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doc

合集下载

招教考试哲学辩证法部分-联系的观点知识点归纳

招教考试哲学辩证法部分-联系的观点知识点归纳

招教考试哲学辩证法部分|联系的观点知识点归纳辩证法部分——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2)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主要研究世界:(1)自然界;(2)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观世界→世界是什么?方法论——论方法→怎么做?注:在我国,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体现)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宏观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思维科学:心理、逻辑【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复习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复习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复习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涵义(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2)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整体、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

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发展、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2)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

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哲学;相反,认为精神、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哲学。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精神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3-辩证法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3-辩证法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节辩证法两个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法的总特征)。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重点学习三大规律)。

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一、两大观点——辩证法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概念: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事物与事物之间,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即内部联系。

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分为自在事物联系(人出现以前就有的)和人为联系(通过实践;独立于意识之外;固有规律),均是客观的。

(2)普遍性: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无孤立的事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有中介)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如守株待兔)内部联系——外部联系(4)条件性:联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普遍性),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均存在联系(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六度空间理论”(条件联系)区别:普遍性性强调有联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有联系,但不能主观臆造;多样性强调在承认普遍性基础上认为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条件性侧重于说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需要搭建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联系。

3.整体与部分原理区别含义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其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政治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如,中国制定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例如,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过度开发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就是在认识能源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平等、民主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先进社会意识,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各项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山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知识点思维导图(马哲——哲学概述)

山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知识点思维导图(马哲——哲学概述)

哲学概述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观世界)特点零散的、朴素的、自发形成的研究对象整个世界人人都有的方法论(论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自觉形成,不是人人都有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世界观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揭示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二者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者恩格斯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金、木、水、火、土、气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评价:本质是正确的局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元素、原始物质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本质规定物质的唯一特性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代表人物王守仁、笛卡尔、普罗泰戈拉休谟、费希特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代表人物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源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三生万物主席理生万物论语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纪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两个对子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哲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术(施莱登、施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迈耶、亥姆霍兹、焦耳)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唯心)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证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和顶端)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文傅立叶欧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哲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哲的历史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概括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概括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导语】常识是军转|军队文职|公安现役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考生熟悉复习内容,中公教育军人考试网为您提供常识知识及模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

在考试当中,哲学知识一般都是重点考试部分,而在哲学的知识点当中,辩证法的知识是考试中最频繁的。

因此对于辩证法,所有的考生都需要重点去掌握。

辩证法的知识点包括两大特征,三大基本规律以及五对范畴,在这三大部分当中,只有五对范畴是比较少见的考点,两大特征以及三大基本规律都是考试的重点。

两大特征分别是联系和发展的特征,在联系的各大考点当中,联系的几大特征是重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以及系统性。

其中普遍性是指练习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但是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这是很多考生在理解上犯下的错误,要知道联系是有条件的,每两样事物之间的练习必须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的,没有达到特定的条件,两样事物是不会产生联系的。

客观性是联系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不能被改变、创造、消灭。

这一个客观性是在考试的选项中出现的较频繁的知识点,特别是改变这个词,只能够说改变联系发生的条件,但是不能改变联系的本身。

多样性和条件性和系统性考的较少,这里不加赘述。

联系当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点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有整体才会有部分,有部分才会有整体,比如说:手相对于身体而言就是部分,相对于手指而言就是整体,所以整体与部分只能是同时产生。

另外,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体,在特殊情况下,关键部分反决定整体,人们口中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等俗语就是体现为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最后一个知识点,关于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比如说手机可以玩游戏,但是键盘按钮不可以,因此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很多考生的一个理解误区就是认为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但是一定是要在立足整体统筹好各个部分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系统的最佳优化,也就是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但是如果没有使得各个部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就犹如一盘散沙,就有可能使得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行政管理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行政管理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行政管理知识一、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哲学1. 哲学是什么呢?嘿,小伙伴们,哲学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冷哦。

简单来说,哲学就是对世界、对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思考啦。

比如说,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界的本质是啥。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开始去想一些很深层的东西。

像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那可是哲学界的大佬们。

像苏格拉底,他就整天到处找人聊天,问一些看似简单却超级有深度的问题,像“什么是正义”之类的。

这就是在探索哲学啦。

2. 哲学的基本派别。

这里就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啦。

唯物主义觉得世界是物质的,就像我们看到的东西,摸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

而唯心主义呢,有的觉得世界是由精神创造的,像有些宗教的观点。

举个例子,如果唯物主义是说我们住的房子是由砖头、水泥这些物质建成的,那么唯心主义可能会说房子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概念先存在,然后才有了这个房子。

这两个派别就像两个不同的团队,一直在辩论呢。

3. 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可有趣啦,它强调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而且充满矛盾。

就像我们的生活,今天你可能觉得很倒霉,但是这倒霉可能会让你在未来变得更谨慎,然后有好事情发生呢。

而形而上学就有点死板啦,它觉得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

就好像觉得一个苹果永远就是这个样子,不会变化似的。

二、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行政管理知识1. 行政管理是干啥的呢?行政管理就像是一个大管家,管理着各种公共事务呢。

比如说政府部门的那些事儿,怎么制定政策,怎么执行政策,怎么给老百姓提供服务。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要管我们的课程安排、宿舍管理之类的。

在社会上,行政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从城市的规划建设,到保障我们的安全,都离不开行政管理。

2. 行政管理的职能。

有政治职能,这就是要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啦,像打击犯罪之类的。

还有经济职能,政府要管经济的发展,比如制定一些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让大家都有钱赚。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
运动是相对的, 时空是绝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 时空也是相对的。
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的完整过程与统一
一般公式: 粒
植 物
麦 粒
㈢矛盾及其属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 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 中心线索;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 它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所在;
③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现象
表面的 外露的 可以直观
本质
内在的 隐蔽的 不可直观
多变易逝
丰富生动 是本质的个别的 具体的表现
相对稳定
相对单纯深刻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 共同的东西
闪电是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 猛烈放电的过程。
-
+
水有三态,但它 们都是水的表现或 现象,其本质仍然 汽 是: H2O
思维与 存在的 关系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 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 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 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着的
活火
赫拉克里特
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和形式 (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 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 世界的主观反映 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三、联系和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考公哲学常识知识点

考公哲学常识知识点

1.《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弥补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从而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问世。

4.马哲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第一次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6.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第一标准。

二者有无统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的党派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7.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原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8.马哲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1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1.主观唯心主义: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如"心外无物"、吾心即字宙、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离开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

如理在事先、道生万物、上帝创造世界。

12.物质和运动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3.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反对只承认静止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14.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

15.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6.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学说的总特征。

1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9.质变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推荐文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热度:卫生公共知识考什么知识点热度: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热度:公共基础知识点公文写作重点技巧热度: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热度: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知识点一、哲学之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1)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恩格斯说:“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

”(2)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相对。

恩格斯指出:“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两者的关系实质上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主观辩证法依赖于客观辩证法。

作为学说和理论的唯物辩证法,其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辩证法,其观念形态或理论形态是主观辩证法。

②唯心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客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客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产物和表现。

二、哲学之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的联系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反映。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把虚幻的联系(如卜卦算命)强加于客观事物,则是唯心主义观点。

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坚持联系的普遍性观点是辩证法观点,否认联系和联系的普遍性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其他进步,现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都证明和进一步证明世界的各个领域之内以及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任何孤立存在和能够孤立存在的事物。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哲学类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哲学类知识点

【导语】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管理、人文和公文写作等等,其中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有很多概念考生是模糊的,备考起来比较困难。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哲学类部分知识点为考生进行归纳整理。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第一,哲学与世界观有着严格的区别首先,哲学和世界观的形成不同。

一般人的世界观,在没有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之前,是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由哲学家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世界观加工整理的,是自觉形成的。

其次,哲学和世界观的内容不同。

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内容是杂多的。

既有这样的内容,又有那样的内容,不同的内容甚至相互矛盾。

哲学的内容是专一的。

哲学只有一个基本的主张、基本的观点,是一家之说。

再次,哲学和世界观的形式不同。

一般人的世界观,没有严密的论证,没有理论体系。

哲学有严密的论证,有一定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一门哲学。

第二,哲学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是哲学家对人们的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

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

其次,哲学是世界观的指导。

哲学家把人们的世界观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形成一套哲学理论。

这种哲学理论被人们掌握,对人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就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哲学是对人们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

但是,哲学并不是对所有人的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

因为,人们的世界观各种各样、各不相同,有的还截然对立。

哲学不可能把所有的世界观调和到一起。

一种哲学是对一定人们的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

所以说,一种哲学是一定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公基知识点总结哲学

公基知识点总结哲学

公基知识点总结哲学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的根本问题、探究人生意义的学科。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哲学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为哲学作为一门思辨性学科,涉及到人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道德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公民的修养和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公共基础知识和哲学知识,对哲学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一、哲学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哲学是一门关于普遍存在的最一般性规律和最根本的原因的科学。

它不仅是对事物的考察和反思,更是对思维方法和认识方式的探讨。

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普遍性、一般性、理性性、系统性等。

2.哲学的对象和任务(1) 哲学的对象:哲学的对象是关于宇宙、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包括自然和社会、物质和精神等各个方面。

(2) 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解答人类关心的最基本问题,探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提高人们的思维境界和精神境界。

3.哲学的方法和形式哲学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绎法、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历史法等。

哲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哲学的理论、哲学的实践和哲学的艺术等。

4.哲学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哲学的主要学派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

代表性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老子、孔子等。

5.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哲学是对宇宙、人类和社会等最一般问题的思考,而科学是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和实验。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哲学与公共基础知识的关系1. 哲学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的意义哲学作为一门思辨性学科,对于公民的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哲学,公民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性品质,增强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联系的名词解释哲学

联系的名词解释哲学

哲学中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与想象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和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哲学中练习的含义:
1、首先要把事物看成是多种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把握纵横联系、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不能割裂事物的联系或者主观臆造虚假的联系。

2、其次要尊重联系,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从当前和变化的联系出发;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重视局部;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3、再次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积极利用有利的联系,创造或改变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4、注意把握联系的条件性,分析和利用有利条件,做到趋利避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
点概括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
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哲学知识一般都是重点考试部分,而在哲学的知识点当中,辩证法的知识是考试中最频繁的。

因此对于辩证法,所有的考生都需要重点去掌握。

辩证法的知识点包括两大特征,三大基本规律以及五对范畴,在这三大部分当中,只有五对范畴是比较少见的考点,两大特征以及三大基本规律都是考试的重点。

两大特征分别是联系和发展的特征,在联系的各大考点当中,联系的几大特征是重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以及系统性。

其中普遍性是指练习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但是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这是很多考生在理解上犯下的错误,要知道联系是有条件的,每两样事物之间的练习必须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的,没有达到特定的条件,两样事物是不会产生联系的。

客观性是联系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不能被改变、创造、消灭。

这一个客观性是在考试的选项中出现的较频繁的知识点,特别是改变这个词,只能够说改变联系发生的条件,但是不能改变联系的本身。

多样性和条件性和系统性考的较少,这里不加赘述。

联系当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点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有整体才会有部分,有部分才会有整体,比如说:手相对于身体而言就是部分,相对于手指而言就是整体,所以整体与部分只能是同时产生。

另外,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体,在特殊情况下,关键部分反决定整体,人们口中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等俗语就是体现为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最后一个知识点,关于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比如说手机可以玩游戏,但是键盘按钮不可以,因此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很多考生的一个理解误区就是认为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但是一定是要在立足整体统筹好各个部分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系统的最佳优化,也就是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但是如果没有使得各个部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就犹如一盘散沙,就有可能使得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联系的知识点基本如此,在联系的观点当中,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和部分的观点是常见考点,需要着重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