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类杂粮害虫
5.24-杂粮害虫
(二)调查化蛹,羽化进度,预测发生期
化蛹前每3-5天剥查秸杆一次,每次查得活虫30-50头。
至羽化结束为止。
化蛹率(%)=[蛹+蛹皮(当年) ] /[活幼虫+蛹+蛹皮(当年)]×100% 羽化率(%)=蛹皮(当年)/[活幼虫+蛹+蛹皮]×100%
根据化蛹进度,利用各地各虫态的历期,推算各虫态
为害玉米:
初孵幼虫嫩叶的叶肉,保留下表皮;
心叶期:集中在心叶叶内为害,不能抽出♂穗;
孕穗期幼虫集中上部,为害幼嫩的末抽穗的♂,♂穗抽
出后,幼虫在♂与♀之间为害,造成折茎,折叶。 ♀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喜集中在花丝内为害。 籽粒灌浆为蛀茎盛期。
玉米螟为害状
喇叭口期
雄穗抽出期
雌穗初期
的历期,推算各代各虫态的发生初期和盛期。
(三)诱蛾查卵,预测发生程度和发生期 一般于5月初利用黑光灯诱蛾,每日计算蛾量并与历年同 期比较,根椐逐日蛾量的消长,推算各代发生盛期。
自成虫出现时,选择不同播期有代表性的当地主要寄主
作物两块,每块5点取样每点20株,每3天查卵一次,每次查 得卵块作一标记(抹掉),以免下次重查,分别计算百株卵量, 卵株率和卵的寄生率。
2.冬后存活率及虫量调查:
方法同前(死亡原因:细菌、白僵菌、寄蝇、寄生蜂寄生,
冻死)
越冬存活率(%)=冬后平均每斤存活数 / 冬前平均每斤存活数 ×100% 越冬后总虫量=冬后平均每斤秸杆存活虫数×秸杆存留量。
如果越冬后的活虫总量较常年为高,5-7月降雨较常年充
足,田间相对湿度在60%以上,可预报当年螟害较常年为重。
亚洲玉米螟天敌在我国已发现 70 余种,其中寄生性的天
主要害虫种类
主要农物害虫:一、地下害虫: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蝼蛄(华北、东方)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黄地老虎、大地老虎、小地老虎、种蝇、蟋蟀。
二、麦类害虫:黏虫、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叶峰、小麦害螨三、禾谷类杂粮害虫:1、玉米螟2、东亚飞蝗3、高粱条螟4、玉米蚜5、粟灰螟四、棉麻虫类 ;1、棉蚜2、棉叶螨3、棉铃虫4、棉红铃虫5、麻叶甲6、绿盲蝽7、烟蓟马 8、麻天牛五、油料作物害虫 ;1、大豆食心虫2、豆荚螟3、油菜蚜虫4、草地螟5、菜粉蝶6、豆天蛾 7. 黄宽条跳甲 9、小菜蛾六、薯类害虫 ;1、马铃薯瓢虫2、甘薯麦蛾七、糖类害:1、甜菜跳甲2、甜菜象甲八、储粮害虫:1、玉米象甲2、麦蛾3、谷螟4、豆象5、谷蠹主要农作物病害:一、麦类病害:1、小麦条锈病2、小麦叶锈病3、小麦杆锈病4、小麦白粉病5、小麦纹枯病 7、小麦赤霉病 8、小麦散黑穗病 9、小麦腥黑穗病 10、小麦根腐病 11、小麦粒线虫病 12、小麦丛矮病二、禾谷类杂粮病害:1、玉米大斑病2、玉米小斑病3、玉米丝黑穗病4、玉米黑粉病三、棉麻病害、油料作物病害:1、油菜菌核病2、大豆包囊线虫病3、油菜霜霉病4、向日葵菌核病5、大豆花叶病 6、大豆菟丝子四、薯类病害:1、马铃薯病毒病2、马铃薯晚疫病3、马铃薯早疫病五、糖类作物病害:1、园林植物病虫害一、食叶害虫:1、杨叶甲2、大蓑蛾3、梨星毛虫4、黄刺蛾5、杨扇舟蛾6、甜菜褐斑病2、甜菜根腐病舞毒蛾 7、斜纹夜蛾 8、银纹夜蛾 9、国槐尺蛾 10、霜天蛾 11、蓝目天蛾12、黄褐天幕毛虫 13、柑橘凤蝶 14、蔷薇三节叶蜂 15、美国白蛾 16、柳毒蛾二、吸汁害虫1、大青叶蝉、桃蚜、棉蚜、粉虱类、介壳虫类、绿盲蝽蓟马类螨类三、蛀干害虫:1、光肩星天牛2、双条杉天牛 3.桃红颈天牛 4、锈色粒肩天牛5、松褐天牛6、杨十斑吉丁7、松纵坑切梢小蠹8、柏肤小蠹 9、芬芳木蠹蛾东方亚种10、杨木蠹蛾 11、柳木蠹蛾 12、白杨透翅蛾 13、杨干透翅蛾 14、臭椿沟眶象 15、沟眶象七大类病害(花卉)1、霜霉病类(疫)2、白粉类3、锈病类4、煤污病类5、炭疽病类6、灰霉病类7、叶斑病类枝干病害:1、腐化溃疡病类( 1)杨树烂皮病( 2)杨树溃疡病( 3)槐树溃疡病2、枝枯病类3、丛枝病类4、枯败病类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列当(1)各样树木管护、修筑、病虫害等方面光盘(2)各种害虫生物学特征等光盘(3)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光盘。
第九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9
五、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候因子(温、湿度): 气候因子( 湿度): 决定粘发生世代和发生期:K=N(T决定粘发生世代和发生期:K=N(T-C) 气候因子影响粘虫的发生数量: 气候因子影响粘虫的发生数量:温暖高湿。 (二)食物营养:禾本科植物及蜜源植物。 食物营养:禾本科植物及蜜源植物。 (三)栽培管理条件:水浇地,多肥密植、作 栽培管理条件:水浇地,多肥密植、 物生长茂密的地块口密度偏高。 物生长茂密的地块口密度偏高。 (四)与天敌的关系:卵期寄生蜂有黑卵蜂和赤 与天敌的关系: 眼蜂,幼虫期寄生蜂有黄茧蜂和粘虫绒茧蜂。 眼蜂,幼虫期寄生蜂有黄茧蜂和粘虫绒茧蜂。
(三)生活习性
1.幼虫的生活习性: 1.幼虫的生活习性: 幼虫的生活习性 食性: ①食性: -2龄幼虫仅啃食叶肉 ;3-4龄幼 1
虫开始沿叶缘蚕食; 虫开始沿叶缘蚕食;5-6龄时暴食。 龄时暴食。
②隐蔽栖息的习性: 隐蔽栖息的习性: ③幼虫的假死性和迁移为害习性: 幼虫的假死性和迁移为害习性:
深度达1 2cm, 深度达1-2cm,位于干湿土 ④潜土习性: 潜土习性: 的交界处。 的交界处。
七、防治方法
(一)药剂防治 1.喷粉法 喷粉法: 1.喷粉法: 喷雾法: 2喷雾法: 毒土法: 3毒土法: 超低容量喷雾: 4.超低容量喷雾: (二)诱杀成虫 (三)田间诱卵和采卵
(四)粘虫的越冬、越夏和迁飞规律 粘虫的越冬、
1.粘虫越冬的分界线: 1.粘虫越冬的分界线: 粘虫越冬的分界线 北纬33° 相当于1月份平均温度0℃等温线上 北纬33°,相当于1月份平均温度0℃等温线上 33 0℃ 2.粘虫迁飞的根据 粘虫迁飞的根据: 2.粘虫迁飞的根据: (1)从我国各地多年诱蛾记录分析 从我国各地多年诱蛾记录分析: (1)从我国各地多年诱蛾记录分析: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在农业生产中,杂粮作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饮食选择。
然而,杂粮的生长过程常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杂粮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玉米螟、粘虫、蝗虫、草地螟等。
这些害虫以不同的方式危害着杂粮作物。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的幼虫会钻进玉米茎秆内啃食,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折断。
玉米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在防治玉米螟时,农民们通常会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比如,释放赤眼蜂来寄生玉米螟的卵,从而减少其幼虫的数量;同时,在必要时也会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粘虫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种害虫。
它们具有暴食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将大量的叶片吃光,严重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粘虫的发生往往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的特点。
为了有效防治粘虫,及时监测和预警至关重要。
通过田间调查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昆虫监测雷达等,能够提前发现粘虫的迁飞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防虫网、灯光诱捕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蝗虫是杂粮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通常成群活动,食量巨大,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在干旱的年份容易爆发成灾。
对于蝗虫的防治,除了化学药剂防治外,生态防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例如,通过保护和增加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蛙类等,来控制蝗虫的数量;同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蝗虫适宜的栖息场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蝗虫的危害。
草地螟则主要危害豆类等杂粮作物。
其幼虫会咬食叶片、花蕾和嫩荚,造成减产。
草地螟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
在防治草地螟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其寄主植物;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药剂喷雾的方法进行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间,以提高防治效果。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杂粮害虫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害虫也会对杂粮作物造成危害。
杂粮害虫
卵期4~5d,幼虫期20~30d(越冬代除外),蛹期6~
10d,成虫寿命8~10d。
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5.2±0.4℃ ,幼虫为12.4 ±0.3℃ ,蛹14.2 ±0.2℃ ,成虫为11.4 ±0.2℃ ,全世 代12.3 ±0.4℃ 。 有效积温卵为18.4日度,幼虫333.4日度,蛹85.1日度,
亚洲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寄主植物有玉米、高粱、
小米、棉花、麻、甘蔗、向日葵、生姜和水稻等,而以玉 米受害最重,其次是高粱与棉花。
玉米螟为害状
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啃食新叶叶肉,留下表皮使 叶面呈现许多细碎的半透明斑,通称花叶,后将纵卷的 心叶蛀穿,新叶展开后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4龄后蛀食 茎秆。
穗期被害,小幼虫先取食雄花,雄穗抽出后,4龄后转移钻蛀
②穗期施药保护
穗期施药于“一顶四腋”(雌穗顶部花丝和雌穗上下
2节叶腋处),重点保护雌穗步受害。仍用上述颗粒剂,
但用量应适当增加。可用5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 用注射器将药液数滴注入花丝基部的穗顶上,收效较好 。
东 方 粘 虫
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
雄穗柄,易造成风折,使雄穗呈黄白色枯死。
雌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取食嫩穗的花丝、穗轴,虫龄大后
直接咬食乳熟的籽粒,并引起霉烂。严重时,一个穗顶上
常有十多条到几十条幼虫为害花丝和未成熟的籽粒。
玉米螟成虫形态特征
黄褐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状 纹,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纹,中室中央及端部各有1深褐色 斑纹。翅展时,前后翅内外横线正好相接。
O N CH3 O O
CH3 O
抗螟素甲
N OH
N O OH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杂粮作物的种植和消费逐渐增加。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杂粮作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提高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杂粮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下面了一些常见的类型:1. 病害:赤眼病:主要侵害玉米、高梁等作物,造成叶片烧焦、产量下降。
稻瘟病:对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多种霉病:如玉米赤霉病、稻瘟病等,会导致作物减产和毒素积累。
2. 虫害:稻飞虱:是稻谷的主要害虫之一,会造成稻谷叶片黄化、减产。
玉米螟:对玉米的幼苗和果穗造成损害,降低产量。
高梁蚜虫:会导致高梁叶片黄化、减产。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了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防害: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阻断病原物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
病害防治剂:使用病害防治剂,如化学农药,及时喷洒作物,防害的发生和传播。
抗病品种培育: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防治虫害: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防虫网/虫害陷阱:在作物周围搭设防虫网,或者设置虫害陷阱,减少害虫入侵。
生长调控剂:使用生长调控剂控制害虫数量,如嗅觉干扰剂、生长抑制剂等。
杂粮作物病虫害给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轮作、使用病虫防治剂、培育抗病品种和采取生物防治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提供有关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参考,为杂粮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提供帮助。
禾谷类杂粮害虫
4.3 品种、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技术
●不同玉米品种内丁布含量不同,表 现抗虫性不同,不同类型玉米,按受害程 度大小,超甜玉米> 糯玉米> 普通玉米, 超甜玉米受害最重。 ●复种指数高,间作套种面积扩大, 玉米、高粱、谷子与小麦、棉花间作套种, 可为各代玉米螟提供适宜食料,会导致玉 米螟大发生。
●栽培管理技术直接影响作物 的生育期和生长势,玉米螟喜欢
第7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
一、玉米螟
1 种类及分布
●种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分布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亚洲的温带、热带、澳 大利亚、大洋州、欧洲、北美洲等地;我国除 青藏 高原外均有分布;
欧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西北部、 北美洲和亚洲西部。 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2 为害特点
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寄主 有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野生 寄主主要有苍耳、艾蒿等。以幼虫 蛀食为害,常年春玉米被害株率为
30%,减产10%。玉米不同生育期被
害状不同。
2.1 心叶期:初孵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 呈现不规则的、半透明的薄膜窗孔、孔洞 或排孔。 2.2 孕雄穗期:幼虫集中在幼嫩穗苞内为 害未抽出的玉米雄穗。 2.3 抽雄穗期:幼虫蛀入雄穗炳和雌穗以上 的茎杆,留下蛀孔并造成雄穗和茎杆折断。 2.4 雌穗期:幼虫集中在花丝内为害。
在播种早、水肥足、长势好的植
株上产卵。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冬春及时处理玉米等越冬寄主秸杆,消 灭越冬虫源; 5.1.2搞好作物布局,选种抗螟品种。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科学布局各种 作物,在一个地区玉米螟主要寄主作物尽可 能连片种植,播期一致。 ●积极培育和引进抗螟丰产品种。
【精品】谷物中常见的害虫
玉米象赤拟谷盗米象谷蠹书虱玉米象百科名片玉米象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
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
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
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
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
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
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
后翅发达,能飞。
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较尖。
概述分类地位: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的1种。
种属分布:世界性分布。
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惟新疆尚无记录。
形态特征玉米象卵:椭圆形,长约0.65-0.70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下端稍圆大,上端逐渐狭小,上端着生帽状圆形小隆起;谷象的卵与其相似。
玉米象幼虫:体长2.5-3.0mm,乳白色,体多横皱,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全体肥大粗短,略呈半球形.无足.头小,淡褐色,略呈楔形.谷象幼虫与其相似。
玉米象蛹:体长3.5-4.0mm,椭圆形,乳白色至褐色.头部圆形,喙状部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上有小突起8对,其上各生1根褐色刚毛.腹部10节,腹末有肉刺1对。
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
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
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
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
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
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
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
后翅发达,能飞。
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较尖。
生活习性寄生于玉米、豆类、荞麦、花生仁、大麻子、谷粉、干果、酵母饼、通心粉、面包等。
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
1年发生1代至数代,因地区而异。
禾谷杂粮害虫
第二代:幼虫7/中盛发,夏玉米心叶期,春玉米乳熟期;
第三代:幼虫盛发8/中-9/上,夏玉米乳熟,为害♀穗。
3、习性:
①成虫羽化多在晚上,日落到午夜前活动最旺盛,飞翔能力强,敏捷, 有趋光性。 ②卵产于45cm以上的玉米植株上,部位在叶背,中脉两侧,扁椭圆形
卵块,10-20块/♀,300-600粒/♀,最多1000粒/♀。
1、2龄食量小,仅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小斑;
3、4龄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 5、6龄食量最大,仅留叶脉,占食量90-95%。
③有假死性,1、2龄受惊后吐丝下垂悬于半空中,随风飘散,或仍能 沿丝爬回原处,3龄以上幼虫被惊动后,落地卷曲不动。 ④6龄老熟,钻在土表1-2cm处结茧化蛹。
三、防治方法:
二、习性、生活史:
生活史:无滞育现象,条件合适时,终年可以繁殖,因
此,在我国各地发生的世代数因地区的纬度而异,纬度
越高,世代越少。2-3代6-8代/年,在5-6代区有越冬现
象。
习性: 成虫:
①白天潜伏在柴、草堆垛及麦稻丛间等阴暗环境,傍晚及夜间活动,
但在阴天和饥饿情况下,白天也可以觅食。 ②成虫取食后才能产卵,喜食蜜源植物,主要有桃、李、杏、苹果、 杨槐、油菜、苜蓿等30余种,也取食蚜,介壳虫蜜露,腐烂水果、 发酵糖浆、胡萝卜、甘薯汁液及酒糟,对糖、酒、醋混合液趋性 很强。 ③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枯心苗,不抽穗,折茎。
也为害棉花,高粱。
成虫:
雄虫13~14 ㎜×22~28㎜,黄褐 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纹状, 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中室中央
及端部有1深褐色斑纹。
雌虫较大,体鲜黄色,各条线 纹红褐色。
第十三讲-1 禾谷类杂粮害虫.
(四)综合防治
3、药剂防治
◆ 在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喷药,杀螟松乳剂;
辛硫磷乳油;溴氰菊酯乳油:功夫乳油
第三节 其他害虫
高梁条螟Chilo venosatus (Walker)属鳞翅目、 螟蛾科。 (一)分布和为害 国内:华北、西北、东北、华中等地广布 国外: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 基斯坦、斯里兰卡、埃及
粟茎跳甲Chactocnema ingenua Baly)
作业:
禾谷类杂粮害虫主要有哪些种类,各形态特征、 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二)形态特征 成虫 淡褐色,体长8.5~10亳米,翅展18-25毫 米。前翅中央有一小黑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 后翅灰白色。卵扁椭圆形,长0.8毫米,表面 有网状纹,孵前为铅黑色。 幼虫共5龄,灰黄褐色,腹背有5条紫褐色纵向 条纹,中线稍细。。
高粱蚜
高梁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又名甘蔗蚜、甘蔗黄蚜,俗 名蜜虫、腻虫、油汗。属同翅目、蚜科。 (一)分布和为害 分布北、东、南三个方位基本至国境线,西限甘肃,由此折入四 川、云南。为害作物东北、华北主要为高粱;华中、华南主要为 甘蔗。 高梁蚜寄生在寄主作物叶背取食营养,初发期多在下部叶片 为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叶背布满虫体,并分泌大量蜜 露,滴落在下部叶片和茎上,油亮发光。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 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穗小粒少,籽粒单宁含量高,米质涩,严 重影响高粱的产量与品质。
◆ 8月上、中旬发生第3代幼虫,主要为害向日葵、
葡萄、板栗等。 ◆ 9月底幼虫陆续越冬。
(三)生活史与习性
3、习性(成虫)
◆ 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对糖醋味、也
第五章+杂粮害虫
n 粘虫大发生时,常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 抽出的麦穗、稻穗亦能被咬断。若防治不及时,常 造成大幅度减产。
一、分布
n 国外广布于古北区东部、东南亚和澳大 利亚等地。
n 粘虫种类很多,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约60多种, 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就是粘虫。
n 粘虫为害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据邹树文等 (1956)考证,粘虫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已猖獗为害。
n 粘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稻、麦、谷 子、玉米、高梁、糜子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甘蔗、 芦苇等;野生寄主有谷莠子、蟋蟀草、马唐草、律 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
பைடு நூலகம்述
n 禾谷类杂粮,主要指玉米、高梁和谷子3种禾 本科作物,在我国栽培面积广,占北方粮食作 物面积的47%,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此 外,还有黍子、莜麦和青稞。
n 其中以玉米栽培面积最大,遍及全国各地尤其 北方几省,其地位仅次于小麦。它是北方人民 赖以生存的基本口粮之—。
n 种植地区虽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 西北和黄河流域等地的温带地区,但全国各地 也都有零星种植。
n 国内除新疆、西藏尚无记载外,各省(区) 均有发生,是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
二、形态特征
体长16-20mm, 翅展36-45mm。 灰黄褐色。 环纹与肾纹呈两个淡黄色 圆斑,界限不显著; 肾纹后端有1个白点,其 两侧各有1个黑点; 外横线为1列黑点; 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2, 为1条暗黑色条纹 外缘线为1列黑点。
n 5-6代区 大体位于北纬27°-33°之间,包括湖北中部 及南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全年发生5-6个 世代,以第5代发生数量最多。主要于9-10月为害水 稻,局部地区第1代幼虫发生也较严重,为害小麦, 有的年份第2代于6-7月间为害早稻也较严重。
粮食仓库害虫防治
粮食仓库害虫防治1. 引言粮食仓库是存储粮食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害虫滋生的温床。
害虫会对储存的粮食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粮食仓库害虫防治是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粮食仓库害虫的种类和危害,并提供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
2. 粮食仓库害虫种类与危害2.1 主要害虫种类1)谷类害虫:如谷蠹、米象、粉尘螨等。
2)蛀干害虫:主要包括书虱、居氏麦盗虫等。
3)转出害虫:如啮小蠹、谷小蠹等。
4)食粮害虫:如木蠹鱼、老鼠等。
2.2 害虫对粮食的危害1)寄生:害虫可以在粮食中寄生,占据粮食的营养,导致粮食的品质下降。
2)破坏:害虫以粮食为食物,会直接破坏或污染储存的粮食。
3)滋生:害虫会在粮食堆中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数量剧增,加剧粮食的损失。
3. 粮食仓库害虫防治方法3.1 预防措施•保持仓库的清洁和干燥:经常清扫仓库,清除积尘和碎屑,保持仓库干燥,不给害虫滋生的环境。
•严密封闭:修复和加固仓库的门窗,确保害虫无法进入仓库。
•撤离害虫来源:及时清理残留的谷物和废弃物,减少害虫的滋生源。
3.2 物理防治方法•低温处理:利用低温杀死或冻结害虫。
可以通过冷冻或使用低温气体进行处理。
•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死害虫和害虫的卵。
可以通过蒸汽熏蒸或使用高温烘干器进行处理。
•曝晒:将粮食暴露在阳光下,害虫会受到阳光的照射而死亡。
3.3 化学防治方法•农药喷雾: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处理,杀死害虫。
•熏蒸:使用具有杀虫作用的气体,将仓库进行熏蒸处理,彻底消灭害虫。
3.4 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昆虫病原菌、线虫等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4. 总结粮食仓库害虫的防治是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不可或缺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粮食仓库常见的害虫种类和危害,并提供了多种防治方法,包括预防措施、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滋生,保障粮食的质量和数量,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7 杂粮害虫
3 、为害特点: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
大发生时成群远距离迁飞,把成片的农作物吃成
光秆。中国史籍中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先
后发生过800多次。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六六六
等一批有机农药的禁用,以及退耕还湖等生态环
境的改变,东亚飞蝗在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又暴
发成灾。
东亚飞蝗为害玉米状 (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蛹:为被蛹,体长约15~18mm,黄褐色,长纺锤形,腹部 第1~7节背面有横皱纹,臀棘黑褐色,5~8根。
二、生活史与习性 1、生活史
我国1~7代/年,安徽省3代/年。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
杆、穗轴越冬。春季化蛹、羽化,5/下越冬代成虫盛发,在
春玉米上产卵。 1代幼虫6月/上、中盛发,对春玉米为害很重。1代成虫7/
一、我国蝗区类型
按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型: 1、大陆温带蝗区 特点:沿河、湖周围及近海和内涝低洼 地区,水位涨落不定;土地荒芜,耕作粗放,杂草丛生, 土壤瘠薄,含盐量较高,为我国飞蝗的重要发生基地。又 分4种类型: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 (如安徽灵壁、宿县、泗县、五河及河南商丘的蝗区)。
2、分布: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亚洲的温带、热带、澳大利亚、大洋州、 欧洲、北美洲等地;我国除青藏 高原外均有分布。欧洲玉米螟源自要分布在欧洲、非洲西北部、北美洲和亚洲
西部。 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亚洲玉米螟发生特点: (1)分布范围广:世界性大害虫,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
余各玉米区均有发生,北方春玉米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发
战一样,在重点设防的仓库内存储一批有机氯杀虫剂以备
紧急突发事件之需呢?
东亚飞蝗成虫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一、引言杂粮作物是指除了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之外的一类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
杂粮作物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然而,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杂粮作物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农作物种植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常见的杂粮作物病害1. 稻谷病害稻谷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稻谷病害包括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瘿蚊等。
- 稻纹枯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引起稻谷叶片出现纹枯症状,最终导致稻谷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密植、早稻后移栽和化学药剂喷洒。
- 稻瘟病:常见于水稻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雨传播。
该病可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瘟症状,并且会导致稻谷减产。
预防稻瘟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稻瘿蚊:主要通过叶面喷洒、黏虫或邻田传播,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瘿蚊虫卵和瘿蚊幼虫症状,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
稻瘿蚊的防治方法包括黄水桃叶面喷洒、提早转栽和喷洒杀虫剂。
2. 小麦病害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见的小麦病害包括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 条锈病:主要通过风传播,引起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病斑和红褐色患处。
防治条锈病的方法包括合理间断播种、及时灭草和喷洒杀菌剂。
- 白粉病:常见于小麦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传播。
该病可引起小麦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病斑,并且会导致小麦减产。
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赤霉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引起小麦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赤红色霉斑和黑色粉状物。
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健康种子、灭菌土壤和定期检查。
三、常见的杂粮作物虫害1. 玉米虫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玉米虫害包括玉米螟、蓟马、斑潜蝇等。
-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玉米的叶片和穗部为食。
第5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
/good/nykchx/jiaoan/5.htm第五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概 述杂粮害虫主要是指为害玉米、高梁和糜子等禾本科作物的害虫。
在我国杂粮占作物总面积的47%。
玉米、高梁和谷子大多分布于淮河以北的北方旱作区,其中玉米在长江以南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
在北方,玉米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
现已记载的杂粮害虫种类达500种,其中发生较广为害较重的的主要有以下类群:1.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是杂粮作物苗期的主要害虫,在不同的地区历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2.粘虫:粘虫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害虫,在南方主要为害水稻、小麦,而在北方除危害麦类作物外,也是为害玉米、高梁和谷子的主要害虫。
3.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高粱、谷子的重要蛀茎害虫。
分布遍及全国。
4.蝗虫类:1950年以前是禾谷类杂粮的重要害虫。
解放后,采取“改治并举”的措施,不少地区已绝迹或降为次要害虫,已不造成危害。
目前偶而有部分地区遭受蝗灾的报道,例如,1989年10月河北省发生蝗灾,1000万亩粮食受到危害。
在北方,有些地区土蝗有时侵入农田,造成一定的为害。
5.除上述几类外,还有其特有的或局部地区为害的种类,如甘肃省的谷叶甲等。
从杂粮作物来讲,玉米和高粱的主要害虫种类比较接近,除遭受玉米螟、粘虫为害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份还可遭受高粱条螟、高粱蚜、桃柱螟、棉铃虫、棉红蜘蛛,栗穗螟、小穗螟、高粱舟蛾、麦根蝽、高梁根蚜、玉米枯心夜蛾、玉米旋心虫、高粱芒蝇和玉米铁甲虫等为害。
谷子除受玉米螟、粘虫等严重为害外,栗灰螟则为北方谷子产区的发生普遍的重要蛀茎害虫。
其它类群发生较少。
在甘肃,有一些特殊的类群,如糜子吸浆虫在陇东地区发生严重。
玉米截形叶螨等对玉米的为害严重。
第一节 粘 虫一.学名、分类地位及近缘种1978年后我国对粘虫的学名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但国内有关资料中也用Leucania separata (Walker)。
谷物作物种植中的害虫防治策略探讨
谷物作物种植中的害虫防治策略探讨谷物作物种植中害虫防治策略的探讨引言:谷物作物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保障谷物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谷物的种植过程中,害虫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们会给谷物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害虫防治策略对谷物作物的种植是至关重要的。
一、害虫种类和危害:在谷物的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主要包括蚜虫、食叶虫、瘿螨、瘿蝇等。
它们通过吸食作物汁液、咬食叶片、寄生等方式对谷物作物造成危害。
蚜虫是谷物作物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通过吸食作物汁液,感染病毒,导致作物减产。
食叶虫则通过咬食作物叶片来获取营养,导致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
瘿螨是靠寄生在作物叶片上,吸食叶肉和汁液,导致叶片变形、卷曲,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而瘿蝇则以某些种子为食,通过幼虫寄生在种子中,破坏种子的营养和萌发机能,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二、害虫防治策略:在谷物的种植中,采取一系列的害虫防治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防治策略。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者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蚜虫的防治中可以引入各种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在食叶虫的防治中可以采用斑蝥这种可以捕食幼虫的天敌。
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和使用适当的天敌可以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危害,实现生物平衡。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杀灭害虫的一种方法。
正确使用农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等。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和环境污染。
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是通过调整作物的生长环境来减少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一种方法。
例如,合理选择种植品种,采取轮作和间作种植,合理施肥和灌溉,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和减少害虫的滋生环境。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幼虫习性
●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壳附近,约1h 后开始分散; ●幼虫共5龄,有趋糖、趋湿和负趋光 性,喜群集在心叶内为害,4龄后蛀入雄 穗柄和茎杆内为害; ●幼虫老熟后,多在其为害处化蛹。
4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1 越冬基数大,第一代玉米螟发生量 大,为害重; 4.2 气候条件
中温、高湿有利于玉米螟发生。高温 干旱是其发生的限制因素(卵块寄生率 高)。一般早春气候温暖,6~8月降雨均 匀,相对湿度达70%以上,是玉米螟大发 生的征兆。
2.3 生物防治
a、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保护天敌 昆虫;饲养释放赤眼蜂 b、利用白僵菌防治
2.4 物理机械防治
a、黑光灯或频振灯诱杀成虫 b、糖浆诱蛾 c、草把或杨柳枝把诱蛾 d、性引诱剂诱杀成虫 e、人工捏杀卵块或捕杀幼虫
2.5 化学防治
a、按防治指标用药 b、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 选择性农药 c、掌握防治适期 d、改进施药技术
在播种早、水肥足、长势好的植
株上产卵。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冬春及时处理玉米等越冬寄主秸杆,消 灭越冬虫源; 5.1.2搞好作物布局,选种抗螟品种。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科学布局各种 作物,在一个地区玉米螟主要寄主作物尽可 能连片种植,播期一致。 ●积极培育和引进抗螟丰产品种。
5.1.3 种植诱集作物,进行集中防治
玉米害虫综合治理
1 玉米害虫种类较多,防治对象苗 期应以地下害虫,特别是小地老虎 为主;生长期应以蛀茎螟虫尤其是
玉米螟为主。
2 主要防治措施
2.1 种植抗虫耐害高产品种 2.2 栽培防治 a、合理布局玉米栽培:合理轮作和间 作套种;缩小春耕玉米面积;种植早播诱 集田块或诱集带;适当调节玉米播种期。 b、处理害虫的越冬寄主,压低越冬虫 源:加强田间管理。冬季及早春清除田边、 沟边杂草;中耕培土,合理施肥,收获后 及时翻耕灭茬等。
2 为害特点
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寄主 有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野生 寄主主要有苍耳、艾蒿等。以幼虫 蛀食为害,常年春玉米被害株率为
30%,减产10%。玉米不同生育期被
害状不同。
2.1 心叶期:初孵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 呈现不规则的、半透明的薄膜窗孔、孔洞 或排孔。 2.2 孕雄穗期:幼虫集中在幼嫩穗苞内为 害未抽出的玉米雄穗。 2.3 抽雄穗期:幼虫蛀入雄穗炳和雌穗以上 的茎杆,留下蛀孔并造成雄穗和茎杆折断。 2.4 雌穗期:幼虫集中在花丝内为害。
●蕉藕对玉米螟产卵有较强引诱力,而
幼虫孵化后又很难成活。 ●利用雌蛾产卵的选择性,有计划种植 一些早播玉米、甜玉米,然后集中消灭。
5.2 诱杀成虫
●灯光诱杀成虫:频振灯、黑光灯 ●性引诱剂:用20ug的亚洲玉米螟性引诱剂 制作水盆诱捕器, 15个/亩
5.3 生物防治
●以蜂治螟: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 ●以菌治螟:白僵菌、Bt
第7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
一、玉米螟
1 种类及分布
●种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分布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亚洲的温带、热带、澳 大利亚、大洋州、欧洲、北美洲等地;我国除 青藏 高原外均有分布;
欧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西北部、 北美洲和亚洲西部。 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4.3 品种、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技术
●不同玉米品种内丁布含量不同,表 现抗虫性不同,不同类型玉米,按受害程 度大小,超甜玉米> 糯玉米> 普通玉米, 超甜玉米受害最重。 ●复种指数高,间作套种面积扩大, 玉米、高粱、谷子与小麦、棉花间作套种, 可为各代玉米螟提供适宜食料,会导致玉 米螟大发生。
●栽培管理技术直接影响作物 的生育期和生长势,玉米螟喜欢
3 生活史与习性 3.1 世代及越冬
3.1.1 一年可发生1 ~7代
1代区:北纬45 °以北黑龙江地区
2代区:北纬40 °~ 45 °的吉林等
3~4代区:北纬45 0 ~ 30°的长江以北
5 ~ 6代区:北纬25 °~ 20 °的两广
3.1.2 越冬:各地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
寄主秸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
3.2 成虫习性
a.晚上羽化,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b.越冬代成虫白天常不在玉米田栖 息,晚上也不在玉米田交配,而在麦田 最多,高粱次之。第一代蛾子在谷子、 高粱田较多,玉米田仍较少;
c.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雄蛾
有多次交配习性,雌蛾一般一生只
交配1次;
d.雌成虫产卵对寄主的高度有选
择性,在高度低于45cm的玉米植株 上,很少产卵,卵块产在叶片背面 中脉附近。
5.4 药剂防治
●心叶期施药
a、防治指标:春玉米心叶期花叶率达
10%,夏玉米心叶末期花叶率达10%;
b、药剂:1%辛硫磷颗粒剂、3%广灭
丹颗粒剂、5%对硫磷颗粒剂等; c、用颗粒剂丢心叶,每亩用颗粒剂 15 ~ 30Kg,丢施在心叶丛4 ~ 5片叶的 叶鞘处最好,无露水时施药。
●穗期施药 a、防治指标:玉米穗期虫穗率达 10%或百穗花丝有幼虫50头 b、药剂:50%敌敌畏乳剂,1%辛 硫磷颗粒剂 c、方法 滴注法:50%敌敌畏乳剂600 ~ 800倍 液,用注射器将数滴药液注入花丝基部的 穗顶上 撒施:1%辛硫磷颗粒剂撒施雌穗着生 节叶腋及穗顶花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