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7篇)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7篇)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通用7篇)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篇11、医疗设备科应定期到临床科室对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
2、对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设备科除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其设备性能及使用情况外,临床科室应填写:“大型医疗设备医用分析表”。
3、医疗设备科对临床科室填写的“大型医疗设备应用分析表”进行汇总,做出相应的分析、总结,并报医院领导参考。
4、根据分析结果,设备科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做出大型医疗设备年度更新计划。
一次性植入人体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一次性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现在医院开展的医用钢板、心脏瓣膜、人工关节、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人工晶片、各种补片、生物胶、球囊等。
2、凡医院购入的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须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相关文件要求采购,并与供货商签订合同。
3、使用科室应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提前送交申请计划,必须写清产品的生产厂家、供应商、规格、型号、价格、病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住院号、诊断病情、手术医师姓名、手术日期,并由科室主任签字。
4、库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要求,逐一进行核实,登记生产厂家、供应商、产品名称、详细清单、产品的检验报告或报关单、价格、生产日期及失效期和企业确认的可追溯的唯一性标识,如条码或统一编号,并对唯一性标识的内容、位置、标识方法以及可追溯的程度作出记录,做到没件高值耗材可追溯。
相关资料由设备科整理并存档。
5、使用时由手术室派专人负责领取,将其送往手术室进行消毒,以备手术时使用。
手术室有责任对所送植入材料数量等手续进行核实,再次验货,以防在材料消毒前的货物调换。
使用后的植入人体医疗器械的相关标识载入病历。
6、一旦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有关程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篇21、医用计量器具的购进,须先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经设备科长,主管院长审批后方可招标购买,与医疗器械的采购相同。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制度(6篇)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制度(6篇)医院医疗设备修理制度1一、装备处设备修理部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修理维护管理工作,发觉问题准时处理。
二、装备处设备修理部修理技术人员应定期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平安检查,准时发觉问题,消退隐患,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各科室医学设备消失故障时,由使用人员准时向设备修理部报修,说明设备所在科室、设备名称、故障现象等状况。
四、设备修理部设有专人值班,负责接待日常业务和应付紧急修理任务,值班人员接到报修任务,要做好报修记录并准时通知修理人员到现场修理,对急修设备、抢救设备优先处理,做到随叫随到。
五、修理人员接到修理任务,依据设备故障状况带好修理工具尽快到现场修理,设备修复后,由使用人员验收设备正常工作,填写仪器修理记录单,设备交付科室使用。
六、对现场不能修复的大型、急救设备,修理人员准时逐级上报组长和设备修理部负责人,组织人员抢修,需要外修或购置特别配件时,由使用科室填写《科室购置配件、修理申请表》报批执行。
七、对设备常用的零配件、易损件等,设备修理部制定配件名目,组织论证、比价后由设备管理科统一选购、入库,依据科室需要按招购置/领用,列入使用科室支出。
八、修理技术人员应对所修理的医学设备做出鉴定,凡属使用科室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坏,要准时上报,按相关规定处理。
九、未经装备处批准,任何人不得修理医院设备,因私自修理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责。
十、医疗仪器设备因老化或不能修复等缘由需报废时,根据医院报废制度执行。
医院医疗设备修理制度21、医院全部医疗设备必需建立档案,档案有医院设备科统一建立,并设专人专职管理。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就万元以上珍贵设备必需单独建档。
2、档案资料必需完好,不得外借、遗失;有关科室需借阅时,应事先征得有关领导同意。
各科复印的资料应妥当保管,未征得有关部门和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3、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科室申购报告、订货合同、发票复印件、出入库凭证付联、验收记录、产品样本说明书、安装调试记录、修理保养记录、零配件耗损及补充记录以及其它有关的一切技术资料。
医疗设备故障报修与维修制度

医疗设备故障报修与维护和修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本规章制度旨在确保医院内的医疗设备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障医疗服务的正常进行。
通过规范化的故障报修与维护和修理流程,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设备的故障报修和维护和修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诊断设备、治疗设备、手术设备、监护设备等。
3. 故障报修流程3.1 操作人员(医护人员或技术人员)在发现医疗设备故障时,应立刻向所在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报告。
3.2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收到故障报告后,应认真了解故障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故障现象、发生时间等。
3.3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依据故障的紧急程度,决议是否立刻采取紧急维护和修理措施。
若需要紧急维护和修理,应立刻联系设备维护和修理部门,并供应相关故障信息。
3.4 设备维护和修理部门接到紧急维护和修理恳求后,应及时派遣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
维护和修理人员应依照标准作业流程进行维护和修理,并记录维护和修理过程和维护和修理结果。
3.5 若故障不属于紧急情况,设备维护和修理部门应在故障报修后的24小时内派遣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
若维护和修理无法在24小时内完成,设备维护和修理部门应向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说明原因,并供应估计完成时间。
3.6 维护和修理完成后,设备维护和修理部门应对维护和修理过程和维护和修理结果进行记录,并将设备交还给原使用科室。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验证设备功能是否正常,并填写验收报告。
4. 故障报修责任和义务4.1 医院各科室应设立特地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并明确其故障报修的职责和义务。
4.2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所辖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保养。
4.3 医院设备维护和修理部门应依据设备的紧要性和紧急程度,订立维护和修理优先级,并依照维护和修理计划进行工作。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巡检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巡检制度一、维修制度1.1维修组织机构:医院设立维修科,由专业的维修人员组成,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
1.2维修工作内容:(1)接受设备故障报修: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医院工作人员、医生或护士需及时向维修科报修,维修科应迅速组织人员前往维修现场。
(2)故障排查与维修:维修人员根据故障情况,进行故障排查并及时维修。
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需及时申请更换或采购新设备。
(3)设备记录与维修档案:维修科需对每台设备的维修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设备维修档案,包括设备名称、故障情况、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等信息。
二、保养制度2.1保养组织机构:医院设立保养科,由专业的保养人员组成,负责医疗设备的定期保养工作。
2.2保养工作内容:(1)设备保养计划:保养科应制定医疗设备的保养计划,明确保养周期及保养内容,制定保养项目清单。
(2)定期保养工作:保养人员按照保养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保养,包括清洁、调校、润滑、紧固等工作,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和寿命延长。
(3)设备保养记录:保养科需对每次设备保养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保养日期、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信息。
3.1巡检组织机构:医院设立巡检科,由专业的巡检人员组成,负责医疗设备的定期巡检工作。
3.2巡检工作内容:(1)巡检计划:巡检科应制定医疗设备的巡检计划,明确巡检周期和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部件完整性和功能是否正常等巡检内容。
(2)定期巡检工作:巡检人员按照巡检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的问题。
(3)巡检记录:巡检科需对每次设备巡检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巡检日期、巡检内容、巡检人员等信息。
综上所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巡检制度是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而建立的重要制度。
通过科学的维修、保养、巡检工作,可以确保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通用5篇)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通用5篇)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篇1一、大型医疗设备定义及分类1.本制度中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单机价值超过人民币万元以上(重点十万元以上)用于医疗急救、诊断、治疗和医学科研设备。
2.根据维修工程人员分工而将上述设备分为:X线诊断机械设备类;监护及手术室设备类;呼吸、麻醉核医学、眼科及碎石设备类;超声诊断及检验设备类;呼叫及常规设备类;消毒及常规设备类;二、设备保养管理方法(三级保养)1.一级保养: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和基本参数校正。
2.二级保养:主管工程师配合并指导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
3.三级保养:主管工程师对所分管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参数校正。
三、设备维修管理办法1.设备维修实行专人分工负责制。
2.维修负责工程师对所管设备要及时认真做好:设备开箱验收登记、设备索赔登记、保修期内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情况登记(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记录、设备清洁及消毒方法。
3.维修负责工程师对所管设备,应尽可能采取下修方式(除故障特别复杂外)。
4.维修中由于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采购困难,主管工程师应及时通知设备使用科室,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5.维修中遇到难以判断或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主管工程师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仪器维修组应及时召开问题讨论会,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6.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也应及时向上汇报。
7.维修工程人员应严格把好报废设备鉴定关。
8.仪器维修组长应定期对下属的工程文件档案进行审核。
9.工程文件档案实行维修负责人保管方法。
10.维修电路图实行集中管理方法。
11.维修工程人员应经常与所管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和保养工作交流,积极听取设备使用人员对所用设备的反映,从中判断设备的使用现状。
12.维修工程人员还应经常与厂商维修工程人员进行联系和交流,虚心求教,尽最大可能地了解所管设备的常见及特殊故障的判断及维修方法。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维护和修理保养制度医院医疗设备维护和修理保养制度(精选3篇)医院医疗设备维护和修理保养制度篇1医疗器械包含医疗设备、医用耗材(低值易耗品、卫生料子、一次性用品、高值耗材)、医用试剂、消杀用品、医疗设备配件及软件。
1、医疗器械的计划管理(1)凡医院由国家无偿调拨、拨款购置、租赁、嘉奖、院资金购置及接受捐赠的医疗设备均属于此管理范围。
(2)医院全部医疗设备一律由医疗设备科有计划地统一购入。
各使用科室应本着先急后缓、勤俭节省的原则,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需要,在做好可行性预算的前提下,向医疗设备科做出每月计划和年度计划,由医疗设备科统一汇总,经有关部门及医院领导批准后方能实施。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订购任何医疗器械。
(3)医疗器械使用科室有责任介绍欲订购物资的品名、产地、规格、型号、性能、数量等,供购置时参考。
(4)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须经使用科室论证小构成员签字,报设备科统一订立计划,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
(5)为保证计划的严厉性,经批准后的购置计划一般不得随便改动。
如系特殊情况需调整时,也应书面呈报设备科并由医院领导同意后方可改动。
2、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1)医疗设备科所购医疗器械严格执行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应商查验索取必需的证件,审查招标医疗器械公司是否有不良记录(如有,一票否定,两年内不允许参加医院任何形式的招标)、是否为进口二手大型医疗设备、是否为国家已公布的淘汰机型,并备档。
(2)一般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科室要填写“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表”,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疗设备科长审核后再报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由设备科组织采购。
大型医疗设备除填写“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表”外,还需要填写“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论证报告”。
5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报政府采购办批准购买。
50万元以上设备经过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报政府采购办批准后委托招标公司招标购入。
(3)新进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必需严格执行贵州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的相关规定,严格依照中标(成交)产品采购手册进行采购。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设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环节。
第三条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负责人,负责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二)有专业维修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能力;(三)有必要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四)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档案,记录医疗设备的基本情况、维修情况、使用情况等信息。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设备维修质量。
第二章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第七条医院应当根据医疗设备的特点和使用环境,制定医疗设备的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医院应当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第九条医院应当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十条医院应当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医疗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者报废。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故障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医疗设备故障,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记录制度,记录医疗设备维修的情况,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维修内容、更换零部件等。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质量验收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维修质量。
第三章医疗设备维修的质量控制第十四条医院应当根据医疗设备的特点和使用环境,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的质量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能力。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二、维修管理的组织领导1.医院设备部门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设备部门设专职维修人员。
2.设备部门建立维修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3.设备部门负责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报修。
4.设备部门负责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设备部门负责建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档案,记录设备维修情况。
6.设备部门负责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三、维修管理的工作流程1.设备故障发现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人员应及时报修,设备部门负责接单并记录报修情况。
2.故障诊断设备部门接到报修后,负责人员应及时进行故障诊断,确保确定故障原因。
3.维修方案制定经过故障诊断,设备部门应制定维修方案,包括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维修周期等。
4.维修实施设备部门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维修实施,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维修验收维修结束后,设备部门应进行维修验收,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6.维修档案管理设备部门应建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档案,记录维修情况、维修结果等。
四、维修管理的要求1.设备维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
2.维修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工作,确保维修质量。
3.医疗设备在维修期间应有专人管理,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修。
4.设备维修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
5.设备部门应及时更新医疗设备的维修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最新的维修信息。
六、维修管理的评估考核1.设备部门应定期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医院设备部门应积极参加相关的维修管理培训,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3.医院设备部门应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技能考核,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医疗设备维修制度

医疗设备维修制度
第一条负责医用电子仪器、医用压力容器、医用制冷设备、常规医疗设备的维
修工作。
科室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通知总务科。
维修人员立即到达现场查看,若能现场修复的,现场处理。
不能现场修复的,维修人员带回维修。
第二条凡维修的设备,均应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登记表》。
第三条设备维修科人员定期主动上门检修,事毕应填写检修记录,由被检修科室负责人或设备使用人员签字验收。
如属抢修、抢救急需,可电话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检修。
第四条维修好的设备由维修人员通知使用科室,验收签字后,领回仪器设备。
第五条各科室如改装、系统升级、更新,需填写申请单,报院长批准后安排办理。
第六条在填写维修通知单时,设备使用人应详细说明故障现象,以便及时排除,缩短停机时间。
第七条设备维修后要做好登记,大型设备的维修记录要写入档案,内容包括维修日期、使用人主诉故障现象、修理人检查所见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更换零件及修复后的检验情况。
第八条对不能修复的设备,维修人员应说明原因并提出外修建议,经维修评估小组共同确认并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实行分工负责制,落实到人。
第十条在检修过程中注意人机安全,爱护设备,妥善保管零配件,严防流失。
第十一条无论何种事故发生后都要立即组织事故分析。
一般事故分析会由设备科组织使用、维修等有关人员参加。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配齐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维修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台账,明确医疗设备的型号、数量、使用部门、使用状态等信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维修记录,记录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等信息。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门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确保医疗设备的维修能力。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第二章维修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设备维修的流程和责任。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合理制定医疗设备的维修计划,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维修。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配备专门的维修人员,确保对医疗设备的专业维修。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维修档案,记录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和维修记录,作为维修管理的依据。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考核制度,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维修风险评估制度,对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第三章维修人员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门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确保医疗设备的维修能力。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提高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考核机制,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和修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维护和修理目的为确保医疗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减少故障率,保证医院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订立本维护和修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工作,包含日常维护保养、故障排出、设备更换等。
第三条维护和修理原则1.维护和修理工作应高效及时进行,确保医院医疗服务不受影响。
2.维护和修理工作应遵从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维护和修理质量。
3.维护和修理工作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
第二章维护和修理流程第四条维护和修理申报1.医院各科室在发现医疗仪器设备故障时,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维护和修理申报。
2.维护和修理申报应明确故障现象、设备型号、使用时间等认真信息,并供应相关的维护和修理记录、维护和修理合同等。
第五条维护和修理评估1.设备管理部门接到维护和修理申报后,需快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初步评估,确定维护和修理方式和优先级。
2.维护和修理评估应考虑设备的紧要性、故障影响范围、维护和修理时间、费用预算等因素。
第六条维护和修理计划编制1.设备管理部门依据维护和修理评估结果,编制维护和修理计划。
2.维护和修理计划应明确维护和修理时间、维护和修理人员、维护和修理方法等信息,并与相关科室进行协调确认。
第七条维护和修理执行1.维护和修理人员依照维护和修理计划进行设备维护和修理工作。
2.维护和修理人员应严格依照设备厂商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维护和修理质量。
3.维护和修理期间,如发现需要更换配件或无法维护和修理的设备,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汇报,并经批准后进行更换。
第八条维护和修理记录1.团队组织人员应对维护和修理过程进行认真记录,包含故障现象、维护和修理过程、更换配件情况等。
2.维护和修理记录应进行及时归档,以便今后参考或追溯。
第三章维护和修理管理第九条维护和修理质量监控1.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质量监掌控度,并定期组织对维护和修理工作进行评估。
医疗设备修理维护制度

医疗设备修理维护制度1. 前言为确保医院内各类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订立本医疗设备修理维护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内医疗设备的修理维护流程,保障设备的正常操作和可靠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 负责人和职责医院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的修理维护工作,并布置专职人员执行维护任务。
具体负责人和其职责如下:•设备科科长:负责整体设备修理维护工作的协调和管理,订立年度维护计划,并监督维护和修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负责设备科的预算和管理,并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和投资需求。
•维护和修理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修理和保养工作。
依照维护和修理计划和工作布置,及时响应设备报修恳求,并确保设备在体检和治疗期间的正常运转。
3. 维护和修理流程设备维护和修理流程如下:3.1 报修申请•患者或医护人员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状态时,需立刻向设备科报修。
报修申请内容应包含设备名称、型号、所在科室、故障描述等信息。
•设备科负责人接到报修申请后,将立刻派遣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工作。
3.2 故障排查与维护和修理•维护和修理人员依照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故障排查,并报告维护和修理过程和结果。
•如设备故障需要更换零部件或进行大规模维护和修理,维护和修理人员应及时联系设备供应商或维护和修理公司,以便获得专业技术支持和配件来源。
•维护和修理人员完成维护和修理工作后,应进行设备的功能性测试和安全性验证,并填写维护和修理记录。
3.3 维护和修理记录和数据管理•设备科负责人负责建立和维护设备修理维护台账,记录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情况、维护频次和费用等信息,并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进行评估。
•维护和修理记录应包含设备名称、型号、故障描述、维护和修理人员、修复过程和结果等认真信息,并定期向医院领导进行汇报和总结。
4. 维护防备措施为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科需要采取以下防备措施:•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文(3篇)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文一、维修保养工作任务1. 维护医疗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其性能和准确度的稳定性。
2. 及时处理医疗器械设备故障,保证其可靠性和可用性。
3. 定期进行检修、校准和测试,确保医疗器械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二、工作职责1. 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及时响应设备故障报警,进行故障排除和修复。
3. 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包括清洁、润滑和更换配件等。
4. 进行设备校准和测试,并记录校准和测试结果。
5. 提供设备使用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
6. 制定设备台账和维修保养记录,做好设备维护档案。
7. 协助采购人员进行新设备的采购、验收和安装。
8. 负责设备的报废处理和更新换代工作。
三、工作流程1. 日常巡检和保养(1)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查,检查设备外观和仪表显示是否正常。
(2)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正常接通,并检查保险丝和线路连接是否安全。
(3)检查设备传感器和传输信号是否正常工作。
(4)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灰尘和杂物。
2. 设备故障排除和修复(1)对设备故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现象和出现时间等。
(2)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确定故障原因。
(3)根据故障原因制定修理方案,并进行修理。
(4)修理后进行设备测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3. 设备检修和校准(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包括清洁、润滑和更换配件等。
(2)根据设备的校准标准进行设备校准。
(3)进行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记录校准和测试结果。
4. 技术培训和指导(1)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并向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定期进行设备操作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
5. 维护档案和记录(1)制定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购买信息、维修保养记录等。
(2)详细记录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包括日期、维护内容和维护人员等。
(3)及时更新设备维护档案和记录,并保管好相关文件。
四、工作要求1. 具有医疗器械维修保养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活动。
第三条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科学、安全、经济、效率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第二章维修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根据业务需要,设立医疗设备维修科(室),配备相应的维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六条医疗设备维修科(室)应具备与其维修工作相适应的技术能力、设备条件、工作场所和质量控制系统。
第七条医疗设备维修科(室)的主要职责:(一)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二)参与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计量、计量校准和报废等工作;(三)负责医疗设备维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四)参与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五)负责医疗设备维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统计分析;(六)参与医疗设备的安全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七)完成医疗机构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三章维修质量管理第八条医疗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管理的规定。
第九条医疗设备维修科(室)应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维修作业指导书、维修质量控制程序、维修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等。
第十条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维修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设备维修应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维修配件和材料,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二条医疗设备维修后,应进行功能测试和安全性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医疗设备维修科(室)应建立维修档案,记录维修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过程、维修结果和维修后续跟踪情况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四章维修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医疗设备维修科(室)应加强维修安全管理,防范和减少维修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医疗设备维修制度

医疗设备维修制度一、总则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研、教的重要工具,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证临床医疗的正常进行,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制定医疗设备维修制度如下。
二、维修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做到眼见、耳听、鼻闻、手摸。
对所有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问题)进行巡查,对水电气路进行巡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进行检查校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维护措施,有针对性的做好维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1. 常规医疗设备、设备的维修由设备部维修组负责。
保修期内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维修厂家,如未按维修协议及时处理,要按协议条款追究对方相应责任。
2. 维修组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检修医疗设备并协助医务人员了解医疗设备及设备性能,提高使用水平和维护保养水平,以减少医疗设备及设备的损坏。
设备维修事毕应填写检修记录,由被检修单位负责人签字验收。
各科如有临时维修工作,需填写修理通知单,送维修组,由检修人员办理。
如属抢修、抢救急需,可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检修。
3. 可携带及易搬动的设备需修理时,除填写修理通知单外,并连同故障设备一同送维修组,由维修组负责检修。
检修完毕,由送修人验收合格后方可取回。
4. 精密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由设备部维修组负责,同时可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5. 进口医疗设备的维修,应根据进口合同中的维修条款,及时与进口商联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 各科室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建立健全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安全、有效、经济地运行。
三、维修程序1. 报修:各科室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并注明设备名称、故障现象、故障发生时间、使用科室等,报设备部维修组。
2. 维修:维修组接到报修单后,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维修。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文(4篇)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保障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第三条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维修和设备保养两个方面。
第四条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由医疗器械维修保养科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行。
第二章维修工作第六条维修工作是指对因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修理,使其恢复正常。
第七条维修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接受报修:接受医疗机构各科室对器械故障的报修。
(2)信息登记:将报修的器械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器械名称、型号、故障现象等。
(3)故障诊断:针对报修的器械进行故障诊断,查明故障原因。
(4)故障维修:根据故障原因进行修理,排除故障。
(5)维修记录:对修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地点、维修人员等。
(6)维修验收:对维修完成后的器械进行验收,确保修理效果。
第八条紧急维修工作应优先处理,确保紧急使用的医疗器械能够及时修复。
第九条维修过程中遇到无法确定故障原因或无法修复的情况,可向上级单位或生产厂家寻求支持。
第三章保养工作第十条保养工作是指对正常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第十一条保养工作应按照器械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规范进行。
第十二条保养工作包括定期清洁、润滑、检查和调校等。
第十三条保养周期应根据器械的使用频度和要求进行制定,确保保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保养工作应进行记录,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
第四章维修保养设备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配备相应的维修保养设备和工具,以满足维修保养的需求。
第十六条维修保养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第十七条维修保养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维修保养设备应存放在专用的设备库房中,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

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一、总则1. 为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维修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二、维修管理组织1. 成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
2. 维修管理小组由设备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组成。
三、设备日常维护1. 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
2.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四、维修流程1. 发现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填写《医疗设备故障报告单》。
2. 将《医疗设备故障报告单》提交至维修管理小组。
3. 维修管理小组收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故障诊断。
4. 根据故障情况,决定是现场维修还是送修。
五、紧急维修1. 对于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紧急故障,应立即启动紧急维修程序。
2. 紧急维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执行。
六、维修记录1. 所有维修活动均应详细记录在《医疗设备维修记录表》中。
2. 维修记录应包括故障描述、维修措施、更换配件、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等信息。
七、维修质量控制1. 维修后,设备应进行功能测试,确保维修质量。
2. 维修管理小组应定期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八、维修人员培训1. 维修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维修技能。
2.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应组织相关培训。
九、配件管理1. 设立配件库,对常用配件进行储备。
2. 配件采购应遵循医院采购流程,保证配件质量。
十、制度更新1. 根据医疗设备技术发展和医院实际情况,定期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医院设备科所有。
请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医疗设备维修与替换制度

医疗设备维护和修理与替换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医疗设备的可靠运行,有效维护和管理医疗设备是至关紧要的。
本制度旨在确保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修理、保养和及时替换,并规范医院内医疗设备维护和修理与替换的流程和要求,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与替换,包含但不限于影像设备、手术设备、监护设备、试验室设备等。
三、设备维护和修理与保养1.全部医疗设备都必需依照设备生产厂家的维护手册和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理和保养。
2.每个科室必需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并保证设备的清洁、消毒和合理使用。
3.维护和修理和保养过程中需要停机的设备,必需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并确保在停机期间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必需时需供应备用设备。
4.维护和修理和保养记录必需认真记录,包含日期、维护事项、操作人员等,并保管在电子数据库中,供需要时查询和分析。
四、设备故障报修1.当显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修,并供应故障描述、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必需信息。
2.设备管理部门应尽快派遣专业维护和修理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维护和修理,并依据故障情况及时调配备用设备以保障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3.设备管理部门需及时追踪维护和修理进展情况,并于维护和修理完成后进行验收。
五、设备维护和修理费用1.依据维护和修理事项的性质和费用情况,维护和修理费用可划分为维护和修理保养费、零件更换费、设备维护和修理费等。
2.科室负责人在显现设备故障后,应向设备管理部门供应相应的经费支持。
3.设备管理部门应依据维护和修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费用核算,并及时向财务部门报销相关费用。
六、设备替换与更新1.医院设备定期巡检工作必需定时进行,并依据巡检结果进行设备替换和更新计划的订立。
2.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医疗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依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情况提出设备替换和更新方案,并报请医院领导审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设备维修制度
1.负责医用电子仪器、医用压力容器、医用制冷设备、常规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
2.设备维修组人员定期主动上门检修,事毕应填写检修记录,由被检修单位负责人签字验收。
各科如有临时维修工作,需要填写修理通知单,送维修组,由检修人员办理。
如属抢修、抢救急需,可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检修。
3.可携带及易搬动的器械需修理时,除填写修理通知单外,并连同该物送修理部门,对不能立即修理好的,须向承修部门取回收据。
修复后,使用部门凭据领回,并应进行验收签证。
4.各科室如新装、新建、改装、改建有关设备,需填写申请单,报分管院长批准后安排办理。
5.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由设备使用人或保养人详细说明故障现象及原因,以便及时排除故障,缩短停机时间。
6.设备维修后要做好登记,大型设备的维修记录要写入档案,内容包括维修日期、使用人主诉故障现象、修理人检查所见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更换零件及修复后的检验情况。
7.对不能修复的设备,维修人员应说明原因并提出外修建议,经科长批准后实施。
8.实行分工负责与派工相结合的制度,按片分工,落实到人。
9.维修完毕立即填写维修收费单,如实记录有关内容,并由维修人员与使用科室负责人签字,逐月上交统计。
10.在检修过程中注意人机安全,爱护仪器设备,妥善保管零配件,严防流失。
医院设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