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资料整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标准解读(政治生活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公职人员一方面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另一方面,公职人员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钱权交易。
(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④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们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2)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政府权威的树立: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
解读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读两个两个故事与大家共勉:<故事一>有一位秀才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三个梦:①高墙上种白菜②头戴斗笠手打伞③与女人背靠背睡觉。
第二天,他找到一位算卦先生为他解梦,先生说你做的这三个梦不好啊!(①白搭②凉快③啥也没得到)。
秀才很沮丧,不想在去赶考了,于是打包准备回返,却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得知情况为他解梦,说这三个梦好啊!(①高中②双保险③翻身就是),于是秀才信心倍增,几天后果真高中。
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故事二>饥荒年代,一只小老鼠在拼命奔波觅食中,不小心掉入米缸。
它高兴极了,于是整天在米缸里,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终于有一天,米缸没了米,小老鼠还在等待天下会掉下来馅饼,最后的结局:小老鼠饿死在米缸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于现状是最可怕。
满足于现状就没有未来。
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敢参与改革实践,否则将跟不上时代节奏。
但是,对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的接受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中年教师来说,传统理念、传统教材、传统教学方式已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改变习惯,驶入一个全新的轨道,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反思、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所以,谈一下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为什么要改革,课程要改、教材要改、授课方式要改┉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事例: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
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一段>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标准解读(政治生活4)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①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②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③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④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③《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④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火、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4《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
标准解读
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了解国际社会的构成。
(4)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标准解读(政治生活1)
了解选举方式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了解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作用。
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识记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四项被写入我国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
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具体条件来确定。目前我国在县、乡两级实行直接选举,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
选举的几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各有优缺点。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本文将深入解读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是指针对高中政治教育内容和要求所制定的教育标准。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该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政治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政治学科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对政治概念的理解、政治制度的分析和评价、政治实践的参与等。
通过学习政治,学生将形成对国家、社会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思考能力。
2. 政治思维和方法的培养:高中政治课程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政治分析和问题解决。
学生要学会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进行政治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
3. 政治伦理道德的培养:高中政治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伦理和道德观念。
学生要学会分析和评价政治行为和决策是否合乎伦理和道德原则,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责任感。
二、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对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案,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1. 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针对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探讨政治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到实际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模拟政治实践,培养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的意识。
2. 培养政治思维和方法的教学设计针对政治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课堂讨论和思维导图练习。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知识,提出自己对政治问题的见解,并进行辩论和交流,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思维导图练习中,学生可以将政治概念、理论和实践进行整理和梳理,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
3. 培养政治伦理道德的教学设计针对政治伦理道德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和案例分享来引导学生进行伦理和道德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读两个两个故事与大家共勉:<故事一>有一位秀才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三个梦:①高墙上种白菜②头戴斗笠手打伞③与女人背靠背睡觉。
第二天,他找到一位算卦先生为他解梦,先生说你做的这三个梦不好啊!(①白搭②凉快③啥也没得到)。
秀才很沮丧,不想在去赶考了,于是打包准备回返,却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得知情况为他解梦,说这三个梦好啊!(①高中②双保险③翻身就是),于是秀才信心倍增,几天后果真高中。
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故事二>饥荒年代,一只小老鼠在拼命奔波觅食中,不小心掉入米缸。
它高兴极了,于是整天在米缸里,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终于有一天,米缸没了米,小老鼠还在等待天下会掉下来馅饼,最后的结局:小老鼠饿死在米缸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于现状是最可怕。
满足于现状就没有未来。
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敢参与改革实践,否则将跟不上时代节奏。
但是,对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的接受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中年教师来说,传统理念、传统教材、传统教学方式已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改变习惯,驶入一个全新的轨道,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反思、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所以,谈一下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为什么要改革,课程要改、教材要改、授课方式要改┉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事例: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
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一段>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二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好象都易如反掌似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标准解读
2-3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课程标准学习要求标准解读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任期、权利和义务。
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人民代表人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人大常务委员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
在人大闭会期间,由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人大的部分职权。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4)人民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由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
(5)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共同构成。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现代化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1、确定选修课程的思路。 从选择性的意义上看,课程模块的设置,应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要求。 从把握课程在教学层次上的定位来看,课程模块的呈现,主要考虑了两方面关系。
(三)选修课的确定及其设计思路
2、选修课程的呈现方式l 课程模块的序言:着眼推介功能。l 内容标准的呈现:更具专题特征。
能力目标: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二、课程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整合课程内容的原则
内容选择: 从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 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组织方式:从只遵循理论逻辑 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合乎生活逻辑。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体察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描述各自所熟悉的文化生活,展现文化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印记。 考察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证明生活环境的文化价值。通过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方式相比较,可识别文化方式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生活与消费二、投资与创业三、收入与分配四、面对市场经济
《经济生活》标准内容
注: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考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
高一政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政治生活”解读-新课标[整理] 最新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政治生活”解读—、学习本模块的意义政治性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首要特征。
本模块是学习有关政治生活的知识,涉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域,其核心概念是民主政治。
学习内容鲜明的政治性,决定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要课程内容。
学生学习本模块的重要性主要是: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了解并体验有序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观念和开拓国际视野。
二、本模块结构设计的特点本模块的设计思路是:以公民政治文化素养的培养为基础,以正确政治观点的形成为目标,史多地着眼于学生身边的政治生活,促使他们体验有序政治参与、行使政治权利的具体过程与方法。
课程设计的逻辑顺序: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路线。
具体表现为:1、以“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构建课程内容。
2、准确把握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成长三者的关系。
3、以新的课程观统领课程内容,力求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
三、对内容要求的把握以及课程标准的解读方法(一)对内容要求的把握第—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本单元是以学生身边的政治生活为主题来构建知识内容的,是课程的首篇,因此,它回答了有关参与政治生活的最基本的问题,阐明了政治生活的内容、特点、主要作用以及政治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等内容。
第1条: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本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承担的政治义务;政治生活的内容和特点;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法律保障和基本行为准则。
第2条: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竞选)●民主选举的意义●民主程度的发展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第3条: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感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中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标准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它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和挑战。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创新。
它着重强调了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增强对党和国家发展的自信和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拓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传统的思政教学注重理论的灌输,而新课程标准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四、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通过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价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新课程标准则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评价方式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项目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定义(P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P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
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P4)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1、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四、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P13)(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P17)1、教育目的体现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适用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属第一层次.2、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适用于一定性质和阶段的教育教学,属第二层次。
3、课程目标体现一定课程的价值,适用于一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属第三层次.4、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中一定内容教学的价值,适用于一定内容的教学与评价,属第四层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标准解读
3-2《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
标准解读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
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商业活动、人类迁移、教育活动、大众传媒等。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到发展阶段,但是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解读
第三单元 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第一课 科技发展和观念更新 框题1:科技发展产生的新观念 框题2:面对科技“双刃剑” 第二课 生命科学引起的伦理冲突 框题1:试管婴儿产生的难题 框题2:是是非非克隆人
第三课 网络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 框题1:来自虚拟空间的道德挑战 框题2:网络的道德规范
探究与实践: 探究与实践:科技发展引起的伦理冲突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拓展性课程,着眼于“三个面向”。 通过国际比较、鉴别,认识我国政治 制度的特点。 ——西方政治体制一般知识: 政体、分权制、多党制等 ——我国的政治体制 ——常见的国际组织
科学思维常识
实用性课程。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和一 般方法,侧重于技能性和应用性。 ——学会科学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与实践: 探究与实践:永远的的雷锋
2.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
2.6 解释市场经济中,自愿交往和交换的契约、 信用关系,辨析欺诈行为的代价与后果,明确 诚实守信的价值。 第一课 诚实守信 框题1:市场经济呼唤诚实守信 框题2:诚实守信,从我做起
2.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
2.7评述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竞争,树立“注重效 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第二课 公平竞争 框题1:充满竞争的社会 框题2: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特殊价值课程。最直接、最系统地讲授马 克思主义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大林,一直讲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 ——从马克思到“三个代表”一脉相承关 系 ——“三个代表”
经济学常识
一门实用性、拓展性课程,将经济学原理 和经济思想史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试图系统地 向学生介绍一些古典的经济学原理,并引导其 用这些原理来认识和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古典经济学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阐释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阐释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1、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其中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选修课程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4、课程目标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定义(P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P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
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P4)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1、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四、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P13)(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P17)1、教育目的体现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适用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属第一层次。
2、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适用于一定性质和阶段的教育教学,属第二层次。
3、课程目标体现一定课程的价值,适用于一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属第三层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作者:白雪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5期摘; ; 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该课进行课程标准解读:第一分析该课课程标准体现出哪些课程性质;第二分析该课课程标准体现出哪些课程理念;第三分析该课课程标准提出了怎样的教学要求;第四分析该课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以加深教师对该框题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课程标准解读; ; 课程性质; ; 课程理念; ; 教学要求一、该课课程标准体现的课程性质本框题是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一框,课程标准关于本框题的规定如下表: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其中国化成果教育为核心价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及文明建设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和生活认识、参与能力为根本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共性包括:思想性(价值导向性)、人文性、科学性(德智共生性)、多维互动性、(生活)实践性。
上述课标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多维互动性、生活实践性。
(一)思想性在内容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课课程标准提出:“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该课内容着眼于学生辩证性思维的培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核心价值,具有思想导向作用。
例如: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强调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强调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等。
因此,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统率该课的知识点,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知识点支撑、说明该课的观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学会用矛盾的分析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和思想方法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达到思想上的认同。
高中政治课标解读整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因此,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是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二)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面对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提出要求,思想政治课课程(包括教材、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自身问题。
(三)从中央当前对课堂改革的指导和推动来看二、确立课程理念的依据和要求(三个层面)(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
(三)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始终关注的因素,也是我们把握课程理念的主要视角。
三、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一)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二)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三)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本 ” 的模式。 基于研究性学 习的模式。
基本思路
不同于由学科逻辑牵引的思路,这是由学习过 程牵引的思路。
生
基于案例
活
主
基于问题
题
基于情境
内
思想道德:共同
容 目
理想、价义
学科知识:基本
概念、原理、观
点和方法
知识来自教师, 来自教材。
意义与价值
Ø 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
点教育的课程。
Ø 重要任务: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 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Ø 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 课程。
功能定位
第五个问题: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把握课程理念的意义?
理念之一
Ø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Ø 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Ø 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采用新思 想、新观点、新论断。 Ø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递进层次。 Ø 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 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Ø 体现高中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 养,又提供基于自主选择的拓展性、应用性课程。
理念之四
Ø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Ø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 “动脑”思考的过程。 Ø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Ø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强化教材的法规 性质。
把学生现有的生活经 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承载这一过程的方式,就
是案例。
“基于问题”的选择
编写教材的 主要任务是把有关 结论加以规范清楚、 表达准确。
编写教材时要 关注问题、引发问 题、围绕问题展开 叙述,针对问题进 行辨析。
“基于情境”的选择
学科概念的 表述和呈现,始 终是编写教材的
理念之五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Ø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Ø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 Ø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Ø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第六个问题:以课程模块的建构为基础,如何理解新课程的基本框架?
设计思路
• 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这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体系之处。
理念之二
Ø “引导”,是出发点,就是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 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Ø “特点”,是着眼点,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和认 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
Ø “结合”,是着力点,就是要着力于贯彻“三贴近” 的原则,切实回答“五个如何”等时代课题。
理念之三
Ø 既要保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
三个层面
Ø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 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感染力。 Ø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为依据,突出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 Ø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 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第四个问题:作为研读课程标准的前提,我们怎样确认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
课程标准及教材 研修提纲
第一个问题: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总结了什么经验的基础上起步的?
我们的经验
第二个问题:着眼于现阶段的特点,怎样认识当前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题?
“三个视点”与“五个如何”
Ø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Ø 面对新的时代课题。
第三个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我们研制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Ø 经济、政治、 文化这三大社会 生活领域是课程 建构的基础。 Ø 生活逻辑是主 线,学科知识是 支撑。
高校:
Ø 学科体系是课 程建构的基础。 Ø 理论知识是课 程内容的主体。
主要特点
第七个问题:“三维目标”:如何理解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
三个维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Ø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Ø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 目标。
呈现方式的规范
内容目标的陈述
组织体系的特点
陈述方式的特点: 行为化 目标化
呈现方式的优点
第九个问题:“凸显观点、关注过程”: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以生活关切为主题,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学科知识 为支撑,整合教学内容。
生活关切 应用性
思想政治观点
力求平衡
理论性
学科知识
第十个问题:亮点与难点:如何评估新教材试用以来课程改革的成果和问题?
中心环节。
仿真情境的设 计和引入,应成 为编写教材至关 重要的环节。
比较1
关注点:
Ø 是否有明确、
权威的定义。
+
Ø 定义是否全面、
严谨,合乎学科规
范。
关注点:
Ø 是否提供了思 维路径和空间。
Ø 是否促使学生 自己得出并表达 结论。
比较2
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 论证(观点、结 论)+ 例证(数据、事例)+ 活动设计 = 课文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政治生活
核心概念:求真务实
文化生活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核心概念:民主政治
核心概念:先进文化
选修课:“选择性”的意 义
在整体规划德育课程体系的框架中
初中:
Ø 强调成长历程 是课程建构的基 础。
Ø 倡导综合方式, 即道德、心理健 康、法律和国情 的整合。
高中:
• 课程模块相对独立、平行开设,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安 排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设计空间。
这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管理之处。 Ø 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学科背景,但不是固有的知识 体系,而是课程意义上的整合。
这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形态之处。
必修课:基本框架的特点
经济生活 (物质文明) 核心概念:市场经济
生活与哲学
课程目标
能力
Ø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发展。
Ø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的主导。
知 识
Ø 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 Ø 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Ø 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 观点决定知识点。
组织方式:
Ø 只遵循理论逻辑 更合乎生活逻辑。
思想政治 不违背理论逻辑,
第八个问题:“行为目标”:如何读懂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
∧
(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论证:观点、结论 +例证:数据、事例)× 活动设计 = 课文
比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