1.2分离定律 ......................................................................................................................... - 13 -1.3自由组合定律 ................................................................................................................. - 25 -1.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35 -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一、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1.减数分裂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可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主要阶段。
3.减数分裂的意义(1)子代既能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确保遗传的稳定性,又能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增强子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也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1.减数分裂前间期(1)主要变化:精原细胞经过生长发育,体积增大,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后,发育成为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第2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第2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d665d70066f5335b812103.png)
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1.验证方法:测交法。
2.遗传图解(1)由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可推知:①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1∶1∶1∶1。
②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2)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①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三、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1.实验选材方面: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一对性状,再研究多对性状。
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面:运用了统计学分析。
4.实验的程序方面:提出问题―→实验―→分析―→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也叫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1.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2.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这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在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2)在医学实践中,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测交实验必须有一隐性纯合子参与。
( ) 2.测交实验结果只能证实F1产生配子的种类,不能证明不同配子间的比例。
( ) 3.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 ) 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
( )[答案]1.√2.×提示:测交实验能检测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学习目标] 1.简述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2.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3.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掌握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交配。
(2)遗传图解(3)实验结论①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归纳整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2)联系①均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
②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规律同时起作用。
③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例1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答案D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论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
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
例2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采取了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3)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
(4)创新性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证实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5)运用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有显隐性之分,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遗传因子组成,如DD、Dd、dd等。
(3)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例3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孟德尔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自交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答案D解析测交是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所做的实验,A错误;孟德尔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测交,B错误;验证假说是否正确,需要进行测交实验,C错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D正确。
例4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环境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判断正误(1)测交实验必须有一隐性纯合子参与()(2)测交实验结果只能证实F1产生配子的种类,不能证明不同配子间的比例()(3)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控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先彼此分离,然后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再自由组合()(4)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5)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 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答案(1)√(2)×(3)×(4)√(5)√2.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主要是通过()A.性状的遗传推知的B.显微镜观察发现的C.理论分析总结的D.测交实验总结的答案A解析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研究属于个体水平的研究,通过观察个体的性状表现来假设、推知内在的规律。
3.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性状表现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④F1性状表现的比例⑤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答案B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性状表现只有一种,F1产生的配子为YR、Yr、yR、yr,比例为1∶1∶1∶1。
F1测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Yyrr、yyRr、yyrr 4种,性状表现也为4种,比例均为1∶1∶1∶1。
4.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AaBb ――→①1AB ∶1Ab ∶1aB ∶1ab ――→②配子间16种结合方式 ↓③4种表现型(9∶3∶3∶1)←―― ④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A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时,故选A 。
5.(2017·山东寿光高一期中)某种蝴蝶紫翅(B)对黄翅(b)为显性,绿眼(R)对白眼(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紫翅白眼与黄翅绿眼的亲代个体杂交,F 1均为紫翅绿眼,F 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 2共1 335只,其中紫翅1 022只,黄翅313只,绿眼1 033只,白眼302只。
请回答:(1)由此判断亲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F 2中紫翅白眼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F 2中重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欲确定F 2中一只黄翅绿眼雄性蝴蝶的基因型,最好采取________的方法,请简述实验思路与结果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Brr 、bbRR316(2)紫翅绿眼和黄翅白眼 (3)测交 让该黄翅绿眼雄性蝴蝶与多只黄翅白眼的雌性蝴蝶交配,观察并记录后代表现型 ①若后代个体均为黄翅绿眼,则该个体基因型为bbRR ②若后代个体黄翅绿眼和黄翅白眼比例为1∶1,则该个体基因型为bbRr 解析 (1)由于亲代表现型为紫翅白眼与黄翅绿眼,F 1紫翅绿眼的基因型为BbRr ,所以亲代基因型为BBrr 、bbRR ,F 2中紫翅白眼个体所占比例为14×34=316。
(2)F 2中有四种表现型,分别为紫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绿眼和黄翅白眼,其中重组类型是紫翅绿眼和黄翅白眼。
(3)黄翅绿眼的基因型为bbRR 、bbRr 。
现欲确定F 2中一只黄翅绿眼雄性蝴蝶的基因型,最好采取测交的方法,让该黄翅绿眼雄性蝴蝶与多只黄翅白眼的雌性蝴蝶交配,观察并记录后代表现型。
若后代个体均为黄翅绿眼,则该个体基因型为bbRR ;若后代个体黄翅绿眼和黄翅白眼比例为1∶1(或后代出现黄翅白眼),则该个体基因型为bbRr 。
[对点训练]题组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1.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甜与红色非甜比例为9∶1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C.测交结果是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1∶1∶1∶1D.测交结果是红色与黄色比例为1∶1,甜与非甜比例为1∶1答案A解析黄色甜和红色非甜都属于单显类型,它们的比例应为1∶1,所以A错误。
2.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表现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 B.1∶2∶1C.1∶1 D.1∶1∶1∶1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红色长果(A_bb)和黄色圆果(aaB_)杂交,因此两亲本杂交可能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由于A_×aa的后代可能全为Aa,也可能一半为Aa,一半为aa,同理B_×bb的后代也一样,所以,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可能为1∶0、1∶1、1∶1∶1∶1,但不可能为1∶2∶1。
3.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答案D解析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的个体)杂交。
4.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
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F1的()A.基因发生了改变B.成对的基因分离的同时,非成对的基因间自由组合C.非成对的基因的分离D.成对的基因的分离答案B5.(2017·马鞍山二中高一期中)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
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例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答案C解析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同,都是AaBb,A正确;玉米的有、无色子粒由两对基因控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正确;如果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测交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例不可能是1∶3,而是1∶1,C错误;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三种,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