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1.识记生字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
2.朗读教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语言运用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月是故乡明》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学生吟诗。
(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月是故乡明)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
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散文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
课文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
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和背景资料。
3.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的节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义,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赏析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反应。
2.学习:带领学生朗读《月是故乡明》,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3.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月是故乡明》的理解。
3.赏析:分析古诗词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美。
4. 课堂活动•诗歌朗读•小组讨论•表演展示•赏析分析5. 评估方式•学生表现评价•诗歌赏析能力评估•教师反馈及时性评价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古诗词《月是故乡明》,通过导入、学习、讨论、表演以及赏析等多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引导。
未来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对文学的独特感悟,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在评价方面,除了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外,还可引入同学互评、自评等方式,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虽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仍有待完善,需要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主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变化。
2.掌握并能运用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主题,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意义。
2.理清课文主题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深入思考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导入通过观看关于故乡的图片或视频,带领学生回忆自己的故乡,引发学生对于家乡的情感共鸣。
2. 学习1.课文学习:听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大意。
2.词语解析:解释生词,学生尝试造句并分享。
3.段落分析:分段理解课文,讨论每个段落的重点内容。
4.情感体验: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对于课文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1.背景知识:介绍关于课文背景的一些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3月时的情感体验。
4. 总结1.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回顾故事内涵。
2.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对于故乡、家乡情感的态度和感悟。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课堂呈现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
2.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感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全班讨论、小组分享,评价学生表达情感的程度和深度。
2.书面总结: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写下对于家乡的感情表达或者对课文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情感体验,深入理解《3月是故乡明》这篇美文的内涵,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3月是故乡明》这篇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能够通过朗读和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眷恋与情感。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3月是故乡明》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适当运用课文中的古诗词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音频资源展示描绘乡村春天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分段教学《3月是故乡明》,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分组讨论诗歌的解读,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课文分析•对诗歌中的重要句子、表达方式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意。
4. 课后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音韵美感。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表演,拓展语文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在家中复习课文,继续强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细化练习环节,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为《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指导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本课文情感真挚,引人深思,适合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意思。
3.学习赏析古诗《静夜思》。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能够欣赏古诗《静夜思》,感悟其中的情感。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懂得珍惜家庭和家乡的幸福。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
2.赏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学习古诗《静夜思》。
难点1.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感悟能力。
2.对一些抽象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家乡,呼吸家乡的空气,感受家乡的气息,然后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辅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段话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1. 学习古诗《静夜思》(15分钟)讲解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让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并尝试朗读。
2.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和古诗,表达自己对家乡和月亮的情感之情,可以写成小段落。
第三课时1. 情感演练(15分钟)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他们写的关于家乡和月亮的情感表达段落,让全班同学一起感受同学们的表达。
2. 总结复习(10分钟)老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悟,鼓励他们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对课文《月是故乡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课文,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朗读感悟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思乡之情,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故乡的图片和诗歌,用于教学展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和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故乡”、“思念”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作者的情感。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朗读效果,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填写课文内容填空。
教师出示填空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歌中的故乡情感。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3.* 月是故乡明【教学内容】教科书P8~9 内容。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4. 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间播放《彩云追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二、解析题目1. 我们还是先看课文的题目——月是故乡明。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课件展示)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明月几时有》)(学生课前准备)2. 同学们,了解了课文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季羡林。
)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课件展示)三、作者简介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
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四、朗读课文1.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女生进行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做上标记)2.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板书反思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板书反思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3.通过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和资料,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1.重点: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2.难点:通过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和资料,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习过程(一)古诗引入,揭示主题1.齐读课题,你知道课题这句话的出处吗?出示PPT: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2.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自古月亮就有思念之意,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作者也是借助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学生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
)3.让我们走进这一课,看看季羡林心中的故乡月又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2)注意读准多音字“燕”。
3.学生自主阅读,出示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童年的趣事和成年经历?画出相关语句。
4.同桌互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5.梳理主要内容。
6.结合梳理出的语句进行概括,归纳主要内容。
童年趣事:数星星摇知了坑边看月成年经历:观月地点的变化(故乡—济南—北京—济南—欧洲—北京)(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默读童年趣事部分,思考:作者回忆这些童年往事,内心可能产生哪些感受?批注在空白处。
预设:对美好、快乐童年的回忆。
2.默读成年经历部分,思考:每一次经历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写这些经历?预设:对家乡月亮的喜爱,对家乡的思念;对比。
3.指名配乐读全文,思考:题目为什么叫“月是故乡明”?4.一句诗,虽言简,但融进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故乡美景的古诗,作者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古诗中的意象、意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激发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美景,理解作者的乡愁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品味欣赏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将以一首关于月亮的现代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为后面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解决字词问题。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
(3)品味课文语言,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3.巩固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课文中的美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5.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用所学知识给家人讲一讲课文中的美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远离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教学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仍需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诗意的理解与体会。
3.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引入课文《3-月是故乡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教学设计 优质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质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掌握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本。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教学生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2. 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
难点: 1. 教学生领会诗人的意境和艺术表达。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活动:老师播放一段与月亮有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月亮的感受。
2.整体导学(10分钟)活动:老师简要介绍《月是故乡明》的背景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3.课文学习(30分钟)活动1:师生共同诵读课文,师生对比理解重点词语。
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体会,展示个人理解。
4.诗歌赏析(20分钟)活动:老师解释课文中涉及的诗句和隐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情感态度培养(15分钟)活动:学生就课文中有关家乡和思念的内容,展开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
6.课堂小结(5分钟)活动: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深入思考文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学生在赏析诗歌中培养了爱国情感和文学素养,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有效的提升和支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主题;–理解文章中的诗意表达;–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学会分析课文结构。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月是故乡明》的诗意表达;2.理解和运用生字词;3.分析课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图片或实物引入《月是故乡明》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 学习课文(30分钟)1.教师讲解《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主题,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诗意表达。
2.学生跟读课文,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拓展阅读(15分钟)•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家乡故事,比较不同故事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4. 课堂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惑,共同解决。
5. 总结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以及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月是故乡明》展开,通过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通用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
4、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2、聊作者。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2、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3、作者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六、拓展练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
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
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古诗文的意境和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体验古诗文的意境。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意境。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月是故乡明》的相关图片和诗句。
2.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是故乡明》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2. 学习古诗(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体验(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作者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让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4.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6. 结束语(5分钟)教师对本次公开课进行总结,感谢各位学生的参与和配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是故乡明》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的进步。
3. 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思。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的反思。
3.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 月是故乡明》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
3.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和相关词语,正确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4.能够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及课文录音。
2.教学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4.PPT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月是故乡明》的世界,唤起学生对月亮的情感。
2. 学习新知识•听读课文,呈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延伸•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重点内容,加深理解。
4. 训练与实践•跟读、朗读课文,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语调。
5. 拓展应用•给学生相关练习题目,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6. 总结回顾•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针对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统编五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含反思【设计说明】《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
文中趣事,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
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 等比较陌生的,可课前布置了解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4.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等比较陌生的,可课前布置了解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教师事先收集好月光下美景图,设计多媒体课件;选取钢琴曲《神秘花园》作为背景音乐营造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同学们,我们学过课文《月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更是最爱用诗文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句?2.学生吟诗。
3.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学生吟诗。
(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月是故乡明) 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烟雾笼罩,广阔无边的样子。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2.自读课文,完成“设问导读”。
(1)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主线?(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3)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理清思路。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了解其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了解其意思。
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字典了解其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月亮有什么特殊的情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方面也有难度,需要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体会。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月是故乡明》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3.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字典、故乡图片等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通过播放音乐《月亮代表我的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2)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人们的心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字典了解其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故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
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散文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
课文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
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交流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入手导入课题,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为感受“月是故乡明”做情感铺垫。
】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认读生字。
①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
【出示课件】
徘徊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蒙湖
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
②指名多个学生读,指名学生领读,齐读。
③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燕”
①yàn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②yān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
举例:
a.我现在已经年近老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3)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特色。
1.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第1小节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
“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本文的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3.第2、3、4、5节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2小节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4.第6、7、8三节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
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
作者指出,对一个异乡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常常构成他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思乡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有故乡可思,甜,思而不得,苦,正是这种复杂的滋味显示出乡思特有的情感色彩。
最后一小节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文章的风格与一个人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老年人的文章都写得古拙、质朴,所谓由绚丽而归于平淡。
季羡林的这篇《月是故乡明》就体现了这一点,它写得非常平实,采用的大都是短句子,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娓娓道来,甚至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四、回顾总结,研读课文
1.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通过对故乡月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板书: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
2.多媒体再次出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示部分课文内容,【出示课件】学生朗读字幕,感受“月是故乡明”。
3.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阅读全文,要把自己融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读着读着仿佛是自己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月亮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比他国他处的月亮,突出对故乡月亮的怀想,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六、作业
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开课伊始,播放表达思乡之情的新学堂歌《静夜思》,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诗句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很快受到感染,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描述的思乡情景。
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望月时想到的诗句和有关的人、景、事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激起学生更丰富的想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课堂交流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组织语言和表达想法的表达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