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体系(Value System):当我们根据强度即根 据重要程度来排列一个人的价值观时,就形成 了一个人的价值体系 。
2.价值观分类
(1)奥尔波特(Allport)和助手的分类 (2)格雷夫斯的观点 (3)罗克奇的分类
(1)奥尔波特(Allport)和助手的分类
奥尔波特及其助手对价值观的分类是该领域 最早的,他们把价值观划分为六种类型:
态度和行为attitudes
价值观、员工满意度 和组织承诺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 和行为倾向
一 态度结构和性质 二 态度的形成和转变 三 价值观(value) 四 工作满意度 五 组织承诺
一 态度结构和性质
1.态度的结构 2.态度的性质 3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的结构
态度是个体对具体的人、群体、思想、 问题或对象的相对持久的感觉、信 念和和行为倾向(Myers,1993)
三 价值观(value)
1.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2.价值观分类 3.价值观和组织的有效性
1. 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 终极状态,比与此相反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 极状态,更喜欢的一种持久信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属性:某种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 强度属性:表明某种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 态重要程度。
二是不协调的认知元素的数量,不协调认知元素数量 越多,它与认知元素总量的比例就越大,那么失调 程度就越高
解决不协调关系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①改变其中一项认知元素,使双方趋于协调。
②增加新的认知元系,为自己寻找合理的辩护。
③强调某一种认识元素的重要性。
3.态度的转变
活动参与法 在积极参加活动中转变态度(角 色扮演) 群体影响法 群体规范与态度的转变(不受欢迎 的食品) 信息沟通法 宣传与态度转变
对群体和社会 标准的信念
对标准的 认知
所认识的情形或 内部的约束
意向
行为
二、 态度的形成和转变
1.态度形成的过程 2.态度的一致性 3.态度的转变
1.态度形成的过程
凯尔曼(H.C.Kelman)把态度形成的过程概括 为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化
刺激
模仿 服从
同化 内化 形成态度
中断
中断 中断
2.态度的一致性
诗歌评论(阿伦森)吸烟有害(利文萨尔)
迪斯尼的核心价值观
不容有犬儒主义式的嘲笑态度 狂热地注意一贯性与细节 以创造力、梦想与想象力不断追求进步 狂热地控制与保存迪斯尼的“魔力”形象 “带给千百万人快乐”
保存核心价值观—教派般的文化
灌输信仰 严密契合 精英主义
严格的雇佣面试 迪斯尼大学的新人训练 迪斯尼语言 同事搭配 行为规范 内部刊物(加料调味) 内部运作秘而不宣
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意向成分
2.态度的性质
态度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 态度的指向性 态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 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
心理学家罗森伯格 (Rosenberg)
态度的内在结构的特征
刺
激
外界刺激的独立变量:
个人情况
社会问题
社会群体
态度对象
态
度
反
应
态度是中介因素有三个成分:
①理性价值观 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用理性和批判的 方法寻求真理;
②经济性价值观 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经济实惠 和物质财富;
③政治性价值观 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④社会性价值观 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增进社会福利,
热爱他人,服务于他人; ⑤审美性价值观 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 ⑥宗教性价值观 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
(1)态度的一致性 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
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当出现不一致时,个体会 采取措施以回到态度与行为一致的平衡状态,
第一,改变行为 第二,改变态度 第三,寻找一种合理的理由
(2)列昂·费斯延格(L.Festinger)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认知系统或认 知结构,认知结构中的每一种具体的知识、观 念、观点、信念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认知元素。 所有认知元素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即协调、不 协调和不相关。 例如:认知元素A—抽烟可能致癌;
行为方式价值观
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奋发向上) 心胸开阔(开放) 能干(有能力、有效率) 欢乐(轻松愉快) 清洁(卫生、整洁) 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 宽容(谅解他人) 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正直(真挚、诚实) 富于想象(大胆、有创造性) 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智慧(有知识的、善思考的) 符合逻辑(理性的) 博爱(温情的、温柔的) 顺从(有责任感、尊重的) 负责(可靠的) 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
(2)格雷夫斯的观点
格雷夫斯对组织中的各式人物作了大量调查, 概括出七个等级的价值观
第一级:反应型 第二级:部落型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 第四级:坚持己见型 第五级:玩弄权术型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
(3)罗克奇的分类
终极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富裕的生活) 令人兴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 成就感(持久的贡献) 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 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美) 平等(兄弟情谊、机会平均等) 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 自由(独立、自主选择) 幸福(满足) 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 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 国家的安全(免遭攻击) 快乐(救世的、永恒的生活) 自尊(自我尊重) 社会承认(尊重、赞赏) 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 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应变量:
认知
神经及内分泌腺的反应。
→
情感
→情感的言语反应。
意向
认知反应以及观点的言语反应。
外显反应包括行为的言语反应。
3 .态度和行为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态度影响忍耐力 态度影响相容性 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行为意向模式(Ajzen,&Fishbein)
对行为—结果 关系的信念
对行为的 认知
认知元素B—我不喜欢抽烟; 认知元素C—我喜欢抽烟;
认知元素D—我喜欢运动。
A、B、C、D四个认知元素中,A与B是协调关 系;A与C则是不协调关系;A与D不相关。
费斯廷格主张,认知元素之间的不协调强度越大, 则人们想要减轻或消除这种不协调关系的动机也越 强。
认知不协调的强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认知元素对于个体相对重要性
2.价值观分类
(1)奥尔波特(Allport)和助手的分类 (2)格雷夫斯的观点 (3)罗克奇的分类
(1)奥尔波特(Allport)和助手的分类
奥尔波特及其助手对价值观的分类是该领域 最早的,他们把价值观划分为六种类型:
态度和行为attitudes
价值观、员工满意度 和组织承诺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 和行为倾向
一 态度结构和性质 二 态度的形成和转变 三 价值观(value) 四 工作满意度 五 组织承诺
一 态度结构和性质
1.态度的结构 2.态度的性质 3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的结构
态度是个体对具体的人、群体、思想、 问题或对象的相对持久的感觉、信 念和和行为倾向(Myers,1993)
三 价值观(value)
1.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2.价值观分类 3.价值观和组织的有效性
1. 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 终极状态,比与此相反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 极状态,更喜欢的一种持久信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属性:某种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 强度属性:表明某种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 态重要程度。
二是不协调的认知元素的数量,不协调认知元素数量 越多,它与认知元素总量的比例就越大,那么失调 程度就越高
解决不协调关系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①改变其中一项认知元素,使双方趋于协调。
②增加新的认知元系,为自己寻找合理的辩护。
③强调某一种认识元素的重要性。
3.态度的转变
活动参与法 在积极参加活动中转变态度(角 色扮演) 群体影响法 群体规范与态度的转变(不受欢迎 的食品) 信息沟通法 宣传与态度转变
对群体和社会 标准的信念
对标准的 认知
所认识的情形或 内部的约束
意向
行为
二、 态度的形成和转变
1.态度形成的过程 2.态度的一致性 3.态度的转变
1.态度形成的过程
凯尔曼(H.C.Kelman)把态度形成的过程概括 为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化
刺激
模仿 服从
同化 内化 形成态度
中断
中断 中断
2.态度的一致性
诗歌评论(阿伦森)吸烟有害(利文萨尔)
迪斯尼的核心价值观
不容有犬儒主义式的嘲笑态度 狂热地注意一贯性与细节 以创造力、梦想与想象力不断追求进步 狂热地控制与保存迪斯尼的“魔力”形象 “带给千百万人快乐”
保存核心价值观—教派般的文化
灌输信仰 严密契合 精英主义
严格的雇佣面试 迪斯尼大学的新人训练 迪斯尼语言 同事搭配 行为规范 内部刊物(加料调味) 内部运作秘而不宣
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意向成分
2.态度的性质
态度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 态度的指向性 态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 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
心理学家罗森伯格 (Rosenberg)
态度的内在结构的特征
刺
激
外界刺激的独立变量:
个人情况
社会问题
社会群体
态度对象
态
度
反
应
态度是中介因素有三个成分:
①理性价值观 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用理性和批判的 方法寻求真理;
②经济性价值观 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经济实惠 和物质财富;
③政治性价值观 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④社会性价值观 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增进社会福利,
热爱他人,服务于他人; ⑤审美性价值观 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 ⑥宗教性价值观 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
(1)态度的一致性 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
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当出现不一致时,个体会 采取措施以回到态度与行为一致的平衡状态,
第一,改变行为 第二,改变态度 第三,寻找一种合理的理由
(2)列昂·费斯延格(L.Festinger)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认知系统或认 知结构,认知结构中的每一种具体的知识、观 念、观点、信念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认知元素。 所有认知元素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即协调、不 协调和不相关。 例如:认知元素A—抽烟可能致癌;
行为方式价值观
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奋发向上) 心胸开阔(开放) 能干(有能力、有效率) 欢乐(轻松愉快) 清洁(卫生、整洁) 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 宽容(谅解他人) 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正直(真挚、诚实) 富于想象(大胆、有创造性) 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智慧(有知识的、善思考的) 符合逻辑(理性的) 博爱(温情的、温柔的) 顺从(有责任感、尊重的) 负责(可靠的) 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
(2)格雷夫斯的观点
格雷夫斯对组织中的各式人物作了大量调查, 概括出七个等级的价值观
第一级:反应型 第二级:部落型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 第四级:坚持己见型 第五级:玩弄权术型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
(3)罗克奇的分类
终极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富裕的生活) 令人兴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 成就感(持久的贡献) 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 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美) 平等(兄弟情谊、机会平均等) 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 自由(独立、自主选择) 幸福(满足) 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 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 国家的安全(免遭攻击) 快乐(救世的、永恒的生活) 自尊(自我尊重) 社会承认(尊重、赞赏) 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 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应变量:
认知
神经及内分泌腺的反应。
→
情感
→情感的言语反应。
意向
认知反应以及观点的言语反应。
外显反应包括行为的言语反应。
3 .态度和行为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态度影响忍耐力 态度影响相容性 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行为意向模式(Ajzen,&Fishbein)
对行为—结果 关系的信念
对行为的 认知
认知元素B—我不喜欢抽烟; 认知元素C—我喜欢抽烟;
认知元素D—我喜欢运动。
A、B、C、D四个认知元素中,A与B是协调关 系;A与C则是不协调关系;A与D不相关。
费斯廷格主张,认知元素之间的不协调强度越大, 则人们想要减轻或消除这种不协调关系的动机也越 强。
认知不协调的强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认知元素对于个体相对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