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06005适应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一、考试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体育心理学又称作体育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体育教育专业用的更多的是体育心理学,而体育院校更多使用的是运动心理学。
通过介绍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关系以及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能运用所学体育心理学知识分析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学现象,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指导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并运用于实践。
2、考试目标和要求本大纲严格参照《体育心理学》(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书编写。
编写过程中遵循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突出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尽量考虑到使用对象的知识机构和成人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良好心理的培养,注重考察学生对体育教学心理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中如何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能力。
3、有关事项(1)考核办法实行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考试知识面广,但不超出大纲范围,基础理论知识占40%,能力提高知识占40%,应用知识占20%,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百分制评分,时间为120分钟。
(2)作业份量和内容:本大纲指定教材每章节后的“复习思考题”为本课程的作业,作业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中。
(3)题型与分数比例名词解释20% 简答题30% 论述题30% 材料分析题20%4、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需注明:著者、书名、版本、出版者、出版年)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二、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一)绪论(1)考核知识点1、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2、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3、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关系分析(2)考核要求1、掌握《体育心理学》学科定义2、了解《体育心理学》发展进程3、区分《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二)体育与心理的关系(1)考核知识点1、感知觉概念、本体运动感知觉概念2、表象、动作记忆概念、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3、体育中的所需的思维4、注意概念、注意方式理论5、情绪概念、情绪与情感、情绪表现形式、体育与情绪的关系6、健康概念、体育与心理建设(2)考核要求1、对心理现象能用图表表示2、区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3、熟记心理现象中的概念,如:认识、感知、思维、记忆、想象4、联系体育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体育学习中的心理现象(三)体育参与的动力系统(1)考核知识点1、动力调节系统的因子分析2、动机概念、动机分类、动机作用与功能、体育动机影响因素与培养3、兴趣与体育兴趣、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和培养4、态度与体育态度概念、体育态度的特点、培养与转变5、习惯概念、体育习惯特点与培养(2)考核要求1、了解系统与因子2、熟练掌握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概念3、掌握各因子在动力调节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功能4、在具体学习和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四)运动技能学习(1)考核知识点1、有关学习理论2、运动技能形成两翼、形成途径3、运动技能迁移概念、分类(2)考核要求1、识记运动技能、运动技能迁移概念2、了解学习理论3、举例分析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五)心理技能训练(1)考核知识点1、心理技能训练遵循一般技能训练规律2、目标设置4组关系、5大原则3、放松训练概念、特点、原则4、表象训练概述、程序以及表象练习时要注意的问题5、注意集中练习概念6、自我暗示训练概念、依据和程序7、模拟训练概念和方法(2)考核要求1、了解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概念2、举例说明在体育运动中各种心理技能训练3、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六)体育教学心理(1)考核知识点1、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相互作用原理2、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的基本含义与优化3、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心理学基础4、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的组织5、焦虑、挫折感、胆怯、恐惧概念6、学生的差异与因材施教(2)考核要求1、掌握概念焦虑、挫折、胆怯、恐惧2、分析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与心理气氛3、运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言传身教4、根据教学原则和学生心理发展原则进行组织教学(七)体育比赛心理(1)考核知识点1、唤醒定义、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2、运动焦虑概念、特点4、赛前心理准备、赛中心理分析、赛后心理归因(2)考核要求1、掌握唤醒、运动焦虑、比赛心理等概念2、举例说明倒U理论3、能区分比赛心理(赛前、赛中、赛后)(八)体育社会心理(1)考核知识点1、团队与体育团队概念、体育团队凝聚力、领导与体育团队的领导2、攻击性行为概念、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2)考核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如:体育团队、领导等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学校体育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九)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考核知识点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概念及基本运用(2)考核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体育心理现象的调查与分析三、考试试题样题《体育心理学》考试试卷(样卷)一、名词解释(5 X 4’ )1、汪意2、自我概念3、体育兴趣4、运动技能迁移5、运动焦虑二、简答题(5 X 6’ )1、Nideffer注意理论的四种注意类型?2、体育态度的特点?3、运动技能分哪几类?4、目标设置中注意的四对关系?5、简述不同的赛前心理状态?三、分析题(2 X 15')1、试分析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及其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者的区别: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
●二、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2)实践: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三、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法●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二)现场研究法●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
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法●使用编制好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研究。
●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同时,它本身又包含了许多传统心理学的内容。
如:●1、体育社会心理学●比如研究体育领导理论和风格,运动团队的凝聚力等●2、发展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运动员发生的心理变化●3、认知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运动员的认知对随后的情绪及运动表现的影响,动机的来源,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等●4、教育运动心理学●学生、运动员或健身者的运动表现如何,经常反映了一个体育教师、教练或健身指导者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10021347 学时安排:36
学分:2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类别:理论
一、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体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情况。
二、考试内容:
三、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学校统一考试。
四、试题题型:
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填空题:10小题,每题3分工,共30分。
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3小题,每题10分,工30分
简答题。
五、试题难易度:中等难度
六、考试时间:2个小时
七、考试场地及环境要求:标准考场。
八、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体育心理学.李微.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
执笔人:杨圣涛审核人:审批人:
课程执行教学单位:体育系。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42512004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课程实验开课学期:4总学时数:54 实验学时:6 总学分数:3面向专业:体育教育二、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和2007年黄冈师范学院制定的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理念;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为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应用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技能、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选编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一)选编内容应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的改革精神相一致,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相适应,充分体现《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内涵和价值。
(二)选编内容能反映《体育心理学》课程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和当代国内外体育教学的新观点、新方法。
所选内容应有助于构建适用于全体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
(三)选编内容应符合《课程方案》规定的《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各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实用并便于操作。
(四)选编内容要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观。
四、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五、教学基本内容(一)理论部分1.体育心理学概述(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3)体育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2.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1)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2)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3)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3.运动兴趣和动机(1)运动兴趣(2)运动动机4.运动归因(1)运动中的归因(2)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3)运动中的归因训练5.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1)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2)体育活动的坚持性(3)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预测及干预(4)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6.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1)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2)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3)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4)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7.心理技能训练(1)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2)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3)运动中的认知干预疗法8.动作技能的学习(1)动作技能概述(2)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与过程(3)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4)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5)动作技能的迁移9.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1)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2)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原理(3)体育教学环境心理(4)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10.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1)体育能力的差异(2)智力因素的差异(3)非智力因素的差异(4)体育差生的心理11.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1)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2)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3)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4)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12.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1)体育团体凝聚力概述(2)影响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3)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4)团体凝聚力的发展13.运动中的领导行为(1)领导概述(2)教练员领导行为概述(3)教练员领导行为分析14.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1)运动中的道德形成和发展(2)攻击性行为的定义与分类(3)体育运动与攻击性行为(4)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二)实验部分1.心境的测量2.身体自我的测量3.心理技能的测量六、教学基本要求(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明确课程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指导思想,体现《体育心理学》课程功能,以《课程方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运动心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教学大纲体育学院研究生《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体育心理学是体育院校中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较好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从事体育运动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形成一定的心理技能以便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其它各方面,应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体育心理学》已经是体育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过去的体育心理学教科书,多是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安排在前,体育心理学的内容安排在后。
但体育心理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实际的社会需求,已经是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一个专业委员会且在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专业目录中被列为一门学科明确地体现体育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性。
作为子学科的体育心理学,必须同自己的母学科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吸纳母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同时,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母学科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该学科已成为体育院系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提供体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及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心理特征方面的知识。
学习和掌握指导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的理由和应用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加强运动队伍科学管理的心理学知识。
培养学生能对体育运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心理分析的能力。
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及研究领域,掌握基础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并能与体育运动联系起来。
使学生掌握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学习并掌握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学会并掌握如何对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指导运动竞赛奠定心理学基础。
能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体育运动中管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四、所使用的教材《体育心理学》,马启伟主编,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4月第一版。
五、重点章节内容第三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1第一节概述一、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概述二、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概述……领会三、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综合应用第二节体育活动动机一、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简单应用二、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综合应用三、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综合应用第三节体育兴趣一、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效果……领会二、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简单应用三、体育兴趣的培养……简单应用第四节体育态度一、体育态度的概念……识记二、体育态度的特点……简单应用三、体育态度与体育参与……简单应用四、体育态度的影响与转变……综合应用第五节体育习惯一、习惯的概念……识记二、体育习惯的特点……简单应用三、体育习惯的培养……简单应用第四章运动技能学习第一节学习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一、学习理论……简单应用二、运动技能的特性与分类……综合应用第二节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一、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系统分析……综合应用二、形成运动表象与掌握动作概念……识记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体因素……领会四、练习方法……简单应用第三节运动技能的迁移一、迁移概述念……识记二、迁移理论……综合应用三、影响迁移的因素……综合应用第五章心理技能训练第一节概述……识记第二节目标设置训练一、目标设置中的四对重点关系……简单应用二、目标设置中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领会第三节放松训练一、放松训练概述……识记二、自述放松练习程序……简单应用2三、渐进放松练习程序……简单应用四、使用放松技术的时机……简单应用第四节表象训练一、表象训练概述……识记二、表象训练程序……简单应用三、表象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简单应用第五节注意集中的训练一、一般性的注意集中练习……简单应用二、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专门练习……综合应用第六节自我暗示训练一、自我暗示训练概述……识记二、暗示训练的依据……识记三、暗示训练的程序……综合应用第七节模拟训练一、模拟训练概述……识记二、模拟训练的方法……简单应用第六章体育教学心理第一节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一、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相互作用原理……简单应用二、制约体育教学的学生心理因素第二节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一、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基本含义……识记二、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优化的条件……综合应用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基础一、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分析……简单应用二、语言和非语言指导……简单应用第四节学生注意的调节一、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的组织……简单应用二、调节学生注意的方法……简单应用第五节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一、体育学习中的焦虑及其控制……领会二、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感及应付方法……简单应用三、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及其消除……简单应用第六节学生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年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综合应用二、性别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综合应用三、体育差生的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综合应用第九章,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观察法一、观察法的种类……识记二、观察法的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简单应用第二节文献综述法一、特点与作用……简单应用3二、综述研究的实例……领会三、综述研究的步骤……简单应用四、参考文献的正确使用第三节心理测量法一、纸笔测量法……简单应用二、非纸笔测量法……简单应用三、测量心理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实验法一、研究的实例……领会二、实验法的含义与特点……简单应用三、实验研究的误差……简单应用四、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简单应用六、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的性质和目的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指导体育心理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达到:1、能正确地进行心理测量,并对有关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2、培养学生进一步养成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事实求是的作风。
二、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体育心理实验课主要采取的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各项技术技能并能够正确使用之。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
每2人为一实验小组,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约20人。
三、课程学时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16学时。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实验课的成绩为100分,考试采用操作和答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其中试卷部分占50%,操作占30%,平时成绩占2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能力等情况确定。
凡是符合下列任何一条者,实验课成绩记为不及格:1、实验课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
2、实验报告缺少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3、实验不认真,敷衍了事,且屡教不改者。
4、实验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系(部、院)领导批准后,随下一届重修相应的实验课,参加考试,并按有关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
实验课重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五、大纲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本科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使用。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八、实验内容简介实验一肘关节动觉感受性的测定(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习测量肘关节动觉感受性测定的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肘关节动觉感受性测试仪。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体育心理学》课程编号:学时数:32应开课学期:审核人:编写日期: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英文名称:Sports Psychology 适用专业:学分数:2执笔者:批准人:《体育心理学》是社会体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学生掌握普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竞赛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有关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具有运用体育心理学理论、方法指导中学体育教育工作。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求实的科学精神;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竞赛中的心理现象、规律及其原理,并以此来指导将来的实践;掌握有关的实验、心理测量、心理训练的操作方法,培养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学时: 2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第二节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三章运动兴趣学时: 2第一节运动兴趣概述第二节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3.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第四章运动动机学时: 3第一节运动动机概述第二节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第五章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臵学时: 3第一节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第二节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臵第三节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臵方法第六章运动归因学时: 2第一节归因理论第二节运动中的归因第三节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第四节归因训练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学时: 4第一节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第二节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第三节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学时: 2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第二节注意控制训练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学时: 2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第二节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第三节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学时: 1第一节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第二节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方案与实施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学时: 2第一节渐进放松训练第二节自生训练第三节生物反馈训练第四节系统脱敏训练第五节模拟训练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学时: 1第一节表象训练第二节认知训练第三节暗示训练第四节自信训练最后:学时: 21.对第一章至八章所学内容进行总的概括;2.对第九章至第十四章所学内容进行总的概括;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满分及考试时间1、满分100分2、考试时间: 12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题、问答题等三、主要参考书《体育心理学》刘淑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四、考查内容绪论[本章重点]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三、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四、掌握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五、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方法第一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第一节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一、学校体育新理念二、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三、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二节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一、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二、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章重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高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一、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二、小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三、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和交往四、小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防治措施第二节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二、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第三节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一、高中生智力的发展二、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三、自治需求四、高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五、高中生健康性心理的维护第四节体育教师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体育教师应当是一名教育家和心理保健医生二、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三、体育教师应成为儿童的朋友四、注意因材施教,在体育活动中完善孩子的性格五、培养孩子终身体育的意识,指导和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六、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七、学会运用心理训练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第三章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本章重点]有关问题的定义、种类、及动机、兴趣、态度的培养或转变第一节体育学习动机一、体育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二、体育学习动机的种类三、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节体育兴趣一、体育兴趣的定义和种类二、体育兴趣的作用三、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四、体育兴趣的培养第三节体育态度一、体育态度的概念二、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三、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第四节体育学习心理动力调节系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体育学习心理动力调节系统二、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第四章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本章重点]运动技能的定义、形成阶段及特征,运动知识掌握的过程;运用有关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指导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第一节学习的理论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理论的派别第二节运动技能学习一、什么是运动技能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三、运动知识的掌握四、练习及其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五、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迁移第三节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认知-运动能力的影响二、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情绪和意志的影响三、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性格和社会化的影响第五章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章重点]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的特点;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一节田径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田径运动的特点二、田径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二节体操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体操运动的特点二、体操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三节球类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球类运动的特点二、球类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四节武术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武术运动的特点二、武术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五节游泳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游泳运动的特点二、游泳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六节滑冰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滑冰运动的特点二、滑冰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七节登山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登山运动的特点二、登山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六章学校体育比赛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本章重点]自我效能;体育比赛与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赛前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及表现,学生赛后心理调整的必要性、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规律第一节学校体育比赛的心理价值一、体育比赛与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和自尊二、体育比赛与竞争意识培养三、体育比赛与团队意识的培养四、体育比赛与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第二节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规律一、唤醒二、运动焦虑三、唤醒水平、焦虑与比赛成绩的关系四、学生(运动员)参赛过程心理分析五、赛后心理归因第三节学校体育比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身体活动需要满足,能量释放,情绪宣泄二、展示体能和技巧、满足追求成功的需要第七章游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本章重点]体育游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课上如何发挥体育游戏的心理教育与社会培养作用第一节体育游戏概论一、游戏的概念二、体育游戏的分类三、体育游戏的特点第二节体育游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激发兴趣二、开发智力三、培养品德和情操四、磨砺意志五、提高认知六、完善个性七、培养社会能力八、消除心理障碍第三节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遵循的原则一、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二、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三、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内容在反映时代的特点的新的科学成就四、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品德教育五、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六、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第四节体育课上如何发挥体育游戏的心理教育与社会培养作用第八章学校体育中的社会化问题[本章重点]学校体育中的人际交往、学校体育与团队精神第一节学校体育中的人际交往一、学校体育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二、学生之间的交往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团队精神一、团队精神的体现——凝聚力二、影响发展凝聚力的因素三、凝聚力发展所产生的结果第三节学校体育中的攻击性行为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二、攻击性行为的特征三、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分类四、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九章心理技能训练[本章重点]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第一节心理技能训练概述一、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二、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三、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第二节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二、表象技能训练三、注意集中训练四、应激控制技能训练第三节心理技能训练与学生心理健康一、心理技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身心调控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三、心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迁移效应第十章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本章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节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二、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三、教师的职业倦怠四、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成因分析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及维护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二、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三、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体育心理学大纲
“十五”大纲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
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
这门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二)课程设置目的1 .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和发展方向。
2 .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3 .使学生掌握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
4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心理。
5 .使学生了解提高运动成绩的心理学方法。
6 .使学生了解运动中的社会心理。
7 .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心理。
教学内容与要求体育心理学“十五”大纲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四章运动动机第十四章运动中认知干预方法第五章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第六章运动归因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八章运动损伤心理致因及康复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差异心理《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21022)一、课程说明(一)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是从事体育教学的心理依据。
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讲授体育运动中特别是体育教学中人的特殊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介绍心理机能的训练方法等,为培养合格的教师提供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学校运动训练、竞赛活动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教学实验、作业及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他们了解某些心理实验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初步具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与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水平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中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
3、培养学生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观念,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运动表现。
三、课程内容(一)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二)体育活动中的感知觉1、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2、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在体育技能学习和运动表现中的影响。
(三)体育活动中的注意1、注意的特点和分类。
2、注意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的应用。
3、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抗干扰能力。
(四)体育活动中的记忆1、记忆的过程和类型。
2、体育动作的记忆特点和规律。
3、如何运用记忆策略提高体育学习效果。
(五)体育活动中的思维1、思维的形式和特点。
2、解决体育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策略。
3、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活动中的培养。
(六)体育活动中的情感和意志1、情感的分类和表现。
2、体育活动中情感的调节和控制。
3、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七)体育活动中的个性心理1、个性的概念和结构。
2、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与运动项目的匹配。
3、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八)体育教学心理1、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
3、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依据。
(九)运动训练心理1、运动员的心理选材。
2、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方法。
体育教学心理学大纲
《体育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体育教学心理学课程编码:学分:2学分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适用专业:体育类硕士生先修课程:心理学执笔人:柯敏审订人:熊焰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体育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体育教学心理学学习,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即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以及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等,为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心理学指导的依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原则,通过讨论,见习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体育教学中的感知觉规律(4学时)第一节心理学中有关感知觉的概念及特征简述第二节青少年学生感知觉的特点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第二章体育教学中的注意(4学时)第一节心理学中有关注意的分类及特征简述第二节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不集中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注意的特点第四节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第三章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记忆规律(4学时)第一节记忆的基本知识第二节体育教学中记忆的特殊性第三节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记忆的策略第四章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4学时)第一节心理学中的有关思维的概念与特征简述第二节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三节体育教学中思维的作用和特点第四节体育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第五章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4学时)第一节心理学中有关意志的概念与特征简述第二节学生意志力的年龄特征第三节体育活动培养意志力的特殊性分析第五节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与方法第六章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6学时)第一节心理学中有关情绪的概念与特征简述第二节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情绪的表现状态第三节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观测手段与内容第四节体育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第五节体育教学情感培养的策略第七章体育教学中的个体差异(2学时)第一节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的概念与生理差异特征概述第二节个体差异中个性心理方面的差异第三节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的策略第八章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2学时)第一节新旧体育课程下的体育教师第二节领导的行为理论第三节提高体育教师领导行为效果的策略第九章体育教学中的团体心理与人际交往规律(4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中的团体心理第二节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机动(2学时)四、成绩考核与评定1、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包括讨论、作业等)占30%,期终测试占70%。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64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专业一、课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
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
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2.目的任务: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中学体育教师。
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融会贯通。
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结合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 体育心理学概述1.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1.3 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了解体育心理学与体育其他学科以及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加以应用。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演变及发展,重点掌握国际、国内体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里程碑性的时间、事件及人物。
[讲授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
1.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1.4.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学习1.4.2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1.4.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1.4.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目的要求]: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各理论学派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运动心理学是运动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体育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侧重讲授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的理论和相关心理实验。
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人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等心理结构和心理训练,本课程实用性强,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可以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掌握运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运动实践中的心理问题能力,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今后的体育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的方式,能熟练使用基础实验的仪器,独立完成基础实验报告,独立从事调研活动和学会写小论文;组织学生对我校运动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可在本课程前后选修“教育心理学”、“心理质询与治疗”等课程。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主编. 运动心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推荐参考书:张力为主编.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祝蓓里. 运动心理学原理与运用. 上海: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2.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案例引进、理论分析解读、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和实践应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七、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宋体,小四,粗体)1. 课前预习,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紧跟老师的授课思路和进度。
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2. 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季浏、符民秋. 当代运动心理学.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祝蓓里. 运动心理学原理与运用. 上海: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2.八、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缺课旷课1次扣5分,缺课、旷课累计超过课程教学总时数三分之一者,作业、实验没有完成3次以上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核,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标注旷课标志并列入不及格课程成绩记载。
社体 体育心理学 教学大纲
社体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社体[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依据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21年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结合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为依据而编写。
该课程属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2.课程代码:3.教学时数与学分:46学时,2学分4.教学目的及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从理论上讲,要使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揭示在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及发展的心理规律,并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从实践方面讲,其目的是将来为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
5.学时分配表:《体育心理学》教学时数分配表二、本文 1.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并从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来分析体育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体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二、体育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第三、体育与心理的关系第二章学生的体育动机、兴趣和态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问题,弄清个体参加体育活动不可能单纯依靠外力维持,而是必须依靠主体的积极性。
重点掌握动机的基本理论和培养以及激发体育动机的方法。
第一、体育动机概述第二、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种类及培养第三章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懂得参加体育活动或竞赛,掌握动作技能,首先要通过感觉和知觉,正确的感知客观事物,才能正确的保持和重视动作技能。
理解并掌握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时空知觉、运动知觉,以及错觉等内容,形成概念体系。
第一、体育活动中人的时空知觉第二、体育活动中人的运动感知觉第三、体育活动中人的错觉第四章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和记忆[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白注意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理解体育活动中影响学生注意集中的因素,掌握注意的特征及其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并且掌握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以及促进运动记忆有效性的条件,重点掌握记忆这一心理过程及注意这一心理状态这一心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形成概念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课程编码:12116C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一、课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
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
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
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2.编写依据:本大纲的编写是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计划表》为依据。
通过教学大纲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能够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更好地体现和服务于教育目的。
3.目的任务: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中学体育教师。
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融会贯通。
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结合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 体育心理学概述1.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1.3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了解体育心理学与体育其他学科以及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加以应用。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演变及发展,重点掌握国际、国内体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里程碑性的时间、事件及人物。
[讲授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
1.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1.4.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学习1.4.2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1.4.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1.4.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目的要求]: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各理论学派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
在正确认识和掌握各学派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批判地加以接受,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能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讲授内容]: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各学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对各学派理论的评价。
2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2.1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2.2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2.3 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目的要求]:掌握目标设置的基本原则,了解目标定向的内涵及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不同影响作用,能够根据目标设置的具体原理帮助不同项目和基础的学生进行训练目标设置。
对于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特殊性。
[讲授内容]:目标定向的概念、分类;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不同个体的不同表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方法;目标设置的概念与功能;目标设置的原则;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
对于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特殊性。
3.运动兴趣和动机3.1 运动兴趣概述3.2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3.3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3.4 体育兴趣的培养[目的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兴趣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掌握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注意兴趣的培养,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不仅要重视直接兴趣,更要注重间接兴趣的研究。
[讲授内容]:体育兴趣的概念、运动兴趣的特性;运动兴趣的分类;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运动兴趣的培养。
3.5运动动机概述3.6动机的种类3.7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目的要求]:动机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因和驱动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动机的概念、分类、作用等基本知识,并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动机,促进良好体育行为的发生。
[讲授内容]: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4.运动归因4.1 归因理论4.2 运动中的归因4.3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4.4 归因训练[目的要求]:通过归因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归因的理论,认识每种理论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价值。
在体育活动中能结合运动中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归因,最大程度地激发练习者的积极性、保护好练习者的自信心。
[讲授内容]:归因的基本理论,主要应介绍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运动中的归因;影响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归因训练。
5.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5.1 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5.2 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5.3 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与干预5.4 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尤其是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功能,能够正确分析体育锻炼者是否得以坚持的影响因素。
掌握体育锻炼行为理论,并能进行有效干预,对于运动成瘾要能认识其危害性。
[讲授内容]:体育锻炼的界定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和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锻炼行为的健康信念理论、合理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锻炼行为干预;运动锻炼成瘾的概念、危害、特征与干预措施。
6.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6.1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6.2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6.3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6.4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目的要求]:理解并准确识记应激、唤醒、焦虑的内涵;掌握驱力理论、倒U 型假说、多维焦虑理论等唤醒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理解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因素,并能用来指导运动实践。
了解心境状态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科学地对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进行监控,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讲授内容]:应激、唤醒、焦虑的定义;关于唤醒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驱力理论、倒U型假说、多维焦虑理论;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心境状态的涵义与测量,心境状态的运动监测。
7.心理技能训练7.1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7.2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7.3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心理技能训练概念的内涵、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分类、原则等知识,能够根据学生或运动员的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讲授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作用、分类和原则;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特点、主要依据、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心理技能训练方案及其实施;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和程序;自生训练的方法和程序;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和途径;系统脱敏训练和模拟训练的方法;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的原理;不合理思维的特点;在体育实践中应用表象训练、认知训练和暗示训练、自信训练的方法。
8.运动技能学习8.1 运动技能概述8.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8.3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因素8.4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8.5 运动技能的迁移[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运动技能概念、组成和技能的学习过程;运动技能的分类等基础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过程的理论及阶段特点,对技能学习的影响因素能做出分析,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训练与指导,按照技能迁移的规律安排和组织教学。
[讲授内容]:运动技能的概念、组成和基本特征;运动技能的分类、测量与评价;运动技能的形成理论、阶段和途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外部因素;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运动技能迁移的原则、测量与评价;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9.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9.1 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9.2 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基础9.3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9.4 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目的要求]:通过学习,能够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能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和设计,要能够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讲授内容]: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学分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及其优化;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目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10.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10.1体育能力的差异10.2 智力因素的差异10.3 非智力因素的差异10.4 体育差生心理[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个体差异,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讲授内容]:体育能力的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对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体育差生的分类;影响体育差生的心理因素;提高体育差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11.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11.1 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原因11.2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11.3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心理反应,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为运动员重返赛场提供帮助。
重点在于应用。
[讲授内容]: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心理反应和干预措施。
12.体育社会心理12.1 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12.2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12.3 运功中的攻击性行为[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团队的概念及基本特点,把握团体凝聚力的测量方法,知晓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和提高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
对团队中的领导行为有一个一般的了解,通过自学掌握教练员领导行为的概念、特点、功能与作用等。
对运动中的攻击行为了解其产生原因,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攻击行为的发生。
[讲授内容]:团体凝聚力的概念及特征;团体凝聚力的分类、概念模型与测量;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途径与方法。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内外部因素;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一)考核评价与方法:闭卷考试(二)考核要求:1.在试卷的题目构成中,既要有一定的识记层次的内容,也有一定比例的分析与应用题。
识记和理解类占75%—80%,分析与应用要占到25%或20%。
2.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五、完成大纲的主要措施(一)主要措施:1. 认真备课,精心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深入而浅出。
2. 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