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GIS技术在生态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GIS实验报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报告专业名称:城乡规划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开课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室:建筑城规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姓名:王迪沈恩穗指导教师:实验时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 实验项目名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其他指导教师韩贵锋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以重庆某县为例,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县域的空间管制分区。
通过练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在ArcGIS环境下的实现矢量和栅格的坐标转换,基于DEM的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计算,栅格数据的重分类,带权重的空间叠加方法。
二、实验内容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个要素。
首先,单要素出发,依据对建设的适应性或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出发,进行单要素评估区划。
其次,根据重要性权重进行空间叠加,再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结合总规编制的要求,提出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结合地形和行政区划图对综合叠加结果进行说明,重点说明敏感区评价与空间管制的关系,以及评价结果如何引用到县域城乡规划之中。
结合评价结果说明县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实验方法:(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单因素评价-------确定权重--------综合叠加1.导入文件shp,找到地形的经纬度,在网站上找到四张dem图片,导入。
2.使用mosaic to new raster工具,把四张dem图拼贴在一起。
点击生成的图层,右键data, export data。
3.使用project 工具转化平面坐标系,分辨率默认30米。
4.在工具箱里搜索。
Mask,使用extract mask,第一个下拉菜单加入生成的图层,第二个下拉菜单选择shp,保存输出。
5.使用Special analyst工具,在里面选择surface analysis, slope生成坡度图。
6.打开新生成的坡度图的属性表,点击classify,reclassify,将数据分成四个级别。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GIS 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摘要:GIS 是一种功能十分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
近年来,GIS 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传统生态环境研究本身存在着局限,使得GIS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凸现出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并在不同的研究方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GIS、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应用1、GIS 简介GIS 是英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或Eeo-Information System 的缩写,可以简单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一个GIS 系统主要包括①空间数据输入子系统;②数据存储与检索子系统;③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子系统;④数据输出子系统。
功能构成包括:①数据采集、检验、编辑;②数据操作运算;③数据储存、组织;④数据查询、检索、统计、计算;⑤数据空间分析;⑥数据实现。
2、GIS 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研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GIS以其强大的空间与属性信息一体化管理及空间分析能力在不同的领域、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不断进入科研和应用领域,GIS 技术已具备了在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方面作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能力。
另外,GIS 技术的发展过程本身就包括其在生态环境科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发展,利用GIS 进行生态环境分析评价与规划决策等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体现出如下的优越性:①可以充分利用GIS 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动态、实时监测,获取丰富全面的信息;②利用GIS对生态环境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可以克服分析方法的不足,实现生态环境信息分析的空间与属性信息一体化分析与综合处理的功能,还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演变的模拟和预测;③ GIS 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与分析的效率高、成本低、精度高、用途广,较传统方法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优越性。
3、GIS 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3.1 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动态模拟。
GIS支持下的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 煌的成绩, 但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并未得到有效遏 制 , 局部地区有恶化趋势, 如水土流失、 荒漠化、 盐渍 化、 酸雨、 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非常 严重。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干 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反映程度 , 说明发生区域生态 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目前国内外对 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研究比较重视, 也取得了不少 成果。但大部分集中在对单个生态环境问题或国家
表 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Tab . 1 Indexes of eco environ m ent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and th eir we igh ts
三级指标 代码 类别 权重 C1 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敏感性 0 3821 降雨侵蚀力 0 1846 敏感性 C2 土壤质地 0 1038 C3 地形起伏度 > 20 m 的面积比重 0 0600 C4 未利用地面积比重 0 0337 B2 C5 石漠化敏感性 0 1213 碳酸盐岩出露面积 0 0195 C6 土壤侵蚀模数 0 0402 C7 > 15 坡地比重 0 0110 C8 林灌草覆盖率 0 0506 生 物 多样 性 及 生 B3 C9 0 3249 保护地面积比重 0 1890 境敏感性 C 10 受保护植物数目 0 1004 C 11 水旱灾害发生频率 0 0355 B4 酸雨敏感性 0 1717 C 12 酸溶性岩石面积比重 0 0269 C 13 酸性土比重 0 0467 C 14 农耕地面积比重 0 0830 C 15 年平均降水量 0 0151 C 1 中的最大小时和 24 h 降水量、 C 12 和 C 15 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气象局统计年报 ; C 2 、 C 4、 C 13和 C 14来源于贵州省 1∃1 000 000土 地利用现状电子 地图 ( 2002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 ; C 3、 C5 、 C 6、 C7 、 C 8 和 C 12来源于贵州 省 1∃1 000 000电 子地图 ( 2001年贵 州省石漠 化遥感调 查 ) ; C 9 和 C 10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处统计资料。 一级指标 A 代码 B1 权重 二级指标 类别
生态环境检测中GIS的应用

生态环境检测中GIS的应用摘要: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进一步的加快,全球的环境也在迅速的恶化。
生态问题也成了当今社会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而对当今的环境问题进行收集,存储成为了改变和利用今天的生态环境的重点。
生态环境情况的收集和存储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但是生态环境是一个范围较大,周期较长,数据较多的课题,加上生态环境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会造成生态环境数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
因此,利用GIS技术建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进行生态环境的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检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把GIS应用于生态环境的检测中,利用GIS技术建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对生态环境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并合理利用,加快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
一、GIS应用于生态环境的检测中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GIS技术可以对生态环境的资源,社会经济问题等进行综合的分析。
可以在区域和时间两方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实际的具体化的研究。
在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时,就可以利用GIS的分析功能,先对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控和检测,进而扩大范围,对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整体评价。
另外,GIS系统自身的发展就说明了人类在对生态环境方面研究的深入的发展,GIS在生态环境的分析和规划中体现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检测系统的优越性:1.可以利用GIS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的,全面的,综合的检测和分析,从中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可以利用GIS对生态环境的数据处理意见与空间分析克服人类的分析方法的不足,实现生态环境检测中空间的信息分析与信息属性一体化的综合性的处理功能,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现有的生态环境的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测出生态环境的演变。
GIS实验报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报告专业名称:城乡规划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开课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室:建筑城规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姓名:王迪沈恩穗指导教师:实验时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 实验项目名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其他指导教师韩贵锋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以重庆某县为例,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县域的空间管制分区。
通过练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在ArcGIS环境下的实现矢量和栅格的坐标转换,基于DEM的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计算,栅格数据的重分类,带权重的空间叠加方法。
二、实验内容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个要素。
首先,单要素出发,依据对建设的适应性或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出发,进行单要素评估区划。
其次,根据重要性权重进行空间叠加,再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结合总规编制的要求,提出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结合地形和行政区划图对综合叠加结果进行说明,重点说明敏感区评价与空间管制的关系,以及评价结果如何引用到县域城乡规划之中。
结合评价结果说明县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实验方法:(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单因素评价-------确定权重--------综合叠加1.导入文件shp,找到地形的经纬度,在网站上找到四张dem图片,导入。
2.使用mosaic to new raster工具,把四张dem图拼贴在一起。
点击生成的图层,右键data, export data。
3.使用project 工具转化平面坐标系,分辨率默认30米。
4.在工具箱里搜索。
Mask,使用extract mask,第一个下拉菜单加入生成的图层,第二个下拉菜单选择shp,保存输出。
5.使用Special analyst工具,在里面选择surface analysis, slope生成坡度图。
6.打开新生成的坡度图的属性表,点击classify,reclassify,将数据分成四个级别。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摘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指对于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价和分析,是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与基础。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撑,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精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引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压力。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关键。
GIS技术具有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的优势,可以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有效支撑。
2.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2.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关键因素构成,包括地理因子、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社会经济因子等。
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价生态环境的敏感性。
2.2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计算出不同区域的敏感性评价指数,从而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制定。
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的应用利用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后,可以得到不同区域的敏感性等级和分布情况。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调整、生态补偿政策、环境监测与预警等。
3.2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例如生态监测与评估、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保护区划等。
通过将GIS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与保护。
4. 实例分析本文以某市为例,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实例分析结果表明,GIS技术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保护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潜力。
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它们的综合应用为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GIS 可以整合多种来源的数据,如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形成一个综合的生态环境数据库。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例如,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GIS 可以用于绘制森林分布图,记录森林的类型、面积、年龄结构等信息。
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还可以监测森林的生长状况、火灾风险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利用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确定森林保护区的范围,规划合理的采伐区域,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资源管理中,GIS 可以整合水文数据、地形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水资源模型。
通过模拟水流的路径和速度,评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GIS 还可以用于监测水污染的扩散范围,确定污染源的位置,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定位系统(GPS)则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实现精确定位的技术。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GPS 主要用于野外调查和监测工作。
工作人员可以携带 GPS 设备,准确记录采样点、监测点的位置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研究人员可以在动物身上安装 GPS 追踪器,实时获取动物的活动轨迹和栖息地范围。
这有助于了解动物的迁徙规律、行为习性,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宝贵的资料。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GPS 可以与其他监测设备相结合,如水质监测仪、大气监测仪等,准确记录监测数据的位置信息,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有效地监测和保护生态环境,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地理信息系统(GIS)便是其中之一。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生态监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生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
在生态监测中,GIS 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如地形、土壤、植被、气候等,为生态研究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GIS 在生态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格局进行分析。
通过对地形、植被、土地利用等数据的整合和分析,GIS 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不同生态系统的分布范围和边界。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 GIS 来绘制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分布图,了解它们的空间格局和相互关系。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规划和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时,通过 GIS 分析可以确保保护区涵盖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关键的生态廊道,从而提高保护的有效性。
其次,GIS 有助于对生态环境要素的动态监测。
例如,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监测到植被覆盖的变化、土地利用的转变以及水体的动态变化等。
这为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过程的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比如,通过监测森林植被的覆盖变化,可以了解森林的生长状况和受到的干扰程度;通过监测水体的面积和水质变化,可以评估水资源的状况和水污染的情况。
而且,GIS还能够结合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生态环境要素的未来变化趋势,为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再者,GIS 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具有关键意义。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当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在许多行业与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在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生态环境评价领域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有着较为形象、直观的优点。
生态环境评价与GIS等信息技术相结合之后,能够对数据实现动态的变化。
因此,实现GIS与生态环境评价之间的有效结合是非常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GIS;Geodatabase;生态环境评价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已经在很多行业与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生态环境评价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其环境模型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快速的处理多种问题,使GIS可以充分发挥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的能力。
一、GIS的定义及应用1、GIS的定义GIS的英文全拼是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者Eco-InformationSystem,可以简单定义为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还有一种说法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义为针对某种特定的应用目标而建立的空间信息系统,其建立的基础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网络等,该技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相关的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查询,处理、分析、更新等。
2、GIS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GIS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GIS技术已经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换言之,如果人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与空间位置之间存在着关联,那么就能够利用GIS对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当前,在很多领域中都已经明显地显现出了应用GIS的各种经济方面与社会方面的效益。
例如:矿产资源调查、环境评价与监测、专题地图制图、土地与水资源调查管理、资源开采、管网与交通模拟模型、导航系统、城市规划。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加快,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对环境实行环境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工作之一,做出环境评价之后,在环境的质量上有所掌握,对于进行下一步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否要排除污染还是加强保护都是基于环境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新兴的GIS技?g在环境评价领域中得以使用,对于环境评价工作的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就GIS技术与环境评价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GIS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关键词】:GIS生态环境评价;运用【引言】: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深入,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正日益显露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由于它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各类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提供直观、精确的决策信息,在资源、农业、国防、通信、交通、金融以及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城市或地区利用GIS技术建立起了地质和生态方面的信息系统,如城市和区域岩溶塌陷评价、崩滑流地质灾害区域评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评价等。
在生态评价和环境保护领域,GIS也得到了一些初步应用,主要包括区域林业、农牧业、水环境等因子的现状和趋势评价,土壤、气候、环境的生态适应性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和趋势、对策研究,生物群落聚集规律、消亡趋势分析,环境污染区域评价等。
1、GIS与环境评价内涵GIS技术可定位为集数据采集、数据模拟、处理、分析检索以及表达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简言之,若人们的研究对象与地理空间之间有密切关系,就能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相关性问题。
目前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已在社会各行业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
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成功运用到城市规划、矿产资源调查、资源开采、水土资源调查等方面。
生态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包含非生物自然、生物群落等多种因素。
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均由自然因素组成,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有潜在、间接的影响。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1. 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吴江东部地区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吴江东部地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吴江东部地区的地理、气候、土壤、植被等基础数据,建立了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原理和敏感性评价方法,选取了包括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等在内的多个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选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采用适宜的模型和算法,对各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量化评估。
通过叠加分析和综合评价,确定了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识别出高敏感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提出了吴江东部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建议,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GIS在生态敏感性分析领域的应用,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文通过对吴江东部地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吴江东部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对于科学评估生态环境状况、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概述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概述摘要: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将GIS技术融入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能够准确、快速地监测和获取生态环境信息。
本文概述了GIS技术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情况,GIS技术的运用为更好地监测、评价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技术及数据支撑。
关键词:生态环境; GIS;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趋势,不仅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威胁人类健康。
准确评价生态环境的质量、把握其演化规律是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
生态环境评价是指对生态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及措施,是预防生态环境问题、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定生态环境规划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
生态环境评价一般可分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选定指标体系,运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评判某区域的生态环境优劣,评价结果可作为环境现状评价或环境影响评价的参考标准,也可为环境规划和建设提供基本依据。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与评价,提出减少影响或者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1]。
1. 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是集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GIS于20 世纪60 年代起源于北美,在我国的开发与应用始于70 年代。
直到1987 年底,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建立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GIS技术应用与研究的开始[2]。
GIS不同于其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关键在于其空间分析功能,利用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网格分析、邻近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等)可以方便高效的应用几何、逻辑、代数等运算,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可以对所选评价区域建立模型并进行详细的监测、分析和成图,获取最终的评价结果[3]。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其他各种用来描述生态环境地质的数据信息有机的结合,提供直观和精确的决策信息,在我国资源、农业、地区规划以及国防、通信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作用做了研究。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生态评价;数据信息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025-01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首先需要对地区的地面、地下空间的资源以及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并分析,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以及全面性,同时对地区以及周边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
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是生态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技术由于其落后的设备以及操作方式导致在生态评价中效率较低,而随着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现代化技术如GIS技术等投入到了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的实际应用里,GIS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生态环境评价的效率,从而加快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数据的获得,并且能够提高数据的全面性、直观性和精确性,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了更完善的数据支持。
一、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基本内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过于广泛和复杂,相比于其他的数据测量项目,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评价经验进行借鉴。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数据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目前还不存在可以将此数据库中数据全面综合评价的数据系统,所以在现阶段,在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时,主要将其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主要用来评价地区的基本地质情况以及灾害发生概率指标。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础,其综合了影响地质环境的诸多要素,在不同的数学模型中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将该地区地质类型分类[1]。
同时,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能够对该地区地质环境恶化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研究,并对地质灾害现象做出具有一定的等级评价和时间预测。
GIS技术在生态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叠加分析的原理方法
?基于GIS技术的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中应用的
直接功能就是叠加。叠加分析是根据参加复合
的数据层各类别的空间关系,重新划分空间区 域,使每个空间区城内各空问点的属性组合一 致.简单的说就是,将2个或2个以上图层相互 计算.得到一个新的图层。该图层的数据记录 了重新划分的区域,而属性数据库结构中则包 含了原来的各个复合的数据平面的属性数据库 的所有的数据项。一般来说,进行叠加操作的 图层.必须在相同的坐标系内。
单因子分级及其评价
这一步骤,需要将上一步骤选择出的各生态评价因子 的原始信息 (文字或不同比例图 )统一标准,进行等级化、 数量化 。
根据空间分析目标的需要, 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 。例 如评价等级可定为 V-(V1 ,V2,V3,V4)=(最敏感,敏感, 低敏感,不敏感 )4个等级表示。将每一个定量化的单因子 都用一张具有属性的图层表示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单因 子的图层可以是栅格的,也可以是矢量的,但是多以栅格 图像为主,这是由于 栅格图像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 。 依据因子分级标准做出单因规划目的主要是制止对自然环境的 人为消极作用.维持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 其功能特征.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提高其生 态系统或自然环境对人为负荷的稳定性或承载力。 而地形因子、植被因子以及水体因子对此都有影响。
①地形因子:地形是区域的骨架和背景,在区域生 态环境与景观质量中.地形有着重要的影响。本 研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指标进行评价.
生态因子的选取
?在基于GIS的敏感性分析中,不需要所有的数据 都参与敏感性分析评价,要根据规划内容的需要 来选择单因子。对于因子的评价包括两个概念: 目标和属性。目标就是研究评价因子要达到的状 态,例如是为了“保护资源”还是为了“建设开 发”;属性则是对因子具体的描述和要达剑的指 标,例如“植被的覆盖率的多少”或是“水体的 分布情况”。
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地理信息技术(GIS)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工具,正逐渐成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GIS技术具有空间分析、数据可视化和模型建立等优势,可以较准确、高效地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
一方面,GIS技术可以用于生态环境监测。
通过采集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和其他数据源,构建地理数据库,绘制地图等,可以实时监测并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等,进一步了解环境状况和趋势,发现环境问题并及时应对。
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对森林覆盖、湿地区域、土地退化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GIS技术也可以用于生态环境评价。
通过GIS平台,将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和模型相结合,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生态景观格局、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进行评估,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合理的用地规划、环境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
例如,可以利用GIS技术评估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找出受到污染影响较大的区域以及潜在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势,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空间分析的准确性、增强数据可视化和模拟仿真能力等。
同时,GIS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质量、数据量大、计算量大等问题,需要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综合而言,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GIS技术将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GIS技术的应用

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GIS技术的应用摘要:近年来,信息全球化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一个过程中,GIS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技术将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数据相互融合,它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
因此,GIS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将GIS技术应用于环境地质评价,可以提高相应的工作效率,同时实现综合的评价。
在这样的形势下,本文将GIS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地质的评价之中,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地质评价;GIS技术;应用以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为基础,借助GIS技术既能保证评价思路的准确性,又能提高相应的技术水平,建立有效的数据库。
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GIS技术的优势,实现数据与信息的结合,确保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并同时应用于所有领域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满足发展的需要。
一、基本思路对资源的合理开发是我们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的主要目的,这种目的是为了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提供保护措施,进而满足工作的要求。
所以当你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时候,从区域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入手,遵循发展规律。
在动态上主要是针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不变的情况,需要利用GIS技术来推进这些线条并以视觉方式显示,以显示区域和地质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案。
只有综合开发要求,保证评价思路的准确性,才能实现当前的发展目标。
它可以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建造,其中包含图形、数据、编辑和空间分析等等。
可以说实现空间和数据库的建立信息的多种用途也可用于后续分析发展,以满足数字社会的需要。
生态学利用GIS技术实现环境地质评价指标的价值采集和模型分析。
因此,评估模型被用于分析。
我们应该从地质灾害的脆弱性和生态脆弱性入手,保证地质质量和环境因素变化的合理性,还可以分析主题数据以完成多个注释,实现动画平台的工作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便是其中之一。
GIS 凭借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通过地图、图表、报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GIS 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系统评估、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与决策等。
首先,GIS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GIS 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跟踪。
例如,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信息,再通过 GIS 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如森林砍伐、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
同时,结合 GPS 定位技术,可以对重点污染源、生态保护区等进行精确定位和监测,为生态环境监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GIS 有助于进行生态系统评估。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包括生物群落、生态过程和环境要素等多个方面。
GIS 可以整合生态系统的各种数据,如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动物等,建立生态系统模型,评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价值。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评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GIS 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等,它们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
GIS 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清查和制图,建立资源数据库,实现对资源的动态管理和合理配置。
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中,GIS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等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02.GIS技术在生态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生态因子的选取
对于同一个目标,可以对应多个属性,而不同 的目标也可能会对应同一个因子的属性。在选取因 子时需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是完整,易于理解; 其次是可以定量,即可以用数量化的指标表示, 或是能用特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定量指标; 第三是可操作性,这里强调的是因子的可取性 (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可比性、可测性(所 选的因子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测量得到的或 可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的)、可控性(必须是能 根据生态价值、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来理性调控 的)等 .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综合评价值即代表了该空间地块的生态敏感程 度,一般此分值相比较越高,则生态敏感性越 强。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将区域的 生态环境按生态敏感性分为最敏感区、敏感区、 最敏感区、 最敏感区 敏感区、 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四类 。 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最敏感区一般为有地表水影响区或坡度>20% 最敏感区 区域,生态价值高。该区域对开发建设活动极 为敏感,一旦出现破坏干扰,不仅影响旅游区 正常的开发建设活动的进行,而且有可能会给 区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属自然生态重点 保护地段; 敏感区对人类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 敏感区 对维持最敏感区的良好功能及气候环境等方面 起到重要作用,开发时必须慎重;
GIS技术在生态敏感性评 GIS技术在生态敏感性评 价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GIS常用的空间分析 叠加分析的原理方法 理论依据 数据获取 生态因子的选取 单因子分级及其评价 权重确立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评价技术流程
GIS常用的空间分析 GIS常用的空间分析
下面以ARCGIS软件为例介绍在众多的GIS的空 间分析功能中经常使用的几种 : 表面分析 空间查询分析 缓冲区分析 叠置分析 网络分析 三维分析
Arcgis在生态敏感性评价中的分析运用--以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

▲HUANJINGYUFAZHAN23——以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贺映娜(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陕西 西安 710000)摘要:本文以河北省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示例,在Arcgis 技术的软件支持下,对流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空间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针对敏感因子选取、综合评价、单因子评价,把综合评价的结果直接划分为:低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以及极敏感四个等级,运用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的方法研究可以得出:清水河小流域主要表现为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河道周围。
对比传统方法,采用Arcgis 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在较广区域内不仅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同时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关键词:Arcgis;小流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X826 文章编号: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0-0023-02DOI:10.16647/15-1369/X.2019.10.013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Arcgis i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Taking Qingshuihe ecological clean small watershed as anexampleHe Yingna(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Xi’an Shaanxi 7100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Qingshuihe ecological clean small watershed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carries out spati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the basin under the software support of Arcgis technolog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re directly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low sensitivity, moderate sensitivity, high sensitivity and extreme sensitivit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Qingshui River small watershed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 sensitiv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and the extremely sensitive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rive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using Arcgis not only has strong practicality in a wide area, but also th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results.Key words: Arcgis; Small watershed; Ecological sensitiv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1 项目基本情况清水河小流域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位于低山丘陵地块,是寒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季候,年平均的降水量530mm,土壤主要是褐土和棕壤为主,森林的覆盖率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叠加分析的原理方法
基于GIS技术的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中应用的 直接功能就是叠加。叠加分析是根据参加复合 的数据层各类别的空间关系,重新划分空间区 域,使每个空间区城内各空问点的属性组合一 致.简单的说就是,将2个或2个以上图层相互 计算.得到一个新的图层。该图层的数据记录 了重新划分的区域,而属性数据库结构中则包 含了原来的各个复合的数据平面的属性数据库 的所有的数据项。一般来说,进行叠加操作的 图层.必须在相同的坐标系内。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低敏感区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但若遭遇严 低敏感区 重干扰会引起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破坏、 噪音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恢复慢; 不敏感区可承受一定强度的开发建设,土地可 不敏感区 作多种用途开发。 根据GIS系统的计算结果,生成综合生态敏感性 综合生态敏感性 图,从而将计算结果直观地反映在图形中,生 态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地分为不同的生态 区域,为土地的合理配置、有续开发提供科学 依据。
数据获取
整个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围绕着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 分析和表现而展开的,因此空间数据来源、采集手段、生成工 艺、数据质量都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潜力、成本和 效率。 空间数据的准确、高效的获取是GIS运行的基础。空间数据的 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地图数据、野外实测数据、空间定位数据、 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多媒体数据等等。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 采集方法,能够获取的空间数据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涉及到: ①数据源的选择;②采集方法的确定:③数据的进一步编辑与 处理,包括错误消除、数学基础变换、数据结构与格式的重构、 图形的拼接、拓扑的生成、数据的压缩、质量的评价与控制等 等,保证采集的各类数据符合数据入库及空间分析的需求;④ 数据入库,让采集的空间数据统一进入空间数据库。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进行了前两步骤的评分赋值和权重计算后,在 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空间分析叠加计算。其基 本原理就是应用加权叠加法,将各个单因子地 图与各自所占权重相乘,对加权后的准则地图 直接进行GIS的算术叠加,最终得出规划区域 中每个空间地块的综合得分值。 加权叠加法的计算公式为:
单因子权重分析表
叠加分析的原理方法
根据已输入图层的属性数据分类,可以将叠加计 算方法分为4种(Malczewski.1999),分别是算 数叠加、逻辑叠加、概率叠加和模糊叠加。在生 态敏感性分析中常用的是算数叠加和逻辑叠加。 假定叠加的输入图层为A和B,输出的结果图层为 C,算术叠加和逻辑叠加的操作可以表示为: (1)算术叠加 算术叠加包括:加、减、乘、除四种基本逆算。 叠加图层C中每一个单元的值为图层A和B相应位 置单元值运算结果.
(2)计算因子的权重将每个因子依照其相互比较的重要 度对应表格分别打分。计算出每一行结果的几何平均 值。将所有计算出几何平均值求和,再除各单行的几 何平均值,即为这行因子的权重值 。 (3)检验判断结果——整合度(C.I.)计算
在获得各因子的权重后,还要检验此结果是否科学正确, 因为这只是两个评价标准间的价值比较,对全体评价标准而言 不一定具备这样的价值。这时需要鉴于整合度来解决。 C.I.=(合计得分的算术平均 项目数 /(项目数 合计得分的算术平均-项目数 项目数-1) 合计得分的算术平均 项目数)/ 项目数 C.I.=0表示完全整合。 一般的C.I.值在0--0.1之间,有时根据需要允许达到0.15。 如果在此区间内,说明此权重的计算结果是合理可行的。
权重确定
(1)根据评价因子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成对比较 法源于层次分析法,因此也需要根据比例矩阵 进行比较,计算产生权重。 将因子的一对比较值定为1、3、5、7、9(A对 1 3 5 7 9(A B时的情况),相反时按1、1/3、1/5、1/7、 B ) 1 1 3 1 5 1 7 1/9
权重确定
单因子分级及其评价
这一步骤,需要将上一步骤选择出的各生态评价因子 的原始信息(文字或不同比例图)统一标准,进行等级化、 统一标准, 统一标准 进行等级化、 数量化。 数量化 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例 根据空间分析目标的需要,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 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 如评价等级可定为V-(V1 ,V2,V3,V4)=(最敏感,敏感, 低敏感,不敏感)4个等级表示。将每一个定量化的单因子 都用一张具有属性的图层表示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单因 子的图层可以是栅格的,也可以是矢量的,但是多以栅格 栅格图像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 图像为主,这是由于栅格图像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 栅格图像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 依据因子分级标准做出单因子分析图。
旅游区保护计划因子权重计算
生态因子 高程 坡度 坡向 植物多样性 水体分布 水体缓冲析 高程 1 3 1/3 7 5 3 坡度 1/3 1 1/5 5 3 1 坡向 3 5 1 9 7 5 植物多样性 1/7 1/5 1/9 1 1/3 1/5 水体分布 1/5 1/3 1/7 3 1 1/3 水体缓冲分析 1/3 1 1/5 5 3 1 几何平均值 0.3942 1.0000 0.1841 5.431 2.5365 1.0000 权重值 0.0374 0.0948 0.0175 0.515 0.2406 0.0948
生态因子的选取
②植被因子: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最敏感的 自然要素,是保护生态基因库和改善环境的重要 因素,起着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 良好生态环境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植被多样性指 标进行评价。 ③水体因子:水体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周边地方生物多样性价值高,有保护价值。规 划区大小水体星罗棋布,是构成特色景观的重要 因素。本研究采用水体分布及水体缓冲分析指标 进行评价。
GIS技术在生态敏感性评 GIS技术在生态敏感性评 价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GIS常用的空间分析 叠加分析的原理方法 理论依据 数据获取 生态因子的选取 单因子分级及其评价 权重确立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评价技术流程
GIS常用的空间分析 GIS常用的空间分析
下面以ARCGIS软件为例介绍在众多的GIS的空 间分析功能中经常使用的几种 : 表面分析 空间查询分析 缓冲区分析 叠置分析 网络分析 三维分析
生态因子的选取
对于因子具体的选择方法是要通过对具体实例 问题的分析而产生的,一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 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作为选择的辅助手段, 当问题较复杂时,还可以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来选择确定。在生态敏感性分析中常 用的评价因子有:空气质量、植被、坡度、坡 向、水文、景源等。
生态因子的选取
旅游地生态规划目的主要是制止对自然环境的 人为消极作用.维持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 其功能特征.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提高其生 态系统或自然环境对人为负荷的稳定性或承载力。 而地形因子、植被因子以及水体因子对此都有影响。 ①地形因子:地形是区域的骨架和背景,在区域生 态环境与景观质量中.地形有着重要的影响。本 研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指标进行评价.
权重确定
目前被用于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的方法己有多种, 如:层次分析法、排队法、权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排队法、权衡分析法等。 由于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 层次分析法 简洁性与实用性的特点,且较为成熟,应用比 较广泛、最为常见。本文的权重确定采用了以 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成对比较法 成对比较法。 成对比较法 应用成对比较法进行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的基本 步骤如下: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综合评价值即代表了该空间地块的生态敏感程 度,一般此分值相比较越高,则生态敏感性越 强。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将区域的 生态环境按生态敏感性分为最敏感区、敏感区、 最敏感区、 最敏感区 敏感区、 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四类 。 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最敏感区一般为有地表水影响区或坡度>20% 最敏感区 区域,生态价值高。该区域对开发建设活动极 为敏感,一旦出现破坏干扰,不仅影响旅游区 正常的开发建设活动的进行,而且有可能会给 区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属自然生态重点 保护地段; 敏感区对人类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 敏感区 对维持最敏感区的良好功能及气候环境等方面 起到重要作用,开发时必须慎重;
旅游区保护计划因子分级
权重确立
权重(weight)用来衡量单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 权重 越大,就表示该因子对敏感性的影响越大。确定权重 在生态敏感性分析中是关键的一步,往往受到决策者 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是要尽量减小人为因素带来的误 差,反映各项标准之间真实的相对关系。 在因子叠加分析过程中,对权重也需要进行标准化处 标准化处 理,使所有的权重值之和为1。当存在多个因子时, 所有的因子权重表示为
GIS的出现.尤其是叠加功能的使用,使生态敏感性
分析手段大大简化,研究走向深入,分析和评价的技术 区域完善成熟和精确 。
理论依据
基于GIS技术的生态敏感性分析以加权叠加法 为理论方法。加权叠加法是结合GIS的适宜性 模型分析中使用最多最流行的方法。其基本原 理就是基于叠加的方法,将每个单因子的评价 值与权重相乘,再累加求和。加权叠加法最适 宜于计算机技术,并且与GIS的叠加技术原理 相同,因此加权叠加法与GIS可以很好的契合。
生态因子的选取
在基于GIS的敏感性分析中,不需要所有的数据 都参与敏感性分析评价,要根据规划内容的需要 来选择单因子。对于因子的评价包括两个概念: 目标和属性。目标就是研究评价因子要达到的状 态,例如是为了“保护资源”还是为了“建设开 发”;属性则是对因子具体的描述和要达剑的指 标,例如“植被的覆盖率的多少”或是“水体的 分布情况”。
高程评价图
坡评价图
坡向评价图
植被多样性评价图
水体分布评价图
水体缓冲分析评价图
生态敏感性分析灰度图
生态敏感性分析分级图
叠加分析的原理方法
(2)逻辑叠加
逻辑叠加是根据布尔运算进行,包括AND(交)、OR(并)、 NOT(补)三种运算.在属性数据库中.逻辑字段用1,0 表示。一般1为真,0为假。采用1,0表示,就可以将叠 加的运算表示为:A AND B就相当于A*B,A OR B就 相当于A+B.但是,逻辑运算NOT是计算图层A或者图 层B的补集,得到结果图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