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训及其涵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自古以来,学校对于被培养者总是有一种寄托和期望,为了实现各自的办学理想,学校在办学中制定了各种办法、制度、章程来约束和管理各项教育活动;其中,校训就是一所学校对于本校教师、学生的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训诫。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校训随着管理对象的不断变化、管理活动的不断完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的发展演变,传递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彰显着学校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最概括、最简约、最凝练的体现。

清华大学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其出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所作题为“君子”的演讲内容。建校初期,在该校任教的梁启超为同学们做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希望清华学子们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后来清华人就把这八个字当成校规,最后成了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北京大学

校训“爱国、进步、科学、民主”

北大没有官方正式的校训,对此争论很大。有人认为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算校训,但这个是对学校提出的办学方针,不能算对学生的校训。也有人认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最能概括北大的精神,但没有正式化过,而且政治性太强。改革开放后北大食堂墙上被刷上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几个大字,因此有人猜这算是校训,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不大认可这点。估计北大无官方校训的尴尬局面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南开大学

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早在南开初创之时,严修便提出了“尚公”、“尚能”的主张,并在办学过程

中一直践行“公能”二义。1934年,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老校长张伯苓化《诗经·鲁颂》中“允文允武”为“允公允能”作为南开校训。他明确表示,“允公”是大公,要发扬集体主义的爱国思想;“允能”是做到最能,要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南开的学生要同时具备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

1944年,张伯苓在“允公允能”的后面又加上“日新月异”,要求“每个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但要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由此形成了南开大学的完整校训。

天津大学

校训“实事求是”

天津大学的校训为“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并承继至今。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沿袭至今。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意为:办事求学必须根据实证,求索真相,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赵天麟以这四个字首倡于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津大学在继承这一优良校训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办事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开拓创新,把握规律。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恪守“实事求是”的校训,在教学上,明确提出了“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对教师严格聘任,讲求真才实学,并要求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讲授认真,教学方法具有引导性;对学生严格挑选,严格考核,严格管理,并要求学生自觉自重,勤奋好学,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海交通大学

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上海交大在90年代初提出了“饮水思源”为校训,不久又拓展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2006年12月,学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学校建国后的第一个《章程》,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本校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喝水的时候要记着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

宋时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传统,经查,最早出现的当属1926年学校30周年校庆时,在所举行的各项庆典仪式中,有建立最早的师范班校友捐建的“自流井”落成仪式,沈叔逵代表校友致词,说明开凿该井的意义是“饮水思源”。1933年4月,学校37周年校庆时,又有1930届毕业校友捐资于执信西斋前建造喷水池,喷水池中为一石碑,上刻“饮水思源”,石碑上置放铁铸的交大校徽。这一建筑物后在数十年的风雨中损毁,1979年又由学校在原址原样重新恢复。长期以来,“饮水思源”碑已成为交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物。著名学者杨福家先生曾对交大的这一校训赞赏有加:“上海交大的校训也体现了非常深刻的道德含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用英文来讲就是thanksgiving,感恩”;“‘爱国荣校’体现了道德的高境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复旦大学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当年的复旦学子、如今的复旦校长杨玉良将这样的心得与学生分享:读书要细,需进行文本之精读,此为切问;知识分子应当心有隐忧,对问题要有独立的思考,即是近思;在人心灵成长的不同阶段,要读不同的原典,这就是博学;要为心灵和精神而阅读、在阅读中生活,也正是笃志的意思了。

时光回溯到1913年,复旦大学迎来了李登辉(1872-1947)校长。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教育家,在任23年,是迄今任期最长的复旦校长。当年,他仿照世界名校惯例,为复旦定下了校训。李校长将遴选校训的目标锁定在中华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先由国文部的教师从《论语·子夏》中选出,随后,古汉语造诣颇深的复旦创校校长马相伯帮助遴选,在1915年复旦大学建校10周年时正式成为复旦校训。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则从复旦校训中抽出了“学”和“志”两个字与复旦学生分享体会:要学怎么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要对“志”作深刻的考虑。志是什么?心之所向在哪儿?这些问题都是年轻人必须考虑的;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吴晓明在校训中,看到了可由过去泛入今日的精神:求知识,求学问;注重学问的精神性品格;有社会关怀和天下关怀。

109个冬去春来,代代复旦人对校训的实践,远比字面的解读要丰富得多。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复旦人更是果敢而扎实地走出了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同济大学

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老校训“仰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