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合集下载

图像压缩编码原理ppt-课件

图像压缩编码原理ppt-课件

× DCT
在图像的运动处理中主要有两个过程。
对于函数Ψ(x)∈L2(R),当且仅当其傅立叶变换Φ(ω)满足条件
DCT 第一个过程为运动估计(Motion Estimation,ME)。 视觉阈值是指干扰或失真刚好可以被察觉的门限值,低于它就察觉不出来,高于它才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统计值。
8 的
把图像分成若干子块,设子块图像是由N×N个像素组成的像块,并假设一个像块内的所有像素作一致的平移运动。 图像数据的压缩机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图像中存在大量冗余度可供压缩;
p(xi ) 1,
则符号xi所携带的信息量定义为i1
I(xi)=log2(1/p(xi))
2.信息“熵”
如果将信源所有可能时间的信息量进 行平均,就得到了信源中每个符号的平均 信息量,又称为信息的熵,可表示为
N
N
H (X )p (x i)lo 2 ( 1 /g p (x i) )p (x i)lo 2p (x g i)
f(x,y)2F(u,v)2
x0y0
u0v0
2 . 能 量 集 中 性 ( Energy
Compaction)
大部分正交变换趋向将图像的大部分 能量集中到相对少数几个系数上,由于整 个能量守恒,因此这意味着许多变换系数 只含有很少的能量。
3.去相关性(Decorrelation)
当输入的像素高度相关时,变换系数 趋向于不相关。
图像压缩编码原理
3.1 压缩编码基础 3.2 预 测 编 码 3.3 正交变换编码 3.4 统 计 编 码 3.5 子 带 编 码 3.6 小波变换编码
3.1 压缩编码基础
图像数据的压缩机理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图像中存在大量冗余度可供压缩; 二是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

图像压缩编码ppt课件

图像压缩编码ppt课件
11
7.1.3、 图像压缩编码分类 (Coding methods of Image Compression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分类方法有很多,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 不同的划分。从信息论角度分,可以将图像的压缩编码方法分为无 失真压缩编码和有限失真编码。
无失真图像压缩编码利用图像信源概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通过变长编码来减少信源数据冗余,使编码后的图像数据接 近其信息熵而不产生失真,因而也通常被称为熵编码。
图7.3 时间冗余
8
7.1.2、图像数据冗余 (Image data redundancy)
3. 信息熵冗余
信息熵冗余是针对数据的信息量而言的。设某种编码的平均码长 为
k 1
L p(si )l(si ) i0
式中,l(si )为分配给第符号 si 的比特数,p(si为) 符号出现的概率。
这种压缩的目的就是要使L接近 H X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某些图像所具有的先验知识,如人脸 图像的固有结构(包括眼、耳、鼻、口等)为人们所熟悉。这些由 先验知识得到的规律结构就是知识冗余。
6. 视觉冗余
由于人眼的视觉特性所限,人眼不能完全感觉到图像画面的所有细 小的变化。例如人眼的视觉对图像边缘的剧烈变化不敏感,而对图 像的亮度信息非常敏感,因此经过图像压缩后,虽然丢了一些信息, 但从人眼的视觉上并未感到其中的变化,而仍认为图像具有良好的 质量。
有限失真编码则是根据人眼视觉特性,在允许图像产生一 定失真的情况下(尽管这种失真常常不为人眼所觉察),利用 图像信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这一特点,通过某 一种信号变换来消除信源的相关性、减少信号方差,达到压缩 编码的目的。
12
7.1.4、压缩技术的性能指标(Evaluation Index of Image Compression approaches)

课件:第14章 图像编码与压缩

课件:第14章 图像编码与压缩

Huffman编码示意图
• 左图所示为建立码的过程
• 右图所示为从根开始,经各中间节点到叶节点的路径采用 二进制编码的情况
3.Huffman编码的性能
• 优点:
– 实现Huffman编码的基础是统计源数据集中各信号的概率分布。
– Huffman编码在无失真的编码方法中效率优于其他编码方法,是 一种最佳变长码,其平均码长接近于熵值。
• 图像的尺寸为w·h。
典型图像的数据量
图像种类
图像参数
二值传真图像 灰度图像
A4(210 297 mm)大小、1728 2376 2色分辨 率
512512,8 bit灰度等级
VGA图像 CIF视频图像 HDTV亮度信号
640 480 256色
352 288 256色,亮度取样率为3 MHz,亮度和两 色差按4∶1∶1取样,亮色量化位数共12 bit,帧频 29.97,按1 s计算
• 编码效率
n H (x) R(x)
压缩比
• 定义为压缩前图像每像素码长的平均值与
压缩后每像素码长的平均值之比
MN
rb(i, j)
Cr
i 1 M
j 1 N
rc(i,
j)
rb rc
i1 j1
客观评价SNR
• SNR(信噪比)指压缩前的图像信号方差与
解压缩后重建信号误差方差的比值
S
NR
1
0lo
g
2 x 2 e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等级
评分 5 4
3
2
评价 优秀 良好
中等

说明 图像质量非常好 图像质量高,有很小的干扰但不影响观看 图像质量可接受,但有一些干扰,对观看稍 有妨碍

图像压缩编码数字图像处理PPT课件

图像压缩编码数字图像处理PPT课件

2
好的
3 可通过的
是可供观赏的高质量的图像,干扰并不令人讨厌 图像质量可以接受,干扰不讨厌
4 边缘的 图像质量较低,希望能加以改善,干扰有些讨厌
5 劣等的 图像质量很差,尚能观看,干扰显著地令人讨厌
6 不能用 图像质量非常之差,无法观看
第24页/共107页
8.信息理论
(一)、信源空间概述 1、信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 描述; 2、信源空间:随机符号及其出现概率的空间; 3、信源的分类: (1)连续信源—离散信源—混合信源; (2)无记忆信源—有记忆信源(相关信源)—有 限长度记忆信源(Markov信源)
第12页/共107页
类似还有: 图像彩色光谱空间的冗余; 视频图像信号在时间上的冗余;
第13页/共107页
• (3)视觉心理冗余:
一些信息在一般视觉处理中比其它信息的相对重要程
度要小,这种信息就被称为视觉心理冗余。
33K
15K
第14页/共107页
4.图像压缩的目的
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在满足一定图像质量 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比特数来表示原始图像, 以提高图像传输的效率和减少图像存储的容量。 在信息论中称为信源编码。
出关于X中事件ai的互信息I(ai:bk)定义为:
I (ai
: bk
)
I (ai )
I (ai
|
bk )
log
p(ai | bk p(ai )
)
其中,p(ai|bk)表示信源编码输出为bk,估计信源 输入为ai的条件概率。I(ai|bk)称为条件自信息量, 表示在发现信源编码输出为bk,对信源输入为ai的不 确定性的猜测或知道bk后ai还保留的信息量。I(ai)表 示a 的不确定性。两者值差即为第b34页解/共除107的页a 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288行
ppt课件
5
视频编码图像格式一览表
ppt课件
6
图像帧
I帧 P帧 B帧 D帧
ppt课件
7
图像的传输顺序和显示顺序不同
ppt课件
8
二、H.26x建议
1、H.261建议
H.261又称为P*64,其中P为64kb/s的取值范围, 是1到30的可变参数,它最初是针对在ISDN上实现 电信会议应用特别是面对面的可视电话和视频会 议而设计的,色度采用4:2:0采样。
欧洲、我国:720像素*576行 美国、日本:720像素*480行
像素减半 丢掉一场
MPEG-1 SIF:360像素*288行
ppt课件
3
宏块: 16*16像

SIF左右各
360不能被16整除 舍4像素
SIF:360 像素
SIF有效像 素区362像 素*288行
ppt课件
4
SIF有效像 素区362像 H.261 公用中间格式 CIF(common intermedia format)
H.264/MPEG-4 AVC是一种面向块的基于运动补偿的编解码器标准。由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与ISO/IEC联合工作组——即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 —联合组成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开发。因ITU-T H.264 标准和 ISO/IEC MPEG-4 AVC标准(正式名称是ISO/IEC 14496-10 — MPEG-4 第十部分,高级视频编码)有相同的技术内容,故被共同管理。 H.264因其是蓝光盘的一种编解码标准而著名,所有蓝光盘播放器都必须 能解码H.264。它也被广泛用于网络流数据源如Vimeo、YouTube、以及 iTunes Store,网络软件如Adobe Flash Player和Microsoft Silverlight,以及各 种HDTV陆基广播(ATSC,ISDB-T,DVB-T或DVB-T2),线缆(DVB-C)以 及卫星(DVB-S和DVB-S2)。 H.264/AVC项目意图创建一种视频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它能够在更低带 宽下提供优质视频(换言之,只有MPEG-2,H.263或MPEG-4第2部分的一 半带宽或更少),也不增加太多设计复杂度使得无法实现或实现成本过 高。另一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以在各种应用、网络及系统中使用, 包括高、低带宽,高、低视频分辨率,广播,DVD存储,RTP/IP网络,以 及ITU-T多媒体电话系统。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ppt课件
1
分类:
图像压缩 编码标准
静止
JPEG JPEG2000
运动
ITU制定:H.26X(H.261、 H.263 、 H.264 ) ISO、IEC制定:MPEG-x( MPEG-1、 2、4、7)
ppt课件
2
一、图像尺寸的规定及帧类型定义
亮度:Y
720像素
色差:CB、CR 360像素
编码模式: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3、H.263+、H.263++
H.263v2(通常也叫做H.263+或者1998年版H.263)是ITU-T H.263 视频编码标准第 二版的非正式名称。 它保持了原先版本H.263的所有技术,但是通过增加了几个 附录显著的提高了编码效率并提供了其它的一些能力,例如增强了抵抗传输信道 的数据丢失的能力(Robustness)。 H.263+ 项目于1998年2月在ITU正式通过。接下来一个被称为"H.263++" 的项目被 随即推出,在H.263+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新的功能。H.263++(亦称H.263v3或 2000版H.263)于2000年底完成。
码;(5)采用事先预测和与 MPEG中的P-B帧一样的帧预测 方法;(6)H.263支持5种分辨率, 即除了支持H.261中所支持的 QCIF和CIF外,还支持SQCIF、 4CIF和16CIF,SQCIF相当于 QCIF一半的分辨率,而4CIF和 16CIF分别为CIF的4倍和16倍。
ppt课件
13
ppt课件
22
H.264 的主要优点包括: 1. 在相同的重建图像质量下,H.264 比H.263+和MPEG-4(SP)减小50%码率。 2. 对信道时延的适应性较强,既可工作于低时延模式以满足实时业务, 如会议电视等;又可工作于无时延限制的场合,如视频存储等。 3. 提高网络适应性,采用“网络友好”的结构和语法,加强对误码和丢 包的处理,提高解码器的差错恢复能力。 4. 在编/解码器中采用复杂度可分级设计,在图像质量和编码处理之间可 分级,以适应不同复杂度的应用。 相对于先期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 引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包括4×4 整数变换、空域内的帧内预测、1/4 象素精度的运动估计、多参考帧与多 种大小块的帧间预测技术等。新技术带来了较高的压缩比,同时大大提 高了算法的复杂度。
ppt课件
12
:(1)H.263的运动补偿使用半 象素精度,而H.261则用全象 素精度和循环滤波;(2)数据 流层次结构的某些部分在
H.263中是可选的,使得编解 码可以配置成更低的数据率或
更好的纠错能力;(3)H.263包 含四个可协商的选项以改善性
能;(4)H.263采用无限制的运 动向量以及基于语法的算术编
H.261规定图象输入格式有两种:CIF和QCIF。 1、2 CIF
当P= >=6 CIF、QCIF
ppt课件
9
结构组成:
图像层P (Picture layer)
块组层GOB
(group of block layer)
宏块层MB
(macro block layer)
块层
H.263+新增几种编码模式用于提高压缩比
增强的PB帧 高级帧内编码模式 块效应消除滤波器 分级编码模式 分片结构模式 附加增强信息模式 参考帧重取样
ppt课件
20
H.263++在H.263+基础上新增三种编码模式 主要用于增强抗误码性能及增强编码效率
ppt课件
21
4、H.264
ppt课件
10
H.261数据结构图:
ppt课件
11
2、H.263建议
H.263是由ITU-T制定的视频会议用的低码率视频编码标准,属于视频 编解码器 基于之前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1,MPEG-1和H.262/MPEG-2), H.263的性能有了革命性的提高。它的第一版于1995年完成,在所有 码率下都优于之前的H.261。 H.263是基于运动补偿的DPCM的混合编码,在运动补偿的DPCM混合 编码,在运动搜索的基础上进行运动补偿,然后运用DCT变换和“之” 字形扫描 编码,从而得到输出码流。H.263在H.261建议的基础上, 将运动矢量的搜索增加为半象素点搜索;同时又增加了无限制运动 矢量、基于语法的算术编码、 高级预测技术和PB帧编码等四个高级 选项;从而达到了进一步降低码速率和提高编码质量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