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好莱坞科幻片看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

合集下载

电影行业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电影的发展比较

电影行业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电影的发展比较

电影行业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电影的发展比较电影行业: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电影的发展比较电影是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而好莱坞电影和国产电影是世界两大电影产业的代表。

它们在发展速度、技术水平、题材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就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并享受电影带给我们的文化和娱乐体验。

一、发展速度与产量比较好莱坞电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产业之一,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和产量。

每年有大量的电影在好莱坞诞生,从商业大片到独立影片,几乎覆盖了各种题材和类型。

这种高产量保证了好莱坞电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使其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比之下,国产电影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

受限于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国产电影的产量有限,制作质量也常常受到限制。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电影产业的重视,国产电影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中国每年制作的电影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并逐渐涵盖了更多不同类型和题材的作品。

二、技术水平与创新比较好莱坞电影在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前沿位置,拥有先进的拍摄设备和制作技术。

从特效到音效,从摄影到剪辑,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团队总能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

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创新精神使得好莱坞电影能够不断挑战技术极限,为观众带来新的视觉魅力。

相较而言,国产电影在技术水平方面起步较晚,与好莱坞电影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然而,国产电影正不断迎头赶上,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与国际合作,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例如,中国电影制作对于动作片和特效片的制作越来越出色,影片的视效和技术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题材风格与市场需求比较好莱坞电影以商业大片为主,注重大场面、特效、娱乐性和全球市场的观众吸引力。

其影片多以超级英雄、科幻、动作等类型为主,大多数作品都追求商业成功和票房回报。

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也为好莱坞电影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中国科幻电影自20世纪初走入人们的视野以来,便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科幻电影经历了起伏,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过低迷的时期。

但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国科幻电影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那么,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呢?一、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与发展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电影工业刚刚起步,科幻电影也处于萌芽阶段。

在那个时期,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科幻电影的拍摄和发展并不顺利,很多作品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幻电影才逐渐走上正轨,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如《花蓝记》、《活体太空船》等。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科幻电影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幻电影才逐渐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幻电影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批优秀的科幻电影作品相继问世,如《1984年之谜》、《钢铁侠刘猛》等,从而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中国科幻电影经历了一段较为辉煌的时期,但是在国际上,中国科幻电影的地位依然较为尴尬。

与好莱坞的大片相比,中国科幻电影在技术水平、制作经费、市场推广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国际市场上难以立足。

与此国内市场对科幻电影的接受度并不高,很多科幻电影作品在国内上映后并未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

这也导致很多投资者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持保留态度,使得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萎缩等问题。

中国科幻电影的影视制作团队和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这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技术和创意上无法与国际水平相提并论,制约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虽然中国科幻电影在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但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崛起,中国科幻电影在国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科幻电影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对比中美科幻题材电影的差异及成因》范文

《2024年对比中美科幻题材电影的差异及成因》范文

《对比中美科幻题材电影的差异及成因》篇一一、引言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以科技、未来、宇宙等元素为背景,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中美两国作为科幻电影的重要产出国,各自在科幻题材电影的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比中美科幻题材电影的差异,并探讨其成因。

二、中美科幻题材电影的差异1. 故事背景与主题美国科幻电影以宏大的宇宙观、科技未来感为背景,注重探索人类在未知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

其主题多元,涵盖外星文明、时间旅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而中国科幻电影则更注重对未来社会、科技发展的思考,以及人类面对科技变革时的挑战与机遇。

在故事背景上,中国科幻电影更倾向于以地球为舞台,关注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与道德伦理的冲突。

2. 视觉效果与特效技术美国科幻电影在视觉效果和特效技术上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呈现出宏大的场景、逼真的特效。

而中国科幻电影在视觉效果和特效技术方面也在不断进步,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大场景的呈现、细节处理以及特效的流畅度等方面。

3. 角色塑造与演员表现美国科幻电影在角色塑造和演员表现上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塑造出立体、鲜活的角色形象,使观众产生共鸣。

中国科幻电影在角色塑造和演员表现方面也在不断进步,但仍有待提高。

这需要更好的剧本、导演和演员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出更加立体、真实的角色形象。

三、中美科幻题材电影差异的成因1. 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中美两国在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上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两国在科幻题材电影的创作上有所不同。

美国科幻电影更加注重探索未知、追求刺激和惊险,而中国科幻电影则更加注重对未来社会、科技发展的思考以及人类情感的表达。

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两国在科幻题材电影的创作上各有特色。

2. 科技发展与产业支持科技的发展对科幻题材电影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国作为科技强国,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产业支持,这为科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中国在科技发展和产业支持方面也在不断进步,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

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

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一、背景分析科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既反映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遐想与探索,也能够传递一种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对于一个拥有强大科技实力的国家来说,科幻创作更有可能成为一种工具,通过影视作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对于中国而言,科幻作品目前正在迅速崛起,然而,其发展仍面临一系列困境,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以推动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1.产量增加近年来,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以《流浪地球》《中国机长》为代表的影片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引发了行业和观众的关注。

此外,优质作品层出不穷,如《三体》系列、《无人区》、《灵魂易着》等,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2.题材多元化在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中,不仅有宏大的宇宙题材,还有更贴近生活的科技题材。

无论是通过传统文化与科技相结合,还是通过当前社会问题与科技的冲突,这些作品都积极探索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3.国际合作加深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制片方和投资方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

同时,中国的科幻IP作品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认可和关注。

三、困境分析1.制作水平不高尽管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产量在增加,但在制作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作品在特效、编剧、导演等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导致了作品的口碑和质量参差不齐。

2.题材创新不足科幻作品的题材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在题材上存在着相对保守和重复性的问题,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

3.市场推广不足传统IP影视作品在市场推广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而科幻IP影视作品由于创新性强,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目前,推广渠道相对狭窄,市场宣传不足,导致了很多有潜力的作品无法得到更好的宣传和推广,进而影响了作品的影响力和市场表现。

国外科幻片与国内科幻片的区别论文

国外科幻片与国内科幻片的区别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外科幻片与国内科幻片在多个方面的显著差异,包括历史背景、科学和技术内容、社会和政治议题、文化元素以及制作质量等。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者在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和市场影响上的不同,并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引言科幻电影作为电影类型的一种,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国外科幻片,尤其是好莱坞科幻片,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技术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国内科幻片,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国外科幻片与国内科幻片的区别。

二、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2.1 国外科幻片-悠久历史:国外科幻片,尤其是好莱坞科幻片,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自20世纪初期以来,科幻电影便在美国逐渐兴起,并涌现出大量经典作品,如《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等。

-多样化题材:国外科幻片涵盖了宇宙太空、宗教神话、异域探险、历史传奇等多种题材,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5。

2.2 国内科幻片-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科幻片,国内科幻片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数量相对较少1。

-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流浪地球》等作品的成功,国内科幻片逐渐兴起,并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1。

三、科学和技术内容3.1 国外科幻片-不拘泥于现实:国外科幻片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不拘泥于现实或逻辑,注重表达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高投入制作:好莱坞科幻片往往采用高投入的制作模式,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打造震撼的视觉效果2。

3.2 国内科幻片-注重现实性:国内科幻片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较务实、谨慎,注重现实性和合理性,反映出中国社会对科学家和专家的尊重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成果。

-逐步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国内科幻片的制作水平也在逐步提升3。

四、社会和政治议题4.1 国外科幻片-探讨深刻议题:国外科幻片喜欢讨论社会和政治议题,揭示冲突矛盾和潜在危机,以反映西方民主、自由等价值观。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重估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重估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重估一、概述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领军者,其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精湛的制作技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引领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潮流。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逐渐增多,这些元素以其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为好莱坞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好莱坞电影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就有不少好莱坞影片中出现了中国背景、人物或故事情节。

这些元素往往只是作为点缀或背景存在,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呈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好莱坞电影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元素,并将其作为提升影片文化内涵和市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到艺术表现,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

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好莱坞电影的内容,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也反映出中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两国电影产业的合作与共赢。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并非完美无缺。

在运用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好莱坞电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何准确地呈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如何避免刻板印象和误解的产生,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的追求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好莱坞电影制片方和创作者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进行重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中美文化交流、电影产业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翘楚,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国界,深入到了世界各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北美市场的票房冠军,还是欧洲、亚洲等地区的观影热潮,好莱坞电影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观众的目光。

好莱坞电影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出色的视觉效果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赞誉。

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及发展

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及发展

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及发展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及发展进行探讨。

1. 受众认知度不高虽然中国电影市场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但是大部分国产电影在国际上的受众认知度仍然不高。

很多国外观众对中国电影了解甚少,导致他们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不高。

2. 电影主题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主题和内容并不被所有国家观众广泛接受。

部分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独特的文化魅力,难以引起国外观众的共鸣。

3. 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和宣传力度不足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和宣传不足,导致很多优秀的国产电影未能获得足够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在国际影展上,中国电影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无法与国外影片竞争。

4. 语言和字幕问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存在语言和字幕的问题,部分国外观众不擅长中文,导致对国产电影的理解和接受存在障碍。

5. 国外市场准入难度大由于国外市场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准入难度较大。

很多国产电影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和许可程序,才能在国外市场上进行放映和发行。

以上问题都制约了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解决。

1. 增加国际影展曝光度加强国际影展资源的整合,提高国产电影在国际影展上的曝光度。

通过参展、互动等方式提升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 深化国际合作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与国际知名电影公司、导演、演员等进行合作,提升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营销方式。

3. 强化文化传播注重国产电影的文化元素,在国际市场上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播,引导国外观众更多地了解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元素,为国产电影赋予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灾难片:中国电影的弱项

灾难片:中国电影的弱项

灾难片:中国电影的弱项因为世界上有灾难,所以有了灾难片。

由于地理的原因,中国是一个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

建国以来,仅地震灾害就发生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

照例说,中国灾难片应该比较发达。

其实不然。

作为一种类型片,灾难片有一些必备的元素,少了这些元素就不能称其为灾难片。

从剧情角度看,至少包括:灾难的可怕景象、人类的反应、主要人物与灾难的搏击、搏击的结果。

灾难片的审美价值在于:灾难片往往是大制作,场面惊心动魄,情节扣人心弦,震撼人心;让人们庆幸、感恩,感到自己面临的一切困难都可以等闲视之,生活尽管平淡,但很安逸;在重大的灾难面前,往往能够呈现出人的尊严,勇气,真情和团结,其中的英雄主义气概让人热血沸腾,当然,也能凸显人性的阴暗面,更好地体察人性;再有一个就是警示作用,也许有一天灾难真正发生时,我们能够知道如何应对。

从这些要求看,目前不少国产灾难片是有局限的。

这些影片在情节设置上的一大限制,就是不敢直接表现造成重大伤亡的灾难。

而不表现灾难的灾难片注定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000年张建亚导演《紧急迫降》、2008年冯小宁导演的《超强台风》、2010年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尽管都已是中国灾难片中的上乘之作,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些灾难片在表现主人公的危险处境与恐惧心理时,基本是点到为止,避免展示灾难片造成的惨绝景象。

灾难片的核心元素总是轻轻带过,然后把叙事重心过早地、过于明显地转到展现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战胜灾难,奏响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的精神方面,或者醉心于塑造救苦救难的的英雄形象。

灾难片为什么会成为部分中国电影的弱项,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其一,与中国文化的特点有关。

中国是“乐感文化”。

乐天知命,早在古老的《周易》中就已经有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再大的灾难最后也会雁过无痕。

所以,要拍一部灾难片来痛定思痛,很多中国人或许会觉得没有必要。

其二,优秀的灾难片往往需要有相对专业的科技含量,但中国的电影人有科学探究精神的并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近期好莱坞科幻片看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
1.科幻片的由来
2.好莱坞科幻片的发展及近期的好莱坞科幻片
3.中国科幻片的发展及近期作品
4.两者比较原因、
科幻片,一种由人们幻想而来而又不失科学理性支撑的故事片。

随着电影工业化的发展而萌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这个世界关注人类命运的一个窗口。

由科幻小说发展而来的科幻片无论是表演手法到题材都显得异彩纷呈,新技术,新元素不断的被加入到科幻电影中,这其中少不了商业利益的驱动,正是凭借这些,科幻电影一次次突破人们的想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世纪的法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影片,但随着美国在科幻电影方面的努力追赶及生产了当时具有特别意义的一部影片《海底两万里》,凭借着传奇性的情节、惊险的动作、高超的特技与当时欧洲国家真正拉开了距离。

1930年,好莱坞科幻影片的题材开始变得多样,大量的出现了科幻系列片,其中还带有悲观,恐怖的色彩,代表影片有《科学怪人》、《科学怪人的新娘》、《科学怪人的儿子》等。

1950年,由于冷战的影响,以美苏竞争为题材的科幻影片出现并了科幻电影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本片讲述了一个星际旅行的故事,一群宇航员在太空中被飞船的人工智能追杀。

片子中出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

最经典的镜头是在非洲大陆上,一群灵长类动物仰望天空,一块神秘的黑石教会他们制造自己的武器。

在这之后也出现了科幻电影史上的丰碑,有对核战争的反思《人猿星球》、讲述原力的诞生的《星球大战》,此片也被人们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也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科幻影片、有讲述外星神秘生物体的《异形》、《E.T》、还有我很喜欢的《终结者》、《变蝇人》《黑客帝国》等等。

从1980年至今,好莱坞的科幻影片技术都在高速的发展,许多好莱坞科幻影片深受大家欢迎,今年大热的科幻影片就有《阿凡达》、《嗜血破晓》、《爱丽丝梦游奇境》、《钢铁侠2》、《怪物史莱克4》、《魔法师的学徒》、《哈利·波特与死圣(上)》。

在中国,鲁迅是中国关注科幻小说的第一人,其后有徐念慈,他们都先后翻译了多个国家的著名科幻小说,而徐念慈先生在其一本随笔性中篇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打破了当时中国科幻小说的空白,其中一些名词如:“磁极”、“造人术”“脑电”等,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种时髦新词。

此后,中国的科幻小说陷入沉默,其中也只出现了寥寥的较为出色几部作品。

1979年,童恩正提出了以普及的科学观为己任的主张,才真正有了科幻小说作品的创作。

公认的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应该是1980年张鸿眉导演的《珊瑚岛上的死光》。

当时是在《星球大战》的带动下而尝试的,影片讲述的是科学家赵谦的故事。

他因拒绝把高效原子电池的专利权出售给一外国公司而被害,他的学生陈天虹带着电池出逃的途中,驾驶的飞机被公司击落。

珊瑚岛上的马太博士救了陈天虹,最终马太帮助他用自己研制的“死光”击毙了公司经理。

从而歌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当时影片中那些带有神秘色彩和奇异景象的海底工厂、海底长廊、水下电梯、新型实验室、威力强大的空间放电、激光大炮,这些新奇大胆的布景给当时的观众很大的惊喜,受到了当时中国观众的欢迎,影片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影片可以说非常成功。

一提到科幻电影,大家脑子里都是只有好莱坞三个字,和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对于国产的科幻片我还真是没多少印象,一提到中国的科幻电影,大家脑子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不好看,至于原因大家都总结得有自己的想法,第一,剧本和创意,一部作品的精髓。

从人数上看,中国在这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好的剧本和创意绝对不会少,但是却少了能将它展示于人们面前的机会。

第二,资金、技术、市场运作,中国对于电影的一些投资和世界一流的特效技术也并非遥不可及。

我相信我也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中国电影的体制问题,此外这和中国的民族思想民族文化的一些的因素有关系。

这里得请大家看看下面这段话,“假设我要搞部科幻片,没有科学知识,我可以到大学里听课。

没有想象力,我可以喝上二两,然后面壁枯坐。

俗话说得好,牛粪落在田里,大太阳晒了三天,也会发酵、冒泡的。

我每天喝二两,坐三个小时,年复一年,我就不信什么都想不出来---最好的科幻本子不也是人想出来的吗?搞到后来,我有了很好的本子,又有投资商肯出钱,至于演员嘛,让他们到大学和科研单位里体验生活,也是很容易办到的——搞到这一步,问题就来了:假设我要搞的是《侏罗纪公园》那样的电影。

我怎么跟上面说呢?我这部片子,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我要搞这么一部古怪的电影?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这部电影是怎样配合当前形势的?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可答不上来又不行。

这样一想,结论就出来了:当初我就不该给自己找这份麻烦。

”总而言之,在中国拍科幻片是挺麻烦的,《黑客帝国》挺好看的一部片子,但是放到中国来,剧本根本不能审批通过,因为片子的悲观主义论调,因为它会宣传反动和暗讽我们国家社会的政治文化现状。

《后天》灾难片,也不能通过,原因是影片中的灾难多是给政府的警示,而我们的《惊涛骇浪》无时不刻不在突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辉形象,这委实有点太假了。

至于《蜘蛛侠》一类的影片,都是在帮执法者在解决问题,这是为人民服务啊!为什么不让拍呢?因为他们都没在走法律程序,而我们国家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

从民族思想上来说,古人总是不可超越的,所以我们还有好多人还在拼命的向古人学习,这是没错的,但是对于新思想我们也要接受才对,都说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好多事情需要在摸索中前进,但是我们却在思想上停滞不前,只停留在自负的情绪中,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

那我们的人民只能永远从别人家引进,或者永远在家看《西游记》。

在陈凯歌导演谈到《阿凡达》的时候,就曾说这类科幻电影是冷的,而他的电影则是热的,拍出热电影就能有观众,我想说,作为一个电影人他根本没有正视中国电影的处境,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中国不应该只仿造好莱坞,但是偌大的中国找不出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走吗?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中国的科幻电影直到现在也没有崛起吧!
其实科幻电影对青少年的启示是很大的,虽然其中有太多夸大的成分,从现在国外的科幻片中我们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所以,我很希望,当代的青少年能在好的科幻影片的熏陶下,对科学产生兴趣,崇尚科学,为我们的国家创造出一些好的科幻作品,希望如今的阻碍都不再是他们的阻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