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精选6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篇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耳朵听声和骨传声双耳效应:可由此推断声源方位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打算噪声的危害和掌握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凡是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等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诊病,敲铁轨听声音等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篇2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现象: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动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悦耳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肯定在20-XX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试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人教版八年级)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声现象》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声现象》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体都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妙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4、音调:。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5、响度:。

响度跟。

6、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⑵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减弱噪声的方法:、、。

2可以利用声来和。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1、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2、应用及现象:①。

②。

③:。

④。

3、光在真空中速度。

4、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5、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1、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是因为光从斜射向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而形成的,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而形成的。

4、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1)、(2)、(3)、(4)、5、平面镜成像的规律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 ,远视眼要戴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1、温度是。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编----第一单元《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的产生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发声体)。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2、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意: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同种介质,温度变高,声速变大。

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4、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5、回声①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②听见回声的条件: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s以上(或者距离在17m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

(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③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构造:2、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发声体,介质,健康的耳朵3、人能听到声音的途径(过程):(1)空气传导过程(即人耳听声):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过程:声音→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4、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是发声停止,不是声音停止——两者有区别)。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2. 声音的传播a.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空气)、固体、液体(比较不同状态下介质传声的速度、优劣)b. 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3. 人耳听声的原理:(1)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 声源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等。

C.听觉器官完好。

人耳的结构: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振动)、听神经(传导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等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人耳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A:空气传导: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骨传导: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3)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转化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的应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所用到的方法叫转换法或者叫转换放大法。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人教版八年级)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介质)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水波和声波类比)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

实验: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两人相距(如:300m,距离不要太短,否则时间太短,测不准)2、甲点燃爆竹。

3、乙看见爆竹爆炸的火光时开始计时,听到爆竹声时计时结束,测出时间t4、计算:v=/t回声: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vt☆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Q: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A:可在桌上撒些米粒,这些米粒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这篇关于⼈教版⼋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的⽂章,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第⼀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节:声⾳的产⽣与传播⼀:声⾳的产⽣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3 发⽣物体的振动停⽌,发⽣也停⽌疑点:1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体都可以因振动⽽产⽣声⾳。

2 “振动停⽌,发⽣也停⽌”不同于“振动停⽌,发⽣也消失”。

振动停⽌,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声⾳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的介质有:固体,⽓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声速描述,它的⼤⼩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般在⽓体中,温度越⾼,声速越快4 声⾳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们能够与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在15℃的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的时间⽐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节:我们怎样听到声⾳⼀:怎样听到声⾳重点定义:在声⾳传递给⼤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障碍,⼈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也能够感知声⾳要点:1 ⼈⽿的构造:外⽿(⽿廓,外⽿道)中⽿(⿎膜,听⼩⾻)内⽿(半规管,前庭,⽿蜗)2 听到声⾳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膜或头⾻→听觉神经→产⽣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的⿎膜和听⼩⾻发⽣损伤,就会使听⼒下降,叫做传导性⽿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可以继续听到声⾳;如果⽿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会降低,甚⾄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聋,⼀般不可治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最全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最全讲义

第一章 声 现 象1 .1 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气液固υυυ〉〉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tS=υ;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3、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一.例题精讲1、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声音被手挡住了B、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2、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 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3、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5、我国已进行了“神州”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6、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7、某同学在探究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之前,提出以下假设,你认为他的假设合理的是A.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一样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小,因此传播快C.响度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 D.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有关二、填空题8、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
点全面总结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中的分子作为媒介传递振动。

-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2. 声音的特性
- 频率:声波振动的快慢程度,以赫兹(Hz)表示。

- 声调:人对声音高低的感觉,与频率相关。

- 声强:声音的强弱程度,与振幅有关。

-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相关。

3. 声的传播路径
- 直线传播:声音以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一个物体后被反弹回来,形成回声。

- 声的透射:声音从一个介质传到另一个介质。

4. 声音的利用
- 通信:声音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如电话、对讲机等。

- 音乐:声音的频率和声波的振动方式使我们能够欣赏音乐。

- 声学设备:如扬声器、麦克风等把声音转换为电信号或机械
振动。

5. 声音与听觉
- 耳朵是我们感知和听到声音的感觉器官。

- 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和内耳传达到我们的大脑。

- 听力损失或聋响可能导致听力障碍。

这份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点的
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传播路径、
声音的利用以及声音与听觉的关系。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声学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要点新人教版第一章声音现象知识要点编号姓名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运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会随之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在物理学中被称为物质。

2.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液体的传声性能比气体。

3.真空传声。

宇航员只能在月球上说话(有或没有空气)。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这被称为声波。

3、音速1.用声速来描述。

2.音速等于音速。

速度=--距离时间,其数学表达式为:。

3.音速与和有关。

4.多数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在液体中较大,在气体中最。

5.记住:15o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m/s。

第二节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人耳的主要构造:耳廓、外耳道、耳蜗等。

人们如何感知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耳聋的原因:在声音传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人都会失去,引起耳聋。

4.耳聋的分类:耳聋和耳聋。

5.骨传导:声音经过、传到,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6.双耳效应:双耳的声源一般是不同的,传递到双耳的声音等特性是不同的,这是常用来判断声源的,这就是双耳效应。

7.双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立体声:利用只话筒和只扬声器可听到双声道立体声;只有一个麦克风和一个扬声器才能听到多声道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主要特征,即,和。

1、语气1.音调:人感觉到的叫做音调。

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3.频率:称为频率。

频率以字母表示,单位为,简称,符号为。

例如,20Hz表示。

4.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音调就越;反之,发声体振动越慢,频率就越,音调就越。

5.超声波:人们称之为超声波(人耳听不到)。

6.次声波:人们称其为次声波(人耳听不见)。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

以下是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19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190Hz,高于2019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介质)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水波和声波类比)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实验: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两人相距s(如:300m,距离不要太短,否则时间太短,测不准)
2、甲点燃爆竹。

3、乙看见爆竹爆炸的火光时开始计时,听到爆竹声时计时结束,测出时间t
4、计算:v=s/t
回声: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Q: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A:可在桌上撒些米粒,这些米粒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实验探究见左下图)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耳听到的响度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实验探究见右下图,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探究音调和频率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听诊器: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 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禁止鸣笛,发动机安装消声器等);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隔音墙、隔音板,种树,关门窗等);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防噪声耳罩,耳朵中塞棉花)。

五、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

(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