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神经调节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8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
6.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流经全身。 7.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8.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分的重吸收困难,使尿液增多。
变式三 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 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 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Ⅰ、 Ⅱ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中b点时细胞膜外Na+的含量仍 高于膜内 B.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不能提高c点值 C.实验过程中该培养液只有Na+浓度会发生变化 D.c~d时K+通道开放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
【解析】 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b点时膜内钠离 子浓度始终小于膜外,A正确;c点是动作电位,其产生与钠离子的浓度 有关,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将影响静息电位,不影响c点动作电 位的变化,B正确;该实验是神经纤维上电位的传导,而静息电位的产 生还涉及钾离子的浓度变化,C错误;c~d时,神经纤维恢复静息电 位,钾离子外流,D正确。
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 提示:该状况的出现表明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
(即大脑),致使丧失高级中枢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3.兴奋的传导、传递消耗能量吗?举例说明。 提示:消耗。恢复静息电位后,Na+—K+泵活动加强,泵出Na+, 泵入K+,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 胞吐,消耗能量。 4.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却以胞吐方式释放,有什么意义? 提示: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快速、 准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9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1.下列有关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C.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可支配骨骼肌细胞D.该反射弧中,含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解析] 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A、C正确;因为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故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B正确;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没有中间神经元,D错误。
2.人体大脑皮层形成味觉离不开口腔细胞味觉受体蛋白与味物质的结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伤,患者无法形成味觉B.味觉的形成需要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C.形成味觉与相关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有关D.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 大脑皮层的W区属于言语区,受损后患者无法写字,A错误;味觉的形成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参与,不需要结构完整的反射弧,但与相关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有关,B错误,C正确;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错误。
3.如图Z9-1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图甲中两个神经元相联系的部位局部放大。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C )图Z9-1A.图中①所示结构为树突,④所示结构为突触小体B.图乙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②→③C.兴奋传至X处时,细胞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X处兴奋时,神经元膜内的Na+浓度会高于膜外[解析] 图中①短而多,为神经元的树突,④所示结构为突触小泡,A错误;图乙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突触前膜→突触间隙→②突触后膜,B 错误;兴奋传至X处时,Na+内流,则细胞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正确;无论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膜内的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解析] 人成年后依然会分泌生长激素,但过了青春期以后,生长激素分泌的量就会减少,A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B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通过扩散移动到突触后膜,C错误;神经中枢既可以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能分泌相关激素调节垂体的生理活动,D错误。
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二:体液-神经调节》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2)联系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________可以影响____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
教学策略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教学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
专题九人与脊椎动物的稳态和调节考点二神经—体液调节(1)检查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
(2)进入新课的学习。
(讨论交流展示预习成果,用时约5分钟)温故而知新:①神经调节内容;②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概念;③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
环节一(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知识点一:体液调节(激素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写出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用时4-5分钟】(1)吃饭后血糖平衡的调节(2)饥饿时血糖平衡的调节【达标检测1】[2016·全国卷Ⅲ] 回答下列问题:(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用时4-5分钟)①识记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②书写吃饭后、饥饿时血糖平衡的调节路径。
注意: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③达标检测(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
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独立完成,用时2分钟】【达标检测2】图T925是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
高三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复习(提升篇)——实验探究之神经调节设计
⾼三⼆轮复习实验专题复习(提升篇)——实验探究之神经调节设计⼀、神经调节实验设计基本⽅法解题关键:找准刺激位点(尽量找题⼲中有标注位点便于表述)、找准检测指标(电表、效应器等)表述模板:刺激“XXX”,观察“效应器”如肌⾁是否收缩或电表是否发⽣偏转(检测到电位变化)⼆、实例分析类型1:判断传⼊神经和传⼊神经答案:⽅法总结:切断实验法确认传⼊神经与传出神经若切断某⼀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不收缩,⽽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收缩则切断的为传⼊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类型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反应测②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A有反应,②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A有反应,②处电位未变→单向传导解题关键:找两侧均有检测⽅法的刺激位点。
⼀般多选择传出神经中央某点作为实验对象。
(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法设计:先电刺激①处,测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①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处电位改变→单向传递解题关键:在突触两侧找两个刺激位点。
⼀般传⼊和传出神经各⼀个。
典例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 和 。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意图。
(1)⽤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实验思路:刺激电位计 与⾻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 电位变化和左后肢是否屈腿。
预期结果:电位计 没有电位变化,电位计 有电位变化,左后肢是屈腿。
类型3:“药物阻断”兴奋传递的实验探究某药物(如⿇醉药)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还是阻断在突触处传递,可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或置于突触处,依据其能否产⽣“阻断”效果作出合理推断。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 神经调节
消退 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小表达 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它的建立与消退皆为学
习过程,都需
的参与。
答案:大脑皮层
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易混易错 正常成年人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大脑皮层发 育不完善,还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控制。
小表达 1.脑卒中患者的上肢、下肢和脊髓都没有受伤,却不能运动,为什么?
2.一位脑出血患者发病时右手、右腿出现运动障碍,请问脑出血可能发生在 (部位)。
答案:1.脑卒中患者的大脑某区域受损伤,肢体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而不能运动,说明脊 髓控制的运动受大脑的调控。 2.左大脑皮层运动区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反射弧
小表达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作出的反应是反射吗?针刺手臂感觉疼痛是反射 吗?请写出判断依据。
答案:反射活动需经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作出的反应 不是反射;疼痛的感觉产生在大脑皮层,由于未经过效应器,针刺手臂感觉疼痛也不是 反射。
2.兴奋传递的过程
易混易错 1.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 透性:若使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则产生兴奋;若使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 增加,Cl-内流,则可抑制兴奋产生。 2.同一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可能产生不同的现象,如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引 起兴奋,但对心肌细胞则是抑制兴奋产生的。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11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11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自主梳理·再夯基础1. (2022·盐城时杨中学学情检测)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上图,可以确定只有软骨细胞中GH受体基因表达B. 据图预测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水平应高于正常小鼠C. 生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并作用于软骨细胞D. 口服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2. (2022·南京、盐城二模)下列关于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信息分子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 高等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C.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识别和转运神经递质的作用D. 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 (2022·南通通州区期末)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汗腺分泌,肝糖原分解。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 肾上腺素可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C. 肾上腺素能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脏,引起心跳加速D. 神经元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4. (2022·南通海门中学期末)(多选)“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的经典招式,其中肘动作的完成需伸肌与屈肌共同参与,下图是伸肘动作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传至a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 屈肌运动神经元接收信号后无电位变化C. 伸肌舒张、屈肌收缩时完成伸肘动作D. 伸肘动作的完成还受大脑皮层控制5. (2022·泰州期末)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雄激素有睾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雄酮等。
男性血浆中95%的睾酮由睾丸合成并分泌。
下图为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系统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9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2)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
( ×)(3)在静息电位形成的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 ×)(4)降低环境中Na+的浓度,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5)在人体内发生某种反射的时候,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兴奋的传导都是双向的。
( ×)(6)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一定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 √)(7)大脑皮层言语区中H区损伤,人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解析] (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无感受器、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
(2)效应器是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K+在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4)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因为膜外Na+内流,因此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5)人体内反射发生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6)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7)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如果损伤,会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2.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的因子之一。
(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 ×)(3)激素的受体与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载体一样,都位于细胞膜上。
( ×)(4)抗利尿激素由垂体产生并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
( ×)[解析] (1)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2)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的大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共同组成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但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D.一个神经元由树突、轴突及轴突外的髓鞘共同组成2.踢毽子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运动员要做到灵活地踢、接毽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列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踢毽子运动的协调性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和小脑有关B.被队友呼唤名字时,心跳、呼吸加快,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C.经常训练,运动的协调性和心跳呼吸都能由意识支配D.传出神经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3.神经电位及兴奋传导速度是评价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实验人员多用直径为0.2mm 的钨电极作用于相应神经纤维来测定神经电位及兴奋的传导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电位变化幅度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无关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神经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C.将两电极分别置于某神经元细胞膜外侧不同位置可测量静息电位D.将两电极置于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上可测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4.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疾病,患者常出现上下肢不能运动等功能性障碍。
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右图所示的“脑机接口”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脑卒中患者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B.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或言语障碍等后遗症C.脑机接口必须连接传出神经及相应的效应器D.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5.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示排尿反射过程。
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C.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D.脊髓对膀胱扩大或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6.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篇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专题整合演练提升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时间:30分钟)小题对点练考点一神经调节1.(2014·山东德州期末)最新研究表明,果蝇触须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当其中一个神经元产生冲动时,其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此连接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元间的冲动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B.突触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方式C.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D.ephaptic coupling不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解析常见突触中的突触间隙液体和题干中“周围的液体”是神经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 正确;题干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说明突触不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方式,B错误;“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传递信号没有出现神经递质,C错误;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D错误。
答案A2.(2014·河南商丘二模)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1、图2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解析图示信息表明,局麻药的作用机理为阻碍Na+内流,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促进Cl-内流,局麻药不属神经递质。
答案D3.(2014·山东济宁期末)右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突触由②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共同构成,A正确;①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产生,B正确;③神经递质作用于④突触后膜,既可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也可能使突触后膜抑制,C错误;正是由于③神经递质只能由②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④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高三二轮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神经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高三阶段,神经调节是生物学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高三学生正处于紧张的备考阶段,身心压力较大。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神经调节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神经调节的理解,同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压力,调节自身的情绪与注意力,以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功能;2. 掌握常见的神经调节例子,如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反射等;3. 学会如何利用神经调节来调节自身情绪和注意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示意图等方式介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了解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同时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别。
2.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20分钟)教师以神经递质作为引线,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通过具体例子,如乙醇对神经细胞的影响、戒烟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引导学生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3. 神经反射的学习和应用(30分钟)教师通过解释神经反射的概念和类型,如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告诉学生神经反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示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反射对行为和学习的影响,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思考。
4. 压力和情绪的神经调节(30分钟)教师探讨压力和情绪对学习和考试的影响,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神经调节来处理压力和情绪。
通过案例分享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实际运用神经调节的方法来应对压力和情绪,以提高学习效果。
5. 注意力的神经调节(20分钟)教师给出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力训练等,并进行相关讲解。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利用神经调节来提高注意力,让学生分享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三、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对于能积极发言、主动提问和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2. 小组讨论活动:监测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神经调节相关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能力训练10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专题能力训练十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2.(广东)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3.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腺体,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见下表。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B.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C.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D.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也是垂体4.下图是某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b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①能接受各种刺激,从而引起②的反应D.图中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5.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
下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D代表相关激素。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激素C和D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两者具有协同作用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C.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则激素B的含量会降低,家兔尿量也减少D.肾小管管壁细胞表面存在图中所示的激素B的受体6.下图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⑥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二、非选择题7.(全国乙卷)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HIV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________ 抗原 , 接下来人体体液免疫会发生的变化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
HIV→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
浆细胞 →抗体
◆ 课堂练习
1.(2010· 安徽理综,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加
D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增
图乙
(1)依据图甲:HIV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过程可概括为(用有关文字和箭头表 示) 细胞质 是________________ 。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通过抑制肽聚糖 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人能否通过 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为什么?
①细胞内的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②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 ×
( √
)
)
【例1】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 B )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 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 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 密切配合的结果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
3.(2016江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 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 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D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
( √
× ×
7.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 √
)
【例2】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 起的,死亡率极高。下图甲表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
及其增殖过程示意图。下图乙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
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 回答: 图甲
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能力
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 (1)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 (2)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 √ (3)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进行。 (5)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 ( ×
(
) ) ) )
(4)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
组织液 血浆
(存在于细胞外, 淋巴等 占1/3)
联系:
(2)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归纳如下: 体内细胞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 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中混悬着的淋巴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组织液
(3)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主要包括 温度、 pH 和 渗透压 等。 人的体温:37℃左右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
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 动
2.(2015.湖北模拟)雾霾中含有多种病菌,部分 病菌会引起机体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中的 PM2.5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 肺部进入血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病毒侵入肺部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 胞可诱导被侵染的肺部细胞凋亡 B.一些微粒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较强烈,一般容易 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C.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细胞内就进入了人体的 内环境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 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4)HIV主要攻击的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 识别、呈递抗原 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其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 骨髓造血干 ,
细胞。
(5)图乙中HIV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A阶段)出现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 摧毁大多数病毒 。感染后的B阶段,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 T细胞被破坏, 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细胞 T细胞
淋巴细胞
(发挥免疫作 用的细胞)
(2)免疫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溶菌酶和淋巴因子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查能力
1.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乏T细胞则 几乎无特异性免疫。 (
不能。
。逆转录场所
因为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
(3)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能否增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因为病毒本身缺乏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十四 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调节
临澧一中 庞杰
【考纲预览】
1.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Ⅱ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Ⅱ 3.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Ⅱ
考点1
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知识整合
1.内环境与稳态
(1) 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占2/3)
___.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 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 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 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谢
谢!
√
)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者既各自具有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
挥免疫效应。即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但抗原一 旦侵入宿主细胞,则通过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
×)
) ) ) )
3.记忆细胞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
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大的特点。( √ 4.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 5. 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可由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 6. 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 ( (
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
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4. (2016全国卷Ⅱ)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 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 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 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 因是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和记忆细胞,记 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___
进行正 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2
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整合
1.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的比较 功能 防卫 功能正常 抗感染或防御其他抗原异物入 侵
功能过 高
过敏反 应 自身免 疫病
功能过低 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
清除 清除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控
消灭异常细胞
肿瘤形成
2.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血浆的PH:7.35-7.45
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自Na+和Cl-。
(4).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
(1)机体各种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 稳态的基础。 (2)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