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含义触犯法律法律责任常见违法现象(事件)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民事赔偿、借贷不还、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撕毁合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列、交通管理法规、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受到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殴打他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污染环境、使用童工、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主刑与附加刑)抢劫、盗窃、故意杀人、绑架、投毒、贩卖毒品等重大刑事犯罪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课|时|提|要本课时主要讲述了四个重要内容:第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第二是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第三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点;第四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预防犯罪。
(背诵用单本小册P102)1.法律的重要性(1)法律作为一种________,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__或方向。
(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________。
(3)法律是________的社会规则,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________违反________、法规的规定,危害________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不同点类别违反法律不同法律责任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性质民事违法行为①________ 民事责任④________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规范③______________相对轻微⑥____________刑事违法行为②________ 刑罚处罚⑤________ 犯罪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不同点: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5.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______________的危害,自觉__________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______________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________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亲爱的同学,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吧!1.法律也是一种社会规则,但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多位高官落马。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五课做守法公民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什么途径?(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8、诉讼的作用、类型:(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课件
知识讲解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 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 己的行为。
自觉遵守法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 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 规定。
尊重他人权益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 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重点)
3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难点)
Part 01
知识讲解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 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知识讲解
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无小事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不同违法行为的常见表现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当堂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
姓名权或者名称权。”这直接体现了法律( C ) A.告知我们可以做什么
图片二:属于盗窃罪
图片三:属于制售假药违法犯罪
图片四:属于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罪
知识讲解
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的内容: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 什么样的刑罚。
知识讲解
探究与分享
案例一:林某与张某因为行车,双方互不相让,发生口角后, 林某动手将张某掀翻在地,造成张某手指骨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知识点思维导图
预
益为主要内容。
防 犯
5.刑罚的分类:刑罚分为
和
两大类。(P54 相关链接)
罪
加
1.理由: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
的陷阱。②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
强 行严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自
我 2.如何预防犯罪: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
,
犯罪。②预防犯罪,需
、
应当受到
的行为。
了 解
3.犯罪的基本特征: 的三个基本特征。
、
违法性和应受
处罚性是犯罪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
罪 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与
罚
4.刑罚的含义: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刑罚又称为
处罚、
处分,
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课标要求】
1.违法行为的含义。(识记) 2.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法律责任。(理解)
3.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应用)
法律的规 范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 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 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法 法犯罪作斗争。(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常见方法 P61“相关链接”)
②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
精神,形成守法
的观念,做到自觉
、遇事
、解决问题
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
者、自觉
者和坚定
、违法可耻 ,努力成为一名
【考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考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五课做守法公民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什么途径?(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8、诉讼的作用、类型:(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PPT
关键点拨
什么是民事主体
『提示』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 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
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 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种类
定义
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 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无论是违法还是 犯罪都要承担法 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课前预习
法律是 刚性 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 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一个 人如果缺乏 规则 意识,法律 观念 不强,就难免做 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 规的规定,危害 社会 的行为。
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行创作 作品的积极性。
提示:查阅民法通则, 分析上述行为。
二、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 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 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RJ上册 第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3框 善用法律
小莫—可以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或有关社团等进行投
诉、申诉、申请调解,也可以到人民法院控告继父的虐待行为 (诉讼 途径),鉴于小莫受伤害程度的严重性,最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 哪种维权方式最正规、最权威?
诉讼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加强自我防范
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 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 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 们应该向他学习。 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光荣 称号了。
帮助的机关是( C )
A. 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 B. 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D. 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2. 七年级学生小涵在网上连载自己的原创小说时,无意中发现有人 抄袭了自己的作品并在某著名文学网站上以原创名义进行发表,对
此,小涵可以采取的行动是( C )
➢ 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 • 遇到类似情形,我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非法方式,更不 能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 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 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 律维护自己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 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 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 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 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 获得1.7万元赔偿。
课堂小结
善 用 法 律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依靠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诉讼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框 善用法律
第三框 善用法律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 58“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1)保安的做法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人身自由和名誉权。
超市的保安不是执法人员,无权搜查他人的身体,其搜身行为损害了小华的人格尊严。
(2)建议小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
教师过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今天我们来学习《善用法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
思考: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提示:遇到类似情形,我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非法方式,更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展示材料: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
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
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
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
思考: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提示: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3.展示材料:材料一小华的父母离异,小华跟妈妈生活,非常贫困,爸爸经济情况很好却坚持不肯支付抚养费。
材料二小明每年寒假都乘坐飞机到奶奶家过年,他认为航空公司在春运期间票价随意上涨侵犯了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
材料三小莫的继父经常虐待小莫,他身上伤痕累累,曾两次因遭到毒打住院治疗。
思考:(1)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告诉他们该到哪里,应如何去讨还公道?(2)哪种维权方式最正规、最权威?提示:(1)他们都应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法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法律概念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定。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问题充满好奇,希望能够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上,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通过阅读理解,有的喜欢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法律的概念和规定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其次,学生对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不够清晰,难以将法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理解遵守法律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和处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学习者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意识;警惕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重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难点: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在交通事故现场哄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败坏社会风气,亟须加以规制。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现场发生的哄抢案件,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应当以聚众哄抢罪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需要规范,而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二、探究新课活动一:对比分析案例,领悟知识案例一:在这个道路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显著加快,而乱停乱放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
若城市为心脏,道路为血管,那么违章停车就是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心脏猝死的诱因,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不会因几条道路的拥堵而完全崩溃,但有些违章停车所带来的危害是你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始料未及的……思考:你看到过这种情景没有?违章停车有何危害?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机动车随意乱停乱放的影响及危害:(1)将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入口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迫使通行的非机动车只能很无奈地在机动车道上如履薄冰冒险行驶。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课件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李某的朋友连某欲借其房产证抵押贷款。李某的 房本已抵押给别人贷款,连某便提出按其房本原样再 伪造一本,李某碍于情面帮其伪造房产证抵押给赵某。 赵某发现其保管的房屋所有权证系伪造,遂向公安机 关报案。随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2018年1月 29日经河北省赤城县检察院提出公诉,法院以被告人 李某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依法判处其拘役两个月, 并处罚金5000元。帮助朋友为什么会承担法律责任?
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探究与分享
教材47页
结合课本上的文字,说说上述行为是不是 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场景一: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 的民法典,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场景二: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 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公共场所 秩序,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青少年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
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 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 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 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1. 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2. 虚张声势,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3.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4. 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5. 保护好作案现场。
2.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 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 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 事违法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4.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5.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6.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第1课时法不可违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二、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师准备:各种违法活动的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材料导入:2020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接连出手,1个月里3名省部级高官应声落马!4月12日,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19日晚,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29日,河北省委原常委、副省长张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三人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至少已有19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思考问题:这些省部级高官落马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说明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法不可违》。
错误!(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教学活动一:行为的底线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点拨提示:(1)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
(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5.2 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作用:(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犯罪的后果:刑罚4、刑罚的含义、种类: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5、犯罪的危害: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5.3 善用法律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么做?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供法律服务和救助的机构有哪些?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法律援助中心。
3、寻求法律的救济途径有哪些?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地位、类型:(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途径: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使诉讼。
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必要性: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材习题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材习题答案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P46·运用你的经验)1.(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参考答案】(1)因为小勤在工地上捡拾铁卡子的行为实际上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触犯了法律,所以才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参考答案】(2)可以避免。
如果小勤懂得法律,知道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他就不会做违法的事情,从而也就可以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
(P47·探究与分享)2.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参考答案】镜头一中朱某捡拾他人遗失的物品拒绝归还,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中李某等人在公共场合做出不文明行为,扰乱了体育馆的观看秩序,不仅影响和侵害了其他观众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三中赵某手持利器抢夺他人财物,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P49·探究与分享)3.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参考答案】有或者没有。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P50·探究与分享)4.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上述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镜头一中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是能够履行合同义务,但却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典型的违约行为,造成买方损失,应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民法典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栅栏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镜头二中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的顾客的肖像,是侵犯顾客肖像权的行为,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学课件PPT
《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法通则》第 一百条规定:公 民享有肖像权, 未经本人同意, 不得以营利为目 的使用公民的肖 像。
第一百二十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 像权、名誉权、荣 誉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消除影 响,赔礼道歉,并 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三、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 范自己的行为。
(三)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 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 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刑法
承担的法律责任不 承担行政制裁或者
同
民事责任
接受刑罚处罚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
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3.犯罪的特征:
犯罪的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聚焦生活 学生因琐事校园内持刀行凶
探究一【求助有路】
河南法律援助可预约“上门” 拨打“12348”咨询专线
据省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考 虑到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行动不便的 情况,今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将推行法律 援助预约上门服务。行动不便且符合法律 援助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均可拨打所 在县(市)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或“12348” 法律援助咨询专线,预约上门服务。
(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华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 (2)帮助小华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一)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权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 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 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法律救助, 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复习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 法院对小明的处罚属于什么类型的的处罚?
3. 有期徒刑和罚金分别对应刑罚的哪一类?
高频考点:犯罪与刑罚 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P53)
(1)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
(3)犯罪又称作: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P54) (1)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 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高频考点:预防犯罪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P55~56)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思考4: 1. 如果你是小明诈骗的对象,你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你会怎么办?
2. 从诉讼的角度看这起案件,属于什么诉讼类型?
考点:善用法律
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P58~59)
(1)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 助中心等)来维护合法权益。 (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 法院起诉。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课件
的法律,阳阳的行为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违纪行为
答案:D、B、B、C
(五) 延伸拓展,生活链接
学生活动5:探究分享
小王家里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邻居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小王 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邻居于是报警,说狗 叫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 警告处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
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②法律具有强制性
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含义和作用 2、犯罪的三个特征 3、刑法的种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1、认清犯罪,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一)创设情景 引趣导入
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
学生活动3: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p54“探究与分享”,分析为什么要对暴力 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
刑罚含义及种类: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 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 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意识;警惕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重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难点: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在交通事故现场哄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败坏社会风气,亟须加以规制。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现场发生的哄抢案件,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应当以聚众哄抢罪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需要规范,而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二、探究新课活动一:对比分析案例,领悟知识案例一:在这个道路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显著加快,而乱停乱放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
若城市为心脏,道路为血管,那么违章停车就是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心脏猝死的诱因,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不会因几条道路的拥堵而完全崩溃,但有些违章停车所带来的危害是你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始料未及的……思考:你看到过这种情景没有?违章停车有何危害?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机动车随意乱停乱放的影响及危害:(1)将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入口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迫使通行的非机动车只能很无奈地在机动车道上如履薄冰冒险行驶。
(2)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和违章停车有时还会影响到消防车的救援,也许大家觉得这只是巧合,但在人口密度和机动车饱和度双高的大中型城市里,这种巧合发生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一旦真的发生了,将会导致数十人甚至更多的人无辜殒命。
(3)违章停车还会使通行道路变相变窄,使其单位时间内机动车通行数量大幅下降,导致道路拥堵不堪。
案例二:2013年4月,小徐向老聂借款23万元,并出具借条,承诺分期还款,2014年年底付清。
不过,小徐仅还了3.1万元就不还了。
老聂屡屡催债未果,于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小徐还款。
当时小徐拒绝到庭,也没有向法庭作任何答辩。
2015年4月,海沧区人民法院判决小徐偿还余款19.9万元以及逾期还款的利息。
判决生效之后,小徐还是没有还钱,老聂申请强制执行。
小徐有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13.5万元,而剩余的6.4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
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而不履行的那种。
2017年3月28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
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
(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
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
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你看到了哪些违法行为?请指出来。
(2)你怎么看待小徐的违法行为?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欠债不还的民事违法行为。
(2)小徐没有根据法院判决的时间按期偿还所欠债务,侵犯了他人的财产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案例三:2017年3月25日下午16时许,禅城公安也接到一起报警。
有一位女失主称自己在某酒店门前被人当场抢走了小汽车,需要民警处理。
接报后,禅城公安迅速组织多组警力到场调查。
到了案发现场后,报警人张某见这么多位民警到场竟然紧张了起来。
民警马上向她询问案发经过,报警人张某开始支支吾吾言辞闪烁。
在民警的一再追问下,报警人终于承认自己跟老公发生感情纠纷,老公把车开走,自己一时气不过,就谎称被人抢劫,希望民警能帮她一起找车。
民警听罢,当场将其带回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涉嫌谎报案情的黄某、张某均已被禅城公安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思考: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对报警取乐、谎报警情、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等行为,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严肃查处,对当事人严肃追责;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追问】以上三则案例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从以上三则案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案例一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案例二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案例三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同时,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而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但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活动二: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若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三:风采展示,一比高下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板书设计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法律的作用:不违法是底线,要具有法律意识违法类型⎩⎪⎨⎪⎧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本节课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违法的危害,从而能够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第2课时 预防犯罪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
2.能力目标: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1.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2.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这首歌是那些来自高墙内的少年犯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他们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必受惩罚。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能够营造犯罪后悔恨当初的氛围,从而引出“犯罪必然受到惩罚”这一主题。
二、探究新课活动一:读案例,想问题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导向,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钱庄、证券期货、新型网络传销,以及假币、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虚开和骗税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
思考:为什么要打击违法犯罪?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人权,在法治框架下行使司法权力,是创造以法治文明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假冒伪劣犯罪多发,妨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出示投影】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讲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活动二:析案例,理知识案例一:甘肃针对高科技作弊特点打击“助考”高考犯罪近年来,有个别考生、家长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违规舞弊,不仅离弦走板、欺世罔俗、声誉俱毁,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生态,特别是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行为对考试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将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和其他帮助、提供出售试题或答案、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行为入刑。
自《刑九》实施以来,甘肃已有7名考生因携带手机作弊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凡在国家考试中胆敢以身试法者,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思考:(1)高考作弊有何危害?(2)高考作弊违反了什么法律?法官根据什么来裁定犯罪?(3)甘肃已有7名考生因携带手机作弊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作弊造成的影响:有违诚信原则,不利于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影响国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属于犯罪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危害国家教育质量,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影响他人接受高等教育。
(2)违反刑法。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要承担责任。
【出示投影】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特征。
案例二:村支书截留住房困难户近半危改资金被判刑一年“去年突然有几个检察官来找我,我才知道自己的危房改造款被人吞了将近一半。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鸟坑村村民高乃闸回忆说,2014年,他领到8000元危房改造补助,而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可以拿到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