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合集下载

生理选择

生理选择

生理选择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1.下列对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溶性物质能直接通过细胞膜2.氧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属于( )。

A.单纯扩散3.细胞在安静时,K+由膜内移向膜外的方式是通过( )。

B.易化扩散4.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A.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5.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

D.Cl- 和Na+6.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C. Na+—K+依赖式ATP酶7.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D.刺激阈值8.递质的释放属于( )。

D.出胞作用9.下列关于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

B.逆着浓度梯度将K+由细胞外转运到膜内10.正后电位的时间过程大致与( )相当。

D.低常期11.用直流电通电刺激细胞产生兴奋时,正确的论述是( )。

B.兴奋只发生在负极12.生电性钠泵可使膜电位暂时发生超极化的时期是( )。

D.正后电位13.下列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

B.Na+14.人工增加神经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将( )。

B.减小15.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C.不同的可兴奋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16.关于阈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B.对某一细胞来说其数值是永远不变的17.神经纤维上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 )。

C.绝对不应期18.关于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D.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的距离增加而衰减19.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兴奋时,释放的递质是( )。

B.乙酰胆碱20.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

D.反极化21.终板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B. Na+内流22.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C.肌小节23.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物质是( )。

A.Ca2+24.肌肉在收缩后,肌小节的( )。

D.粗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的长度不变25.如果将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拉长,则出现( )。

第02章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

第02章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

一、静息电位
1.概念: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是
指细胞在静息未受刺激时,存在于
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图 2-11 单一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实验模式图
R表示记录仪器,S是一个电刺激器。当测量电极中的一个 微电极刺入轴突内部时可发现膜内持续处于较膜外低70mV的负电位状态。 当神经受到一次短促的外加刺激时,膜内电位快速上升到+35mV的水平, 约经0.5~1.0ms后再逐渐恢复到刺激前的状态。其他说明见正文
细肌丝
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 肌动蛋白
粗肌丝
肌凝蛋白
细肌丝
* 肌动蛋白(actin) 组成细肌丝主干 与横挢结合 * 原肌球蛋白(tropomysin) 阻止肌动蛋白与横挢结合 * 肌钙蛋白(tropoin) TnT:与原肌球蛋白结合 TnI: 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 TnC:与Ca2+结合
肌钙蛋白
肌动蛋白
原肌凝蛋白
肌凝蛋白
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复合物
Ca2+ MS TM T I C AT MS I C TM T AT
Ca2+
安静状态
胞浆[Ca2+]
2、肌管系统
(1) 横管(transverse tubule, T tubule) (2) 纵管(longitudinal tubule, L tubule) -终池
③ 有髓纤维 > 无髓纤维;
且在一定范围内 温度↑,速度↑; 温度↓,速度↓;
④ 温度:恒温动物 > 变温动物;
神经冲动(Ap)传导特征:

生理完整性 双向传导: ∵NF本身无传入、传出之分 非递减性 相对不疲劳性 绝缘性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答案精选版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答案精选版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第二章 神经肌肉一般生理

第二章    神经肌肉一般生理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自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跨膜转运。

2、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向浓度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膜的另一侧的过程。

4、兴奋:在静息状态下,由于刺激的作用而使可兴奋细胞或组织产生或扩布性动作电位的过程。

5、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可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6、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的兴奋能力,即细胞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它由细胞内在特性决定,是产生兴奋的前提。

7、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8、动作电位: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倒转和复原)9、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10、极化:细胞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此种过程称为去极化11、去极化:极化状态减小。

即膜内负值较静息电位时减小。

12、超极化:极化状态加大。

即膜内负值较静息电位时减大。

13、跳跃传导:有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在相邻接的两个郞飞结处相继出现,并继续传导下去,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传导。

14、局部反应: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15、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以脉冲形式传导的动作电位。

16、同转运:协同转运某些物质的必须与钠离子主动转运结合进行,故称协同转运。

17、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增加,使每一个新的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中的收缩期,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变化和长度缩短完全融合或叠加起来,就形成完全强直收缩。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第二部分)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第二部分)

有关:
1、刺激强度:
一个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必须要达到足够的强度。这种强度,一般可以用一定的量
纲来表示。如电可用伏特、安培;声音可用贝尔、分贝;光可用勒克斯;酸碱度可用 PH 值等等。刺激
强度越大,越易引起兴奋。
2、刺激作用时间
指某一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机体所持续的时间。任一强度的刺激,只有持续相应的时间才有效。持
续时间越长,刺激效应越显著。
3、强度变化率
指单位时间内强度变化的大小。变化率越大,越易使组织兴奋。
作用时间
例:以常用的电压或电流刺激为例
强度
强度变化率 在我们平时的实验中,强度变化率都能控制在一种突变的型式,强度和时间就成了控制刺激的主 要因素 4、强度---时间曲线
5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改变作用时间,观察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下,刚刚能引起肌肉收缩所需的最小
阈下刺激 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时值
在强度时间曲线上,两倍于基强度时的作用时间。
三、兴奋和兴奋性
1、兴奋和兴奋性
最初,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尽管形式不同)都称为兴奋,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
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图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当我们刺激神经时,可以引起腓肠肌收缩。(图)
强度,然后以作用时间为横轴,以强度为纵轴作一曲线,即得强度---时间曲线(图)
图 刺激的强度-时间曲线
由图可见,对一个有效刺激,强度和时间成反比关系。根据强度---时间曲线,我们把一些概念说
明一下:
阈强度
在某一作用时间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
阈上刺激 高于阈强度的刺激
课程要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 进化 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 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 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 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 自然的关系;③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 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 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 理 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 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第二章 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

第二章  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

(二)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 的反应,是组织具有兴奋性的一种表 现形式。 ★神经、肌肉和腺体是可兴奋组织。
(三)引起兴奋的条件 1.组织的机能状态 2.刺激的特征(图) 1)强度特征 2)时间特征(图) 3)强度变化率 ☆ 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强度 的刺激。阈值可以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 低的指标。 ☆ 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 ☆ 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二)主动转运:指细胞膜通过其本身的某 种耗能过程而将某种物质由低浓度的一侧 移向高浓度的一侧的过程,即逆浓度梯度 的转运。 (三)入胞和出胞作用: 1.入胞:指某些物质团块与细胞膜接触, 导致接触部位的质膜内陷,以至包被该物 质,然后出现膜结构融合和断裂,使物质 团块连同包被它的质膜一起进入胞浆中的 过程。 2.出胞:又称胞吐,是指细胞内物质向 膜外转运的过程。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电紧张电位和局部反应(图) (二)阈电位和动作电位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 1.局部电路(流)学说(图) 2.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非递减性 4)绝缘性 5)相对不疲劳性
三.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 (一)神经干的组成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三)单相动作电位和双向动作电位(图)
三.细胞膜的信号传递功能 (一)由本身带有离子通道的受体蛋白质完成 的跨膜信号传递。 1.化学门控性通道:直接受神经末梢释放 的递质等化学物质的控制,如N-型乙酰 胆碱受体通道,一些氨基酸受体、ATP受 体、5-羟色胺受体通道等。(图) 2.电压门控性通道:受膜电位的控制,如 某些Na+、K+、Ca2+通道。(图)
1)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 的跨膜转运。 ☆ 载体:是镶嵌于膜结构中的某些蛋白质, 它们具有一个或数个结合位点或功能性氨基酸 残基序列,能选择性地由膜的高浓度侧与某种 被转运的物质分子相结合,进而引起变构,使 被结合的底物移向膜的低浓度侧,完成转运, 载体也随之恢复原有的构型。 2)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如钠、钾、钙等离 子的跨膜转运。 ☆ 通道:是镶嵌于膜内的一类蛋白质

第二章细胞膜功能和神经肌肉一般生理

第二章细胞膜功能和神经肌肉一般生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题)1. 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注:选项中Ca2+=Ca2+)()×A 横桥运动B ATP酶活性C 动作电位D 胞浆内Ca2+浓度升高【正确答案】 D2. 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 肌纤维B 肌原纤维C 肌丝D 肌小节【正确答案】 D3. 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组织的()×A 阈值减小B 时值减小C 基强度减小D 强度时间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正确答案】 D4. 骨骼肌发生收缩时,下列哪一项的长度不变()×A 明带B 暗带C H带D Z线间距【正确答案】 B5. 能激活蛋白激酶C的细胞内第二信使是(注:选项中Ca2=Ca2+)()×A cAMPB IP3C DGD Ca2+【正确答案】 A6. 当前负荷不变而增大后负荷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肌张力增大B 肌肉缩短出现晚C 肌肉缩短的初速度小D 肌肉缩短程度增大【正确答案】 D7. 能不断回收肌浆中Ca2+的钙泵主要分布在()×A 肌膜B 肌细胞核膜C 横管膜D 终池膜【正确答案】 D8.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共同表现是()×A 动作电位B 局部电位C 收缩D 分泌【正确答案】 A9. 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注:选项中Na+、K+、Ca2+、Cl-=Na+、K+、Ca2+、Cl-)()×A Na+B K+C Ca2+D Cl-【正确答案】 B1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相当于(注:选项中Na+、K+=Na+、K+)()×A K+平衡电位B Na+平衡电位C 静息电位绝对值和超射值之和D 静息电位绝对值和超射值之差【正确答案】 C11.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 钠离子平衡电位B 钾离子平衡电位C 锋电位D 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和【正确答案】 B12. 动作电位峰值接近于______离子的平衡电位(注:选项中Na+、K+、Ca2+、Cl-=Na+、K+、Ca2+、Cl-)。

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新)

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新)

纤维越粗,兴奋阈值越低,动作电位幅度越大,
第四节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一、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和兴奋传递特征
二、神经-肌肉传递兴奋的过程
(一)突触 1.突触的结构: ⑴结构: ①突触前膜:递质 ②突触间隙: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受体 ⑵分类: 轴-胞、轴-树、轴-轴、树-树突触(电传递)。 兴奋性、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第五节
肌肉收缩
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二、兴奋收缩偶联 三、兴奋在骨骼肌细胞传递过程
四、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
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1、肌肉—肌束—肌细胞(肌纤维)—肌原纤维
2、肌原纤维: 1)暗带(A)、明带(I)[横纹] 肌节:肌细胞的基本功能单位 由A带+2(1/2I带) Z线 M线
2)A带和I带由更微细的肌微丝蛋白构成(粗肌丝 细肌丝)粗肌丝:肌球蛋白
位——肌肉收缩。
2、终板电位:终板膜上产生的一种电位。
终板电位的产生: 1.终板电位是ACH(乙酰胆碱)作用于终板膜产 生的。 突触前终末内有突触囊泡,能释放化学递质。 每次有200~300个囊泡破裂,以量子释放。 2.Ca2+是冲动导致突触前终末释放ACH的偶连因子。 动作电位使膜去极化Ca2+内流,使突触囊泡和突触 前膜结合释放递质。
根据其细胞成分和纤维多少的不同,结缔组织
可分为: 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种类较多,纤维较少,排 列稀疏。疏松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位于器 官之间、组织之间以至细胞之间,起连接、支持、 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
致密结缔组织:细胞少,纤维多;
细胞成分少、纤维多(多为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的排列整齐与否分为:不规则致密结缔 组织(真皮)和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腱)

第二章 细胞膜的功能和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第二章 细胞膜的功能和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一 .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30题1. 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注:选项中 Ca2+=Ca2+ ( ×A 横桥运动B ATP酶活性C 动作电位D 胞浆内 Ca2+浓度升高【正确答案】 D2. 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 肌纤维B 肌原纤维C 肌丝D 肌小节【正确答案】 D3. 组织兴奋性降低时 , 组织的 ( ×A 阈值减小B 时值减小C 基强度减小D 强度时间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正确答案】 D4. 骨骼肌发生收缩时 , 下列哪一项的长度不变 ( ×A 明带B 暗带C H带D Z线间距【正确答案】 B5. 能激活蛋白激酶 C 的细胞内第二信使是 (注:选项中 Ca2=Ca2+ ( ×A cAMPB IP3C DGD Ca2+【正确答案】 A6. 当前负荷不变而增大后负荷时 ,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肌张力增大B 肌肉缩短出现晚C 肌肉缩短的初速度小D 肌肉缩短程度增大【正确答案】 D7. 能不断回收肌浆中 Ca 2+的钙泵主要分布在 ( ×A 肌膜B 肌细胞核膜C 横管膜D 终池膜【正确答案】 DA 动作电位B 局部电位C 收缩D 分泌【正确答案】 A9. 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注:选项中 Na+、 K+、Ca2+、 Cl-=Na+、 K +、 Ca 2+、 Cl - ( ×A Na+B K+C Ca2+D Cl-【正确答案】 B1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相当于 (注:选项中 Na+、 K+=Na+、 K + ( ×A K+平衡电位B Na+平衡电位C 静息电位绝对值和超射值之和D 静息电位绝对值和超射值之差【正确答案】 C11.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 ×A 钠离子平衡电位B 钾离子平衡电位C 锋电位D 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和【正确答案】 B12. 动作电位峰值接近于 ______离子的平衡电位 (注:选项中 Na+、 K+、Ca2+、 Cl-=Na+、 K +、 Ca 2+、 Cl - 。

生理选择

生理选择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1.下列对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溶性物质能直接通过细胞膜2.氧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属于( )。

A.单纯扩散3.细胞在安静时,K+由膜内移向膜外的方式是通过( )。

B.易化扩散4.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A.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5.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

D.Cl- 和Na+6.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C. Na+—K+依赖式ATP酶7.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D.刺激阈值8.递质的释放属于( )。

D.出胞作用9.下列关于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

B.逆着浓度梯度将K+由细胞外转运到膜内10.正后电位的时间过程大致与( )相当。

D.低常期11.用直流电通电刺激细胞产生兴奋时,正确的论述是( )。

B.兴奋只发生在负极12.生电性钠泵可使膜电位暂时发生超极化的时期是( )。

D.正后电位13.下列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

B.Na+14.人工增加神经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将( )。

B.减小15.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C.不同的可兴奋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16.关于阈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B.对某一细胞来说其数值是永远不变的17.神经纤维上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 )。

C.绝对不应期18.关于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D.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的距离增加而衰减19.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兴奋时,释放的递质是( )。

B.乙酰胆碱20.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

D.反极化21.终板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B. Na+内流22.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C.肌小节23.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物质是( )。

A.Ca2+24.肌肉在收缩后,肌小节的( )。

D.粗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的长度不变25.如果将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拉长,则出现( )。

动物生理学 第2、3、4、5章 神经与肌肉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 第2、3、4、5章 神经与肌肉生理学

(二)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非脂溶性 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蛋白质的帮助而实现的被动扩 散。
如Na+、Ca2+等。
根据帮助转运的蛋白质的活动方式不同,可 分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两种转运形式:
1、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carrier)是镶嵌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上面存 在着特异性的结合点结合某种物质,然后引起分子 构形发生改变,将物质转运到膜的另一侧再分离开, 本身的分子构形然后再复原。
钠—钾泵目前已经被提纯,分子量大约为25万, 当被装配到人工细胞膜中时,仍然具有转运Na+和K+的 能力。
钠—钾泵大约消耗细胞代谢能量的20~30%。
钠—钾泵的工作为细胞建立了一种势能储备,是神 经和肌肉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基础。
(四)大分子团块物质的转运——入胞和 出胞作用
这种方式转运的是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团块, 是一种更加复杂的主动转运方式。
第二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学
完整的神经肌肉标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本章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大问题
第一节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的传递功能 第二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四节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第五节 肌肉的收缩
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模式 1895年,人们发现甲基脲(脂溶性)很容易穿过细
主动转运消耗的能量来自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帮助主动转运的是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专门转运某种离子的物质是镶嵌在细胞中的膜 蛋白质,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离子泵”。
钠-钾泵
钠—钾泵:又称为钠—钾依赖ATP酶,它普遍存在于动物 的各种细胞膜上,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离子泵。 当细胞内液的Na+浓度升高、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时, 在Mg2+的参与下,它可以分解ATP,每分解一个ATP分子, 可以向细胞外液泵出3个Na+,与此同时向细胞内液摄入2 个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K+的平衡电位
三、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AP产生的基本条件:
①膜内外存在[Na+]差:[Na+]i <[Na+]O ≈ 1∶10; 将神经浸于无Na+溶液,动作电位不出现。 ②膜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即电压门控性Na+、K+通道激活而开放。
4、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变化
依次经历4个时期:(猫的A类神经纤维为例)

绝对不应期——兴奋性降为零,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 产生反应,非常短暂,历时0.3ms。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性逐渐恢复,但

仍低于原水平,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历时3ms。
③ 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大体有:化学、电压、机械性门控通道 如: 化学性胞外信号(ACh) ACh + 受体=复合体
终板膜变构=离子通道开放
Na+内流 终板膜电位
骨骼肌收缩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 cAMP信号通路
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
2、兴奋与兴奋性

兴奋: 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经冲动和肌肉冲动) 冲动:生物电的变化 兴奋性: 可兴奋组织具有发生兴奋及产生冲动的 能力 兴奋与反应的区别.
(神经和肌肉的反应表现为兴奋,可分别产生神

3、引起兴奋的主要条件 一定的刺激强度. 一定的刺激作用时间(高频电热治疗) 一定的强度变率. 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 激强度 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有效刺激 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荷状态,称为极化
3、动作电位(AP)——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在静息电 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
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图2-5
与RP相关的概念 局部电位: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电位。 阈电位:引发AP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 方向变化的过程。 反极化: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 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 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 的过程。 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RP值的 方向变化的过程。
锋电位和后电位组成动作电位,
其中锋电位是主要部分
负后电位: 复极后期,膜电位恢
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的缓
慢的复极过程,称之为负后 电位 正后电位: 继负后电位之后,膜 电位有一个低于静息电位水
0 阈电位
平的电位波动,称之为正后
锋电位和绝对不应期相对应,负后电位的前半期和后半期分 电位 别和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相对应,正后电位和低常期相对应
2.继发性主动转运
概念: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即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的转运时,能量 非直接来自 ATP 的分解,是来自膜两侧 [Na+] 差,而 [Na+]差是Na+-K+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如葡萄糖、氨 基酸的吸收: Na+- 载体 - 葡萄糖、 Na+- 载体 - 氨基酸 的复合体形式进 行的联合转运)。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一、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要在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
由于纳 - 钾泵的作用,造成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均 匀,形成细胞内高钾、低纳、低氯的情形,从而形成 浓度差。 ②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的膜。
细胞在不同状态下(安静、兴奋),其膜对各种 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离子能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取决于膜的通透性。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cAMP(第二信使)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细胞内生物效应
(二)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激素(第一信使)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四)分子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
指物质顺电 位或化学梯度 的转运过程。
●主动转运
指物质逆浓 度梯度或电位梯 度的转运过程。 ●入胞和出胞 也属主动转 运过程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概念: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不耗能(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化学梯 度所贮存的势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1)概念: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 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O2]o >[O2]i
[CO2]i >[CO2]o
(2)特点:
①扩散速率高 ②无饱和性 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④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⑤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 (3)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 类激素 等少数几种。 注:∵膜对H2O具高度通透性,∴H2O除单纯扩散外, 还可通过水通道跨膜转运。
第二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
主要阐述运动神经纤维及其支配的骨 骼肌细胞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运输和信号传 递功能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第四节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第五节 肌肉收缩
第一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和兴奋性
一、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1、刺激与反应 刺激: 引起机体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 境变化因子。. 反应: 刺激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例:电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经,导致腓 肠肌的收缩,电流就是一种刺激,肌肉的 收缩就是一种反应
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磷脂酶C(PLC)
(第二信使)
PIP2
IP3 和 DG
内质网 释放Ca2+
激 活 蛋白激酶C
细胞内生物效应
三、酶偶联受体介导 的信号转导
受体本身具有酶的 活性,又称受体酪氨酸 激酶。生长因子 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
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
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分类:
①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②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在膜内外理化因子的作用下,迅速开启和关闭, [Na+]o >[Na+]i 在静息状态下通常是关闭的
1.泵转运——Na+-K+泵
Na+-K+泵又称Na+-K+-ATPase,简称钠泵。
当 [Na+]i↑ [K+]o↑ 时, 都可被激活, ATP 分 解 产 生能量,将 胞内的3个 Na+ 移 至 胞 外和将胞外 的 2 个 K+ 移 入胞内。
钠-钾泵: 当[Na+]内↑时
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泵出,2个K+泵入。其生理意义在于 建立一种势能储备,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利用
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多细胞生物体必须具备完善的信号转导系统以 协调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多 达几百种:如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 跨膜信号转导主要涉及到:胞外信号的识别与 结合、信号转导、胞内效应等三个环节。 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大体有以下三类:
① 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②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
(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Na+]i< [Na+]o≈1∶10, [K+]i>[K+]o≈30∶1 [Cl-]i<[Cl-]o≈1∶14, [A-]i>[A-]o≈ 4∶1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神经肌肉细胞的跨膜电位的研究从损伤电位开始
1、损伤电位——将电位计一端置于神经—肌肉的表面,另一
端置于损伤部位,测得损伤部位为负,完整部位为正的电位。
损伤电位—巨轴突—微电极技术. 2、静息电位(RP)——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 两侧的正电位差。(-65—-100mV之间) 又叫膜电位,内负外正,通常把这种在静息状态下,细
[K+]i >[K+]o
转运物质:各种带电离子,常以运送的离子命名,如Na+ 通道、K+通道、Ca2+通道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3)特点:
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 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 ③选择性(∵特殊膜蛋白质本身有结构特异性) • ④饱和性(∵结合位点是有限的) ⑤竟争性抑制(∵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 • ⑥浓度和电压依从性(∵特殊膜蛋白质的变构是有 条件的,如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细胞内生物效应
特点:①信号转导与 G 蛋白 无关;②无第二信使的产 生;③无细胞质中蛋白激 酶的激活。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图示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Na+-K+泵的作用意义? 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 使( D ) A.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 B.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C.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D.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E.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