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论述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仅关注运动员的心理,还包括教练、观众以及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其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运动感知觉、运动思维、运动情绪、运动动机、运动技能学习、运动中的人格、运动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运动感知觉运动感知觉是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包括对空间、时间、速度、力量等的感知。
例如,篮球运动员准确判断球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体操运动员感知身体在空中的姿态和位置。
良好的运动感知觉对于运动员准确把握动作、提高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它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专门的感知觉练习来提高。
三、运动思维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思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包括战术思维、决策思维等。
战术思维体现在团队运动中,如篮球比赛中根据对手的防守策略制定进攻方案;决策思维则体现在个体运动中,比如短跑运动员在起跑瞬间决定起跑的力度和节奏。
运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模拟比赛情境、战术分析等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思维能力。
四、运动情绪运动情绪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常见的运动情绪包括紧张、兴奋、焦虑、自信等。
适度的紧张和兴奋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但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导致动作失调。
而自信的情绪则有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练和运动员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如通过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五、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推动运动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如对运动的热爱、追求自我挑战和成就感;外部动机如获得奖励、荣誉或他人的认可。
保持和激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对于长期坚持体育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教练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
六、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心理学论述
一.举例说明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二、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
三、试论避免和防止体育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途径四、提高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五、如何进行赛后心理归因的训练和教育六、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九;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十;论述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的应用(答案一书本,答案二网上)十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试述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
十二.试述认知派的整体结构理论对动作技能获得过程的主要观点,以及掌握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
十三;什么是认知训练?请说明艾利斯在ABC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内容。
十五.试述影响人们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因素。
十六.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十七、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谈一谈运动员比赛成功的心理条件?十八、结合术科的学习,谈一谈运动技能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有哪些心理特征?’十九、为什么说优秀运动员不可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二十、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应包括哪些内容?二十一、赛前有哪几种心理状态?哪种最好?为什么?二十二、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外界干扰怎么处理?二十三、如何安排比赛前的模拟训练?一.举例说明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赛前不良状态的表现主要有三种:1、过分激动状态:表现为过度或者过早兴奋,情绪强烈紧张,如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心神不定,经常有恐惧、焦虑、易激、不安等消极情绪困扰。
2、赛前淡漠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或对比赛感到乏味、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体力明显下降,如反映迟钝,全身软弱无力,严重者甚至逃避比赛。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表现为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身力量,相信自己能够轻取胜利。
因此,心理能量不能积极动员。
例如:注意强度下降,知觉、思维迟缓、思想 漂浮、不认真进行比赛准备。
浅析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简单应用3篇
浅析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第一篇: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意义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竞技中心理特征和心理行为
的学科。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和创造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从训练目标、心理健康和比赛技巧三个方面阐述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训练目标
在教学中,体育心理学主要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训练目的
和实现预期目标。
一方面,此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定义训练目标并逐步实现,克服训练中的困难和挫折感,保持稳定和持久的努力。
另一方面,体育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和他人,发现自身优势和劣势,并获得更高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技能。
二、心理健康
体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发现自身障
碍并克服它们。
跟随体育心理学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处理其为什么感到无法达到某些目标的原因。
此外,健康的心理状况和比赛的成功紧密相连,有了体育心理学的帮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获得过关的心理状态。
三、比赛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了解比赛技巧和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是
体育心理学的另一个应用方向。
体育心理学可以加强与内部和外部相关因素的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比赛技巧的改善。
学生
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学到更好地操纵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注意力、克服压力和拥有强烈的承受力。
总之,体育心理学对体育教学的意义至关重要。
采用此学科中的理论和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训练目标、保持心理健康和掌握比赛技巧。
体育心理学——精选推荐
体育心理学——精选推荐体育心理学是指研究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精神状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训练和指导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生活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运动员在体能、技术和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进而取得成功。
本文将重点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和训练实践,以及在体育竞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以及运动时的心理状态。
2.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育心理学主要涉及的理论有:运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3.体育心理发展的历史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德国心理学家Wundt首次将实验心理学应用到运动领域。
此后,体育心理学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
二、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心理评估、心理训练和心理干预。
1.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过程。
常用工具有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运动员的心理评估有助于了解其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并为后续的心理训练和干预提供依据。
2.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通过系统的心理技术和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进行指导和训练的过程。
常用的训练技术有:正向思考、自我暗示、目标设定和放松技术等。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以帮助他们在比赛中达到最佳表现。
3.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针对特定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方法,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常用的干预手段有:认知重构、行为疗法、群体讨论等。
心理干预的重点是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比赛和生活。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引言体育活动既是一种身体锻炼方式,也是一种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体育心理学研究了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促进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效益。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积极的自我形象。
•体育活动可以消除紧张和焦虑,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身心放松,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2. 增强社交能力•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和友谊。
•通过参与集体运动,个体可以学习合作、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3. 提升情绪状态•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快乐、满足和幸福感,缓解抑郁和消极情绪。
4. 培养自律和毅力•体育活动需要长期坚持和训练,培养了个体的自律性和毅力。
•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个体可以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决心。
体育心理学理论解释1. 流动体验理论流动体验理论认为,体育活动可以使个体进入一种完全专注的状态,即流动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忘记了时间和周围环境,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流动体验给个体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快乐感,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体育活动可以满足个体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满足这三种心理需求,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3. 心理流放松理论心理流放松理论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刺激个体的心流体验,即在活动中完全投入、忘我和放松的状态。
心流体验给个体带来了愉悦感和满足感,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活动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效益1. 儿童和青少年•体育活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心理学概述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动机、情绪调控、心理健康、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体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概述。
二、定义与研究对象1. 定义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以及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运动成绩和运动体验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运动员: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的运动员。
(2)教练员:研究教练员的心理素质、领导风格、沟通技巧等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3)观众:研究观众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4)运动环境:研究运动场所、比赛氛围、媒体宣传等因素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实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运动员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规律。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等群体的心理状态、态度和行为信息。
3. 观察法:在自然或人为控制的环境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四、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认为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改善主要依赖于行为强化和条件反射。
2. 认知理论:关注运动员的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思维等,认为心理因素在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表现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运动员的内心冲突、动机、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4. 生物心理学理论:研究生物因素(如神经、内分泌等)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五、应用领域1. 运动员心理辅导:针对运动员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服务,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运动成绩。
2. 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使其更好地引导运动员。
体育心理学——精选推荐3篇
体育心理学——精选推荐第一篇: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人类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特点、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以及运动场景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规律和相互作用。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特点、心理训练和心理调适、心理技能和心理干预、运动竞技中的心理现象、比赛心理和竞技压力、心理评估和咨询。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自信心、毅力、耐挫力、意志力、决断力、适应性和恢复能力等。
这些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调适,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技能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的心理技巧和策略,包括注意力控制、自我激励、情绪调节、压力管理和沟通技巧等。
这些技能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加强心理技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
运动竞技中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动机、情绪、压力、信念和协同作用等。
这些心理现象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加强心理干预,帮助运动员理解和应对各种心理现象,增强其表现和成就也是非常必要的。
比赛心理和竞技压力是指由于比赛的重要性和不确定性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就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加强比赛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信心和应对比赛压力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
心理评估和咨询是指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以及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这些评估和咨询可以帮助运动员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提供情绪和心理支持,帮助运动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表现能力。
总之,体育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特点和问题的理解和应对,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是非常关键的。
体育心理学(五篇范例)
体育心理学(五篇范例)第一篇: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3运动动机是指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4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5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6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7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心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8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9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10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训练方法。
11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选择性处理,并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
12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拟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技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13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4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体育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除了身体的发展和技巧的提升外,心理素质的训练也非常重要。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竞技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意志力、增强自信心、管理情绪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竞技压力管理竞技压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良好的竞技压力管理可以使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中保持冷静和专注。
运动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应对竞技压力。
首先是深呼吸。
当运动员感到压力时,他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深呼吸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紧张和焦虑感,使他们保持冷静。
其次,运动员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控制竞技压力。
他们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有能力克服困难”,以增强自信心。
最后,专注于当下是应对竞技压力的有效方式。
运动员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的动作和表现,而不是比赛结果,来减轻压力。
二、专注力和意志力的增强专注力和意志力对于体育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专注力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技巧和策略,而意志力则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不懈。
心理学提供了一些训练方法来增强专注力和意志力。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注意力训练。
运动员可以通过各种练习来提高他们的专注力,例如集中精力观察一个移动目标、进行反应能力训练等。
此外,设立目标和制定计划也是增强意志力的有效方式。
运动员可以设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并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来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坚持计划会帮助运动员培养出坚韧和毅力。
三、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是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自信心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克服困难和挑战。
心理学家提供一些方法来增强自信心。
首先是积累正面经验。
运动员可以回顾自己在过去的比赛中取得的成功和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其次是积极的自我评价。
运动员可以学会积极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关注于他们的优点和潜力,并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与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也对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体育心理学概念
体育心理学概念
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体育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和身体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体育心理学的目的是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并探索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下面对体育心理学的一些主要概念进行简要描述:
1. 动机
动机是推动个体投入到体育活动中的内在或外在力量。
体育心理学家研究如何激发和维持运动员的积极性,以及如何通过设定目标和提供反馈来增强动机。
2. 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和评价。
在体育竞技中,高自信心有助于提高表现,而低自信心可能导致焦虑和恐惧失败。
3. 焦虑与压力
焦虑是一种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常常伴随着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担忧。
体育心理学家研究运动员如何应对
竞赛和训练中的压力与焦虑,以及如何通过放松技巧和心理训练来管理这些情绪。
4. 注意力与集中
在体育活动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集中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体育心理学家探讨不同类型的注意力(如选择性注意力、集中注意力等),并研究如何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5. 团队凝聚力与沟通
在团队运动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有效沟通对于团队成功至关重要。
体育心理学家研究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团队氛围,以及如何解决团队冲突。
6. 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家运用各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如放松训练、目标设定、自我暗示等,来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增强心理韧性,并应对竞赛压力。
总体来说,体育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增强心理健康,并在运动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平衡。
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作用:(一)体育实践工作者的需要;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二)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三章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
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初级水平)、乐趣(比较高级水平)和志趣(高级水平)。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
2.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运动兴趣的方法: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项目;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6.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第四章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理动因。
体育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是一个与体育运动和个人精神相关的学科,它被认为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调节运动员的情绪、心理状态和行为来帮助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
体育运动心理学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运动中心理学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员心理发展、运动实践行为及其影响、心理训练方法以及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的运动行为。
从心理学上来看,体育运动对运动员的发展非常重要。
运动员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比如勇气、毅力、自信心、耐力、抗压性等。
相比于其他个人发展方式,运动能更有效的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促进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运动能让运动员有更好的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应对体育竞赛中的压力和挑战,让他们在比赛中保持稳定、准确、高效的反应能力。
另外,它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这时,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调节技能对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
即使是最出色的运动员,情绪控制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学会如何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来克服困难,才能发挥最佳水平。
因此,体育运动心理学也可以强调情绪管理和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此外,体育运动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自己的心理训练能力,并加强个人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从而增强其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信心和动力。
而且,体育运动心理学也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个人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让团队成员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共同的目标。
体育运动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运动行为的影响,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变化。
性别和年龄及社会和文化因素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行为,而体育运动心理学提供的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这些影响,更好地发挥最佳水平。
可以看出,体育运动心理学通过研究运动员心理发展、运动实践行为及其影响、心理训练方法以及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的运动行为,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提高抗压能力,掌握情绪管理和调节技能,更好地理解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运动行为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引言: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对人们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效益,并分析其原因与机制。
一、释放压力,缓解焦虑1. 体育活动通过释放身体内的能量,排解紧张情绪,从而缓解人们的压力与焦虑。
2. 运动中的身体活动和呼吸调整能促进大脑释放出β-内啡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3. 在参与团队体育活动时,人们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减轻个人压力,增强社交支持。
二、提升自信心与自尊心1. 体育活动中的挑战与竞争可以培养个体的自信心,让人们相信自己具备战胜困难的能力。
2. 通过获得更好的体能水平、技术技能或实现个人目标,体育活动可以提升人们的自尊心。
三、促进心流体验1. 心流体验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全身心投入,专注于当前行动,感受到流暢、满足和快乐的心理状态。
2. 运动是一种提供心流体验的理想场景,因为它能够带来挑战性和反馈的机会,促使人们沉浸其中而忘却时间和外界。
四、改善情绪与自我调节能力1.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提升积极情绪,改善心情。
2. 运动中的自我调节训练,如专注力的培养、挫折面对与情绪管理等,对提高情绪稳定性和情绪调节能力有积极作用。
结论: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缓解压力与焦虑、提升自信心与自尊心、促进心流体验以及改善情绪与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
这些效益的产生与体育活动带来的身体运动、社交支持、自我挑战和心流体验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们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提升身心健康,并建议将体育心理学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塑造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工具。
个人观点:作为体育心理学的爱好者,我对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深信不疑。
在我自己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我亲身经历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科学。
运动员在竞技中不仅需要身体的协调和力量,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体育心理学通过研究、指导和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适应能力。
体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体育竞技中,体育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信心和决心往往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挥水平,稳定的自信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面对挑战。
其次,体育心理素质还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调节情绪和压力,在竞技中克服焦虑、紧张等情绪干扰,保持冷静和专注。
最后,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还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失败和挫折,不轻易气馁,反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培养体育心理素质的方法体育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来提高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自我调节训练通过自我调节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正念训练等,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冷静。
2.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是通过重复练习来提高运动员的信心和技能水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竞技习惯。
当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断取得成功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比赛时的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3.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个团队内互相信任、相互支持的过程。
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支持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挑战,减轻压力,提高士气。
体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方面的成功运动员都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
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心理技术训练等手段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更好地应对挑战。
总的来说,体育心理学在体育竞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培养运动员的体育心理素质,可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提高竞技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关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支持与指导。
论述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作用?并举例说明。
论述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作用?并举例说明。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运动者心理方面的表现和心理状态及其特点及变化原因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机制的特性、运动心理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方法、运动心理调节的实施原则等。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整个训练的质量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心理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心理学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技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心理学来提高学生参加竞赛的勇气和斗志,帮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潜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教练可以利用体育心理学来提高比赛成绩。
通过正确地安排训练,教练可以搞清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在比赛中的心理需求,让运动员在重要时刻保持积极而有效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最后,体育心理学能给运动员身心以支撑和帮助。
通过分析并掌握运动心理特点,可以给运动员提供必要的人本化信息和知识支持,有效地激发运动员的学习信心和反思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对技术招式的把握及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和教练提高学生或运动员的学习进步和比赛成绩,也能给运动员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帮助,从而提升运动员的整体实力。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它探讨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心理技能的培养以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等问题。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等心理因素,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实现自身潜能。
体育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它包括自信心、集中力、动机、控制能力和应对能力等。
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估和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执行力,以及增强自信心和控制能力。
在体育心理学中,自信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自信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自信心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回顾成功经验等方式进行培养。
此外,集中力也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
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便迅速反应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集中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训练注意力的稳定性和专注力的延续性来实现。
动机是推动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
体育心理学研究动机的来源和调节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运动员的行为和决策。
了解运动员的动机可以帮助教练和心理辅导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激励策略,提高运动员的参与度和持续性。
控制能力是指运动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
体育运动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来应对各种挑战。
控制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情绪调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来实现。
除了以上核心问题,体育心理学还研究运动员的良好心态和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良好的心态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和适应性,使他们在竞技中更加从容和自如。
心理干预是指为了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竞技表现而采取的各种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情绪调节和自我激励等。
通过心理干预,运动员可以克服焦虑、提高自信心,实现最佳竞技状态。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锻炼心理学;就是对参与与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身体练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运动心理学;就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就是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变化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就是一门包含多钟学科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科学,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她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都能一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加以利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体育态度:就是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与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就是一种特殊能力,就是由知识技术技能与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
8、体育兴趣——就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与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9、体育习惯——就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与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与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体育学习策略:就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做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1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12,一般体育能力;指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都具备的能力。
13,特殊体育能力;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
14、体育团队——就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
15.特殊运动能力: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
16.运动表象:就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与运动体验。
大学体育心理学的论述题
体育心理学的论述题
1,心理训练与心理技能训练的区别有哪些?
2.案例分析:教师的做法是否恰当?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教学中营造一种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的教学环境。
一位教跳高的体育老师也想营造这样一个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的教学环境,在上过两次课后,教师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跳高技术的正确表象,他找了一个高个子,身体素质好,能够较好的的完成动作技术的学生进行示范。
该学生较好地完成了跳高的各项动作技术,教师对该学生进行这样的评价“你看,某某某能够跳过这样的高度,真的很棒。
才上了两次课,他就能把动作掌握得这么好,同样是我教的,你们怎么就不行?”
3.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论述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的学科。
体育活动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论述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效益。
一、身心平衡与压力缓解1.1 运动释放压力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个体释放紧张情绪,减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内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提升个体情绪感受和幸福感。
1.2 身心平衡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运动,个体可以调整自己的身心平衡。
瑜伽、太极等运动形式注重呼吸和冥想,有助于提高个体对自身情绪和思维的觉察能力,并帮助个体实现身心合一。
二、增强自信与积极态度2.1 自我认知与自信增强参与体育活动可以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能力。
通过不断锻炼和挑战自己,个体可以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在取得进步和成就感后增强自信心。
2.2 培养积极态度体育活动培养个体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比赛中,个体需要面对竞争、挫折和失败,这些经历可以让个体学会坚持、勇敢面对困难,并从中学习到如何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三、社交与团队合作3.1 社交交流参与团队运动可以提供一个社交平台,让个体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友谊。
通过共同的运动兴趣,个体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并从中获得支持和帮助。
3.2 团队合作团队运动培养个体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团队中,个体需要与他人协作、沟通和相互依赖,这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合作精神、领导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4.1 情绪调节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个体调节情绪,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
运动可以促使个体分散注意力,转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4.2 情感表达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宣泄情感的途径。
个体可以通过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悲伤或快乐等情感,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紧张。
五、认知与学习能力提升5.1 认知能力提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
在球类运动中,个体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决策和反应,这有助于培养个体的注意力、集中力和反应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举例说明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二、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
三、试论避免和防止体育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途径四、提高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五、如何进行赛后心理归因的训练和教育六、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九;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十;论述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的应用(答案一书本,答案二网上)十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试述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
十二.试述认知派的整体结构理论对动作技能获得过程的主要观点,以及掌握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
十三;什么是认知训练?请说明艾利斯在ABC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内容。
十五.试述影响人们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因素。
十六.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十七、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谈一谈运动员比赛成功的心理条件?十八、结合术科的学习,谈一谈运动技能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有哪些心理特征?’十九、为什么说优秀运动员不可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二十、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应包括哪些内容?二十一、赛前有哪几种心理状态?哪种最好?为什么?二十二、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外界干扰怎么处理?二十三、如何安排比赛前的模拟训练?一.举例说明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赛前不良状态的表现主要有三种:1、过分激动状态:表现为过度或者过早兴奋,情绪强烈紧张,如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心神不定,经常有恐惧、焦虑、易激、不安等消极情绪困扰。
2、赛前淡漠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或对比赛感到乏味、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体力明显下降,如反映迟钝,全身软弱无力,严重者甚至逃避比赛。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表现为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身力量,相信自己能够轻取胜利。
因此,心理能量不能积极动员。
例如:注意强度下降,知觉、思维迟缓、思想 漂浮、不认真进行比赛准备。
要避免赛前不良状态的发生,形成最佳竞技准备状态要做到如下几点:1、进行长期系统的心里技能训练,并将心理机能与动作技术结合起来,适应比赛的需要。
2、进行认真、细致的赛前准备,加强赛前暗示训练。
3、进行赛前的模拟训练。
4、比赛临近时,进行整体的动作练习,加强整体概念,防止出现动作细节疑惑增强现象。
5、制定切实可行、稍低于训练水平的比赛操作目标,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定势。
6、完成赛前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比赛环境,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二、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主观原因有:求胜意识过强或期望太高; 对完成动作和练习或竞赛缺乏自信;与个性特点有关;对自身生理指标的消极评价。
(4分)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有: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赛对手的实力。
(4分) 为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体育教师应做到:1努力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2对学生(或运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3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及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信任4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独立地作好比赛的心理准备5使学生(或运动员)降低对比赛胜负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活动的结果6教会学生或运动员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三、试论避免和防止体育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途径首先要提倡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其次,要创造俩和那更好的比赛情境,形成适当的心里定势及舆论导向;第三,要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教育管理,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个性,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第四,还要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观赏水平,净化比赛风气,严肃赛场纪律,严惩不到的的攻击性行为;第五,加强赛场管理,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另外要是使运动员和观众提高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进行必要心理卫生和防御机制的学习与教育等。
四、提高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1)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或运动队的团体目标 具体可采用目标设置法。
(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 具体可采用课堂常规设置法和强化法。
(3)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具体可开展各种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组建运动队,及时表扬和嘉奖。
(4)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
体育教师或教练要关心和爱护学生,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体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体育教师或教练还要学会掌握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并善于运用这些方法调节学生情绪,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五、如何进行赛后心理归因的训练和教育有效的归因训练对学生或运动员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和调整心理状态十分有利。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设置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明确具体的目标可加强学生的个人的责任感。
目标的实现可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增强控事物结果的现实感和自信心。
2增加成功的快感体验 :成功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成为达到下一个目标的动力。
因此,应创造机会将学生按年龄、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使更多的人经常不断的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获得成功,但是要失去新奇感。
相反,连续的失败会导致习得性无助感、甚至绝望感的产生。
3明确可控性的因素:教练员或教师应指导运动员或学生明白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并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那些可控性因素上,而忽略那些不可控的因素。
4运用努力归因,强调个人努力。
应当教育学生或运动员,个人努力是提高技能水平、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这样将会产生更好的动机效果并产生更好的运动成绩。
5强调个人努力。
应当教育学生或运动员,个人努力是提高技能水平、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这样将会产生更好的动机效果并产生更好的运动成绩。
6实事求是:归因应与实际相符,否则会使学生或运动员产生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等。
这将不利于运动员自信心的建立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7进行积极的反馈。
有研究指出,主要给予积极反馈、同时偶尔给予批评比其它反馈形式的效果好。
学生或运动员失败时,要使他们感到自己虽有缺点,但仍被集体、教师或教练员所完全地接受、喜欢六、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而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
在学生运动动机培养和激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增加运动活动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要求;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2)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4)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5)端正对运动活动的态度。
七;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
答1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主观原因有:求胜意识过强或期望太高; 对完成动作和练习或竞赛缺乏自信;与个性特点有关;对自身生理指标的消极评价。
(4分)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有: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赛对手的实力。
(4分)八;为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体育教师应做到:答(1)努力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1分)(2)对学生(或运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1分)(3)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及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信任;(1分)(4)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独立地作好比赛的心理准备;(1分)(5)使学生(或运动员)降低对比赛胜负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活动的结果;(2分)(6)教会学生或运动员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
(1分)九;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以下举几种常见的例子:(1).课堂观测,通过观测学生的积极性,动作完成情况,体力情况等,反映出学生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情况和教学过程方法的可行性情况,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情况,采取调整和控制。
如:在耐久跑训练过程中,是加大训练量还是增加训练强度,是进行力量训练还是实施技术指导,是继续练习还是放松恢复等。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分出主次,增强对体育训练的科学控制,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2).课后日记的观察,课后日记是一种获取学生教学训练信息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不间断性、即时性、内容广泛等特点。
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训练阶段写训练日记的内容。
如:对训练方法的感受适应程度;训练后的生理反应,疲劳程度;近期成绩的提高情况等。
教师定期查看,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清楚以便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针对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
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即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训练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
十;论述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的应用(答案一书本,答案二网上)答案一:一,无意注意规律(1)防止无关刺激(2)运动量适宜,防止过度疲劳(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同学注意(4)充分利用语言的直观形象性二,有意注意规律(1)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2)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3)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4)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的能力三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体育教学应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先导,加强学习目的和锻炼价值的教育,使学生的注意指向于教学的任务,保持主要教材和身体练习的有效节进行。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的环境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无意注意,弥补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不足,调节他们的精神疲劳,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十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试述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
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首先,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集体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演讲、辩论、表演等,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以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进而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在人际交往及与同伴协作能力上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习得无助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