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着,恩格斯从科学发展史方面分析了人类认识的三大领 域各门科学的事实,说明无机界、生物界、社会科学、思 维科学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相对,企图在科学领域获得最后 的、终极的真理是不可能的。恩格斯在这一分析过程中, 强调的是: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 真理的过程。任何知识(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对的、暂时 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正是通过无数相对真理 实现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绝对真 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每一 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颗粒或因素。二者 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样, 科学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杜林的错误不在于承 认有永恒真理,而在于离开相对性来谈绝对性,离开暂时 性来谈永恒性,离开有限性来谈无限性,是一种形而上学 的真理观。
综上所述,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ຫໍສະໝຸດ Baidu是不至上的,是至上性和非至上 性的辩证统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 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 的辩证统一。这一至上和非至上、 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的不断发展与解 决,推动着人类认识不断地向前发 展和不断地走向深化。
2、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阐述绝对真理和相 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在复杂科学问题上,杜林玩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等概念, 鼓吹人的认识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 等。恩格斯从两个方面批判这一观点:
第一,把一切科学认识宣布为永恒真理,就是有意封闭认识发展的道 路。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杜林却宣 布的“人类在某个时期达到了只运用永恒真理的地步”,这等于说人 类已经穷尽了真理,这样,“知识世界的无限性就现实和可能而言就 穷尽了,从而就实现了可以计数的数不尽的数这一著名的奇迹”。
2、杜林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在这里,恩格斯摘录了杜林的两段话。在第一段话中,杜林认为, 他所构造的道德原则适用于一切世界,不仅适用于人类,而且适 用于人以外的一切生物,适用于其他天体上的个人和公共生活。 所以,恩格斯讽刺说“这一次,我们一开始就被请到别的天体上 去旅行”。杜林的第二段话有三层含义:第一,道德原则是永恒 的。它凌驾于“历史之上和现今的民族特性的差别之上”,和数 学的认识一样是永久适用和普遍有效的。第二,真正的真理是根 本不变的。它不受一切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谁怀疑这一点, 就是思想的“极端紊乱”。第三,否认道德的一般的、永恒的原 则,是真正的虚无,甚至是“比单纯虚无主义更坏的东西”,是 大错特错的。杜林还诡辩说,悟性在认识中可能发生错误,但这 并不影响我们去获得永恒真理,并不排除对自然规律的绝对认识。 一句话,杜林认为道德原则和真正的真理都是永恒的。
限前进过程中才能实现。
第三,恩格斯论述了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这一矛盾的 办法。这个矛盾是:“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绝 对的。”这就是说,世世代代不断发展的人类具有认识无限发 展的物质世界的能力; “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 限的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就是说,人的思维不能脱离 具体的个人思维而存在,而个人的思维所能认识的东西是极为 有限的,而且还免不了犯错误。这就是矛盾。那么这个矛盾如 何才能解决呢?恩格斯指出:“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 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 能得到解决。”这就是说,这个矛盾的解决只能在子子孙孙无 限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思维 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 又是有限的。按照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 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实现来 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这样,科学地概括了人类思维 发展的辩证过程。
1、批判杜林的个人思维至上性,论述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
“思维的至上性”和“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杜林 的用语。思维的至上性是指认识的绝对性、无限 性和无条件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认识的相对 性、有限性和有条件性。因此,思维的至上性和 非至上性的关系,也就是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 限性的关系。恩格斯对这一关系进行了以下分析:
第二,只有停止对永恒真理的庸俗玩弄,才能正确地认识绝对真理和 相对真理的关系。在人类认识中,确实存在诸如“人不吃饭就会死 亡”、“巴黎在法国”、“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两个直角”等确 凿无疑的真理,但是,“如果有人喜欢对极简单的事物使用大字眼, 那么也可以说,这些科学的某些成果是永恒真理,是最后的终极的真 理”。如果有人企图把它们夸大到适用一切科学领域,那是反科学的。
第二,恩格斯论述了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关系, 指出“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 的人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认识是在一系 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 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这里所讲的“无条件的真 理权的那种认识”,是指绝对真理性的认识。“一系 列相对的谬误”,是指相对真理性的认识。简而言之, 思维的至上性、绝对真理性的认识是在人类生活的无
第一,恩格斯指出研究人的思维是不是至上的问题,应该首先确 定什么是“人的思维”。在恩格斯看来,人的思维不是指单个人 的思维,而是指“无数亿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的个人思维”。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只能认为整个人类思维是至上的、绝对的, 而根本不能错误地认为个人思维是至上的、绝对的。这样,杜林 鼓吹个人思维(主要是杜林个人的思维)是至上的,绝对可靠的, 具有无条件的真理权,混淆了他的个人思维和整个人类的思维。
第五章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一、杜林在真理、道德问题上的观点 (第1—5自然段)
二、批判杜林的真理论,阐明马克思 主义的真理观(第6—19自然段)
三、批判杜林的道德论,阐述马克思 主义的道德观(第20—26自然段)
1、杜林在思维和语言关系上的观点
杜林认为:“谁要是只能通过语言来思维,那他就永 远不懂得抽象的和纯正的思维是什么意思”。显然, 在杜林看来“抽象的和纯正的思想”是不需要语言的。 他企图用这种思维建立道德和法的永恒原则,否定道 德和法的历史性和阶级性。这一观点混淆了人和动物 的本质区别。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语言是思维的物质 外壳,是思维的工具,人类就是通过语言来从事思想 交流和思维活动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是思维 的物质外衣。语言又是人们彼此交际、交流思想的特 有工具。所以,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它是区分 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