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存在的文化交流障碍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翻译中存在的文化交流障碍与对策在学习实用英语翻译以前一直以为翻译就是将一种外语不漏译、不多译地对等翻译呈现给读者即可,至于语言美不美应并不是太重要,依个人的语言功底而论,或者是给原文多加点形容词方能使语言升华。

翻译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同一篇文章翻译的版本可以说是因人而异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翻译这项工作自诞生以来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翻译版本会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样,谁是脱颖者,谁就是翻译界的权威。

然而,现在得知翻译是一门大的学问,作为翻译的执行者,虽不一定要严格按照翻译大家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却应当首先弄明白文章作者的所指,然后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原作者的意思,在内容上最起码要做到翻译的文章要真实可信,不能添油加醋;在语法上没有语病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且符合各种文化的表达习惯;注意当翻译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时要意译,但是却要把握好主干,选择性地省略、补译,但前提是不能因为意译就改变了文章局部或整篇文章的意思!另外,我们要注意翻译的细节,如:专业术语,在国际贸易翻译中我们不能把一些看似熟悉的单词,不能盲目翻译,千万要注意去用专业一点的语言来表达,让读者看了自己的翻译作品时感觉你就是一个内行人,想要做到让翻译能力具备内行人的水平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掌握好这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平时

1/ 13

要多多做好积累准备。

有人说如果把写作比成自由舞蹈,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

个人感觉这种比喻虽然有点夸张,却很有道理。

它折射出人们对翻译过程的深入理解,即翻译工作本身就具备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让翻译的执行者不能像原文作者那样随心所欲,且要保证其翻译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明白作者的意图,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能够明白作者、掌握知识、体谅读者。

总之,翻译过程是一个艰辛且对完美是无止境的追求的过程。

翻译作品不是翻译工作者主观臆造,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翻译的水平有限,还是静下心来虚心学习吧!

---------------------------------------------------------------最新资料推荐------------------------------------------------------ 要: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文章试图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来说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实际上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接着分析了翻译中存在的主要文化交流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交流障碍;措施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加强与他国各方面的往来越来越成为必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语言交流为中心的翻译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加深对翻译本质及其目的的认识有助于摆正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以便使其更好的为本国社会发展服务。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许多语言学家在谈到语言时都不可避免的论及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语言与文化总是难解难分?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由此可见,文化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语言是在人类形成的过程中同步出现的,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主要条件”;语言使人类表达

3/ 13

内心思想,进行日常交际,组织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成为现实。

所以,有了语言,就有了社会,同时也就有了文化的记载和传播。

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借助于语言承传,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镜像折射。

二、对翻译的界定提到“翻译”二字,人们首先会想到“译即易,谓易换言语使相解也”,即两种

---------------------------------------------------------------最新资料推荐------------------------------------------------------ 不同语言(通常被翻译的语言称为源语言或译出语,而翻译之后的语言称为目标语言或译入语)之间词汇与词汇或句子与句子相互对应的一种转换,尽管有时可能会出现词序或句序(涉及语篇层面,这里主要讨论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上的翻译)的不一致,但基本上是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的。

比如:例 1:I am reading a novel. 我正在看一本小说。

来看几个词汇方面的例子:电影 The First Blood 被译为“第一滴血”。

事实上,这是具有文化背景的习语,表示 the first success in a contest,据此确切的翻译应为“初战告捷”。

短语 a bridal shower 表面好像是“新娘沐浴”,但了解西方背景文化的人就知道它是指 a party given by a bride’s friends at which they give her suitable gifts,意即为新娘举行的送礼派队。

由此看出,涉及文化背景方面的翻译并不符合上述定义,该定义并不全面。

针对这一点,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5/ 13

”这说明翻译是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结合文化背景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对”翻译”的理解,法国解构主义学者德里达、福柯和罗兰· 巴特曾把翻译的本质问题视为哲学的中心问题。

德里达就指出,不同的语言在意义、句法和语音上的差异,构成各种不同的表意方式,而翻译就是在‘同’与‘异’的纠结之中正确地表现‘异’。

他们认为,翻译实质上是原作文本的再生,是在传达原作内容基础上使原作得以生存的手段,是人们真正认识不同语言之间差异和不同语言的特定的表达方式的媒介。

就目前而言,郭建中教授说“最近二十多年来,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翻译理论深深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

这两种倾向的结合,就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已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

” 因此,与其说翻译是对不同语言的易换,不如说是以语言转换为基础,但不单纯是围绕语言符号本身,而是主要围绕语言所蕴含的意义,即语言所代表的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