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章节题库(第13章 能力测验(下)——第15章 其他心理与教育测验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课后习题(第10章 目标参照测验——第12章 智力测验(上))【圣
第10章目标参照测验1.请根据表10.3中专家评定结果的平均数对表中14道题目的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并决定题目取舍。
答:从表10.3的结果中,可以直接分析每一道题目的内容效度并进而决定题目的取舍:(1)若以中数为基础进行分析,表中第2、7、14题均是针对目标内容l而编制的,经专家评定,这三题所测内容均和其目标内容之间具有完美的匹配(等级评定中数均为5);同理,第4、12、5、11题的内容效度亦得到很高的评价。
因此,这七道题目无疑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再看,第1、3、6、9题所测内容与其目标内容之间的匹配程度分别被评定为较好(中数为3)或很好(中数为4),说明这四题也还是可取的,只需根据专家意见略作修改即可,最后,第8、13、10题的内容效度一般(中数为2)或较差(中数为1),说明这三题没有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其欲测的目标内容,内容效度很低或根本不具备内容效度,一般需作较大的修改或删除。
(2)若以均值为基础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上述以中数为基础进行分析的结果是十分类同的。
(3)为了增加参加评定的专家们之间的一致性,也可根据每位专家在所有题目上所评等级与中数间的差异量来决定专家的取舍。
如表所示,第二位专家在所有题目上所评等级与各中数间的差异之和为24,说明该专家的评定结果与其他8位专家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不考虑这位专家的意见,只保留8位专家的评定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到均值和中数等统计数据并进一步决定题目的取舍。
2.目标参照测验的题目区分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确定?答:测验项目的区分度一般采取两类指标:难度差值和相关系数。
(1)难度差值①掌握组——未掌握组鉴别指数(D)a.分别计算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两组在某项目上的平均通过率,记为P A和P B,则该项目的鉴别指数为:K=P A-P B。
b.鉴别指数D的大小,可以直观反映出该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对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作出了区分。
D值从-1.00到+1.00之间变化,越接近于+1.00,题目区分度越高。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章节题库(学绩测验)【圣才出品】
第11章学绩测验一、单项选择题成就测验是测量某种知识、技能训练结果的测验,它属于()。
A.典型行为测验B.最佳行为测验C.标准行为测验D.问题行为测验【答案】B【解析】最佳行为测验是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
典型行为测验的目的不在测量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其是否具备某种(或某些)典型行为。
成就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属于最佳行为测验,即要测量出被测者的最好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测验中属于成就测验的是()。
A.英语四级考试B.教学评估性测验C.画人、画树测验D.职业倾向测验【答案】AB【解析】成就测验又称为教育测验、学绩测验,它测的是实际能力,即一个人知道什么(知识)和能干什么(技能)。
英语四级考试和教学评估性测验是成就测验,画人、画树测验属于投射测验;职业倾向测验属于兴趣测验。
三、名词解释教师自编测验答: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依照标准化测验的命题形式,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编制的测验。
与标准化测验相比,其内容范围较窄,常模团体亦较小,适用范围较窄。
但可弥补标准化测验的编制成本较高、数量少、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的缺点,在日常应用中常占主要地位。
其考试范围、数量和题型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或课程标准,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记分有一定的客观标准。
该类测验实施简单,可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进步情况。
缺点是不能充分测试学生的学习成就,评分时有一定的主观性,难易程度不易控制。
四、论述题比较教师自编课堂测验和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并谈谈如何提高教师自编测验的质量。
答:(1)教师自编课堂测验及其特点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由教师依照标准化测验的命题形式,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其特点主要有:①测验形式灵活多变,与测验目的完全一致。
②测验内容与教材内容高度一致。
③测验难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④测验编制简单快速,可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能力测验(上))
第12章能力测验(上)12.1 复习笔记一、智力测验的一般问题(一)关于智力实质的理论研究1.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1)智力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利用因素分析方法,将心理能力测验之间普遍存在的相关归因于一种一般因素或共同因素的作用,他命名这种因素为G因素;后来,斯皮尔曼又提出还存在特殊因素(S因素),并由此构成他的智力二因素论,并始终强调G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2)智力多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利用多重因素分析方法首先提出:智力的核心不是单一的G因素,而是许多主要的、基本的、彼此相关的智力因素群。
经过多年研究,分析出语文理解、言语流畅性、推理、空间表象、数字、记忆和知觉速度等七种最主要、最基本的心理智力。
吉尔福特提出一个新的智力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三个维度:①内容因素,指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类刺激,包括:视觉(F)、听觉(A)、符号(S)、语义(M)、行为(B)。
②操作因素,指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方式与心理过程,包括:认知(C)、记忆(M)、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N)、评价(E)。
③结果因素,指心智活动的产物,亦即对各类刺激的反应结果,包括:单位(U)、类别(C)、关系(R)、系统(S)、转化(T)、涵义(I)。
(3)智力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农提出了智力三层次模型,认为G因素处于智力结构最高层,贯穿于其他所有智力因素之中;第二层是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两个因素,分别控制着第三层的主要心理智力,如数学、语文、空间知觉等。
2.智力的生物学理论詹森的振荡理论是生物学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该理论假设:每个结点的激活水平是振荡的。
对结点的刺激若超过了其激活阈限,则将沿着结点链传递下去直至最后的反应通道。
因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时间量,实质上依赖于两个因素:激活传导所必需经过的链的水平数;结点的平均振荡周期。
个体在这两个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了个体的反应时差异,并最终反映了个体在智力上的差异。
3.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智力认知成分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教材讲解及考研真题详解-人格测验【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人格测验[视频讲解]第一节人格概述1.1人格的定义●有的人心思缜密、有的人神经大条●有的人乐观积极、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性急如雷、有的人慢条斯理●有的人平易近人、有的人拒人千里●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食古不化●……●人格:源于个体身上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稳定的行为方式:跨时间、跨情境稳定·内部过程:由内而外影响人的行为、感受1.2人格流派●六大人格流派·精神分析·特质理论流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认知流派●各流派各有所长,出发点各不相同,解释了人格中的重要问题1.2.1精神分析流派(1)●人的无意识对人的行为上的个体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人格结构模型·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社会、道德●生和死的本能·生:力比多与性·死:攻击1.2.1精神分析流派(2)●防御机制:避免焦虑·压抑:忘记·升华:将冲动转化为社会认可的行为·替代:类似升华,却不被社会赞赏·否认:否认事情的真实性·反向作用:按照无意识和欲望相反的方向·理智化:去掉感情成分·投射:将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了解无意识的方式·梦、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象征行为、投射测验1.2.2特质理论流派(1)●描述一下你自己?描述一下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他人怎么样啊?●Gordon Allport(1961)找出了描述人的四千多个形容词●早期的人格分类●有些依据但不靠谱的人格分类·肥胖型、强壮型、柔弱型·血型划分·十二星座划分1.2.2特质理论流派(2)●将人格维度理解为一个连续体,并且大都为正态分布,大多数人处在中间的部分。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戴海琦第三版重点问答题及答案[大全5篇]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戴海琦第三版重点问答题及答案[大全5篇]第一篇: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戴海琦第三版重点问答题及答案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1、心理测量的含义、特点;测量的含义;要素;以及测量的量表(1)心理测量的含义:依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心理测量的特点––间接性:与物理的直接测量不同,从外显行为推测,以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相对性:测量的结果是与其所属团体比较而言。
客观性:即测验的标准化,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3)什么是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S.S.Stevens)事物:测量对象,在心理测量中,想测量的当然是心理能力和人格特点;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4)测量的要素:参照点:①测量工作中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②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起点,如长度/高度③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如温度[水冰点]、海拔[海平面] 单位①理想的单位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不能有不同解释②其次应有相同的价值,即两个单位点之间差异相等。
(5)测量的量表:量表:任何可以使事物数量化的值或量的渐进系列。
①命名量表:数字仅仅代表分类,无任何意义;不可比较,如男女②顺序量表:可比较,没有相同单位和零点,不能加减;如名次③等距量表:可比较,有相同单位无绝对零点,可加减,不可乘除;适用多种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等,如温度④比例量表:最理想的量表,有等距的的单位和绝对零点,有倍数关系;如年龄。
2、什么是心理测验,如何理解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类型;心理测量的功能;(1)什么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①行为样本:有代表性的题目②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和分数解释的一致性。
③难度的客观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等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即标准化,测验的难度水平应确定④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⑤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顺序量表的特点是()。
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答案】A【解析】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既无绝对零点,亦无相同单位。
2.对其度量的数值能够进行乘除运算的量表是()。
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答案】D【解析】比率量表有相等单位,也有绝对零点,因此其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在CTT的数学模型中,表示观察分数的字母是()。
A.OB.XC.TD.G【答案】B【解析】CTT经典测验理论,其数学模型是:X=T+E。
其中X代表观察分数,T代表真分数,E代表随机误差。
4.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
A.标准化测验B.效标测验C.锚测验D.等值测验【答案】C【解析】锚测验指在测验等值设计中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的测试试题。
5.以标准分数相等作为等值依据的测验等值关系计算方法是()。
A.全距等值B.等百分位等值C.线性等值D.方差等值【答案】C【解析】线性等值是求取测验等值关系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原理是两个分数,一个在测验形式X上,一个在测验形式Y上,如果这两个分数在各自测验中的标准分数相等,则这两个分数就被认为是等值的。
6.进行心理测验时,施测者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A.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B.避免受测者产生过度的焦虑C.告诉被试要快,这样才能完成测验D.要及时和清楚地记录被试的反应【答案】B【解析】告诉被试要快会使被试产生过度的焦虑,影响被试在实验中的反应,因此是不恰当的。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章节题库(能力测验-上)【圣才出品】
第12章能力测验(上)一、单项选择题1.用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最主要的原因是()。
A.比率智商只能进行个体内比较B.离差智商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C.智力年龄会随生理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D.比率智商不能满足对年龄单元等值性的要求【答案】D【解析】1949年韦克斯勒在他编制的儿童智力量表中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
这是因为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
但随着人年纪的增长,约到26岁左右智商就停止增长进入了高原期,所以比率智商不适用于成年期及以后。
2.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文化公平测验的是()。
A.中国比内测验B.斯坦福比内测验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D.联合瑞文智力测验【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属于智力测验。
D项,瑞文推理测验全部由图形组成,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因而属于文化公平测验。
3.瑞文推理测验主要测量的是()。
A.言语能力B.特殊能力C.操作能力D.一般能力【答案】D【解析】瑞文推理测验的理论假设源于斯皮尔曼的智力一般因素理论。
瑞文将智力G 因素划分为两种相互独立的能力:①再生性能力,表明个体经过教育之后达到的水平。
②推断性能力,表明个体不受教育影响的理性判断能力。
瑞文认为,词汇测验是对再生性能力的最有效测量,而非言语的图形推理测验则是对推断性能力的最佳测量,这就是瑞文推理测验的来源。
4.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非言语类测验的是()。
A.比内-西蒙智力量表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C.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答案】D【解析】瑞文推理测验是著名的非言语类测验,其测验材料为图形。
ABC三项,比内-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均既包括言语类测验,也包括非言语类测验。
5.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A.比内-西蒙智力量表B.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答案】A【解析】A项,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戴版《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解答11
戴版《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解答11 练习与思考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 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 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章节题库(第16章测量的综合应用——第17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
戴海崎《⼼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章节题库(第16章测量的综合应⽤——第17章⼼理与教育测量理论第16章测量的综合应⽤⼀、单项选择题1.在评价中⼼技术中,⽆领导⼩组、⽂件框等测验属于()。
[统考2010研] A.情境测验B.评定量表C.投射测验D.⾃陈测验【答案】A【解析】评价中⼼技术是现代⼈事测评的⼀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种针对⾼级管理⼈员的最有效的测评⽅法。
⼀次完整的评价中⼼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对个⼈的评价是在团体中进⾏的。
⽆领导⼩组、⽂件框等测验属于情境测验。
2.关于⼼理测量在⼼理咨询中的应⽤,正确的看法是()。
A.是必不可少的B.可有可⽆C.是没有必要的D.应根据情况选⽤【答案】D【解析】⼼理测验在咨询和⼼理治疗过程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个环节,应根据情况选⽤。
如果通过与咨询或治疗对象的交谈,对其问题已形成明确的看法,就可放弃不必要的⼼理测验。
有时过多的使⽤还会影响咨询、治疗的过程和效果。
⼆、论述题⼼理测量在我国⼼理咨询、⼈事测评及教育评价这三⼤领域有哪些主要应⽤?答:⼼理测验在实际应⽤⽅⾯,主要可⽤于选拔⼈才、岗位安置、诊断、预测、评价、辅助咨询等,在⼼理咨询、⼈事测评和教育评价三⼤领域的应⽤分别如下:(1)⼼理测验在⼼理咨询中的应⽤⼼理咨询包括三个核⼼过程:分析诊断过程;帮助指导过程;效果评估过程。
不同形式的⼼理测验在其中⼜有不同的应⽤:①在⾃我认识、⼈⽣规划咨询中,⽐较常⽤的⼈格测验有卡特尔⼈格问卷、YG性格问卷等。
②能⼒⽅⾯的测验有智⼒测验,如韦克斯勒智⼒测验和瑞⽂标准推理测验、能⼒倾向成套测验和单项特殊能⼒测验。
③在神经症、⼈格障碍等咨询中,常⽤的诊断和评估⼯具有明尼苏达多相⼈格调查表、艾森克⼈格问卷、症状⾃评量表以及部分焦虑测验量表。
(2)⼼理测验在⼈事测评中的应⽤⼈事测评是指根据职业或⼯作的要求,通过各种测量⼿段,对⼈的素质适合事的程度进⾏评价的过程,其⽬标是实现⼈与事的最佳匹配。
《心理与教育测量》练习与思考题
《心理与教育测量》思考与练习第一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2.简述孔子和孟子对心理测量的重要贡献?3.简述姜太公的“知有八征”。
4.简述《吕氏春秋》中的贤主论人之道——“八观六验”。
5.简述刘劭《人物志》中分析人的才性的“八观”之法。
6.简述诸葛亮的“知人七法”。
7.比较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后的发展,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8.简述高尔顿(F. Galton)对心理测量产生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9.简述卡特尔(J. M. Cattell)对心理测量产生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10.简述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对心理测量发展的重要贡献。
11.简述比奈(A. Binet)对心理测量发展的重要贡献。
12.简述武德沃斯(Woodworth)对心理测量发展的重要贡献。
13.简述桑代克(E. L. Thorndike)对心理测量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二讲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重要概念:测量、心理与教育测量、测验、测验标准化1.简述测量的基本内涵。
2.简述命名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等比量表)的主要区别。
3.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4.简述测验标准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往年考研题)5.简述心理与教育测验有哪些主要种类,并举例说明。
6.简述心理与教育测验有哪些功能和价值。
7.简述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8.简述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9.如何分析和评价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质量?(往年考研题)第三讲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重要概念:心理特质、测量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抽样误差、真分数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简述测量误差的基本涵义及心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3.简述经典测验理论(CTT)数学模型。
4.简述经典测验理论(CTT)的三个基本假设。
5.简述根据经典测验理论(CTT)推导出的实测分数方差、真分数方差和误差分数方差的关系式。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戴海崎《⼼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戴海崎《⼼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单项选择题:1~30⼩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
1.根据CTT 的模型和假设,可知,关于这个公式描述正确的是222XT E S S S =+()。
A .代表的是随机误差的变异2E SB .代表的是与测验⽬的有关的变异2T S C .代表的是系统误差的变异2E S D .代表的是随机误差的变异和系统误差的变异2E S 【答案】A【解析】在该公式中,代表的是随机误差的变异,代表的是真分数的变异,2E S 2T S 真分数的变异包括与测量⽬的有关的变异和系统误差的变异。
2.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 中,关于T 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真分数(T )是常数B .真分数(T )中包含了系统误差C .真分数(T )中不包含随机误差D .真分数(T )是⼀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答案】D【解析】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中,假定真分数是常数,这个常数包含了⼼理特质和系统误差。
E 表⽰随机误差。
3.下⾯关于信度的定义具有实际意义的是()。
A.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B.信度是⼀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C.信度是⼀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D.信度是⼀个被试团体在两个平⾏测验中的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答案】D【解析】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这是信度的描述性定义,⽆实际意义。
B项和C项都涉及真分数,真分数是⽆法直接获得的,也⽆实际意义。
只有D项具有实际意义。
4.鉴定测验不涉及确定测验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与区分度D.测验量表与常模【答案】C【解析】测验编好后,要对测验进⾏鉴定,对测验的鉴定,主要是确定其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实现测量结果的数量化,⽤⼀定的量表作为标准化的记分制度。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第三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1)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在汉代,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
除了学校内部测量的自身发展以外,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在测验理论方面的贡献。
孔子后约150年,大思想家孟子就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3种题型)【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重测信度的主要误差源是()。
[统考2009年研]A.内容取样B.时间取样C.统计方法D.评分者【答案】B【解析】重测信度是指同一个测验先后施测于同样一批被试,比较这两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其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其信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时间太短则被试可能存在记忆,而如果时间太长,则被试的消失率或者被试本身的成熟发育等会影响实验结果。
2.要比较几个不同性质的测验分数,最恰当的是比较()。
[统考2009年研]A.原始分数B.众数C.百分等级D.平均数【答案】C【解析】因为测验分数的性质不同,则这几个测验的众数、百分数和平均数锁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而百分等级表示的是在这个群体中低于这个分数所占的百分数,它表示该测验分数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比较。
3.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五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
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 )。
[统考2009年研]A .24题B .25题C .26题D .27题【答案】D【解析】110020542.5820 2.584u np s u s ==⨯===±=±⨯因为置信区间为99%,所以因此考生可能的猜测分在9.68-30.32之间,所以其至少在27个题以上。
3.以“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基础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
[统考2009年研]A .NEOB .MBTIC .MMPID .CPI【答案】A【解析】NEO 测验是根据大五人格编制的问卷,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可斯塔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把人格进一步统计归纳分为5个方面来描述,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开放性: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谨慎性:胜任工作、公正、有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
精品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解答
《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解答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1]
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戴海琦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能力测验(下)
一、单项选择题
1.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
A.一般适用于学前儿童
B.以思维的精确性记分
C.其理论基础是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D.包括30个分测验
【答案】C
【解析】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是根据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编制的,包括14个分测验,适用于初中水平以上的人。
该测验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进行评分。
2.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的测验是()。
A.比奈—西蒙测验
B.瑞文测验
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D.托兰斯测验
【答案】D
【解析】托兰斯测验为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言语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和声音词语创造性思维测验。
创造力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ABC三项均属于智力测验。
3.下列关于能力倾向测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能力倾向测验测的是个体的潜在能力
B.能力倾向测验反映的是广泛的学习经验的影响
C.能力倾向测验是对被试在已完成的训练中的情况的一般评估
D.能力倾向测验偏重于预测效度的分析
【答案】C
【解析】能力倾向测验是指测量从事某种职业或活动的潜在能力的评估工具,它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某些学科或职业上成功的可能性。
对被试在已完成的训练中的情况的一般评估属于成就测验。
二、多项选择题
能力倾向测验与智力测验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带宽更广
B.后者精确度要小些
C.后者可得到智能分数或IQ
D.前者可得到某种特定的或多因素的组合
【答案】BCD
【解析】智力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的一个区别是:智力测验一般得到的是对个体总智能的评估分数,而能力倾向测验则测量的是某种特定的或多因素的组合。
智力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的另一个区别是:克伦巴赫提出的带宽和精确度,带宽是指测验可预测的效标全距,测验能预测的效标总数越大,则这个测验的带宽越大,智力测验比能力倾向测验的带宽普遍要大;精确度是指测验可在多大程度上预测效标,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精确度更大。
三、名词解释
成就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
答:成就测验是测量个体在各方面学习成就上所达到的结果和程度的测验。
广义上包括学校内的学科测验、训练场所评量训练结果的测验、大学联考、高考等。
能力倾向测验是为测量特殊能力或能力群而专门设计的工具,它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某些学科或职业上成功的可能性。
成就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的异同:两者皆测量认知性特质,内容上有重叠之处。
但能力倾向测验测量的是一般性、广泛的潜力,它可以产生在未受教育或训练之前;成就测验所测量的多为特殊性或局限性的能力和学识,是受教育或训练之后的学习成果。
就测验功能而言,成就测验测量教育或训练的成果,着重于评量;能力倾向测验主要目的为预测个人在未来教育训练上可能有的表现。
四、简答题
简述测验标准化的含义及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
[统考2008研]
答:(1)测验标准化的含义
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
其内容包括确定目的、科学命题、选取代表性样本、做题目分析、确定统一的指导语和施测条件、规定评分与解释、分析测验的信度、效度等。
其目的在于使编制或修订的心理测验符合标准测验条件的程序。
(2)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
①测验编制过程要标准化。
在确定测验维度、题目编制、题目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方面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
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统一时限,防止噪音和无关人员
干扰等。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
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解释。
第14章人格测量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为了探察社会赞许效应,测验编制者经常会使用()。
[统考2010研]
A.疑问量表
B.说谎量表
C.诈病量表
D.态度量表
【答案】B
【解析】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经常会出现社会赞许效应,因此,编制者经常使用说谎量表来进行控制,当说谎量表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则被试所完成的测验无效。
2.以“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基础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统考2009研]
A.NEO
B.MBTI
C.MMPI
D.CPI
【答案】A
【解析】NEO测验是根据大五人格编制的问卷,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可斯塔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把人格进一步统计归纳为5个方面来描述,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和谨慎性。
3.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法是()。
[统考2009研]
A.综合法
B.经验效标法
C.理论推演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D
【解析】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神经质(N)和精神质(P)。
4.受测者在接受自陈式量表测试时,经常会出现()。
[统考2008研]
A.社会赞许效应
B.自我中心效应
C.极端分数效应
D.晕轮扩散效应
【答案】A
【解析】社会赞许效应是指题目内容受到社会舆论赞许和反对的程度,社会赞许效应是编制自陈式量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5.罗夏(H.Rorschach)墨迹测验属于()。
[统考2008研]
A.学业成就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