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训看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
大学精神文化结构论文
大学精神文化的结构分析摘要: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它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趋同性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特征和目标追求。
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由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使命与愿景、大学校训构成。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愿景;校训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人们对大学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关于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结构,学者们的讨论已经很多,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三分”说;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四分”说;还有包括价值理念及大学精神、大学形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大学环境在内的“五分”说。
无论哪种学说,都不否认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本文正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大学的精神文化进行分析。
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指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趋同性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特征和目标追求,它可以体现大学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笔者认为大学的精神文化结构应当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与愿景、校训。
1大学精神文化的结构分析1.1大学理念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大学理念”就是人们对大学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是对大学形而上的价值判断,它包含“大学是什么、如何办大学、大学如何育人”这样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中,“大学是什么”构成大学理念中的核心理念,是对大学本质的回答。
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指出:“从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形式看,大学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组成,探索各种知识的场所。
”“如果要用简短而又通俗的语言来阐明‘大学是什么’,可以用一句古语来表达,就是‘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
“如何办大学”构成大学理念中的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高校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训作为高校文化的核心精神,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品德修养。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分析研究这一话题,探讨如何将校训精神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以推动高校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校训精神的定义和意义校训是高校的精神灵魂和价值观所在,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
校训精神所包含的理念和价值观能够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弘扬校训精神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出发点。
校训精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彰显学校的特色和传统校训精神是学校的独特标识和文化符号,它凝练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
通过校训精神,学校可以展现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塑造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
2. 引导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人生观校训精神蕴含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是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引导。
学生在接受校训精神的熏陶和引导下,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3. 凝聚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校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归属,是学校文化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在校训精神的引领下,师生之间能够产生共鸣和认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校训精神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1. 建立校训精神教育体系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校训精神教育体系,将校训精神融入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座、教材、教师讲解等形式深入宣传校训精神;在管理服务中,可以通过制度规定、活动组织等方式引导师生践行校训精神。
还可以在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方面增设校训精神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受和熏陶校训精神。
2. 建设校训精神文化场所学校可以建设一些校训精神文化场所,如校训广场、校训墙、校训馆等,用以展示校训精神,激发师生对校训精神的认同和共鸣。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要结合 大学研究高 深学问 、 培养高素质 人才的特点 , 充分 调动学 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 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 使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 中感悟校训精神 , 获取做人与做事的真谛。 北京信息科技 大学建立 了“ 院院有品牌 , 月 月办竞赛 ” 的校 园 科技 创新活动体 系 , “ 机械创新设计 竞赛 ” 、 “ 光 电设计 竞赛 ” 、 “ 机
关键词 : 校 训 大 学 文 化 核 心 价 值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0 9 . 0 2 2
在 知识 经济盛行 的当下 , 大学蕴藏 于知 识累积 、 传播和创新 等 基本活动之 中的文化特性 , 已经成 为其赖 以生存 、 发展 的重要 根基 和血脉 , 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基本标志和特征 。大学文化 建设 必须优化顶层设 计 , 锻造核心价值 , 引领 师生发展 。北 京信 息科技 大学立足实 际, 集思广益 , 凝练 出了“ 勤以为学 , 信 以立身 ” 的校训精神 , 并在 大力 践行之 中 , 对深入推 进大学文化建设 积淀 了有益的经验与思考 。
1 凝练校训精神 。 确 立校 园文化核 心价值
取一枚 晶莹剔 透 的果实 装入行囊 , 同时 , 开启 四年 前封存 的心愿 集装箱 ……校训精神经过独具匠心的浸润 , 成为学子身上永不泯 灭的烙印 。
3 拓展 活动载体 。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内涵 大学文化建设应融入政策宣讲 、 文化艺术 、 社会实践 、 科技创 新等工作 , 不断丰富形式 , 拓展活动面 向 , 提升文化品位。尤其是
!
No. 5
校训文化与精神立校 思想感悟
校训文化与精神立校思想感悟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我们学校提出了校训。
校训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气质的集中体现,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校训精神呢?我们首先要明确校训是一所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载体、支撑,它也被称作学校精神。
作为教育机构,除了以育人为中心外,还应关注、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比较难,因为每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不同,思想的形成与碰撞也不同……当然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具备自身独特、鲜明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当我们在面对学生时要特别注意其思想倾向。
1.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我们的学校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人:他们做起事来毫无计划、不考虑后果、随心所欲。
他们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规学生,不遵守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去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种思想倾向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必须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大法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修养和境界,从而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当然是最适合人接受教育!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迎合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更不能以“教育者=教师”这一说法为依据来约束学生。
我们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也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引导,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有着体现“德才兼备”的校训校训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自身文化特征的总结和提炼。
校训又叫作学校文化,它包含着办学目标、学校办学宗旨、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及校风、教风等诸多方面内容。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具有一定历史地位的、有相当影响力的院校和机构就曾经形成过特有的办学传统。
从校训看大学精神的建构
从校训看大学精神的建构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及文化产物,凝聚了大学的精神面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精神的建构与完善,已不再是大学自身的责任,更需要整个社会关注和努力。
而校训作为大学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大学精神的核心内涵。
因此,从校训看大学精神的建构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校训;大学精神;建构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在大学精神的建构中,每个大学都有自身的独到见解与方法,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但相较之下,并不难发现,大学精神的建构未曾脱离其本质与核心,概括来说,可分为创造精神、评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首先,大学精神是一种创造、创新精神。
大学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不只是一味传授文化,更要创造文化,使文化得以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继续传承与发扬。
这正是教育的本质,同时也是大学的根本意义所在。
而作为对外开放,公开的教育平台,大学总是受到外界社会的各种评价,方式不一,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科研成果。
这不仅能充分体现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更能展现其创新创造精神。
除此之外,大学也是许多当代新兴文化的诞生之地。
有一部分甚至并未存在过,由大学通过不断实践,遵循规律而创造,继而流传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次,大学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
相对于创造精神,批判精神要求更强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批判并非一味的否定,而是建立在自己已知的正确的知识基础上,对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观点、理论提出自己的质疑。
这就要求批判者自身具有较强的知识面,同时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论点并坚持之。
在这几点上,大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其作为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处,大学易于产生文化的碰撞,引发对各种文化、思想的思考与研究,进而进行批判。
再者,大学开放的学风,鼓励并支持学生追求并坚持自身个性,正确客观地进行批判。
对于当代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正是需要这种勇于批判,坚持真理的精神。
问题无人指出,又遑论解决。
最后,大学精神是一种社会关怀精神。
大学校训的文化蕴涵及其建构,
发 奋i ;复 旦 大学 校 洲 “ 学而 笃志 ,切 而近思 ” 出 自 《 卖书 博 沦
谮 》,意思 是说 ,学习要 广博 、坚定 ,并且要有敢于 质疑的精神 ;中 山大学的饺训 “ 博学 、 『 、 审 u 慎思 、H 辨 、笃行”,其出自儒家经 书 J 爿 《 已・中庸 》,原意是指人其有 “ 礼i 减”之本性 ,只要按 “ 诚”之 至 本性从事修身 ,透过学 、『 、思 、辨 、行五个环 节 ,便可 以把 自己修 u J 养成君 子 再有 山东大学 的 “ 有浩然 ,学无止境 ” ,南开 大学的 气 “ 允公允能, H新 月异”,苏州大学的 “ 养大地 正气 ,法古 今完人 ”
“ 求是 ”的传统 。竺可桢任校长后 ,十分赞誉 “ 求是”的传统 ,在其 的积极 倡导下 ,浙大于13年正式把 “ 98 求是 ”确定为校 i。后 来路甬 J I I 祥校长进一步扩充了其内涵 , 出了现在的校训 。 提 () 4 集体智慧的结晶。
此类校 训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 念、人才培养 、学科 建设实际 。由 学校集体创作完成。
融 为 一体 ,具 有 很 好 的 视 觉 效 果 ,但 题 写 在 建筑 物 上 或 写 在 迎 ¨ 墙上
据 青年报社 会渊查 L心和新浪校 频道联合实施的 “ } | } j 我最喜 欢的十大校 ’渊查显 示,大部分波公众认 的饺洲都有一个共 的 特 点就 是不 程 度地吸取 了中国 古代典话的精华 , 有些是直接援 弓中 l
园文化和教育理 念 本文试以校训 为例 ,从校训的形成 内容、表现形式分析 了校训在建设大学文化 中的作用和应 注意的问在 长期发展演变过 程中 . 逐渐移 累下来的能够体 { 现本 饺特 色的教 育理念 、 办学宗旨和管理思 想 它是一种积极 上的 . 精神,是学 饺不断 发展的不竭动 力,是构建一 流大学的 内涵要求 ~从 广义上讲 ,大学 文化涵盖大学精神 、大学环境 、大学制度等方方面面 的整个大学 教育 ;从狭 义上讲 ,大学 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精神 ,娅 凋大 学师生的科学素养 和人文精神 ,表现 为一种共 I 的行 为准则 、价值观 念 和道德规 范 从现实层面上看 ,大学文化是 为全体师生员工所 认同
校训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塑造功能
石河子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校训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塑造功能及其实现—以石河子大学为例院(系):师范学院专业:教育学学号: 2008010020 姓名:赵欣雨指导教师:杜文军完成日期: 2012年5月成绩:目录摘要 (2)ABSTRACT (2)一、绪论 (3)(一)选题的缘由 (3)(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3)(三)文献综述 (4)(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6)二、高校校训的概念及功能 (6)(一)高校校训的概念 (7)(二)高校校训的功能 (7)三、石河子大学校训对大学生精神文化塑造功能调查 (8)(一)调查设计 (8)(二)调查实施 (9)四、石河子大学校训对大学生精神文化塑造功能的分析 (9)(一)石河子大学校训的特点 (10)(二)校训对大学生精神文化塑造的功能 (12)(三)石河子大学校训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五、石河子大学校训塑造大学生精神文化功能的实现 (15)(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校训的认识 (14)(二)扩大宣传力度,发挥校训应有的价值导向作用 (14)(三)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体现校训理念与价值 (14)(四)开展各种系列活动,拓展校训途径 (14)六、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18)参考文献 (22)校训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塑造功能及其实现----以石河子大学为例摘要: 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也是对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一种简练表达。
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符合社会要求,并被社会认可,才能够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影响力,进而对大学生精神文化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
精神文化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素质、审美观念等。
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文化建构研究
作者简介 :于燕,广州市广播 电视 大学党 办主任 ,助理研 究员。
・
9 ・ 7
・
各类 教育 ・
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文化建构研究 示不够 ,如 :江苏 电大 、浙江电大 、宁波电大 、吉 林 电大 等校训 都是 惊人 的一致 。
全 .重 视 不足 :一 是 看作 可 有 可 无 ,对 校 训 在 校 园
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过三十余年 的技 术 发 展 和物 质 积 淀 过程 中 ,现代 远 程 开 放教 育 文化 主 体 意识 也 逐 渐 觉 醒 ,校 训 作 为办 学 理 念 的高
度概 括 和 提炼 ,也 随着 现 代 远程 开放 大 学 文 化建 设 的演 绎 逐 步 凸现 其研 究 价 值 和建 构 必 需 。建 构并 积 极 营造 现代 化 远 程 开放 大 学 校训 文 化 ,对 于解 读 在
识校训 、宣传校训 的学校只有 7 ,这些都大大削 所 弱 了校 训 在 开放 大 学 建 设 中应 该 具 有 的感 染 力 、号
召力 和凝 聚力 。
大 学 校训 是 一 所 大学 独 立 思想 、传 统 精 神 和办 学特 色 的 集 中表 现 ,是一 种 赋 予 大学 以生 命 、品格
2 旨归偏 颇 。现 代 远程 开放 教 育 理 论 是 知识 经 . 济 时 代 的 一种 全 新 的教 育理 念 和 人 文精 神 ,所蕴 涵
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 旨归 、治学传统 、文化底 蕴、团体精神 、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 园 精神文 化形 态 。 世界 各 国大学 历来 十分 重视 校训 的 Ⅲ 建设。但是 , 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的我 国广播
学校校训与精神文化教育
学校校训与精神文化教育一、校训的重要性学校校训是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指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品质的准则和原则。
它具有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的作用,是学校精神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校训的内涵与价值观培养校训的内涵丰富多样,可以包含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风文化等方面内容。
通过学校校训的宣传和实践,学校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三、校训在学生学业发展中的作用校训在学生学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校校训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校训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校训的引导和激励,能够形成自律自强、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质。
校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公民。
五、校训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作用学校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反映了学校的理念和特色。
通过学校校训,学校可以构建积极向上、崇尚学问、负责任的学校文化氛围,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六、精神文化教育的内涵与目标精神文化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情感和智慧,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精神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包括课堂教育、文化活动、社团组织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八、精神文化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精神文化教育与学生发展密不可分。
它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学校校训与精神文化教育的融合学校校训是精神文化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核心是以校训精神为引领,立足于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发展定位,增强学校的软实力和凝聚力。
本文旨在探讨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以推动高校文化建设迈上新的阶段。
一、校训精神的内涵和作用校训是高校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校训精神作为高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具有如下内涵和作用:1. 指引行为规范。
校训精神是学校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它指引着师生的行为和思想,为他们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2. 塑造文化氛围。
校训精神是高校文化的核心,它影响着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为校园生活和学术研究提供了精神支持和动力。
3. 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
校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学校师生之间的凝聚和团结。
二、实践策略1. 传承校训精神。
高校应通过宣传校训、推出相关政策和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校训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2. 建设校园文化载体。
高校可通过校园文化墙、校训馆、规划展示园等途径,打造校园文化载体,弘扬校训精神,强化对师生的教育引导和影响。
3. 培育师生校训意识。
高校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主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师生深入理解和领会校训精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为习惯。
4. 引导校训精神融入学术研究。
高校可鼓励师生在学术研究中体现校训精神,引导他们将校训精神和学术创新相结合,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
6. 加强校训精神的组织引领。
高校应加强对校训精神的组织引领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宣传教育机制和监督保障体系,确保校训精神的贯彻落实。
三、实践效果评估1. 师生的认同感。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师生对于校训精神的认同程度,以及校训精神对于师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2. 校园文化氛围。
观察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了解校园文化氛围的变化情况,以及校训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体现。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背景、意义和目的;在探讨了校训精神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实践策略、关键要素以及实践路径;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校训精神对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实践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研究发现,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文化特色,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建议高校在推行校训精神建设时注重策略的实施与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文化建设成效。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校训精神、实践策略、落实、重要性、有效性、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高校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下,校训精神作为高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承载着学校的价值理念和办学传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文化建设变得愈加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校的文化建设仍存在不足,缺乏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内涵。
如何以校训精神为核心,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国内外高校在校训精神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实践策略、关键要素和路径等方面的经验,有助于引导我国高校加强校训精神的倡导与贯彻,丰富高校文化内涵,增强学校软实力。
通过对实践策略的落地与效果评估,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文化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校训精神作为高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于塑造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文化,激发全体师生员工的爱校热情和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从制度层面论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培育
从制度层面论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培育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建构和培育学术、道德、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发挥的独特作用。
从制度层面论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大学建构和培育精神的制度层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上。
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办学目标,例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发展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和实践活动。
学校还应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准则,明确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自律和责任感。
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培育需要靠学校的教育制度来保障。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培养其学术和专业素养。
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活动。
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培育还需要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
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为学生提供师资力量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导师制度或者学术导师制度,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价值观。
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培育还需要通过学校的校园文化来体现。
学校应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助和多元交流。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生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和学习他人的机会。
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传递社会责任。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从制度层面论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培育是大学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同时注重师生互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人才。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一、引言高校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提升学校综合实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校训精神更是对学校文化的引领和传承。
本文将以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1. 校训的重要性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它蕴含了学校的价值观念、精神品质和行为规范,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
一个好的校训可以引导师生积极向上,催发潜能,激发学校的发展动力。
高校需要重视校训的制定和传承,将校训精神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
2. 实践策略(1)强化校训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师生深刻理解校训的内涵和精神,将校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比如举办校训主题演讲、主题班会、校训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及将校训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使用校训故事和典故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尊重校训、遵循校训。
(2)倡导校训精神学校领导和教师是倡导校训精神的主要责任人。
他们要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自身的言行引领师生,将校训精神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以身作则。
(3)校训与学科融合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相关课程,将校训精神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学习特定学科的课程,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校训。
学校还可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融入校训元素,引导学生内化、理解和遵循校训精神。
(4)营造校训文化氛围学校要打造浓厚的校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举办校训主题文化节、校园文化演出、校训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师生的热情,尤其鼓励学生参与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真正感受校训精神的魅力,形成校训文化的自觉自观。
三、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的研究1. 建立科学的校训制度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校训制度,从校训的制定、修改、传承与弘扬等方面建立规范的制度,明确校训的宗旨和价值,确保校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从校训看大学文化
从校训看大学文化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气质。
从其属性、语言内容、生成分析来看,校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好的校训能真正反映出一所大学全部的文化底蕴,笔者正是从对校训的分析解读中窥探大学文化的内涵,使大学认清自己应有的文化内涵,对于重塑校训和建设校园文化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训;大学文化;文化内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学府,理所当然成为知识文化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
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一所大学生机与活力,甚至可以说优秀的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倘若一所大学没有所承载的文化传统,那它只能定义为发证“机器”,是一所没有内涵和品质的大学。
众所周知,在中国,校训是古来已有的传统,大都采用一些精炼的名人名言。
随着现代大学的发展,校训成为一所学校特有的气质,也是对学校文化的高度概括,甚至可以说学校所处的那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与汇集。
因而一个好的校训必然是学校的文化核心,能够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并且能真正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全部的文化底蕴。
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对大学校训的分析,可以推知大学所承载的文化传统,进而对校训以及大学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何为校训(一)校训的概念所谓校训, 《辞海》的解释为: 学校为训育之便利, 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 悬于学校公见之地, 是为校训。
[1]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校训是具有育人功能的,被学校师生乃至社会所广泛认同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要求。
在中国,校训是古来已有的形式,例如,江西白鹿洞书院的院训为《白鹿洞书院揭示》,其内容涵盖了“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只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丰富内容,后来竟然成为天下书院的院训。
长沙岳麓山书院的院训是朱熹亲书“忠孝廉节”四个字。
[2]随着现代大学的出现,每所大学都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及大学理念提出了自己的校训。
许多专家学者关于校训的研究数不胜数,观点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陈怡等也指出:“校训, 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 是该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的沉淀, 了解一个学校的校训, 可以直接触摸到该校最核心的灵魂和特质。
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
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作者:喻运斌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12月28日点击数:3990 更新时间:2009-9-19 【字体:小大】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训是对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
校训不仅要言简意赅,而且往往要求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富有美感。
校训不可能囊括大学文化精神的所有内容,但它必须是对大学文化精神核心内容的反映,要使人们一听到校训就能立刻对这所大学的文化精神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校训对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要注意对大学的历史文化传统有一个深刻、全面的总结、概括;对大学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这个定位不仅要考虑当时的经济、政治因素,而且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个人自我发展的趋势;三是大学文化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大学文化精神核心内容表达形式的校训也有一个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的发展。
(二)校训是大学文化精神的物化。
时下,一些大学往往把校训作为一种时尚来追求,简单地把校训理解成为一种词藻的堆砌,是在玩文字游戏,他们脱离根本的文化背景,脱离原有的办学传统,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以至一些大学的校训比较起来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大同小异。
这样的校训根本不可能反映他们学校的文化精神,也就根本不可能起到校训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三)校训彰显大学文化精神的个性。
校训作为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体现而言,它更应体现这所大学的文化精神的个性,使人们一看到校训便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文化精神,校训如果不能凸现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特质,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校训培育大学文化精神校训既是对大学文化精神的反映,同时又对大学的文化精神建设有反作用,即对文化精神的培育作用。
首先,这种培育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评价作用。
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从校训看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pdf
·校园文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3/ 2008从校训看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许传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学院 上海 201620)摘 要 大学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应着重凸显人文关怀、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开 放与包容、批判与创新的特征。
当前 ,中国大学从整体上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 构造和谐文化 , 塑造大学精神。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 治校精神的反映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 ,体现 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从校训来看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是一个重要视角。
关键词 校训 ; 大学精神文化 ; 建构一、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中外著名大学在办学理念上 ,表述虽然各有侧重 ,但都围绕着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体现大学的办学传统、价值取向与大学人的精神尺度。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 ,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体系 ,具体表现为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尊崇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等 , 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
在大学文化的结构层次中 ,大学精神文化处于深层文化的维度。
首先 ,大学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精神。
大学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 ,她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现实生活 ,对世界、人类和人生给予热忱关怀 ,并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对人的价值的关注作为永恒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关怀。
教育以育人为主 ,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 ,对大学本质深刻理解和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大学精神 ,能激发大学以教育者的良知、智慧和行动 ,重视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精神世界 ,使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成长。
第二,大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与科学理性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陈规,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勇于挑战的精神,包括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校训作为高校文化的精神核心,对于塑造学校的特色和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和底色,是学校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责任的宣言和承诺。
如何将校训精神融入到高校文化中,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策略之一。
一、校训精神的重要性校训是高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和文化底蕴。
校训所体现的理念和精神是学校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是学校对待教育事业和学生成长的态度和理念。
校训精神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学生行为。
校训是学生品德修养的指南,通过校训的宣导和弘扬,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塑造学校文化。
校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的信仰和追求。
校训精神融入到学校文化中,可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传承学校传统。
校训是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历史和发展的结晶。
通过校训的传承和弘扬,可以激励师生珍惜学校传统,不断开拓进取。
1. 校训引领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人员要以校训为引领,以传承和践行校训为己任,形成管理上的标杆行为和管理风格,从而树立学校的典范形象和学校管理的标杆。
2. 校训融入教育教学。
教师要以校训为指导,将校训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要贯穿校训的精神理念,引导学生秉承校训,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
3. 校训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校训知识竞赛、校训主题实践活动等,引导师生深入了解校训,感悟校训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4. 校训文化建设。
建设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开展校训文化节、校训主题展览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师生对校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校训宣传推广。
通过校训宣传栏、校训口号、校训标语等形式,将校训精神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人人皆知、人人尊重的校训文化。
三、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1. 校训精神的深化挖掘。
[试论大学校园精神的构建] 精神文化构建
[试论大学校园精神的构建] 精神文化构建当前,中国的大学正经历着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的校园精神日渐缺失。
因此,加强对大学校园精神的培育和研究成为现阶段一项极其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从校史、校训、校风、校标、校歌、校友等六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大学校园精神的构建,它们对大学校园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精神构建作用当前,中国的大学正经历着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不再是“研究高深学问、闪耀着理性与道德的殿堂”,它逐渐沦落为功利的“市场经济的人才加工厂”,大学的校园精神日渐缺失。
因此,加强对大学校园精神的培育和研究成为现阶段一项极其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校史、校训、校风、校标、校歌、校友等六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大学校园精神的构建,它们对大学校园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校园精神的内涵何谓大学校园精神。
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解读,并达成共识,“大学校园精神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而成的,反映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因此,“它是由各种无形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包括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心理素质等,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外化为学校成员一致的和一贯的行为方式,没有刻意压迫谁屈服与它,但它弥漫于学校组织之中,所有成员都自觉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并受到它的影响。
”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它将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以其特有导向性、激励性、凝聚性和塑造性等功能推动着大学的发展。
此外,校园精神体现着校园人对自己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是学校为社会所认同的所在。
一所高校首先被人感知,且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它的校园精神。
哈佛大学以“追求真理、独立思想、注重人文”的校园精神而闻名于世;日本早稻田大学100多年来靠“在野精神、进取精神、庶民精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年来校求学,造就了众多深入民众,以天下为己任的“模范国民”;北京大学的“民主自由精神”、清华的“实干精神”、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所有的名校无不以它恪守的校园精神而为世人所尊敬和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3/2008从校训看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许传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学院 上海201620) 摘 要 大学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应着重凸显人文关怀、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开放与包容、批判与创新的特征。
当前,中国大学从整体上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构造和谐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从校训来看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是一个重要视角。
关键词 校训;大学精神文化;建构一、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中外著名大学在办学理念上,表述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体现大学的办学传统、价值取向与大学人的精神尺度。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体系,具体表现为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尊崇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
在大学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大学精神文化处于深层文化的维度。
首先,大学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精神。
大学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她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对世界、人类和人生给予热忱关怀,并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对人的价值的关注作为永恒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关怀。
教育以育人为主,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对大学本质深刻理解和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大学精神,能激发大学以教育者的良知、智慧和行动,重视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精神世界,使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成长。
第二,大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与科学理性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陈规,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勇于挑战的精神,包括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表现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
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通过大学的知识教学、科技实践和校园文化,感染、熏陶并内化为一代代学人严谨、求真、务实的精神气质。
第三,大学精神是一种坚守学术独立与自由的精神。
学术的独立指学术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学术自由主要指学习与研究的自由。
大学需要不断与社会保持着信息的互动,但它绝不应当逢迎、媚俗,不应当为权势所束缚、为金钱所动摇。
第四,大学精神是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
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经济、科技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都促使大学敞开胸襟,以开放的精神、世界的眼光和全球的意识开拓大学的未来。
第五,大学精神是一种批判与创新的精—15—神。
大学是以理性、智慧为武器剖析社会、批判社会、影响社会,在批判中追求真理和科学,发展思想和文化。
大学的创新精神也是一种开拓精神、创业精神。
二、校训与大学精神文化的关系校训是一所学校对其文化传统、大学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
校训不仅是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而且也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校文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是大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探索高深知识和进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大学理念、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希望。
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
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
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校训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和雍容高雅的大学风范;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体现出清华人自强不息、严谨求是、奋发向上的精神;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愿自由之风劲吹”,集中反映了斯坦福大学学术上追求真理、倡导学术自由的思想,是其大学理念的真实体现。
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体现出求真务实的大学文化。
一所大学的校训能够最直接、最简明、最深刻的体现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并指导、规范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中的精神文化构成大学文化的核心和主体,而大学校训则是对大学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它来源于大学文化的母体,体现着大学文化的精髓,彰显着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所具有个性精神的大学,往往有一则体现这一个性精神的校训;而一则内涵丰富、意境高远的校训,则能够表现这所大学的办学观念、精神品位。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的校训铸就了一所大学的灵魂。
结合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大学校训在形成的过程中,校训主要受三个方面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校训源于民族文化的影响。
大学文化作为以大学为载体的、特殊的文化形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比如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就是出自于《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另一方面来自于学校文化的影响。
大学本身的文化沿袭和办学实践是校训的文化根基,如南京大学的校训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就是学校在历史发展中的校园精神文化的沿袭。
另外,校训也受学校所处时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虽最早出现在《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中,而该校训真正的内涵出处则是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于“实事求是”的论述。
三、校训与现代大学精神文化核心的建构在建构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进程中,围绕校训的精神内涵,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建设,多方面的建构和培育,不断的努力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最终的关怀都要实际上归于对人的终极关怀。
“以人为本”理当成为我国高校文化精神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作为大学的校训来讲,它要能培育人们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校训要把培养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一个基本的德化教育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科学的创新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许多大学对创新精神非常注重,这从他们的校训可以体现出来,如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四川大学的“日进有功”,浙江大学的“求实,创新”,—25—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勤奋、求是、创新、奉献”,华中科技大学的“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等等。
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一项主要功能,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增强人们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对人们的知识素养的提高,只有有渊博、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真正为社会搞好服务。
因此,中山大学的校训提出要“博学”,中国农业大学提出“博大精深”。
其次是要有服务观念。
如西北大学的校训“公诚勤朴”,河北大学的“笃学诚行”等。
建构和谐大学文化、塑造大学精神的努力还应当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对大学而言,领导者在更大程度上应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领袖,帮助学校拥有精神和文化。
蔡元培、梅贻琦等等,他们都成为大学的灵魂人物与“文化符号”。
领导者对大学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见地,对大学教育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有着对教育创新的自主意识,对教育改革的积极顺应,对教育成功的热切期盼。
面对市场化、商业化、物质化和功利化的诱惑,大学领导者对教育的现实制约必须有超越性的把握,引导大学既要适应现实又要超越现实,要以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思维,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开拓创新,引领大学成为广大师生向往的高品位的文化精神家园。
第二,大学的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传授、发现和创新,也进行着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广大师生是建设大学精神的主体力量。
在大学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者教授高尚的育人师德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日益积淀、传承、丰富和发展。
学校在培育教师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基础上,还应建立有利于发挥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长期稳定的机制与环境,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教学、积极投身科研、勇于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面貌。
大学同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作为大学精神接受者和创造者的角色。
大学生富有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思想和行为能使大学精神不断丰富与完善,也能使大学精神更具有时代性。
第三,将大学精神渗透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大学的物质文化不应当只是单纯的实体存在,它们还应当被赋予相当的教育意蕴和审美意向,体现一定的人文和科学内涵,表现求真务实和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大学的制度文化建设则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创新制度文化,有助于大学精神的培育。
第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和丰富大学精神。
主要做法有积极开展大学第二课堂活动、举办能弘扬学生主体性、彰显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智慧的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使大学生社团成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并达到活跃和丰富大学精神之目的。
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建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应体现在大学的办学实践中,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体现在学校活动的方方面面。
只有大力倡导,积极践行,才能使大学精神真正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精神素质,才能形成学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促进学校的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1] 丁钢.大学:文化与内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 莎日娜,张爱军.构建现代大学精神之我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5,(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