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重点句子赏析
人教版初中课标内34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初中课标内34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15a78ba0116c175f0e48d0.png)
人教版初中课标内34首古诗词赏析1 《观沧海》曹操(乐府诗)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情感:《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分析讲解: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⑵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
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
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
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a813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c.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册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出了边塞的特有风光,化用“雁飞回雁峰”的典故,极言塞外天气极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的手法,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词人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比孙权,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化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情感。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化用“天狼星”的典故,(比喻,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将敌人比作天狼星,)表现了词人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化用“晋王恺有良牛”的典故,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声音,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激越雄壮,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表现了词人革命道路上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极不合理。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景写冬景,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视觉描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表现了边塞战士不屈的斗志。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的手法,含蓄委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怅惘之情。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借用曹操的话,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重点句子赏析杜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重点句子赏析杜](https://img.taocdn.com/s3/m/ff9f7ed576eeaeaad1f3306d.png)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重点句子赏析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
“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
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
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2、肠断白蘋洲。
——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互文,情调悲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重内轻外,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5、亲射虎,看孙郎。
——运用典故,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狂气。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遣冯唐”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重用自己。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抗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句运用比喻,巧妙地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把愁搬上了船,是愁有了重量,不但随水而流,而且可以用船来载,极为为自然妥帖。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生动的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此句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含义:泛指各种乐器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含义:指良马《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出处: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出处:天狼星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典故一:蓬莱文章出处:指汉代文章典故二:建安骨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出处:谢脁清新秀丽的诗风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行路难》(李白)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出处:指晋人王质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渔家傲》(范仲淹)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激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别云间》(夏完淳)典故:今日又南冠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含义:指囚徒《泊秦淮》(杜牧)隔江犹唱《后庭花》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人教版 中考 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全部)
![人教版 中考 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d8afb2ed1eb91a37f0115c6b.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全部)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⒈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⒉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
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
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
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089f1fb0717fd5370cdcb0.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答:展现了诗人的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1.颔联画面。
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悬。
描绘了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2.颈联哲理。
答: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包含了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4.全诗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
三、《钱塘湖春行》1、赏析《钱塘湖春行》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人格化,“争”让人感到春光的宝贵“啄”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两句让全诗充满了春的活力与生机。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初春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天净沙.秋思》1、描绘画面: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和羁旅愁思。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尾联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用钟磬声衬托周围的—片寂静,表现了作者沉静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第一句描绘了杨花子规。
点明了晚春季节渲染悲伤的气氛。
2、赏析最后一句: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带愁心给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担忧、同情和思念。
七、《夜雨寄北》李商隐1、赏析最后一句:设想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欢乐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2、思感:漂泊异乡的孤寂,和渴望团聚、盼望归期的感伤。
七《泊秦淮》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寒冷、迷蒙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慎重忧虑。
(或忧国忧民)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或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因为当时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主旨及句子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主旨及句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2933ea561252d381eb6e44.png)
七上古诗词观沧海曹操古体诗。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意为“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意为“耸立”。
即:在这水波荡漾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想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主旨: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两种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yǒu] 溪、巫溪、武溪、沅[yuán]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诗人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
人教版语文古诗初中全部
![人教版语文古诗初中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63c5296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2.png)
人教版语文古诗初中全部《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衍生注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包纳万象的壮丽景象。
情感方面,表现出诗人曹操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和伟大抱负。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通过对海水、山岛、草木、秋风等实景描写,以及想象日月星辰在大海中运行这个虚景的描写,虚实结合,展现出大海包容宇宙间一切的恢宏气象。
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堪称千古名句,将大海那种雄浑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
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既有着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又有着文学家的细腻情感。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组织的海边研学活动中,看着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我不禁想起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那起伏的海浪,就如同曹操笔下描写的一样壮观而富有力量。
我能感受到大海的深沉与广袤,仿佛它也有着曹操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
例子二:演讲比赛时,如果主题是关于志向远大。
我或许会这样说:“就像曹操在《观沧海》中所展现的那样,他站在碣石山上观望着沧海,心中却有着伟大的抱负。
他笔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海浩瀚深邃,而曹操以大海自比,他的志向也如同这大海能够包容天下。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远大志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例子三:写作文描写秋天的大海景色时,我会借鉴曹操的写法:“秋意渐浓,站在海边的我望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思绪飘到了曹操东临碣石时看到的沧海。
那时也是秋风萧瑟,而眼前的场景和曹操看到的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大海中的水浪不停涌动,正对应着诗中‘洪波涌起’的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课后古诗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课后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1732a3f46527d3250ce0d7.png)
古诗欣赏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
“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5476675acfa1c7aa00cc37.png)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
“钟”字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名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这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胸襟宽广,眼界空阔;整齐的对偶句写出山中云气的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这高峻的顶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尽收眼底。
这里,诗人写由望岳而想到登岳。
这一句是虚写,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2.《春望》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明写景,实抒感,以京城的荒凉、破败、草林丛生来正衬诗人的无限悲哀,对照强烈。
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突出国都残破,满目凄凉。
为全诗创造氛围。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27f2a7bceb19e8b9f6ba16.png)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本句点明主旨。揭示了无论朝代兴亡,受 苦受难的总是老百姓这一尖锐的社会现实。 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同 时体现了作者对百乔。 •赏析:揭示了机遇造就人才的哲理。只要有机 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怀才 不遇抑郁不平的心境。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本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 心,充分体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民族 气节。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赏析:“聚”字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 ,“怒”字采用比喻写出了黄河水的汹涌澎湃, 本句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
古 诗 词 名 句 赏 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赏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朋友的怀 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感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运用比喻,作者以“沉舟”“病树”自 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揭示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自然哲理。
初中语文古诗名句及赏析(人教版)
![初中语文古诗名句及赏析(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46104fa2161479171128d0.png)
初中语文古诗名句及赏析(人教版)一、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1托物言志。
“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借“世外桃源”无处可寻,表达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
2动静结合。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眺》),城市、天空本是静态事物,因作者泛舟江上,产生错觉。
3渲染烘托。
“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卷”“倾城”突出随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猎阵势的雄武。
4虚实相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两句皆为虚景,要注意与现实景况的区别。
5映衬手法。
包括正衬和反衬。
正衬手法如“小园香径独徘徊”,衬托出主人公生活的闲适。
反衬手法有:⑴以乐景写哀情;⑵对比。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其中 ___色更显出周围的苍白寒冷。
6借古喻今。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借南朝前事暗合今朝政事,诗人借以讽喻 ___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财。
7典故、用事。
好用典故似乎是词人的专长。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都是。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二、名句理解或赏析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课内课后古诗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课内课后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9aac7a0912a21615792947.png)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1、观沧海.曹操(1)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抒发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开放题。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2)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3)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4、秋词刘禹锡(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8e19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e.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一、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杨花,子规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试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加以赏析。
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7eb07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9.png)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意】加粗的是默写中的易错字【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多用修辞。
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
【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条溪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为你忧愁的心思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他陪着您一直到夜郎的西边。
【语句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考点】选取“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妙处)?/首句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③通过暮春两种特有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氛围,奠定了诗人对友人关切、牵挂、同情、伤感的感情基调,融情入景④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考点】请赏析本句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②通过“杨花”“子规”这两种特定的景物渲染愁苦凄凉的气氛③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考点】炼字“尽”和“啼”①“尽”写出柳絮已经飘完,既点明暮春时节,又有飘零之感“啼”写杜鹃的叫声,杜鹃的叫声比较凄哀,带有悲凉之意②这两个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为全诗烘托了一种凄苦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考点】分析“闻道龙标过五溪”①点明题意,勾勒出王昌龄的远谪所行路线。
②“闻道”表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③“过五溪”暗示出贬谪之偏远,路途之艰难,显示出李白对友人的关切。
【考点】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
杨花漫天飞舞,漂泊不定,杜鹃一声声“不如归去”地叫着,鸣声凄厉。
七至九年级教材重点古诗词赏析(人教版)
![七至九年级教材重点古诗词赏析(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4a38717375a417866f8fdc.png)
七,至,九年级,教材,重点,古诗词,赏析,人教,版,七至九年级教材重点古诗词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一)观沧海曹操诗的主旨是: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的?有什么作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虚写,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请默写在写秋的思想感情上与曹诗相近的一首诗(词).《秋词》刘禹锡《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二)《次北固山下》王湾主旨:淡淡的乡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句中的动词很有表现力,请你描绘一下句中图景,说说这两词好在何处?运用拟人手法用了“争”和“啄”两个富表现力的动词,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使画面充满了生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ab232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b.png)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秘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屾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主题思想:本诗是诗人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含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重点赏析:本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子鉴赏讲解汇总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子鉴赏讲解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2def4bbbe23482fb4da4ce2.png)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子鉴赏讲解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雄伟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
运用抒情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愁心”传达出忧郁之情,“明月”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3.《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物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和“入”运用拟人的修辞。
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断肠”是全曲之眼,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画龙点睛。
5.《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虚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6.《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赏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身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赏析: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赏析: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7.《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独”字是全诗的诗眼,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衬托出人的简单渺小,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感情基调。
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待我的事理悲情。
8.《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教版古诗词名句赏析-人教版初中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古诗词名句赏析-人教版初中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2b2ee143323968001c92ab.png)
人教版古诗词名句赏析|人教版初中古诗词赏析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
以下是WTT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古诗词名句赏析,一起来欣赏吧。
人教版古诗词名句赏析【一】1.【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①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
②诗人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③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决心。
2.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现大海吞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①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②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③思乡而不低沉,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4.请体会“争”和“啄”的妙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5.“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对西湖早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6.“小桥流水人家”:温馨恬适,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抒胸臆抒发游子的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8、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时令,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了离情别绪。
人教版古诗词名句赏析【二】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运用丰富的想象,令人回味。
把愁心当做物一样托付给明月,将月亮人格化,把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通过晚风转送到夜郎之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重点句子赏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重点句子赏析晓泓婕伊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
“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
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
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2.肠断白蘋洲。
——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运用典故,表达了的思乡报国之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互文,情调悲怆,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重内轻外,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5.亲射虎,看孙郎。
——运用典故,突出地展现了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狂气。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重用自己。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了要报效国家,抵抗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8.只恐双溪舴艋舟,不动许多愁。
——此句运用比喻,巧妙地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把愁搬上了船,是愁有了重量,不但随水而流,而且可以用船来,极为为自然妥帖。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生动的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此句表现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