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合集下载

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5.1《论语》十二章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

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论语 十二章》检测题(含答案)

《论语 十二章》检测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过关测试题(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文学常识(5分)《论语》是家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

与合称为“四书”。

二.解释画线的词(每空1.5分共60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4.为人谋而不忠乎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传不习乎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人不堪其忧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14.于我如浮云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三军可夺帅也1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三.翻译下列句子(2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四.用“/”划分句子停顿,每句断两处。

(2分)1.人不知而不愠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有(4分)六.下列“而”字用法与“不义而富且贵”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温故而知新B.七十而从心所欲C.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时习之七.从《论语十二章》中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章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案一.儒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大学》《中庸》《孟子》二.1.按时同“悦”愉快 2.生气恼怒有才德的人 3.每天多次反省3.替竭尽自己的心力 5.诚信 6.老师传授的知识7.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8.立身,指有所成就迷惑上天的旨意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9.学过的知识做10.迷惑疑惑11.能忍受12.……的人以为……快乐13.吃冷水胳膊14.对于15.几个人在其中优点学习16.河流这17.军队改变18.坚定恳切仁德三.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论语 十二章》检测题(含答案)

《论语 十二章》检测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过关测试题(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文学常识(5分)《论语》是家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

与合称为“四书”。

二.解释画线的词(每空1.5分共60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4.为人谋而不忠乎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传不习乎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人不堪其忧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14.于我如浮云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三军可夺帅也1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三.翻译下列句子(2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四.用“/”划分句子停顿,每句断两处。

(2分)1.人不知而不愠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有(4分)六.下列“而”字用法与“不义而富且贵”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温故而知新B.七十而从心所欲C.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时习之七.从《论语十二章》中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章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案一.儒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大学》《中庸》《孟子》二.1.按时同“悦”愉快 2.生气恼怒有才德的人 3.每天多次反省3.替竭尽自己的心力 5.诚信 6.老师传授的知识7.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8.立身,指有所成就迷惑上天的旨意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9.学过的知识做10.迷惑疑惑11.能忍受12.……的人以为……快乐13.吃冷水胳膊14.对于15.几个人在其中优点学习16.河流这17.军队改变18.坚定恳切仁德三.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言论?A. 子贡B. 子路C. 子夏D. 子张答案:A二、填空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

”答案:乐之者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____思想。

答案:义利观三、简答题6.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意味着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四、论述题7.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看来,“仁”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的关键。

五、翻译题8.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one can become a teacher.六、分析题9. 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单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单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七、综合题10.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丰富的描述,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10.《论语》十二章测试题班级姓名一、注音。

(1x11 = 11 分)论语()愠()三省吾身()逾矩()()罔( ) 殆()箪()肱()逝者如斯夫()笃( )二、说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x2=4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解释加点的字(2x18=36分)时习:愠:三省:传:立:天命:耳顺:、厶罔:殆:不堪: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焉:川:斯:不舍昼夜:笃志:10.《论语》十一章测试题班级姓名、注首O(1x11=11分)论语()愠()三省吾身()逾矩()()罔( ) 殆()箪()肱()逝者如斯夫()笃( )二、说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x2二4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解释加点的字(2x18=36分)时习:愠:三省:传:立:天命:耳顺: 逾:罔:殆:不堪: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焉川:斯:不舍昼夜:笃志:四、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4x5=20分)1 .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今义: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今义:3•饭疏食饮水疏古义:今义:水古义:今义:4 .三军可夺帅也古义:今义:五、翻译(5x5=25分)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4x5=20分)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今义: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今义:3.饭疏食饮水疏古义:今义:水古义:今义:4 .三军可夺帅也古义:今义:五、翻译(5x5=25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5.知Z者不如好Z者,好Z者不如乐Z者。

我的写字心得体会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几年来我认认真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写字。

以前练习写字,大多是在印有田字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上进行。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第一题论语中的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答案: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被尊称为“圣人”。

第二题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答案: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后人记录下来的言行录。

第三题论语最早是由谁编纂成书的?答案:论语最早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子进行编纂。

第四题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什么?答案: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孔子的思想、学说和行为示范。

第五题论语中的“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研究而时常温,不是很快乐吗?第六题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去做。

第七题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八题论语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子女的健康。

第九题论语中的“人不学不知义,不问不知耻”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研究就不了解道德,不思考就不知道羞耻。

第十题论语中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样引人注目。

第十一题论语中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未能尽力帮助人,怎么可能去帮助鬼?第十二题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了解,也不生气。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第一B. 为政第二C. 八佾第三D. 里仁第四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谦虚谨慎B.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C. 要不断学习D. 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二、填空题3.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学而第一”章。

4.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里仁第四”章。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四、论述题6. 根据《论语》中的观点,论述“仁”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五、翻译题7. 将以下《论语》中的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案例分析题8.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你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答案:一、选择题1. A2. D二、填空题3. “温故而知新”4. “君子喻于义”三、简答题5. 《论语》中“君子”通常指有德行、有修养、注重道德和礼仪的人,而“小人”则指那些只关心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追求的是道义,小人追求的是利益。

四、论述题6. “仁”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关爱。

在个人修养上,仁要求我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在社会交往中,仁则要求我们以礼待人,以和为贵,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翻译题7.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

”六、案例分析题8. 作为管理者,可以借鉴《论语》中的思想,首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现出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

其次,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再次,注重团队的道德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以此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______篇。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______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二、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2.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是什么?A. 礼仪B. 忠诚C. 仁爱D. 孝顺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利己主义D. 利他主义4.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5. “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是?A. 君子不使用工具B. 君子不拘泥于一种才能C. 君子不使用武器D. 君子不从事工艺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 “礼”在孔子思想中占据什么地位?3.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2. 分析孔子关于“仁”与“礼”的关系。

答案:一、填空题1. 202. 春秋3. 学而4. 谦虚好学5. 诚实二、选择题1. A2. C3. D4. A5. B三、简答题1.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礼”在孔子思想中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工具,是实现“仁”的具体表现。

3. 孔子认为“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小人”则缺乏这些品质,追求私利。

四、论述题1. 孔子的“中庸之道”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不偏不倚,以达到和谐与平衡。

2. 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要求,“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是的,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是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无论和谁一起行走,必定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4.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为人提供帮助时是否真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中?”第二章: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会围绕它。

”2.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答案:孔子说:“人民可以按照规定去做,但不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原因。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答案:孔子说:“君子只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而不表现出丑恶的一面。

小人则相反。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孔子说:“君子可以和睦相处但不失个人特色,小人则只会盲从而无法和谐相处。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注重整体而不追求个人的比较,小人只关注个人的比较而忽视整体。

”第三章:八佾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答案: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答案:孔子说:“人生下来是直的,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会保持这种直性。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的人,喜欢实践的人不如享受其中的人。

”4.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答案:孔子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对话,而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则不能。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出自《论语》的________章。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中“不惑”指的是________。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里的“周”指的是________。

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中“坦荡荡”形容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积累B. 学习的兴趣C. 学习的方法D. 学习的态度答案:B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A. 启发式教育B. 应试教育C. 填鸭式教育D. 放任式教育答案:A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中“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什么意思?A. 做事要迅速,说话要谨慎B.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迅速C. 做事要迅速,说话要迅速D.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谨慎答案:A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这句话中“成人之美”是什么意思?A. 帮助别人成功B. 帮助别人做坏事C. 帮助别人成长D. 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和谐,但不会盲目附和他人,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而小人则表面上看似一致,实际上内心并不和谐,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论语十二则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概念,主要是指什么?A. 忠诚B. 智慧C. 勇敢D. 仁爱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所提倡的“礼”?A. 尊重他人B. 谦逊有礼C. 个人主义D. 遵守规则答案:C二、多选题1.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A. 温良恭俭让B. 仁义礼智信C. 刚毅木讷D. 巧言令色答案:ABC2.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包括:A. 培养道德B. 传授知识C. 培养技能D. 娱乐消遣答案:ABC三、填空题1. 孔子在《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_______原则。

答案:道德四、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对“孝”的理解。

答案:孔子认为“孝”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2.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中庸之道”,请解释其含义。

答案:“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不偏不倚,避免极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

答案:在《论语》中,“礼”与“仁”是相辅相成的。

“礼”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

孔子认为,只有内心具备“仁”的道德品质,外在的“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实践。

同时,“礼”也是实现“仁”的一种方式,通过遵守礼仪,可以培养和体现“仁”。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四、重点问题: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

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4、应该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词的含义?5、“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语录指出了学习有哪三个层次?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了什么道理?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含义。

9、课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 儒家2.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 孟子B. 颜回C. 仲尼D. 曾子答案:C. 仲尼3.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学说?A. 仁B. 礼C. 义D. 忠答案:D. 忠4. 孔子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 实现个人利益B. 达成社会地位C. 增长知识D. 推动自我完善答案:D. 推动自我完善5. 孔子的学说着重强调了哪些关系?A. 父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君臣关系D. 师生关系答案:D. 师生关系二、简答题1. 孔子的学说中,仁的核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仁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代表着仁爱、仁心、仁道等一系列含义。

仁的核心含义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促进他人的发展和幸福。

仁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关系中,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而通过这些关系的实际践行,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孔子的学说中,礼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礼是一种修养和规范行为的方式,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首先,礼可以用于建立秩序,通过明确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种秩序和规则,从而避免冲突和混乱。

其次,礼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遵循礼仪的规定,人们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维系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礼还可以培养人的美德与品格,通过参与礼仪活动,人们可以逐渐养成高尚的个人品质和道德观念,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

三、问答题1. 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回答。

答案: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孔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关注他人,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发展。

比如,现代社会里很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都是基于仁爱精神而存在,通过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和服务,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学问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饭.疏食,饮水原意为:煮熟的谷类食品,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为:时间,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原意为: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原意为: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新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乐:①不亦乐.乎F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F 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④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3)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F ____________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3)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_____________(6)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命:________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11)不逾矩..逾: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14)一箪.食箪:________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1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18)不义.而富且贵义F:____________(1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20)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 (21)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22)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23)匹夫..不行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24)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25)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26)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1)而③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④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⑤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2)之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③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3)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4)为②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5)与.挚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__(6)于②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7)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①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9)也②三军可夺帅也. _____________(8)盖.石性坚重 _____________(9)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①如其.言 _____________(10)其②但知其.一 _____________(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11)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_(12)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13)其②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14)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后习题)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课后习题)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由谁编纂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答案:B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B. 诚实C. 知识D. 智慧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信E. 勇答案:E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答案:仁7.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中庸”的重要性,其中“中庸”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_的重视。

答案:道德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复习和学习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看法。

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道德和礼仪为行为准则,追求高尚的品德,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

12. 解释《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不要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例如,如果你不希望别人对你撒谎,那么你也不应该对别人撒谎。

四、论述题13.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理解和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礼节和仪式,更是内心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规则的遵守。

在社会治理中,“礼”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四、重点问题: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

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4、应该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词的含义?5、“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语录指出了学习有哪三个层次?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了什么道理?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含义。

9、课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