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湖北省新兴产业情况

湖北省新兴产业情况

湖北省产业结构分析组长:陶攀组员:孙冯菲,崔晓萍,陈昕,吴蕾,何依然,黎漫玲,胡苗苗,张晓明目录湖北省产业结构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湖北省经济概况.. (3)(一)经济总量跨越提升。

(3)(二)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3)(三)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3)二,湖北省产业结构 (3)(一).产业结构概况 (3)(二).湖北产业结构概况 (4)(三).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5)2、第二产业水平滞后的原因 (5)(四).优化产业结构 (5)1.是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5)4.供给侧改革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减法 (6)(五).两圈一带经济带--“产业布局” (6)1.两圈一带含义: (6)2.两圈一带意义: (6)3.湖北两圈一带示意图 (6)4.李宪生报告节录。

(7)三,湖北产业支柱情况 (8)(一).主要类型 (8)(二).举例分析 (8)(三).湖北支柱产业的空间布局战略湖北支柱产业已形成 (9)(四).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转换 (10)(五)湖北支柱产业技术发展战略 (11)四,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湖北发展的根基和支柱。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业总产值情况: (11)----逆势进位规模总量迈入第一方阵 (11)(二)轻重工业产业结构优化 (12)----多点支撑打造工业版图新格局 (12)五,服务业发展情况 (13)(一)经济总量实现新的跨越,占比首次超过工业。

(13)(二)增速高于全国,领先中部。

(14)(三)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25•【字号】鄂政发[2009]1号•【施行日期】2009.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鄂政发〔2009〕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各专项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下达。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O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省发展改革委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机遇,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扩大内需,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程。

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吸收外商投资增长1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0人以内。

武汉中小企业打造湖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武汉中小企业打造湖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武汉中小企业打造湖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之一。

而在湖北省内,作为省会和经济中心的武汉市拥有着丰富的中小企业资源,并在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湖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本文将探讨武汉中小企业在湖北省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打造支柱产业的策略。

1. 武汉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中更显重要。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拥有着丰富的中小企业资源。

这些企业经营范围广泛,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中小企业不仅为武汉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湖北省的就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小企业为湖北省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和大学毕业生来说,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促进了人才流动和市场活力的增长。

其次,中小企业的创新驱动了湖北省的经济增长。

作为湖北省的创新中心,武汉市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众。

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应用。

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湖北省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湖北省的区域平衡发展。

在湖北省的经济格局中,武汉市作为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资源和投资。

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湖北省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 武汉中小企业打造支柱产业的策略为了进一步发挥武汉中小企业在湖北省经济中的作用,打造支柱产业,以下是几个策略建议:首先,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并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资金支持等。

这样能够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其次,加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3.19•【字号】鄂政发〔2015〕17号•【施行日期】2015.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1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牢牢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新跨越;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实现旅游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

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按照“大策划、大宣传”的要求,大力推进旅游全域化、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加快项目建设和品牌培育,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

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680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我省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率先在中部地区建设成为旅游强省。

二、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除规定不能下放的外,其它省级旅游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市(州)。

除法律明令禁止的领域外,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公园、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和体育场馆等公共资源按标准向游客开放。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07•【字号】鄂政发[2007]69号•【施行日期】2007.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促进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产业集群,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促进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不同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知名品牌,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联系,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省工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能力。

(二)主要原则重视规划指导。

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科学合理规划区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湖北省各县(市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湖北省各县(市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品种混杂退化;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与综合控制技术不配套,单产水平差 异大;土壤退化及污染;缺乏龙头企 业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深加工产品。
2、瘦肉型出口中猪。出口 13000 头,,07 年产值 占农业总产值的 2.1%。红安瘦肉中猪供港已有 20 年历史,目前年出口中猪达 10 万头规模,是农民 致富的支柱产业。
企业:罗田绿润食品公司、湖北华 丽食品公司。 高校、科研机构:武汉工业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
企业:湖北华丽食品公司、罗田食 为天公司 高校、科研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省农科院、中国农 大等。 企业:罗田县牧工商公司、湖北长 宏农业科技公司、利泉冷冻食品加 工厂 高校、科研机构:湖北省农科院、 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2、甜柿。种植面积 12 万亩,07 年产值占农业总 产值的 2.16%。罗田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甜柿之 乡”,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甜柿原产地。
3、畜牧。养殖规模:生猪 24.45 万头、牛 1.34 万 头、家禽出笼 78.28 万只,07 年产值占农业总产 值的 23%。现建有万头猪场、千头奶牛场、千头 羊馆各 1 个。
企业:麻城市麻城黑山羊种羊场
3、麻城绿壳蛋鸡。麻城绿壳蛋鸡是大别山区自然 企业:麻城市麻城绿壳蛋鸡种鸡场
形成的以产绿壳蛋为特点的地方优良鸡种。
高校、科研机构:
1、双低油菜。种植面积 40 万亩,07 年产值占农 业总产值的 20%。
企业:武穴市福康油脂有限公司 高校、科研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有机大米的开发;3、稻壳发电;4、
碎米、米糠等副产品深加工等综合利
用;5、农产品保鲜技术;6、优质稻 烘干技术 1、质量检测设备、营养分析设备配 套不齐全;2、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 3、存在品种筛选、种子繁育等技术 难题。

湖北省发展战略

湖北省发展战略

【第153期】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编者按:本文系作者为湖北省纪检干部培训班学员作的报告摘要。

报告分三次讲、涵三部分。

第一部分,湖北省的基本情况、五大优势;第二部分,湖北省的发展战略:“两圈一带”;第三部分,关于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本报告立足历史的高度、现实的角度、全球的视野,进行了纵横捭阖的论述,内容丰富,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篇幅太长,不得不删除了一些具体内容,特予刊发。

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副部长余立国湖北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

清朝康熙六年,湖北左司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

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70万,其中乡村人口4016万。

现设12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州、一个林区、三个直管市、21个县级市、39个县。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过万亿。

一、省情:五大优势湖北的省情可以概括为这么几句话:鱼米之乡、工业摇篮、科教高地,九省通衢和文化大省。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湖北农业优势突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为什么会是如此,就是因为湖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禀赋。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高地和平原兼备,又处于亚热带和温带交替区域,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特征,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资源和气候环境十分利于农业生产,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

我省多年来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主产区(全国共13个)。

我省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质农产品优势,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确立我省农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湖北是近代工业发祥地,素有“工业摇篮”之称作为现代文明主要推动力的工业,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命脉。

回眸过去,湖北工业曾经历了领跑全国的辉煌历史。

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中, 企业信息化、 金融电子化和电子商务是三 激光高新技术产品的社会普及程度; 仪器仪表 业应以结构调整和总量控制为重点, 以高新技 ( 生物技术产业。 二) 发展湖北生物技术产 术产品国产化, 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
服装工业走廊——以武汉、 鄂州、 黄石为 件、s软件、 3 财务软件、 行业专用软件等。其 系列产品, 提高机械工业的精加工水平 , 扩大 建材工业走廊——以黄石、 宜昌为基地的 个重点。
[] 宁波党校 学报 ,0 6 2 J. 2 0. .

《 作经 济 与科 技 》 2 1 合 0 2年 4月 号上 ( 第 4 8期 ) 总 3
经济 产业
( 在发展动力上, 四) 由投资驱动向技术创 规模 ; 后者则强调 传统产业 的产 品创新 、 材料 ( 机电一体化产业。 四) 机电一体化产业发
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指出发展湖北支柱产业在 于工业发达国家, 前也面临着由低到高的转 业跨入世界 50 。 目 0强
战略上必须进行“ 个转换”提出湖北支柱产 变。从 18 年到 19 年, 4 , 91 96 湖北工业实现了持
术战略。
( ) 三 由行政手段 向市场机制转换 。 在发展
术水平、 物质消耗水平、 劳动生产率、 产品品种 市场机制转换过程中, 开始阶段要注意市场导
和质量等 方面与 发达 国家和地 区还 存在 明显 向和政府导向相结合。从改革方向来看, 产业
原标题: 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收录日期:02 21 年2月1 7日

差距。 当前和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不再 结构的变迁和调整最终将依据市场, 但在 目 前 是追求数量扩张, 应转变工业增长方式, 以 中国国情和湖北省情来看, 从 政府在相当长的时 数量扩张为主转 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提高质 间里仍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因为在新型 量为主。 具体的, 应做好四个转换: 比例调整向 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形成以前, 在国有制度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32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32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3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87号)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民持续增收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确保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项目业主自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启动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和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在县市层面推进统筹使用财政资金。

对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探索将股权量化到村到户,作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权,让农民长期受益。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农工部、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省电力公司)(二)落实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鄂经信规划〔2021〕196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经信局,省直相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1年12月30日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建设健康湖北和构建万亿级大健康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

为加快推进全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产业集聚高地,根据工信部《“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1.规模总量稳步增长。

2016—2019年,全省规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7%。

2020年,规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141亿元,规上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营业收入88.87亿元,医药产业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

2.特色领域优势凸显。

化学药持续增长,规模与产值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维生素、麻醉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感染、氨基酸和激素类等6大优势品类。

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加快发展,引进集聚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疫苗、血液制品、细胞治疗产品、基因工程药物等领域形成比较优势;生化检测与基因测序临床诊断、植(介)入医用材料、医学影像设备、生命维护与支持设备、激光医疗(康复、美容)设备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中药资源种类丰富,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深入推进;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中药日用品等中药工业体系链条快速延伸;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与应用取得突破,一批优势中药企业和品牌快速成长。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3]51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3]51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3〕5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有效支撑,现就推进品牌强省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以“扩大品牌总量、提升品牌质量”为主线,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为品牌强省。

到2020年,全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日益完善,品牌数量大幅增加,自主品牌市场价值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品牌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的占比明显提高。

--品牌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25万件以上,国际商标注册总量达到500件以上,地理标志达到200件以上,全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00件以上、湖北省著名商标超过3000件;中华老字号、湖北名牌产品明显增加;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下同)认证数量保持全国领先。

培育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集群。

--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品牌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以上。

入围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的湖北品牌新增5至7家,其中进入百强品牌3至5家,力争湖北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500强实现零的突破。

--品牌保护体制机制健全完善。

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衔接顺畅,品牌行业保护机制和自律机制基本建立,市场主体自我维权能力明显提高,商标侵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二、主要任务(一)发展提升制造业品牌。

以全省千亿级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实施“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培育10家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品牌企业,100家国内知名、行业领先品牌企业,建设1000家自主品牌梯队,80%以上大中型企业制定并实施品牌战略,200家企业入选国家品牌培育试点企业,20家企业入选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品牌聚集,推动优势产业品牌在产业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张中发挥更大作用,由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世界性品牌跃升。

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湖北特色_湖北_十二五_规划建议_解读

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湖北特色_湖北_十二五_规划建议_解读
在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提 出 :以 “五 个 基 本 ”、“七 大 体 系 ”建 设为重点,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等 等。 S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办财 经战略处)
责任编辑/艾 武
2011年第1期上半月·总第473期 33
32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年第 1 期上半月·总第 473 期
省情与战略
SHENGQINGYUZHANLUE
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五是生态 文化优势。 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为依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 游业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娱演艺、 网络文化、 动漫游戏及体育等六大文化 产业为重点, 进一步发挥我省生态文化 优势, 必将为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 支撑和良好环境。
前列。 湖北长江经济带重点突出发挥黄 金水道优势, 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为突破口和抓手, 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 新一轮开放开发。
二、明确了新目标
把“跨越式发展”第一次写进五年规 划建议,这是《建议》的显著特点,也是 《建议》的灵魂。 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又体现了湖北的省情,有利于提振信心、 凝聚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中提 出:既要培育壮大传统支柱产业,重点是 基础条件较好, 湖北有优势的先进制造 业, 又要大力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 要求继续推进十大重点 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做强做大汽 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重 点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升 食品、纺织服装、家电、建材等传统优势 产业;推动行业资源重组,做强做大建筑 业。 推动产业重组,支持骨干企业和企业 集团做大做强;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 工程 ”,鼓励 中 小 企 业 向 “专 、精 、特 、新 ” 方向发展。 进一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 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加 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

湖北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湖北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湖北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畜牧兽医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产业。

肉蛋奶是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有关规划精神,加快推进畜牧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生产科学高效、产品供给安全、产业绿色生态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力争湖北畜牧业走在全国前列,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间,湖北畜牧业有效克服了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环境资源约束、市场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优化产业结构与完善产业链相结合,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864.8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307.1万吨、193.1万吨、13.4万吨。

生猪产能恢复持续向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分别恢复到常年水平的83.8%和86.6%o二是产业质量稳步提升。

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57.4%,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8家,获批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8家、肉牛核心育种场2家、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1家。

饲料产能规模达2000万吨,屠宰能力在4500万头以上,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三是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稳步提升。

全省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生鲜乳抽查合格率达到99%以上,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1年保持在100%,饲料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合格率达到97%以上,国家兽药残留监控、“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专项监测的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生猪屠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全省共清理淘汰了55%的小规模生猪屠宰企业,生猪屠宰企业总数由651家压缩到300家以内。

放心肉市场占有率达到98%,5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是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汉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汉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汉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汉口,作为中国四大特大城市之一,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城市功能和经济中心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汉口也面临着产业发展的转型和升级的任务。

本文将从汉口未来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探讨汉口未来可能出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汉口产业发展现状1.1 主要产业结构汉口的主要经济板块包括工业、物流、金融、信息技术、旅游等行业。

工业方面,汉口拥有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如武汉钢铁集团、华中电力等,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较大。

物流方面,汉口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拥有一个国家级物流枢纽,是货物和人员流动的重要节点。

金融方面,武汉市是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

信息技术方面,武汉市是中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拥有一批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九城等。

旅游方面,汉口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1.2 发展瓶颈和挑战尽管汉口在上述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和挑战。

首先,传统制造业在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技术变革的挑战时,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低附加值的困境。

其次,汉口的金融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金融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较低。

再次,信息技术产业虽然有着较快的发展势头,但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此外,汉口的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

二、汉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2.1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汉口作为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优势将越发凸显。

首先,汉口在信息技术领域已经拥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如华为、中兴、九城等,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

其次,武汉市政府也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创新引才政策。

湖北省产业结构概况

湖北省产业结构概况

‎‎‎‎‎‎‎‎‎‎湖北省‎产业结构概‎况一‎、工业‎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是‎中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种‎钢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中‎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

已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汽车‎、钢铁、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的‎格局。

‎2008‎年,全省全‎社会投资完‎成5798‎.56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2.67‎亿元(下同‎),同比增‎长29.1‎%,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6‎.46亿元‎,增长92‎.6%,增‎幅提高6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50.‎21亿元,‎增长38.‎7%,增幅‎提高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66.00‎亿元,增长‎21.2%‎,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92‎.67亿元‎,增长23‎.3%,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一‎)汽车产业‎湖北‎省机械汽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一主两带‎”的产业基‎础。

“一主‎”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机床工具‎、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食品包装机‎械、通用基‎础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内燃‎机、文化办‎公设备、民‎用机械等门‎类齐全、实‎力较雄厚的‎13大产业‎。

“两带”‎即以东风公‎司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集聚带‎,以宜昌、‎荆州、武汉‎、黄石为基‎地的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聚带。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15•【字号】鄂政发[2009]34号•【施行日期】2009.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09〕3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钢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轻工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我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目标的实现。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按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九年七月十五日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贯彻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贯彻国家规划与发挥地方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优化环境实现产业突破,以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发展,以重大成果规模化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1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均较2008年实现倍增,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产业规模继续保持中部地区第一的位置。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一)计划提出的背景1.湖北是一个高等教育大省,每年毕业的本专科生近40万人,研究生3万多人,但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我省的教育优势、人才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2.为了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2009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鄂政发[2009]34号),提出了电子信息、汽车、钢铁和有色金属、石化、纺织、装备制造、船舶、轻工、物流等十大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2010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鄂发〔2010〕15号),决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我省规划纲要在工作方针中突出强调了“服务社会”,提出教育要“主动适应'两圈一带'总体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驱动力、稳定力”;“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我省传统支柱产业技术改造相关专业”,提出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2010年8月31日,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鄂教高〔2010〕18号)。

(二)计划内容和目标任务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十二五”期间,支持各高校与相关行业携手,与有关企业联合,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为我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定向培养5000名左右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5•【字号】鄂发[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发〔2013〕9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现将《推进富强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文明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幸福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统一简称《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五个湖北”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湖北行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湖北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指导湖北未来五到十年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具体部署。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意见》上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贯彻好、落实好。

大力推进“五个湖北”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两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大“支柱产业”拉伸宜昌经济

四大“支柱产业”拉伸宜昌经济

四大“支柱产业”拉伸宜昌经济宜昌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

丰富的水电资源,为宜昌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便利。

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在25-28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未来五年,宜昌市将着力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

宜昌将充分发挥沿江交通区位、产业配套、生产成本等综合比较优势,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沿江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推进港口、公路、铁路等协作配套,实现企业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建设千亿大园区、千亿大产业和亿吨大港口,打造要素聚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万亿经济走廊”。

据悉,为实现“万亿沿江经济走廊”的目标,宜昌今后还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抢占发展制高点,力争通过五年努力,百亿企业达到20家以上,千亿企业实现重大突破,力争使猇亭园区、深圳工业园、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等产值分别过千亿,宜都、夷陵、当阳、枝江等县市开发区分别过500亿,一批专业园区过百亿。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湖北宜昌近年来形成了电力、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综合实力跃
居长江沿线同等城市第4位、中部地区同等城市第3位,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2011年宜昌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2000亿。

以发电和输配电为特色的水电产业、以绿色健康食品为特色的食品产业、以磷化工为特色的化学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以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产业、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测产业,这些让宜昌具有极大的产业优势,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巨大推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造力度,建设一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同时开发建设一批集农产品净化、加工、保鲜、包装等系列服务为一体的配送中心,实现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体系有机对接,形成城乡商品双向流通的新态势。

3、抓住资源优势,发展生产基地,培植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

供销社应抓住所处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立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同时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改良品种、提高品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培植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

4、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供销社要大力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其现有的网络体系,引进农资商品新型经营服务形态,依托农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同时,要大力加强农产品运销、加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检疫、检验和注册、包装、宣传,促进品牌农业和标准化农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郑强国,李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的稳定性研究[J].农村经济,2005.10.[2]王胜利,杜晓润.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机制[D].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7.[3]张长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6.[4]施建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探索[J].宁波党校学报,2006.2.[提要]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指出发展湖北支柱产业在战略上必须进行“4个转换”,提出湖北支柱产业“5线7区”的空间布局战略,以及有效的技术战略。

关键词: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收录日期:2012年2月17日一、引言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汽车、钢铁、纺织、化工、建材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其支柱作用不强,而且支柱产业分散。

湖北的支柱产业群仍然是以劳动密集、资本密集为主的传统结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

所以,要发展湖北的支柱产业需做一些战略上的规划。

二、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转换发展湖北支柱产业在战略上必须进行“4个转换”,彻底改变传统观念,强调素质、市场、整合、创新。

(一)从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转换。

在发展方向上,要从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转换。

湖北支柱产业几十年来走的是一条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道路,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明显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也面临着由低到高的转变。

从1981年到1996年,湖北工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钢铁、机电、纺织、化工等行业部分产品生产能力得到了成倍提高,但在生产技术水平、物质消耗水平、劳动生产率、产品品种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明显差距。

当前和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追求数量扩张,应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提高质量为主。

具体的,应做好四个转换:比例调整向结构升级转换、分散粗放结构向精益聚约结构转换、劳动密集战略向技术密集战略转换、条块分割结构向整体关联结构转换。

(二)从多头发展向产业整合转换。

在发展范围上,湖北支柱产业要从多头发展向产业整合转换,突出刚性。

湖北省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刚性战略,抓住支柱产业按照从产品到企业、从企业到产业的思路,集中人财物,优势倾斜,规模发展。

湖北省应走产业整合的发展道路,加大力度推进企业间以兼并收购为手段,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结构重组,进一步做好强强联合、资产重组工作,优化企业结构,逐步培植一批分别以武钢、东汽、美尔雅、双环、健民及红桃K、邮科院等为核心的航空母舰型企业,首先鼎足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在国内500强中的比例,最终冲向世界,争取有一、二家企业跨入世界500强。

(三)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转换。

在发展方式上,湖北支柱产业要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转换。

针对湖北实际情况,在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转换过程中,开始阶段要注意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相结合。

从改革方向来看,产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最终将依据市场,但在目前中国国情和湖北省情来看,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因为在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形成以前,在国有制度和市场体制没有充分融合或者说没有找到真正切合的有效形式之前,政府行为仍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种种先天痼疾及竞争劣势决定其自身进行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的动力不够强劲,因而需要政府决定产权结构,提供制度创新空间,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不适或停滞的经济结构的效率负责,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仍然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

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政府的职能定位就在于界定保护产权、维护竞争性的市场秩序,并针对市场失效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最终让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

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文/鲁夏平(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河源)经济/产业6《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4月号上(总第438期)(四)在发展动力上,由投资驱动向技术创新转换。

在发展动力上,湖北支柱产业要由投资驱动向技术创新转换。

要实现湖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观念,在发展动力上,由投资驱动转向技术创新,从根本上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经济效率和效益。

实施湖北产业技术创新计划包括:(1)建立湖北省技术创新调控体系;(2)成立湖北省产业竞争力委员会;(3)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4)促进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三、湖北支柱产业的空间布局战略湖北支柱产业已形成“5线7区”的空间布局,对湖北经济的支撑作用呈网链结构发展。

(一)传统支柱产业的“5线”布局。

汽车、钢铁、纺织、化工、建材已各自连点成线,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5条工业走廊(5线):汽车工业走廊———以武汉、孝感、襄樊、十堰为基地的“武十”线;化学工业走廊———以武汉、荆门(石化)、宜昌为基地的“武宜”线;钢铁工业走廊———以武汉、鄂州、黄石为基地的“武黄”线;服装工业走廊———以武汉、鄂州、黄石为基地的“武黄”线;建材工业走廊———以黄石、宜昌为基地的沿江线。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7区”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随着武汉东湖、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宜昌琥亭、荆州玉桥、黄石磁湖、鄂州葛店及孝感五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7区)的发展,初步构筑了全省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区带结合,以区促带,区带互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带布局与传统支柱产业的市线布局相叠加,构成了一个遍布全省的“5线7区”的支柱产业网。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渗透,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将有力拉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发展,两种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四、湖北支柱产业技术发展战略湖北支柱产业的技术发展应遵循两大战略:一是高新技术的产业规模战略;二是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前者力图通过全省高新技术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聚约发展,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后者则强调传统产业的产品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以不断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湖北支柱产业技术结构升级。

实现两大战略的重点和举措,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四个方面。

(一)电子信息产业。

集成发展的基地战略是,以重点项目、重点工业为支撑,实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化标志性工程,使标志性工程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领先、牌子过硬、出效益、上规模的典范。

它体现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六个基地:通信基地、软件基地、汽车电子基地、石英晶体基地、金卡基地、激光产业基地。

应用开发的信息工程战略是,以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带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为此,应加快加强以下基础设施建设:武汉信息港;三金工程;汽车电子;CAD/CAM/CIMS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商用机具、金融机具、智能卡、读卡机;有线电视;智能化消防报警系统、智能楼宇综合控制管理;软件,包括通信软件、教学软件、3S软件、财务软件、行业专用软件等。

其中,企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化和电子商务是三个重点。

(二)生物技术产业。

发展湖北生物技术产业,要以生物技术医药产业为重点,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同时辅以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

为此,可实施聚约发展的中心战略,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共商合建四大中心:新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中药发展中心、农药研究中心、氨基酸研究中心。

(三)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开发的行业导向战略是汽车、钢铁、化工、建材、电力等湖北的重要产业。

新材料开发应以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特种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主导发展方向,重点开发生产汽车用新材料、光通信化学材料、电力材料、特种陶瓷、新型建筑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

新材料开发的基地战略是,根据单位优势,可以尝试建立以下四个新材料技术的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基地:依托武汉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中试基地、依托武汉工业大学的陶瓷材料中试基地、依托武汉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依托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省化学研究所的光通信材料中试基地。

(四)机电一体化产业。

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的行业重点战略是,围绕“汽车国产化工程”,狠抓“汽车配套工程”,完善“汽车工业走廊”的建设;从系统开发和能力重组入手,发展机床工具业,优先发展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加强CAD/CAM/CAE/CAPP/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在机床工具业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加快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步伐,重点发展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专用机床、数控液压机、数控弯曲机等技术含量高、进口量大的机种,提高国产化率,同时尽快完善售前售后服务;轻工机械、农用机械应以开拓新产品和细化产品,扩大品种的服务面为重点,以灵活、机动的方式抢占需求多样化的专业市场;动力机械行业应以生产配套产品为重点突破口,实现产品的系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要积极培育承接“交钥匙工程”的能力,并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能,从而全面提高行业的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交通运输业应以高起点的高技术化、高智能化建设为发展目标,提高使用的舒适性能和安全性能;激光行业应以扩大应用范围为核心,开发大、中、小各型、经济型、普及型、专用型等多种类激光机械系列产品,提高机械工业的精加工水平,扩大激光高新技术产品的社会普及程度;仪器仪表业应以结构调整和总量控制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品国产化,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格局为目标,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促销力度,巩固、开拓并扩大内、外销市场。

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战略是,成立“行业联盟”,建立“质量监控中心”:成立汽车及其配套行业联盟及售前售后服务质量监控中心;成立机床工具行业联盟及其质量监控中心;成立动力机械行业联盟及其质量监控中心;成立轻工、农用机械行业联盟及其质量监控中心;成立激光机械行业联盟及其质量监控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