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合集下载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1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1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刘春菊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本周工作计划1、加强学生上课的具体要求,包括坐姿、作业、及上课的基本要求。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二、本周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小数乘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4、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5、难点:会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来计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8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2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娄婷婷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课堂教学正常。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22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4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对积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

2、对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集体备课记录表

集体备课记录表
二、介绍吉祥物的含义,明确学习内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课,仔细地看一看书,待会我想请一位同学告诉老师,吉祥物到底是什么?他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了解到“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期盼成功的愿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了解吉祥物的含义,同时也简单认识到吉祥物与主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理特点,本课旨在“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是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探索精神的重要通道。本课借鉴“开心辞典”的游戏方法,使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本课的所有重难点,接着通过动脑总结和动手实践两个环节,充分解决重难点。最后,学生在讲述自己的作品过程当中,体味创造的乐趣,美的感染
③观察下列吉祥物,哪一个造型和动作最夸张?(图六-图八)
A、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瓦尔迪”(图六)
师介绍:这是第一个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一个德国腊肠狗的形象。
B、1990年北京亚运会--“盼盼”(图七)
C、第六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吉祥物(图八)
(正确答案:C,为答对的组贴上五角星)
师:看了这些吉祥物,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我们刚才反复说到原型是某个动物或者某个玩具,但是,吉祥物并不是简单的对原型的复制,它还加入了一些东西,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卡通可爱。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应知:知道部分著名吉祥物,了解他们的造型、色彩和年代、国度以及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应会: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2.隐性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交流的欲望,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对韵歌》活动记录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对韵歌》活动记录
2.理解运用。借助图画,感受对应关系。本课分单字对和双字对两种形式,分句朗读理解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对子间的关系。还可根据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字对,是本篇韵文学习的难点。对于“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图片或微课分别呈现。让学生看着图,说说画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教师重点点拨“清”和“秀”。
通过单字对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对子间的相互对应,教学双字对时可以将“山清、水秀、柳绿、桃红”拆成“山、水、清、秀”等单个生字,借助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单个认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单字对。例如,“山”对“水”、“清”对“秀”、“柳”对“桃”、“绿”对“红”,最后将生字组合成词语。
对对子与成语、对联和古诗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在古诗、对联中寻找对子,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诵读对子。
备课组活动记录
学科语文
年级组一年级
xx市xxx小学
二0年九月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间
9.12
地点
二(2)
主持人
年级学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文
主备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备课内容
研讨《对韵歌》
研讨过程摘录
这是一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1.朗读指导。教师在范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让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关注“风、虫、红”的韵母是后鼻音。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桌之间诵读,读准字音。

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学科:
备课组长:
活动安排
周次主讲人主讲内容备注1
2
3
4
5
6 徐凤华10.二泉映月 4.12中心小学
7 侯建华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4.19中心小学
8 袁昕14.秦兵马俑 4.26中心小学
9 时秋生15.埃及的金字塔 5.3中心小学
10 卢阳16.音乐之都维也纳 5.10中心小学
11 尘娟18.月光启蒙 5.17中心小学
12 徐凤华20.谈礼貌 5.24中心小学
13 侯建华21.七律长征 5.31中心小学
14 袁昕23.大江保卫战 6.7中心小学
15 时秋生24.古诗两首 6.14中心小学
16 卢阳26.灰琼鸟 6.21中心小学
17 尘娟27.水 6.28中心小学
学段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中心发
言人
记录人周次
活动
时间
活动地点
参加人
员签名
备课
内容

动过程记录一、教学目标
主讲人:
组员建议:
二、如何突破重难点
主讲人:
组员建议:
三、评价活动主讲人:
组员建议:。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 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 使它
成为轴对称图形。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
4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
教师板演对称轴的画法,强调画对称轴要用点画线。
在信息窗所呈现的轴对称旗帜中任选一行,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由于学生在整数一单兀中已有了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
,这里
可以引导学生类推。
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中,常出错的往往是乘法分配律。教学时,
要注意分析学
生出错的原因,加强就题说理练习。如,练习二的第4题“
1.5X105”和“1.2
X2.5+0.8X2.5”
都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但在“1.5X105”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的确立
由于小数乘法完全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
只要点准小数点即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确定“理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 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的对称轴,用平移或旋转方法设计简单图 案。
活 动 过 程 摘 要
教学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 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 轴对称图 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备课活动反思与展望
备课内容不够深入,缺乏对教材的 深入研究和分析。
备课活动不足之处
备课过程中缺乏创新和思考,过于 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备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导致备课效果不佳。
备课活动反思不够深入,缺乏对备 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和总结。
备课活动流程
备课准备
确定备课主题 和目标收集和整 Nhomakorabea相 关资料
制定教学计划 和课程安排
准备教学用具 和课件
备课内容研讨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梳理教学内容和方法 讨论课程资源和学习素材 确定评价方式和标准
备课成果整理
备课成果整理的必要性:确保备 课活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整理内容:教学方案、课件、练 习题等教学资源
整理方式:分类、筛选、修订和 优化
成果应用: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 有力支持
备课效果评估
备课活动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掌握知识程度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备课活动改进措施
备课活动收获
备课内容: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 法的探讨
备课成果分享
备课亮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 堂设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备课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 师专业成长
备课活动收获:集体备课可以帮助教师们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教学效率和 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针对学生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
备课改进建议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强化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和效 率。

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 幼儿园教师备课

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 幼儿园教师备课

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1. 日期:2022年5月10日2. 参与教师:王老师、李老师、张老师、刘老师3. 备课主题:春季野餐活动4. 会议内容:4.1 确定活动目的和内容:本次野餐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户外感受自然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

活动内容包括野餐、户外游戏和自然观察等。

4.2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定于5月20日上午,地点选择在幼儿园附近的公园。

考虑到安全和方便,决定选择离园地点进行野餐。

4.3 分工合作:教师们根据幼儿芳龄和特点,确定了各自的任务分工。

王老师负责食物准备和带领孩子们进行自然观察活动,李老师负责游戏环节的策划和组织,张老师负责活动前的安全检查和应急预案,刘老师负责文案宣传和家长交流。

4.4 资源准备:教师们根据活动内容确定了所需资源清单,包括野餐用具、食品材料、游戏道具等,决定由各自负责购物或借用。

4.5 安全保障:教师们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讨论,包括食物过敏、跌倒受伤、迷路走失等情况,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5. 后续工作分工:5.1 王老师:购物食材和野餐用具,并进行相关食品卫生检查。

5.2 李老师:策划和准备户外游戏,并做好游戏道具清点和安全检查。

5.3 张老师:检查野餐地点的安全隐患,并准备好应急物资和通联方式。

5.4 刘老师:准备家长宣传材料和签署家长同意书,并做好家长交流工作。

6. 会议总结:本次备课会议确定了春季野餐活动的各项内容和安排,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明确分工,确保了活动顺利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统一了活动目标、分工合作、安全保障等重要事项,有效提高了备课效率和活动质量,为幼儿园春季野餐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下一步工作安排:7.1 教师们按照分工计划,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物资、道具的完备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到位。

7.2 刘老师负责与家长交流,向家长宣传活动内容和安排,并征集家长志愿者,确保活动的顺利举行。

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概要
本次备课活动由学校备课组组织,旨在提升教师备课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日期与时间
活动日期:[填写日期]
活动时间:[填写时间]
参与人员
- 主持人:[填写主持人姓名]
- 参与备课的教师:[填写教师姓名]
活动内容
1. 主题讨论:围绕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讨论并分享了备课经验、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等方面的意见。

2. 教材分析:教师们对本学期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教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3. 课堂设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课堂
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并互相交流、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4. 资源分享: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收集的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包
括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5. 总结与安排:活动结束前,备课组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
总结,并安排了下一次备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活动收获
- 教师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促进了师资互助和共同发展。

- 教师们从相互交流中汲取了备课经验,提高了备课效率和教
学质量。

- 教师们通过分享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

下一步计划
- 下一次备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 参与备课的教师需要准备的内容和资料。

备注
[可添加必要的备注信息]。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三.处理习题:
T2: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
师:A选项找同学改错。
生: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师:C选项哪里不对?
生:不能说“具有”热量。
师:D选项呢?
生: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T4:采用教师板书讲解的处理方式,通过图象知道凝固过程是放热的过程,持续放热,内能逐渐减小。
T5:采用教师点拨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认识手对铁丝做功,即手的机械能转换为铁丝的内能。
师:我们来看B选项,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冰的熔化过程或者是水的沸腾过程。
五.学生进一步交流,解决不会的问题。
宋:整体可以,建议多给学生一些交流讨论的时间,这样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学生刚做完题对完答案后,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效果会很不错!
高:刚开始的导入,如再具体一些,比如结合具体的题目去讲,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深刻一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改变内能的途径
难点:加深对热量概念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引出问题: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
2.假如给你一杯水,你怎么去改变它的内能大小?
生:增加质量或者升温。
师:如何给它生温呢?
生:热传递或做功。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热传递的方向、热传递的条件(以烧红的铁块放到太平洋中为例);以及做功(即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胡:整节课的板书不错,有条理,实用性强。不足:在讲解T3 C选项时,有些讲解的内容混乱,学生不容易找到老师要突出的重点,是否改变一下问题的问法,让学生在辨析中学会知识的应用?
为什么要一直突出分子势能呢?这个问题需要思考。
备课反思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间2013年2月23日杨纯斌尤志美王小五李连杰郭昌能李锡开杨陈花彭树昌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一、备课分工:1、1-2单元主备教师:杨纯斌2、3-4单元主备教师:王小五3、5单元主备教师:李连杰4、7单元主备教师:李锡开5、8单元主备教师:杨陈花二、主备教师完成个人教案;时间2013年2月23日杨纯斌尤志美王小五李连杰郭昌能李锡开杨陈花彭树昌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一、第一、二、三单元教材分析交流;二、完善第一、二、三单元个人教案;三、形成集体教案。

时间2013年2月23日杨纯斌尤志美王小五李连杰郭昌能李锡开杨陈花彭树昌参加人员活动内容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济宁市实验初中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云、雨、雪等形成的知识.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

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

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小水滴结冻,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2。

温度: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教材P4内容,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成下面的自学检测: 1。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它有哪些常用单位? 2。

摄氏度是怎样规定的?3。

能够估测一些物体的温度。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归纳出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有何不同。

让一个同学将他所知道的一个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其结果进行评估,使学生了解摄氏温度的读法,写法及规定。

让学生观察P4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的温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将空白填上。

布置课外探究题。

3。

温度的测量:提出问题: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让学生完成如图所示实验: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引入温度计。

提出问题:能否自己设计一个温度计?给出实验器材:一个让学生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

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让学生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设计上的不足。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教学设计
――()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2、技术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信息技术学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组名: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主题
主讲人
参加对象
单元和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主讲讲述备课思路:
1、教材分析:
2、设计理念:
3、流程设计:
二、全体组员细酌各教学环节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汇集集体的智慧,形成比较成型的教案。
活动反思
与建议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反馈练习,实践运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堆积木,算体积。
(2)、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②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2)概括体积公式。①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V=abh
[例1.的讲解]进一步让学生默记公式,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让学生计算例1。
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V=abh
活动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优缺点,优点继续保持,缺点及时改正,以确保课堂的效率性



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
2.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3)情感目标
1、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重、难点应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
二、说学情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发展的一次逾越。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1)每五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
取24块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积木,任意拼摆长方体,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2)通过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记录表,操作验证。小组讨论: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2归纳概括
1)研究数字间关系。。
分组讨论:从这些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①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②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V=a3 [V=a•a•a,也可以写成a 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а与3相乘。写“а3”时,3写在a的右上角。]
[例2.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是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让学生独立完成例2,教师巡视。
(3)、做第34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是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三)、全课总结。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教师总结。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一)教学准备
1.学生动手操作的小正方体积木若干套。2.自制CAI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如下图,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2、如果较大的物体用1立方厘米去量好不好?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呢?(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并且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具体的过程是: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县城小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主持人
记录人
主备人
课题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主备人说课
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即P27页例1和P28页的例2题及相关练习。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想我要转变观念,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并自己总结出规律。本课的教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寓教于乐,形象直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动力。怎样让学生体会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方法的应用价值,而不是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感觉这一层上呢?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结论、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教学目标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