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主题型默写:爱国忧民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指导类型六古诗词第30课时分类讲练一爱国忧民类、羁旅思乡类、咏物抒怀类
第30课时古诗词阅读之分类讲练一(爱国忧民类、羁旅思乡类、咏物抒怀类)一、爱国忧民【内容精讲】题材特征爱国类:忧虑国家命运,抒发报国之志,渴望为国奉献。
忧民类:关心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常见标志常见意象:山河、风雨、烽火、泪、弓情感主题①忧国忧民,心系国运。
②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
③表达为国杀敌效力的愿望。
④效忠君主,渴望建功立业。
⑤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常用手法①比喻、拟人、设问、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③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抒情方式的运用链接课内篇目爱国: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龚自珍《己亥杂诗》、杜牧《泊秦淮》、杜甫《春望》、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安军》、夏完淳《别云间》。
忧民:曹植《梁甫行》、《诗经·式微》、杜甫《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拓展训练】立春日感怀[明]于谦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①又逢春。
关河②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__________________ 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③。
【注释】①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②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③簇五辛:簇,攒聚的意思。
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
《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1.下列诗歌与本诗在情感主旨上最相似的一项是(A)A.《渔家傲·秋思》范仲淹B.《满江红》秋瑾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D.《春望》杜甫2.请联系上下文补写文中横线处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答:两行清泪。
因为思念亲人,作者当然会留下泪水,而且因为思念程度很深,内心很孤寂所以是“清泪”,加之要和前一句的“一寸”对应,所以是“两行”。
中考古诗文默写专题训练(情感主旨类)
古诗文默写专题训练----情感主旨第一类思乡怀人1.羁旅思乡理解型(1)故乡是生命中最深的牵挂,动身跋涉千里,心心念念的,还是那片故土。
温庭筠商山早行,却梦回长安:“因思杜陵梦,①_________________”;李白听春夜玉笛飞声吹奏《折杨柳》,心系故园:“②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身居塞外,只能在白露时节睹月思人:“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韩愈朝奏夕贬,回望秦岭云遮雾锁,眼前蓝关大雪拥塞,不禁叩问乡关:“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崔颢登黄鹤楼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⑦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辞别故乡,家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为他送行:“⑨,⑩___________”;王湾北固山下再登客路,欲借归雁传递家书:“⑪____________?⑫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型(2)某古诗文学习社团定期组织线上交流活动,近期适逢社群成立一周年,管理员欲开展以“羁旅思乡”为主题的有奖竞答活动,下面是社群管理员公布的两道选题,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作答。
选题一陕西省商洛市的牧护关镇秦岭山巅有一座韩愈祠,曾有清代商州县令为韩愈祠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雪拥蓝关一片冰心寒日月”,下联是“云横秦岭千秋浩气寒乾坤”。
你知道这副对联化用了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哪两句诗吗?选题二宋代词人袁去华有两句词:“偷弹清泪寄烟波”“断肠落日千山暮”,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崔颢的《黄鹤楼》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两句凸显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词,请写出诗词中各自对应的句子。
2.征人思乡理解型每一个戍边将士燃烧的忠魂之中,既蕴藏着报国的铁血豪情,心底里也缱绻着绕指柔情,借诗人之口,遣征人乡思。
夜寒霜浓,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添愁绪,“①_____________,人不寐,②_________________”;岑参赴任途中回望故都,泪湿青衫,吟诵到“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李益在芦笛声中听到了戍边将士的心声,感慨道“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4.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三、(2022·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中考诗歌赏析专题08-春望(知识梳理+试题精练)
——中考诗歌赏析专题——【㈡爱国忧民篇】0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文学常识】㈠文学常识。
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文学常识: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3.背景资料: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八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置在鄜州城外的羌村,只身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所以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当时长安被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㈡课文知识过关梳理1.课下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
唐肃宗至德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②[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③[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这里借指战事。
④[浑]简直。
⑤[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2.诗歌基础赏析3.思维导图【内容理解】㈠主题思想【答案】描写了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㈡写作特色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写国都被叛军占领,城池破败,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
颔联中,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诗人明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寓无限悲伤之情。
⑵意境深沉,韵味无穷面对破碎的山河,荒芜的城垣,诗人悲痛不已。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却增添了他的愁绪。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令人“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的忧国思家得到了艺术的体现。
颈联的“烽火”“家书”是“感时”的内容和“恨别”的原因,诗意又深入了一层。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
篇一:爱国忧民(11首)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01.爱国忧民类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
忧国忧民、
表了自然的无情和冷酷。秋风卷走了诗 人的茅屋,使得诗人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2.茅下 南者村屋飘群转 童:沉 欺塘 我这坳 老个。 无力意,忍象能对代面表为 了诗人体的住察所人,间也冷是暖诗的人的生活象同难征时和也无。象情征。茅着诗屋人所被处的秋社会风环境所的艰破 济世情怀。 ,3.群盗呼 俄意贼 不顷童味。 得风公, 定:着然归云抱来墨这诗茅 倚色个入 杖,人竹 自秋意的去 叹天, 息漠象生唇 。漠焦向在活口昏诗燥黑陷。中入代了表困了境社,会同的时无也情象和征冷着漠诗。人群的童无2也意象公.茅力是味征屋诗着着然:和人诗诗这的人人抱个无生的的意活生无茅象助象活力代征陷和,。表。入无了茅了助对诗屋困。人被境诗的秋,住风同人所所时,破也的,
《泊秦淮》—唐—杜牧
原文背诵
意主象题
意象
1.烟烟、笼水寒、水月月、笼沙沙:这,四个意象被巧妙地通过“笼”字串在一1地.烟通、起过水“、,笼月”、构字沙串:成在这一四了起个,意烟构象成被雾了巧烟妙缭雾 绕种2饮,.近夜商、深酒使隔酒泊女水沉赏得江家波的景诗秦不犹花:浮感。人淮 知唱》这动 觉 同 的近亡《。个、 , 时 感酒国意后月 为 , 慨家恨象光 后 这 更庭点。 ,柔 续 也 加出和的为有了的抒后力诗朦情文量人的 切胧议的。所无 忧夜论“商在对景做比 虑女的国好。关 。不位了这家怀知置铺样命亡和,垫的运国深靠。画恨近面,酒不隔家仅江,美犹缭这深铺2位饮不垫暗.丽近绕样沉酒知,置垫唱酒、的的赏亡使,。示动家水画感景国得靠后:波面觉。恨诗近了人这浮不,同,人酒庭个动仅为时隔的家诗,意、美后,江感,花象月丽续这犹慨暗人还点光动的也唱更示”出柔人抒为后加了可做给了和,情后庭有诗诗的还议文花力人能了人人朦给论的”量可所胧人做“做。能是铺一在夜一好商了是的景种了女铺在在垫。
语文中考主旨情感
(一)主旨情感1.爱国忧民(1)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面对深受苦难的百姓曾说“哀民生之多艰”。
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既钦佩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般心系世人的博大胸襟,也同情白居易《卖炭翁》里老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的悲苦生活。
我们既要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心怀国家、心怀百姓的奉献精神,也要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借“燕昭王筑台”的典故把这首歌唱得慷慨激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
(3)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
范仲淹仕途受挫,仍坚守“,”(《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苏轼虽然年老,仍怀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报国之志。
2.边塞征战(1)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战争岁月的漫长;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传递着战斗气氛的凝重与战争的惨烈。
(2)边塞风光,独特壮观。
王维出使塞上,描绘了塞外“,”(《使至塞上》)的奇美壮丽风光;岑参歌咏白雪,再现了边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压冬林之景。
(3)无论是杀敌报国,还是背井离乡,战争带给人们的愁绪从未削减。
李益在夜里登上受降城远望,但见“,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片宁静下隐藏的是诗人置身边塞的孤独;岑参站在辕门外,看到“纷纷暮雪下辕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奇丽之景,心中也会为那些威武不屈的将士们呐喊;王维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使至塞上》)那种漂泊不定的辛酸让人动容;战火愈演愈烈,家人的安危使杜甫魂牵梦绕,要知道“,”(《春望》),这弥足珍贵的家书没有送来,他又怎能安心?3.自然风光(1)在《航拍中国》的镜头里,你看到过怎样的中国?飞越大海,感受“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的磅礴气势;俯瞰泰山,饱览“,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的神奇秀丽;临近三峡,欣赏“重岩叠嶂,”(郦道元《三峡》)的雄浑壮丽;掠过黄鹤楼,领略“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的静好明媚。
2024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训练:爱国忧民诗歌练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羁旅思乡类古诗练习一.直接默写(1)饿死真吾志,。
(文天祥《南安军》)(2)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白居易)(5)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白居易)(6) ,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理解性默写(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用“ , ,射天狼”的词句,勾勒出自己拉弓劲射的雄姿,表达了立功报国的愿望。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借魏尚自比,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3)当我们要表达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时,常常会引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4)对偶、双关是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将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作者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的却少有。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5)《己亥杂诗(其五)》中龚自珍借“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6)杜牧《泊秦淮》中引用典故,对国家命运表示忧虑与愤慨的名句是:,。
(7)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价值的强烈对比,揭露了宫市制度的不合理。
(8)《卖炭翁》中,用“,”两句刻画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突出当时底层劳动者的艰辛。
(9)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每空1分,共8分)“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国文人把“家国情怀”融进了自己的诗词文赋中。
杜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牺牲自己的济世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直抒胸臆,抒发了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过零丁洋》);听到歌女吟唱的靡靡之音,杜牧发出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怒呼喊,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泊秦淮》);虽遭贬谪,范仲淹不改初心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二)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二)1.(2020广西北部湾)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完成默写。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尤其是那些藏在古诗文中的成语,它蕴含的智慧与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比如,比喻在困境中遇到转机的“柳赔花明”出自陆游《游山西村》的颔联①“,”;又如,“临危受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中的②“,,”意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另外,诗词中化用成语的也不少,比如,秋瑾在《满江红》一词中的③“,,”就用了“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典放。
【答案】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③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2.(2020河南省)追随诗人脚步,共赏山川之美。
随杜甫漫游齐鲁,欣赏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随王湾行舟江上,感受长江“”(《次北固山下》)的辽阔宽广、波平浪静;随张养浩西出潼关,领略华山黄河“,”(《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雄伟险峻、气势磅礴。
【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2020湖北省黄石市)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读古诗文,不单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蕴,读杜甫《望岳》“⑴,⑵”,我们读到了一种勇攀顶峰的豪情和俯视一切的雄心;读范仲淹《岳阳楼记》“⑶,⑷”,我们读到了一种超越个人忧乐的博大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担当;读陆游《游山西村》“⑸,⑹”,我们读到了一种峰回路转后必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九万里风鹏正举。
⑺,⑻”,我们读到了一种乘风高飞的决心和寻求理想的乐观。
【答案】⑴会当凌绝顶⑵一览众山小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后天下之乐而乐⑸山重水复疑无路村⑹柳暗花明又一村⑺风休住⑻蓬舟吹取三山去4.(2020湖北省荆州市)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爸爸提醒我:非淡泊无以明志,①,我更喜欢谭嗣同的诗:②,山入潼关不解平。
妈妈向往着“山光悦鸟性,③”的生活,我则把“长风破浪会有时,④”作为座右铭。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曲主题型默写练习(共6个主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主题型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万千情怀1.忧国忧民、建功报国(1)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燕昭王筑台”的典故把这首歌唱得慷慨激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
(2)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
杜甫身居茅屋,仍怀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范仲淹仕途受挫,仍坚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苏轼虽然年老,仍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报国之志。
2.理想愿望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直接刻画孙权的年轻有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的理想;龚自珍移情于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想为国效力的愿望。
3.英雄气概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担当精神流淌的岁月里,担当精神不朽。
担当是苏轼“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担当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舍生取义;担当是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的孝顺。
2023年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二)(含答案)
2023年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主题一家国情怀1.诗歌中常流露出厚重的家国情怀。
《木兰诗》中“,”是木兰奔赴战场的坚定;《春望》中“,”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感伤;《已亥杂诗(其五)》中“,”是龚自珍甘于奉献的信念。
2.从来家国一脉承,古今风流尽相思。
(1)咫尺天涯家何在:北固山下,江春又临,“,”;孤城落日千嶂里,羌管悠悠人不寐,“,”;醉里挑灯,稼轩梦回连营,“,”;(2)时移位换民为先:贬官滁州,欧阳修与民同乐,宴饮山野,“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谪居邓州,范仲淹受托于友,求同“斯人”,“,”;(3)我将无我国为家:易水鼓寒,李贺雁门抒怀,“报君黄金台上意, ”;情伤故里,文天祥以死明志,“?”;丈夫立志干云天:“三军可夺帅也,。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主题二山川美景1.追随诗人脚步,共赏山川之美。
随杜甫漫游齐鲁,欣赏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随王湾行舟江上,感受长江“,”(《次北固山下》)的辽阔宽广、波平浪静;随张养浩西出潼关,领略华山黄河“,”(《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雄伟险峻、气势磅礴。
2.我们赞美雪后的西湖:,,上下一白。
我们随曹操观大海:,。
我们同岑参一起欣赏塞外奇景:,。
3.祖国的山川大地,处处让人想起先贤的名篇佳句。
在西北行走,你渴望欣赏王维诗中“,”的奇异风光;穿行三峡,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素湍绿潭,”的名句;登临泰山,你更能体会青年杜甫“,”的万丈豪情;远眺沧海,你会由衷赞叹曹操笔下“,若出其中;,若出其里”的宏阔境界。
主题三启迪教育时空浩渺,亘古永恒。
天地万物,往来不息。
天地以日月星辰为笔,以山川河流为墨,时时给人类以启迪。
“青林翠竹,”是她在说,有些特质,不能丢弃;“,江春入旧年”是她在说,时序更替,不可逆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她在指引,陷人困境,不要放弃;“,”(龚自珍《己亥杂诗》)是她在说,贡献自己,不要保留;“,”(周敦颐《爱莲说》)是她在叮嘱,世间纷杂,坚守自我。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三)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三)1.(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某同学收集了描写山水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作者描写山水的句子批注《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山水含情,明丽轻快。
《观沧海》曹操①,山水壮阔,动静结合。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②,山高水净,清峻秀美。
【答案】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2021年河南省)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古诗文名句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论语》),乐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愉悦,这样即使生活艰难,也能“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理想辛弃用“③,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直接刻画孙权的年轻有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的理想;龚自珍移情于物,用“⑤,⑥”(《己亥杂诗》其五)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想为国效力的愿望。
进取老师让选两句诗作为座右铭,小文同学选了“⑦,⑧”(李白《行路难》其一)两句,激励自己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答案】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以)中有足乐者③年少万兜鍪④坐断东南战未休⑤落红不是无情物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长风破浪会有时⑧直挂云帆济沧海3.(2021年湖南省郴州市)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类别默写名句赏析名句四季美景⑴,。
写出了黄梅时节的天气特征和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⑵⑶,。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了新奇贴切的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既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秀丽风光,又抒写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家国情怀⑷,。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浊酒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⑸【答案】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⑵从宏观角度描绘了夕阳余晖晕染下远处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出浓浓的秋意。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爱国忧民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爱国忧民诗一、爱国忧民诗内涵:爱国忧民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
用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国家兴亡命运的关心、以及个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等情感的诗歌。
二、六大爱国诗人:1.屈原,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2.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创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诗歌中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3.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4.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5.陆游,诗词文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6.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三、爱国忧民诗分类:爱国类(忧国忧民,抒发报国之志)忧民类(关心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四、标志1.看题材:①山河沦丧、归家无望,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②忧国之痛,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③不畏挫折,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2.找意象①.山河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到大山大河去观光游览,或迎风而舒啸,或登临以赋诗。
五岳顶天立地,崔嵬峥嵘;江河浩荡奔腾,一泻千里,它们雄伟无比的景观,充分体现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炎黄子孙通览古今、胸怀天下的气概。
【例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宋·文天祥《南安军》②.烽火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
2024年安徽省淮北“五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安徽省淮北“五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默写。
(1)忧国忧民,爱国之心感人。
杜甫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抒发了诗人对贫苦读书人的担忧;辛弃疾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寄托了词人对早日收复失地的期待;于谦的“ ,”(《石灰吟》)表达了自己为了社稷苍生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2)春花秋月,自然之美动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描绘了渔人突遇桃花林所见的美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描绘了秋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之美。
二、基础知识综合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文段一: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chán, 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节选自《水浒传》,有改动)文段二:知县听了,说道:“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其实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
原告在外cì候。
早有人把这话报知严贡生,严贡生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有改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迸( )流盘chán( )忝( ) 列cì( )候(2)下面是小文和小华对以上文段内容的探究,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文:小华,我发现这两段文字都和“走”有关。
“走”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小华:嗯,《经典常谈》中说,了解字源可以查阅① (人名)编写的《说文解字》。
你看,下面这个字形如何理解呢?小文:①小华:原来“走”在古时候的意思和今天的意思不一样啊!那文段一中鲁提辖为什么“走”呢?小文:鲁提辖“走”是因为。
中考语文(人教版)二轮复习:专题七 名句名篇默写
(7)古诗文中有许多咏莲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 个句子。 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2015·河南)古诗文默写。(8 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古诗文名句填空。[(1)~(6)题为必答题;(7)~ (10)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 必答题: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 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其一)》]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过零丁洋》)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 阳楼记》)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7)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相聚、秉烛夜 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 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按要求默写名篇中的名句。(6 分) (1)《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木兰经 历了漫长的战斗岁月而最终英雄般凯旋的两 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 孕育新事物的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 春入旧年。
(10)宋代大儒朱熹有诗云“少年易老学难成”,这 正如汉乐府《长歌行》中所言:“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思路归纳】本题是古诗文默写类的题型,要求明确 语句,书写认真,不出现错别字。(1)~(8)小题为直接 默写,根据上句对下句或根据下句对上句,注意不要 写错别字,不多字不少字。(9)、(10)题为理解性默写, 答题时要注意对题干的意思进行准确把握。
初中语文 主题型默写训练(含答案)
专题一名句默写4轮主题型默写训练1. 爱国之情翻开厚重的古诗词书卷,驻足就能看见“爱国忧民”的茕茕身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
如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表明自己虽壮志难酬,但仍渴望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道尽了渴望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李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舍生取义的英雄气节;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表现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龚自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借落花来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心系国家的情怀。
2. 思念情怀无论身在何处,游子的心总是泊在故乡的臂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借“鸿雁传书”的传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是游子在夕阳中断肠的哀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是李商隐想象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是边塞将士功业未建而又思家心切的矛盾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是杜甫久盼亲人音信的焦急,饱含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中考素材:爱国忧民的诗词
中考素材:爱国忧民的诗词中考素材:爱国忧民的诗词导语:古代有很多爱国忧民的诗人,用他们的笔,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句。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爱国忧民的诗词,欢迎参考。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歌》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2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2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2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30.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31.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32.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3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3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3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3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39.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4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4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4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4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4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4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4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4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5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见日俄战争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