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诗】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

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翻译】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秋瑾(1871年-1907年),清末民主女性活动家。

她的音容笑貌,嫣然一笑,便能吸引人眼球。

但她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国情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推动了她一生的奋斗事业。

秋瑾曾经写下许多反清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满江红》。

《满江红》原文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满江红》译文地势险峻的边疆上,黄沙漫天飞舞,百战不殆。

天下事宜谋定然后作为,士兵们乘着神舟踏上去长安的征途,千里长记,人们盼他们无论胜败都快快归来。

可是后来我们听见了战士哭泣的声音,哭泣着要告别九重天,他们忽然接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都下的文官武将,他们清楚它们的责任是什么:为了凝聚祖宗辈出的梦想,为了满足后代的心愿,他们必须不断地思考往事,思考未来!中华民族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此刻,我们要忍住悲伤,把我们梦中想过的圆梦变为现实吧!《满江红》赏析秋瑾的《满江红》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悠久传统的千年的感情认同,深深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

她用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民族的忧患与衷肠。

文章充满爆发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动人的倾向性。

诗歌第一句“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语气庄重,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回归,饱含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抗击奴隶主、封建主、帝国主义一切侵略者的革命传统和民族奋斗精神。

第二句“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突显出了中国人的理性与阅历。

在这里,长征是用理性的方式来表现人的历程。

长征本身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体现了对未来的无限信任与期望。

第三句“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深表对民族深情厚爱。

秋瑾通过耐心的讲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动情态度。

第四句“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则余音袅袅。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满江红·小住京华》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小住京华》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

秋瑾满江红赏析

秋瑾满江红赏析

【赏析】
这首《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词的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秋瑾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若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注释】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与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与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

她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 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 7 月 6 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同年 7 月 15 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满江红·小住京华》作于 1903 年。

这一年,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描写了秋瑾初到北京时的所见所感。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词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烘托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词用典贴切,感慨深沉。

“四面歌残”化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的故事,暗示了当时中国四面受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八年风味徒思浙”则表达了词人对故乡浙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在家庭中的痛苦和无奈。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译文及注释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译文及注释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

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作于1903年。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原文: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对照翻译: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身不得,男儿列。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心却比,男儿烈!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末路当磨折。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青衫湿!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

此词双调九十三字,上阕八句四仄韵,下阕十句五仄韵。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译⽂及赏析 1、满江红·⼩住京华-【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命志⼠,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称“鉴湖⼥侠”,笔名秋千,曾⽤笔名⽩萍,祖籍浙江⼭阴(今绍兴),⽣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平等,常以花⽊兰、秦良⽟⾃喻,性豪侠,习⽂练武,曾⾃费东渡⽇本留学。

积极投⾝⾰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6⽇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15⽇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

秋瑾出⽣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王⼦芳。

王⼦芳,名⼦芳,字廷钧,是⼀个暴发户的浮荡⼦弟。

1898年前后王⼦芳⽤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化,并在当时的⾰命形势影响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独⽴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芳发⽣冲突,从家出⾛,寓居北京⾩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冲破家庭牢笼,投⾝⾰命,不久即东渡⽇本留学。

这⾸《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不得男⼉列,⼼却⽐男⼉烈。

”这年秋瑾三⼗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扮男装,东渡⽇本,去追求另样的⼈⽣,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向⾰命道路前⼣的苦闷彷徨和雄⼼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住京华原⽂ ⼩住京华,早⼜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歌残终破楚,⼋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不得,男⼉列;⼼却⽐,男⼉烈!算平⽣肝胆,因⼈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下面是关于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秋瑾(原文、译文及赏析)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满江红秋瑾(原文、译文及赏析)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注释
①选自《秋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满江红,词牌名。

秋瑾(1875—1907)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

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②〔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拭,擦。

③〔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gāi)下(今安徽灵壁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
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

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④〔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⑤〔思浙〕思念浙江故乡。

⑥〔侬〕我。

⑦〔峨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

这里借指女子。

⑧〔殊〕很,甚。

⑨〔未屑〕不屑,轻视。

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⑩〔列〕属类,范围。

⑪〔莽红尘〕莽莽人世。

⑫〔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

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
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
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

四年前她第一次来北京,即赶上了“庚子事变”,亲耳听到八国联军入侵的隆隆炮声。

这次是第三次来,她感到京城更加冷落萧条。

逃难的人们陆续回来,对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更加失望,民众愤懑(mèn)的情绪在堆积。

这时,文化界改良与革命的新思想迅速传播,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等宣传革命的书,对秋瑾启发很大。

婚姻的不如意,也使她渴望挣脱家庭的束缚,像美国、日本的妇女一样,可以上学读书,可以参加社会活动。

这首《满江红》词就是作者当时情感的真实写照。

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

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

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容如拭”。

这里用一个“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

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无可名状。

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也痛恨自己是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

“苦将侬强派作峨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这一句,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

“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词的最后几句,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

家庭和社会环境,就像一张无形的罗网,笼罩在词人身上。

她还没有冲破这张网,已有“英雄末路”之叹,令人动容。

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悲情与调胀,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事实上,秋瑾并没有徘徊在个人的伤感中不能自拔,她是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

中秋节过后,她就离家出走,寄寓在朋友家。

从此,她即融人了当时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当家庭女教师,参加妇女集会,接受进步思想。

第二个夏天,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包括宋教仁、黄兴、徐锡林、陈天华、陶成章等人。

1904年的中秋节,她已经在日本创立了《白话》月刊,在第一期上发表《演说的好处》一文,强调演说“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心思”,具有启发民智的作用;在第二期上发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发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

她的另一首《鹧鸪天》词,真切动人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后来回国,因在家乡组织起义被
清政府残忍杀害,她是中国第一批为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而英勇牺牲的民主革命志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