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治理架构探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社区治理是城市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治理也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权责不清、信息不畅、参与度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社区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也制约了城市社区的发展。
对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找出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城市社区治理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的组成、作用和相互关系、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篇章的阐述就是要对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背景进行说明,并指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研究社区治理结构要素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城市社区管理的核心机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社区发展和治理的规律性。
通过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要素,可以揭示社区治理体系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有助于增强社区管理者对社区运行的认识和把握。
研究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还可以有助于发现现有社会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改进和优化社区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对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的分析,可以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社区治理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实现社区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研究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进步和完善,更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社区治理结构的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要素包括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社区设施、社区规划等多个方面,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
社区居民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他们是社区治理的基础。
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研究首先,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需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市场力量提供公共服务。
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引入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合作社,通过竞争机制提供居民用水、用电、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奖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市场力量服务于社会公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其次,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治理理念的体现,可以提高治理效率和公众参与度。
通过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可以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社区事务的全面监管和评估,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第四,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加强法治建设。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可以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秩序。
政府应该加强社区法律服务和法制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社区法规和制度,为社区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第五,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治理的目标,需要将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政府应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倡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和居民共同参与。
通过市场机制、信息化管理、社会参与、法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提高城市社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是指城市社区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社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组织结构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组织结构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础,其主要要素包括社区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综合管理办公室等。
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的基层治理组织,负责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事务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等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的代表组织,负责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协助社区组织开展工作。
社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是社区组织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社区治理的统筹协调和执行工作。
这些组织结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组织体系,对城市社区的良好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二、运行机制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运行机制是城市社区治理的保障和支撑,其主要要素包括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协调机制等。
决策机制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核心,负责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
监督机制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负责对社区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协调机制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保障,负责协调社区内各方利益关系,推动社区事务的有序进行。
这些运行机制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运行机制,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规范引导。
三、参与主体要素分析四、建设路径探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要素分析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参考。
要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组织结构建设,完善社区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综合管理办公室等基层治理组织,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和规范化。
要优化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协调机制等城市社区治理制度,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依法运行和有效运行。
要促进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参与主体建设,引导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社区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共赢。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是城市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包括: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一、社区居民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参与者和主体。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基础,是社区自治的基石,是社区发展的动力。
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和支持,可以促进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是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是社区自治的重要形式和实现途径。
社区组织具有广泛性、民主性、代表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服务和综合服务,为社区发展建立基础和动力。
三、社区管理委员会四、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的综合性机构,是城市社区治理服务的重要载体。
社区服务中心具有普遍性、公益性、便利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和综合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
五、社区警务室社区警务室是城市社区治理安全的重要机构和组成部分。
社区警务室是由公安机关设立的,负责社区治安和秩序,保卫社区居民和财产安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区治安稳定。
六、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城市社区治理健康的重要机构和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设立的,负责社区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提供基础医疗和卫生应急救援服务,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总之,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部分,它们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基础支撑和实现途径,是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思考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管理变得愈发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为了适应现代化治理的需要,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需要进行与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社区自治、组织架构、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建设。
首先,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治理视域下,社区自治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支持。
社区自治包括居民参与决策、社区议事规程制定、社区服务提供等一系列活动。
为了实现社区自治,需要建立健全的居民自治组织。
这些组织可以通过选举产生,负责代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提供反馈机制,确保社区治理的透明与合理性。
其次,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也需要进行完善。
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往往以属地化为主,缺乏有效的横向协调与纵向管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跨部门联动的管理体制。
具体来说,可以设立对社区管理具有横向协调职能的机构,负责社区管理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利益冲突,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与协同性。
第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现代化治理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管理技能,又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
因此,应该设立针对社区管理的专业学科,并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治理理念、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社区管理人才。
同时,还需要为社区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以提高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应对能力。
最后,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关键。
现代化治理需要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流通,而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将社区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为一体,包括社区人口信息、安全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性与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完善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
社区自治、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关键要素。
在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促进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进步。
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治理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城市社会稳定、促进居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如何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城市治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措施与策略。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城市社区治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城市社区治理机制不完善、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低下、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城市社区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低,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2、城市社区治理亟待改善城市社区治理亟待改善,优化社区治理服务,提高居民满意度,改善社区管理效率。
在新形势下,城市治理正面临挑战,因此,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三、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要完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包括选举管理层、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体系和营造依法治理的氛围等方面。
2、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水平,重视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
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
3、加强居民参与积极性加强居民参与积极性,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包括提高居民参与效率、拓宽参与渠道、优化社区管理机制等方面。
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效率完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重视社区治理服务,加强群众参与,可以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效率,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2、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可以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建立良好的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区自治水平,达到社区和谐发展的目标。
3、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可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扩大社区公共服务范围,优化社区管理服务,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在各种社会、经济、文化问题上保持和改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一种治理方式。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是指城市社区治理中包括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包括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经济实体等,它们各自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从这些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的结构和作用。
政府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起着决策者、协调者、监督者等多重作用。
政府作为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推动社会发展等职责。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应该加强对社区事务的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推动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政府也应该尊重和支持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等各方面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
社区居民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居民是城市社区治理的直接对象和参与者,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
社区居民应该增强社区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应该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治,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营造尊重、和谐、民主的社区治理环境。
然后,社会组织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组织是连接政府和社区居民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丰富的组织能力和资源优势。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应该发挥桥梁和协调的作用,促进政府、社区居民和经济实体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和提升。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内部自身的管理和治理。
它是一种管理机制,涉及到社区内部的组织、决策、资源配置等一系列事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的分析变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更好地规范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一、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是整个治理体系的基础,决定了社区内部的权力机构和资源配置。
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应该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维护委员会等,这些单位之间要形成一定的权力制衡和合作机制。
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治理的基本组织机构,它负责具体的社区管理工作,包括居民自治、安全防范、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居民代表大会是实现居民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构,它应当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可以有效地制衡居民委员会的权力。
社区维护委员会是协调社会资源,开展社区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它可以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解决社区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社区治理的人员结构是社区治理体系的关键,关系到治理工作的实际开展。
在社区治理体系中,要有专业的社区管理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
社区治理人员中要有一些专业化人才,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等,他们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
社区居民也应被鼓励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他们可以通过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等渠道,直接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社区治理的财政结构决定了社区内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关系到社区治理效能。
目前,许多社区治理的财政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补助,但这种模式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依赖性过强、治理效率低等。
社区治理应该从多方面筹集资源,多渠道支持社区治理工作,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合作、公益捐款、社区税收等方式筹集资源,增加社区治理的经费来源,提高治理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也是社区治理工作的需要。
我国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我国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种种问题,各地纷纷探索新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本文将围绕我国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我国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社区治理主体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既有政府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等传统治理主体,也有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等新兴治理主体,各方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 治理主体分散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分散,治理职能不明确,导致治理效率较低,治理问题较大。
3. 社区治理问题突出城市社区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治理问题,如社区公共服务不足、社区管理混乱、居民参与度不高等,亟待破解。
综合分析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必须进一步构建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这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加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义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应发挥积极主导作用,建立社会主义社区治理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自治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义社区治理体系需要围绕社区建设、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三大功能展开,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引导居民自治,提高社区综合治理能力。
2. 探索建立居民自治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机制城市社区治理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探索建立起居民自治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机制,打破传统的治理体制框架,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增强其治理参与意识和能力。
居民自治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机制需要依托于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推动居民自治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广泛实施。
3. 完善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了构建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必须完善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
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需要进一步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的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关键词:社区治理;现代化;困境;对策一、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社区治理”和“现代化”的融合、交织共同诠释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含义。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指在全社区治理范围内,由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社区治理主体为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益和质量,而不断优化和提升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
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治理理念的现代化,协商共治、合作参与和群策群力应具体体现和融入到整个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二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社区公民等都可以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来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提质增效;三是治理过程的动态化,体现为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紧跟“现代化”的新含义、新形式;四是治理工具的多样化,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为治理工具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和支持;五是治理格局的网格化,突破传统管理范式的桎梏,社区治理不再实行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管理,而是强调主体的多元参与、协商共治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互动管理格局。
二、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一)基层政府管理的错位与越位基层政府管理的错位、越位现象依然存在,对于社会组织的培育、公民社会的成长以及具体社区治理效果提升是极为不利。
具体表现在:一、行政命令手段依然是社区治理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多年来一直过度干预社区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出大政府的思维,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城市社区所有资源,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行政主导。
”[1]在政策层面,尽管一直强调政府权力的下移和主张社区自治,而在实践中,政府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向居委会、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民众下达行政指令。
二、本应由社会组织、公民承担的社区治理任务让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政府机构的延伸组织过多地承担了。
三、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对于本应同是社区治理主体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以及企业单位等仍视为社区治理的附属部分和受众对象,治理过程中的平等对话机制尚未建立,缺乏充分的协商对话。
我国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我国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治理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构建更加有效、智慧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历了一系列创新和变革,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本文将对我国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1. 传统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存在问题传统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主要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居民自治、政府主导是其主要特点。
在实际运行中,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缺乏居民自治的参与度和主体性,导致社区治理缺乏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主导的模式容易导致社区治理过于僵化,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模式。
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注重提高居民自治参与度,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自发力量,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的治理结构得到了尝试和推广。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社区居民自治、政府与社区协同治理等方面。
二、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1. 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的自治能力,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在这种模式下,除政府外,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等都成为了治理主体,形成了多方共治的格局。
这种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城市社区的治理需求,提高社区治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强调社区自治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强调社区自治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居民自治是其核心要素之一,通过居民自治,能够更好地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社区自治还能够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主体性,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和稳定的社区环境。
3. 政府与社区协同治理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强调政府与社区的协同治理。
政府在这种模式下既担负着社区治理的主导和支持作用,又要注重倾听和尊重社区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思考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主善的思考文|Article>陆银辉基层社会依法有序治理是中国现代国家认同构建的基础。
社区是基层社会的细胞,进入新时代,要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要重视和抓好社区治理创新,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当前,伴随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正发生着巨大转变,多元治理格局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近年来,传统意义上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面临着严重挑战,社区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制约了城市社区健康有序发展、高效和谐治理。
本文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的瓶颈为研究出发点,展开原因剖析,探究困境根源并提岀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对策。
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自我意识的提升,社区日益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居点、利益诉求的交汇点以及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中问题尤为突出,旧的治理手段与新的社区状况显然不相适应,因此,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亟待改进和突破。
如何创新思路,积极应对复杂情况,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真正实现社区多方治理、民主治理、科学治理和精细治理,是当前基层社会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所谓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指的是以社区成员自治为基础,社区利益相关者自觉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合作供给社区公共品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
其核心是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治理机制,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其目的是满足社区成员的公共需求,维HOUSINGAND REALES"073OWNER'S FORUM理论探索 | Theoretical Exploration护社区公共利益,实现社区“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 标。
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市社 区治理现代化是真正满足居民群众公共需求的需要、是真正落实居民群众民主 实践的需要、是真正保障居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需要。
新时代下的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研究
新时代下的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研究当今社会,城市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变得越来愈重要。
在新时代下,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议题。
因此,研究新时代下的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如何进行,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新时代下的城市治理——从分散到共同管理城市治理是指在城市内对城市生活中的各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
在新时代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治理的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城市治理一般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实现对城市的管控。
然而,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城市治理的需求。
如何形成共同管理,是新时代城市治理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实现城市的共同管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多元化的治理机制。
这些机制需要既具有统一性,又能够让各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分工合作。
对于政府而言,要推行民主化管理,重点依靠居民自治,完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企业而言,要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做出公正与良心的商业决策。
对于社会而言,要引导和培育有理性、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等形式,提升居民满意度。
三方具体工作如下:(一)政府——强化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决策体系,促进城市的规划、发展和管理。
加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社区管理效率和居民满意度。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民生品质。
(二)企业——加强商业管理和社会责任依照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经济作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做出合理商业决策。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公信力。
(三)社会——引导公众理性参与和自治管理引导和培育有理性、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共知识分子,提高公众素质。
发挥社区组织和志愿服务等形式,提高社会组织管理水平和志愿服务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既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这一目标,就如何实践并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进行一些探讨。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也是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关键要素。
共建主要强调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来推进社区治理的优化和升级。
共治则侧重于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平衡,通过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来推动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共享则关注于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共享,通过构建共享机制来促进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
二、提升社区自治水平现代社区治理的核心是提升社区自治水平,让居民自己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体和主人。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必须以提升社区自治水平为基础。
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居民,鼓励他们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这不仅包括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还包括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只有通过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才能够实现社区治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离不开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支持。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社会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既要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又要重视社会服务的完善和提升。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设立社区组织和社会服务中心,推动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的改进。
只有通过强化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才能够实现社区治理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五、倡导社会共享和社会责任在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时,还要倡导社会共享和社会责任。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是指社区内各个组织、机构和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组织结构。
它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社区的运行和发展。
下面将对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要素进行分析。
一、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基本要素。
他们是社区的组成成员,直接参与和影响社区的运行和发展。
社区居民具备各种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如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状况等,他们构成了多元化的社区群体。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结构的要素,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实施监督和评估,共同决策和承担责任。
二、社区自治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自治组织是社区居民基于共同利益和需要,自主组织起来的一个组织形式。
社区自治组织可以是由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组成的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会议、业主委员会等,也可以是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的社区合作组织。
社区自治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起着统筹协调、组织管理、代表意见、参与决策等作用。
它通过社区居民参与议事决策、组织社区服务、管理社区资源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
三、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社区公共服务机构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是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主体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的组织形式。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社区文化设施、社区公共安全设施等。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教育、文化、安全等各种公共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供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活动等方式,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要素包括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
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
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社区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有效的社区治理体系。
社区治理体系是社区发展的基石和保障,也是民主政治实践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社区治理体系需要不断优化升级,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一、社区治理的现状在我国,社区治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表现在社区工作机构建设、社区自治实践、居民参与意识等方面。
然而,实际上,社区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1、社区干部缺乏专业化能力,导致社区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社区干部只是简单地管理市政设施,缺乏对社区发展和民生问题的有效化解。
2、社区自治机制不完善,大多数社区自治形同虚设,鲜有居民积极参与的现象。
社区最重要的力量在居民,如何提高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是发展社区治理体系的关键。
3、社区治理资源相对匮乏,社区自治的基础还不够夯实。
要解决社区发展问题,需要社区治理资源充足,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
二、现代化社区治理的要素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需要具备以下要素:1、权责清晰: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之间的权责关系要明确,社区干部要具备规范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要让社区居民的权利和责任得到充分保障,让社区治理体系在透明公开的环境下建立和稳固。
2、法制化管理:社区治理应该遵循法律法规,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并通过法治化的手段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的正规化和规范化。
3、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社区治理效率,提高信息共享和协作度。
通过各种信息化工具,还可以更好地发挥社区居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问题解决、民生服务、自治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参与式管理:社区治理体系的参与性要加强,需要让所有社区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打造一个集民意表达、信息共享、互动交流、民主决策于一体的治理平台。
三、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途径要想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需要让更多的社区干部和居民认同和支持这样的理念,并参与到相关工作之中。
1、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现代化。
社区治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探究
社区治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探究一、社区治理体系的定义和意义社区治理体系是指一个具有特定地域范围的社会组织,通过政府、居民、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解决社区内部事务和公共问题,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
社区治理体系的建立对于解决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区治理体系的现状1.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度低。
目前我国社区治理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2.公共服务不均衡。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人口分布不均、资源分布不均等,导致社区内公共服务不均衡。
3.社区存在利益分化。
社区治理体系中存在利益分化的情况,一些组织或个人获取了相对较多的资源,而其他的组织或个人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三、社区治理体系的问题1.政府主导导致民主不充分。
我国社区治理体系目前仍然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民主和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
2.公共服务不均衡。
社区公共服务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具有地域和人群的偏差。
3.社区治理多元化不足。
社区治理体系中缺乏一个多元的参与机制,一些组织或个人获取了相对较多的资源,而其他的组织或个人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4.社区治理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社区治理体系中,社会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机制,常常出现问题的累积和风险的增大。
四、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1.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化。
政府应转变社区治理的单一主导地位,引导和协调各种管理主体、社会力量和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社区的投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地域和人群之间的不平等。
3.建设多元化的组织结构。
要引导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居民自治和社区组织作用,建立多元化的组织结构。
4.加强风险管理和问题解决。
应加强社区治理中的风险管理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升社区的治理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总结社区治理体系是社区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社区自治、提升居民福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要素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是指城市社区在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结构和要素。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要素主要包括居民自治组织、社区综合管理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以及城市管理机构等。
居民自治组织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基础要素之一。
居民自治组织是由居民自愿组成的,负责协助居民自治、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组织。
居民自治组织可以通过居民大会、居委会、社区联合会等形式进行运作,提供居民参与决策和监督的平台,促进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
社区综合管理机构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要素之一。
社区综合管理机构是由城市管理部门设立的,负责城市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社区综合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社区环境整治、街道巡查、公共设施维护、社区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由居民选举产生的,代表居民利益,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协调社区内部事务。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协调社区内部矛盾和纠纷等。
社会组织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文化活动、社区教育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结构
浅谈现代城市社区的治理结构【摘要】: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但城市社区建设的治理结构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就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治理结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治理结构政府主导社区自治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便开始萌芽。
为推动这一进程,作为国家主管部门的民政部于1998年开始在全国选择了26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探索。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文件后,各地也纷纷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文件,城市社区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一些地方也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城市社会出现了诸如社会结构急剧变革、单位制解体、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等巨大变化。
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都需要在社区层面落实,而社区治理结构又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因此,加强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为重点的社区建设任务十分紧迫。
一、当前确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治理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要求强化社区功能。
当前,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传统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转变,从根本上瓦解了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企业作为社会管理服务之基本主体存在的条件。
单位体制的衰落促使“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就要求城市社区组织代替“单位”充当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基本主体的角色。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类型的多元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游离于单位以外的居民显著增多,客观上要求城市社区进一步发挥管理、服务功能。
政府职能转变对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通过政府在社区建公共服务平台,延伸政府对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手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有利于保持党、政府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社会自治需要一个完善的社区治理结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分析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分析随着社区治理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也在逐渐形成。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是指由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分享社区资源的一种治理形式。
下面将对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进行分析。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的出现是由于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多为政府主导的单向管理模式,政府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社区居民只是被动接受管理。
这种模式存在着政府资源有限、信息不对称、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社区治理缺乏活力和社区居民参与意愿不高等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的出现和发展成为迫切需求。
1. 多主体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强调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多个参与主体。
政府发挥引导、协调、监督作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决策、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等。
2. 共同管理。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强调政府与居民共同管理社区事务。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居民通过参与决策、监督和管理社区事务,实现政府与居民的互动与合作。
3. 资源共享。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强调社区资源的共享和利益的共同受益。
政府将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居民共享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促进社区共同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提升。
4. 创新机制。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强调创新社区治理的机制和方式。
包括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等方式,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机制的变革,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和民主性。
1. 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要加强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的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明确政府和居民的权责,构建政府统筹、社区自治、市场调节的社区治理体制。
2. 提高居民参与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治理架构探析2015-09-14 09:35来源:《国家治理》周刊作者:黄维民(本文作者为西京学院教授、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城市的社会管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单位人”逐渐转变成“社会人”,尤其是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在社会中出现,导致城市原有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而此时大量的社区则应运而生,社区管理成为了城市治理的主要内容。
作为现代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社区所具有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社会功能,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所以,在理论与实践上研究社区建设问题,能够更好为我国建立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政府和社区积极互动转变的良性治理结构,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机制,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框架,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切实管理好,社会的事情交由市场与非政府组织,从而更好地使资源配制达到最优化。
同时,这对维持我国城市的正常秩序,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与经济繁荣,满足城市居民物质与文化需要,迎合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居民的利益诉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断完善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现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原因我国的城市社区热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城市社区公共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被提了出来,尤其是到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后,我国各大城市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居民生活、民主自治、整合资源等原则,掀起了一波全面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浪潮。
经过多年不断的尝试与借鉴,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与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成就,但是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相关法律建设严重滞后。
这使得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权利界限变得非常模糊,极易引发各种争议。
其不仅使得城市社区的建设滞后,而且社区的管理水平极为低下。
目前涉及我国城市社区的相关法律,主要有1954年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1990年起实施的《居委会组织法》。
由于制定的时间比较早,所以这两部法律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居委会组织如何产生,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组织的范围属于哪些,尤其是具有哪些管理功能的规定,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差距。
所以,现在的城市社区建设已经超出了法律所调控的范围。
如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的规定,在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一般街道办事处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将其所管辖的城市社区改造成为自己工作的机构,城市社区完全成了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关”,两者形成一种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
第二,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单一性。
在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多年来一直过度干预社区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出大政府的思维,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城市社区所有资源,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行政主导。
政府作为单一的社会管理主体独挑重任。
而作为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仅成为基层政权或派出机构的附属物,使得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这一自治组织承担了大量属于政府的工作职责,成为政府部门的操作层、落实层。
这种城市社区严重行政化的问题,不仅不利于提升居民对城市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而且难以树立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威信。
此外,政府财政的日益拮据也影响了城市社区建设。
第三,居民参与管理的兴趣不高。
表现为“城市社区一头热,居民一头冷”的尴尬情形,特别是居民参与的机制非常不完善,使得城市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合作缺乏默契。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比较糟糕:一方面城市社区提供让居民参与的事项太少,居民极少涉足城市治理中的公共权力运作,尤其是居民对其参与的价值和作用表示怀疑,因而缺乏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足够热情;另一方面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也缺乏居民参与的渠道,经常是政府管理机构认为有必要了,才进行相关工作的安排。
即便是成立了居民代表大会的城市社区,在什么时间开会或者需要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经过政府管理机构的批准,而居民代表只有“听”的权利。
尤其是在我国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居民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缺乏一套详细而规范的程序作为制度保障,因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这也导致了居民缺乏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城市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有效合作。
第四,城市社区建设的投资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缺少长效资金投入机制,并且投入的力度也不够,一些城市社区建设没有正式列入到财政的预算之中。
即便是已经列入到了财政的预算之中,其投入的力度也不大。
政府一些职能部门在城市社区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往往根据本部门或本系统的需要进行分配,因而有限的资金使用一般是分散而且管理不规范,缺乏制度化的保障,所以难以发挥综合性效益。
此外,除了政府的专项投入以外,城市社区的自筹资金能力也非常差,没有一套完整的自筹资金机制与途径。
由于资金筹集的渠道非常狭窄,导致资金的来源严重不足,使得城市社区建设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投资。
这也势必会导致行政全能主义的趋向更为严重,使得城市社区自治的实现变得更加困难。
第五,城市社区的管理队伍及工作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在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
城市社区的管理人员待遇较差,以及城市社区管理队伍的准入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城市社区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与道德素养严重偏低。
完善城市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城市社区建设就成为了城市管理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要想不断完善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与经济繁荣,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深化城市社区体制的改革作为工作重点。
一方面政府要努力转变自身的行政观念与职能,摒弃“官本位”的传统思想,树立“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服务于人民”的公仆意识,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来明确自己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责任与地位,通过向城市社区放权,进一步厘清街道办事处与城市社区的职责,处理好两者的相互关系,彻底改变政府主导的行政化取向,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治国理念;另一方面要从建立服务型政府入手,充分调动居民和非政府组织投身城市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发挥政府对城市社区在工作上的指导与监督职责,以及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与政策上的引导作用。
尤其是要彻底废除街道办事处随意向居民委员会下派任务的思维以及这种思维产生的制度根源,从根本上消弭“下改上不改”的现象,把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之间指导与被指导的合作关系落到实处,把构建一个城市社区利益共同体,作为城市治理的终极发展目标。
第二,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工作职能,创新政府的管理方式,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清明政治生态。
政府在下放工作职能的同时,要明确城市社区工作经费的拨付标准,城市社区在为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代办业务时,可以按规定向服务对象开展有偿服务。
一般来说,“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存在四种工作方式:一是政府部门只出人而不出钱,仅向城市社区派驻人员完成部门职能;二是政府部门只出钱而不出人,政府部门通过筹资向城市社区“购买服务”,城市社区通过招聘人员去完成;三是政府部门向城市社区放权,城市社区通过自主管理与自我服务,完成城市治理的工作;四是政府部门既出钱又出人,对业务性、技术性较强的事务在“费随事转”的同时,因岗设人,由政府部门最终安排完成,将社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以法律为依据,明确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城市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权、管理权、公共财政权和监督权,现实工作重心、职责权利有计划地下移,提升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与辅助管理功能,从根本上保障社区治理的完整性。
尤其是通过增加公共财政的支出,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努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管理水平,协调好城市治理主体的利益,通过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与公民素质,达到消除利益分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第四,理顺城市治理的主体关系,促进城市社区的大力发展。
在完善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政府与城市社区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逐步消除实际存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政府应该依法加强对城市社区工作的指导,而城市社区则有义务协助政府做一些非经常性、非行政性、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
这也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优化城市社区内部结构的调整,增强其自身的独立性,改变各项社会资源单项流动的传统管理格局,彻底打破社会资源一元供给主体的模式。
第五,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加强城市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合作。
城市社区与自身利益的关联度和参与渠道是否通畅,将直接影响到居民参与社会管理意愿的强弱,因而构建城市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精心培育与发展城市社区的服务部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可以强化居民对城市社区的归属感,调动居民参与城市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使得城市社区建设与居民的切身利益联系得更加密切,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
第六,积极促进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强化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自治地位,降低城市治理的成本。
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建立,必然引发城市社区的各管理要素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就要求对城市社区的服务与管理进行分类,要从广大居民的客观需求出发,本着自愿举办、总量控制、重点培育的资源整合原则,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大力发展非政府机构的社会“中介组织”,培养专业的社群从业人员,针对居民的具体需求、服务态度,来制定更加科学的不同服务项目和服务产品,以符合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让那些符合居民根本利益的民间组织能够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七,不断培育居民的民主意识,大力发展具有城市社区特色的基层民主。
城市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对于城市社区的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
提升城市社区居民民主意识,首先要制定和理顺城市社区基层民主的管理体制,使之得到城市社区的赞同与支持。
既要让最基层的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在改革中得到实惠,也要让居民觉得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得到极大的伸张和全面的保护。
同时要明确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职责,帮助他们解除工资、福利等待遇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城市社区服务当中。
最终让城市社区的多方主客体在扩大基层民主方面献言献策,不断促进城市社区民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