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通假字
医古文
扁鹊传一、通假字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2.故暴蹷而死。
(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洒。
(洒,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
(案,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
(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
(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
)7.嘘唏服臆。
(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
(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
(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1.揲荒爪幕。
(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
(文,同“纹”。
花纹)3.长终而不得反。
(反,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
(厉,同“砺”,磨刀石。
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
(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
(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
(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1.瞚——瞬 2.——睫四、重点句1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勿泄”。
扁鹊曰:“敬诺”【译】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彊而公族弱。
赵简子爲大夫,专国事。
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译】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臣的势力已很强大而晋君家族的势力已很弱小。
赵简子担任着大臣,独断着国家大事。
赵简子生了病,大臣们都很担忧,于是叫去了扁鹊。
3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衆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爲中害。
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译】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边,向喜好方术的中庶子问道:“太子患了什么病?京城里举办攘祭要比其他的事都隆重呢?”中庶子说:”太子患了气血不能按时运行的病。
25个古诗文最常见通假字建议收藏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屈原《离骚》锡:假借为赐,表示赐给、赏赐。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才美不外见……——《马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陆游《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丁宁:同“叮咛”,嘱咐。
2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长歌行》华:同“花”。
21、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人为“一火”。
2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羞:通“馐”,美味的食品。
古文通假字百例
古文通假字百例“案”通“按”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炎”通“焰”。
例如:倾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芸”通“耘”例如:植其杖而芸。
(《荷丈人》)“淬”通“”例如: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刺秦王》)“函胡”通“含糊”例如:北音清越,南音函胡。
(《石钟山记》)“板”通“版”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火”通“伙”例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木兰辞》)“不(fǒu)”通“否”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得”通“德”例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殴”通“驱”例如: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论积贮疏》)“振”通“震”例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刺秦王》)“”通“”例如: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劝学》)“亡”通“无”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帖”通“贴”例如: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缪”通“穆”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廪”通“懔”例如: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论积贮疏》)“还”通“环”例如:秦王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荆轲刺秦王》)“陵”通“凌”例如:贾家庄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例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趣”通“促”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庭”通“廷”例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识”通“志”例如:汝识之乎?(《石钟山记》)“向”通“响”例如:砉然向然,奏刀然。
(《庖丁解牛》)“直”通“值”例如: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
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再)
暴
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晒)
知
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智慧)
生
性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以上《劝学》
受
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不
否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不从师)
以上《师说》
冯
凭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登、乘)
缪
缭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围绕)
*正
当道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处在路边)
远古
其远古刻尽漫失(更久远的古代<刻石>)
平方
多平方,少圜(平的和方的)
这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概括尽)
不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不出来)
《诗经·静女》
*美人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美好人物,不仅指容貌)
三、古今异义(古文)
词语
《荀子·劝学》
君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德才兼备的人)
以为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把……做成)
以上《静女》
二、古今异义(古诗词)
词语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回车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掉转)
杜甫《登高》
苦恨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特别遗憾)
白居易《琵琶行》
十年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第十年)
明年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
整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整理)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古诗文通假字汇总
1.案: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 ,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 ;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 ,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桮:同“杯” ,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7.倍:通“背” ,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9.被:通“披” ,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10.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11.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2. “敝”:通“弊”,弱点。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13.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14.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5.不:同“否” ,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16.材:同“才” ,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17.裁:通“才” ,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遥远貌)而跃。
”18.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9.仓:同“苍” ,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0.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1.廛:通“缠”,量词。
“胡取禾三百廛兮?”22.唱:通“倡” ,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23.钞:同“抄” ,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24.雠: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25.鉏:同“锄” ,锄头。
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xin(锋利)于钩戟长铩也。
”26.绌:通“黜” ,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27.从:同“纵” ,合纵、联合抗秦。
高考古文中常出现的通假字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50 个)1.案:通"按",察看.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列传》)_2.颁: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_ 3.板:通"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板》)_4.倍:通"背",违背.德也。
(《鸿门宴》)倍德也。
(《鸿门宴》)_5.辟:通"避",躲避.风雨也。
(《殽之战》)风雨也。
(《殽之战》)_6.弊:通"敝",困乏,疲惫.,追王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漂橹。
(《过秦论》)_ 7.辩:通"辨",区别.也。
(《逍遥游》)(《逍遥游》)伀8.裁:通"才".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促织》)戀9.采:通"彩",色彩.。
(《登泰山记》),须臾成五采。
(《登泰山记》)_10.飡:通"餐".而反。
(《逍遥游》)反。
(《逍遥游》)_11.唱:通"倡",倡导.三民主义、五权宪法¼¼(《〈黄花冈七十二烈士(《〈黄花冈七十二烈士_ 事略〉序》)12.沈:通"沉"..楚天阔。
(《雨霖铃》)雨霖铃》)_13.绌:通"黜",贬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屈原列传》)_ 14.垂:通"陲",边关.。
(《白马篇》)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_15.歠:通"啜",给水喝.也。
(《勾践灭吴》)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勾践灭吴》)_ 16.趣:通"促",催促.之。
(《西门豹治邺》)之。
(《西门豹治邺》)_17.卒:通"猝",突然.然边境有急。
(《论积贮疏》)疏》)_18.卒:通"猝",仓促.合。
古诗文通假字
《精卫填海》文首1.文,通“纹”,花纹的意思。
2.湮:通”填“,补塞。
《夸父逐日》父:通“甫”,用在男子名后的美称。
《蝜蝂传》亦以病矣中,以:通“已”。
《桃花源记》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寻向所志,“志”通“记”,做标记。
3.缘溪行,“缘”通“沿”,沿着。
4.此人一一具言所闻,“具”通“俱”,完全,详尽。
《巫山、巫峡》1、尚为竦桀(“竦”通“耸,耸立)2、寔为灵芝。
(“寔”通“是”,這。
)3、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王子坊》琛常会宗室:(“常”通“尝”,曾经)《钴鉧潭西小丘记》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寻通“循”,沿着《庐山草堂记》磩階用石(磩同砌)《岳阳楼记》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的意思。
《大龙湫记》回视如树圭,圭:同“珪”上尖下方的玉。
《传是楼记》1.壄通野,野史 2.佔通笘,简册之类123.乐通悦,使之快乐。
《小雅·采薇》1.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2.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3.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4.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5.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6.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7.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8.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
《小雅·十月之交》1、于何不臧,于:读作“吁”,感叹词。
2、山冢崒崩,崒:通“碎”,崩坏3、抑此皇父,抑:通“噫”,感叹词。
4、悠悠我里,里:“悝”之假借,忧愁。
《大雅·生民》1、履帝武敏歆,敏:通“拇”,大拇趾。
2、攸介攸止,介:通“祄”,神保佑。
止:通“祉”,神降福。
3、无菑无害,菑(zāi):同“灾”。
4、蓺之荏菽,蓺(yì):同“艺”,种植。
5、禾役穟穟,役:通“颖”。
颖,禾苗之末。
6、实方实苞,方:同“放”。
萌芽始出地面。
7、即有邰家室,邰:当读作“颐”,养。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七年级上册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4、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5、裁如星点:“裁”同“才”。
6、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二、词类活用:1、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2、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不耻下问:耻,形容词做意动词,以……为耻。
4、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5、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6、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7、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名词用作动词,带领。
七年级下册一、通假字: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4、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座位。
6、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词类活用1、邑人奇之:奇,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奇。
2、父异焉:异,形容词作意动词,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利,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利。
4、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宾客。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6、忽啼求之:啼,动词作状语,哭着。
7、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8、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 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9、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0、妇抚儿乳: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11、宾客意少舒:少,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12、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名词作动词。
13、抚尺一下:下,落、拍,方位名词作动词。
14、众妙毕备:妙,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的声音。
15、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做动词,说出。
16、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去北方。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古文字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氏。
(《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课内文言文通假字
课内通假字1、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种树郭橐驼传》2、昂其直(直通值,价钱)3、而翁归(而通尔,你的)3、手裁举(裁通才)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当天、当年)6、两股间浓血流离(流离通淋漓)《促织》7、缦立远视(缦通慢)《阿房宫赋》8、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项脊轩志》9、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0、吾今且报府(报通赴)11、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12、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13、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又坚韧)14、槌床便大怒(槌通捶,用拳头敲)15、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16、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17、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暗沉沉的)18、虽与府吏要(要(yao)通约)《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9、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20、须行即骑访名山(须通需)《梦游天姥吟留别》2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通毕,尽,完全)22、太山不立好恶(太通泰)23、明主不厌人(厌通餍,满足)24、知才乐水(知通智,智慧)(乐读yao)25、源泉混混,不舍昼夜(混混通滚滚)26、是之取尔(尔通耳,罢了)27、正善治(正通政,为政)《诸子喻山水》28、不辩牛马(辩同“辨”辨认)2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同“墟”,所居之处)30、人卒九州(卒同“萃”,聚集)31、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32、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大同“太”,大的)《秋水》33、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3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35、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前赤壁赋》36、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37、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38、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39、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40、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4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42、肉袒伏斧质(质通锧,铁砧)43、设九宾于廷(宾通傧)44、请奉盆缻秦王(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廉颇蔺相如列传》45、振之威怒(振通“震”,威吓)46、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谏太宗十思疏》47、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48、其知.弥精(知通智,智慧或知识(不通假))《新序》二则49、公宜少.从众(少通稍,稍微)50、酒酤于市(同“沽”,买酒)《训俭示康》5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52、合从缔交(从通“纵”)5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54、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5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5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57、孝公既没(同“殁”,死)5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同“呵”,喝问)《过秦论》59、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6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师说》6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6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石钟山记》63、虽有槁暴(有通又)64、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6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66、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劝学》67、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68、成五采(同“彩”,彩色)69、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70、要项伯(“要”通“邀”,邀请)71、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7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7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4、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5、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76、不者(“不”通“否”)77、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鸿门宴》79、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同“俱”,全,都)80、层见错出(见同“现”,出现)8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同“搢”,插笏于带,绅:带)8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83、道中手自钞录(钞同“抄”,抄写)《<指南录>后序》84、岁亦莫止(莫:同“暮”)85、彼尔维何(尔通尔)86、维常之华(华同“花”)87、猃狁孔棘(棘:同“急”)88、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89、一月三捷(捷通“接”,交战)90、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91、我行不来(通“勑”,慰勉)《采薇》9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9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归去来兮辞》94、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95、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96、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陈情表》97、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98、以间敝邑(间通“闲”,休息)99、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餍”,满足甘心)100、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隳”损害,毁坏)101、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102、乡师而哭(乡通“向”)《秦晋殽之战》103、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104、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10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10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107、女为人臣子(女通“汝”,你)108、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109、驰召毉(毉通“医”)110、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苏武传》11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伶官传序》11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感激)与通“欤”,语气词)11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16、嘑尔而与之(嘑同“呼”,吆喝)117、无若宋人然(无通“毋”,不要)《孟子二章》118、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119、霾两轮兮絷四马(霾通“埋”)120、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国殇》121、毋吾以也(以通已,止)122、莫春者(莫通“暮”)123、鼓瑟希(希同“稀”)124、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侍坐》125、虽趣舍万殊(趣同“趋”,往,取)126、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像)《兰亭集序》高考链接:2009年上海高考卷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004年高考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中考古文重要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以声求义”,把根本不是通借武断为通借而将古书解错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引以为戒。
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七年级(上)古文-通假字、古今异义(含答案)
文言词练习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兑命》
学(xiào)学半
曳铁钯
不亦颠乎
二、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古义:今义: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今义:
不亦君子乎古义:今义:
传不习乎古义:今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虽有至道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 古义:今义:阅十余岁古义:今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是非木杮(fèi) 古义:今义:
转转不已古义:今义:
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兑命》通“说”,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曳铁钯通“耙”,指用于除草、平土的农具
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二、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不亦君子乎古义:品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别人的尊称
传不习乎古义:老师传授的知识今义:传递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旨意
虽有至道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达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 古义:岸,边今义:不潮湿
阅十余岁古义:经过,过了今义:看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一门学科是非木杮(fèi) 古义:这今义:表判断,肯定语气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医古文考试重点
医古文考试重点一、通假字扁鹊传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3.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 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华佗传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3.故当死;通:固,一定;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5.考竟佗;通:拷,拷打;养生论1. 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2. 嚣然思食;通:枵,空虚;3. 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5. 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6. 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8. 志以厌衰;通:已,已经;9. 薰辛害目;通:荤;伤寒论序1. 卒然遭邪风之气; 通:猝,突然;2. 而方震栗;通:栗,战栗,发抖;3. 撰用素问……;通:选,选取;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串雅序1. 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2. 过予谭艺;通:谈,交谈;大医精诚1. 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2. 俞穴流注;通:腧;医案四则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二、古今字扁鹊传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华佗传1.县车边;同“悬”,悬挂;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同“肢”;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 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养生论1. 凡所食之气;同“饩”,食物;2. 榆令人瞑;同“眠”;伤寒论序1. 知之次也;同“智”,智慧;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 华叶递荣;同“花”;串雅序1. 食厚奉者;同“俸”,俸禄;2. 动色相戒;同“诫”,告诫;大医精诚1. 长幼妍蚩;同“媸”,丑;2. 差——同“瘥”;3. 羞——同“馐”;不失人情论1. 五藏各有所偏;同“脏”; 与薛寿鱼书1. 医之效立见;同“现”; 医话四则1. 如火薪然;同“燃”,燃烧;三、异体字扁鹊传1.瞚——瞬2.——睫华佗传1.旉——敷2.煖——暖3.虵——蛇4.臃——痈5.挽——挽6.猨——猿7.黏——粘8.瞋——嗔伤寒论序1.惷——蠢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乃——乃串雅序1.钞——抄大医精诚1. 麤——粗2. 崄——险3. 慙——惭4. 蔕——蒂5. 諠——喧6. 譁——哗7. 燿——耀8. 耻——耻不失人情论1. 戞——戛医案四则1. 钜——巨2. 臃——痈痈3. 瘖——喑4. 譁——哗哗5. 疐——踬医话四则1. 筋——斤四、同义词归纳华佗传1.患病:苦头风、病咽塞、所患寻差2.病重:得病笃重、仓舒病困、病甚3.病愈:辄愈、应除、行差、平复、明旦并起、一年便健、皆瘳4.时间短:应除、须臾、行差、即愈、卒可得寐、无何弃去、所患寻差、斯须、食顷、立吐虵、随手而差、已故到谯5.大约:三升许虫、长可尺所6.多次:累书咱、数乞期7.将要:年且百岁、我欲死、病亦行差8.全都:皆不就、俱头痛、明旦并起、尽服之、凡医咸言9.到……去:共止、共候佗、诣佗视脉、往省之、欲造佗、已故到谯五、特殊语序扁鹊传1.而何怪宾语前置;宾语:何;2.太子何病宾语前置;宾语:何3.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何”作介词“以”的宾语;4.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是”作介词“以”的宾语;5.问中庶子喜方者;定语后置;“喜方者”是“中庶子”的定语;养生论1. 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宾语前置;宾语:五谷、声色2. 何以言之宾语前置;“何”是介词“以”的宾语;3. 何为其无有哉介词宾语前置;“何”是“为”的宾语;伤寒论序1.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宾语前置;宾语:安;2. 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宾语:之;3. 唯名利是务;宾语前置;宾语:名利;4. 彼何荣势之云哉宾语前置;宾语:何荣势大医精诚1. 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定语后置;定语“难精者”修饰“艺能”;2. 何以得其幽微宾语前置;“何”是介词“以”的宾语;不失人情论1. 真是真非莫辨;宾语前置;宾语:真是真非2. 孰本孰标谁知;宾语前置;宾语:孰本孰标与薛寿鱼书1. 何必舍之以他求;宾语前置;宾语:他;2. 医之不朽者也;定语后置;定语:不朽者;3. 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定语后置.定语:有形者4.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定语后置;定语: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医案四则1. 谓宜去其旧而新是图;宾语前置;宾语:新即去旧图新;意为除去积滞而后才图求生复正气;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医话四则1.而用甘草之细小者;定语后置;定语:细小者2.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 定语后置.定语:工于草书者;3.人咸不之信;宾语前置;宾语:之;菊1.宜乎前贤比之君子;主谓倒装;谓语是“宜”,“前贤比之君子”是主语;2. “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从文意上来理解,该句的顺序应为:补水所以制火,火降则热除,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六、词义辨析扁鹊传间与语曰;悄悄地不出三日必间;痊愈有间;一会儿君有疾在肠胃间;……之间容貌变更;改变更熨两胁下;交替太子起会,更适阴阳;又人之所病,病疾多;担心太子何病患……病后五日,桓侯体病;病重病应见于大表;疾病而何怪代词,你不能若是,而欲生之;连词,却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给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介词,跟观其志意与其病能;连词,和素问三则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语气词,无义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代词,~的情况华佗传当引某许;处所吐出三升许虫;左右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因此此脉故事有胎;先前的若不得此药,故当死;通“固”,一定已故到谯;特意地但服汤二旬而复故;先前的健康桓侯使人问其故;缘故扁鹊传成得药去;离开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言久服去三虫;除去从取三升饮之;向咳之所吐,非从肺来也;自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跟随阿从其言,寿百余岁;听从所苦正同;指示代词,……的病长可尺所;左右使人手摸知所在;……的地方养生论愧情一集,涣然流离;一旦田、种一也;一样一于医致力焉;专心丹溪翁传与人交,一以三纲五常为去就.完全丹溪翁传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或者丹溪翁传莫不相应;对应望近而应远;效应桓侯不应;答应扁鹊传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立刻华佗传下可数百年;大约可有之耳;可能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没有什么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没有谁蒸性染身,莫不相应;没有什么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没有谁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稍微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少有伤寒论序自非才高识妙;如果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即使不失人情论此自当生者;本来悲不能自止;自己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指代病人主相晋国,于今八年.辅佐秦医缓和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看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务在口给;丰富可以此给妻子;供给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看,诊视其妻……从百余里来省之.探望华佗传生而知之者上;知道知之次也;同“智”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其中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他的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如果不是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不是扁鹊传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指责不失人情论其文简,其意博;简练或脱简不书;竹简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效用因而撰注,用传不朽;以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看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篇名适值佗见收;恰逢华佗传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到……去串雅序败草毒剂,悉曰仙遗;赠送、给予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留下类经序殆亦柏云所心许焉;大概滨于殆,而有喜;危险鉴药动色相戒,秘不轻授;变换又若荐医,动关生死;常常不失人情论质其道,颇有奥理;医道不免夸新斗异,为国医所不道;说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技术人每贱薄之,谓其游食江湖;谋生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领取大医精诚谅非忠恕之道;确实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诚实丹溪翁传自矜己德;夸耀玉仁爱不矜;骄傲郭玉传率尔自逞俊快;……的样子所以尔者;这样但不当使极尔;罢了华佗传其虻虫,水蛭之属;类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遂;嘱咐华佗传至道流行,徽音累属;连接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市有先死者;市场则市而用之;买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如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现在不失人情论性好吉者危言见非;直率或危言相恐;惊吓的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危险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达成佗遂下手;于是,就又若荐医,动关生死;常常动静各有欣厌;活动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顺利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偶然或执有据之论,而病情未必相符;持或尊贵执言难抗;固执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即使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如果伤寒论序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意外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大的用药如用兵论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白白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因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指责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认为……不对是非颠倒,朱紫混淆;错误与薛寿鱼书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他的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此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只是乃若质行雅驯,则余窃多江民莹;称赞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今天下医绝矣;现在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如果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比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在医案四则佗久远家思归;离华佗传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遗憾养生论审如是,虽不服药亦可;确实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详细、周密唯当审谛覃思;审察大医精诚朋游哗然议之,彦修弗顾也;管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余贴.却医话四则凡书方案,字期清爽;一定此病后三期当发;周年华佗传聊记以质博学之君子;问罔克灼其质名;实物李时珍传若图立异矜奇;夸耀玉仁爱不矜;骄傲郭玉传凡书方案;药方吴某晨起方洒扫,忽仆地不语;正在凡医者,必读上古神农本草,……方为有本之学.才君以此无所苦;认为果以脑后毒发而死;因为菊宜乎前贤比之君子;语气词,无义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精华骚人餐其落英;花费长房言九日饮菊酒,可以辟不祥;吉利九日饮菊酒,可以辟不祥;除去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征召华佗传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闭阻医案六则七、词语活用扁鹊传1.扁鹊独奇之;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2.齐桓候客之;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客人3.闻贵妇人;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高贵4.轻身重财;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重视;5.太子病血气不时;名词作动词,按时运行6.臣能生之;动词作使动词,使……活;华佗传1.便饮其麻沸散;使动,让……喝2.缝腹膏摩;名词作状语,用膏药;3.使人手摸知所在;名词作状语,用手;4.家人车载欲往就医;名词作状语,用车;5.太祖累书呼;名词作状语,用书信;6.熊颈鸱顾;名词作状语,象熊一样,象鸱一样7.佗脉之;为动,为……切脉;8.佗针鬲;名词作动词,扎;9.此可以活人;使动,使……活;10.轻体;使动,使……轻;11.佗久远家思归;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2.又敕郡县发遣;名词作动词,命令;养生论1. 神仙虽不目见;名词作状语,凭眼睛;2. 轻而肆之;形容词作动词,看轻;3. 虱处头而黑;名词作动词,变成黑色;麝食柏而香;名词作动词,散发香味;颈处险而瘿;名词作动词,长出瘤子;齿居晋而黄;名词作动词,变成黄色;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名词作动词,薰染;5. 哀乐殃其平粹;名词作动词,伤害;6. 风寒所灾;名词作动词,伤害;7. 慎众险于未兆;名词作动词,显示征兆;8. 外物以累心不存;使动用法,使……牵累;9. 和理日济;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伤寒论序1. 华其外而悴其内;使动用法,使……华丽,使……憔悴;2.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为动用法,为……伤感,为……伤心;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 孔安国序尚书;为动用法,为……写序2. 目牛无全;名→动,看;3. 日新其用;日,名→状,每日;新,形→使动用法,使……创新;4. 重经合而冠针服;名→动,放在……之前;5. 群疑冰释;名→状,像冰一样;6. 加字以昭其义;形→使动,使……明白;7. 增益以光其义;形→使动,使……清楚;8. 庶厥昭彰圣旨;形→使动,使……清楚;9. 皆朱书其文;名→状,用朱笔;10. 退至教以先针.形→动,放在前面串雅序1. 人每贱薄之;形→动,轻视;2. 货药吮舐;名→动,卖;3. 乌能起废;使动,使……痊愈;4. 繁徒卫;形→动,拥有众多;5. 侈功德;形→动,夸耀;6. 俨然峨高冠;形→动,高高戴着;7. 部居别白;名→状,按部类;8. 名之曰串雅;名→为动,为……取名;大医精诚1. 不得道听途说;道、途:名词作状语,在道上,在途中;2. 学者必须博极医源;博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广泛、深入地研究;3. 则市而用之;市:名词作动词,买;4. 贱畜贵人;贱、贵:意动用法,认为……卑贱,认为……高贵;5. 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耻:意动用法,认为……耻辱;6.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功夫:名词作动词,耽误功夫;7. 寒而冷之,热而温之;冷、温:使动用法,使……寒,使……温;不失人情论1. 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是、非,意动用法,认为……对;认为……不对2. 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效,名词作动词,取效3. 嫁谤自文;文,名词作动词,掩饰;与薛寿鱼书1. 以永其人;永,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永存2. 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仁,名词作动词,仁爱3.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安、怀,使动用法,使……安宁;使……归向;4.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传,为动用法,为……立传;5. 黄帝昌之;昌,使动用法,使……昌盛;6. 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可以寿世者.寿,名词作使动词,使……长寿8. 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配之人也;心,名词作状语;从内心;医案四则1. 时朱彦修氏客城中;名→动,客居;2. 饮余药;使动,使……喝;3. 日过视予;名→状,每日;医话四则1. 良将用兵,法云贵速;意动,以……为贵;2. 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名→动,乘轿子;3. 今所患勿药可愈;名→动,用药治疗;4. 镇日默坐苦思而力索之;名→状,努力; 菊1.春花秋实;名→动,开花、结实; 2.其苗可蔬;名→动,作蔬菜;3.花可饵;名→动,吃;4.根实可药;名→动,入药;5.囊之可枕;名→动,用口袋装;八、重点词语扁鹊传1.少时:年轻时2.过:到;来到;3.奇:认为……不寻常;4.谨:敬词;恭敬地;5.遇:接待;6.闲:秘密地;悄悄地;7.敬诺:恭敬地答应;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9.殆:大概;10.症:病症;11.特……耳:只是……罢了;12.或:有时;13.治:正常;14.而:你们;15.尝:曾经;16.而:才;17.寤:醒;18.闲:病愈;19.客:把……当作客人;20.左右:身边的人;21.虽:即时22.无奈之何:不能对它疾病怎么样; 23.病:担忧;24.骄恣:骄横放纵;25.羸:瘦弱;26.重:很;27.贵:尊重;28.由:遵循;华佗传1.游学:到远方拜师学习;2.辟:征召;3.就:就任; 4.且:将近;5.壮:量词;一灸为一壮;6.应:立即;7.许:处所;此指部位;8.应:马上;9.行:将要;10.刳:剖开;11.须臾:一会儿时间,很快; 12.支:同“肢”;13.止:至,来到;14.难:质问;15.向来:刚才;方才;16.饼:汤面;17.县:同“悬”,悬挂;18.逆:迎面;19.货:钱财;20.属:同“嘱”,嘱咐;21.瞋恚:愤怒;瞋,“嗔”的异体字; 22.不快:有病,生病;23.寻:随即;24.竟:果然;25.苦:患……病;26.士人:读书人;27.当:方才;刚刚;28.暂:短期;29.数:多次;30.敕:皇帝下令;31.恃:凭借;32.食事:拿食禄之事;指做官; 33.信:的确;确实;34.收:押送;35.考验:拷问审核;36.首服:供认服罪;37.含宥:宽恕;饶恕;38.考竟:在狱中处死;39.强死:谓死于非命;养生论1. 两:并;皆;2. 较:通“皎”;明显;明白;3. 涣:水盛的样子;4. 流离:犹“淋漓”,沾湿;流滴;5. 嚣:通“枵”;空虚;6. 衔:含;7. 殷:深;8. 醇醴:厚味酒;9. 赫然:盛怒的样子;10. 植:使……竖立;11. 偏:独;12. 诬:轻视;13. 栖:停留;14. 累:带累;使……受害;15. 醇白:淳朴恬静;16. 旷:开朗;17. 寂:心神安静,无杂念;18. 曦:晒;19. 绥:安;安抚;20. 遗生:摆脱生命;谓不要人为地干扰生命,要听其自然;伤寒论序1. 秀:出众;2. 曾:竟然;3. 企踵:踮起脚跟;意为仰慕;4. 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待的样子;5. 卒然:突然;6. 婴:遭受;被……缠绕;7. 钦:恭敬;8. 赍:拿着;9. 厥:其;他们的;10. 异物:指死亡的人;11. 重泉:指葬身的地下深处.也叫九泉、黄泉;12. 举:整个;13. 进:居官;14. 退:退身为民;15. 游魂:游荡的鬼魂.喻苟延残喘的无用之人;16. 徇:营求;17. 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18. 向:先前;19. 稔:年;20. 沦:没落;21. 横夭:意外早死;22. 撰:通“选”;23. 平:通“辨”;24. 庶:或许;25. 寻:运用;26. 思过半:领悟了大半,谓收益多,大部分可以治疗;27. 自非:如果不是;28. 理致:道理要旨;29. 演:扩大;推衍;30. 口给:口才敏捷;31. 相:病人;32. 短期:病危将死之期;33. 髣髴:模糊印象;34. 见:被;35. 窥管:即“以管窥天”,喻见识狭隘;36. 视:辨别;37. 亚:比他差第二等;38. 识:记;39. 尚:崇尚;40. 事:奉行;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 释:解除;2. 黎元:百姓;3. 仁寿:长寿;4. 羸劣:指体弱多病的人;5. 三坟:传说我国最古的书籍,即伏羲、神农、黄帝的着作;6. 革:变革;7. 其人:指合适的人;8. 趣:含义;9. 候:指变化的征候;10. 遐迩:远近;11. 契:符合;12. 稽:查考;13. 忒:差错;14. 宗:根本;15. 奉生:养生;16. 蒇:完备;17. 标格:风范;此指对经文正确理解的标准;18. 诂训:即训诂,对经文的注释;19. 目牛无全:喻技艺纯熟;20. 赞:帮助;21. 命世:犹“名世”,即闻名于世;22. 蒸人:众人;蒸,通“烝”;23. 假:借助;24. 弱龄: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25. 夙:一向,向来;26. 式:用;27. 龟镜:喻借鉴;28. 伦:条理;次序;29. 披:阅读;30. 会:领会;31. 淹:久;32. 袭:沿袭;33. 都:汇总;34. 适:往;到……去;35. 并:兼;36. 得失:义偏在“得”;收获;37. 遂:实现;38. 环周:全面;39. 师资:此指授学的依据;40. 童蒙:昧于事理的幼童.此指初次学医的人;41. 错简:书简错乱;42. 碎文:零乱的文字;43. 敷畅:全面陈述阐发;44. 宿:星宿;45. 夷夏:泛指各民族人民;夷,指少数民族;夏,古代汉族的自称;46. 惟:句中语气助词;表肯定;47. 徽:美;48. 属:接续;串雅序1. 贱薄:轻视鄙视;2. 吮舐:吮痈舔痔;3. 恣睢:任意妄为;4. 绪:残余;5. 诡异:奇特;6. 遗:赠送;7. 魇迷:用画符喷水之类迷信手段治病;8. 诧:夸耀;9. 贪天:“贪天之功”的节缩语;此谓疾病不治自愈; 10. 繁:拥有众多;11. 胥:都;12. 元妙:玄妙;13. 俨然:庄严的样子;此谓一本正经地;14. 峨:高耸;用如动词;15. 奉:同“俸”;俸禄;16. 侈:夸耀;17. 无由:没有机会;18. 宗子:嫡长子;此指同宗兄弟中最长者;19. 今且:如今;20. 谭:通“谈”;21. 质:询问;22. 顾:察看;23. 牛医:走方医;24. 既望:农历每月月半以后至下弦前;大医精诚1. 尚:久远;2. 今:语首助词;3. 候:外现之证;此指脉候;4. 艺能:技能;5.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来,又在道路上说;指没有根据的话;6. 了:完全明白;7. 大医:医术道德修养高的医家;8. 大慈:心肠极其慈善;9. 恻隐:怜悯;10. 疾厄:疾苦;11. 妍蚩:美丑;12. 华夷:中外;13. 崄巇:艰险崎岖;14. 生命:活物;15. 混沌:天地未分时的状态;16. 大段:重要;17. 隐忍:内心忍痛;18. 蔕芥:微小梗阻;喻郁结在胸中的怨恨或不快;19. 体:风度;20. 内视:目不旁视;21. 俨然:庄重貌;22. 宽裕:气度宽宏;23. 汪汪:水广大貌;此喻胸怀宽广;24. 皎:明;25. 昧:暗;26. 参差:差错;27. 审谛:详细观察;28. 覃思:深入思考;29. 率尔:轻率貌;30. 邀射:追求;31. 顾眄:左顾右眄;顾,;顺视;眄,斜视;32. 绮罗:绫罗绸缎;33. 丝竹:犹管弦,指音乐;34. 凑:聚集;35. 珍羞:珍奇食品;36. 迭:交替;37. 荐:进;献;38. 尔:这样;39. 谈谑:谈笑;40. 向隅:“向隅而泣”的略语.对着墙角哭泣;41. 戴面:仰着脸;42. 许:称许;43. 膏肓:指不治之症,此喻难以除去的恶习;44. 阴:指暗中;45. 寻:探求;46. 诬:欺骗;47. 经略:谋取;48. 谅:确实;49 救济:救世济民;50. 忠恕:儒家的伦理思想;忠谓待人尽忠,恕谓推己及人;51. 曲碎:琐细;52. 鄙俚:粗俗;不失人情论1. 殿:在最后;2. 瞿:惊视貌;3. 戛戛:困难的样子;4. 脏气:指五脏之气;5. 欣:喜欢;6. 危言:直言;7. 交际:处境,社会地位;8. 周:周全;9. 焦:焦虑;10. 怀抱:心怀,心意;11. 多歧亡羊:众说纷纭,无所适从;12. 画饼:没有疗效;13. 出奇:此谓运用不寻常的治法;14. 车薪杯水:无济于事;15. 不偶:命运不好;16. 遂:实现;17. 深情:内心深处;18. 杂投:杂乱用药;19. 濡滞:迟延;20. 痞塞:堵塞;21. 成心:成见;22. 讳:忌讳;23. 且如:如果;24. 柄:权力;25. 执言:固执的话;26. 密戚:指亲近的人;27. 回:扭转;28. 意气:情谊;29. 利口:口齿伶俐;30. 薰莸:香臭;31. 巧语:花言巧语;32. 甘言:甜言蜜语;33. 强辩:能言善辩;34. 便佞:善以言辞取媚于人;35. 结纳:结交;36. 亲知:亲友;37. 修好:笼络;38. 阿谄:曲意逢迎;39. 腹无藏墨:喻腹中空空,没有实学;40. 目不识丁:两眼不识一个字;41. 漫:完全;42. 阳:表面上;43. 阴:暗地里;44. 浸润:谗言,说坏话;45. 必:决定;46. 回春:治愈疾病,恢复健康;47. 嫁谤自文:转嫁谤言,掩饰自己;48. 贪幸:贪婪侥幸;49. 苟且:草率、马虎;50.一傅众咻:喻正确的意见被错误的意见淹没;51. 曲高和寡:曲调越是高妙,能唱和的越少;52 倏:忽然;与薛寿鱼书1. 何容:犹言岂可;2. 若:其;他的;3. 悁悁:忧闷的样子;4. 弈:棋术;5. 大父:祖父;6. 不禄:古代士死的委婉语;7. 永:使……长久;8. 躬行:身体力行;亲身实践;9. 夭札:因病而早死;短折为夭,大死为札;10. 老安少怀:即“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安,安宁;怀,归向;皆有使动功能;11. 素位:不居官位;12. 烂然:光采的样子;13. 多:只;只是;14. 挟:依仗;15. 今:如果;16. 传:为……立传;17. 斤斤:拘谨的样子;此谓拘泥;18. 袭:仿效;19. 鸣高:表示清高;20. 昌:使……兴盛;21. 转:反而;22. 村儒:指才学浅陋的文人;23. 举:满;24. 衰年:老年;25. 无俚:无聊赖;无所寄托;26. 没:湮没; 27. 刀圭:古代量取药末的用具;此指药物;28. 心折:佩服;29. 虑:料想;30. 寿:使……长寿;医案四则1. 滞下:痢疾;2. 衽:床席;3. 荐:垫席;4. 阙:空缺;5. 听:听任;6. 客:客居;7. 友生:朋友;8. 朋游:老朋友;9. 浃旬:一旬,满十天;10. 亘:持续;11. 虞:担心;12. 泠然:轻妙;13. 越日:隔天;14. 接言:交谈;15. 流:变化;16. 顾:反而;17. 一旦:忽然;18. 霍然:消散貌;多用以形容疾病迅速痊愈;19. 敛衽:提起衣襟夹在带间,表示敬意;医话四则1. 侪:辈;类,们;2. 立异矜奇:标新立异,夸耀争奇;3. 轻重:紧要;4. 孟浪:鲁莽;粗心;5.羁延:延误6. 期:必定;7. 望洋:仰视貌;喻力不从心,无可奈何;亦作“望羊”、“望阳”等;8. 沮:沮丧;9. 镇日:整天;10. 阴阳应象:谓人体脏腑阴阳与四时五行阴阳的现象对应联系; 11. 浪:姑妄;12. 移时:过了一段时间;13. 讵:岂料,岂知;14. 昃:日西斜;15. 以:认为;16. 经月:一个月;17. 新然:同“燃”,刚燃烧的火焰摇晃不定;18. 木:树叶;19. 惟:思,想;菊1.零:坠落;2.囊:用口袋装; 3.斝:酒器;4.骚人:诗人; 5.英:花; 6. 伍:同列;。
语文古文知识——通假字介绍
【导语】今天就给⼤家介绍下在古⽂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通假字的汇总,希望对⼤家有帮助,欢迎阅读! 1.爱⽽不见,搔⾸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美。
“说”通“悦”;“⼥”通“汝” 3.⾃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之为美,美⼈之贻。
“匪”通“⾮”;“⼥”通“汝” 5.将⼦⽆怒,秋以为期。
“⽆”通“⽏” 6.⼠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母⽴于兹。
“⽽”通“尔” 20.⽐去,以⼿阖门。
“阖”通“合” 21.称⼼快意,⼏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反。
“反”通“返” 25.⼩知不及⼤知。
“知”通“智” 26.此⼩⼤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君,⽽征⼀国者。
“⽽”通“能” 28.乘天地之正,⽽御六⽓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 30.瞎王刘引定⽕乔男⼥。
“⽕”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书。
“见”通“现” 32.求!⽆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 “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也 “直”通“只” 35.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是习见于古文的一种用字现象或行为,是汉字间以某种关系而产生的通用假借。
归结来看,通假主要表现为如下情形:
1.同音同义字通假例:对碁陪谢博,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墓》)“碁”通”棋”。
2.同音异义字通假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史记》)“蚤”通”早”。
3.音近字通假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苟况《劝学》)“有”通”又”。
4.形似字通假例:秦王必说见臣(《荆轲刺秦王》)“说”通”悦”。
5.音近形似字通假例:魂魄结兮天沈沈,鬼神聚兮云(李华《吊古战场文》)“沈”通”沉”。
6.义近字通假例: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贾谊《论积贮疏》)殴,殴打;驱,驱赶。
此可视为“殴”通“驱”。
7.意义相关字通假例: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景”通“影”。
8.多音多义字通假例①: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战国策、魏策》)“趣”通“促”。
例②: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司马光《肥水之战》)“趣”通“趋”。
上述几种通假也可笼统分为异体字通假。
通假字的使用给古文的阅读、理解造成了困难,又加重了后人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压力。
那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原因是:
一、字不够用,临时抓差起初,文字数量极少,人们在欲表达而又没有相应文字情况下,便挪借用字,抓差顶替,完成记事目的,例如上古没有“悦”“现”“智”“返”等字,但这样的新概念却已产生,于是便出现了“说”“见”“知”“反”等的通用替代现象。
二、新生字没约定俗成有些字本已产生,但尚未被广泛认同,一定时期里新字、旧字还在通互使用,最典型的如“喻”“谕”,直至汉代以前,二者都以“懂得、明白”义通用。
再如“樽”字,《庄子》“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句中就已有意义明确的使用,然而时至唐、宋,以“尊”代“樽”者仍数见不鲜,同是杜甫诗,就是“莫思身外无穷事,旦尽尊前有限杯”和“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种用法,《战国策》“河伯娶妇”文中也存在“取”“娶”同义并用情况。
它们说明,相当数量的通假字是在新旧字职能被人们逐渐认定和区分中产生的。
三、字义转移有的字原本表示了一个明确意义,可后来又造出了具有相同意义的另一字,而且真的鹊巢鸠占,原字本义反而被取消,变成新意义的字了,如“莫”“其”“然”等,都是由于“暮”“萁”“燃”等的分别取代而发生了意义转移,以现在用字标准看,表示原来意义的它们便是通假字了,也就是说,我们再用“莫”字表示“暮”义就错了,就是学习古人也用通假字了。
四、作者笔误金无足赤,即便名流大家也难免偶有“错别字”流布,科技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古代,文章中出现错误用字也属正常和可能。
例:“太后盛气而揖之”中“揖”我们通常以为它是“胥”的笔误。
五、他人舛错古籍流传、整理过程中,或传写有误,或故意换字,都有可能造成通假字,如“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句中“揖”,按《史记、赵世家》载,应作“胥”,通“须”,等待意,故“揖”当为后人误写。
六、异体字的使用异体字与正体字同时产生,同音同义,但跟正体字相比,它笔画多,结构怪异,难于识记和书写,如“仙”和“吊”分别是“仙”和“吊”的另一种写法,所以在古代它们差不多一直以俗字存在,使用范围和频率远远小于正体字。
七、各家各说数千年语言、文字的演变造成“古今言殊”,它们的研究也见仁见智,成岭成峰,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句为例,其中“缦”字就有至少三种解释:①“缦”通“慢”(中国青年出版社《古文选读》),②“缦”通“曼”(张必东、王先海《新编中学语文备课全书》1998版),③缦立:久立(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1995版)。
通假字使文句难读,费解,是中国古文优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是精美文化盛宴上拗口硌牙的恼人砾石。
它诡谲,故弄玄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浪费和消耗,严重影响文意的痛快理解与表达,而且,类如手术中用的钢针和缝合线,通假字也是以临时功能者身份“植”入文章的,是终究要取出或者拆除的。
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坚持“古为今用”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感”为指导思想,古文选编谨密严肃,科学务实,基本实现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并创新,有发展。
但是还不够。
作为民族文化传播、文字改革的重要实践者,教育,理应走在最前面,在文字规范事业上眼界再开阔一些,步子再大一些,热情和勇气再多一分。
我们给古文添加了标点符号,我们改革了它的竖写方式,我们修订了包括《庄子》在内的一些诗文的用词、句子甚至层段,我们废除了繁体字,那么,在古文通假字的剔止上,为什么不来一个大的“革命”呢?我们知道,通假字决非风景,它是优美古文脸上一片污目哀心的瘢痂,是猥琐晦黯的一颗陋痣。
剔正通假字,不害句意,不损题旨,也丝毫不会削弱古文意义和价值,相反,它会使古文老树著花,重焕灿烂光彩。
我以为,具体操作步骤或办法可以是:
1。
搞好通假字废除宣传,动员。
要确立和交待这一工作的目的、意义、原则和指导方针。
2。
从各级各类教材着手,袪除通假字,一律采用今字。
我们已经迈出了废除异体字通假的第一步,我们也一定能迈出废除假借字通假、古今字通假的第二步,第三步……专家、学者、教师要联系、沟通,集思广益,去分歧,求统一,让我们的出台观点或结论具有必然的权威性。
3。
编订一部《中国古代汉语通假字大辞典》,系统集录和说明中国文字发展中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给各类古文研习者提供检索性帮助。
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可能范围内所有通假字的废除。
4。
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文献或古籍可以尊重原貌,保留通假字。
鲁迅先生说:“旧形式要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所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
”它告诉我们,继承文化遗产时,不宜全盘照搬,要有所舍弃,有所改造;尊重历史不是泥古,必须适时和适当的通变,去伪存真。
废除通假字,是还历史以真实,是对古文化精华和精髓真正意义的继承和发展。
废除通假字任务艰巨,工程浩大庞杂,但只要我们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勤勉不辍,就能够去就有序地完成这一于古无害,于今有益,对未来更有深远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