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新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篇一:跟师心得体会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
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
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
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1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
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
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
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
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
中医师承跟师每月心得
中医师承跟师每月心得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深知承传师承的重要性。
每个月,我都会和我的师父进行交流,学习新知识,分享临床经验,以及探讨中医理论。
这种每月一次的师承交流,对于我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师承交流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到了许多传统中医的精髓。
师父通过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向我传授了许多宝贵的医术技巧和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在我日常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让我能够更好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同时,师父还会向我传授一些古老的医学文献和经典著作,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理论,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
除了学习,师承交流还是我进行临床案例讨论的好机会。
我会将一些复杂的病例带给师父,和他一起分析病情,讨论治疗方案。
师父会给予我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解决临床难题。
这种交流不仅让我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也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师承交流中,我还能够和师父一起探讨一些新的医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师父会向我介绍一些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让我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同时,我也会向师父介绍一些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和他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这种双向的交流,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总的来说,每月一次的师承交流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
在这种交流中,我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医学知识,还能够和师父一起讨论临床问题,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师承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好中医这条道路的决心。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医传统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治疗。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60篇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60篇【最新版2篇】篇1 目录1.师承中医的重要性2.跟师学习的经历和体验3.60 篇心得的内容概述4.具体心得内容介绍5.师承对中医发展的影响篇1正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为无数人解除了病痛,带来了健康。
而中医的传承,一直以来都遵循着师承的传统,这种模式不仅使得中医得以代代相传,更使得中医学术得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跟随老师学习中医,亲身体验了中医的魅力,感受到了跟师学习的乐趣和挑战。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 60 篇跟师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
首先,我想说的是师承中医的重要性。
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极其丰富,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而师承,正是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
通过跟师学习,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的理论,更直观地感受中医的实践,这对于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跟师学习的经历和体验。
在跟随老师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感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也感受到了学习中医的快乐和满足。
在这 60 篇心得中,我详细记录了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些心得不仅包括了我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还包括了我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我相信,这些心得对于那些想要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人来说,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再来说说 60 篇心得的内容概述。
在这 60 篇心得中,我首先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
然后,我详细阐述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
最后,我分享了我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如何进行针灸、如何开处方等。
最后,我想谈谈师承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师承,作为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于中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师承,中医的学术得以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中医师承心得体会自2019年2月1日生效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实施以来,成为中医师承的主要途径。
在三年的研究中,学生需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了解中医的临床诊疗方法和思路,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精髓。
除了向前辈研究,还有哪些自己的研究心得?今天,我总结了研究中医过程中的四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地研究中医!1.熟读经典,临床思辨中医经典是先人实践的结晶。
因此,经典著作也承载着中医的精髓,读好经典也是临床的前提。
很多名医对经典非常熟悉,并在临床中充分运用。
传承者不仅要自学或钻研四经,还要在前辈的指导下通读,研究得更深入。
2.坚持跟着前辈学,总结规律中医学生在研究期间,要坚持临床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体验、分析,总结前辈的临床经验。
跟随前辈不仅仅是单纯的抄处方,还要在思维上跟上前辈,随时思考前辈和自己思维方式的区别,随时思考问题,随时记录,然后继续思考,在思考不合理的时候向前辈请教。
有了前辈的指导,中医之路会更轻松,更有收获。
3.言传身教学医在中医研究中,不仅要研究中医的执业技能,还要研究前辈在执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研究中医博大精深的知识,研究大医生真诚的医德,这些都是中医执业过程中非常必要的。
仁、仁、仁,也是中医的核心精神。
中医是一种文化,需要领悟,需要思考,需要实践。
4.总结经验和临床实践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记录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不断努力改进,与前辈交流经验。
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知道所学知识是否完整清晰,所学知识是否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过不断的研究,你要真正的去行医,在临床实践中去实践,这样你才能从积累的研究经验中知道你是否转化了中医执业的关键,也就是你能具体分析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整理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整理中医师承跟师是传统中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与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的师傅学习,传承中医学问。
我在中医师承跟师过程中,深感师傅的谆谆教诲和精湛技艺对我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在中医师承跟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师傅的经验是无法取代的。
师傅经过多年的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知识,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中医学问的博大精深之处。
师傅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四诊方法辨别病情,还能根据病情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他们的临床经验是通过实践积累而来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指导性,对我日后的临床实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师傅的传承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在我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以身作则,教会我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中医师。
他们执着于中医学问的传承和发扬,致力于将中医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
师傅们坚守中医的根本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细致入微的治疗,并且始终保持着敬业精神和对待病人的谦虚态度。
这种传承精神无疑是我们新一代中医师应当学习的典范。
再次,师傅的教诲和指导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傅们不仅给予我专业知识的传授,还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他们严格要求我的临床表达和病例分析,帮助我做到了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辨证。
师傅们还带我参与了一些复杂疾病的诊治,让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医治疗的独特魅力。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诲,将会对我今后的临床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师傅与学徒之间的师生情谊是中医师承跟师过程中一种无法言喻的珍贵财富。
在和师傅的学习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师傅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他们不仅给我传授了中医的学问,还关心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遇到困难和疑惑时,他们总是耐心地倾听和解答。
这种师生情谊让我感到温暖和鼓励,也激发了我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总之,中医师承跟师是我作为中医学子的重要经历,这段时光对我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汇总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汇总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统师徒传承体系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医师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跟师学习是中医师承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1. 找到好的导师:找到一位有经验、有疗效、有信誉的导师是中医师承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的导师不仅能够给您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还能够给您提供实用的技巧和实践经验,让您能够快速掌握中医师承的核心知识。
2. 认真观察和模仿:跟师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和模仿导师的操作和治疗思路。
导师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一定会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导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且逐渐建立自己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3. 主动学习:中医师承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学习导师传授的治疗知识,还要主动询问和探讨导师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也要多关注国内外中医师承的新动态和新技术,保持对中医发展的敏锐度和热情。
4. 实践操作:中医师承学习最重要的是实践操作。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遵守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质量。
中医师承学习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形式,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跟师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师承的核心知识,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
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儿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
切忌想当然。
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
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
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
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
在此过程中,学2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
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列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通过回忆记录下来。
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丄整理。
2年来我共记跟师笔记10 余本。
多使用:跟师过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遇到相似病历,敢于处方用药,其至可以照搬老师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请3教,这样医技会迅速提高。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中医师承,传承中医传统。
作为中医师学习重要形式,意义非凡。
跟师学习在师承过程中至关重要。
师者,传医术、授经验。
学者,虚心求教、勤奋钻研。
通过跟师,感悟中医精髓,传承古老智慧,为中医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中医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统师徒传承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跟师学习是中医师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1、选择好的导师非常重要。
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你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能够为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你实现中医师承的.目标。
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跟师学习要勤奋认真。
中医师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勤奋认真,认真学习导师传授的知识和技巧,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疗效。
3、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
跟师学习期间,我们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遵守学习纪律和规定,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4、要善于交流和沟通。
中医师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同时,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探讨和协商,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跟师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提高疗效,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中医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宝贵的医学遗产,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习并实践中医。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中医师承,师徒传授的关系。
相声师承,中医师承师承燕词语解释师徒传授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医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 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篇一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
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
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
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
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
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
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
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
”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
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
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
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进程中咱们要用心去和教师相处,彼此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面真情,教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胡美锋
篇二: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那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教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抵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用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地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观点,纠正了过去错误的熟悉,心中的欢喜及对教师的由衷感激无以言表。现在2年的跟师学习终止,自始至终,我以为跟师学习并非在于教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教师的思维和聪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以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适合机遇请教于教师,现在教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教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教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存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王 新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腕,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通过回忆记录下来。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2年来我共记跟师笔记10余本。
多利用:跟师进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碰到相似病历,勇于处方用药,乃至能够照搬教师的方式,发觉问题及时请教,如此医技会迅速提高。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1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1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自古至今都备受国人的推崇和敬爱。
中医师承跟师,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医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承跟师之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跟师。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师傅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医师承跟师的过程中,师傅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师傅不仅具备丰富的医术和经验,更是对整个中医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亲身跟随医道大师,在长期的感性体会中,才会慢慢领悟到所学的东西的真谛。
在我拜师之后,我的师傅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他不仅在医术方面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指导,还教会我许多面对病人的技巧和方法。
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更深刻地感悟到了中医治疗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
这些都是在课堂上难以领悟的。
学生要谦虚踏实虽然师傅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生也不能掉以轻心。
学生要时刻保持谦虚踏实的态度,虚心听取师傅的指导和建议,并勤奋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跟师的过程中,要对病人负责,仔细观察病情,学会审诊辨证,重视日常学习,并不断和反思。
我曾经见过一些学生,学了一段时间医术后就狂妄自大,自以为已经胜任一切医治。
但事实上,在真正面对复杂、棘手的疾病时,他们却束手无策。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勤奋习医,表现出学生应有的谦虚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学习与实践并重中医师承跟师的过程中,学习与实践是并行不悖的。
学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功力,同时也要实践操作、收集反馈信息,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发现新的医治规律和疗效。
在我跟师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在诊断和治疗病人时,我会提前归纳、常见的病例,并积极寻找收集新的病例,推广我们的中医理论。
我还常常利用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关注和学习中医前沿的新成果和研究结果,以不断提高自己。
以上是我跟师学习中医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不断保持谦虚踏实的态度,与多名中医大师交流沟通,同时还会在自身医术提高的同时,推广发扬我们的中医文化。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最新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最新跟师是中医师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有幸能够在中医师承中学习,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在我的中医师承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师徒关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首先,跟师让我接触到真正的中医。
在中医师承中,我能够亲眼见证和体验到真正传统的中医技术和知识。
这是通过师父亲自示范,让我亲自实践,并对我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来实现的。
与书本知识相比,这种亲身经历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加实际的理解和领悟。
我学到的不仅是中医理论和诊断技术,更是中医的精神和传统。
再次,跟师让我领悟到中医的独特价值。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通过跟师学习,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医注重治本而非治标的理念。
中医强调的是平衡和整体观念,而不是仅仅抑制症状。
我学到了中医在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方面的独特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对于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是,跟师让我意识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在中医师承中,我看到了师父们对中医的深深热爱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他们不断探索、学习和研究,始终保持对中医的敬畏和谦虚的态度。
通过他们,我领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需要持续地学习和自我提升。
只有不断深化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并对中医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是我成为一名中医师的重要经历。
通过跟师,我不仅学到了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更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精神和传统。
我深感师徒关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这将对我未来的医学生涯产生长远的影响。
我将继续保持谦卑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中医,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智慧。
很幸运,我能够踏上中医师承之路,跟随师父学习中医的精髓。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医术上有所长进,更让我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
我的师父是一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家。
初见师父时,他那儒雅的气质和对中医的深厚情感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父常说:“中医之学,博大精深,非用心体悟不可得。
”从那一刻起,我便深知这将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
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诊断的精妙。
师父在望闻问切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高超的技艺。
望诊时,师父能从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细微之处洞察病情;闻诊中,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辨别其脏腑的盛衰;问诊时,师父总是耐心细致,善于引导患者说出关键信息;切诊时,师父手指下的脉象仿佛在诉说着身体的秘密。
记得有一次,一位患者前来就诊,自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
师父经过仔细的望闻问切后,判断其为肝郁脾虚之证。
师父解释道:“患者面色微黄,情绪低落,舌苔薄白,脉弦细,综合这些症状,便可得出诊断。
”随后,师父开出了疏肝健脾的方剂,患者服用后症状明显改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中医的诊断方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在跟师过程中,我也见识到了中药方剂的神奇。
师父对于方剂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常常能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加减药物。
有一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师父开出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师父说:“桂枝芍药知母汤本是治疗风湿历节的经典方剂,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以及兼证进行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关节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师父还教导我,用药如用兵,要熟知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才能在组方时做到有的放矢。
除了医术,师父还注重培养我的医德。
他常说:“医者仁心,要以患者为中心,尽心尽力为他们解除病痛。
”有一次,一位贫困的患者前来求诊,师父不仅为其免费诊治,还自掏腰包为其买药。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 有了新的启发时, 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 写一篇心得体会, 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 目标更加明确。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供大家参考借鉴,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 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达到的。
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 一时很难掌握, 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
跟师学习这么多天, 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 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
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 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
必须把过去的知识, 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
同时, 能够被准确表达, 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 人类更多的知识, 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
俗语说:“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通过跟师学习, 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 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
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 临床实践证明,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 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 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 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若见淡白舌, 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 多是热证。
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
临床需仔细观察, 以便获取准确信息。
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 看舌之后必察咽喉”, 咽喉为“至阴之地”, 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 如咽喉红肿, 为有实火;红而干, 为阴虚;不红不肿, 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 为真寒假热, 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 则为真热假寒等等。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60篇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60篇摘要:1.中医师承概述2.跟师心得总述3.心得篇目1-104.心得篇目11-205.心得篇目21-306.心得篇目31-407.心得篇目41-508.心得篇目51-609.跟师心得总结正文:【中医师承概述】中医师承是中医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跟随有经验的中医师学习,掌握中医诊疗技术和理论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历史悠久,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跟师心得总述】本文收集了60 篇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旨在分享跟师过程中的所学所得,以期为中医学子提供借鉴。
这些心得篇目涵盖了中医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学生在跟师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
【心得篇目1-10】2.望诊心得3.问诊心得4.闻诊心得5.八纲辨证心得6.脏腑辨证心得7.病因病机心得8.针灸治疗心得9.中药方剂心得10.养生保健心得【心得篇目11-20】11.内科疾病治疗心得12.外科疾病治疗心得13.儿科疾病治疗心得14.妇产科疾病治疗心得15.眼科疾病治疗心得16.耳鼻喉科疾病治疗心得17.口腔疾病治疗心得18.皮肤科疾病治疗心得19.针灸临床心得20.中药炮制心得【心得篇目21-30】22.时方应用心得23.温病学心得24.伤寒论心得25.金匮要略心得26.内经心得27.难经心得28.针灸大成心得29.医案分析心得30.临床实践心得【心得篇目31-40】31.中医养生心得32.食疗养生心得33.情志调养心得34.运动养生心得35.针灸美容心得36.中医心理疗法心得37.中医外治法心得38.五禽戏心得39.八段锦心得40.易筋经心得【心得篇目41-50】41.中医经典导读心得42.中医文献学心得43.中医医史心得44.中医各家学说心得45.中医哲学心得46.中医文化心得47.中医科普心得48.中医国际交流心得49.中医政策与法规心得50.中医教育心得【心得篇目51-60】51.中医伦理心得52.中医心理心得53.中医护理心得54.中医康复心得55.中医全科心得56.中医麻醉心得57.中医急诊心得58.中医重症心得59.中医预防医学心得60.中医未来发展趋势心得【跟师心得总结】通过阅读这60 篇心得,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师承跟师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过程,涉及到中医学的方方面面。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2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3)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3)精选2篇(一)中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赖以孕育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健康文化和医学经验。
在我拜师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跟师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领悟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跟师是一种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方式,更能够真实地传承中医的精髓和传统。
通过与师父的日常交流和亲身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理论的深奥和广博,以及师父多年的实践经验。
师父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带领我理解中医的理论,并指导我在实践中学习。
这种师徒制教育让我收获了许多无法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大大提升了我的综合素养和对中医的理解。
其次,中医跟师需要耐心和毅力。
中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知识繁杂。
因此,学习中医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实践,需要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
在我跟师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师父始终鼓励我坚持下去。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我逐渐克服了困难,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最后,中医跟师的过程也是一种涵养精神的修行。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内外调和。
在我跟师的过程中,师父不仅仅传授给我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更是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与患者相处。
师父用自己的品德和修养给我树立了榜样,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中医师,更要注重医德和医风。
这种修身养性的过程让我对中医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中医跟师是一种宝贵的机会,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学习,我不仅仅掌握了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更领悟到了中医的精神和传统。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中医,传承和发扬中医的宝贵文化遗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3)精选2篇(二)学习中医,跟师心得颇多。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我有幸能够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通过跟师的经历,我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理解。
首先,在学习中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师徒关系的重要性。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1
跟师心得【1 】进修《易经里的中医与聪明》的心得领会《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的而深奥的经典,据说是由宓羲的谈吐加以总结修正归纳综合而成,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聪明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中医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研讨人体性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奇专程理论系统,丰硕的临床经验和科学办法,是以天然科学常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常识相融合的科学常识系统.在我没学中医以前,认为中医特简略,就是把评脉,在吃上几碗汤药罢了.但自我开端进修中医今后才发明它如斯的渊博精湛,在进修《易经》今后更是认为中医其实是太平庸而又绝妙了.其其实我未上中医学院以前,我一听《易经》这个名字还认为是少林寺绝学《易筋经》的上部呢,直到上这门课以来,我才逐渐懂得了《易经》不是武功秘笈,它是一本研讨寰宇万物平庸而富有聪明的一本书,并且是华夏五千年以来具有聪明与文化的结晶的一本书.易有太极,是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和中医的阴阳八卦图千篇一律,在中医研讨阴阳用的就是太极八卦图.世间如同太极八卦一样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只有阴阳,并且阴阳二者互相接洽又互相差别,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不离阴,阴不离阳,互增互减.在中医里阴阳不调,谓之有邪气,人亦有病.阴阳和合,阴阳均衡才保持了世界万物甚至人的正常运行,又有“寰宇阴阳不订交,则万物就不克不及隆盛”,可见易经里阐述的阴阳比传统中医先辈多了.已经不愧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且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方面,又可引申为四时.四方等.在中医里,阴阳消长揭示了人体病机病理的成长变更,如阴盛阳虚则寒,阳盛阴虚则热等.四时,即春夏秋冬.在中医里指点用药及疗养人体营卫阴阳.由四象在分出的八卦象征着天然界的各类物资即:乾.坤.震.巽.离.坎.兑.与其对应的天然物资为天.地.雷.风.火.山.泽,这八种物资与中医的性命摄生又是互相干注的.易经中强调四时阴阳,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更是由一年之中阴阳之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而人体之阴阳也随四时的变动而此消彼长,夏秋阳长阴消,冬春二季反之,但春季阳气开端回升,秋季阳气减退,这或许也是从易经之学所发明的从而引起到中医折衷阴阳的养心理论之中的吧!人体不止有四时阴阳的变更,在统一天,人体阴阳也有不合的变更.更为有味的是《易经》中的坎卦,它的性质是代表月亮而人体脏腑大多都和月亮有关.诸如,肝.胆.肠.肺等.人体脏腑经络和月亮有关,而《易经》中的坎卦,这不知是偶合照样易经和中医有着不成磨灭的接洽,也或许是《易经》和中医多喝月亮有关吧.作为一名中医,不研读《易经》,我想在中医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的,毕竟《易经》和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接洽.如今作为进修中医的我们,对《易经》不懂不睬解也是正常的,但是在本身的肄业之路上你会慢慢的明确,到了花甲之年之在看一遍《易经》,我想你会有很大体悟.。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20篇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20篇1. 心得:在师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了解到了中医学的不足之处,希望日后能继续不断学习、进步,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心得:师承不仅是知识传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生观的传递,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医术、医德,更是师傅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在师承中,我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感受到了传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心得:师傅不仅仅是一个导师,更是一个良师益友,关心指导我的同时,还为我提供了很多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良好的师徒关系,我学习到了很多真正有用的知识和经验,且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成长。
4. 心得:师承让我认识到中医中“治未病”的理念,即预防、调节、保健等方面的重要性。
师傅在教学过程中,每每强调中医对于身体全局的调节作用,让我明白了预防疾病才是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方向。
5. 心得:在师承中,我感受到了中医理论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精准性。
师傅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更让我亲身接触到诊断、治疗实践的全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中医学的奥妙。
6. 心得:通过师承,我学会了如何把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
在师傅的指导下,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中药的配伍、辨证论治等技能,更能够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能。
7. 心得:师承不仅学习中医学的技术和理论,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师傅的传承中,我了解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历史,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与使命,珍惜传统文化,志存高远,继续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8. 心得:通过师承,我领悟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与治未病的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逐渐注意保持身心健康,注重饮食、锻炼、调节情绪等方面,健康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9. 心得:在师承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师傅对于中医事业的热情与追求。
师傅不仅精通中医理论和技术,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致力于中医传承与创新,这些精神和理念也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12篇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12篇学中医心得体会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
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
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篇二: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师心得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
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历代中医外科着作颇多,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区不同,方言各异,致使病名不统一,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阶段、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种性质的疾病。
外科疾病名目虽然繁多,但从它的命名依据来看,一般是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是否传染等命名,有一定规律可循。
《灵枢痈疽》篇首将外科疾病的分类以痈疽概之,并以脏腑隶之。
后人又以疮疡两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变在皮、肉、脉、筋、骨的不同,来分别表里阴阳;又依据疮疡的发病过程分为肿疡、溃疡,未溃的疮疡统称肿疡,已溃的疮疡统称溃疡。
这样的分类笼统、不实用。
直至隋《诸病源候论》以疾病的病因、病理、性质归类,才使疾病的分类渐趋合理。
外科疾病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
因此,掌握病因病机,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觉得这些分类及病因病机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当今社会,乳腺恶性病变在我国就位居女性癌的首位,被医学界称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
运用《中医外科学》的相关阐述,我就从中学到了如何分析辩证乳腺疾病。
首先,我通过学习知道,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等七个方面:一、外感六淫;二情志内伤;三、饮食不节;四、外来伤害;五、劳伤虚损;六、感受特殊之毒;七、痰饮瘀血。
所以,我会考虑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情志是指人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七情。
在
一般情况下,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不会致病;相反,由于长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
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瘰疬。
又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与排泄,若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滞,乳络不畅,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导致乳痈的发生。
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认为乳岩是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失荣之病,《医宗金鉴》认为乃“忧思恚怒,气郁血热
与火凝结而成”。
总之,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发生在乳房、胸胁、颈的两侧等肝经循行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或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症状。
了解到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有效疏导病人的情绪来着手,确定正确的袪病方案,而不至于搞错大方向,导致病情的延误。
其次,我会考虑痰饮瘀血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
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内在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
此外,患处部位所属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
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乳腺疾病一般会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初期的乳腺瘀堵表现为:结节,小、有压痛感;中期的乳腺囊肿表现为:大、厚、边界光滑、有痛感;后期则属于癌症了,表现为:硬、边界坑坑洼洼、无痛感。
并且,产生瘀堵的位置各不相同:有些女性是堵在乳房外侧,有些是位于乳头上下位置,还有一些是发生在乳房的内侧范围。
通过经络定位,我们就可以知道,乳腺疾病是发生在哪条经络上,也就是说,我们就可以考虑可能是胃经,可能是肾经,也可能是肝经发生了经络阻塞,那么,在治疗上,我们就可以从这条经络着手,进行乳腺疾病的治疗,正确考虑如何消除乳腺结节或囊肿。
又例如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痔疮,我们运用中医外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
就知道可以具体从三点来辨证,这三点就是:便、血、痛。
例如从患者大便的性质、软硬,每天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时出血情况,是否呈点滴养还是喷射养,大便表面是否附有鲜血或脓血;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各方面来分析病人的具体疮疡情况,然后再加以内外方法的治疗。
老师说过,中医外科的特色就是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辩证。
“望闻问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需要好好掌握,另外,我体会到在中医外科上,一定要注重观察,要重点掌握中医外科疾病辩证的辨病,阴阳辩证,部位辩证,局部辩证,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免诊断错误而耽误病情。
通过结合实际病况的分析,我发现,中医外科学对我们了解掌握外科疾病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中医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