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的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学科。
它是商业世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财务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是其研究的核心,下面将对会计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一、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是会计学的基础,它要求所有经济交易都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报告。
这意味着会计师必须将所有的经济交易转化为货币单位,以便于比较和分析。
货币计量原则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财务状况。
二、实体概念实体概念是指企业和个人在会计学中被视为独立的实体,与其所有者和其他实体分开看待。
这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应该单独记录和报告,而不与个人财务混淆。
实体概念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财务状况。
三、会计期间原则会计期间原则要求企业和个人将其经济交易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和报告。
常见的会计期间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
会计期间原则帮助经营者和投资者了解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成本原则成本原则要求企业和个人将其资产和负债按照其购买或获得时的成本进行记录和报告。
这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财务报表反映了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债务的历史成本,而不是当前市场价值。
成本原则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准确的财务状况。
五、核算原则核算原则是指会计学中对经济交易进行分类和记录的规则和方法。
核算原则包括借贷记账法、货币基础计量法、事实计量法等。
这些原则帮助会计师对经济交易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报告,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六、审计原则审计原则是指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规则和方法。
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估,旨在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审计原则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信的财务状况。
综上所述,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是货币计量原则、实体概念、会计期间原则、成本原则、核算原则和审计原则。
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
第一,资产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保持平衡。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备用。 资 产 = 负 债+所 有 者 权 益 现金 银行存款 +1000元 -1000元第二,负债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保持平衡。签发4个月期限的商业承兑汇票8 000元,抵偿以前所欠供应单位账款。 资 产 = 负 债 +所 有 者 权 益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业使用的会计科目由国家财政部通过发布会计制度统一制定,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定科目核算的内容;二是科目的使用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共设置了85个会计科目。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运用的科目及报表作出了统一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包括了总说明、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报表编制说明、会计报表附注。
第九,资产项目减少,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保持平衡。企业为调整资本结构,决定以现金退还投资者投资180万元。资 产= 负 债 +所 有 者 权 益 现金 实收资本-1 800 000元 -1 800 000元
结论
(1)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会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产生一定影响; (2)在分析日常各种经济业务时,应根据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所产生的影响,全面、相互联系地加以考察,把握事物的本质; (3)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不外乎是增加或减少两种情况,并且在会计要素之间或会计要素内的增减变动,是等量的; (4)虽然经济业务发生会影响会计要素之间或会计要素内部的具体项目发生变动,但并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账户的“借”、“贷”两个记账符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不同 。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借方本期发生额- 贷方本期发生额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贷方本期发生额 - 借方本期发生额
会计学原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会计学原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一、引言会计学原理是指会计学最基本的、一般性的规律和原则。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是会计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收集、处理和报告相关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本文将围绕会计学原理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展开阐述。
二、会计学原理1.货币计量原则:企业的经济业务应以货币单位计量并记录,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明确可见。
2.实体概念原则:企业应当看作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将企业与个人或其他组织的经济事务相区别。
3.记账等式原则:企业的财务交易应当遵循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收入实现原则:收入应在经济利益实现或实现预期的时候确认,而不是收入的实际收款时点。
5.费用匹配原则:费用应与相应的收入相配对,即在收入发生的同时确认与其相关的费用。
6.持续经营原则:会计报表应基于企业持续经营的假设,除非有证据说明企业将停业或清算。
7.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资产应按照其购买或获取成本计量,而不是根据其当前市场价值计量。
8.单纯性原则:企业的财务交易应当按照其经济实质进行记账和报告,而不是仅根据其法律形式。
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1.资产核算: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
企业应对资产的获取、流动、价值变动等进行核算,确保对资产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报告。
2.负债核算:负债是企业应付或可能给予他人的经济利益。
企业应对负债的产生、清算和变动进行核算,确保对负债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报告。
3.所有者权益核算: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的资产承担的经济利益,包括所有者投入和权益变动。
企业应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进行核算,确保对所有者权益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报告。
4.收入核算:收入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企业应对不同来源的收入进行核算,确保对收入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报告。
5.费用核算:费用是企业为了获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支出。
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会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研究的是财务信息的收集、记录、分析和报告。
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财务决策和管理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在进行财务信息处理和报告时,所遵循的核心原则。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会计学基本原理:1. 记账原则:会计学要求按照事实发生和经济实质来进行财务信息的记录。
即记录应该基于实际交易和实际发生的事实,而不仅仅是根据法律形式。
2. 成本原则:会计学要求以成本为基础,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
成本原则强调资产和负债应该按照其购买或获取成本进行记录,而不是按照市场价值或未来可能的价值。
3. 核算周期原则:会计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时,将财务信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期,形成财务报表。
常见的核算周期有日报、月报、年报等。
4. 一贯性原则:会计学要求在进行财务信息记录和报告时,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
这意味着在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说明和调整,确保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连贯性。
二、会计学的基本方法会计学的基本方法是指在实践中用于收集、记录、分析和报告财务信息的步骤和程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会计学基本方法:1.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学的核心方法,它包括了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分类,形成财务账簿和财务报表。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日常记账、总账、明细账、科目汇总等过程。
2.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会计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发展潜力。
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垂直分析等。
3.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会计学应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预测和安排,帮助企业制定经济目标、支出计划和经营策略。
4. 决策支持:会计学提供了财务信息的基础,可以用于各种经营决策的支持。
企业可以利用会计学方法,对不同的经营方案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参考。
会计核算原理
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原理是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它规定了会计实践中的核算方法和原则,对于准确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会计核算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探讨它们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会计核算原理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原理是指会计准则和规范所确定的核算方法和原则,用于反映企业经济事项、财务状况和业绩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可比性。
会计核算原理主要包括货币计量、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匹配原则、会计主体、会计期间和会计项目等。
1.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企业经济事项的货币价值。
这意味着所有企业经济事项都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而不考虑其他非货币性因素的影响。
2. 成本原则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在资产购置和负债形成时,应根据实际发生的现金支付或等价物支付成本进行核算。
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应该按照其购置成本进行计量,而不是按照其市场价值或其他价值进行核算。
3.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确认原则是指企业应当在实际完成交易并获得经济利益时确认收入。
这意味着企业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如转移了经济利益的所有权和责任,才能确认相关的收入。
4. 匹配原则匹配原则是指企业应当将与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中进行配比。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将与实现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与相应的收入匹配,以便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业绩。
5.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组织或个体,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
不同的会计主体具有不同的会计核算对象和范围,并受到不同的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制约。
6. 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是指会计核算的时间段,一般为一年。
会计期间的确定有助于企业对财务信息进行定期报告和分析,以及进行跨期比较和绩效评价。
7. 会计项目会计项目是指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账目或科目,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不同的会计项目反映了企业不同方面的经济事项,需要按照不同的会计核算原则进行处理和记录。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什么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核算和管理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在于确定企业经营成果,控制经济活动,并全面评估企业的财务表现。
会计核算包括财务核算和管理核算两大类别。
财务核算是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审核和分析,用于对外报告的需求。
管理核算是为了支持企业的内部管理,读取各种内部管理报告的数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基于会计实体会计实体指的是作为单独的会计单位进行标识的个体经济组织,如企业组织、政府组织等等。
•会计核算基于记账原理记账原理是指会计核算所有经济业务的基础,包括设立账户,明确账户的名称和编号,记载交易的详细信息,以及使用双向记账法等。
•会计核算基于会计等式原理会计等式原理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平衡账户分类数据,使数额相等的方法,计算公司的不同财务指标。
•会计核算基于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是指采用货币作为会计核算的所有单位,记录和计算每个经济交易金额。
这样就能按照货币标准在统一的单位下进行计算和比较。
会计核算的步骤•会计核算的步骤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步:准备工作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建立企业的会计体系。
它导致了企业的账户设置、会计分类方法的选择、会计卡号设置、初始会计银行账户的设置等。
第二步:将原始凭据转换为会计凭证将单个的会计凭证记录下来,是因为第二个会计原则——记账原则的要求。
每个经济交易的详细信息应该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以提供可见度和方便比较之用。
第三步:将会计凭证转换为账户分类一旦会计凭证记录被打印,它们就需要被分配到企业的账户分类下。
第四步:编制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通过记录所有交易信息以及分配到相关账户下,企业可以根据等式计算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编制企业财务报告和进行财务分析。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会计核算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无法记录记录所有交易信息,保障账面正确性的问题。
•会计核算适用的财务報告标准不断变化。
会计学原理第三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原理
(一)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它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
基本的会计等式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若加以扩展,将收入和费用进行综合,则会计等式变为: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 - 费用)
第三节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原理
1.星海实业公司 2×20 年 10 月初有关账户余额
2. 该公司 10 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收到某单位投入的法定资本 2 000 000 元存入银行。
(2)用银行存款 250 000 元偿还前欠某企业账款。
(3)用银行存款 500 000 元购入一台全新机器设备。
(4)将资本公积金 400 000 元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
定义:所谓账户,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 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第二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账户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划分为左右两方,分别用来登记增加数或减 少数,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 一个会计期间开始时记录的余额称为期初余额,结束时记录的余额称为期末余额。 账户一般有四项金额,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例】以用银行存款2500000元归还长期借款为例,按上述步骤,经分析这项业务涉及 的是资产和负债两个要素;资产减少,负债减少;资产减少记贷方,负债减少记借方; 反映银行存款和长期借款增减变动的账户是“银行存款”和“长期借款”两个账户,据 此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借款 2 500 000
会计恒等式的基本原理
会计恒等式的基本原理
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之一,也称为会计平衡原理或会计基本公式。
它用于记录和处理经济交易和业务活动时,保持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
会计恒等式表达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它的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意味着一个企业的资产
总额必须等于其负债总额加上所有者权益的总额。
在会计工作中,记录的每一笔交易都要保持这个恒等式成立。
比如,当企业从银行贷款5000元时,会计凭证的借方应记录
资产账户银行存款增加5000元,而贷方则记录负债账户贷款
增加5000元。
这样,资产和负债账户的增加金额相等,保持
了恒等式的平衡。
恒等式的平衡也可以通过观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来理解。
比如企业购买了一台机器,这时资产账户固定资产会增加相应的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则不变。
这样,总资产的增加等于资产账户的增加,恒等式继续保持平衡。
总之,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之一,用于保持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它帮助会计人员准确记录和处理交易和业务活动,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论是财务专业人员还是企业经营者,都应该理解和运用好这个基本原理。
会计核算原理
1494年巴卡·鲁奇奥 《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 中世纪意大利巴其顿天主教总寺 院及下属分寺院关于所收施舍款 的往来记录
四、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1、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反映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情况
帐户名称
借方 Debit Dr
贷方 Credit Cr
四、借贷记账法
2、资产 = 负债 + 权益 资本
•
③盈余公积:企业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
业内部的积累。
④ 未分配利润: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
润。
(一)会计要素
• 4、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
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 入。
企业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 入,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 殖税中的进项税额。
(一)会计要素
•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
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
企业的负债按其偿还期,分为流动负债 和长期负债。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
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
•
企业的资产除了从债权人那儿借入的之外,都属
(一)会计要素
•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①实收资本:企业的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
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投资者向企业投 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须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②资本公积:资本本身升值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投资者的 共同的权益。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外币资 本折算差额等。
会计核算原理
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原理是会计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会计处理业务的依据。
会计核算原理包括货币计量、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下面将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货币计量原则规定,会计应该以货币作为度量单位,将经济业务以货币计量并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这意味着会计处理的对象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而且应该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报告。
其次,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
会计等式是指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即A=L+OE。
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和运用,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
在会计处理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必须保持平衡,这是会计等式的基本要求。
再次,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资源,负债是企业应付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对所有者的权益,收入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费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
这些要素构成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核算对象。
此外,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
会计确认是指企业应该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确认相关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
这意味着会计处理应当以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为依据,及时、准确地确认和记录相关的会计要素。
最后,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会计计量是指企业应该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确定相关的金额。
会计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
会计计量应当符合会计确认的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原理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它包括货币计量、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等内容。
这些原理构成了会计处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准确应用会计核算原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会计是一门研究和应用会计记录、报告和分析的学科。
它作为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工具,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了关于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信息。
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会计记录和报告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和规范,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探讨会计的基本原理。
一、会计等式原理会计等式原理是会计的核心基本原理。
会计等式原理表明,企业或个人的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
具体而言,资产是指企业或个人拥有的资源和权益,负债是指企业或个人所欠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或个人对资产的所有权。
会计等式原理的核心概念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确保了会计记录中的所有交易都是平衡的。
二、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原理是指根据经济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按照会计规则和准则进行核算。
会计核算原理包括记录性原则、计价原则、收益确认原则和货币计量原则。
1. 记录性原则:指会计记录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为基础,准确无误地记录每一笔交易。
所有交易都必须有明确的证据,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2. 计价原则:会计核算应根据交易发生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计价。
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时所能达成的市场价格。
3. 收益确认原则:收益确认原则确保收入在实现时被正确确认。
按照该原则,收入应在服务或销售完成时被确认,而不是在收款时。
4.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规定会计记录和报告交易时,只能使用货币单位。
这意味着会计记录和报告所涉及的交易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
三、会计核算方法原则会计核算方法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循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常见的会计核算方法有现金基础会计和权责发生制会计。
1. 现金基础会计:现金基础会计方法是指只记录和报告实际发生的现金交易。
该方法将收入和支出仅限于实际的现金收入和支出,不涉及其他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
2. 权责发生制会计:权责发生制会计方法是指根据交易的实际发生时间记录和报告交易。
该方法将收入和支出与相关的权利和责任联系起来,不管钱款是否已经实际收到或支付。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原则、实务原则、会计实体原则、会计等值原则和持续经营原则。
货币计量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必须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通过货币的计量来反映经济事物的价值。
实务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遵循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靠主观臆断或推测。
在会计核算中,只有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才能被记录并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会计实体原则是指企业与业主之间应当作为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来看待,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受业主的个人因素或其他企业的影响。
会计等值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经济业务应当按照事实、准确和公正的原则进行,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财务报表的内容。
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持续经营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基于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进行,假设企业将来将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企业可能解散或破产的情况。
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并采用相应的会计方法和估计。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一、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含义会计要素是和会计对象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
会计要素确实是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组成项目,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
利用这六个会计要素,就能够从静态和动态来描述企业的经济活动。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定义: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操纵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以后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特点:1、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经济资源。
2、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操纵。
3、资产必须能为企业带来以后经济利益4、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注:1.资产的定义是确定资产的依照,哪些是资产,哪些不是资产都要依照定义来判断。
2.拥有是指企业对其有所有权3.操纵是指企业差不多把握了某项资产的实际的以后利益和风险,能够运用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并带来利润(尽管没有所有权)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资产的内容1)流淌资产:指能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2)非流淌资产:指能够在超过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超过一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p19)、其他资产。
2、负债定义:企业所承担的由以往事项导致的现时义务,能以货币计量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各种债务。
特点1.负债是由以往事项导致的现时义务2.负债是必须偿还的一种责任3.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出企业而且能可开计量负债的内容1)流淌负债: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短期借款、应对票据、应对账款、应对工资、应交税费等。
2)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包括长期借款、应对债券、长期应对款等。
3、所有者权益也叫业主权益、股东权益、净资产定义:是指企业所有者(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特点1这种权益包含着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并以其出资额承担风险2还意味着所有者有法定的治理企业和托付他人治理企业的权力3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股本)];投资本身所引起的各种增值(资本公积金);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存(盈余公积金);留待以后会计年度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企业会计核算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通过记录、汇总和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经营和发展。
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相关内容。
首先,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历史成本、持续经营、核算期间和会计核算等六个原则。
货币计量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将所有商业交易按照货币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报告。
会计主体原则要求将企业与所有者的财务事务进行分离处理,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与个人财务信息进行区分,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以实际支付或对价确定的金额作为财务交易的金额,反映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情况。
持续经营原则强调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假设其将持续运营下去,不考虑企业可能会发生破产或清算的情况。
核算期间原则要求企业将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通常以一年为一个会计期间,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会计核算原则指企业应当按照一定的会计规则和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和报告,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基本原则之外,企业会计核算还需遵循一系列的方法,包括会计等式、借贷记账、分类账簿、总账与明细账、折旧与摊销、财务报表等。
会计等式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它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组成,表达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要求企业在进行核算时保持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
借贷记账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每项财务交易分别在借方和贷方进行记录,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并形成完整的会计凭证,以便后续的总账和报表生成。
分类账簿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工具之一,它按照会计科目对财务交易进行分类和记录,便于查看和分析不同科目的经营情况。
总账与明细账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总账记录企业的所有会计科目的交易情况,而明细账则记录每个会计科目下具体的交易明细,以便对每个科目的变动进行分析和追溯。
会计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和掌握会计等式的原理和内容;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需要通过账户进行会计核算;了解复式记账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了解和掌握试算平衡的原理和内容。
第一节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一、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成若干个要素,统称为会计要素。
之所以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基本分类是由于会计对象比较抽象,要从整体上把握会计的内容,只有对会计对象进行恰当的分解,形成基本的、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几个部分,才能从质和量上准确地用文字与金额描述会计对象,了解资金运动的变化及其价值增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这六大要素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另一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要素会在利润表中列示。
(一)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的特征从资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资产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则不形成资产。
如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5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行为要在12月份才发生,则企业不能在5月份就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第二,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即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租入企业对其不具有所有权,但该资产的全部风险和收益都已转嫁给了租入企业,在租入企业对该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企业应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己的资产入账。
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
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会计核算是一项关键的经济活动,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财务信息,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本文将探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更多关于会计核算的知识。
一、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的原理是指会计处理经济事项和制定财务报表的基本规则。
以下是三个常用的会计核算原理:1. 会计实体原则会计实体原则要求将企业与个人的财务状况分开来看待,即企业与业主之间的财务状况是独立的。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并将与业主相关的事项与企业的事务分开进行记录和报告。
2.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要求所有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都必须以货币为单位进行计量和报告。
这是因为货币是经济交易的普遍媒介,能够方便比较不同经济事项之间的价值。
3. 会计期间原则会计期间原则规定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来划分,并以这些时间段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通过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一段段特定的时间,可以使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运营情况。
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指记录和处理企业经济事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1. 会计账簿方法会计账簿方法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之一,它包括日记账、总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账簿的记录和管理。
通过记录企业的交易活动和财务状况,账簿可以为企业的核算和分析提供重要数据。
2. 会计凭证方法会计凭证方法是通过制作和使用会计凭证来记录和证明企业的经济事项。
会计凭证通常包括收据、付款凭证、发票等,它们用于记录企业与外部交易的细节和金额。
3. 财务报表编制方法财务报表编制方法是将企业的财务数据整理和汇总,形成财务报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它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三、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会计核算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决策支持会计核算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复 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一)记账符号
借方
账户名称
贷
方
◆其中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相对的 另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但哪一方登 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在各 类账户中是有所区别的!
银行存款
(1)存入 1 000 00
(2)支付 5
发生额平衡
第四节 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的种类
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 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一)会计凭证是审核经济业务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三)会计凭证是分清各有关方面经济责任的依据
计分录转记到有关账户的记账步骤. (举例教材P32)
(三)试算平衡方法: A 发生额平衡 B 余额平衡 理论依据: A 发生额平衡——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B 余额平衡——会计等式平衡原理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部分账
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平衡”绝非指单个账户借方、贷方发生额的相等关系。在某一个账户中,其借方发生额 与贷方发生额之间一般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本期发生额
贷方
借方
本期减少
本期发生额
收入类
本期增加
本期发生额
贷方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 —— 账户登记方向。 ●借贷必相等 —— 账户登记金额。
有借必有贷
会计基本原理 教材
会计基本原理教材
会计基本原理是会计学的基础,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实体概念:会计工作应以企业法人实体为核算对象,将企业与企业家的个人财务分开核算。
2.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公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它体现了企业的资源来源和运用的基本规律。
3. 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是会计核算的时间框架,通常以一个年度为一周期。
会计周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要素应按照一定的时间,进入相应的会计期间进行核算和报告。
4. 货币计量概念:会计工作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折算成货币金额进行核算和报告。
5. 成本概念:会计工作应按照成本原则,确认和计量企业资源的获得成本和利用成本。
6. 填写和记录准则:会计工作应按照一定的填写和记录准则进行,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原则稳健性:会计工作应坚持原则稳健的原则,即在不确定性和风险中,要尽可能预计和计提损失,保守估计收益。
会计基本原理是会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它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
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原理进行操作,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会计制度核算准则
会计制度核算准则会计制度核算准则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遵循的会计基本原理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标准,以及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的会计制度规定。
会计制度核算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会计基本原理会计基本原理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是指企业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所有的经济交易和活动都应以货币形式进行记账和计算。
针对不同货币制度的企业,还应考虑外币折算原则。
2.往来独立原则往来独立原则是指企业应把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他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严格区分开来,保证会计账户之间的独立性,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持续经营原则持续经营原则是指企业应假定其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将继续进行业务活动,因此要正确地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做出判断,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主要财务报表。
4.收益确认原则收益确认原则是指企业应在业务实际发生和经济资源交换之后,根据交易性质和成本的实现情况,正确地确认应计收入,并以此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收益确认原则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的同时,也应确认相应的费用。
5.成本匹配原则成本匹配原则是指企业应根据发生的费用和收入相配合的原则,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费用,同时,将费用合理地分配到各个业务和时期,以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会计制度标准会计制度标准是指针对不同种类的企业,国家和行业根据不同的会计实践和经验制定的会计制度规范,是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可靠、建立起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基础。
企业的会计制度需根据该企业的特点和经营状况制订,严格遵循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有关会计制度标准的规定。
三、企业自身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自身会计制度规定是针对企业自身的业务活动、管理制度和其他特殊情况,制定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规范,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自身会计制度规定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特点,做到合理与灵活相结合,以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本原理第一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含义会计要素是和会计对象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
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组成项目,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
利用这六个会计要素,就可以从静态和动态来描述企业的经济活动。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定义: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特征:1、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经济资源。
2、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
3、资产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4、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注:1.资产的定义是确定资产的根据,哪些是资产,哪些不是资产都要根据定义来判断。
2.拥有是指企业对其有所有权3.控制是指企业已经掌握了某项资产的实际的未来利益和风险,能够运用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并带来利润(虽然没有所有权)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资产的内容1)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2)非流动资产:指可以在超过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超过一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p19)、其他资产。
2、负债定义:企业所承担的由以往事项导致的现时义务,能以货币计量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各种债务。
特征1.负债是由以往事项导致的现时义务2.负债是必须偿还的一种责任3.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能可开计量负债的内容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
2)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也叫业主权益、股东权益、净资产定义:是指企业所有者(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特征1这种权利包含着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并以其出资额承担风险2还意味着所有者有法定的管理企业和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权力3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股本)];投资本身所引起的各种增值(资本公积金);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盈余公积金);留待以后会计年度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
权益的理解所有者权益: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债权人权益: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4、收入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1、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2、收入可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的内容收入=营业收入1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如:使用费收入,利息收入4投资收益(对外投资获得的净收益)注:收入要素与总收入不同,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入。
5、费用定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包括成本和费用。
特征1、耗费的事项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2、费用可使企业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内容:成本费用(狭义费用),包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等。
6、利润定义: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利润=收入-费用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净收益-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总利润-所得税(四)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1、会计要素的确认三个问题:应否确认、如何确认、何时确认1)初始确认条件:符合会计要素定义2)再次确认条件:同时满足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2、会计要素计量会计要素计量属性a)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b)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c)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d)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3、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1)配比要求涵义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目的:正确确定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如何配比➢因果关系的配比➢时间上的配比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相关成本费用应该在同期间得到确认、计量。
●对于一切预支款项的成本费用,要递延到有关收入取得时才能计列。
如折旧、待摊费用。
●对于与本期收入有关的尚未支付的费用,则应在本期内预提,达到配比的目的。
如预提费用。
2)历史成本计量1、涵义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特点(1)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2)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与有关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注:要素计量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但不是唯一。
实际成本是指取得、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
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1.涵义凡是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2.特点①以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为划分标准②划分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当期损益。
如果将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处理,就会少计费用,多计资产,就会出现本年利润和资产的虚增;反之,将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就会多计费用,少计资产,出现本年利润和资产虚减。
③收益性支出由本会计年度实现的收入抵补,列入本会计期间的费用,列入利润表;资本性支出由以后各会计年度实现的收入抵补列为各年度的费用,先列入本会计年度资产负债表。
4)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1)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不管货币资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
目的:正确确定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注:1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本期应当赚得的收入和应该发生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实际收到和付出,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相反,凡是不应该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实际收到和付出,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
2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
2)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是指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采用收付实现制,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相反,凡是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没有付出款项的费用,均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二、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含义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式. 包括基本会计等式和扩展会计等式1、基本会计等式反映会计期末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资产=权益注:债权人权益+投资者权益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是从两个角度对企业资本进行观察和分析,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相等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1投资者及债权人将自己拥有的资本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运用这些资本就要获得一定数量的资产,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同样也对这些资产享有相应的权益。
2这样,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相等数额的权益;或者说有一定数量的权益就必然有相等数额的资产。
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二者的关系。
就可以得到: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就是会计恒等式,也是会计基本方程式。
它表示某一时点(一般指某一会计期间的最后一天),企业资产和权益的关系,企业的财务状况。
是一个静态的会计公式。
注: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核算中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理论依据。
2、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反映某一会计期间内各要素的动态平衡关系式(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1 资金投入业务:投资与筹资收到现金例1:企业取得银行借款10万元,收到投资100万元,款项存入银行.2 资金循环与周转业务例2 企业用存款购买材料10万元.例3企业购买材料1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例4企业用存款5万元支付原来所欠的购料款.例5企业将原来所欠外单位的货款50万元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
3 资金退出业务例6企业用存款归还银行借款50万元.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1 +110 +10 +1002 +10 –103 +10 +104 -5 -55 -50 +506 -50 -50刚才讲的经济业务对等式的影响,对于这个动态的会计等式同样适用。
再举两个例子,说明收入和费用的变化对等式的影响。
例1 企业销售产品获得收入20万元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增加20万元,同时也使收入增加20万元。
将其代入恒等式资产(+20)+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20)等式关系不会发生改变。
例2 企业生产产品领用材料8万元。
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费用(生产成本)增加8万元,同时也使资产(材料)减少8万元。
将其代入恒等式资产(-8)+费用(+8)=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式关系不会发生改变。
结论: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发生后,会引起资产和权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1.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变3.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资产不变总结:同类有增有减,异类同增同减。
只要企业发生经济活动,就会产生经济业务,不管发生多少笔经济业务,也不管经济业务的情况有多复杂,都不会超出上述四种情况,所以,无论在哪个企业,发生何种情况,资产与权益总是保持着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