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8.1 复习笔记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青少年期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

11、12岁到14、15岁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个体正处于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

青春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较生理发育速度来说相对平稳,因此青春期个体的身心发展出现种种特殊矛盾,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14、15岁到17、18岁也可称为青年早期,个体正处于高中阶段。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青年早期的个体在生理发育上已达到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一)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1.身体外形的变化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1)身高的增长青春期的个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

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次在1岁左右;第二次出现于青春期。

青少年身高增长速度和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男女生之间,也存在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同班级中的同龄人之间。

(2)体重的增长体重的增长反映出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以及骨骼的增长和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情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男孩在12~14岁这段时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0千克,13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女孩在11~13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5千克,11~12岁是增长高峰,13岁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3)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是青少年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①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0.1复习笔记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一、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一)埃里克森的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1.繁衍感“繁衍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能帮助其他个体发展或者有益于未来几代人生活,都可以被称为是具有繁衍感的行为,如生儿育女、履行父母的职责、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等。

(1)埃里克森在比较成年期的几个发展阶段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知道你可以关心谁以及关心什么”(繁衍感),发展任务的核心不是生养子女,而是拓展自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体验关怀的实现。

(2)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从文化需求、内在意愿、繁衍关注、种族信念、繁衍承诺、繁衍行为、个人叙事七个方面来描述繁衍感的特征,并编制了一套测量繁衍感的工具。

这套工具包括洛约拉繁衍感量表(LGS)、繁衍行为核查表(GBC)、生活故事访谈表(LSI),从个体是否具备繁衍动机和行为来具体测量繁衍感的水平。

2.停滞感对于长期持续拼搏的中年人而言,往往因工作超时而负担过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

处于停滞状态的人往往感到精力枯竭、生活无趣,常常过分关注自己。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此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

因此,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个体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在小学进行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1.学习的定义(1)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2)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生学习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

(3)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学习策略受制于学生本人,它干预学习环节,提高认识技能,调控学习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主体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9章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成年早期的一般特点;2.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3.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及成年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4.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5.恋爱、婚姻和事业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9.1复习笔记一、成年早期的基本问题(一)成年早期的年龄规定青年期以前的各个时期的年龄规定,一般是依据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来进行的;而青年期以后的年龄规定,则应该在依据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的同时,参照社会成熟来进行。

1.一般规定将生理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早期的开始年龄(成年早期的上限),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早期的结束,也就是成年中期的开始年龄(成年早期的下限),据此将成年早期的年龄阶段规定为18~35岁。

2.阿奈特的始成年期阿奈特把从高中时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即18~25岁或者更长的这段时期,称为始成年期,即从中学结束到成人地位获得的这段时间。

始成年期可被看做成年早期的开始阶段,它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为成熟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以及向新的成人角色的过渡为标志。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关注的时期,是新角色的形成时期。

阿奈特同时指出,始成年期并不是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而是只存在于允许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青年有一个较长的独立的角色探索时期的文化中。

(二)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成年早期的身心发展趋于稳定成熟,智力发展达到全盛时期,建立起家庭并创立事业,开始全面适应社会生活。

这一时期的个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儿童及青少年阶段被称为成长期。

进入成年早期后,个体进入稳定期。

这种稳定性体现在绝大多数成年早期的个体身上,具体表现为:(1)生理发展趋于稳定;(2)心理发展,尤其是情感过程趋于成熟,性格特点基本定型;(3)生活方式趋于固定化和习惯化;(4)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家庭;(5)社会职业稳定,且能忠于职守。

2.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成年早期个体的智力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

发展心理学要点笔记_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要点笔记_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要点笔记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要点笔记林崇德第一章概念1. 二因素理论p102. 复演说 p18 -p19 +p1873. 比率智商p19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普莱尔” -《儿童心理》简答、论述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 -P42. 什么是“ 遗传与环境之争”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 -P11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P13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P16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第二章1. 格式 P23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01 年名词3. 平衡过程 P264. 客体永存 P30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7. 同一性P2178. 观察学习 P439. 内化P44 -P4510. 最近发展区 P46简答、论述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 -P34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 年简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 年论述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 -P45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 -P41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 -P43第三章1. 组群效应 P49 02 名词2. 序列研究 P51 01 名词3. ABAB 设计P574. 跨文化研究P525. 文化公平测验 P56 -P53简答论述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 P48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P50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 P544. 说明试验法和相关法的异同 P56 -P585. 介绍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 P56第四章1. 同nuan 双生子 P642. 异nuan 双生子 P643. 伴性遗传 P624. 低体重儿 P65简答论述1. 产前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63 -P652. 产前发展存在哪些致畸因素?它们的作用方式?P65 第一段概括第五章婴儿期(出生- 1 岁)1. 髓鞘化 P702. 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3. 视崖实验 P884. 前语言思维P92 02 年名5. 依恋 P956. 陌生情景 P987. A 非B 错误P938. 抓握放射 P729. 双向性原则P100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简答论述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P83 -84 P85 举例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01 年论述 P96 -98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02 年论述pp3.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01 年简 784. 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P1005. 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P100 -P101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P81第六章幼儿期( 1 - 3 岁)1. 第二信号系统P1052. 模仿性游戏 P1083. 单词句P1104. 直觉性行动思维 P117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简答论述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P105 -P106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P108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01 年简答P132 -P1333. 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16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01 简答P1125.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122 -P123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第七章幼儿期( 3 - 6.7 岁)1. 平行游戏 P1332. 积极词汇 P1393. 消极词汇 P1394. 自我中心言语 P1415. 内部言语 P140 01 、02 名6. LAD P1467. 他律道德 02 年名词 P1618. 自律道德 P161简答论述1. 幼儿游戏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所反映的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01 年简答P132 -P1332. 分析有关游戏的几种理论 P134 -P1353. 试分析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P141 -P1434. 试分析说明有关言语获得的几种理论?主要是“ 维果斯基” 和… 行为主义'P142 、P1435. 试举例说明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62第八章童年期( 6 -12 岁)1. 中介缺失 P1732. α 波多是皮质成熟的标志P1653. θ 波是皮质不成熟的标志4. 节律同化是皮质细胞可塑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01 选 P1665. 失同步是神经系统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6章幼儿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幼儿游戏的理论,游戏的分类和发展阶段;2.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3.幼儿记忆发展的表现和规律;4.幼儿思维的特点和阶段;5.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6.幼儿道德发展的阶段及相关实验;7.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影响因素和训练措施;8.性别认同的概念及其发展;9.幼儿同伴关系的作用、发展及社会技能训练。

6.1复习笔记一、幼儿期的总特点幼儿期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称学前期,其特点如下:1.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

2.游戏在这一时期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

3.幼儿期儿童的言语能力不断发展,使儿童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或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并有效地影响他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4.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

5.幼儿最初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社会性进一步发展。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1.脑重量继续增加新生儿的脑重是390g左右,达成人脑重的25%,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1g,约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g,基本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

2.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

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

3.脑电波的变化同步节律波α波常作为儿童脑成熟的标志。

儿童脑电图的变化表明,儿童大脑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不同脑区α波开始占优势的时间不同,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这一顺序与个体发展过程中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相一致,控制低级机能的脑区先成熟,因此,个体的低级机能先发展起来,而控制言语等高级机能的脑区成熟较晚,因此,个体的言语等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较晚。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7.1 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在小学进行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1.学习的定义(1)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2)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生学习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

(3)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学习策略受制于学生本人,它干预学习环节,提高认识技能,调控学习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主体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3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本章重点】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及原则;3.基本研究设计方法及其优缺点;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分类、注意事项和优缺点;5.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6.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3.1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1.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发展心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

2.解释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描述是解决“是什么”,解释是说明“为什么”。

3.预测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

4.控制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这四个功能是层次递进的关系,前一项是后一项的基础。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其研究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即独立变量),但它是一个不可以进行人为操纵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作。

正由于此,发展研究在得出结论时,不能将因变量的变化完全归于年龄。

即使对年龄变量本身,也要作全面分析。

因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被试自己或他人知觉的年龄等多种变量。

2.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由于年龄的差距,在研究方法学上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

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婴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婴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5.1 复习笔记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其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

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婴儿的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婴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1.对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也影响结构。

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就直接影响、制约着其功能的发展,决定着其发展的速度。

(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①脑重与头围a.脑重婴儿大脑从胚胎时期开始发育,出生时已重达350~400g,是成人脑重的25%。

6个月时已达700~800g;12个月时已达800~900g;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g;36个月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范围。

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b.头围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34cm左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24个月时达48~49cm;此后增长速度变慢,10岁时才达52cm。

②大脑皮质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具备。

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细胞构筑区和层次分化已基本上完成,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到2岁时,脑及其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大脑。

白质基本髓鞘化,与灰质明显分开。

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整个皮质广度的变化与髓鞘化程度密切相关。

(2)婴儿大脑的功能发展①脑电a.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步节律波α波常作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b.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则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c.新生儿皮质神经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熟的。

在新生儿皮质投射区中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其中最成熟的是运动分析器投射的反应。

d.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期间,婴儿脑电活动逐渐成熟,主要表现为安静觉醒状态下脑电图上的主要节律的频率有较大提高,脑电图的性质也复杂化。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2.成年中期的智力变化及与智慧的区别;3.控制理论的特点;4.家庭生命周期模式及家庭关系;5.舒帕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0.1复习笔记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一、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一)埃里克森的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1.创生“创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履行父母的职责,如生儿育女,也包括被称之为“生产力”、“创造力”的内容,如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作出贡献。

所以有人认为,埃里克森的创生概念类似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

2.停滞状态对于长期持续拼搏的中年人而言,往往因工作超时而负担过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

处于停滞状态的人往往感到精力枯竭、生活无趣,常常过分关注自己。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此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

因此,使个体获得创生,避免停滞是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

如果能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就有助于中年人发展出与创生相关的优良品质,即关心的品质。

(二)莱文森的观点莱文森认为,成人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

稳定期和转折期的区别在于生活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

所谓生活结构是指个人的社会角色与职业角色的综合体。

根据莱文森的观点,成年期的发展涵盖了稳定和转变的交替。

在比较稳定的时期,人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优势;在转折时期,人们会改变过去建立起来的东西,重新建立新的系统。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笔记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笔记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笔记————————————————————————————————作者: ————————————————————————————————日期:ﻩ第一单元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ﻫ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

ﻫ(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

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

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

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

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

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 笔记

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 笔记

发展心理学1,3,5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对象–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目的–描述(是什么: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解释(为什么: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预测(会怎样: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控制(想怎样:通过培养和训练,促进正常的心理发展;通过有效干预,防止不良现象发生)–●研究内容–生理发展(遗传基础;身体的成长;运动、感官各系统的变化;健康,营养,睡眠,性功能)–认知发展(感知、记忆、思维、判断,学习,问题解决,和交流等智慧过程中的所有变化)–情绪发展(依恋、信赖、安全、情爱、和关爱,以及一系列情绪、感情、和性情。

包括了自我和自治,以及对压力、情绪异常,和不良行为的防止)–社会性发展(社会化过程,道德发展,以及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涉及到婚姻生活,如何做父母,工作,就业与受雇)●年龄特征:在某一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与其他年龄阶段有所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点。

–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概括–具有一定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制约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不是绝对不变的●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文艺复兴的积极推动–达尔文:1876 年用日记法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普莱尔的贡献–W. Preyer ,1842 -1897 ,德国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二,发展心理学的形成●霍尔将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精神分析学派率先审视个体终生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形成最初,我们希望生活是浪漫的;随后,我们希望生活是可忍受;最后,我们希望生活是可理解。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绪论)【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绪论)【圣才出品】

1.1 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①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年龄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期(6岁——11、12岁)(6)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理发展)【圣才出品】9.2 课后习题详解1.成年早期个体⼼理发展的⼀般特征及主要发展课题有哪些?答:(1)成年早期个体⼼理发展的⼀般特征①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童及青少年阶段被称为成长期。

青少年时期个体⽣理发展达到了⾼峰,⼼理也趋向初步成熟。

进⼊成年早期后,个体进⼊稳定期。

②智⼒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成年早期个体的智⼒发展进⼊全盛时期。

思维⽅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性。

在成年早期的最后阶段,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达到⾼峰,开始在不同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

③恋爱、结婚到为⼈⽗母18~35岁是恋爱、结婚、养⼉育⼥的年龄段。

④创⽴事业到紧张⼯作成年早期的个体进⼊了现实阶段。

现实阶段始于18岁,这时个体开始选择职业,并在⼀定领域内实现⾃⼰的愿望。

个体所选择的职业⼀般是和兴趣、能⼒、价值观联系在⼀起的,于是职业必然成为个体的⼀个⽴⾜点,并成为实现⾃我价值的重要⼿段。

(2)成年早期个体的主要发展课题张⽇昇认为,成年早期个体的发展课题应该包括以下⼗个⽅⾯:①对⾝体的发育,特别是对因性成熟所引起的诸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②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母并⾛向独⽴;③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性的性别⾓⾊;④对新的⼈际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适应;⑤正确认识⾃⼰在社会中的⾓⾊,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完善⾃⼰;⑥树⽴作为社会⼀员所必须具备的⼈⽣观和价值观;⑦掌握作为社会⼀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社会实践;⑧选择职业及⼯作适应;⑨恋爱、结婚及婚姻适应;⑩成就感的获得与⾃我实现。

2.成年早期个体的认知特点有哪些?答:(1)在观察⼒⽅⾯成年早期个体具有主动性、多维性及持久性的特点;⽽且在实际观察中,观察的⽬的性、⾃觉性、持久性进⼀步增强,精确性和概括性也明显提⾼。

(2)在记忆⼒⽅⾯成年早期个体的机械记忆能⼒有所下降,但成年早期的前⼀阶段是逻辑记忆能⼒发展的⾼峰期,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容量也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亊求是地具体分析,目的在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2.特殊性原则 特殊性原则要求在研究人的心理収展的一般亊实和觃律时,既应考虑到心理収展的特殊 亊实和个别差异,又要考虑到心理収展的丌平衡性,兊服研究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注意全 面地分析心理収展的问题。

(三)聚合交叉设计
1.定义 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纴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设计。它通过选择丌 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聚合交叉设计具有横断研究和纴 向研究两种斱法单独实斲无法达到的效果。
1.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发量 在収展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规为一个特殊的自发量(即独立发量),但它是一个 丌可以迚行人为操纴的发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兲斱法加以改发、操作。正由二此,収展研究 在得出结论时,丌能将因发量的发化完全归二年龄。即使对年龄发量本身,也要作全面分析。 因为収展心理学研究的年龄发量有历法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被试自己 戒他人知觉的年龄等多种发量。
3.教育性原则 収展心理学研究必须符合教育性原则,丌能对被试造成身心损害。収展心理学的仸何研 究,都必须从伦理学的角度,讣真考虑是否有利二被试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二促迚被试的 心理収展。
4.生态化原则 坚持生态化原则,即在心理収展研究中,应该将被试放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 从他们不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从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揭示他们心理发化的觃律。
(事)纴向研究设计
1.定义 纴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丌同的年龄戒阶段迚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研究设计,
4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故也称作追踪研究设计。纴向研究设计要求在所研究的时间内反复观察和测量同一群体。它 可以得到同一群体在某一戒某些心理収展领域前后一贯的材料,有劣二更为精确地了解该群 体的心理収展过程戒发化趋势。
2.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収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 是収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二年龄的差距,在研究斱法学上和具体研究斱法的选择上需要 考虑丌同斱法的年龄适应性。
(三)収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坚持客观的标准,就是对每个被试的心理不行为表现,对每个数据和个案亊实,都要实
2.四种功能的兲系 这四个功能是层次递迚的兲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发量间兲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
1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释才能产生准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迚行有效而符合预期目的的控制。
(事)収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収展心理学是与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収展发化的,这就决定了其 研究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斱面:
事、収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经过周密的思考而制订出包括最后 如何统计分析搜集到的数据在内的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 (一)横断研究设计
1.定义
3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丌同年龄的被试迚行比较的研究设计。研究 者可以通过选叏生理成熟度丌同的群体戒丌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来研究某一个特定収展领域 在丌同年龄的収展状冴。収展心理学的研究大多采用横断研究设计。
4.应用 近年来,纴向研究设计越来越叐到重规,其主要原因是: (1)人们日益重规心理収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重规揭示心理収展过程中的因果兲系, 重规对心理収展机制的探认。 (2)现代统计斱法的迚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对纴向研究结果的分析更加科学。
5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1 复习笔记
一、収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収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1.主要功能 (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冴是収展心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迚行深入研究乊前,正确 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 (2)解释 解释是对収展心理现象的活劢过程不特点的形成原因、収展发化以及相互兲系等做出说 明。描述是解决“是什么”,解释是说明“为什么”。 (3)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逡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収展 发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 (4)控制 控制是収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纴研究对象某些发量的决 定条件戒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发戒収展。
2.优点 (1)可以得到同一群体在某一戒某些心理収展领域前后一贯的材料,有劣二更为精确 地了解该群体的心理収展过程戒发化趋势; (2)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収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发到质发的觃律。
3.缺点 (1)样本的流失 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从而造成样本的丢失。 (2)可靠性的降低 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収展及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 (3)发量的增多 花费大而丏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发化,这通常会造成发量的增多。
2.优点 (1)能够在短时间内収现同一年龄戒丌同年龄群体収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収展 的年龄特征; (2)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迚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丏费时短。
3.缺点 (1)横断研究设计所兲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不同辈效应相混淆。 同辈效应是指由二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幵成长在特定历叱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収展 研究的干扰效应,也就是说两个年龄组被试乊间的差异可能幵丌是由二个体収展造成的,而 是由二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叱情境丌同造成的。这在描述成年人如何随着时间而収展的 研究中尤为突出。 (2)由二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叐测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収 展趋势戒収展发化的数据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