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林崇德第三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

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广义:对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研究,考察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发展:连续、系统的变化(稳定、有序、相对持久)。

纵向: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横向: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揭示普遍模式与个体差异what、时间表when、解释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机制why

3.目的:描述解释优化发展

4.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连续性与阶段性:既体现出量的积累(连续性),也存在质的飞跃(阶段性)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个别差异:个体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不同

关键期/敏感期: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在关键期/敏感期内,个体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

影响,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在该时期以后,某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语言、规则形成、情绪控制、同伴社会技能

具有年龄特征:年龄阶段划分:0-2、3岁,2、3岁-7岁,7-12岁,12-18岁,18-35

岁,35-60岁,60岁以上

5.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奠定思想基础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直接推动,《一个婴儿的传略》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出版

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

发展心理学问世: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人格结构:

本我——受本能驱动的人格成分:争取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

自我——人格中的理性成分:遵循现实

超我——内化了的道德规范形成的人格成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随着性成熟,性驱力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聚集到另一个部分,每一次转变都意味着进入了性心理发展的新阶段

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0-1岁:性本能集中于口唇,通过吮吸、咀嚼、咬获得快感

肛门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

性器期(前生殖器期),3-6岁:快感来自对性器官的刺激

潜伏期,6-11岁: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游戏活动中

青春期,11、12岁起:性冲动唤醒

不足

难以证实或证伪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强调社会文化(而非性本能)是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人类要实现健康的心理适应,需要解决不同时期的八种心理社会冲突。 0-2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4岁:自主对羞耻疑虑

4-7岁:主动对内疚

7-12岁: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12-18岁):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对停滞

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

行为主义:

3.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否认行为遗传作用:儿童没有天生的倾向性,其发展完全取决于养

育环境和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对待他们的方式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发展是由个体独特的环境所塑造的连续的行为改变过程

4.斯金纳

儿童获得的大多数习惯,即构成独特人格的反应,是由行为结果塑造的自发的操作性行为

区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人类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外部刺激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强化与惩罚

•正强化、负强化、正向惩罚、负向惩罚

强化而非练习对儿童行为形成极为重要

•及时强化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人更多受事件后果的影响,而不是受他们实际所经历的事件的影响(e.g., 上学)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进行学习

例:习得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模仿榜样甚至是动物

无需亲自体验强化或做出反应(替代强化)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亲社会行为(适当呈现的效果优于训练)

攻击性

性别化

自我强化

相互作用论

6.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知识经验使得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

认知发展是一个社会文化传递活动,儿童通过与社会中有更多知识的成员合作对话,逐渐获得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儿童通过与社会中成人的合作交流,获得文化价值观、信念和问题

解决策略

2.发展的实质

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

转化

发展是由外向内的,个体通过内化从情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

展,最终能够使用内部语言来引导自己

3.发展与教育

观念: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最近发展区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

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

将集体共享知识转变为个体知识的一种机制

•发展依赖于随着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

吸收他人的言语,之后用这些言语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大量使用自言自语的儿童能更有效的学习复杂任务

教学上的应用

合作学习

•组员设置

搭建支架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认知发展观

心理、智力、思维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适应客体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及与周围环境

的积极互动

几个概念

图式——认知结构,用来应对或解释某些经验的有组织的思维或行

为模式

同化——儿童运用现有图式来解释新经验,并把新经验纳入现有图

式的过程

顺应——儿童改变现有图式以纳入和适应新经验

不平衡——个体思维加工和环境事件之间的不平衡和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