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什么叫做质量?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

(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1.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电流计的使用方法等。

还介绍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电阻和电阻定律: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还讲解了欧姆定律,即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电阻的应用:介绍了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如限流电阻、电子元件中的电阻、电阻在电灯、电热器等电器中的作用原理。

4. 电功和功率:介绍了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还讲解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

5. 简单电路的分析:通过实例来分析简单的电路,如电池、开关、灯泡等组成的电路,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功率。

6. 安全用电知识:介绍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防止电器起火等。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将了解电流、电阻、电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

同时,也能够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对电器使用的安全意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S 21。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S 21。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全章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全章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全章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梳理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感性认识质量,比如一枚大头针约为80毫克,一个苹果约为150克,一头大象约为6吨,一只鸡约为2克。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我们可以使用案秤、台秤、杆秤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或者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我们需要遵循二十四个字的操作方法: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观察天平的称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然后我们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公式m=G/g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且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2.密度: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常用单位有克/立方厘米。

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克/立方厘米=103千克/立方米,1千克/立方米=10-3克/立方厘米。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这意味着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我们可以使用密度公式ρ=m/V来计算密度。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时,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如左图所示,ρ甲>ρ乙。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

第一章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都可以作为声源。

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

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4.噪声的控制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存在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第六章主要是涉及力学的内容。

在力学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力,力的比较,力的叠加,机械压力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详细地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力力是驱动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需要的力就越大。

二、力的比较力可以被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知道哪个物体更重。

同样,通过比较不同力大小,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力更强大。

三、力的叠加当两个或更多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叠加。

力的叠加可以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因此,叠加的力比单个力更强大。

四、机械压力机械压力是指当物体之间有接触时产生的力。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弹性压力和塑性压力。

弹性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反向的力,这种力通常是弹性的。

而塑性压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压碎物体的力。

五、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摩擦可以使物体停止移动或保持运动状态。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积。

六、动量动量是运动物体的一种性质,计算公式为动量=m*v。

其中m 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物体的动量越大,它的运动越难以改变。

七、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地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引力,是由地球的质量和其他物体的质量、距离和速度共同决定的。

万有引力是太阳系中其他星球和行星之间发生的引力。

总结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力学和运动。

如果你最近正在学习这些知识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vt S 21 。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课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课件

9. 一位同学忘记调节托盘天平的横梁平衡,指针静止时指向分 度盘中央刻线的右方,用这架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 平 衡 时 , 测 量 出 的 质 量 _ _小_于_ _ 物 体 的 真 实 质 量 。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10.用天平称出质量是64.2 g的药品,应在天平的__右__盘内顺序 放的砝码是 50 g、10 g;游码应放在 4.2 g 位置上(游标所在 标尺的最大刻度值是5 g)。
【意义】 密度就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①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相同的。 ②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密度的公式:
密度
质量 体积
ρ m V
【单位】
【思考】 【换算】 【思考】
⑴由质量单位除以体积单位复合而成。
⑵SI中是千克/立方米(kg/m3)
⑶常用单位有:t/m3 kg/dm3 g/cm3
你能解释1g/cm3的物理意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每__立__方__米__水__的__质__量__为__1_.。0×103 ㎏
课堂练习
1、 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由关系式密度=质量/体积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与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3
烧杯中水的质量m=m2-m1
质量m(g)
课堂练习
1.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
确的是
(A )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一粒米的质量。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
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l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人耳的距离都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估、选、放、等、留、读)(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齐。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1、景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位置特征:位于我国东北部。

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东南部降雪多。

4、东北平原发展旱作农业,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机械化程度高原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科技水平高。

提供商品粮多原因:地广人稀。

5、北大荒开发中的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措施:停止开荒、建自然保护区。

6、东北三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7、东北三省建立重工业基地的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煤、铁、石油1、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地形:高原、平原;地形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3、温度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干湿区为:半湿润地区。

4、黑土地——东北平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5、北方地区农业类型:旱作农业。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大豆棉花。

6、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是春旱,可南水北调,发展节水农业,培育抗旱作物等。

1、世界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在乌鞘岭以东,太行山脉以西、北抵长城、南达秦岭;位于黄河中游。

支流:渭河差点把“几”封口,汾河位于中游河段东侧。

2、黄土高原上的民俗:窑洞、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社稷坛、黄帝陵…3、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4、黄土地貌:黄土塬(块状)黄土梁(条状) 黄土峁(馒头状) 黄土川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②植被少,地表裸露;③修路采矿破坏地表。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1、研究表明,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2、力是有大小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力的单位是人们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3、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 1N。

4、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6、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向下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向上的作用力。

但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并不相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形状,而后者则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7、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力的同时,脚会感到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脚感到痛的里的施力物体是足球。

6、测量力大小的仪器叫做:弹簧测力计;它主要由7成正比8、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说明):(1)测量前要校零;(2)测量时,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物体的大小应在量程以内。

(3)测量时,弹簧伸长方向要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9、如图9所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是5N或0~5N,分度值是 0.2N。

10、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11、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若用字母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他们的关系可表达为G=mg。

在地球表面通过实验测得g≈9.8N/kg,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9.8N。

12、加强物体稳定性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积和降低重心。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其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有关。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且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与速度无关。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mass),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质量使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改变。

1 g = 103-kg1 mg = 103-g = 106-kg1 t =103kg※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目的】1、学习天平的调节方法2、练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3、练习用天平称液体质量的方法4、学会正确读数【实验器材】1、天平和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体木块、铝块、铁块、墨水瓶、水【实验要求】1、能够熟练调节天平2、能够正确使用节天平3、掌握用天平称量液体质量的方法4、实验步骤要合理【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说出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3、将游码置于标尺零刻度线上,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4、将木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试加砝码。

加砝码时要先估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要用镊子夹取砝码。

取放物体、砝码时要止动,以免损坏天平。

5、最后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6、读数并记录数据及单位,并将这次及以后的数据记入表格中7、按4―6的步骤,称出铁块和铅块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单位。

8、按4―6的步骤,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单位。

9、将水倒入墨水瓶中,按4―6的步骤,称出墨水瓶和水的总质量,并记录数据单位。

10、算出水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单位。

11、整理器材,放回原处。

§第2节密度◇密度: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density)。

如果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那么公式写出来为:mρ =v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1 g/cm3 = 1×103kg/m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1.测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6.1物体的质量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单位: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和毫克(mg)。

换算公式是:1t=103kg,1kg=103g,1g=103mg.4•常见质量数据:成年人50-70kg,鸡蛋50g,教室空气200-300kg,物理课本200g,硬币(1元)6g o6.2测量物体的质量1.测量工具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质量的工具是秤,如杆秤、案秤和磅秤等。

b、实验室常用工具:托盘天平,结构如图所示,其原理: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2.天平的使用方法a、天平的使用可用以下口诀记忆:(1)天平先要放水平,游码左移要归零,旋转螺母针指中,左物右码要记清,砝码要用镊子取,湿、液要用容器称,先大后小移游码,渎数两码要相加。

(2)测质量,用天平,先放平,再调平,游码左移零,螺母来调平,左物右码要记清,先大后小镊取码,平衡质量加游码。

b、天平的使用方法可归纳为:放、移、调、称、读、收。

(1)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移:使用前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3)调: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凋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可归结为“螺母反指针”,也就是当指针向右偏,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即螺母调的方向与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

(4)称:称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一下被测物体质量后,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中依次试加砝码,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偏多,而取岀这个最小的砝码又偏小,这时应取出最小的砝码,再调节游码在游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线处.特别注意:被测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是“左物右码”(5)读: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标尺上游码的示数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即:m物=m砝+m游;游码的示数值以游码的左侧对齐格数为准;在使用天平时,若不小心按“左码右物”的方式放置,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砝码质量之和减去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值(6)收:测量完毕,把被测物体取下,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回标尺零刻度线处,即“取下物体,砝码回盒,游码回零”c、使用天平常见的问题(1)游码未归零问题题型特征:游码未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调节平衡了,而在称量的过程中又移动了游码的位置。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6章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6章知识点汇总

章节知识点题目能力等级6.1 物体的质量(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换算)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物质”、“质量”、“物体”三个概念中的一个,铝锅和铝勺属于,它们都是由铝组成的,铝是,铝锅和铝勺含铝的多少不一样,说明它们的不同.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5 t=kg=g(2)500 mg=g=kg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2)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3)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为5×102;(4)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2.基础4.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 ( )A.你的电脑 B.你的课桌C.你的钢笔 D.你的体重中等6.1 托盘天平的使用1.实验室所用的托盘天平是测量_________的工具,生活中测量这个物理量常用____________。

2.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其使用的说法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出量程B.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C.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3.用托盘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先把天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位置上,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右)调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应将被测物放入(左/右)盘;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该被测物质的质量为g.基础4. 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如果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的情况,他应.5.如图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中等6.1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1.科学研究发现,当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2.将一铁块轧成铁板,它的质量将(变大/不变/变小);将它带到月球,它的质量将(变大/不变/变小);将其熔化成铁水,它的质量将(变大/不变/变小).基础3.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A.一杯水结成冰B.一个铜块压制成铜片C.一瓶矿泉水被装入宇宙飞船随飞船在太空中飞行D.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形4.用天平称出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中等6.2 测量物体的质量(小固体和液体)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2.在测量液体质量时步骤如下:A.称出烧杯的质量;B.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C把待测液体倒人杯中并测出总质量;D.移动游码使其左侧边缘线与零刻度线重合;E.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F.用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就是待测液体的质量.(1)请将上述步骤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序;(2)按正确的顺序操作,称得空烧杯的质量为50 g,把待测液体倒人杯中,天平平衡时,右盘内有50 g、20 g和10 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液体的质量是g.基础3.用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简便且正确的是( )A.先测出2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B.把l枚大头针放在一只小烧杯中,测出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C.直接将l枚大头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测量D.把l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4.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把矿石放到天平左盘,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最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接下去的操作应是.中等6.3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基础①在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②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③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1)在如图所示方格中已经画出了酒精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请你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2)通过对数据或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l: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同)的;结论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同)的.(3)物理学中用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用符号表示,其计算公式为.3.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vt S 21 。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苏科物理八下第六章笔记

苏科物理八下第六章笔记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 • • • • 6.1物体的质量 6.2测量物体的质量 6.3物质的密度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6.5物质的物理属性
我们不做书本 的搬运工,而 是 能力的创 造者!
6.1物体的质量 一、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天平调节 1、称量前 ①水平调节: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②横梁平衡调节:先…再…使 2、称量时 ①左物右码 ②用镊子从大到小加减砝码 ③移动游码,使指针… 注意:称量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只能移动游码。
m1-m2
V
评价:此方案测的是 倒出 盐水的密度,能减小误差。
6.5物质的物理属性 • 一、常见物质的物理属性 • 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弹性、延展性、 磁性、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 • 二、比较材料硬度的方法 • 1、刻画:不易控制用力大小和受力面积。 • 2、改进:将铁钉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 三、区别: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属 性。
• 2、如先测液体质量,再测体积。 • 评价:由于量筒中的液体不能全部倒入烧杯中, 导致所测盐水的质量偏小,密度偏小。 • 3、改进方案: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
2)、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4)、计算盐水密度 ρ =
三、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 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说,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 理属性。 四、估测 邮票:50mg 鸡蛋:50g 苹果:150g 一元硬币:6g 鸡:2—3kg 成人:60—80kg 大象:2—5t
6.2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天平 1、砝码规格按照5、2、2、1; 2、标尺最大测量值一般和最小砝码相同。 二、测微小物体的质量 测量较小物体的质量,通常采用测多算少法来减小 误差。 三、测量液体质量 正确方案:先测空杯质量 比较方案:先测总质量 评价:由于烧杯中的水不能 倒尽,导致“空杯”质 量 偏大 ,所测水的质量 偏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Chapter 6 of physic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 ool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
=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
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
(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