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敏感性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 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市 中心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宁绍平原,位于宁波 市江北区西北部,东与镇海区相连,西 与余姚市接壤,北与慈溪市相临,南隔 余姚江与鄞州区相望,可谓是“众星拱 月”。辖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 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 其自然环境优美秀丽,而其山色,城池 更因“慈湖、云湖(英雄水库)、鄮湖 (毛力水库)”三湖之交相辉映而尤显 风姿。慈湖是慈城的点晴之笔,为慈城 增添了水灵秀气,而狮子山、大宝山、 清道山等却烘托了慈城的雄浑霸气。
综合评价值即代表了该空间地块的生态敏感程度,一般此分值相比较越高,则生态 敏感性越强。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将区域的生态环境按生态敏感性分为最敏 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四类 。
最敏感区 一般为有地表水影响区或坡度>20%区域,生态价值高。该区域对开发建设活动极 为敏感,一旦出现破坏干扰,不仅影响旅游区正常的开发建设活动的进行,而且有 可能会给区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属自然生态重点保护地段 对人类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对维持最敏感区的良好功能及气候环境等方 面起到重要作用,开发时必须慎重 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但若遭遇严重干扰会引起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破坏、 噪音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恢复慢 可承受一定强度的开发建设,土地可作多种用途开发
因子选择
因子选择原则
科学性原则:完备性、科学性、正确性。指标概念明确,具有科学内涵。 主成分性原则:依照重要性和对系统行为贡献率的大小排序,筛选出少数表征该系统 本质行为的最主要成分的因子。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因子尽量量化,对于难以量化而意义重大的指标可定性描述。 可操作性原则:因子可取性、可比性、可测性、可控性。 简洁与聚合原则:简洁性使因子容易使用,聚合有助于全面反映问题。
在基于GIS的敏感性分析中,不需要所有的数据都参与敏感性分析评价,要根据规 划内容的需要来选择的单因子。对于因子的评价包括两个概念:目标和属性。目标就是 研究评价因子要达到的状态;属性则是对因子具体的描述和要达到的指标。 在生态敏感性分析中常用的评价因子有:空气质量、植被、坡度、坡向、水文、景源等。
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以宁波慈城为例
汇报结构
1.0
基础理论
研究背景、意义 相关概念 研究进展 因子选择 技术路线
2.0 3.0
评价方法
数据获取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权重确立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 标准确定
案例介绍
基地概况 因子选择 因子分析 自然生态因子综合分析 结果应用
GIS建库
土地利用 包含镇域及镇区土地利用的所有空 间及属性数据的转换以及录入。 水文水资源 包含镇域现状水系面状及现状数据 及闸门、排涝站等数据;包含重要水库 的汇水分析以及地dem地形及遥感3D地 形等数据; 地质植被等 包含易发地质灾害点及区域以及当 地的植被类型等其他要素。
镇域土地利用
高生态敏感区
中生态敏感区 低生态敏感区 非生态敏感区
对人类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对维持最敏感区的生态功能与气候环境 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开发时必须慎重考虑
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但若遭受严重的干扰会引起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破坏、 噪音等污染,生态恢复慢 受人类干扰较小,可承受一般强度的开发建设,生态恢复较快 可承受一定的开发建设,土地可做多种用途开发
生态敏感性分区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 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生态敏感性分区
类型 极高生态 敏感区 定义 生态价值高区域,一旦出现破坏干扰,不仅影响正常的开发建设活动,而且有可能会 给区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属于自然生态重点保护地段,该区域严格控制发展
权重确立
权重确立
权重用来衡量单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越大,就表示该因子对敏感性的影响越 大。确定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中是关键的一步,往往受到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但 是要尽量减小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反映各项标准之间真实的相对关系。 目前被用于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的方法己有多种,如成对比较法、排队法、权衡分析 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成对比较法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与实用性的特 点,且应用比较广泛、较为常见 。
wk.baidu.com
研究意义
城市生态敏感区是城市中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区域划分和建设城市生态敏感区, 发展和控制相结合, 合理使 用土地, 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深入分 析和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能为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基础理论
1 2 3
研究背景、意义 相关概念 研究进展 因子选择 技术路线
4
5
研究背景、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工业的加速发展, 城市盲目扩张和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如大量占用耕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 给区域的生态环境 状况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 许多城市在土地利用规划和资 源开发过程中开始重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以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响应程度,直接反映了生 态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外界干 扰适应的能力。 生态敏感区是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对 内外干扰具有较强的恢复功能,其保护、生长、发育程度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慈城地质灾害
因子选择
自然生态因子属性
类别 项目 高程因子 分区 <20m 20—50m 50—100m 100—200m >200m <1m 1—2m 2—3m 3—4m >4m <2% 2%—8% 8%—15% 15%—25% >25% 低易发区 不易发区 <30m缓冲区内 30—50m缓冲区内 50—100m缓冲区内 100—200m缓冲区内 >200m缓冲区 河流自身 0—20m缓冲区内 20—50m缓冲区内 50—100m缓冲区内 >100m缓冲区 水系自身蓝线范围 0—15m缓冲区内 15—25m缓冲区内 25—50m缓冲区内 >50m缓冲区 <10m缓冲区 >10m缓冲区 生态林 经济林 属性值 1 3 5 7 9 9 7 5 3 1 1 3 5 7 9 5 1 1 3 5 7 9 9 7 5 3 1 9 7 5 3 1 5 1 7 3 说明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中敏感区 不敏感区 高敏感区 低敏感区
数据获取
整个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围绕着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表现而展开的, 因此空间数据来源、采集手段、生成工艺、数据质量都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 潜力、成本和效率。 空间数据的准确、高效的获取是GIS运行的基础。空间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 地图数据、野外实测数据、空间定位数据、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多媒体数据等等。不 同的数据有不同的采集方法,能够获取的空间数据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涉及到:
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根据GIS系统的计算结果,生成综合生态敏感性图,从而将计算结果直观地反映在 图形中,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地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域,为土地的合理配置、有 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介绍
1 2
基地概况 因子选择 因子分析 自然生态因子综合分析
3
4 5
结果应用
基地概况 面向宁波都市区 ----卫星城,城镇带
为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协调开发与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在选择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前, 首先应将生态规划引入其中,对规划区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以避免“建设
性破坏”,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充满自然气息的区域生境。
相关概念
生态敏感性 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性分区
基本步骤
根据评价因子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根据此矩阵进行比较,再计算产生权重。 计算因子的权重将每个因子依照其相互比较的重要度对应表格分别打分。计算出每一 行结果的几何平均值。将所有计算出几何平均值求和,再除各单行的几何平均值即为这 行因子的权重值 。 检验判断结果——整合度(C.I.)计算。在获得各因子的权重后,还要检验此结果是 否科学正确,因为这只是两个评价标准间的价值比较,对全体评价标准而言不一定具备 这样的价值。这时需要鉴于“整合度”(C.I.)来解决。
因子选择方法
生态敏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 地质敏感因子:地质断裂构造带 地貌敏感因子:石灰岩山地丘陵、 山地陡坡、山体、沙积地貌等。 水文因子。。。 人为因素:彼此共生、相互关联 通过资源的开发获得物质和环境 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资源环境以自身质量、数量分布 制约人类生存发展;
因地制宜的选取生态因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实用性。 例如:土壤侵蚀严重时考虑降水、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因子;沙漠化程度 严重时考虑土壤质地、植被、湿润指数、大风天数等因子; 也有学者以促进因素、限制因素来分类研究。
技术路线
遥感影像图 社会经济 统计数据 实地踏勘 调查资料 地形图,地质图, 城市规划图, 土地利用图等
坡 度
。 。 。
对结论进行分析
评价方法
1 数据获取 2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3 权重确立
4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数据获取
加权叠加法理论依据
加权叠加法是结合GIS的适宜性模型分析中使用最多最流行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就 是基于叠加的方法,将每个单因子的评价值与权重相乘,再累加求和。加权叠加法最适 宜于计算机技术,并且与GIS的叠加技术原理相同,因此加权叠加法与GIS可以很好的 契合。
数据源的选择 采集方法的确定 数据的进一步编辑与处理,包括错误消除、数学基础变换、数据结构与格式的重构、 图形的拼接、拓扑的生成、数据的压缩、质量的评价与控制等等,保证采集的各类数据 符合数据入库及空间分析的需求 数据入库,让采集的空间数据统一进入空间数据库。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生态因子选取
单因子分级及评价
这一步骤,需要将上一步骤选择出的各生态评价因子的原始信息(文字或不同比例图) 统一标准,进行等级化、数量化。根据空间分析目标的需要,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例 如评价等级可定为V-(Vl,V2,V3,V4)=(最敏感,敏感,低敏感,不敏感)4个等级表 示。将每一个定量化的单因子都用一张具有属性的图层表示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单因 子的图层可以是栅格的,也可以是矢量的,但是多以栅格图像为主,这是由于栅格图像 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依据因子分级标准做出单因子分析图。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求取评价结果值
进行了权重计算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空间分析叠加计算。其基本原理就是应 用加权叠加法,将各个单因子地图与各自所占权重相乘,对加权后的准则地图直接进行 GIS的算术叠加,最终得出规划区域中每个空间地块的综合得分值。 加权叠加法的计算公式为:
分级标准确定
数 据 获 取 数 据 分 析 获 取 结 论
利用遥感图像处 理软件解译
标准化处理 矢量化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子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人为因子分析
进行单因素分析
自然因子分析
多因子叠加分析 评价区域的土地 生态适敏感性分析图 水 水 农 高 源 域 田 程 保 护 区 自 然 保 护 区
。 。 。
建 成 区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三类
一类:针对某一单一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分析 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某一单一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酸雨、沙漠化、 土壤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盐渍化的动态敏感性、地址环境敏感性以及流域生态的敏感 性等;目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研究仅限于局部地区。 二类:场地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 以城市生态敏感性研究为基础。目前国内已制定出一套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指 标,为中、小尺度地域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 三类: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是由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共同决定。 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1、德尔菲法:通过专家选取因子,生态因子评分法和GIS技术对城市生态敏感性进 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及开发措施。 2、Arcinfo平台:通过制定各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标准及其权重,对各用地单项生态 因素敏感性等级及其权重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单因素叠加,按各土地利用单因子敏感性 分级形成各单因素图层,然后用加权多因素分析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层,并叠合现状 道路、水域、构筑物等得到生态敏感性模型。
综合评价值即代表了该空间地块的生态敏感程度,一般此分值相比较越高,则生态 敏感性越强。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将区域的生态环境按生态敏感性分为最敏 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四类 。
最敏感区 一般为有地表水影响区或坡度>20%区域,生态价值高。该区域对开发建设活动极 为敏感,一旦出现破坏干扰,不仅影响旅游区正常的开发建设活动的进行,而且有 可能会给区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属自然生态重点保护地段 对人类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对维持最敏感区的良好功能及气候环境等方 面起到重要作用,开发时必须慎重 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但若遭遇严重干扰会引起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破坏、 噪音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恢复慢 可承受一定强度的开发建设,土地可作多种用途开发
因子选择
因子选择原则
科学性原则:完备性、科学性、正确性。指标概念明确,具有科学内涵。 主成分性原则:依照重要性和对系统行为贡献率的大小排序,筛选出少数表征该系统 本质行为的最主要成分的因子。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因子尽量量化,对于难以量化而意义重大的指标可定性描述。 可操作性原则:因子可取性、可比性、可测性、可控性。 简洁与聚合原则:简洁性使因子容易使用,聚合有助于全面反映问题。
在基于GIS的敏感性分析中,不需要所有的数据都参与敏感性分析评价,要根据规 划内容的需要来选择的单因子。对于因子的评价包括两个概念:目标和属性。目标就是 研究评价因子要达到的状态;属性则是对因子具体的描述和要达到的指标。 在生态敏感性分析中常用的评价因子有:空气质量、植被、坡度、坡向、水文、景源等。
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以宁波慈城为例
汇报结构
1.0
基础理论
研究背景、意义 相关概念 研究进展 因子选择 技术路线
2.0 3.0
评价方法
数据获取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权重确立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 标准确定
案例介绍
基地概况 因子选择 因子分析 自然生态因子综合分析 结果应用
GIS建库
土地利用 包含镇域及镇区土地利用的所有空 间及属性数据的转换以及录入。 水文水资源 包含镇域现状水系面状及现状数据 及闸门、排涝站等数据;包含重要水库 的汇水分析以及地dem地形及遥感3D地 形等数据; 地质植被等 包含易发地质灾害点及区域以及当 地的植被类型等其他要素。
镇域土地利用
高生态敏感区
中生态敏感区 低生态敏感区 非生态敏感区
对人类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对维持最敏感区的生态功能与气候环境 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开发时必须慎重考虑
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但若遭受严重的干扰会引起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破坏、 噪音等污染,生态恢复慢 受人类干扰较小,可承受一般强度的开发建设,生态恢复较快 可承受一定的开发建设,土地可做多种用途开发
生态敏感性分区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 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生态敏感性分区
类型 极高生态 敏感区 定义 生态价值高区域,一旦出现破坏干扰,不仅影响正常的开发建设活动,而且有可能会 给区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属于自然生态重点保护地段,该区域严格控制发展
权重确立
权重确立
权重用来衡量单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越大,就表示该因子对敏感性的影响越 大。确定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中是关键的一步,往往受到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但 是要尽量减小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反映各项标准之间真实的相对关系。 目前被用于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的方法己有多种,如成对比较法、排队法、权衡分析 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成对比较法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与实用性的特 点,且应用比较广泛、较为常见 。
wk.baidu.com
研究意义
城市生态敏感区是城市中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区域划分和建设城市生态敏感区, 发展和控制相结合, 合理使 用土地, 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深入分 析和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能为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基础理论
1 2 3
研究背景、意义 相关概念 研究进展 因子选择 技术路线
4
5
研究背景、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工业的加速发展, 城市盲目扩张和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如大量占用耕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 给区域的生态环境 状况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 许多城市在土地利用规划和资 源开发过程中开始重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以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响应程度,直接反映了生 态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外界干 扰适应的能力。 生态敏感区是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对 内外干扰具有较强的恢复功能,其保护、生长、发育程度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慈城地质灾害
因子选择
自然生态因子属性
类别 项目 高程因子 分区 <20m 20—50m 50—100m 100—200m >200m <1m 1—2m 2—3m 3—4m >4m <2% 2%—8% 8%—15% 15%—25% >25% 低易发区 不易发区 <30m缓冲区内 30—50m缓冲区内 50—100m缓冲区内 100—200m缓冲区内 >200m缓冲区 河流自身 0—20m缓冲区内 20—50m缓冲区内 50—100m缓冲区内 >100m缓冲区 水系自身蓝线范围 0—15m缓冲区内 15—25m缓冲区内 25—50m缓冲区内 >50m缓冲区 <10m缓冲区 >10m缓冲区 生态林 经济林 属性值 1 3 5 7 9 9 7 5 3 1 1 3 5 7 9 5 1 1 3 5 7 9 9 7 5 3 1 9 7 5 3 1 5 1 7 3 说明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中敏感区 不敏感区 高敏感区 低敏感区
数据获取
整个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围绕着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表现而展开的, 因此空间数据来源、采集手段、生成工艺、数据质量都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 潜力、成本和效率。 空间数据的准确、高效的获取是GIS运行的基础。空间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 地图数据、野外实测数据、空间定位数据、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多媒体数据等等。不 同的数据有不同的采集方法,能够获取的空间数据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涉及到:
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根据GIS系统的计算结果,生成综合生态敏感性图,从而将计算结果直观地反映在 图形中,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地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域,为土地的合理配置、有 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介绍
1 2
基地概况 因子选择 因子分析 自然生态因子综合分析
3
4 5
结果应用
基地概况 面向宁波都市区 ----卫星城,城镇带
为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协调开发与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在选择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前, 首先应将生态规划引入其中,对规划区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以避免“建设
性破坏”,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充满自然气息的区域生境。
相关概念
生态敏感性 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性分区
基本步骤
根据评价因子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根据此矩阵进行比较,再计算产生权重。 计算因子的权重将每个因子依照其相互比较的重要度对应表格分别打分。计算出每一 行结果的几何平均值。将所有计算出几何平均值求和,再除各单行的几何平均值即为这 行因子的权重值 。 检验判断结果——整合度(C.I.)计算。在获得各因子的权重后,还要检验此结果是 否科学正确,因为这只是两个评价标准间的价值比较,对全体评价标准而言不一定具备 这样的价值。这时需要鉴于“整合度”(C.I.)来解决。
因子选择方法
生态敏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 地质敏感因子:地质断裂构造带 地貌敏感因子:石灰岩山地丘陵、 山地陡坡、山体、沙积地貌等。 水文因子。。。 人为因素:彼此共生、相互关联 通过资源的开发获得物质和环境 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资源环境以自身质量、数量分布 制约人类生存发展;
因地制宜的选取生态因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实用性。 例如:土壤侵蚀严重时考虑降水、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因子;沙漠化程度 严重时考虑土壤质地、植被、湿润指数、大风天数等因子; 也有学者以促进因素、限制因素来分类研究。
技术路线
遥感影像图 社会经济 统计数据 实地踏勘 调查资料 地形图,地质图, 城市规划图, 土地利用图等
坡 度
。 。 。
对结论进行分析
评价方法
1 数据获取 2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3 权重确立
4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数据获取
加权叠加法理论依据
加权叠加法是结合GIS的适宜性模型分析中使用最多最流行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就 是基于叠加的方法,将每个单因子的评价值与权重相乘,再累加求和。加权叠加法最适 宜于计算机技术,并且与GIS的叠加技术原理相同,因此加权叠加法与GIS可以很好的 契合。
数据源的选择 采集方法的确定 数据的进一步编辑与处理,包括错误消除、数学基础变换、数据结构与格式的重构、 图形的拼接、拓扑的生成、数据的压缩、质量的评价与控制等等,保证采集的各类数据 符合数据入库及空间分析的需求 数据入库,让采集的空间数据统一进入空间数据库。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生态因子选取
单因子分级及评价
这一步骤,需要将上一步骤选择出的各生态评价因子的原始信息(文字或不同比例图) 统一标准,进行等级化、数量化。根据空间分析目标的需要,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例 如评价等级可定为V-(Vl,V2,V3,V4)=(最敏感,敏感,低敏感,不敏感)4个等级表 示。将每一个定量化的单因子都用一张具有属性的图层表示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单因 子的图层可以是栅格的,也可以是矢量的,但是多以栅格图像为主,这是由于栅格图像 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依据因子分级标准做出单因子分析图。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求取评价结果值
进行了权重计算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空间分析叠加计算。其基本原理就是应 用加权叠加法,将各个单因子地图与各自所占权重相乘,对加权后的准则地图直接进行 GIS的算术叠加,最终得出规划区域中每个空间地块的综合得分值。 加权叠加法的计算公式为:
分级标准确定
数 据 获 取 数 据 分 析 获 取 结 论
利用遥感图像处 理软件解译
标准化处理 矢量化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子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人为因子分析
进行单因素分析
自然因子分析
多因子叠加分析 评价区域的土地 生态适敏感性分析图 水 水 农 高 源 域 田 程 保 护 区 自 然 保 护 区
。 。 。
建 成 区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三类
一类:针对某一单一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分析 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某一单一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酸雨、沙漠化、 土壤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盐渍化的动态敏感性、地址环境敏感性以及流域生态的敏感 性等;目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研究仅限于局部地区。 二类:场地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 以城市生态敏感性研究为基础。目前国内已制定出一套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指 标,为中、小尺度地域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 三类: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是由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共同决定。 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1、德尔菲法:通过专家选取因子,生态因子评分法和GIS技术对城市生态敏感性进 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及开发措施。 2、Arcinfo平台:通过制定各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标准及其权重,对各用地单项生态 因素敏感性等级及其权重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单因素叠加,按各土地利用单因子敏感性 分级形成各单因素图层,然后用加权多因素分析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层,并叠合现状 道路、水域、构筑物等得到生态敏感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