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六章复习和总结》
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
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甲
图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
向
(填“左”或“右”)移动.图乙是一次正确
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
则物体的质量是 g.用这架天平测量某一金
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左
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
知识点二 密度及其测量
1.定义: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物理量符号:ρ 3.单位: kg/m3,g/c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 少、体积的多少无关. 5.密度计算公式:ρ= m
V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用天平测得烧杯 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 140g. 图(a)显示的是 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 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 酱油的总质量m,则m= 106.4 g;
(湖北黄冈中考)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
能源. 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 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
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
度比水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 头裂开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2)图(b)显示的是 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 酱油的体积V,则V=
30 cm3;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3)酱油的密度ρ=1.12 g/cm3.
解析: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
量为100g+5g+1.4g=106.4g,
则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质量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1.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电流计的使用方法等。
还介绍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电阻和电阻定律: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还讲解了欧姆定律,即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电阻的应用:介绍了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如限流电阻、电子元件中的电阻、电阻在电灯、电热器等电器中的作用原理。
4. 电功和功率:介绍了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还讲解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
5. 简单电路的分析:通过实例来分析简单的电路,如电池、开关、灯泡等组成的电路,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功率。
6. 安全用电知识:介绍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防止电器起火等。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将了解电流、电阻、电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
同时,也能够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对电器使用的安全意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第6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6.使用步骤: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
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
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总结: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
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二、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常用单位1g/cm3,1g/cm3单位大,1g/cm3=1.0×103 kg/m3。
八年级第六章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第六章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学习中,第六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其中包含
了很多物理知识点,包括热、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热和温度
热是指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所带来的能量,是一种形式的能量。
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平均运动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状态指标,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一般情
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部分子的平均运动能力就越大,从而使物体的热量也增加。
二、热量
热量是指物体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转移,这种能量转移是
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的。
在物理学中,常用的热量单位是
焦耳,可以用来量化热量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热传递来实现烹饪和暖气等功能。
其中,热的传递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来实现。
三、热传递
热传递是指通过热分子的碰撞和运动,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
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对流、
传导和辐射。
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常见的
例子包括风扇和水流动等。
传导是指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可以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导热性来进行区别。
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常见的
例子包括日光、电烤箱和微波炉等。
总之,在八年级第六章中,我们对热、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物理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在科学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初二物理六章知识点
初二物理六章知识点一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单位:千克主单位,克,吨,毫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2、测量质量的工具就是:天平。
天平存有纸盒天平和物理天平。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1放平2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拔零3调节右端的均衡螺母并使指针指于分后差动的中线处为,此时横梁水平调节螺母并使均衡4物体放在左天平盘上,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右天平盘内物放左、码放右5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边线直至横梁恢复正常均衡。
调节游码并使均衡4、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无法远远超过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表示的最小质量叫做天平的最小秤量2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
3天平必须维持潮湿洁净。
4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5不要把砝码弄脏淋湿,以免破损。
5、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6、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ρ=m/v;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纸盒天平的采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失效,横梁均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大,横梁均衡。
具体内容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摆”: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游装箱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第六章主要是涉及力学的内容。
在力学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力,力的比较,力的叠加,机械压力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详细地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力力是驱动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需要的力就越大。
二、力的比较力可以被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知道哪个物体更重。
同样,通过比较不同力大小,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力更强大。
三、力的叠加当两个或更多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叠加。
力的叠加可以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因此,叠加的力比单个力更强大。
四、机械压力机械压力是指当物体之间有接触时产生的力。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弹性压力和塑性压力。
弹性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反向的力,这种力通常是弹性的。
而塑性压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压碎物体的力。
五、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摩擦可以使物体停止移动或保持运动状态。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积。
六、动量动量是运动物体的一种性质,计算公式为动量=m*v。
其中m 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物体的动量越大,它的运动越难以改变。
七、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地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引力,是由地球的质量和其他物体的质量、距离和速度共同决定的。
万有引力是太阳系中其他星球和行星之间发生的引力。
总结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力学和运动。
如果你最近正在学习这些知识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
八年级物理六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六章知识点归纳随着八年级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进入了物理六章的学习。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到多方面的知识点。
这篇文章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带领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机械波机械波是由弹性介质传播的波动,其特点是经过介质的质点做简谐振动,通过介质中的相互作用,一部分质点接着开始做振动,从而传递波动。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并且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压强、温度等因素有关。
二、声波音波是机械波的一种,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到人耳中,人的耳朵会将它转化成声音。
声波的质量与频率相关。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比低频率的声音更清晰、尖锐。
声波也可以在不同媒介中传播,比如空气、水、固体等等。
我们的声音就是由空气中的震动传到听者耳中的。
电流是电荷的移动。
当电子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移动时,它们被成为电流。
电荷在电路中流动时,会遇到电阻,这会导致电流大小的变化。
电流和电压成反比例关系。
四、电阻电阻是指电流通过一个物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尺寸、形状和材料。
这些物体也可以被归类为导体或绝缘体。
电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这个定律告诉我们电阻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五、电力和功率电力是电源可以提供的电流和电压的乘积。
它的单位是“瓦特”,用W来表示。
功率是在给定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它与电力和电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电力不会消失,但电阻和电源的关系会导致电力的损失。
磁场是指在空间中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
磁场通常被形容为由每一个物体每一个位置所产生的“磁场力线”。
磁场力线可以使磁性物质产生扭曲、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现象。
磁场也可以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
七、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的变化会导致电势差的产生。
这个现象由法拉第之圈实验(把一根线圈接到电池上,旋转磁场后,火花跳过线圈)首先证明。
电磁感应是交流电产生和变压器的原理。
八、电磁铁和磁感应线圈电磁铁和磁感应线圈都是利用电流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吸附或驱动目标物体的装置。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一: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器材: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刻度尺、实验过程:略(书本p102)结论:表面越光滑,滑块运动的距离越大,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进一步推力: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的观点)笛卡尔对伽利略的补充:如果运动物体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推理法: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多次试验获得多组数据,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
知识点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也就是静止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性质:1.惯性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惯性大小的决定作用:惯性有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力、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无条件,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外力,所处状态无关2.惯性定律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有条件的第二节合力知识点一:合力、分力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性质:同一性:几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非重复性: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有一个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考虑了合力就不能考虑分力,也就是说,要么考虑分力,要么只考虑合力。
等效性:合力不是简单的力的总和,而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运用等效代替原则,合力实质是分力的等效力。
知识点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和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初步的物理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上册中第六章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及其产生的因果关系的学科。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沿水平方向做抛体运动的情况。
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在水平方向上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
通过运用平抛运动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位移、速度和运动时间。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初速度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的运动情况。
斜抛运动的特点是:在水平方向上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
通过分解斜抛运动的速度分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位移、速度和运动时间。
2.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是物体具有的惯性。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重量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力,是质量与地球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重量的单位是牛顿(N)。
在地球上,物体的质量与重量是成正比的关系。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其中 F 是物体所受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小。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力始终是成对出现的。
6.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表面产生的一种力。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六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的第六章主要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和电路图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电路及其应用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电流电流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公式为I=Q/t。
其中,Q为电荷,t为时间。
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电流越大,电荷通过的速度越快,从而导体的温度升高,能量损失也越大。
2. 电压电压指导体两端电势差的大小,单位为伏特(V)。
电压的公式为U=IR,其中,R为电阻。
电压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电压越大,导体的电子运动越快,电能的转化效率也越高。
3. 电阻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Ω)。
电阻的公式为R=U/I。
电阻对导体的大小、材料、温度和长度等因素有关。
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的难度越大,能量损失也更大。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即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欧姆定律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简单电路。
5.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是由电阻、电源和导线等构成的,并将两种电路连接在一起。
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经过串联电路的各个部分时不会分流,电压会分配到各个电阻上。
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会分流,但电压对各个部分相同。
6. 电路图电路图是表示电路的一种图形方式,通过图形符号和线路来简单地表达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电压的方向和大小等信息。
电路图中的符号包括电源、导线、电阻等符号。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的知识点介绍,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电路和电子产品的原理和操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多做题,多进行实验,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精选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精选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电压: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
1kV=103V;1V=103mV;1mV=103μV.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常见电压值: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手机:3.6V;铅蓄电池:2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表:测量电压(分析电路时,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断路)。
量程:0-3V(大格:1V,小格:0.1V)0-15V(大格:5V,小格:0.5V)。
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3、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用大量程试触,不超小量程,用小量程测量)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电池的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电池的并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串联电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池)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1、使用优质电池;2、回收废旧电池;3、不要随意丢弃旧电池。
三、电阻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物理量符号:R。
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 MΩ=103 KΩ;1 KΩ=103Ω。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大部分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八年级物理六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六章知识点梳理
物理是一门既有趣又有用的学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发
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六章是基础中的基础,内容涵盖电学,磁学等多个方面。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
电路是指电流沿特定路径流动的装置,其中重要的概念包括电
路图,电位差,电流,电阻等。
在电路中,电路图是以符号代替
电路元件,方便用户理解电路,而电阻决定着电路能否通电,通
电时的电流和电势差也非常重要。
第二章:电流、电阻、欧姆定律
电流是指电荷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流动,而电阻则影响着电流的
大小。
欧姆定律则是指电路中电流与电势差和电阻的关系,I=U/R,其中I为电流,U为电势差,R为电阻。
第三章: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可以理解为电路中的耗能,而电功率则为单位时间内的电功,P=W/t,其中P为电功率,W为电功,t为时间。
第四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指在导体中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借助感应电动势来产生电流,其中感生电动势与磁场变化率成正比。
第五章:电磁波和光的本质
电磁波是指由变化电场和磁场所形成的波,而光则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是人眼所能识别的,能够产生光感。
第六章:电磁感应的应用
电磁感应可以应用于变压器,电动机等多个领域。
其中变压器是将输电电压调节为城市供电电压的重要设备,而电动机则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广泛。
了解这六章内容之后,能够对电学、磁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掌握题目解法和实际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议在学习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物理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1一、长度: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二、时间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小练习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A、kmB、mC、cmD、尺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B、成人拳头的宽度C、火柴盒的长度D、保温瓶的高度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①1.5m②23.0mm③4.8cm④0.72dm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左端零刻度线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A、偏小B、偏大C、无影响D、无法判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2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是“光二”,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知识:光的性质、现象和视觉原理。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自发的、持续的、电磁的能量传播,也是产生和传播电磁波的媒介。
它沿着直线传播,具有波长、周期和速度特征;光的波长主要在380—750纳米范围内,也就是可见光,甚至可以探测到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不可见光。
光的速度是3.0×10^8米/秒,远大于任何声音和物质能量传播的速度,它在真空中不受任何物质的影响,所以称为“物体中的超音速诠释驱动器”。
光的现象:光有反射、折射、衍射、吸收现象。
反射是光线从反射平面反射回来,速
度不变,波矢形成角度也不变;折射是光经过折射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光线波矢改变方向;衍射是光经过折射介质时,光线波矢沿着光源平面周围分布成一定的角度;吸收是光
经过折射介质时,将一部分能量发射出去,另一部分能量被吸收,使光线弱化甚至消失。
视觉原理:视觉是人们感受外界物体的唯一手段。
它将外界物体的信息通过眼球的图
像形成的信号传到大脑,让大脑能够识别物体,实现外界物体的感知。
视觉上的现象与光
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吸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之间的立体视原理,就是借助于光
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来实现的。
要理解这些原理,还需要正确掌握着色理论,着色理论是
指在完全没有反射光位置处,物体表面不吸收光线而发出光,视觉上物体显示出一定色彩,或者表现出混合色彩。
本章介绍的光的知识点虽然有点难以理解,但理解这些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对今后
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
只要认真仔细地学习,就一定能够掌握住整个“光二”的知识点!。
初二第六章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第六章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物质的结构一、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分子又是由原子或离子组成的。
在物理学上,物质分为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分子的运动状态决定了物质的状态。
固体中分子的振动是有序的,液体中分子的运动是无序的、自由的,而气体中分子的运动是混乱的、迅速的。
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变是通过加热或降温来实现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由正电荷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对原子核外的电子产生引力,形成原子的整体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更小的粒子。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均属于核子,核子是由夸克(基本粒子)组成的。
离子是由正电荷的阳离子和负电荷的阴离子组成的。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或者分子会失去或者得到电子而形成带电的离子。
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和排斥,这种作用力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液体和固体的形成,而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导致气体的形成。
二、固体的结构与性质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固态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是高度有序排列的。
固体的结构是由其晶体结构决定的。
晶体是物质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排列而形成的。
晶体具有明显的几何形状,并且有一定的结构规律。
晶体的性质和结构密切相关。
根据原子或分子排列的规则,固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其性质包括脆性、导电性和溶解性差。
共价晶体的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具有硬度大、熔点高、导电性差等特点。
金属晶体由金属离子组成,其性质包括导电性好、延展性大、硬度高等。
在固态物质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固体的性质。
如离子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决定了离子晶体的性质,金属中的金属键决定了金属的性质。
三、液体的结构与性质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是无序的、自由运动的。
由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使得液体不固定形状和不规则流动。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mass),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质量使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改变。
1 g = 103-kg1 mg = 103-g = 106-kg1 t =103kg※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目的】1、学习天平的调节方法2、练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3、练习用天平称液体质量的方法4、学会正确读数【实验器材】1、天平和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体木块、铝块、铁块、墨水瓶、水【实验要求】1、能够熟练调节天平2、能够正确使用节天平3、掌握用天平称量液体质量的方法4、实验步骤要合理【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说出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3、将游码置于标尺零刻度线上,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4、将木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试加砝码。
加砝码时要先估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要用镊子夹取砝码。
取放物体、砝码时要止动,以免损坏天平。
5、最后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6、读数并记录数据及单位,并将这次及以后的数据记入表格中7、按4―6的步骤,称出铁块和铅块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单位。
8、按4―6的步骤,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单位。
9、将水倒入墨水瓶中,按4―6的步骤,称出墨水瓶和水的总质量,并记录数据单位。
10、算出水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单位。
11、整理器材,放回原处。
§第2节密度◇密度: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density)。
如果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那么公式写出来为:mρ =v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1 g/cm3 = 1×103kg/m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1.测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力与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以及力的平衡。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力与加速度在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作用于其他物体上的作用力。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进行测量,单位是牛顿(N)。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加速度,其数值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力的合成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力合成后产生的力。
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合成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共线性相同。
力的合成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
当一个力施加在物体上时,可以将该力分解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水平面的分力。
力的分解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三、力的平衡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并且这些力之间平衡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平衡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在平衡状态下,合力为零,即所有作用力的矢量和为零。
力的平衡也可以应用于斜面。
当物体处于斜坡上时,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当斜面上的分力平衡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力与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以及力的平衡。
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和应用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力的作用、计算与平衡的原理,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将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写作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
物理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多个章节,其中第六章主要涉及了光学、声学和机械波的基本知识。
下面将从光学、声学和机械波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的知识点。
一、光学:
1. 光的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并传递能量的现象。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约为30万千米/秒。
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减慢。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5. 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等物体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6. 光的衍射:光通过窄缝或者在物体边缘发生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二、声学:
1. 声波的产生: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传播所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震动引起的。
2. 声波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能够传播的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决定
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4. 声音的衰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其衰减程度与传播介质有关,也与距离有关。
5. 声音的吸收和回声:声音在遇到不同材质的物体时会发生吸收或者产生回声。
吸声材料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从而减小回声。
6. 声音的共振:当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能够增大声波的振幅,从而增强声音。
三、机械波:
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一种波动,能够传播能量而不传递物质。
机械波既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2. 机械波的特性: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传播速度等特性。
频率决定了波的周期,振幅决定了波的大小。
3. 波的叠加:当两个或多个波同时传播时,会发生波的叠加现象。
如果两个波的相位相同,它们就会相干叠加,增强波幅。
如果两个波的相位相反,它们就会相消叠加,减小波幅。
4. 驻波:当两个同频率、振幅相等且相向传播的波相遇时,形成固定位置上的驻波。
驻波的节点是波幅为零的位置,波腹是波幅最大的位置。
5.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声音作为机械波也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与光的干涉和衍射类似。
6. 机械波的利用:机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雷达测距、超声波检测和声波传输等。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掌握了这些知识,
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声学和机械波的基本原理,也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