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有趣的经济学现象——个人篇

对于经济学,很多人可能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暗合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陌生是因为不知道暗合的是什么经济学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知道有这么回事,不知道为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身边的经济学现象,小编推出系列文章,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角度分别介绍生活中有趣的经济学现象,希望大家喜欢。现在进入第一篇——个人篇。

1、为什么古人会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棘轮效应”原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大意是说:我们的生活习惯从节俭变成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变成节俭却很难。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成为教育人们遵守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的箴言,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消费特点,就是当人们养成一种消费习惯之后就很难改变和逆转,当人们收入提高能够增加消费投入的时候便会很容易变得奢侈,但是当人们收入减少需要降低消费标准的时候却很难适应,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人们的这种消费习惯,被称之为“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消费习惯养成之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以向下调整,在短时期内表

现最为明显,消费的习惯效应较大,养成奢侈的消费习惯后,很难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而立即做出适合的消费习惯调整”。例如,当有的人住惯了豪华奢侈的大房子后,再让其搬到小房子里蜗居,他就会很难适应;有人过惯了大鱼大肉的生活,若是再让他回到那种粗茶淡饭的日子,他就很难接受。

诚然,“棘轮效应”是一种人性的表现,人生而有欲,适当的欲望有利于促进人奋发向上,但是凡事要有度,过度奢侈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是不可取的。

2、为什么劝人放下恩怨会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负和博弈”原理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绝,要给别人留有余地,也不要与人结怨,理解是相互的,误解也是相互的。这句话经

常被用来劝人放下恩怨,冤家宜解不宜结,其实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这句话也暗含“负和博弈”原理。

“负和博弈”就是指发生冲突的双方斗争的结果是得不偿失,通俗地讲,即两败俱伤,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在当今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负和博弈”的现象俯拾皆是。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不惜破坏市场经济规则,参与恶性竞争,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无异于鹬蚌相争,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绝后路。

有这么一个故事能够很好地诠释“负和博弈”的内涵:有两家相邻的商店,它们都卖苹果。第一家的苹果卖6元一斤,利润很高,生意不错。第二家为了抢生意,就把苹果降价到5元一斤,利润虽然较第一家低,但是仍然有赚头。第一家知道后很生气,为了报复第二家就把苹果降价到4元一斤,此时已经没有利润了,但是为了挤走对手,他们甘之如饴。第二家又为了报复第一家把苹果降到3元一斤,这时不但没有利润,还在赔钱……就这样,由于两家的不良竞争心态和行为,导致市场被扰乱,此时的消费者已经吃惯了3元一斤的苹果,谁还愿意再出高价购买苹果。最终,这两家商店都只能关门,另谋出路。

3、为什么有些人随意跳槽越混越差?——“蝴蝶效应”原理

职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跳槽穷半年,换行穷三年”,意思是说,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工作岗位跳到一个陌生的工作岗位,即便是在同一行业内,由于工作环境、公司制度等的不同,需要半年时间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换行业更不必说,原来的工作经验基本用不到,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不要小看随意跳槽带来的任何一点细枝末节上的小变化,很可能让我们从此走上岔路不能回头,就像“亚马孙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蝴蝶效应”,比喻看似一件极其细微的小事,可能会引发很大的后果。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很多跳过槽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经历,初到一家新的公司,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即便做着与原来工作相同的事,也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原来的工作效率,仿佛与新的环境格格不入,进而产生自卑心理,若不能有效排解和克服,很容易就走上了不堪重压而辞职的老路。

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专长时,跳槽也不是不行,但是不考虑清楚跳槽之后会遇到的种种问题,而随意跳槽是不可取的,谨防开始时微小的差别到最后可能带来极大的变故,千万不要随意跳槽。

4、为什么有些人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青蛙现象”原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般总理解为是在斥责某人“不求上进混日子”。常常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整天辛勤工作,从不偷懒,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虽然做得不是很出色,却可以按时完成;他们不与别人争什么,也不为自己争什么,许多时候他们似乎显得与世无争;他们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外在表现看起来,他们兢兢业业,让人敬佩,但他们老了,却会感到自己的一生过得并不精彩。相比之下,一些并没有他们勤奋的人却取得了比他们大的成就,过上了比他们更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就是经济学中的“青蛙现象”。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

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失去了前进方向。这就像一个在沙漠里迷了路的人,无论怎么转,也走不出沙漠,只能消极地等待救援,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第一要紧的事就是树立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工作就会充满机会;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应该着眼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5、为什么有些人买股票会越陷越深?——“鳄鱼法则”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