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39准确把握要求翻译的重要实词通假字含解析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39准确把握要求翻译的重要实词通假字含解析

难点 39 准确把握要求翻译的重要实词、通假字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的综合考查。

它要求考生根 据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具体语境,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指定的文言句子。

掌握重要实词,可以帮助考 生比较准确、快捷地把握句子内容和理解文段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翻译题中,几乎每个句子都包含重 要的实词,因此考生只要能准确译出其中的重要实词,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

句中若有通假字,那么考 生一定要将其准确翻译出来。

翻译实词时尽可能直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表意清楚。

如果无法直接翻译, 也可以采用恰当的意译。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三径”是指院中的小 路,代表隐士所居的地方,在此直译为“三条小路”就不妥当,应意译为“隐士住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①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 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馀事,皆当世所切。

太宗实词翻译 关键为以下几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 点: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 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 ,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此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兼知 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26、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向 ) 27、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同“豪”,冬天鸟)兽身上的细毛
28、曲终收拨当心画(同“划”,用拨子)拨 2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花”,花朵 )
30、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 ) 31、秦王还柱而走(同“绕”,环绕 )
32、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
10、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同“才”刚刚 )
11、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 )
12、齐与楚从亲( 同“纵”合纵 ) 13、既陈而后击之(同“阵”布阵 ) 14、屈平既绌( 同“黜”罢免) 1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同“德”感恩,感谢恩惠 )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同“渡”,渡过 ) 1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同“尔”,你的)

82、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
83、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同“晻”暗沉沉 )
84、顷之,烟炎张天(同“焰”火焰 )
85、日以尽矣(同“已”已经 )
86、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同“犹”像 ) 87、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同“矣”啊 )
88、皆阳应曰( 同“佯”假装)
8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 )
通假字
1. 召有司( 官员 )案图(同“按”,察看 ) 2. 愿伯具(详细地)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叛 ) 3、设九宾于廷(同“傧”,迎宾的人)
4、汉军罢,弗能追(同“疲”,疲乏 ) 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同“披”,散开 )
6、不复一一自辨(同“辨”,辨别 ) 7、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倍”,增加 ) 8、不( 同“否” )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 将要 )为所( 被 )虏 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同“曝”晒 )
98、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同“猝”突然,仓促) 99、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同“债”债务 )

高考通假字集锦

高考通假字集锦

高考古今异义词归纳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答案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答案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酒杯。

)2.虽有槁暴。

(有,通“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天性。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7. 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9.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围绕。

)10.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

)11.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

)12.鼓瑟希。

(希,通“稀”,稀疏。

)13.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

)14.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通“悦”,高兴。

)1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通“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16. 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

)1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道路。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19. 砉然向然。

(向,通“响”。

)20.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21.批大郤。

(郤,通“隙”,空隙。

)2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24.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内,通“纳”,接纳。

)25.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2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背弃。

)2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2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通“勠”。

)29.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隙,隔阂。

)30.遂散六国之从。

(从,通“纵”。

)3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藉,通“借”。

)3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通“才”。

)33.翼日进宰。

(翼,通“翌”。

)34.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通假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通假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通假字》1.“已”同“矣”,句末语气助词,了。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2.“厌”同“餍”,满足。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说”同“悦”,高兴。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4.“知”同“智”,明智。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5.“反”同“返”,返回。

今日往而不反.者(《荆轲刺秦王》)6.“见”同“现”,显现、出现。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7.“卒”同“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8.“距”同“拒”,据守;“内”同“纳”,接纳。

距.关,毋内.诸侯(司马迁《鸿门宴》)9.“要”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鸿门宴》)10.“倍”同“背”,背弃。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鸿门宴》)11.“蚤”同“早”,早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鸿门宴》)12.“郤”同“隙”,隔阂、嫌怨。

令将军与臣有郤.(司马迁《鸿门宴》)13.“坐”同“座”,座位。

因击沛公于坐.(司马迁《鸿门宴》)14.“于”同“吁”,感叹词。

于.嗟女兮(《诗经·氓》)15.“说”同“脱”,摆脱、脱身。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氓》)16.“泮”同“畔”,边、岸。

隰则有泮.(《诗经·氓》)17.“错”同“措”,举措。

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18.“圜”同“圆”,圆凿。

何方圜.之能周兮(屈原《离骚》)19.“离”同“罹”,遭受。

进不入以离.尤兮(屈原《离骚》)20.“章”同“彰”,显著、明显。

芳菲菲其弥章.(屈原《离骚》)21.“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箱帘.六七十(《孔雀东南飞并序》)22.“纫”同“韧”,坚韧。

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并序》)23.“悟”同“晤”,面对。

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24.“冯”同“凭”,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苏轼《赤壁赋》)25.“无”同“毋”,不要。

高考文言文基础训练:通假字(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基础训练:通假字(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基础训练:通假字(附答案解析)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________”,__________(2)山川相缪“缪”同“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犹离忧也“离”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平既绌“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与楚从亲“从”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厚币委质事楚“质”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亡走赵,赵不内“内”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菲菲其弥章岁亦莫止B.箱帘六七十犹可说也C.匪来贸丝蒲苇纫如丝D.屈心而抑志兮登即相许和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张良出,要项伯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终老不复取②伏惟启阿母③箱帘六七十④摧藏马悲哀⑤幸复得此妇⑥泪落便如泻⑦所守或匪亲⑧家在虾蟆陵下住⑨可以卒千年A.②③④⑦B.①③④⑧C.①⑤⑥⑨D.②⑤⑥⑨8.下列各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阙秦以利晋②君知其难也③共其乏困④又欲肆其西封⑤秦伯说,与郑人盟⑥失其所与,不知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③⑤⑥B.②④⑦C.③④⑥D.②④⑤9.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共其乏困C.失其所与,不知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0.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距关,毋内诸侯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菲菲其弥章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进不入以离尤兮D.謇朝谇而夕替14.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C.要项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起如厕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6.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17.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契阔谈讌,心念旧恩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良乃入,具告沛公19.下列各项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B.而未尝往也C.相与枕藉D.侣鱼虾而友麋鹿20.下列句子,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张良出,要项伯足以极视听之娱C.秦王还柱而走距关,毋内诸侯D.令将军与臣有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21.找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失其所与,不知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以乱易整,不武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2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23.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②契阔谈䜩,心念旧恩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④偭规矩而改错⑤悟言一室之内⑥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⑦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⑧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①②④⑤B.②③⑥⑦C.②④⑤⑦D.⑤⑥⑦⑧24.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历年高考题中的通假字

历年高考题中的通假字

历年高考题中的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彼尔维何。

(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二 通假字归纳及释义练习

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二 通假字归纳及释义练习

通假字检测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

,通“”,意思是。

2共其乏困。

,通“”,意思是。

3秦伯说。

,通“”,意思是。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意思是。

《荆轲刺秦王》1秦王必说见臣。

,通“”,意思是。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意思是。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意思是。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意思是。

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通“”,意思是。

《鸿门宴》1距关。

,通“”,意思是。

2要项伯。

,通“”,意思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意思是。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意思是。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意思是。

必修2《诗经》两首《氓》1氓之蚩蚩。

,通“”,意思是。

2匪来贸丝。

,通“”,意思是。

3于嗟鸠兮。

,通“”,意思是。

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意思是。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意思是。

《采薇》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意思是。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通“”,意思是。

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通“”,意思是。

《离骚》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通“”,意思是。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通“”,意思是。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通“”,意思是。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通“”,意思是。

5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通“”,意思是。

《孔雀东南飞》1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通“”,意思是。

2蒲苇纫如丝。

,通“”,意思是。

《短歌行》1契阔谈讌。

,通“”,意思是。

《兰亭集序》1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通“”,意思是。

《赤壁赋》1冯虚御风。

,通“”,意思是。

《游褒禅山记》王回深父。

,通“”,意思是。

必修3《蜀道难》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通“”,意思是。

《寡人之于国也》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意思是。

2无失其时。

,通“”,意思是。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意思是。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文言文实词——通假字【知识点精讲】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4.偭规矩而改错。

5.忳郁邑余挓傺兮。

6.伏清白以死直兮。

7.进不入以离尤兮。

8.芳菲菲其弥章。

9.椎床便大怒。

10.蒲苇纫如丝。

答案:1.(泮,同“畔”)2.(莫,同“暮”,年末)3.(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4.(错,通“措”,措施。

)5.(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6.(伏,通“服”,保持。

)7.(离,通“罹”,遭受。

)8.(章,通“彰”)9.(椎,通“捶”,捶打。

)10(纫,通“韧”,柔软结实。

)专题训练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 / 81.认识古文中特殊的“通假”现象。

2.掌握技巧,熟记常用“通假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辨析“通假字”的技巧。

2、难点:熟记并在考试中运用技巧找出“通假字”。

三、导入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例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很明显,在这个句子中,根据语境,“生”的意义在这个句子中是解释不通的,这说明它应该是一个“通假字”,通“性”——本性。

“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我们把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那么我们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怎样根据语境来推断出“本字”呢?四、专题解题思路指导(一)总结类型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它的本字。

借字本字字义(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又(2)其次诎体受辱诎屈弯曲(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敝(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见现(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毫(9)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餍(10)张良出,要项伯要邀(1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1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矣(14)沛公不胜杯杓杓勺(15)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案按查明(16)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

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通译: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译: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译:4、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通译:5、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通译:6、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通译:7、一夜飞度镜湖月。

通译:8、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通译:9、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通译:10、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通译: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通译:12、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通译:1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通译:14、距关,毋内诸侯。

通译:1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通译:1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译:1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通译:18、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通译: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通译:2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译:21、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通译:22、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译:23、玉盘珍羞直万钱。

通译:24、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通译:25、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通译:26、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通译:27、昂其直,居为奇货。

通译:2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译:29、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通译:3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译:31、或师焉,或不焉通译:3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通译:通译:1。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糅:同“煤”,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13、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14、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15、万几宸翰之宝。

(同“机”)16、肇锡余以嘉名(同“赐”)17、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18、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措”,插。

)19、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20、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2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2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24、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2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26、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2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28、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29、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30、可予不(同“否”)31、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32、召有司案图(同“按”)3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34、设九宾于廷(同“傧”)3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37、请奏盆缶瓦秦王(同“缶”)38、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39、要项伯(同“邀”,邀请)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4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42、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43、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44、拔剑切而唱之(同"啖”,吃)45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46、泾流之大(同“径”,直)47、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48、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49、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50、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通“倡”,倡导)5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52、俨骖跳于上路(“俨”通“严”,整治,有此一说)5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54、青雀黄龙之轴(“轴”通“舳”,船)55、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56、夙遭闵凶(通“悯”,怜悯)57、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58、常在床蓐(通“褥”,草席)59、四十有四(通“又”)60、五尺之僮(通“童”,童仆)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30正确理解通假字含解析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30正确理解通假字含解析

难点 30 正确理解通假字通假字属于文言实词中的一类。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情来看,通假字有时作为文言实词题单独考查,有时 出现在文言文翻译中。

又快又准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是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条件。

复习时,考生一 定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联系语境分析法。

考生在解释某个通假字时要将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以声求义”,找出 它的本字,而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中,“蚤”字若按其本义“跳蚤”来理解, 句子就解释不通,若能弄明白“蚤”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早”,那么句意就豁然明朗了。

2.掌握古今音变规律法。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

由于古今语音变化较 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代可能变得读音完全不同;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或相近。

如 “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这里的“趣”通“促”,意为“催促”,两个字古代同音今天却不同音了。

3.例证认知法。

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能说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

如“无”通“毋”的例句: “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灭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苟富贵,无相忘”(《陈 涉世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寡人之 于国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4.联系所学。

一般考查的通假字,往往是以前曾经学过的。

5.训练语感。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对通假字的学习也 是这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集锦(2)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集锦(2)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集锦(2)J--N机:通“几”;预兆。

名词。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同“嫉”;嫉妒,憎恨。

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棘:同“戟”;兵器。

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

动词。

“籍柔覆温之躯。

”纪:通“记”;记载。

动词。

“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贾:通“价”;钱。

名词。

“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同“拣”选,择。

动词。

“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同“拣”;挑选,选拔。

动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同“拣”;挑选。

动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见:同“现”;展现,表露出来。

动词。

“信义安所见乎?”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出现。

动词。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路转溪头忽见。

”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现在。

副词。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缰:同“强”;强大。

形容词。

“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疆:通“强”;强壮。

形容词。

“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介:同“芥”;小草。

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

动词。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

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同“影”;影子。

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

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鸠:同“纠”;集合。

动词。

“豪民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沮:通“阻”阻止,阻挡。

动词。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句:同“勾”;勾取。

动词。

“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全,皆。

副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距:同“拒”;抗拒。

动问。

“或走,或闭门旅距。

文言文通假字专项练习 - 答案

文言文通假字专项练习 - 答案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专项训练1 、答案: C解析:(“畔”通“叛”,“衿”通“襟”、“亡”通“无”。

)2 、答案: D解析:(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以”通“已”;“邪”通“耶”;有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3 、答案: C解析:(“弊”通“敝”,困顿不堪;“景”通“影”;“有”通“又”)4 、答案: D解析:(“从”通“纵”,“衡”通“横”)5 、答案: A( 解析:“知”通“智”,“说”通“悦”,“生”通“性” )6 、答案: A解析:(“有”通“又”;“无”通“毋”;“从”通“纵”。

)7 、答案: B解析:(①“培”通“凭”;②“知”通“智”;④“辩”通“辨”;⑤“而”通“耐”;⑥“辩”通“变”)8 、答案: D解析:(“见”通“现”;“ 食” 通“ 饲”;“ 邪”通“ 耶”;)9 、答案: D解析:(“ 诎” 通“ 曲”;“有”通“又”;“ 衡”通“ 横”。

)10 、答案: C解析:(“要”通“邀”;“具”通“俱”;“说”通“悦”)11 、答案: B解析:(“强”通“僵” )12 、答案: C解析:(“反”通“ 返”)13 、答案: A 解析:(“ 屈” 通“曲” )14 、答案: D解析:(曒曒(ji ǎ oji ǎ o) 通“皎皎” ;“辟”通“僻”;“ 僇” 通“戮” )15 、答案: D解析:(“见”通“现”;“ 唱” 通“ 倡”;“ 邪”通“ 耶”;)16 、答案: A解析:(“罔” 通“网” )17 、答案: A解析:( A 项,“女”通“汝”,“食”通“蚀”,“而”通“尔”。

B 项,“错”通“措”,“无”通“毋”,“乡”通“向”,“知”通“智”。

C 项,“莫”通“暮”,“知”通“智”,“毋吾以也”中没有通假字。

D 项,“矢”通“誓”,“芸”通“耘”,“而”通“尔”,“辟”通“避”。

)18 、答案: B解析:(“邪”通“耶”;“知”通“智”;“辩”通“辨”)19 、答案: B解析:(希—稀;莫—暮;与—欤)20 、答案: D解析(“衡”通“横”;“辩”通“辨”;“闵”通“悯”。

【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甄选文档】

【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甄选文档】

【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优选.)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涔恰!?BR>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蜯: 同“蚌”;河蚌。

“民食果损蜯蛤。

暴:“同曝” 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 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暴:同“曝”;晒。

动词。

“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同“背” 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 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同金生皆被绮绣,”被: 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逃避。

动词。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 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5、荆轲刺秦王1. 秦王必说见臣2. 今日往而不反者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 秦王还柱而走5. 卒起不意6、鸿门宴|1. 距关,毋内诸侯2. 张良出,要项伯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 令将军与臣有郤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必修二4、《诗经》两首1. 氓之蚩蚩2. 匪来贸丝3. 于嗟女兮~4. 犹可说也5. 隰则有泮6. 岁亦莫止7. 彼尔维何8.5、离骚1. 偭规矩而改错2. 忳郁邑余侘傺兮·3. 何方圜之能周兮4. 延伫乎吾将反5. 进不入以离尤兮6. 芳菲菲其弥章6、《孔雀东南飞》并序1. 箱帘六七十2. 蒲苇纫如丝3. 终老不复取~7、诗三首1. 契阔谈8、兰亭集序1. 悟言一室之内8、赤壁赋)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 山川相缪3. 举酒属客4. 举匏樽以相属9、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韧——缭——暮——娶——嘱——甫——罹——¥必修三4、蜀道难所守或匪亲8、国人之于国也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无失其时#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劝学1. 輮以为轮2. 虽有槁暴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君子生非异也(10、过秦论1. 外连衡而斗诸侯2. 合从缔交3. 赢粮而景从4. 锄櫌棘矜5.百有余年矣11、师说。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或师焉,或不焉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智——授——毋——性——否——斑——横——途——纵——煣——影——又——耰——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1. 拜送书于庭2. 召有司案图3.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5.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12、苏武传^1.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2.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 与旃毛并咽之4.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 请毕今日之驩6. 空自苦亡人之地7. 信义安所见乎13、张衡传|1. 员径八尺2.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3. 傍行八道4. 形似酒尊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廷——沾——弆——按——诀———欢——熟——襟——无——否——叛——现——穆——毡——圆——擒——旁——樽——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5、藤王阁序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6、逍遥游1. 北冥有鱼2. 三餐而反3. 小知不及大知~4. 此小大之辩也5. 而征一国者6. 旬有五日而后反7. 而御六气之辩8. 汤之问棘也是已7、陈情表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4.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衡——几——溟——消——返——智——辨——能——又——变——矣——悯——伶仃——褥——~选修部分庖丁解牛1. 砉然向然2. 技盖至此乎3. 善刀而藏之项羽之死)1.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文言文通假字整理与练习磁灶中学蔡金星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练习参考答案A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羸(léi)老易于而咬其骨。

”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把孩子交换了以后啃孩子们的骨头吃.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jué](他们的)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sháo],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C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

名词。

“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衣鸣。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鉏:同“锄”;锄头。

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

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当:通“挡”抵挡,抵偿。

动词。

“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通“挡”抵挡。

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当:通“挡”;遮挡。

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掉”;落。

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队:通“坠;坠落。

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

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E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

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无他,但手熟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以头抢地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非死则徙尔。

”F蕃:通“繁”;多。

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同“返”返回,归来。

动词。

“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

动词。

“盖亦反其本矣。

”反:同“返”;往返,返回。

动词。

“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反:同“返”;往返,返回。

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

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G盖:通“盍”,为什么。

疑问代词。

“兴化部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盖:通“盍”;何不。

兼词。

“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

名词。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

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H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跟竖、直相对。

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名词。

“混黄华叶衰。

”画:同“划”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驩:同“欢”欢聚。

动词。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还:同“环”;绕。

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还:同“旋”;回转、掉转。

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皇:通“惶”;恐惧,惊慌。

形容词。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皇:通“惶”;恐俱,惊慌。

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

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

名词。

“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恍:同“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

“恍惊起而长嗟。

”麾:同“挥”;指挥。

动词。

“麾众拥豪民马前,”惠:同“慧”;聪明。

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

”惛:通“昏”;昏乱糊涂。

形容词。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混:同“浑”水不筒,污浊,形容词。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溷:同“混”“浑”混浊。

形容词。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溷:同“混”“浑”、;厕所。

名词。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一伙。

数量词。

古代军队“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J疾:同“嫉”;嫉妒,憎恨。

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同“嫉”;嫉妒,憎恨。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棘:同“戟”;兵器。

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

动词。

“籍柔覆温之躯。

”纪:通“记”;记载。

动词。

“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贾:通“价”;钱。

名词。

“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同“拣”选,择。

动词。

“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同“拣”;挑选,选拔。

动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同“拣”;挑选。

动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信义安所见乎?”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动词。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动词。

“路转溪头忽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动词。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动词。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出现,露出来。

动词。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见:同“现”;现在。

副词。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缰:同“强”;强大。

形容词。

“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疆:通“强”;强壮。

形容词。

“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介:同“芥”;小草。

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

动词。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

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同“影”;影子。

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

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鸠:同“纠”;集合。

动词。

“豪民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沮:通“阻”阻止,阻挡。

动词。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句:同“勾”;勾取。

动词。

“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副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

副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同“俱”都,全,副词。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距:同“拒”;抗拒。

动问。

“或走,或闭门旅距。

距:同“拒”;把守。

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决:通“诀”诀别,离别。

动词。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离别。

动词。

“辞决而行”。

掘:同“倔”,顽强,固执。

形容词。

“掘强沙塞之间,”K抗:通“亢”;高。

形容词。

“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亏:同“诡”差异,不适应。

动词“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L雷:通“擂”;敲击。

动词。

“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儽:通“累”;堆矗,积累。

动词。

“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累:通“摞”;捆绑犯人的大绳子例句中作。

捆绑。

讲,与“臣”一起指。

俘虏。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

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

动词。

‘离骚’者,犹离忧也。

“栗:同“栗”;发抖。

动词。

“栗深林今惊层颠。

”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名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列:通“裂”;分裂。

动词。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脟:同“脔”切成块状的肉。

名词。

切成块状的肉。

名词。

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