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致力改革创新建新制,增添治理动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提高社会治理的前瞻性。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县情出发,按照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的要求,突出整体设计、科学布局,实行阶梯推进、分类施策,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大力推动创新治理,确保社会运行健康良性。二是注重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防治、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公共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等治理体系建设,以适应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三大基本历史性转变,为推动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安康提供更好的制度体系保障。三是注重机制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的规范性。
二、致力工作创新造氛围,凝聚治理合力。一是在宣传教育中凝心聚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加强社会管理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新策。作为基层政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广泛宣传,掌握政策。把社会治理课题纳入县委中心组学习的议程,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提高他们推进社会治理的自觉性。结合禁毒宣传“三进”和“一村一警、三员联村”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熟悉新政、转变观念、跟上节奏,自觉投入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热潮中。二是在树立典型中凝神聚气。按照典型示范带动、知名品牌促动的思路,抓好先进典型、亮点品牌培植,塑造一批模范代表,打造一批响亮名片。深入开展社区(村)警之星、年度十佳社区(村)民警、年度十佳公务员等评选活动,为党员干部融入社会治理搭建平台,激发全县创新治理的精气神。积极推进“4+x”社区管理、“一村一警、三员联村”农村服务等模式的创新升级、推广施行。三是在组织创新中凝力聚智。着重把牢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个关键环节,重点在合作共治上下苦功夫、真功夫,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社会治理。
三、致力观念创新依法治,提升治理能力。一是牢树法治思维,促进自觉守法。努力克服思维惯性,创新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习惯,切实做到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用法治手段推动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治理走上法治轨道。二是健全法治体制,促进规范用法。加快推进法治xxxx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法治县和第二批基层法治示范县区创建活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普法教育机制,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快社会组织、社会保障、慈善事业等领域的立法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步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健全司法权力运行、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人民监督等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严格依法行政,促进公正执法。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必公,本着立法利民、执法为民、善治惠民的要求,对群众的诉求坚持“一碗水端平”,依法公正受理、审理、处理各类案件,坚决打击刑事、治安、涉毒等各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推进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廉洁司法建设,公开、透明、依法审判各类案件,坚决防止和依法纠正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能力,树立司法公信。
四、致力方式创新抓防控,化解治理压力。一是创新社区治安防控,打造幸福小区。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换挡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社区矛盾呈现日益多发、复杂化的态势,必须加快创新点线面结合、打防管并举、人物技联用的立体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偷盗抢骗等违法行为。大力创新“4+x”社区警务模式,充分调动社区选配民警、辅警、防控队、公益巡逻队4种力量和机关单位等各种治保力量的积极性,全面加强社区治
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行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实行“社区-网格-楼栋长-信息员”四级管理,加强社区防治的联动性。二是创新农村服务机制,打造和谐乡村。推广施行“一村一警”农村警务,向行政大村、治安复杂村、矛盾纠纷较多的村各派驻1名民警,认真开展熟悉社情民意、采集基础信息、化解矛盾纠纷、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巡逻防范、实施治安管理、协查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等八项工作,为群众提供做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治安服务,提高群众安全感。三是创新调纠处突模式,打造魅力xxxx。健全完善信访、回访制度,加强信访制度宣讲,引导百姓依法律办事、按制度信访。加强《县长信箱》、信访大厅、投诉信箱等平台建设,畅通“12345”公共服务、“12342”行政效能投诉等公共服务热线,推行县级领导轮流接访制,着力拓宽群众信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