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常识试题

合集下载

儒家道家高三试题及答案

儒家道家高三试题及答案

儒家道家高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 道B. 德C. 仁D. 礼答案:C2.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3.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含义是什么?A. 不采取任何行动B. 通过不干预自然发展来实现治理C. 用暴力手段治理国家D. 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控制人民答案:B4. 儒家经典“四书”包括以下哪四部著作?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 《道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C.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D. 《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儒家倡导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力答案:D二、填空题6.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是指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折中7.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著作是_________。

答案:《道德经》8. 儒家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之一是_________。

答案:礼9. 道家思想中的“道”是指_________。

答案: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10. 儒家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_________。

答案:德才兼备的君子三、简答题11. 简述儒家的“仁政”思想。

答案:儒家的“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应当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民众的福祉,通过道德教化而非严刑峻法来引导人民,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12. 描述道家的“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答案:道家的“自然无为”生活态度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干预,通过减少个人欲望和人为干预,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谐与外在世界的自然秩序。

四、论述题13. 论述儒家和道家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同观点。

答案:儒家强调“仁爱”和“礼”,主张通过教化和礼仪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社会秩序和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际关系应当自然发展,避免过度的约束和人为的规定,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本性的发挥。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汉代儒学试题

汉代儒学试题

(二)太学的出现;
影响: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对教育: 的标志;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 2)对社会风气: 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 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 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 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坑儒谷(图四)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焚书坑儒)
秦朝,“焚书坑儒”,使儒 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1、原因:
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 义政治体制,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2)一些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 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 制之争。
思考1: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 原因何在? 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死气沉沉; 1)战国——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 的国家,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学术氛围 较宽松; 2)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 须加强思想控制;
专题一第二课
汉代儒学
---儒学确立正统地位
儒 学 的 兴 表现 起
背景:“焚书坑儒”批判
罢黜百家 太学的出现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请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秦始皇焚书坑儒
章碣
秦始皇 (图一)
李斯(图二)
“焚书“遗迹(图三)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 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维新 新文化 变法 运动 项 内 春秋 秦朝 西汉 两宋 明清 (居于统治地位) 时期 时期 目 容 战国 全盘 新发 空前 历史 受冷 压制 独尊 利用 强化 否定 展 地位 遇 原 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 因

儒学与人生题目大全.

儒学与人生题目大全.

1.(本题分值: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娜郁典篦?A.《汉书》B《周易》C《孟子〉D.《论语》•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2♦2.(本题分值:2)“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A.做人B.做给自己看C.作为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2♦3.(本题分值:2)甘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A.字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B.为自己名利C.-切从自己的利荃出发D.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4.(本题分值:2)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本题分值: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出自嘟部典籍?A.《论语〉B《孟子>C.《礼记〉D.《史记》♦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6.(本题分值:2)根据传逊教授所讲.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二天.谁在清华大学抄写了一张《满江红》的字报?A.巴金B.郭沫若C.闻一多D.钱钟书♦标准答案:C|♦本题得分:2本题分值:2)下列哪项不届干四书?A.周易B.中鹰C.大孚D.论语♦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8.(本题分值:2)儒家重视科技及在物质上的实用.提出。

原卿?A-“用力少.也功多-B.笛义掰广C.“以义辟广D.",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0>9.(本题分值:2)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A.人生B.理论C.儒字D.传统道德♦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0•10.(本题分值:2)“身心和诰-中“心”在橘家思想中指的是()?A.心脏B.人的精神C.心思D.心情•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2>11.(本题分值:2)儒字的根本是()?A.民与君B.三皇五帝与大同社会C.人与仁D.人与人♦怵准答案:C|•本题得分:2♦12.(本题分值:2)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0?A.重复性B.时代性C.象征性D.历史性•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2♦13.(本题分值:2)从儒家历代圣贤的智慧资源中提炼了三条“为富之道”.哪个不属于?A.戒奢葬欲.洁身自好B.富而无骄.富而好礼C.以财发身.兼济天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们如浮云•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0♦14.(本题分值:2)从历史渊源考察,中国的情、理、法中"理"的含义说法不正硝?A.天理B.道理C.公理D.公共道德•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0♦15.(本题分值:2)保学的核心是()?A.人与仁B.民与君C.仁与礼D.人与人•标准答案:C|•本题得分:0♦16.(本题分值:2)下列哪个不届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A.儒B.道C.佛D.法♦怀准答案:D|•本题得分:0‘17.(本题分值:2)治竽的三个层次是知、憧、还有一个是()?A.思B.熟C.透D.通•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0♦18.(本题分值:2)“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儒学试题2

儒学试题2

儒学试题2一、单选题(本题总分40分,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1、儒学的创始人是?()A. 老子B. 庄子C. 孔子D. 周公2、儒家“亚圣”指谁?()A. 孔子B. 文子C. 曾子D. 孟子3、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A.《易经》B.《论语》C.《大学》D.《春秋》4、《二十四孝》“曾子痛心”的故事:曾子的母亲用了什么办法召回山上砍柴的曾子?()A. 飞鸽传书B. 托邻居去叫C. 咬手指D. 打电话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下一句是?()A. 报得三春晖B. 游子身上衣C. 意恐迟迟归D. 天涯共此时6、人类历史的时间跨度可以比作一条直线:过去无始,?()A. 未来无终B. 未来无底C. 未来无人D. 未来无名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哪部典籍?()A.《汉书》B.《周易》C.《孟子》D.《论语》8、“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A. 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B. 为自己名利C. 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D.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9、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10、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A. 人生B. 理论C. 儒学D. 传统道德11、“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A. 心脏B. 人的精神C. 心思D. 心情12、儒学的根本是?()A. 民与君B. 三皇五帝与大同社会C. 人与仁D. 人与人13、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父母过世,古人一般守丧几年?()A. 一年B. 两年C. 三年D. 四年14、儒学的核心内容是?()A. 人与仁B. 民与君C. 仁与礼D. 人与人15、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A. 儒B. 道C. 佛D. 法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A.《礼记》B.《论语》C.《孟子》D.《周易》17、待人处世的最根本原则是什么?()A. 不卑不亢B. 忠孝两全C. 推己及人D. 重义轻利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先贤讲的?()A. 孙子B. 韩非子C. 老子D. 孔子19、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A. 爱学习B. 爱民族C. 爱国家D. 爱人20、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A. 人和事的关系B. 人和人的关系C. 人和动物的关系D. 人和自然的关系二、.判断题(本题总分1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1、儒学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核心和代表。

儒家文化十五讲期末考试试题

儒家文化十五讲期末考试试题

儒家文化十五讲期末考试试题A卷1.简述孔子的主要思想。

(200字)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

2.简述孟子的“仁政”思想。

(200字)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

孟轲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

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

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楚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

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

「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俱来的。

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法先王孟子主张行仁政, 必须效法先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 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仁政与王道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必须先有仁心, 然后方推行仁政。

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 乃有「不忍人之政」, 仁政, 是统一天下者必具备的条件。

汉代儒学 测试题

汉代儒学  测试题

汉代儒学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1.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2.先秦有“百家争鸣”,秦始皇曾“焚书坑儒”,汉代前期几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多信奉道家的无为而治,汉武帝之后偏偏是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力量,其主要原因是A.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代表B.儒家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文化C.封建统治者的支持D.中国儒家文化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农耕文明的要求3.《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4.西汉武帝之前,帝王纪元并无年号,只有年数。

武帝时有大臣提出,年号应以具有祥瑞意义的称号命名,不应只有数字,武帝接受了该大臣的建议,相继采用了“建元”“元朔”“元狩”等年号。

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开拓疆土的功业B.强化儒学的独尊地位C.重塑皇权的至尊地位D.期盼国家的国泰民安5.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发展变化,结合下面书影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 )A.孔孟儒学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6.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

这种观念推动了()A.专制主义的发展趋向B.大一统观念的形成C.宗法等级观念的形成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7.“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

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成熟于A.春秋B.西汉C.北宋D.明朝8.西汉董仲舒说:“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儒家思想试题及答案

儒家思想试题及答案

一.论述题1.孟子的仁政对孔子的仁学有哪些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孟子将孔子所倡导的仁之爱亲、爱人原则及自己主张的人性善理论用之于现实政治领域,把根置于血缘亲属关系中的仁爱原则推之于整个社会,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如果说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还只是一些语录式治国原则的话,那么,孟子的仁政理论则具有了相当系统完整的内容表述。

孔子虽然从各方面对―仁‖加以阐释和规定,但更多是局限于道德伦理、人生哲学领域;由于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从而使其仁的论说缺乏终极价值依据。

为了使孔子之仁具有本体论依据,孟子着重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从内在性(心性)与外在性(天命)两个层面为―仁‖寻找终极的价值依据,在其仁政学说与人性善理论之间建构起了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其仁政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人性论基础。

孟子的仁政学说,无论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2.谈谈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坚持正道,注重变通,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处事方法。

从实际出发,各方面统筹兼顾,度的正确把握和关系良好协调,平衡中寻求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论。

中庸之德:中庸是一种以礼的约束为前提,不走极端,以和为追求目标的道德境界。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谓中庸。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表现方面(1)天道与人道合一(2)天性与人性合一(3)理性与情感合一(4)鬼神与圣人合一(5)外内合一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儒学试题

儒学试题

2013学年儒家经典期中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分,每小题1分)1、儒学的创始人是()A. 老子B. 庄子C. 孔子D. 周公2、儒家“亚圣”指谁()A. 孔子B. 文子C. 曾子D. 孟子3、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A.《易经》B.《论语》C.《大学》D.《春秋》?4、《二十四孝》“曾子痛心”的故事:曾子的母亲用了什么办法召回山上砍柴的曾子()A. 飞鸽传书B. 托邻居去叫C. 咬手指D. 打电话?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A. 报得三春晖B. 游子身上衣C. 意恐迟迟归D. 天涯共此时6、人类历史的时间跨度可以比作一条直线:过去无始,()A. 未来无终B. 未来无底C. 未来无人D. 未来无名?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哪部典籍()A.《汉书》B.《周易》C.《孟子》D.《论语》?8、“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A. 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B. 为自己名利C. 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D.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9、?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10、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A. 人生B. 理论C. 儒学D. 传统道德?11、“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A. 心脏B. 人的精神C. 心思D. 心情12、下面哪种行为背离了“慎独”的原则()A. 雷锋助人为乐,不留姓名。

B. 王刚从不随地吐痰,即使在没人的野外。

C. 李红捡到一个钱包,他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于是归还失主。

D. 小明在夜深没人的时候,把街边的垃圾桶踢倒。

13、“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表示孝顺的行为,父母过世,古人一般守丧几年()A. 一年B. 两年C. 三年D. 四年?14、”三不朽”理论最早由谁提出()A. 范宣子B. 孔子C. 孙子D. 叔孙豹?15、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A. 儒B. 道C. 佛D. 法?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A.《礼记》B.《论语》C.《孟子》D.《周易》17、孔子认为待人处世的最根本原则是什么()A. 不卑不亢B. 忠孝两全C. 推己及人D. 重义轻利?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先贤讲的()A. 孙子B. 韩非子C. 老子D. 孔子?19、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A. 爱学习B. 爱民族C. 爱国家D. 爱人20、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A. 人和事的关系B. 人和人的关系C. 人和动物的关系D. 人和自然的关系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二、汉代儒学考试题

二、汉代儒学考试题

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2.(2009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3.(2010年北黄冲刺卷·历史九)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右图是我国儒家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下列关于他的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董仲舒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B.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C.其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援”D.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4.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

”思想上的统一是政治统一的重要保证。

中国古代在思想上最早实现大一统的是()A.秦代 B.汉代C.唐代 D.元代5.(2010年金考卷·九)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6.(2010年金考卷·历史九)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是因为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2010年北黄卷·文综三)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公元前29年1月5日),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

孔子考试题及答案

孔子考试题及答案

孔子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什么?A. 儒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墨家学说答案:A2. 孔子认为“仁”是什么?A. 忠诚B. 礼仪C. 爱人D. 智慧答案:C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调和主义D. 平衡主义答案:D4.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是什么?A. 精英教育B. 普及教育C. 贵族教育D. 宗教教育答案:B5. 孔子的弟子中,被尊称为“亚圣”的是?A. 颜回B. 子贡C. 子路D. 孟子答案:D6. 孔子主张的“礼”主要是指什么?A. 法律B. 道德C. 仪式D. 社会秩序答案:D7.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仁慈和宽容C. 诚实和正直D. 所有上述品质答案:D8. 孔子的学说在哪个朝代被正式确立为官方学说?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9. 孔子提倡的“孝”主要是指什么?A. 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B. 对长辈的尊敬和照顾C. 对君主的尊敬和照顾D. 对所有人的尊敬和照顾答案:A10.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A. 政治影响B. 教育影响C. 文化影响D. 所有上述影响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学说被称为_______。

答案:儒家学说2.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是_______。

答案:爱人3.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_______”,即不偏不倚,适中。

答案:中庸4. 孔子强调“_______”,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

答案:有教无类5. 孔子的学说在_______时期被正式确立为官方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汉朝6. 孔子认为“_______”是治国的根本。

答案:礼7. 孔子提倡“_______”,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答案:孝8. 孔子的弟子中,_______被尊称为“亚圣”。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检测题(含解析)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检测题(含解析)

汉代儒学检测题一、选择题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D.知识分子迷信孔子权威解析“百家争鸣”的背景是列国纷争、社会剧烈变化的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的中国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尚不成熟,所以思想文化领域才得以“百家争鸣”。

汉武帝时,为了配合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便在思想领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可看出,从前者到后者的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的轨迹。

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2、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上天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故选B项。

答案:B3、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解析由材料“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排除C项;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可知,董仲舒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所以答案选D项。

答案 D4、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尔雅》等课程。

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综合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及其历史作用,正因为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思想及历史作用,故被清朝廷列为禁书。

A项是宋明理学的主张;B项是李贽的思想;C项是南北朝以来的思想融合趋势。

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3.“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技术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述往以为来者师也”、“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可以看出王夫之重视历史研究对社会现实的指导意义。

故选B。

其他三项说法均与材料观点不符。

4.黄宗羲曾说:“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

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以上言论中,可以看出黄宗羲①认为末业指不切民用的行业②反对重农抑商③主张工商皆本④反对以农为本A.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汉代儒学(测试)

高中历史专题汉代儒学(测试)

第2课汉代儒学(测试)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方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这正是社会发展和封建统治思想成熟的结果。

A、B、D不符合题意。

2.“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

”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3.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太监宣诏时高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的理论依据是()A.“以法为本" B.“君轻民贵”C.“天人感应”D.“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奉天承运"的开首语,标榜了皇帝是感应上天的旨意发布诏书的。

君王的权力来自上天的授予,天人是相通的,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故选C。

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B.独尊儒术C.以礼入法D.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君主的权力是天意的表现。

5.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王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故D项正确.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弘扬和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故选B.7.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汉代兴办的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得以确立,故选B。

儒家思想练习题

儒家思想练习题

儒家思想练习题儒家思想练习1.(_ 广东惠州二模 27)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由此可以推断(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解析】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项错误.【答案】B2.(_ 四川绵阳一模 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解析】材料未涉及到世界本原之争,故A项错误;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治学方法的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理气关系之争,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道统之争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3.(_ 河南开封一模 26)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 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解析】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并未体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体现出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存天理,灭人欲 ,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答案】B4.(_ 四川成都一模 28)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 卿先卿>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 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 )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解析】儒学并非神秘学说,朱熹也并未将儒学神秘化,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宋理宗认为有补于治道可知朱熹在>提出的思想观点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为科举考试的命题素材,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B5.(_ 四川德阳一模 9)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这体现了他( )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解析】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未体现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未体现出致良知的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出自>,因而其引用这句话不能说明其目的是灌输心学理论,故C项错误;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体现出了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6.(_ 四川达州一模 27)王国维在>中说: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之作者是也 .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 )A.儒家的天人感应B.道家的无为无用C.理学的格物致知D.心学的本心灵明【解析】儒家的天人感应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故A项错误;道家的无为无用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意味着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与材料主旨接近,故C项正确;心学的本心灵明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C7.(_ 广东惠州三模 26)唐代李翱在>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妄情灭息 ,才能本性清明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发明本心,致良知C.人性本善习远D.人人皆可以为圣【解析】凡人要本性清明 ,必须做到妄情灭息 ,可见与存天理,灭人欲的精神实质相近,故A项正确;发明本心,致良知是心学求理的方法,与李翱观点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探讨人性本善下圣人凡人的区别,目的是提倡妄情灭息 , 人性本善习远只是立论的前提,故C项错误;材料还没上升到人人皆可以为圣的高度,故D项错误.【答案】A8.(_ 陕西宝鸡一模 26)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B.程朱理学的盛行C.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D.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解析】题目中比较了唐代和宋代妇女的不同,显示了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但这并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故A项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题目中是说思想方面的变化,不是说政治制度方面君主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不分男女,故D项错误.【答案】B9.(_ 广东茂名一模 26)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这反映了( )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解析】题干中朱熹和王阳明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天理的核心内容便是道德伦理观念,说明两者都重视道德,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还未明显展现出来,故D项错误.【答案】A_.(_ 广东湛江一模 26)王守仁认为,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王守仁的话( )A.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B.反映了因果报应源于良知C.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体现了天理良知自在人心【解析】材料未体现行的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因果报应,故B项错误; 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故良知即天理心自然会知可知天理良知,是人内心本来具有的,故D项正确.【答案】D_.(_ 湖南永州二模 2)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解析】西周礼乐制度是对王室贵族言行的规范,与官员丁忧尽孝道无关,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官员丁忧符合儒家伦理纲常,古代法制也深受其影响,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了举孝廉,故C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才开始融为一体,故D项错误.【答案】B_.(_ 安徽合肥一模 4)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通过实验途径,且格物致知也并非是寻求科学真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思想中没有涉及到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故D项错误.【答案】C_.(_ 广东深圳一模 27)宋儒通过对>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 )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解析】宋儒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夫为妻纲,反对在政治中女性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宋儒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道德贞操与材料中女正相符,故B项正确;夫为妻纲,与家族内外秩序不符,故C项错误;宋儒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是压制而非肯定女性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_.(_ 广西柳州一模 27)宋朝时期,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范仲淹设置扶助族人的义庄,司马光著有规范家庭礼仪的>,朱熹编写>刊行.这些知识分子是在践行( )A. 存天理.灭人欲B. 格物致知C. 齐家理念D.周礼宗法制【解析】题干中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范仲淹设置扶助族人的义庄,司马光著有规范家庭礼仪的>,朱熹编写>刊行体现出了宋代思想家们治理家族的观念,故A 项错误; 格物致知与家族治理观念无关,故B项错误; 齐家理念属于家族的治理观念,故C项正确;周礼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干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_.(_ 湖南衡阳一模 27)>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解析】花鸟画是明清时期主要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墨梅,反映的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注重个人正义.责任的道德修养,体现人宋明理学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_.(_ 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 26)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五经时代到四书时代的转变完成应该是在宋明理学时期,尤其是在程朱理学时期,宗法制逐步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吸收糅合诸子学说是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而四书到五经是儒学内部发展的过程,故B项错误;科举制度开始创立是在隋唐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兴起,尤其是朱熹>的完成标志着四书时代的开始,故D项正确.【答案】D_.(_ 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二模 25)南宋嘉定二年(__年),朝廷赐朱熹谥曰:文. 淳祐元年(_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将王安石排挤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 )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解析】根据材料中对朱熹的谥号以及周敦颐.张载和二程及朱熹的地位,可以看出当时程朱理学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产物,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理学的神圣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仍以理为本,心本论是陆王心学的特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_.(_ 四川乐山二模 26)朱熹说,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 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明理的方法B.读书的方法C.明理的目的D.读书的目的【解析】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体现了发明本心,认为读书只是儿童之学 ,因此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明理的方法,故A项正确;陆九渊没有涉及读书的方法,故B项错误;两者明理的目的和读书的目的均相同,即明天理 ,故C.D项错误.【答案】A_.(_ 山东淄博一模 26)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说明王阳明( )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解析】材料中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向万物中求理是错误,那该向哪里求理,根据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故A项正确;圣人之道就是天理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B项错误; 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更多的体现对格物致知的发展,故C项错误;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A_.(_ 吉林长春二模 26)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据此可知( )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私欲B.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C.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解析】朱熹在材料中肯定人的正常需求,否定人的过分需求,李贽认为私欲是人之常情,故A项正确;李贽的思想是认可了朱熹的观点,故B项错误;本题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来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_.(_ 山东济宁一模 26)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作注释,即>.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助人探究儒家义理B.弘扬致良知的学说C.促进儒佛道的融合D.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解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材料中为>>>>作注释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故A项正确;王阳明主张致良知 ,与材料中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不符,故B项错误;朱熹强调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错误;>较系统的反映了朱熹作为集大成者的理学思想,是儒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牌,材料中没有涉及压制心学,故D项错误.【答案】A_.(_ 福建福州一模 25)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 ,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民间书院的兴盛D.宋明理学的影响【解析】罢黜百家是儒学思想是儒学思想获得独尊地位,但发生在汉代,不能解释宋代的变化,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主要涉及选官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 项错误;民间书院的兴盛不足以促使儒学独尊的变化,故C项错误;据材料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 ,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23.(_ 福建泉州一模 27)元代郭居敬编录的>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B.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C.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解析】材料不能表明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因为这是民间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埋儿奉母是一种愚孝,体现了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故B项正确;只是一则材料,不能说明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24.(_ 广东广州一模 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据此可知(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出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项错误;李贽并未反对孔子的思想而是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故B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心,李贽强调的是是非标准不因孔子而定,其不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故C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于心,李贽强调的是是非标准不因孔子而定,两者都有对当时正统思想的一种反思,存在一种共性,故D项正确.【答案】D25.(_ 山东青岛一模 25)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 .该诗反映了( )A.圣人之道存于经典,孔孟之要在于天理B.发明本心,尊我德性,确立自我主体是根本C.倡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主张以义制利D.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循章摘句,博览群书【解析】根据材料中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强调人有天赋道德之心,自古圣贤相传的也只是这种本心.将精力花费到注解诠释古代经典上,以探求精微大义,只会使人迷惘.存于经典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古圣相传只此心得出强调的是本心,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B项正确;出来中未涉及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读书穷理是宋明理学的内容,而材料强调的是心学,故D项错误.【答案】B26.(_ 山西一模 25)陆九渊说: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 ,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 ,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 心即理也 ,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A27.(_ 湖南十三校一模 5)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解析】根据题目,朱熹的天理和公在社会道德的反应是三纲五常 ,其中对于官员来说,结合题目应当严格遵守君为臣纲 ,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追求天理的方法论,强调的实践,与题意不符,故B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题目中讲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共同重要性,并未涉及权贵,故D项错误.【答案】C28.(_ 江西九江一模 25)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 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 ,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 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 )A.孔孟儒学B.老庄道学C.董仲舒儒学D.程朱理学【解析】材料中把知识领域的事情是格物致知,材料意思是,要求人们通过格物.居静.以敬的心境引导自己的心灵,从人心转向道心 ,这是朱熹观点,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

儒家思想专题精彩试题集

儒家思想专题精彩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
1.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五常”包涵哪些内容?
A.仁
B. 义
C.礼
D. 孝
E.信
F.智
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下面哪一经典著作?
A.《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墨子》
3. 下列哪部文献不属于“四书”之列?
A.《大学》
B.《中庸》
C.《春秋》
D.《孟子》
4. 儒家“五圣”指哪些人?
A.孔子
B.颜子
C.文子
D.曾子
E. 子思
F. 孟子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此句出自论语哪一篇?
A.《论语·学而》
B.《论语·为政》
C.《论语·卫灵公》
D.《论语·里仁》
6.《论语》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
A.礼
B.仁
C.义
D.道
7.礼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中国历代社会中普遍都有尚礼的风气,你认为当时人们尚礼的原因有哪些?
A.维持等级制度的需要
B.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B.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 D.古代社会的一种风俗
8.你认为儒家讲求的“礼”在当今社会还适用吗?
A.适用
B.大部分适用
C.有些适用
D.不适用
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家的学问宗旨出自哪部经典?
A.《中庸》
B.《论语》
C.《大学》
D.《韩非子》
10.“中庸”是儒家核心伦理观之一,对于“中庸”理解历来不一,你对中庸思想怎样理解?
A. “无过无不及”的道德标准和“和而不同”的和谐尺度
B. 庸俗的折中主义
11.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把儒家文化导向概括为“亚洲价值”,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认为亚洲经济腾飞与儒家文化影响有关,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A.有
B.没有
12.你认为儒学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吗?
A.是
B.不是
13.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融入到现代文明中吗?
A.能。

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B.不能。

现代文明应与西方接轨,主要借鉴学习西方文明。

14. 在21世纪素质教育中,你觉得儒家智慧有哪些精神应该提倡?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真精神
B. “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
C. “和而不同”的协作精神
D.普渡众生的慈悲胸怀
15.在你看来,儒家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宗教吗?
A.可以
B.不可以
1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破”、“立”两个方面,批判是“破”,继承是“立”,我们应以“破”为主还是以“立”为主?
A.以“立”为主
B.以“破”为主
17.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重道轻器”是不鼓励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它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对落后有关系。

对此你赞同吗?你认为儒家思想与现代工业发展有冲突吗?
A.赞同,有冲突,不利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
B.赞同,没有冲突,可以吸收部分儒家文化融入到企业精神中
C.反对,没有冲突。

可以吸收部分儒家文化融入到企业精神中
18.现代社会“儒商精神”正逐渐被商界认可和提倡,它是主要体现在用“东方式经营管理中的东方价值观和思想方式,以弥补‘西商精神’中的工具理性和分析性思维的不足。

”如李嘉诚,邵逸夫就是儒商代表。

你认为儒商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A. 和而不同
B.以义取利
C. 自强不息
D.以利取义
19.在你眼中,儒商应该代表什么样的人?
A. 儒商是有道德、有文化、有国家社稷理想的商人
B. 儒商是以儒家理念为指导的、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人
C. 儒商是把儒家的价值理想与市场运行本身的法则相结合,并能遵循指导市场活动行为法则的商人
D.一些附庸风雅、矫揉造作的暴发户
20.你认为大学有必要开设有关传统文化与儒学的课程吗?
A.有必要。

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增强民族认同,应开设必修课。

B.可以开设。

但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开设选修课。

C.没必要。

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有过接触,没必要专门开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