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笔人物画的步骤及方法(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大学
NORMAI UNIVERSERTY 师范学院10级美术教育(2)班夏印芳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我的这幅《自画像》取材于本人的一张生活照片,只是构图做了稍微的调整与修改。在作画的时候,我是准备两幅同时画的,一幅做稿图,另一幅是作品,两幅同时进行,在作画时,我是先在稿图上试画,看看画出来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的一样,如果是,再在作品图上画。画工笔画需要的就是耐心,因为画完一遍后,整幅画都是湿的了,你得等它干了以后在进行下一步。
(自画像)
现在,我就我的这幅画说说工笔人物画的作画步骤及方法:
一、定稿
定稿就是制作的底稿,古代称为“粉本”。工笔重彩人物画底稿,无论是对初者还是造型能力极强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底稿有的是用铅笔,有的是用毛笔,但都要求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凡画面出现的所有形体,都要画得细致精确。切不可认为底稿不关紧要而在勾勒设色时来修改。底稿不具体,不精确,形象不生动,以后的程序就很难进行了,我这幅
画就是用铅笔定的稿。底稿要求画得精细肯定,形体结构准确生动。所谓精细肯定,就是线条表现的形体要每笔交待清楚,不能含糊。比如衣纹,哪笔在前哪笔在后,要清清楚楚。所谓准确生动是指造型的严格而言。如头面、手、脚还可以画出它的立体效果,以便着色时心中有数。因头面、手、脚结构复杂,变化细致,不比衣纹和其他形体,只取大的气势就行了。所以底稿要尽可能把形象的精神气质画准确生动。但我们决不主张把底稿画成明暗素描。忽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表现规律,如果这样就会导致异端。另外,底稿的线要尽可能做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以便过稿落墨时胸有成竹。
二、过稿落墨
过稿就是考贝,这也是一道很细致的工序,不可草率从事。要求考贝得精细准确,线条一定要轻,以看见为度。当然考贝精细又不同于底稿的精细,因为还有落墨一环,铅笔考贝太细,容易弄脏画面。过稿后,稍作修改即行落墨。落墨就是用笔勾勒,这一环很重要,《六法论》中讲的“骨法用笔”的原理,都要求在勾勒时体现出来。一般要求做到用笔准确、流利、生动。笔气连贯,线条既有变化呼应,又有和谐统一的整体气势。在墨色的浓淡轻重变化方面,也要求符合表现规律。总之,用笔用墨应达到白描的要求,既富有造型上的体积感、质量感、空间感等表现力,又富艺术的节奏感,韵律感等装饰美。这一点因在第三章已谈得比较详细,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打底色
在打底色之前,应该设计一个小色稿,把大体色调和色块关系定下来。为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应该多作几种小色稿,最后选定一种,作为设色时的参考。小色稿虽不具体,但有整体气势。往往出现正稿画完之后,反而觉得不如小色稿的整体气势好,这就要根据小色稿来高速色彩关系。有了小色稿,打底色就有了参考的依据。所谓打底色,就是用墨或色进行渲染,表现形体的凹凸、明暗关系,以加强形体的立体感、质量感、空间感;表现形体之间的色彩关系,以加强色调的对比统一效果。打底色时一定要预想到罩色后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打底色一般根据形体的凸明凹暗、远虚近实的原理,渲染时即采取凸浅凹深,远淡近浓的方法。古人有以“三白”(额头、鼻梁、下颏)衬“三庭”(即三停)的面部着色法,就是根据凹凸关系总结出来的经验。打底色除了根据凹凸、明暗关系施用墨或色的浓淡外,还应根据形体各部分色彩冷暖关系注意色彩的性格。比如眉眼的暗处、唇颏间、两颊等处的冷色,或者光光照映的暖色等,在打底色时就要基本上表现出来。总之,打底色这一步要求把色彩造型的效果基本上表现出来;大体色调关系也要表现出来,并注意不同民族、年龄、性别、阶层的人的肤色差别。四、着色
着色就是在打底色的基础上进行罩色。因底色较薄而轻,再用较鲜而浓的色彩罩一次或几次,就显得厚重了,达到工笔重彩的设色要求了。
这里说的鲜而浓,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色色求鲜,失去对比,反而显得不鲜了;色色求浓,把底色覆盖了,透不出底色的效果,反而显不厚重了。所以罩色要以呈现底色为度。头面罩色,要注意“三庭”的变化和区别。额头的颜色在赭朱色中要稍偏黄,面颊稍红,下颏宜赭灰,颈部色宜浅些。嘴唇、面颊的红色也不宜过重,应与整个面部色彩和谐。耳的色彩也宜偏红,与两颊外侧的冷色形成对比。手、脚的色彩,比头面简单些。用色的鲜明程度不要超过头面。衣服用色,视画面和需要而定。一般说来,无论深色和浅色,其变化程度都应比头面简单些。如果处处工细,平均对待,则显得平淡,形象反而不突出了。须、发、眉的染色和罩色,一般多使用花青加墨。但以赭墨主,其效果更佳,黝黑而红亮,与脸面之色,既对比又协调。凡须、发、眉着色时,应注意与肌肉的衔接,不要截然分开。眼睛着色,要特别注意眼珠、瞳孔和眼白的色彩冷暖对比,一般眼珠、瞳孔的色彩偏暖,同时,眼睛着色还应注意要色、水饱满,不能焦燥。总之,着色这道功夫,重点在于加强形体的质量感。一个形体,如果体积感和质量感都增强了,空间感也就增强了。
五、加工整理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它的会务是调整色和线的关系,加强形和神的完美。如果是用“勾勒”的方法,那么,最后这次“勒”的工夫很重要。用笔要生动、流畅、有力;无论勒色线或墨线,都不宜比线内的色过分
深重,以免形成“框框线”。如果采用综合着色法,一定要把相互的关系调整好。把重要的部分再加强,而其他部分就相应地减弱了。假如处处加工,毫无重点,反而收不到“提神”的效果。所以加工整理,要注意整体,抓住重点。在重点加工整理过程中,脸面又是重点中的重点。特别是眼和嘴,传神与不传神,跟眼和嘴的关系相当大。往往由于眼睛和嘴角的一点细微变化而影响神情的生动与准确,所以前人把加工整理脸面谓之“开脸”。把加工整理眼睛谓之“开窗”。“开脸”、“开窗”关键在“开”,开得好就豁然亮堂,神彩奕奕,开得不好,就暗然失色,情败神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