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二级常用函数公式及解析
计算机二级excle常考函数公式详解
计算机二级excle常考函数公式详解计算机二级Excel常考函数公式详解在计算机二级Excel考试中,函数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掌握了常用的函数公式,不仅可以提高Excel的使用效率,还能处理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考的函数公式。
一、SUM函数SUM函数是Excel中最常用的函数之一,用于对一列或多列数字进行求和计算。
它的语法如下:SUM(数字1,数字2,…)其中,数字1、数字2等表示要相加的数值。
例如,有一个工作表中A1到A5的单元格分别填入了1、2、3、4、5,那么在B1单元格中输入“=SUM(A1:A5)”后,B1单元格将显示15,即这五个数字的和。
二、AVERAGE函数AVERAGE函数用于计算一列或多列数字的平均值。
它的语法如下:AVERAGE(数字1,数字2,…)其中,数字1、数字2等表示要计算平均值的数值。
例如,有一个工作表中A1到A5的单元格分别填入了1、2、3、4、5,那么在B1单元格中输入“=AVERAGE(A1:A5)”后,B1单元格将显示3,即这五个数字的平均值。
三、IF函数IF函数是一个逻辑函数,用于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并返回不同的结果。
它的语法如下:IF(条件,结果1,结果2)其中,条件表示要判断的条件,结果1表示条件为真时的返回结果,结果2表示条件为假时的返回结果。
例如,有一个工作表中A1单元格的值为80,B1单元格的值为90,要判断如果A1的值大于等于B1的值,则在C1单元格中显示“通过”,否则显示“不通过”,可以在C1单元格中输入“=IF(A1>=B1,"通过","不通过")”。
四、VLOOKUP函数VLOOKUP函数用于在一个区域中查找指定的值,并返回与之关联的值。
它的语法如下:VLOOKUP(要查找的值,区域,列索引,[是否精确匹配])其中,要查找的值表示要查找的值,区域表示要进行查找的区域范围,列索引表示要返回的值所在的列索引号,[是否精确匹配]表示是否要进行精确匹配,默认为TRUE。
计算机二级excle常考函数公式详解
计算机二级excle常考函数公式详解计算机二级Excel常考函数公式详解Excel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领域。
在计算机二级考试中,Excel函数公式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考的Excel函数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SUM函数SUM函数是Excel中最常用的函数之一,用于求取一组数值的总和。
它的基本语法是:SUM(number1, [number2], ...)。
例如,SUM(A1:A3)表示求取单元格A1、A2和A3的总和。
二、AVERAGE函数AVERAGE函数用于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值。
它的基本语法是:AVERAGE(number1, [number2], ...)。
例如,AVERAGE(A1:A3)表示求取单元格A1、A2和A3的平均值。
三、MAX函数和MIN函数MAX函数用于求取一组数值中的最大值,而MIN函数用于求取最小值。
它们的基本语法分别是:MAX(number1, [number2], ...)和MIN(number1, [number2], ...)。
例如,MAX(A1:A3)表示求取单元格A1、A2和A3中的最大值。
四、COUNT函数COUNT函数用于计算一组数值中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它的基本语法是:COUNT(value1, [value2], ...)。
例如,COUNT(A1:A3)表示计算单元格A1、A2和A3中的非空单元格个数。
五、IF函数IF函数是Excel中的逻辑函数,用于根据条件判断返回不同的值。
它的基本语法是:IF(logical_test, value_if_true, value_if_false)。
其中,logical_test是逻辑判断条件,value_if_true是满足条件时返回的值,value_if_false是不满足条件时返回的值。
例如,IF(A1>0, "正数", "负数")表示当A1大于0时返回"正数",否则返回"负数"。
计算机二级office函数公式
1.求和=SUM(B1:B4)2.条件求和=SUMIF(C2:C19,"3班",D2:D19)一条件区域,二条件,三个实际求和区域3.多条件求和=SUMIFS(E2:E19,C2:C19,C4,D2:D19,D4)一求和区域,二、三个限定条件4.平均=Average(B1:B4) =Averageif同上SUMIFS同上5.查询函数=Vlookup(依据什么求,参考数据,2,0)6.条件求值=if(条件,条件)“结果1”“结果二”7.截取字符串=mid(字符串,开始数字,截取几位)8.左侧截取=Left(截取的对象,截取的长度)右侧截取=right(截取的对象,截取的长度)9.同时满足多个条件=if(AND(条件1,条件2)“结果一”,“结果二”))10.满足一个条件=IF(OR(D2>85,E2>85,F2>85),"录取","不予录取"))11.求余函数=mod(被除数,除数)12.排位函数:Rank.AVG平均Rank.EQ并列,=rank.EQ(排位对象,排位区域,升序或降序)13.返回当前的日期=TODAY()—1前一天,+1后一天14.返回当前的日期和时间=Now()15.提取年份=Year(日期)16.提取月份=Month(日期)17.提取小时=Hour(时间)18.提取分钟=Minute(时间)19.根据日期,返回星期几=if(Weekday(具体日期,2)>5,“是”“否”)20.四舍五入函数=round(要四舍五入的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21.取整函数=TRUNC(取整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
计算机二级Excel函数(8条最常用的)公式
INDEX+SMALL+IF+MATCH 组合
使用场景:使用公式对单列数据提取出不重复值,和删除重复项的效果一 样。 公式为: =IFERROR(INDEX($A$2:$A$17,SMALL(IF(MATCH($A$2:$A$17,$A$2:$ A$17,0)=ROW($A$2:$A$17)-1,ROW($A$2:$A$17)-1),ROW()-1),0),””)
计算机二级 Excel 函数公式 13 类 451 个函数实例
1.
VLOOKUP+MATCH 组合 使用场景:按照姓名和学科匹配成绩 公 式 为 : =VLOOKUP(F2,A:D,MATCH(G2,$A$1:$D$1,0),0)
函数组合特点:MATCH 函数作为 VLOOKUP 函数的第三个参数,能够快 速查找到学科是位于数据源中的哪一列,使 VLOOKUP 函数变得更灵活。
使用场景:按照指定的姓名对多列数据进行求和 公式为:=SUM(OFFSET(A1,MATCH(A13,A2:A10,),1,,5))
函 数 组 合 特 点:MATCH 确 定 指 定 姓 名 所 在 的 行 , OFFSET 确 定 需 要 求 和 的 区域,公式中的 5 表示对 5 列数字求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SUM 对 OFFSET 确定的区域进行求和。
函数组合特点:这是万金油的衍生公式,具体原理和前一个公式类似。
7.
LEFT+LOOKUP 组合 使用场景:提取数字文本混合左侧的数字。
公式为:=-LOOKUP(1,-LEFT(A2,ROW($1:$9)))
函 数 组 合 特 点:提 取 数 字 的 公 式 套 路 之 一 , 需 要 对 LOOKUP 的 原 理 了 解 才 行,遇到类似的情况套用公式即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OFFICE二级)Excel函数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OFFICE二级)Excel函数知识点近来,利用空闲时间整理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OFFICE二级)Excel 函数知识点,方便大家共享。
如需电子文档,可私信联系,留下个人电子邮箱。
一、求和函数1、求和函数 SUM功能:求各参数之和。
例:=SUM(C1:C20)2、单条件求和函数 SUMIF功能:对指定单元格区域中满足一个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SUMIF(条件区域,指定的求和条件,求和的区域)3、多条件求和函数 SUMIFS功能:对指定单元格区域中满足多组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SUMIFS(求和区域,条件1 区域,条件1,条件2 区域,条件2,……,条件 n 区域,条件 n) n 最大值为 127 。
注意:求和区域要写在最开始的位置。
二、求平均值函数1、平均值函数 AVERAGE功能:求各参数的算术平均数。
例:=AVERAGE(B2:B10)2、单条件平均值函数 AVERAGEIF功能:对指定单元格区域中满足一组条件....的单元格求平均值。
=AVERAGEIF(条件区域,求值条件,求值区域)3、多条件平均值函数 AVERAGEIFS功能:对指定单元格区域中满足多组条件....的单元格求平均值。
=AVERAGEIFS(求值区域,条件 1 区域,条件 1,条件 2 区域,条件 2,……,条件 n 区域,条件 n)三、计数函数1、统计数值型数据个数的计数函数 COUNT功能:求各参数中数值型数据.....的个数。
例:=COUNT(C2:C15)2、统计非真空单元格个数的计数函数 COUNTA功能:求各参数中'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例:=COUNTA(D3:D15)3、单条件计数函数 COUNTIF功能:计算指定区域中符合指定一组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COUNTIF(条件区域,指定的条件) 例:=COUNTIF(B2:B16, '男' )=COUNTIF(B2:B10, '>60')4、多条件计数函数 COUNTIFS功能:计算指定区域中符合指定多组..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计算机二级常用函数公式及解析
计算机二级常用函数公式及解析1.数学函数公式:1.1 平方根函数:y = sqrt(x)平方根函数用于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其中x为待计算的数,y为计算结果。
例如,sqrt(16) = 41.2 对数函数:y = log(x, b)对数函数用于确定一个数在给定底数下的对数,其中x为底数,b为真实数。
例如,log(100, 10) = 2,表示在以10为底的情况下,100的对数为21.3 指数函数:y = exp(x)指数函数用于计算e(自然对数的底数)的x次方,其中x为指数。
例如,exp(2) = 7.389,表示e的平方为7.3891.4 绝对值函数:y = abs(x)绝对值函数用于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即该数与0之间的距离。
例如,abs(-5) = 51.5 取整函数:y = floor(x)取整函数用于将一个实数取整到不大于其值的最接近整数。
例如,floor(3.9) = 31.6 随机函数:y = rand随机函数用于生成一个0到1的随机数。
例如,rand( = 0.5732.逻辑函数公式:2.1 与函数:y = AND(x1, x2, ..., xn)与函数用于判断一组逻辑输入是否全部为真,其中x1, x2, ..., xn为逻辑输入值。
例如,AND(1, 0, 1) = 0,表示逻辑输入为1、0、1的情况下,与函数的计算结果为0。
2.2 或函数:y = OR(x1, x2, ..., xn)或函数用于判断一组逻辑输入是否至少有一个为真,其中x1,x2, ..., xn为逻辑输入值。
例如,OR(0, 1, 0) = 1,表示逻辑输入为0、1、0的情况下,或函数的计算结果为12.3非函数:y=NOT(x)非函数用于判断逻辑输入的反命题,即如果逻辑输入为真,则非函数的计算结果为假,反之亦然。
例如,NOT(1)=0。
2.4异或函数:y=XOR(x1,x2)异或函数用于判断两个逻辑输入是否不同,如果不同则计算结果为真,否则为假。
计算机二级excel中常考公式及讲解
计算机二级Excel中常考公式及讲解Excel是一款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电子表格软件,由于其出色的功能和易用性,成为各行各业工作必备的技能之一。
在计算机二级考试中,Excel的应用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并且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公式的运用。
本文将针对计算机二级Excel中常考的公式,进行讲解和解析,供读者参考学习。
SUM函数SUM函数是Excel中最常用的公式之一,用于计算一列或一行数字的总和。
其语法格式为:SUM (number1,number2, ...)其中number1,number2等表示要求和的数字或单元格区域。
下面来看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计算B2:B5单元格区域内数字的总和。
通过在B6单元格输入“=SUM(B2:B5)”便可以得到结果。
除了使用“:”选择单元格区域外,SUM函数还可以使用“,”分隔不连续的单元格区域,如“=SUM(B2:B4,D2:D4,F2)”。
AVERAGE函数AVERAGE函数是用于计算一列或一行数字的平均值。
其语法格式为:AVERAGE (number1,number2, ...)其中number1,number2等表示要计算平均值的数字或单元格区域。
下面来看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计算B2:B5单元格区域内数字的平均值。
通过在B6单元格输入“=AVERAGE(B2:B5)”便可以得到结果。
MAX函数和MIN函数MAX函数和MIN函数分别用于取一个单元格区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两个函数的语法格式相似,其中MAX函数的格式为:MAX (number1,number2, ...)MIN函数的格式为:MIN (number1,number2, ...)下面是两个实例:在这个例子中,计算B2:B5单元格区域内数字的最大值。
通过在B6单元格输入“=MAX(B2:B5)”便可以得到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计算B2:B5单元格区域内数字的最小值。
通过在B6单元格输入“=MIN(B2:B5)”便可以得到结果。
计算机二级函数公式大全
计算机二级函数公式大全
多项式公式:
1.一元二次多项式公式:
它的函数方程例子为:
y=ax2+bx+c,其中a,b,c为实数且a≠0
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图象一般是一个抛物线:
2.二元一次多项式公式:
它的函数方程为:
y=ax + by + c,其中a,b,c为实数
二元一次多项式的图象一般是一条直线:
3.二元二次多项式公式:
它的函数方程为:
y = ax2 + bxy + cy2 + dx + ey + f,其中a,b,c,d,e,f为实数且a,c不等于0
二元二次多项式的图象一般是一个椭圆:
4.三元一次多项式公式:
它的函数方程为:
y = ax + by + cz + d,其中a,b,c,d为实数
三元一次多项式的图象一般是一个平面:
5.三元二次多项式公式:
它的函数方程为:
y=ax2+by2+cz2+dxy+eyz+fxz+gx+hy+iz+j,其中
a,b,c,d,e,f,g,h,i,j为实数且a,b,c不等于0
三元二次多项式的图象一般是一个曲面:
二次曲线公式:
1.圆的标准方程:
x2+y2+2gx+2fy+c=0,其中(g,f)为圆心坐标,c为半径。
圆的图象为:
2.椭圆的标准方程:
Ax2 + Bxy + Cy2 + Dx + Ey + F = 0,A,B,C,D,E,F为常数,A≠C 椭圆的图象为:
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Ax2 + Bxy + Cy2 + Dx + Ey + F = 0,A,B,C,D,E,F为常数,A=C 双曲线的图象为:
三次曲线公式:
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y = ax2 + bx + c
抛物线的图象为:。
二级考试常用公式
二级考试常用公式计算机二级必会考的公式001.sum求和函数定义:对指定参数进行求和。
书写规则:=sum(数据区域)002.average求平均函数定义:对指定参数进行求平均值。
书写规则:=average(数据区域)003.max求最大值函数定义:求指定区域中的最大值。
书写规则:=max(数据区域)004.min求最小值函数定义:求指定区域中的最小值。
书写规则:=min(数据区域)005.count求个数函数定义:求指定区域中数值单元格的个数。
书写规则:=count(数据区域)006.排名函数1>.rank排名函数定义:求某个数据在指定区域中的排名。
书写规则:=rank(排名对象,排名的数据区域,升序或者降序)特别提醒:1.第二参数一定要绝对引用。
2.第三参数通常省略不写。
2>.rank.eq排名函数定义:求某个数据在指定区域中的排名。
书写规则:=rank.eq(排名对象,排名的数据区域,升序或者降序) 特别提醒:1.RANK.EQ函数对相同的数值的排位相同。
但是,相同数值的存在会影响后续数值的排位。
2.最后的0代表是升序,如果是1代表降序。
007.if逻辑判断函数定义:根据逻辑判断是或否,返回两种不同的结果。
书写规则:=if(逻辑判断语句,逻辑判断"是"返回的结果,逻辑判断"否"返回的结果)。
题目要求:成绩<60显示不及格,成绩在60-80间显示及格,成绩>80显示优秀。
特别提醒:1.写IF函数的多层嵌套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少括号,括号是成对出现;2.条件或者返回结果为文本时,一定要加双引号。
008.条件求个数函数1>.countif单条件求个数函数定义:求指定区域中满足单个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书写规则:=countif(区域,条件)2>.countifs多条件求个数函数定义:求指定区域中满足多个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书写规则:=countifs(区域1,条件1,区域2,条件2)009.vlookup查询函数定义:在指定区域的首列沿垂直方向查找指定的值,返回同一行中的其他值。
ms计算机二级excl常考公式
MS计算机二级EXCEL常考公式一、基础公式1.S U M函数(求和函数)函数描述:用于对一组数值进行求和计算。
使用方法:S U M(数值1,数值2,...)示例:S U M(1,2,3)结果:6S U M(1,2,3,4)结果:102.A V E R A G E函数(平均值函数)函数描述:用于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值。
使用方法:A V ER AG E(数值1,数值2,...)示例:A V ER AG E(1,2,3)结果:2A V ER AG E(1,2,3,4) 结果:2.53.M A X函数(最大值函数)函数描述:用于计算一组数值中的最大值。
使用方法:M A X(数值1,数值2,...)示例:M A X(1,2,3)结果:3M A X(1,2,3,4)结果:44.M I N函数(最小值函数)函数描述:用于计算一组数值中的最小值。
使用方法:M I N(数值1,数值2,...)示例:M I N(1,2,3)结果:1M I N(1,2,3,4)结果:1二、逻辑公式1.I F函数(条件函数)函数描述:根据一个逻辑条件的真假,返回不同的结果。
使用方法:I F(逻辑表达式,真值,假值)示例:I F(A1>10,"大于10","小于或等于10")-如果A1的值大于10,则结果为"大于10";-如果A1的值小于或等于10,则结果为"小于或等于10"。
2.A N D函数(与逻辑函数)函数描述:判断多个逻辑条件是否同时成立。
使用方法:A N D(逻辑表达式1,逻辑表达式2,...)示例:A N D(A1>10,A2<0)-如果A1的值大于10且A2的值小于0,则结果为T RU E;-否则结果为FA LS E。
3.O R函数(或逻辑函数)函数描述:判断多个逻辑条件是否有一个成立。
使用方法:O R(逻辑表达式1,逻辑表达式2,...)示例:O R(A1>10,A2<0)-如果A1的值大于10或A2的值小于0,则结果为T RU E;-否则结果为FA LS E。
计算机二级Excel函数公式13类451个函数实例
计算机二级函数公式(Excel函数公式)大全一、Excel中:逻辑函数,共有9个;IF函数:=IF(G2>=6000,"高薪","低薪")通过IF函数,判断条月薪是否大于6000;大于6000返回高薪,小于6000返回低薪;IFS函数:=IFS(G2<6000,"员工",G2<10000,"经理",G2>=10000,"老板")IFS函数,用于判断多个条件;判断月薪条件为:6000、8000、10000的员工,分别为:员工、经理、老板;IFERROR函数:=IFERROR(E2/F2,“-”)因为被除数不能为0 ,当【销量】为0时会报错,我们可以使用IFERROR 函数,将报错信息转换为横杠;二、Excel中:统计函数,共有103个;SUM函数:=SUM(G2:G9)选中I2单元格,并在编辑栏输入函数公式:=SUM();然后用鼠标选中G2:G9单元格区域,按回车键结束确认,即可计算出所有员工的月薪总和;SUMIF函数:=SUMIF(F:F,I2,G:G)SUMIF为单条件求和函数,通过判断【学历】是否为本科,可以计算出【学历】为本科的员工总工资;SUMIFS函数:=SUMIFS(G2:G9,D2:D9,I3,G2:G9,">"&K3)SUMIFS为多条件求和函数;通过判断【性别】和【月薪】2个条件;计算出【性别】为:男性,【月薪】大于6000的工资总和;三、Excel中:统计函数,共有30个;TEXT函数:=TEXT(C2,"aaaa")TEXT函数中的代码:“aaaa”,可以将日期格式,轻松转换成星期格式;LEFT函数:=LEFT(B2,1)LEFT函数,用于截取文本中左侧的字符串,通过LEFT函数,可以返回:所有员工的姓氏;RIGHT函数:=RIGHT(B2,1);RIGHT函数,用于截取文本中右侧的字符串,通过RIGHT函数,可以返回:所有员工的名字;四、Excel中:时间函数,共有25个;YEAR函数:=YEAR(C2)YEAR函数,用于返回时间格式的年份,使用YEAR函数,可以批量返回:员工【出生日期】的年份;MONTH函数:=MONTH(C2)MONTH函数,用于返回时间格式的月份,使用MONTH函数,可以批量返回:员工【出生日期】的月份;DAY函数:=DAY(C2)DAY函数,用于返回时间格式的日期,使用DAY函数,可以批量返回:员工【出生日期】的日期;五、Excel中:查找函数,共有18个;ROW函数:=ROW(B2)ROW函数,用于返回单元格的行号;选中G2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函数公式:=ROW();然后输入函数参数:用鼠标选中B2单元格,并按回车键结束确认,即可返回B2单元格的行号:2;COLUMN函数:=COLUMN(B2)COLUMN函数,用于返回单元格的列号;选中G2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函数公式:=COLUMN();然后输入函数参数:用鼠标选中B2单元格,并按回车键结束确认,即可返回B2单元格的列号:2;VLOOKUP函数:=VLOOKUP(H2,B:F,5,0);VLOOKUP函数,可以在表格区域内,查找指定内容;通过【姓名】列的:貂蝉,可以定位到相关【学历】列的:高中六、Excel中:信息函数,共有20个;ISBLANK函数:=ISBLANK(B4);ISBLANK函数,用于判断指定的单元格是否为空;如果【姓名】列为空,ISBLANK函数会返回:TRUE;否则会返回:FALSE;七、Excel中:WEB函数,共有3个;ENCODEURL函数:=ENCODEURL(A2);ENCODEURL函数,用于返回URL 编码的字符串,替换为百分比符号( %) 和十六进制数字形式;八、Excel中:三角函数,共有80个;SIN函数:=SIN(A2*PI()/180);SIN函数,即正弦函数,三角函数的一种;用于计算一个角度的正弦值;九、Excel中:财务函数,共有55个;十、RATE函数:=RATE(B1,-B2,B3);RATE为利率函数,假定借款10万元,约定每季度还款1.2万元,共计3年还清,使用RATE函数,可以计算出年利率为:24.44%;十、Excel中:工程函数,共有52个;BIN2DEC函数:=BIN2DEC(A2);BIN2DEC函数,可以将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利用BIN2DEC函数,可以将二进制10,100,1000;转换成十进制:2,4,8;十一、Excel中:兼容函数,共有39个;RANK函数:=RANK(E2,$E$2,$E$9);RANK函数;用于返回指定单元格值的排名,我们选中F2:F9单元格区域,并输入RANK函数公式,然后按Excel快捷键【Ctrl+Enter】,即可返回月薪排名;十二、Excel中:多维函数,共有5个;SUMPRODUCT函数:=SUMPRO DUCT(A2:B4,C2:D4);利用SUMPRODUCT函数,可以计算出:A2:B4单元格区域,与C2:D4单元格区域的乘积总和;十三、Excel中:数据库函数,共有12个;DSUM函数:=DSUM(A1:E9,"销量",G1:G2);我们先选中H2单元格,并在编辑栏输入函数公式:=DSUM();然后输入函数第1个参数:用鼠标选中A1:E9单元格区域;第2个参数:“销量”;第3个参数:用鼠标选中G1:G2单元格区域;最后按回车键结束确认,即可计算出:魏国所有销售人员的销量;。
计算机二级函数公式大全
计算机二级函数公式大全计算机二级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试,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考试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其中,函数公式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计算机二级函数公式大全。
一、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函数(sin):① sinα=-sin(180°-α)②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③ sin2α=2sinαcosα④ sin3α=3sinα-4sin^3α⑤sin4α=4sinαcosα-8sin^3αcosα=2sin^2(2α)-2cos^2(2α)sin^2α2. 余弦函数(cos):① cosα=cos(360°-α)②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③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④ cos3α=4cos^3α-3cosα⑤ cos4α=8cos^4α-8cos^2α+1=(2cos^2(2α)-1)^2-2sin^2(2α)3. 正切函数(tan):① ta nα=-tan(180°+α)② tan(α±β)= (tanα±tanβ)/(1∓tanαtanβ)③ tan2α=(2tanα)/(1-tan^2α)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公式:1. 指数函数:① ad*bd=(ab)d② ab/ac=a(b-c)③ a^(-b)=1/a^b④ (a/b)^c=a^c/b^c2. 对数函数:① logab=logc a/logc b② loga (mn)=loga m+loga n③ loga(m/n)=loga m-loga n三、双曲函数公式:1. 双曲正弦函数(sinh):① sinh(α±β)=sinhαcoshβ±coshαsinhβ② sinh2α=2sinhαcoshα③ sinh3α=3sinhα+4sinh^3α④ sinh4α=8sinh^4α+8sinh^2α+12. 双曲余弦函数(cosh):① cosh(α±β)=coshαcoshβ±sinhαsinhβ② cosh2α=sinh^2α+cosh^2α③ cosh3α=4cosh^3α-3coshα④ cosh4α=8cosh^4α+8cosh^2α+13. 双曲正切函数(tanh):① tanh(α±β)=(tanhα±tanhβ)/(1±tanhαtanhβ)② tanh2α=(1-tanh^2α)/(1+tanh^2α)以上就是计算机二级函数公式的大全,对于二级考试的学生来说,掌握函数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二级Excel函数重点函数讲解
计算机二级Excel函数重点函数讲解1.vlookup函数VLOOKUP 的语法结构整个计算机就相当于一门语言,首先我们就是要获取该函数的语法结构。
以下是官网的语法结构VLOOKUP(lookup_value, table_array, col_index_num, [range_lookup])。
书生表述就是VLOOKUP(查找值,查找范围,查找列数,精确匹配或者近似匹配)2.IF函数excel中的if函数是逻辑函数,表达的意思是当满足某条件时,返回一个值,否则返回另一个值。
语法:1.if(logical_tex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其中logical_text表示要判断的条件。
value_if_true表示当满足判断的条件时返回的值。
value_if_false表示当不满足判断的条件时返回的值。
3.mid函数用两个实例来介绍mid函数的用法。
实例一:MID函数与IF /TEXT/LEN函数的配合使用提取出身份证号码里面的*年*月*日。
实例二:MID与FIND函数配合使用提取单元格括号里的内容工具/原料•2010为例MID函数介绍1.1MID字符串函数,作用是从一个字符串中截取出指定数量的字符MID(text, start_num, num_chars)text被截取的字符start_num从左起第几位开始截取(用数字表达)num_chars从左起向右截取的长度是多少(用数字表达)2.2此例子是提取身份证号码中的出生年月日。
在B2单元格输入公式=MID(A2,7,8)被截取的字符串为A2单元格,从第七位开始向右截取8个数字。
得到出生年月日ENDMID函数与IF /TEXT/LEN函数的配合使用1.身份证号码有15位和18位之分,借助IF函数来判断。
如果单元格身份证号是15位的话,提取出生年月日=MID('身份证号',7,6)如果单元格身份证号是18位的话,提取出生年月日=MID('身份证号',7,8)在F2单元格输入=IF(LEN(A2)=18,MID(A2,7,8),IF(LEN(A2)=15,MID(A2,7,6),'错误'))如果身份证号不是15位或者18位就显示错误。
二级Excel必学的函数总结
计算机二级Excel必学函数总结一、实例1、vlookup2、sumif3、rank:排名函数(绝对引用)3个参数,a,需要排名的值b,排名的值所在的区域c,升序还是降序,0和1表示4、text:="法律"&TEXT(MID([@学号],3,2),"[DBNum1]")&"班"两个参数,5、count函数:计算数字个数6、sumifs7、sumproduct先升序排列,再查找需要计算的两个范围8、mid9、lookup二、函数使用方法1.AVERAGE函数函数名称:AVERAGE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应用举例:在B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7:D7,F7:H7,7,8),确认后,即可求出B7至D7区域、F7至H7区域中的数值和7、8的平均值。
特别提醒: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0”值单元格,则计算在内;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空白或字符单元格,则不计算在内。
2.COUNTIF函数函数名称:COUNTIF主要功能: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使用格式:COUNTIF(Range,Criteria)参数说明:Range代表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表示指定的条件表达式。
应用举例:在C17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B1:B13,">=80"),确认后,即可统计出B1至B13单元格区域中,数值大于等于80的单元格数目。
特别提醒:允许引用的单元格区域中有空白单元格出现。
3.DCOUNT函数函数名称:DCOUNT主要功能: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使用格式:DCOUNT(database,field,criteria)参数说明:Database表示需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Field表示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在第一行必须要有标志项);Criteria包含条件的单元格区域。
计算机二级excel中常考公式及讲解
欢迎阅读计算机二级excel 中常考公式及讲解一、 常用函数1. 绝对值函数:=ABS(number):无论是直接选择一个区域还是单个选择哪几个数字,都可以直接显示出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注:✍num_digits 表示保留的小数位数,按此位数对 number 参数进行四舍五入。
✍number 可是输入数字,也能输入单元格(图中红色为输入分数 得出的)4.取整函数:=TRUNC(number,[ Num_digits])向下取整函数:=INT(number)“,0”✍在使用函数INT时,如果遇到负数,将会如图所示,同样的,INT也能直接引用数字。
二、求和函数1.求和函数:=SUM(number1,number2,…)2.条件求和函数:=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3.积和函数:=SUMPRODUCT(array1,array2,…)注:空白单元格将视为0,array数组参数必须具有相同三、平均数函数1.平均值函数:=AVERAGE(number1,number2,…)2.条件平均值函数:=A VERAGEIF(range,criteria,[Average_range])多条件平均值函数:=AVERAGEIFS(average_range, 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注:range(取值范围)criteria(条件)使用Averageif 函数时,如果对应区域大于所给区域将会默认扩展其区域。
1.计数函数=COUNT(Value1,[Value2],…)=COUNT A(Value1,[Value2],…)=COUNTIFS(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数时,对应区域要等于其区域。
计算机二级excel中常考公式及讲解
计算机二级exceI中常考公式及讲解常用函数1. 绝对值函数:=ABS(number)注:当其引用“C1”寸,左上角有个绿色角标。
2. 最大值函数:=MAX( number1,number2, •)•最小值函数:=MIN(number1,number2,…)注:无论是直接选择一个区域还是单个选择哪几个数字,都可以直接显示出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3. 四舍五入函数:=ROUND(number,Num_digits)El •广A注:num_digits表示保留的小数位数,按此位数对number参数进行四舍五入。
number可是输入数字,也能输入单元格(图中红色为输入分数1得出的)34. 取整函数:=TRUNC(number,[ Num_digits])向下取整函数:=INT(number)B *T 11W|・]・醫粘贴3* jB II!" | 岸*辜|善去国」星査用暮相:H * A d | 雯.*4 a .00 *・0罗单元格携A3 -注:其中TRUNC 中还能选择日期,选择后默认把常规变 为自定义(如表格中的红框框,其中43118为常规状态下的” =TRUNC(A2,1”而框框中黑色字体的 “201軒1月18日 为输入公式后的自定义下的导出值)其中 ” =TRUNC( number,] Num_digits])中的[Num_digits]默认为0,当只想取整数部分时, 可入图片黄色 区域,不输入卫”。
在使用函数INT 时,如果遇到负数,将会如图所示, 同样的,INT 也能直接引用数字。
求和函数1. 求和函数:=SUM(number1,number2,…)2.条件求和函数:=SUMIF (range, criteria, [sum_range])A B C D E112345A B C D E F G 2]3579L23二53246810I3pD 94246810严□5S=SL1IIF (Al A,>3")12345G 7半省略第三个第数时,则条件区域就是实际求和区域・27 =SiyiF |.:A1:E3, *>3^, C1:E3)123百56a J89 IC3 E5-9-W多条件求和函数:二SUMIFSSum_rangecriteria_rangelcriteria][criteria_rang^,23riteria2J …)注:range (取值范围)criteria(条件)使用条件求和函数SUMIF第三个参数的时,默认[sum_range ]区域的左上角第一个就为前面一个取值范围的左上角,并且默认扩展其区域(如图上,我们在F1G3中输入任何数字都会被加入到A7的数值中,即完整的应该为=SUMIF(A1:E3,">3",C1:G3)。
计算机二级公式函数大全
8)datedif函数:求两个日期相距多少个日期单位。
案例:datedif(“1998-1-1”,today(),“y”),表示从1998年1月1号到今天一共相距多少周年(一般用来求年龄)9)Days360函数:(起始日期,终止日期)按一年360天计算两个日期相聚多少天10)year函数:求一个日期的年份;11)month函数:求一个日期的月份;12)day函数:求一个日期的天数13)weekday函数:返回星期所对应的数值;14)Mod:求余数。
15)Round:四舍五入函数。
16)roundup:向上取舍数字,例:roundup(3.6,0)结果是4。
17)Rounddown:向下取舍数字,例:rounddown(9.7,0)结果9。
18)Left:从左边取指定长度的字符串,例:Left(“12345”,2)结果是1219)Right:从右边取指定长度的字符串,例:right(“12345”,2)结果是4520)Mid:从指定位置取指定长度的字符串例:mid(“12345”,2,2)结果是“23”21)Text:(对象,转换形式)将对象转换成指定形式的字符串。
例:text(“2018-6-1”,“aaaa”)结果是星期五22)&:文本连接符。
例:12&34”结果是“1234”23)Vlookup:纵向查询引用函数。
解释:Vlookup(查询依据,查询的数据区域,结果所在列数,精确or近似)24)Index函数:二维引用函数常和match函数搭配使用Index(数据区域,行数,列数),在数据区域中根据行列引用数据25)Match函数:(数据对象,数据区域,精确匹配or近似),求一个数据在一个数据范围中的位置。
与Index两个函数相结合即可灵活的进行二位查询。
Excel函数公式是难点也是重点,学习中一定要先记住函数的基本参数,然后多练习,一个函数案例最好做三遍,熟能生巧,函数公式其实并不难。
计算机二级excel公式大全详解
计算机二级excel公式大全详解Excel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中的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它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图表绘制、数据排序、筛选等操作。
其中,Excel的公式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计算机二级excel公式大全详解:1.基本数学公式:加法:=A1+B1。
减法:=A1-B1。
乘法:=A1*B1。
除法:=A1/B1。
乘方:=POWER(A1,B1)。
平方:=A1^2。
开方:=SQRT(A1)。
绝对值:=ABS(A1)。
2.统计函数:求和:=SUM(A1:A10)。
平均值:=AVERAGE(A1:A10)。
计数:=COUNT(A1:A10)。
最大值:=MAX(A1:A10)。
最小值:=MIN(A1:A10)。
3.逻辑函数:IF函数:=IF(A1>80,"优秀","不及格")。
AND函数:=IF(AND(A1>80,B1>80),"优秀","不及格")。
OR函数:=IF(OR(A1>80,B1>80),"及格","不及格")。
NOT函数:=IF(NOT(A1>80),"不及格","及格")。
4.文本函数:LEFT函数:=LEFT(A1,3)。
RIGHT函数:=RIGHT(A1,3)。
MID函数:=MID(A1,2,3)。
LEN函数:=LEN(A1)。
CONCATENATE函数:=CONCATENATE(A1,"",B1)。
5.日期和时间函数:YEAR函数:=YEAR(A1)。
MONTH函数:=MONTH(A1)。
DAY函数:=DAY(A1)。
HOUR函数:=HOUR(A1)。
MINUTE函数:=MINUTE(A1)。
SECOND函数:=SECOND(A1)。
6.数据库函数:VLOOKUP函数:=VLOOKUP(A1,range,col,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和函数SUM功能:将参数中的所有数字相加求和;其中每个参数既可以是一个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或名称,也可以是一个常量、公式或另一函数的运算结果等。
使用格式:SUM(Numberl, Number2,…)说明:第一个参数Number1是必须要给出的,Number2及以后参数是可有可无的。
若通过Number1已经指定完毕所有要相加的数据(例如通过Number1指定了一个单元格区域,区域中已包含了所有数据),就不必再给出Number2及以后的参数;当需要更多要相加的内容时再通过Number2、Number3…等给出(一般最多不要给出超过30个参数)。
例如:“SUM(A1:A5)”表示对A1~A5这5个单元格中的内容求和;“SUM(A1, A3, A5)”表示对单元格A1、A3和A5的数值求和(本书函数实例均不含“=”,因为函数可以作为公式的一部分,而“=”是用于输入整个公式的;由一个函数组成的公式只是公式的一种特例)。
2 、条件求和函数SUMIF功能:也是相加求和,但会从参数指定的单元格区域中进行挑选,仅对挑选出的符合指定条件的那些单元格求和。
使用格式: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说明:Range参数是要进行条件计算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为求和的条件,其形式可以是数字、文本、表达式、单元格引用或函数等,例如可以是32、"32"、"苹果"、">32"、B5、SQRT(4)等。
Sum_range是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区域,如果Sum_range参数省略,将对Range中的单元格求和;否则Range仅表示条件,将对Sum_range中符合条件的对应单元格求和。
例如:“SUMIF(B2:B25, ">5")”表示对B2:B5区域中大于5的数值进行相加求和;“SUMIF(B2:B5, "John", C2:C5)”表示先找到B2:B5中等于"John"的单元格,再通过这些单元格找到C2:C5中的对应单元格,对C2:C5中的这些对应单元格的数值求和。
3 、多条件求和函数SUMIFS功能:也是相加求和,但是对指定区域中满足多个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使用格式:SUMIFS(Sum_range, 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说明:Sum_range为实际求和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_range1为在其中计算关联条件的第1个区域;Criteria1为第1个求和的条件,例如条件可以是32、"32"、"苹果"、">32"、B5、SQRT(4)等。
Criteria1与Criteria_range1配对使用。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及以后的参数可省略,表示附加的区域和条件。
Criteria2与Criteria_Range2配对使用,Criteria3与Criteria_range3配对使用……但每个Criteria_RangeN的参数区域所包含的行数和列数都必须与Sum_range的相同。
例如:“SUMIFS(A1:A20, B1:B20, ">0", C1:C20, "<10")”表示对区域A1:A20中符合以下条件的单元格求和:B1:B20中的相应数值大于0、且C1:C20中的相应数值小于10。
4 、平均值函数AVERAGE功能:求各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l, Number2,…)说明:与SUM函数类似,第一个参数Number1是必须要给出的,Number2及以后参数是可有可无的。
若Number1中已经指定完毕所有要求平均值的数据(例如通过Number1指定了一个单元格区域,区域中包含了所有数据),就不必再给出Number2及以后的参数;若需要更多数据求平均值再通过Number2及以后的参数指定这些数据(一般最多不超过30个参数)。
例如:“AVERAGE(A2:A6)”表示对A2~A6这5个单元格的数据求平均值;“AVERAGE(A2:A6, C6)”表示对A2~A6这5个单元格及C6单元格中的数据(共6个数据)求平均值。
如图(从略),我们已为法律一班“潘志阳”同学计算出了期末总分,现需为他计算平均分。
选中要保存计算结果的单元格J3,使其成为活动单元格。
在【公式】选项卡【函数库】工具组中单击“插入函数”按钮,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类别中选择“统计”,再从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单击【确定】。
在打开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单击参数的“”按钮折叠对话框,然后选择区域D3:H3,如图(从略)。
再次单击“”恢复对话框,单击【确定】。
再向下拖动J3的填充柄到J9单元格,完成所有同学的平均分计算。
5 、条件平均值函数AVERAGEIF功能:对指定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求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IF(Range, Criteria,Average_range)说明:Range参数是要进行条件计算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为求平均值的条件,其形式可以是数字、文本、表达式、单元格引用或函数等,例如32、"32"、"苹果"、">32"、B5、SQRT(4)等。
Average_range是可选的参数,表示要求平均值的实际单元格区域,如果Average_range参数省略,将对Range中的单元格求平均;否则Range仅表示条件,将对Average_range中符合条件的对应单元格求平均。
例如:“AVERAGEIF(A2:A5, "<5000")”表示求单元格区域A2:A5中小于5000的数值的平均值;“AVERAGEIF(A2:A5, ">5000", B2:B5)”表示对B2:B5中的一部分单元格求平均,这部分的单元格是:与A2:A5区域中大于5000的单元格所对应的那部分单元格。
6 、求最大值函数MAX和求最小值函数MIN功能:计算一批数值中的最大值(MAX函数)和最小值(MIN函数)。
使用格式:MAX(Numberl, Number2,…) 和 MIN(Numberl, Number2,…)说明:同样第一个参数Number1是必须要给出的,Number2及以后参数是可有可无的。
若Number1中已经指定完毕所有要求最大或最小值的数据(例如通过Number1指定了一个单元格区域,区域中包含了所有数据),就不必再给出Number2及以后参数;若需要更多数据求最大或最小值就通过Number2及以后参数指定这些数据(一般最多不超过30个参数)。
例如:“MAX(D2:D6)”表示求D2到D6单元格中的最大值;“MIN(E55:J55, 10)”表示求E55:J55区域中所有单元格中的数值、以及10这些数值中的最小值。
7 、计数函数COUNT和COUNTA功能:统计某单元格区域中的单元格的个数,COUNT是只统计内容为数字的单元格个数,COUNTA是统计内容不为空的单元格的个数。
使用格式:COUNT(Value1, Value2,…) 和 COUNTA(Value1, Value2,…) 说明:通过Value1, Value2,……指定要计数的单元格区域,同样其中第一个参数Value1是必须要给出的,Value2及以后参数是可有可无的。
例如:“COUNT(A2:A8)”表示统计单元格区域A2:A8中包含数值的单元格的个数;“COUNTA(A2:A8)”表示统计单元格区域A2:A8中的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8、条件计数函数COUNTIF功能:统计某单元格区域中符合给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使用格式:COUNTIF(Range, Criteria)说明:Range表示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表示指定的条件,当条件为一个值时可直接写出,当条件为一个表达式(">=80")时,应将条件用双引号引起来。
例如:“COUNTIF(B2:B5, ">=80")”表示统计出B2~B5中值大于等于80的单元格个数。
如果单元格D3:D17中保存有全部学生的分数,其中90分以上为优秀,计算优秀率(90分以上的人数占全部人数的比率)的公式是“=COUNTIF(D3:D17, ">=90") / COUNT(D3:D17)”。
9 、多条件计数函数COUNTIFS功能: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多个指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使用格式:COUNTIFS(Criteria_rangel, Criterial, Criteria_range2,Criteria2, …)说明:Criteria_range1为在其中计算关联条件的第1个区域;Criteria1为第1个计数的条件,例如条件可以是32、"32"、"苹果"、">32"、B5、SQRT(4)等。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及以后的参数可省略,表示附加的区域和条件。
Criteria2与Criteria_Range2配对使用,Criteria3与Criteria_range3配对使用。
每一个附加的区域都必须与参数Criteria_range1具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这些区域无需彼此相邻。
例如:“COUNTIFS(A2:A7, ">80", B2:B7, "<100")”表示统计单元格区域A2:A7中大于80的单元格、并且对应在B2:B7中的单元格小于100的“行数”。
10、排位函数RANK功能:返回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相对于其他数值的大小排名。
使用格式:RANK(Number, Ref, Order)说明:Number是需要比较的一个数值。
Ref是一组数,可以是一个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函数的计算结果就是这个数值在这组数中的排名。
Order指定排名方式,如果Order为0或不输入的话,是降序排列;如果Order为非0值,则升序排列。
例如:“RANK(95, A2:A6, 1)”求数值95在单元格区域A2:A6中升序排列的第几位。
注意:在应用本函数时,条件区域也就是括号中的第二个数值,应该要选定单元格后摁下F4!单元格中出现$A$2:$A$6才能应用正确!常用的条件函数和逻辑函数1 、条件判断函数IF功能:根据一个条件判断条件的真假,根据真假分别返回两种不同的结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