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赏析
参考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秋瑾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创办《白话报》,提倡男女平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秋瑾《满江红》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①,八年风味独思浙②。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背景: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詞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清】秋瑾《满江红》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91.【清】秋瑾《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海月儿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中秋巾帼英雄女性主义【诗词原文】《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精华赏析】这首《满江红》是秋瑾1903年中秋节在北京所作。
这首词不仅可以视为是秋瑾前期女权思想的宣言,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她从女权主义者即将转型为民主革命家的标志性作品。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接下来几句貌似描绘秋景,实则是情绪的流露。
秋瑾笔下的“为篱下、黄花开遍”,应该是为后一句“秋容如拭”作铺垫。
拭,本来是擦拭的意思,又可以引申为“清”的意思,这样理解的话,“秋容如拭”应该可以解释为秋色清澈明净,就好像是刚刚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这两句一句化用历史典故,一句是秋瑾自己的经历与情绪提炼。
在秋瑾写下这首《满江红》的1903年中秋节,正是中国四面楚歌的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处于悬崖的边缘,秋瑾虽是女性,却从来不是一个眼界狭小的弱女子,她深刻感受着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悲叹:“八年风味徒思浙。
”离开她的家乡浙江已经八年了,这八年来,她是多么思念家乡的风味啊!八年的离别,家乡其实并不遥远,但回家却是那么艰难的事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正是这样的女儿身、男儿心,让秋瑾发出了不甘命运摆布的激越心声!蛾眉就是指美女了。
命运何其荒谬啊,为什么强迫我做一个只能足不出户、三从四德的女子呢?“殊未屑”,对这样的命运安排,我就是不屑一顾,我就是不甘沉沦,我就是要打破一切枷锁,我就是要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自由平等的女性世界啊!“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有了解了秋瑾的人生理想和个性气质,我们才能真正读懂秋瑾对传统女性束缚的强烈愤慨。
秋瑾《满江红》赏析
秋瑾《满江红》赏析秋瑾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创办《白话报》,提倡男女平权。
下面为你整理了秋瑾《满江红》赏析,希望能帮到你!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①,八年风味独思浙②。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②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1)满江红:詞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3)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4)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詞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5)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6)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7)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8)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9)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10)莽:广大。
(11)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赏析(多名作家)
秋瑾《满江红》赏析(多名作家)导读: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满江红(秋瑾)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满江红(秋瑾)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满江红(秋瑾)拼音版注音:xiǎo zhù jīng huá ,zǎo yòu shì ,zhōng qiū jiā jié 。
我住在首都,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节。
wèi lí xià ,huáng huā kāi biàn ,qiūróng rú shì 。
栅栏下的菊花盛开,秋色分明,就像刚刚擦洗过一样。
sì miàn gē cán zhōng pò chǔ ,bā niánfēng wèi tú sī zhè 。
宋四方终破楚,八年味如浙。
kǔ jiāng nóng ,qiáng pài zuò é méi ,shū wèi xiè !他们拼命想让我成为淑女,其实我是多么不屑一顾啊!shēn bù dé ,nán ér liè 。
身不得,男儿列。
xīn què bǐ ,nán ér liè !心却比,男儿烈!suàn píng shēng gān dǎn ,yīn rén cháng rè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sú zǐ xiōng jīn shuí shí wǒ ?yīng xióng mò lù dāng mó zhé 。
那些俗人,小心眼,你怎么能理解我?当英雄无路可走的时候,遭遇挫折是必然的。
mǎng hóng chén ,hé chù mì zhī yīn ?qīng shān shī !在这茫茫红尘中,哪里能找到知音?泪水打湿了我的眼角。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及翻译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及翻译
一、《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二、《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三、《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介绍
秋瑾,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之满江红》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之满江红》注释译文赏析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者秋瑾(1875—1907):女,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注释1、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3、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4、四面歌残终破楚: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里是指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5、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6、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7、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8、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9、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10、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11、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12、莽(mǎng):广大。
13、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译文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赏析: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秋瑾《满江红》赏析: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折磨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赏析:认识秋瑾,其实不识秋瑾。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所有事物都可以打扮,所以,知道真相(尽可能的真相)的唯一途径是:亲眼看,亲耳听,亲自读。
秋瑾被打扮过。
不过,我可以将《满江红》看作她的自拍。
中秋佳节,应该是思乡又或者团聚的温馨日子,秋瑾看黄花开遍篱下,是想念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还是想起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
花木兰是不得已替父出征,秋瑾是,一个女孩子家,如此视家国兴亡为己任。
当然,俗子胸襟谁识我?想起琵琶女,想起白居易,想起同是天涯沦落人,想起江心月下黯然泪下
的经典桥段,看来秋瑾绝非粗莽女子。
诗人幸运的年代,也是诗人不幸的年代,争端何时了,鲜血换来的和平不过是战争前的和平,人,何苦呢。
不如就让一位熟读诗书的女子,薄施粉黛,素衣清茶,庭院幽幽,养花教子,不好吗。
《满江红》词四首
小结
上阙回顾过往生活,关注民族危亡,不愿过贵妇人
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 感情。
下阙抒情,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
衣襟,对未来前途的担心、忧虑、期待。
诗词主旨
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它反映了词人 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楚歌”来自历史上《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 喻中国的局势。“八年风味”则是秋瑾的身世之感,秋瑾的丈夫是一 个纨绔子弟,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因此,秋瑾也格外思念故乡。
运用典故,表明了她对国家危难时局的担忧,同时 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牢笼、追 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满江红
秋瑾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自称鉴湖女侠,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妇女 解放运动的先驱。
秋瑾(1875—1907)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 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 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 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的一片侠肝义胆,并不能为凡夫俗子所理解,这 里的凡夫俗子,既是之它的丈夫王廷钧,也泛指国难当头 ,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人物。这种环境中,秋 瑾无疑感觉到英雄末路的强烈悲哀。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 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发词人 知音难觅的孤寂悲伤。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shὶ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1871年-1907年),清末民主女性活动家。
她的音容笑貌,嫣然一笑,便能吸引人眼球。
但她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国情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推动了她一生的奋斗事业。
秋瑾曾经写下许多反清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满江红》。
《满江红》原文
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
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
《满江红》译文
地势险峻的边疆上,黄沙漫天飞舞,百战不殆。
天下事宜谋定然后作为,士兵们乘着神舟踏上去长安的征途,千里长记,人们盼他们无论胜败都快快归来。
可是后来我们听见了战士哭泣的声音,哭泣着要告别九重天,他们忽然接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都下的文官武将,他们清楚它们的责任是什么:为了凝聚祖宗辈出的梦想,为了满足后代的心愿,他们必须不断地思考往事,思考未来!
中华民族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此刻,我们要忍住悲伤,把我们梦中想过的圆梦变为现实吧!
《满江红》赏析
秋瑾的《满江红》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悠久传统的千年的感情认同,深深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
她用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民族的忧患与衷肠。
文章充满爆发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动人的倾向性。
诗歌第一句“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语气庄重,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回归,饱含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抗击奴隶主、封建主、帝国主义一切侵略者的革命传统和民族奋斗精神。
第二句“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突显出了中国人的理性与阅历。
在这里,长征是用理性的方式来表现人的历程。
长征本身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体现了对未来的无限信任与期望。
第三句“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深表对民族深情厚爱。
秋瑾通过耐心的讲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动情态度。
第四句“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
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则余音袅袅。
它寄托了
作者对祖辈的自豪,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热情。
正所谓“开
边不以土地为长久之计,进攻不以资源为目的,而是以浩荡的抗风、迎战的勇气和爱国的决心来运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