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 .doc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教学设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教学设计>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学生来念101页)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
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在深深地反思:如何才能做到像孔子一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如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不仅让我的学生和古代的圣贤进行了心灵的交流,收获颇丰,也让我懂得了学无止境、教学相长的道理。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澳门香港灵魂凤阙吞咽哭泣号啕(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号啕:大声哭泣)(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掳去黄豹狞恶啖着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新闻通讯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学案 苏教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
2.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3.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怀。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给下列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iǎng bǎo﹙﹚﹙﹚ lǔ﹙﹚去梦 mèi﹙﹚凤 què﹙﹚ níng﹙﹚恶 dàn﹙﹚着yīn yūn﹙﹚﹙﹚脂gāo﹙﹚号táo﹙﹚2.有关作者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3.搜集《七子之歌》中“七子”的有关资料。
4.提出在自读中产生的问题。
﹙疑为学之始,做学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二、课堂探究:(一)组内交流预习题。
﹙分工合作,小组展示﹚(二)课堂自学1.诗前小序的大意是什么?设置小序的目的是什么?2.这七首诗歌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结合“七子”的有关背景进行思考,你一定行,相信自己!﹚(三)展示交流——组内自读《七子之歌》,同桌互读互评。
(四)组际朗读展示。
1.小组重点朗读《七子之歌·澳门》。
﹙从语气、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进行点拨﹚①小组讨论“妈港、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词语意思。
﹙指导学生运用词语品味法品读诗歌﹚②讨论交流《七子之歌·澳门》所表达的意思及其思想感情。
组内研讨交流读后体会,并朗读展示。
2.小组朗读、讨论、交流展示。
(1)分六个小组,每组探究一首诗。
(2)讨论最能体现该诗歌情感的词语。
(3)组内交流朗读。
(4)每组推荐代表进行朗读比赛。
(五)拓展延伸⑴在台湾的最高峰玉山之巅,竖立着一座3米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半身铜像,铜像面向大陆,目露愁绪,凝视着远方。
请你大胆的想象一下,这尊铜像寓含哪些意思?知识链接:“七子”背景材料⑴“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为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大指旅顺、大连、因为同时被俄国人占领的,所以作为一个)。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是某某、澳门、某某、九龙、威海卫、某某湾和旅大(旅顺某某)。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某某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某某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某某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课后学习:
背诵《七子之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横批“澳门回家”。
二、内容简析
前言:表明写作的缘由、写作的目的和内心的期盼。
缘由:“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备课初稿
执教者记录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能说出浸渍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说出每一首诗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爱国情感的内化
四、教学设计
由于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与现在学生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并要求学生背诵。安排一教时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某某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某某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某某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某某湾、旅顺和某某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1982年9月,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1997年中国将收回某某,1997年某某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七子之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七子哀怨的感情表达;•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七子之歌》。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学情趣。
1.3 情感目标•在欣赏《七子之歌》的过程中,体验中华民族优美的文化传统和瑰丽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 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七子之歌》又称《子夜歌》,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七首长诗。
这七首长诗,分别以玄武门之变为背景,通过七个从玄武门逃出来的名士,表达了士人之苦、民族之痛、自由之志。
2.2 课文分析•第一首《黄鹤楼》:描写荆州黄鹤楼的景色和历史,颓废流离的官场生涯。
•第二首《青玉案》:表达对失去灵魂同伴的祈求和思念。
•第三首《赤壁怀古》: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为主人公,描写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和孙刘联盟的奋斗精神。
•第四首《春夜喜雨》:再现盛唐时期的繁华景象,在描写雨景的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快乐的向往。
•第五首《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在独处中思考历史沧桑和人情世故。
•第六首《登高》:在登高的过程中,振奋人心地表达对自由和成就的向往,对困苦和艰辛的豁然开朗。
•第七首《玉阶怨》:通过对玄武门之变的回忆,表达出士人的悲痛和彷徨,以及对自由、正义和永恒的追求。
2.3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阅读朗读,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深入理解《七子之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提高其语文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以朗读《七子之歌》中的一篇为例,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从听到的声音和感受中获取自己的情感共鸣,并从中窥探出《七子之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目标设定: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
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2、借助对《七子之歌》的诵读欣赏,学习诵读欣赏的一些方法:可以体会诗歌的情感,尽量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融为一体;可以感受诗歌的形象,寻找适合这个形象的朗读;可以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求得能创造情境的朗读;可以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求得呈现诗歌深层美的朗读!步骤安排:一、布置预习:1、查工具书认清生、难字词。
2、提出在自读中产生的问题。
3、搜集《七子之歌》中“七子”的资料。
二、课前入境:上课的正式铃响前几分钟,循环播放年仅七岁半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领唱的《七子之歌•澳门》。
三、课堂进程:(一)知人论事: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曾经牵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打动了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
这歌的名字叫——《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诵读欣赏《七子之歌》!同学们知道吗?《七子之歌》的曲子是作曲家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着歌词,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的。
使作曲者如此动容的歌词,它的作者叫——闻一多。
闻一多是谁?同学们能不能一下子就说出他在插图上的位置?——对!左下方!在面容狰狞的侵略者和阴森森的刀枪的左下方,这一位面容憔悴而目光坚定的,就是我们的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为什么会写下《七子之歌》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不需要评论,我们需要自己来认识!同学们,让我们试着走近闻一多——幻灯片:师介绍:1899年10月22日,在某某省浠水县一个富有的闻姓家中,诞生了一个白胖小子,家人给他取名叫闻一多。
在这个书香门第,闻一多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1913年,闻一多14岁那年,以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但当时的高等教育仍然充满了封建主义和奴化教育。
对此,血气方刚的青年闻一多十分愤慨。
他向往革命,盼望着祖国一天天地强盛起来。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九单元“精彩的表达-抒情”的第一课《七子之歌》。
该课文是唐代李白所作,是一首七绝诗,力图展现出七个不同性格的人的人生态度及其所反映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诵读该课文,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语言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理解《七子之歌》所反映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3.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七子的人物形象和背景,领略他们的性格特征。
2.体味《七子之歌》的语言魅力,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正确朗读和诵读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抒情性和审美特征。
2.理解七子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提高鉴赏能力。
1. 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例如可以播放一些著名的诗歌朗诵视频,或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探究诗歌内容和语言教师介绍《七子之歌》的作者李白、七子的人物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然后教师可以将整首诗歌分段解读,讲解一些生僻词汇、典故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魅力。
学生需要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总结概括。
3. 朗诵和诵读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语言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和诵读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表现情感和韵律的方法和指导,例如注意语调和节奏、注意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等。
学生需要通过诵读和朗诵,体验诗歌的节奏和味道,理解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感。
4. 总结提升在本节课的最后阶段,教师对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一、教学目标学生结合拟人手法的运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邶.冀.迄.夫.自怨自艾.愍襁褓.....生蹴.....家传.遗骸氤氲髁孪...掳.梦寐啖号啕踏【目标展示】学生结合拟人手法的运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导入新课】结合作者简介导入: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某某浠水人。
就读武昌两湖师X学校附属高等小学、清华学校。
1922年赴美国留学,开始诗歌创作。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任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同时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曾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
1928年参加新月社,参与创《新月》杂志。
后历任某某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1年皖南事变后,积极投身某某运动,加入中国某某运动同盟。
抗战胜利后坚决反对内战,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发表了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暴行的演说,当晚即遭暗杀,走完了他诗人——学者——某某斗士的光辉道路。
闻一多不仅是杰出的诗人,并且在有关古典文学的研究上建树很高,他对唐诗、《诗经》、《楚辞》等的研究,考证精细,多有创见。
【新知研习】1.说出《七子之歌》的写作背景。
2.学生朗读,分小组讨论诗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3.学生在熟读七首诗的基础上自行选一两首加以背诵。
【归纳总结】1.爱国情怀。
2.拟人手法。
【拓展实践】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调查“七子”回归祖国怀抱的有哪些,都是什么时候回归的,还有哪些没有回归?最后以“七子之歌”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小组合作)【预习指导】预习《网上读写与交流》。
四、板书设计七子之歌闻一多爱国情怀拟人手法五、教学反思。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12篇)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12篇)导语: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百姓的主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七子之歌》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七子之歌》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诗歌的形象,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一、解题导入放音乐《七子之歌》)(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二、了解作者、背景闻一多:背景: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
“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
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难读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给下列字注音襁褓..()..()掳.去()梦寐.()凤阙.()狞恶啖.着()脂膏..()..()号啕..()氤氲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1、学习《澳门》(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体会到的?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了解澳门: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背诵:(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不看书)2、学习《香港》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七子之歌教案苏教版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七子之歌》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七子之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七子之歌》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七子之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2.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表达方式。
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观点。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七子之歌》的背景和作者。
3. 文化认同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七子之歌》,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 价值观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作者对家国的热爱和坚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之懂得珍惜和传承家国文化。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理解《七子之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2. 阅读诗歌:学生自读《七子之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案例分析: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表达方式。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堂学习的收获。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子之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七子之歌》教案请关注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七子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教学设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教学设计>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学生来念101页)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
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澳门香港灵魂凤阙吞咽哭泣号啕(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号啕:大声哭泣)(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掳去黄豹狞恶啖着(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襁褓:包裹婴儿用的东西。
掳去:抢去狞恶:非常凶恶)(2)指名领读。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1.学习《澳门》(1)指名读第一首诗。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七子之歌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七子之歌教案(一)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利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在诵读与表达中,给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至3课时。
教学流程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
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
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com,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谈话。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
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教案标题:《七子之歌》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七子之歌》;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七子之歌》的意义和背景;2.正确朗读《七子之歌》的诗句。
教学准备:1.课本和音频资源;2.投影仪和屏幕。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音频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七子之歌》的主题;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七子之歌》(15分钟)1.给学生简要介绍《七子之歌》的背景和意义,讲解其中的典故和象征意义;2.播放《七子之歌》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步骤三:诗句欣赏(20分钟)1.将《七子之歌》的诗句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诗句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朗读他们组的诗句;4.鼓励学生根据诗句的情感表达,设计角色和表情,进行小品表演。
步骤四:合作演练(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句进行朗读和表演;2.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可以自行分配角色和练习;3.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反馈和建议。
步骤五:总结分享(10分钟)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七子之歌》的理解和感受;2.总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延伸:1.邀请学生自主寻找《七子之歌》的其他版本或相关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2.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编写自己的“子歌”。
板书设计:《七子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七子之歌》;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七子之歌》的意义和背景;2.正确朗读《七子之歌》的诗句。
教学步骤:1.导入2.讲解《七子之歌》3.诗句欣赏4.合作演练5.总结分享扩展活动:1.寻找其他版本或相关作品2.编写自己的“子歌”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可以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新-《七子之歌》教案(优秀9篇)
《七子之歌》教案(优秀9篇)融历史感与现实感于一体,是这一组诗的又一大特色。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所孕育的伟大人物,是民族的精英。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给大家分享的《七子之歌》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
《七子之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歌词、旋律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控制好音准和声音。
3、在歌曲的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与政治、历史、地理等横向学科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4、在艺术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1、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要注意音准和声音。
2、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的理解和运用,准确地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学唱今天的新歌之前,老师想为大家朗诵一首诗,《七子之歌——澳门》(朗诵)。
师:这首诗诗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
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
板书: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词李海鹰曲师:七子,指的是被列强割据的七块地和人民,它包括香港、九龙、澳门、广州湾、威海卫、旅顺、大连。
二、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地理,那哪位同学能简单的告诉大家澳门所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情况?生: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
生: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
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师: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谁能说说?生: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篇一:七子之歌教案《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一、歌曲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组教学法,分组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表现歌曲内涵及情感。
教学难点:在分组活动中与他人友好相处交流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f 2/4《快快跑》德国1 3 ︱5 0 ︱5 4 32 ︱1 0 ︱2 2 7 5 ︱5 53 1 ︱2 2 7 5 ︱5 5 3 1 ︱快快跑,马儿快快跑跳过岩石,越过山包不要累坏不要摔倒, 1 2 34 ︱5 0 ︱5 4 3 2 ︱1 —‖快快跑,马儿快快跑。
说明:在教学中老师用两种演唱方式范唱。
一种是扁、挤的声音,像幼儿园小孩似的。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另一种空、松、高位置的声音。
学生们通过对比,直观地明白了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正确的演唱。
(设计意图:此为我的音乐课常规环节。
既是发声练习,也是组织教学。
用钢琴伴奏练声,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在练习中开始美妙的音乐之旅。
)二、导入1、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
2、师:长这么大,是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母爱。
现在让我们伴随这美妙的旋律回忆母亲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七子之歌》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3.学习欣赏和朗诵诗歌。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七子之歌》2.诗歌欣赏和分析3.学习诗歌朗读和表达技巧三、教学准备1.《七子之歌》的诗歌文本和音频。
2.讲台、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3.学生准备板书。
4.课堂练习和活动材料。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七子之歌》的背景和简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可以用图片、视频或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步骤二:诗歌欣赏(10分钟)播放《七子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回答以下问题:1.歌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2.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是什么?为什么?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回答。
全班共同讨论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步骤三:诗歌分析(15分钟)将《七子之歌》的诗歌文本显示在投影仪上,进行逐行解读和分析。
教师解释每一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于诗歌的表达有何影响?2.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是什么?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3.诗歌中的重复和对偶有何作用?教师可以用笔记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板书上,以便后续讨论和复习。
步骤四:诗歌朗读和表达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读和表演。
鼓励学生在表达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表演的提示和建议,例如音调、节奏和表情等。
步骤五:课堂练习(10分钟)分发课堂练习和活动材料。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检验他们对《七子之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填空、选择、配对或创作韵文等。
步骤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1.你对《七子之歌》有何新的认识和感受?2.你觉得哪些部分最有趣或最难?然后,给学生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诗歌。
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子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同学唱的:感情直露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卫》 :着重写悲壮的历史和险要的地势。 《广州湾》 :突出地理位置的重要。 《九龙》 :突出悲苦,期 盼回归。 《旅顺、大连》 :突出列强的暴虐。 课后学习: 背诵《七子之歌》
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 “防海的健将”威海 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 “神州后门上的一把 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 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 “中华七子”在英、法、 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 志士们的心境: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 久” ,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 , “因择其中与中华 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 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 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 “余读 《七 子之歌》 ,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表》 、 《陈 情表》时,故未 有如是之感动也。 ”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 ,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 它表明: “国弱民受辱” 、 “落后就要挨打” ;它警示国人: “中华民族已 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 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 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 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 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 中山 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 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1982年9月,邓小 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1997 年香港回归,1999 年澳门回归。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 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 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 “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 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 ,横批“澳门回家” 。 二、内容简析 前言:表明写作的缘由、写作的目的和内心的期盼。 缘由: “丧失之土地,失养 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 甚于《凯风》之七子。 ” 目的: “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 ” 期盼:中华七子之归来。 《澳门》 :着重写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香港》 :着重写受到的凌辱,表明回归的愿望。 《台湾》 :着重写英雄的传统。
2020 年七、教学目标 1、 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能说出浸渍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 ,说出每一首诗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爱国情感的内化 四、教学设计 由于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与现在学生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要为 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 并要求学生背诵。安排一教时 课前学习 自我反复诵读 教学过程 一、背景资料 中国人是背负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 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仿佛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黯淡的 前景。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 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 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 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 ,并旋即在《现 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是香港、澳 门、台湾、九 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 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 弹的 英国士兵 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 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 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 此拉开。 1860年, 中英签署 《北京条约》 , 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 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香港的姐妹” 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 ,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 ,在明代中叶以“晾 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 ”澳 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 , “东海的一串珍珠”宝 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 执教者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