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合集下载

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规程

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规程

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规程一、项目名称:白细胞分类计数二、原理: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溥膜涂片,用复合染料染色,根据各类细胞形态特征予以分类计数,得出相对比值(百分率)以观察细胞数量、质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疾病有辅助诊断意义。

三、试剂:B aso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Ⅰ液:曙红、甲醇、亚甲蓝2瓶250mlⅡ液:缓冲液2瓶250ml四、器材:玻片、显微镜五、操作步骤: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2、推好的血膜在空气中晃动,以促使快干,天冷或潮湿时,应于37℃保温促干。

3、平置玻片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约1分钟后,滴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待干。

4、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确占比值(百分率)。

六、参考值:七、标本要求病人准备:血片推成舌形、厚薄适宜。

新鲜静脉血或末梢血.采血应顺利,不应有溶血和凝块。

对病人无特殊要求,特殊病人由临床医生告知注意事项八、临床意义:1、增多:1)、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尿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2)、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烧伤等。

3)、嗜碱性粒细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

4)、淋巴细胞: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诊、隐脉炎、结核、传染性肝炎。

5)、单核细胞:结核、伤寒、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减少:1)、中性粒细胞:伤寒、付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轻细胞缺乏等。

2)、嗜酸性粒细胞:伤寒、付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

3)、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九、注意事项:1、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低倍上下呈曲线移动。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一、白细胞的概述1. 白细胞的定义2. 白细胞的功能3. 白细胞的来源和分化二、白细胞的分类1. 粒细胞系列a) 中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嗜酸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c) 嗜碱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2. 淋巴细胞系列a) B淋巴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T淋巴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3. 单核细胞系列a) 单核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巨噬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4. 其他白细胞a) 树突状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肥大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三、白细胞的计数方法1. 显微镜法a) 原理b) 操作步骤c) 结果解读2.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a) 原理b) 操作步骤c) 结果解读四、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临床意义1. 粒细胞系列a) 中性粒细胞增多i. 感染ii. 应激状态iii. 某些血液病b)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 过敏反应ii. 寄生虫感染iii. 某些血液病c)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i. 慢性髓系白血病ii. 某些寄生虫感染2. 淋巴细胞系列a) B淋巴细胞增多i.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i. 某些病毒感染b) T淋巴细胞增多i. 细胞免疫功能增强ii. 某些病毒感染3. 单核细胞系列a) 单核细胞增多i. 急性感染ii. 某些血液病b) 巨噬细胞增多i. 急性感染ii. 某些血液病4. 其他白细胞a) 树突状细胞增多i. 某些病毒感染b) 肥大细胞增多i. 过敏反应五、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样本采集和处理2. 仪器校准和维护3. 结果解读和报告4. 临床综合分析六、总结1.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重要性2.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3. 持续关注白细胞的研究进展科学性评估课件中的白细胞分类和计数方法描述是否与当前医学研究和技术标准相符。

需要确保所有的信息都是基于可靠的医学文献和权威机构的指导原则。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2019/2/24
白细胞分类计数
26

(4)急性失血: 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 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 ×109/L。其增多的细胞也要是中性分 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 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
2019/2/24
白细胞分类计数
27
(5)急性中毒: 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 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 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 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 粒细胞为主

2019/2/24
白细胞分类计数
24
(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在较大手术后12-36h,白细胞常达 10×109/L以上,其增多的细胞成分以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急性心肌硬死后1-2天内,常见白细 胞数明显增高,借此可与心绞痛相区 别

2019/2/24
白细胞分类计数
25
(3)急性溶血反应时 也可见白细胞增多,这与急性溶血所导 致的相对缺氧以及红细胞破坏后的分 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备池增加释放有 关。
202132610白细胞分类计数三参考值白细胞分类百分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202132611四白细胞图谱1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2021326122嗜酸性细胞2021326133嗜碱性粒细胞2021326144单核细胞2021326155淋巴细胞202132616五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12
4、单核细胞
2019/2/24
白细胞分类计数
13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
嗜碱粒细胞
胞体—圆形 细胞核— 分叶不明显, 形态不规则
胞质—含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一、 分布不均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注意:颗粒常盖于核上,致使核的轮廓与结构不清
淋巴细胞
胞体—圆开或椭圆形 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 偶见凹陷 染色质—粗糙致密,排列均匀 无空隙,隐约成块,染深紫红色
细胞质—很少,仅在核一侧见到少量淡蓝色胞质,有时似裸核
单核细胞
胞体—圆形或不规则形 细胞核—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分叶,淡紫红色 ,常折叠扭曲 细胞质—丰富,染淡灰蓝色或淡粉红色,含有大量细小、 弥散分布的灰尘样淡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
操作


1.染色 瑞士染色、冲洗晾干待用。 2.低倍镜观察 全片(分布,染色情况)。 3.油镜观察 选择体尾交界处(分布均匀,着色 良好的区域),按照一定的方向对白细胞逐个 进行分类。 4.计算 百分率。 5.报告方式 百分率(%)。
注意事项


1.计数区域 体尾交界处。 2.分类方法 (1)有秩序,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 (2)计数结果可用手工划“正”。 3.分类计数的细胞数 <3.0×109/L 50个 >15×109/L 200个

4.影响因素 (1)如见到有核红细胞,应该逐个计数,但 不能计入100个白细胞内,?个有核红/100个 白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临床检验教研室


目的:掌握显微镜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 法及各种白细胞正常形态。 原理:将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血涂片,用 瑞氏染色,根据各类细胞的形态特点和颜色差 异将白细胞区别进行计数。通常分类100个白 细胞,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表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表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表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是评估机体感染和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其参考值如下:
白细胞总数:成人正常范围为(4~10)×10^9/L。

高于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低于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分类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各分类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如下: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1(≤1%)。

请注意,这些参考值可能因年龄、生理状态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白细胞计数或分类计数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一、引言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提供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

白细胞主要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传统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一般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血液样本,但这种方法操作繁琐、时间长,并且存在主观性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领域中出现了多种自动化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例如计算机视觉技术、流式细胞仪和机器学习算法等。

本文将对这些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提供医生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

二、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白细胞进行自动分割和分类的方法。

其基本步骤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细胞分割和特征提取等。

2.1 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第一步,可以使用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仪等设备对样本进行拍摄。

合适的图像采集能够保证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和调整等操作的过程。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图像滤波、直方图均衡化和颜色空间转换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减少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使后续的分割和分类更加准确。

2.3 细胞分割细胞分割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将图像中的细胞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细胞分割方法有基于阈值的分割、边缘检测和区域生长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将细胞从图像中提取出来,为后续的分类提供基础。

2.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中的核心任务,它能够从细胞图像中提取出与细胞分类相关的特征。

常见的特征包括形状、纹理和颜色等。

提取到的特征能够用于后续的分类器训练和建模。

三、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是一种使用激光散射和荧光染色等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的设备。

它通过将细胞逐个通过激光束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大量样本的高通量分析。

3.1 激光散射激光散射是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的核心技术,它能够通过测量细胞对激光束的散射情况来获取细胞的大小和形状等信息。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C.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 管栓塞(如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 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常见白细胞增高, 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有无术后感染,与 心绞痛鉴别。
D、急性溶血:缺氧及分解产物刺激
E、急性失血:
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
3)观察其他血细胞或成分:红细胞、血小板
[质量保证]
2.质量考核与评价
由于手工制备的血涂片细胞分布不均匀,分类
计数结果变化大,很难对每张血涂片进行严格的质
量控制。目前亦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关键在 于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尽量减 少误差。
[质量保证]
形态识别:
杆状核和分叶核标准的不同,
2)病理性:数量变化
核象变化
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 ( 和 ) 出现晚幼粒、 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右移(shih to the right):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 5 叶以上者超过 3 %则称为核右 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
2)病理性增多: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
血液学一般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LE细胞检查
白细胞概述
白细胞概述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分叶核 杆状核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概述
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
将粒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过程划分为

3白细胞分类和计数

3白细胞分类和计数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一.白细胞计数 试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改良牛鲍计数板计数池的结构原理及技 术方法。 2.熟练使用一次性微量定量吸管。 3.掌握目视法计数白细胞的原理及方法。
1.改良牛鲍计数板计数池计数原理
一定稀释倍数的血液或者体液,混匀后滴 入具有固定体积和精密划分刻度的血细胞计 数板中,在显微镜下对所选择区域中的细胞 进行计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换算成单位 体积内的细胞数.
操作步骤:
1.加入稀释液:0.38ml。 2.吸取血液20ul加入到稀释液中混匀。 3.充池。 4. 计数:在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 细胞总数。 5.计算:
白细胞=[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量(N) /4]x10x20x106=(N/20)x109/L
注意事项:
1.充池不能有气泡,充好后不能随意移动。 2.计数池内细胞应该分布均匀,各大方格细胞数相 差不应大于8个,两次重复计数误差不超过10%。 3.细胞数量过多或者过少时应增大或减少稀释倍数。
牛鲍计数板的结构
大方格
中方格
1个大方格容积=1mm x 1mm x0.1mm=0.1mm3=0.1ul
中方格
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细胞充池后应充分沉淀后再计数.
2.凡压线的细胞按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 则,避免漏数或重复计数。注意识别非细胞成分。
2. 微量吸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直接流水冲洗3-5分钟 (切勿先倒掉染液)
123
涂片经水洗干燥后用油镜 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李 四
血涂片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 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分类计数:体尾交界处。 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定义]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染料染色,根据各类白细胞着色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予以分类计数并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意义]血液中的白细胞一般包括:颗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和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它们分工不同,在体内发挥各自的作用。

①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而消灭入侵的细菌,特别是球菌。

在严重感染和炎症初期时最活跃;②嗜酸性白细胞,常积聚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因此,认为它抑制组胺等物质的活动;③嗜碱性白细胞,碱性颗粒中有肝素,表明它有抗凝作用;④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⑤单核细胞;它有特殊的酶系统,能对付顽强的病原体,如真菌、原生动物、结核杆菌及布病等。

在慢性感染时或体内有较多组织碎片需要清除时,它会大量出现。

在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构成的比例、形态和质量基本是不变的,但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比例、形态、质量将会发生变化,故临床上常把计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的种类。

[目的与要求]掌握计数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原理]由于白细胞内含有带不同电荷的物质,其中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呈现红色(这种物质叫嗜酸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碱性);而带负电荷的物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呈现蓝色(这种物质叫嗜碱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酸性);当细胞内物质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那么结合的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几乎相等,这些物质就呈现红、蓝相混的紫红色(这种物质叫嗜中性物质或颗粒)。

这样血片中的白细胞经过染色后就被染成红、蓝及紫红色,从而可以识别分类。

【器材与试剂】器材:载玻片、染色缸及支架、洗瓶、显微镜及镜油、白细胞分类计数器、吸水纸等。

试剂:染液、缓冲液[步骤]1.采血2.制作血涂片:①取洁净载玻片数张,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片作为推片(也可用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做为推片),用左手的拇指及中指夹持载片并置于平稳的台面上,右手持推片。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等异物
入侵的主要防线
.
12
全能干细胞
髓系干细胞
粒-单核系祖细胞
GM-CSF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原单核细胞
淋巴系干细胞
T淋巴系祖细胞 B淋巴系祖细胞
T原淋巴细胞
B原淋巴细胞
中幼粒细胞
幼单核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
15
单核细胞(Monocyte,M)
吞噬,杀灭病原体 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 处理抗原
.
16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通过释放嗜碱性颗粒(组胺、肝素、慢反 应物质等)参与超敏反应
.
17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 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破坏组胺, 限制过敏反应
.
51
杜勒体
.
52
异 形 淋 巴 细 胞
Ⅰ型(空泡型)
Ⅱ型(单核细胞型)
Ⅲ型(幼稚细胞型)
.
53
.
28
.
29
.
30
4. 淋巴细胞(L)
形态:直径6-15um,分为大L和小L。
n胞浆:小淋巴极少,浆内无颗粒,常呈裸核。 大淋巴胞浆丰富 ,呈透明蓝色,常有少量 粗大、大小不均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n 胞核:圆形或肾形,深紫红色。染色
质粗糙,排列均匀,大淋巴细胞核常
偏于一侧。
.
31
淋巴细胞 (血涂片)

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的数量和分类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白细胞的数量通常在每毫升血液中测量,正常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000-11000之间。

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分为五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它们是身体最早响应感染的细胞,它们会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淋巴细胞是另一类重要的细胞,它们可以识别和攻击病原体,同时也有助于产生免疫记忆。

单核细胞主要负责消化和吞噬细胞垃圾和死亡的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对过敏反应的调节和控制。

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是身体发生疾病的标志。

例如,白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意味着身体正在对感染做出反应。

白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意味着身体无法有效地抵御感染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可能是由药物或医疗治疗引起的。

总之,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是人体免疫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如果白细胞数量异常,这可能是身体正在对感染做出反应,也可能是身体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标志。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您发现自己的白细胞数量异常,请及时咨询您的医生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 1 -。

临检--白细胞分类计数

临检--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检测原理】制片→染色→油镜分类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分类法能准确地根据细胞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但耗时、精确性和重复性较差。

2.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三分群和五分类两法,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结果以数据、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

【质量控制】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1)细胞分布不均:“城垛式”移动。

体尾交界最佳,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长轴均匀分布。

幼稚细胞分布在尾部和边缘。

头部和体部-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

(2)形态识别差异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②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③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

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参考值】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原粒→早、中、晚、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1)生理性增多:Nsg>70%,绝对值>7×109/L称为增多。

2叶核占10%~30%,3叶核占40%~50%,4叶核占10%~20%,5叶核<5%。

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

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

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目录1. 分类计数实验概述1.1 实验背景1.2 实验目的1.3 实验方法2. 实验结果分析2.1 样本采集2.2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2.3 计数误差分析3. 实验结论及建议3.1 实验结论3.2 实验建议4. 参考文献1. 分类计数实验概述1.1 实验背景在医学实验中,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是一项常见的实验。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测炎症、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1.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的分析,进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并观察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占比,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3 实验方法在实验中,首先需要从患者采集血液样本,然后通过染色等方法将白细胞染色分开,使用显微镜观察并逐一计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数量,最终得出各类白细胞的比例。

2. 实验结果分析2.1 样本采集实验中采集到的患者血液样本应该是来自于静脉采血的新鲜血液,保证样本的新鲜度和完整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经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数量统计结果,并可以根据统计结果绘制出相应的柱状图或饼图,以直观展示各类白细胞的比例。

2.3 计数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数误差,例如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计数不准确等。

因此,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对误差进行合理评估,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结论及建议3.1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并根据比例结果推断患者的免疫状况或疾病情况。

3.2 实验建议在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时,需要注意样本采集的标准化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参考文献[1] Smith A, Jones B. White blood cell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0(3):45-52. 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定义]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染料染色,根据各类白细胞着色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予以分类计数并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意义]血液中的白细胞一般包括:颗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和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它们分工不同,在体内发挥各自的作用。

①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而消灭入侵的细菌,特别是球菌。

在严重感染和炎症初期时最活跃;②嗜酸性白细胞,常积聚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因此,认为它抑制组胺等物质的活动;③嗜碱性白细胞,碱性颗粒中有肝素,表明它有抗凝作用;④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⑤单核细胞;它有特殊的酶系统,能对付顽强的病原体,如真菌、原生动物、结核杆菌及布病等。

在慢性感染时或体内有较多组织碎片需要清除时,它会大量出现。

在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构成的比例、形态和质量基本是不变的,但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比例、形态、质量将会发生变化,故临床上常把计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的种类。

[目的与要求]掌握计数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原理]由于白细胞内含有带不同电荷的物质,其中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呈现红色(这种物质叫嗜酸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碱性);而带负电荷的物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呈现蓝色(这种物质叫嗜碱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酸性);当细胞内物质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那么结合的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几乎相等,这些物质就呈现红、蓝相混的紫红色(这种物质叫嗜中性物质或颗粒)。

这样血片中的白细胞经过染色后就被染成红、蓝及紫红色,从而可以识别分类。

【器材与试剂】器材:载玻片、染色缸及支架、洗瓶、显微镜及镜油、白细胞分类计数器、吸水纸等。

试剂:染液、缓冲液[步骤]1.采血2.制作血涂片:①取洁净载玻片数张,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片作为推片(也可用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做为推片),用左手的拇指及中指夹持载片并置于平稳的台面上,右手持推片。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定义]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染料染色,根据各类白细胞着色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予以分类计数并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意义]血液中的白细胞一般包括:颗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和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它们分工不同,在体内发挥各自的作用。

①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而消灭入侵的细菌,特别是球菌。

在严重感染和炎症初期时最活跃;②嗜酸性白细胞,常积聚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因此,认为它抑制组胺等物质的活动;③嗜碱性白细胞,碱性颗粒中有肝素,表明它有抗凝作用;④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⑤单核细胞;它有特殊的酶系统,能对付顽强的病原体,如真菌、原生动物、结核杆菌及布病等。

在慢性感染时或体内有较多组织碎片需要清除时,它会大量出现。

在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构成的比例、形态和质量基本是不变的,但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比例、形态、质量将会发生变化,故临床上常把计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的种类。

[目的与要求]掌握计数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原理]由于白细胞内含有带不同电荷的物质,其中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呈现红色(这种物质叫嗜酸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碱性);而带负电荷的物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呈现蓝色(这种物质叫嗜碱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酸性);当细胞内物质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那么结合的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几乎相等,这些物质就呈现红、蓝相混的紫红色(这种物质叫嗜中性物质或颗粒)。

这样血片中的白细胞经过染色后就被染成红、蓝及紫红色,从而可以识别分类。

试剂:染液、缓冲液[步骤]1.采血2.制作血涂片:①取洁净载玻片数张,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片作为推片(也可用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做为推片),用左手的拇指及中指夹持载片并置于平稳的台面上,右手持推片。

②取被检血(经EDTA抗凝)1小滴,放于载玻片的右端,手持推片放于血滴之前并与载片接触,以30°~40°角向后拉动推片,使之与血滴接触,待血液扩散形成一条线状之后,以均等的速度轻轻向前推动推片,则血液就被均匀地涂于载片上而形成一薄血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在临床检查中,医生通常会对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进行计数,以判断身体的免疫状况,诊断疾病。

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白细胞总数: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总数约为4-11×10^9/L。

2.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约为1.8-6.3×10^9/L。

3.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成年人的淋巴细胞计数约为1.1-3.2×10^9/L。

4.单核细胞计数:正常成年人的单核细胞计数约为0.12-0.6×10^9/L。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成年人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约为0-0.5×10^9/L。

6.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成年人的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约为0-0.1×10^9/L。

不同种类白细胞计数的占比和数值变化,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疾病或病理情况。

因此,对于白细胞的分类计数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