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六章复习和总结》

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
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甲
图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
向
(填“左”或“右”)移动.图乙是一次正确
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
则物体的质量是 g.用这架天平测量某一金
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左
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
知识点二 密度及其测量
1.定义: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物理量符号:ρ 3.单位: kg/m3,g/c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 少、体积的多少无关. 5.密度计算公式:ρ= m
V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用天平测得烧杯 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 140g. 图(a)显示的是 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 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 酱油的总质量m,则m= 106.4 g;
(湖北黄冈中考)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
能源. 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 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
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
度比水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 头裂开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2)图(b)显示的是 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 酱油的体积V,则V=
30 cm3;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3)酱油的密度ρ=1.12 g/cm3.
解析: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
量为100g+5g+1.4g=106.4g,
则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质量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1.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电流计的使用方法等。
还介绍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电阻和电阻定律: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还讲解了欧姆定律,即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电阻的应用:介绍了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如限流电阻、电子元件中的电阻、电阻在电灯、电热器等电器中的作用原理。
4. 电功和功率:介绍了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还讲解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
5. 简单电路的分析:通过实例来分析简单的电路,如电池、开关、灯泡等组成的电路,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功率。
6. 安全用电知识:介绍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防止电器起火等。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将了解电流、电阻、电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
同时,也能够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对电器使用的安全意识。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重点知识点大全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有四个用同一物质制成的相似的正方体,它们的棱长、质量如图所示,其中一个是空心的,它是()A.B.C.D.答案:CA.如图,质量为9g,体积为1cm3,密度ρ1=m1V1=9g1cm3=9g/cm3B.如图,质量为72g,体积为8cm3,密度ρ2=m2V2=72g(2cm)3=9g/cm3C.如图,质量为234g,体积为27cm3,密度ρ3=m3V3=234g(3cm)3≈8.67g/cm3D.如图,质量为9g,体积为1cm3,密度ρ4=m4V4=576g(4cm)3=9g/cm3通过计算可知C的密度小于其他三个立方体的密度,C为空心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关于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处B.调节横梁平衡时,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才能判断是否平衡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最小的砝码天平仍不能平衡时,要移动平衡螺母D.当移动游码天平平衡以后,记录结果应是砝码质量加上游码质量答案:CA. 因为托盘天平底座不能调节水平,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将游码归零,即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 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果指针在正中间刻度两侧偏转的角度相同,也视为已经平衡,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才能判断是否平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最小的砝码天平仍不能平衡时,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符合题意;D. 根据天平使用的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加游码,当移动游码天平平衡以后,记录结果应是砝码质量加上游码质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2年5月10日,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快递”物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实现自主快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
物理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多个章节,其中第六章主要涉及了光学、声学和机械波的基本知识。
下面将从光学、声学和机械波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的知识点。
一、光学:1. 光的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并传递能量的现象。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约为30万千米/秒。
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减慢。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5. 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等物体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6. 光的衍射:光通过窄缝或者在物体边缘发生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二、声学:1. 声波的产生: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传播所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震动引起的。
2. 声波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能够传播的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4. 声音的衰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其衰减程度与传播介质有关,也与距离有关。
5. 声音的吸收和回声:声音在遇到不同材质的物体时会发生吸收或者产生回声。
吸声材料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从而减小回声。
6. 声音的共振:当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能够增大声波的振幅,从而增强声音。
三、机械波: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一种波动,能够传播能量而不传递物质。
机械波既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2. 机械波的特性: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传播速度等特性。
八年级第六章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第六章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学习中,第六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其中包含
了很多物理知识点,包括热、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热和温度
热是指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所带来的能量,是一种形式的能量。
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平均运动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状态指标,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一般情
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部分子的平均运动能力就越大,从而使物体的热量也增加。
二、热量
热量是指物体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转移,这种能量转移是
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的。
在物理学中,常用的热量单位是
焦耳,可以用来量化热量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热传递来实现烹饪和暖气等功能。
其中,热的传递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来实现。
三、热传递
热传递是指通过热分子的碰撞和运动,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
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对流、
传导和辐射。
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常见的
例子包括风扇和水流动等。
传导是指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可以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导热性来进行区别。
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常见的
例子包括日光、电烤箱和微波炉等。
总之,在八年级第六章中,我们对热、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物理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在科学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量杯)的用途:测量液体物质的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2、量筒的使用方法:[1]、“看”:单位[1L=1dm31mL=1cm3][2]、量程、分度值。
[3]、“放”:放在水平台上。
[4]、“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二、固体体积的测量1、形状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测量出其对应边的长度,再用公式算出体积。
2、较小的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借助量筒,用排水法、针压法、沉坠法等方法测出体积。
体积较大的可以用溢水法测体积。
[1]、排水法如图甲所示,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若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将小固体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待测固体的体积V=V1-V2。
若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可用一根细长的针将其压入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此方法为“针压法”。
[2]、沉坠法如图乙所示,若待测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将待测固体下方拴一个密度大的物块,先将物块浸没在水中,测出物块和水的总体积V 1,再将待测固体也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的总体积V 2,待测固体的体积V =V 1-V 2。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vm =ρ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具体如下:1、测量固体的密度:[1]、原理:vm =ρ[2]、方法:m注意:①取水要适量,使塑料块放入后既能完全没入,同时又不会超出刻度线之上;②为了便于操作,用细线系住塑料块轻轻地放入量筒中,以防水溅出或砸坏量筒;③所测固体既不吸水又不溶于水(如海绵、软木块、蔗糖块等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更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钠);④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2、测量液体的密度:[1]、原理:vm=ρ[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4)得出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物理学概述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分类及其主要分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物理学中的计量和单位物理量、单位和量纲国际通用的基本计量单位各种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三章:力、能量和动量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概念及其守恒规律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其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各种简单机械的效率计算方法第五章:运动和速度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运动轨迹的分类及其描述方式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遇到摩擦力的物体的运动规律第七章:压力和浮力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强、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浮力、浮力原理及其应用第八章: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物态方程及其应用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第九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气体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气体状态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区别及其状态方程第十章:光、声、电和磁光的概念及其传播规律声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电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磁场的概念及其作用第十一章:电路基本知识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容、电感的概念及其应用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认真梳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实践和应用,逐步掌握物理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其应用,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L)1、长度单位:米(m)常见长度单位:km、m、dm、cm、mm、um、nm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2、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等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数字:准确值+估计值(有且只有一位);单位:由分度值决定。
三、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注意:⑴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⑵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⑶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取②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校准测量工具五、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测多算少法(累积法)2、相互配合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3、化曲为直法(替代法)五、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1)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2)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和停表(秒表)。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2、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课本、桌子、粉笔盒为例)4、总结: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关于参照物我们应注意:a.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b.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人教版)厦门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答案解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一、选择题1.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a物质的密度最大B.a物质的密度是c物质的两倍C.c物质的密度是2.0×103kg/m3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2.小邱同学用最大量程为210g,最小刻度为0.2g,最小砝码为5g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86.4g,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则铁块的真实质量应是( )A.83.6g B.85.2g C.86.4g D.87.8g3.下列估测中不合理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dm B.升国旗时奏国歌的时间约为50sC.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D.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4.如图是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与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图象。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筒质量为40g D.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5g5.小于同学把调好的糖水装满玻璃瓶,盖紧盖子,放进冰箱急冻室冷藏。
一段时间后拿出,发现玻璃瓶已经胀破。
你认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玻璃瓶因温度降底,体积膨胀B.玻璃瓶内的糖水凝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玻璃瓶内的糖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变大D.玻璃瓶内的糖水凝结成冰后,密度变大6.某小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空盘平衡时的情形,天平调平衡后,他进行了四次实验操作;(1)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28g;(2)测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160g;(3)测出烧杯与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乙;(4)烧杯中液体部分倒入量筒测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点总结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精练版P631.量筒的作用: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专用仪器,也可以利用排开液体体积的方法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
2.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10-6m3。
3.量筒的分度值和量程量筒壁上相邻两条刻度线对应的数值差所代表的体积为分度值,最上面的刻度值是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程。
4.量筒的使用方法(1)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尺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以能一次性测量出被测液体的体积且选分度值小一些的量筒为宜)。
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每个小格代表的刻度数)。
(2)量筒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凸形(如水银面)。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保持相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解析: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剩余液体的体积读数偏大,即剩余液体的体积是小于9毫升的,因此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将大于15毫升减去9毫升的差值,也就是大于6毫升。
答案:B知识点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精练版P63拓展: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1.形状规则的物体(以长方体为例)(1)实验器材:待测物体、刻度尺、天平、砝码(2)实验步骤[测体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的长a、宽b、高c。
[测质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3)表达式:ρ=m abc。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1)密度大于水的物体①实验器材:待测物体、细线、量筒、水、天平、砝码②实验步骤[测质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测体积]可用“排水法”间接地测其体积: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b.用细线将物体拴住缓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2。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磨损,则与某一整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 = (s)/(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6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6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全面总结6.质量与密度6.1 质量质量是构成物体的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表示。
一个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同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
例如,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但由于铁锤体积大,含有铁这种物质多;同样,一桶水的体积比一杯水的体积大,一桶水比一杯水含有水这种物质多。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吨、克、毫克等,其中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物品时常说他们的重量是多少克或多少千克,实际上是指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其温度、物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商店中常用电子秤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对于载重车辆的质量通常用电子磅来称量。
在学校的实验室和工厂的化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其结构如图所示。
托盘天平由分度盘、横梁、标尺、游码、指针、平衡螺母、托盘等构成,并且每架天平都有一盒配套的砝码。
使用天平的步骤如下:1.放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平台上,如果需要调节底座水平的天平,应先调节底座下面的螺钉,使底座水平。
2.拨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3.调平: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两侧摆动的幅度相等)。
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是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例如,如果指针向左偏,应向右调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应向左调平衡螺母。
4.测量:在称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称量时,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依次在右盘中试加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也不能使横梁平衡,需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此时需要注意,物体和砝码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加砝码要“先大后小”。
5.读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
读取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时,应以游码左侧边缘所对刻度为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单元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单元一、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它们都可以转化为内能。
内能是一种能量形式,它存在于物质的内部,表示物质内部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实现。
二、热量与热值热量是物质之间热转移的量度,表示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热值是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用来衡量燃料的热效率。
不同的燃料具有不同的热值,燃料的热值可以通过特定的实验测量得出。
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它涉及到能量的转化。
当一个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会减少;相反,当外部对物体做功时,其内能会增加。
热传递是另一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它通过物体之间的温度差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热传递有三种形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四、分子热运动和热量守恒分子热运动是物质内部的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现象,它与温度有关。
热量守恒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没有能量的损失或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这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五、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利用内能做功产生机械能。
常见的热机有内燃机、蒸汽机和燃气轮机等。
六、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内能的利用可以转化为各种形式的能量,如电能、机械能等,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然而,在利用内能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的转化是指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而能量的守恒则是指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遵循的重要规律。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损失或增加,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了解和掌握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能源和优化能源利用方式。
八、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梳理新版新人教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梳理第1节质量1、质量:(1)定义:叫做质量。
用字母表示。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t= kg,1kg= g= mg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2)实验中常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各种秤也是测的工具.2、天平:天平是测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首先把天平放在的桌面上,之后把放在标尺左端的处,调节,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
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调。
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
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盘,砝码加在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后加质量的,最后加,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质量+ 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而改变。
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一铁丝把它完成铁环质量(变、不变).*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
第2节密度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
函数图象为2、密度:(1)定义、叫做密度,用字母表示密度。
密度的公式是;(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为,密度的单位是由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
换算1g/cm3= kg/m3;a×103 kg/m3;= g/cm33、水的密度为kg/m3,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思,;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答。
4、密度的大小由决定,还与物质的有关。
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一般有:固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气体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梳理新版新人教版 的密度;铝的密度 铁的密度 铜的密度 水银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冰的密度 木块的密度。
(填大于活或小于)5、理解密度公式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 (同否),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

盐步三中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 --6章知识点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
1纳米=10-9米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长度测量必须估读一位数字,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若物体对齐最小刻度的某一刻度,则估读数为“0”。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时间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时间用字母t 表示,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6、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若两个物体间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9、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路程和时间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的公式:ts v =,v 表示速度(m/s ),s 表示路程(m),t 表示时间(s)。
ts v =,v 表示速度(km/h ),s 表示路程(km),t 表示时间(h)。
速度主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1 m/s=3.6 km/h 。
求路程:s=vt ; 求时间:v s t = 1 km/h =6.31 m/s 12、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13、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公式总总平t s v = t 总饱含运动时间和停顿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刻停止。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1一、长度: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二、时间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小练习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A、kmB、mC、cmD、尺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B、成人拳头的宽度C、火柴盒的长度D、保温瓶的高度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①1.5m②23.0mm③4.8cm④0.72dm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左端零刻度线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A、偏小B、偏大C、无影响D、无法判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2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汇总一、质量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6.使用步骤: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
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
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总结: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
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二、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常用单位1g/cm3,1g/cm3单位大,1g/cm3=1.0103 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六章知识点
一、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打在物体表面后,经过反弹后离开该物体的现象。
我们常见的反射光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 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光线打在物体表面后,呈现出镜面一般的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如:镜子的反射。
2. 漫反射
漫反射是指光线打在物体表面后,呈现出多个方向的反射,因此不能看到明显的反射像。
例如:物体表面的瑕疵。
二、光的折射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
折射。
光的折射原理可以用斯涅尔定律来描述,即入射光线、折
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三、光的色散与彩虹
所谓的色散是指光在物质传播过程中,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物
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效应。
当光通过水滴时,不同波长
的光线通过折射产生了不同的折射角,因此光线被分成了七种不
同的颜色,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彩虹。
四、成像原理
光的成像原理是指光通过透镜等光学器具时,光线的传播轨迹
和聚焦位置特征,用来产生图像的原理。
当光线经过透镜时,不同的光线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聚焦,形成
不同位置和大小的图像。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使用透镜制造出合适
的光路,就可以产生清晰、准确的图像。
五、眼睛的成像
眼睛中的晶状体和角膜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当光线从远处来到眼睛的时候,光线通过角膜之后进入眼球,然后在晶状体上聚焦,最终在视网膜上产生图像。
眼睛成像的原理与光的成像原理相同。
六、身边的物理现象
有许多身边的物理现象都与光线的传播和成像有关。
例如:相机的拍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等,都是基于透镜的成像原理来制造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物理知识,更好地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