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_切勿贻误诊治时机

合集下载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rn(附三例报告)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rn(附三例报告)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rn(附三例报告)贾金柱【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01(014)002【摘要】@@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因肠系膜静脉血管阻塞而引起的内脏血管缺血性疾病。

该病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发病早期很难确诊,往往延误诊治,病死率高。

笔者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MVT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rn病例介绍rnrn 例1:女,24岁,产后3月。

以"突发剧烈腹痛、腹胀2 h"为主诉入院。

入院体检:神志清,精神差,生命体征尚平稳。

心、肺无特殊。

腹胀明显,全腹压痛、反跳痛,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腹腔穿刺抽出少量稀薄暗红血性液。

胸、腹部透视提示肠梗阻。

血常规: Hb 90 g/L,RBC 3.1×1012/L, WBC 20.7×109/L, N 0.9, L 0.1。

追问病史,一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无外伤史。

拟诊"绞窄性肠梗阻",急诊剖腹手术。

术中见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几乎全部小肠及盲肠、升结肠坏死。

即行广泛小肠及升结肠切除、空肠倒置、空肠与横结肠端端吻合术,加用腹腔引流。

术中共保留空肠段约45 cm。

术后除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外,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尿激酶及654-2静脉滴注。

恢复顺利, 9 d后拆线,自动出院。

院外口服抗凝药潘生丁1月余。

术后随诊3月,患者营养状况尚可,后失访。

【总页数】1页(P封三)【作者】贾金柱【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县公疗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相关文献】1.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附29例报告) [J], 孙文郁;涂巍;张弘彬2.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 [J], 卢辉俊;刘安重;陈国玉;诸林海;谢萍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附9例报告) [J], 刘凯;鲁星燧;范跃祖;蔡同年4.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 [J], 李道坤;林立勋;李冬青5.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附18例报告) [J], 王永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怎么办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怎么办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怎么办
一、概述
张大伯几个月前因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住进了医院,因为张大伯是个非常好的人,所以人缘特别好,他住院后,邻居都纷纷去探望他,我也不例外,在探望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张大伯的整个治愈过程,现在他也已经基本康复了,所以我想把张大伯的诊治过程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对这种病的治疗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步骤/方法:
1、
张大伯说他当时来到医院,跟医生说明他最近老是觉得肚子疼,有时还好几天拉肚子,并有腹胀的现象。

医生马上给他做了腹腔穿刺,结果显示,抽到血性液体有发热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增高,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受累小肠扩张充气,伴有气液平面。

医生确诊这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并针对他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
医生说张大伯的手术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所以第二天,医生就给给张大伯安排了手术,主要是采用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治疗,术后给予抗凝剂肝素治疗,每8小时1次,医生说实验证明这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张大伯说这种抗凝素他用了十天左右。

3、
术后,医生还强调张大伯,可以吃一些西瓜,因为不仅清热解毒,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还有含钾丰富的食物海带、米糠等,对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

就这样治疗了几个月,张大伯的病情康复的情况还算良好,医生说可以出院做一些护理什么的,但要定时来检查。

在这,衷心祝和张大伯一样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更为常见。

本文将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等相关内容。

病因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静脉血流减慢、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外伤、手术等。

静脉血流减慢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因为静脉血流减慢会导致血液在静脉内积聚,增加凝血的机会,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不适感。

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发热、代谢性酸中毒等重要表现。

诊断方法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血管造影、MRI、超声多普勒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包括抗凝和抗栓药物的使用,以避免血栓再形成和继续扩大。

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介入手术或开腹手术清除血栓。

预后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对于早期诊断并及时有效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但对于疾病进展较为迅速的患者来说,预后可能较差。

因此,对于可能存在此病的患者,要加强预防和早期诊断。

以上就是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内容的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此病的疑问,建议及时就医求助专业医生。

浅议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浅议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浅议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作者:张德林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6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87-01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mesentericveinthrombosis,AMVT)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症状体征,多数患者在出现腹膜炎甚至剖腹后始作出诊断,往往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我们自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AMVT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8例。

年龄26~87岁,平均42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24~168?h,平均84h。

主要临床症状:腹痛、腹胀15例(100%),恶心呕吐5例(33%),血便7例(47%),发热5例(33%),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6例(40%),有腹膜刺激征的11例(73%)。

本组患者中有可疑易患因素者8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3例、围产期2例、脾切除门体静脉断流术后1例。

6例术前作出诊断,均为2001年以后的病例,其中2例保守治疗成功。

术中诊断9例。

术前误诊为出血性胰腺炎3例、肠梗阻3例,腹膜炎3例。

13例手术治疗,术中见血栓均分布于肠系膜上静脉系统,8例有门静脉血栓,仅1例有肝硬化门静脉属支曲张,其余肠系膜静脉解剖均无异常,肠系膜下静脉未受累。

手术方法:单纯受累肠段切除5例、受累肠段切除加肠系膜上静脉切开取栓3例、受累肠段切除加门静脉切开取栓5例。

切除肠管长度60~500?cm,平均300?cm,1例行全小肠加右半结肠切除。

肠切除中,8例1次手术、3例1周内2次手术、2例3次手术。

术后均给肝素抗凝,其中4例经周围静脉给予溶栓治疗,4例经肠系膜上静脉置管给予局部溶栓治疗。

4例患者于术后72?h因中毒性休克死亡;1例术后5?d腹腔出血,保守治疗痊愈。

本组患者随访?8个月~12年,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脑梗塞,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其余健在。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缩写:MVT别名:Thrombosis of mesenteric veinICD号:I82.8分类:消化科概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较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更少见。

国内有散在病例报道。

由于MVT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加上临床医师对本病常缺乏认识,故诊断十分困难,因此,MVT很难在术前确诊。

国内所报道的病例中仅有1~2例在术前得到确诊。

流行病学: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于1935年为Warren等首先描述,其后逐渐被认识,大都为急性血栓形成,约占急性肠缺血的3%。

病因:引起MVT的病因较为复杂,有学者将病因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大类:1.继发性因素 MVT常继发于以下疾病: (1)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肠系膜静脉血流缓慢,故有时易发生血栓形成。

(2)腹腔脏器的感染: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小肠炎症性病变、脏器穿孔、腹部手术后败血症、腹腔脓肿或盆腔脓肿等。

这些炎症性病变可直接影响肠系膜静脉血流或者系细菌毒素及其释放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引起MVT。

(3)肠系膜静脉血流变化或血管损伤:包括腹部手术、腹部外伤和放射性损伤。

有学者发现脾切除术后、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均可诱发MVT。

已证实部分病人脾切除术后有血小板增多现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凝固性因素,C D D C D D C D D C DD血液的黏稠度也增加。

(4)腹部闭合性损伤偶可损伤肠系膜静脉而发生MVT。

(5)血液高凝状态:有认为腹部恶性肿瘤如少数胰腺癌、结肠癌患者可伴有血液高凝状态,而易发生MVT。

此外,长期服用避孕药也可引起MVT,其原因也与血流变化有关。

(6)其他少见的原因: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等。

2.原发性因素 既往对无上述继发性因素的MVT患者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肠系膜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20
5
临床表现
◆血管病变期:肠系膜静脉还没有完全闭塞,肠管 处于淤血期,患者表现为数日腹部不适,阵发性 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常规化验和辅助检查无特 异性变化。 ◆肠管病变期(肠梗阻表现):肠系膜上静脉管腔 完全闭塞后,肠壁淤血渗出进一步加重,继发腹 膜炎腹腔积液出现频繁呕吐血压下降,少数因胃 肠黏膜淤血坏死脱落出现呕血或血便。 ◆休克期:广泛性肠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多器 官功能衰竭,坏死肠管达250cm以上,病死率达 87.4%.
8
影像学检查
◆腹部平片 ◆B 超 ◆腹部CT增强 ◆三维CT:MVT诊断率能达90%。 ◆磁共振
9
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
◆通过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在静脉其表现为 在肠系膜上静脉可以见到血栓存在或充盈 缺损的影像或在粗大的静脉内散在的显影 及延迟显影。诊断急性MVT的准确性是70%。 同时还可以留置导管进行术中、术后局部 溶栓,效果很好。
◆皮肤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18
营养支持
◆患者需持续胃肠减压和禁食时,完全胃肠 外营养补充能量,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反 应,观察有无静脉炎。
◆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 失调。
19
心理护理
◆MVT病情发展迅速,病势汹险,病人及家属 由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治疗﹑效果 ﹑经费等十分担忧,多表现出紧张﹑焦虑 ﹑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及时对病人及家属 耐心解释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 和处理措施,介绍成功病例,解除病人忧 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加病人信心,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6
临床体征
◆要点:严重地症状与轻微的体征不相称。
◆腹部常有压痛、反跳痛,但程度均较轻且肌紧张 不明显。少数患者触诊时,可触及扩张增粗的肠 襻。肠鸣音早期正常,后期常减弱或消失。腹腔 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体时,对本病的诊断有一 定的帮助。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均有可能患上该病。

患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发热、呕吐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是由于静止血液在肠系膜上静脉中形成血栓所导致的。

长时间的坐着或是卧床、怀孕、剖腹产等因素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其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乏力、恶心呕吐等,也有患者会出现腹泻、便秘等问题。

如果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前往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如超声、CT、MRI等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诊患病的情况。

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通过减少血液凝固来预防血栓进一步扩散。

不过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需要更多的措施才能有效治疗。

对于患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患者,早期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术后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服用药物等多个方面来促进康复。

另外,定期随访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状况变化也是很重要的。

预防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方法主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运动、控制饮食、避免长期静坐等。

对于容易出现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适量服用抗凝药物来缓解症状。

总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治疗。

同时,也需要加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科普知识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科普知识
同时监测并发症的发生,以便及时处理。
谢谢观看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机制
通常由于血液凝固机制异常、动脉供血不足或静 脉壁损伤等原因造成。
例如,手术、外伤或某些疾病都可能诱发此病症 。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流行病学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在成年人中相对少见,但 在高危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如癌症患者、长期卧床者等人群更易发病。
谁会受到影响?
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体重、均衡饮食及适量运动,减少静态 时间。
避免长时间坐着或卧床,适时活动有助于血液循 环。
如何预防? 定期检查
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 药物预防
在手术或长期卧床期间,有时需要使用抗凝药物 。
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解除血栓,改善血流。
治疗方法有哪些?
介入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通过介入手术去除血栓 。
如血栓较大或导致明显症状,手术是必要的选择 。
治疗方法有哪些?
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营养支持等,以维持患者的整体健康 。
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识别
如出现剧烈腹痛、持续恶心或呕吐,应及时就医 。
尤其是在有高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更需警惕。
何时就医?
体检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查
医生会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如CT或超声)来 诊断。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干预护理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干预护理

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包 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 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特殊情况下的干预护理
急性发作期的护理
立即停止进食,以免加重病情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 化
给予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控 制病情发展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干预 护理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汇报人员
2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概述
3 干预护理的重要性 4 干预护理措施 5 特殊情况下的干预护理 6 出院后的干预护理建议
单击此处汇报人员:XX医院-XX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概述
定义和病因
总结与展望
干预护理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
作用:促进患 者康复,降低
复发率
总结:干预护 理在肠系膜上 静脉血栓形成 中具有重要意 义和作用,值 得进一步推广
和应用
展望:未来需 要进一步研究 干预护理在肠 系膜上静脉血 栓形成中的效 果和作用机制, 为临床护理提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疲劳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 慰
药物治疗护理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 溶栓治疗: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溶解血栓,恢复静脉通畅 抗血小板治疗: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抗炎治疗:使用抗炎药物,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
监测生命体征, 预防心脑血管并 发症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女 73 间断腹痛1个月,加重3天。

临床分期:
早期小肠缺血期 严重小肠缺血期 小肠坏死期

治疗:
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抗凝治疗:应用肝素、低分子肝素,APTT值控制在1.52.5倍。低分子右旋糖苷静脉滴注。 溶栓治疗:外周静脉溶栓,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经颈 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置管溶栓,经皮肝穿门静脉系统内导 管溶栓,经皮脾穿刺导管溶栓。 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应距坏死小肠15-25cm, 热盐水纱布 湿敷或肠系膜根部注射1%利多卡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院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 卞策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临床上少见 的急腹症。主要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分支, 而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仅为5-6%。 MV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为30-70岁,男 性略多于女性,发病率为2.7/1000000。 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误诊率可高达 90%以上,死亡率15-50%。死亡原因多由于广泛 肠坏死所致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院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2006年6月-2012年1月,我们收治了12例肠系 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7 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2.6岁。慢性静脉血 栓形成5例,急性静脉血栓形成7例。手术治疗6 例,介入溶栓治疗4例,保守治疗3例,死亡1例。


我们统计了自1989年-2012之间发表的中文文献 共计115篇文章。共1601例病人,其中男性1051 例、女性550例、死亡330例、死亡率20.6%。年 龄7-89岁,平均48.8岁。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应注意的问题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应注意的问题
The Di a g nos i s a nd Tr e a t me nt of Su pe r i o r Me s e nt e r i c Ve i n Thr o m bos i s
WANG S h e n — mi n g ,Y AO C h e n ,L I Y o n g - h u i( De p a r t me n t o f V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S u n y a t — s e n
王深 明 , 姚 陈 , 李 勇辉
[ 摘要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 s u p e r i o r m e s e n t e r i c v e i n t h r o m b o s i s ,S MV T ) 是肠缺 血疾病 中的一种 , 临 床 上 较 为少见 , 然 而 通 常 是致 命 性 的 。 由 于 S MV T发 病 率 较 低 及 临 床 表 现 缺 乏 特 异 性 , 早期诊 断难度较大 , 病 死 率 较 高 。影 像 学 检 查 的进 展 使 得 S MV T早 期 诊 断 成 为 可 能 , 其中 C T由 于 具 有 较 高 的敏 感 性 及 特 异 性 , 应 作 为 临 床 首 选 检 查 手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8 0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 S u p e r i o r m e s e n t e r i c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s i s( S MV T )i s a n பைடு நூலகம்u n c o m m o n b u t o f t e n l e t h a l f o r m o f b o w e l i s c h e m i a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SVT)是一种罕见但危及生命的疾病。

因为临床表现多样,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导致治疗滞后或无效,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ASVT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ASVT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病因ASVT的病因包括机械性因素、血液因素和身体因素。

机械性因素包括:肠曲张伤口、胰腺炎、胆囊疾病、腹腔炎等;血液因素包括:血栓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等;身体因素包括:孕产妇、中枢静脉插管、某些药物(口服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这些因素易导致血液淤滞,从而引起ASVT。

二、诊断ASVT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检查。

临床表现多样化,一般表现为脐周或上腹疼痛,持续时间长,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甚至伴有发热、肝大等症状。

检查上,腹部CT、MRI或腹腔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ASVT。

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生化检查也有一定帮助。

三、治疗ASVT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

目前,抗凝治疗已成为ASVT 的首选治疗方式。

早期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ASVT,可以减轻ASVT的症状,缩小血栓的范围,降低栓子脱落的风险,有效避免了血栓导致的肠坏死。

溶栓治疗在ASVT的治疗中有着一定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它能够替代抗凝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病例:严重肠坏死、肠系膜局部坏死、梗阻、感染、腹腔内脓肿等。

四、预后ASVT的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

其中,抗凝治疗是ASVT预后良好的关键。

据文献报道,一旦ASVT被诊断出来,及时抗凝治疗可以将病死率降至20%以下。

而对于已经发生肠坏死的患者,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

因此,早期发现ASVT,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是目前预防ASVT预后的最好方法。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科普讲座PPT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科普讲座PPT
需谨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防止血栓扩 大及新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等。
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去除血栓以恢复血 流。
手术风险需与医生进行详细讨论。
治疗方法有哪些? 后续管理
在等待救援时,保持安静和舒适的位置。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及规律运动,有 助于降低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许多疾病的基础。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 血液检查。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能有效避免严重后果。
如何预防? 药物预防
在医生建议下,某些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进 行预防。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 5. 治疗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定义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肠系膜上静脉内形 成血栓,阻碍血液流动。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肠道缺血,严重时可引起肠道 坏死。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机制
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血流减缓、血管内皮损伤或 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
例如,手术后、静脉曲张或肿瘤压迫都可能引发 此病。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这些症状常常与其他腹部疾病相似,因此需要仔 细鉴别。
谁会受到影响?
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发病率。

护理查房: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护理查房: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护理查房: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护理。

本查房旨在讨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1. 疾病概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肠系膜上静脉或其分支发生血栓形成,导致肠缺血、坏死和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该病可导致病情恶化、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 原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 血液高凝状态: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恶性肿瘤等。

- 静脉壁损伤:如手术、创伤、感染等。

- 血液流速减慢:如久病卧床、肥胖、妊娠等。

- 凝血功能障碍:如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和S缺乏等。

3. 临床表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包括:- 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剧烈、持续性腹痛,可伴有呕吐、腹泻。

- 腹部包块:由于血栓形成,肠管缺血、坏死,可触及腹部包块。

- 腹水:由于肠管坏死、穿孔,可导致腹水。

- 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4. 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 超声:可发现静脉内血栓形成,具有无创、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

- CT:可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肠管坏死等情况。

- MRI: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5. 护理措施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包括:5.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呼吸等。

-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 禁食、水,待病情稳定后逐渐恢复饮食。

5.2 腹痛护理- 给予患者充分的镇痛措施,如给予止痛药、采取舒适体位等。

- 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5.3 腹部包块护理- 观察腹部包块的大小、形态、质地等,避免揉搓、压迫。

-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5.4 腹水护理- 监测腹水量、性质,及时报告医生。

- 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腹腔穿刺等治疗。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一概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占全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患的5%~15%,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而肠系膜下静脉很少受累。

该病在临床上表现较为隐袭,诊断往往被延误,大多数病例是在开腹探查时才获得确切诊断。

二病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病因明确者称为继发性,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

随着对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断以及高凝状态识别能力的增强,特发性病例在本病所占的比例在逐渐缩小,目前约75%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可以获得病因诊断。

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所导致的高凝状态,如肿瘤、腹腔炎症、手术后、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

使用口服避孕药者占年轻女性肠系膜上静脉栓塞患者的9%~18%。

三临床表现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多有腹痛,腹部不适,排便规律改变(腹泻或便秘)等前驱症状。

此期患者症状不典型,查体亦无明确体征,仅表现为不确定的腹部深压痛,各项化验及辅助检查也无特异性变化,此时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很困难。

随着本病进入进展期,病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患者的症状多突然加重,腹痛剧烈,呈持续性但定位不确切,一般止痛药物无效,常需强镇痛剂如强痛定或杜冷丁方能暂时缓解,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

进展早期患者症状明显加重但体征少,尚无明显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

随后肠管缺血逐渐加重,肠壁水肿、渗出,继发腹膜炎,则会出现相应体征。

此期因腹腔脏器缺血、继发感染等,血常规及血、尿淀粉酶等会出现异常。

四检查通常血液化验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没有帮助,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可用来判定存在肠坏死,但往往是疾病晚期的表现。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赵宁;金岚;等【期刊名称】《临床外科杂志》【年(卷),期】2000(1)5【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病因;诊断;治疗;手术疗法【作者】赵宁;金岚;等【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4;R657.2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 是一种肠缺血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MVT约占整个肠缺血疾病的5.0%~15.0%[1]。

肠系膜静脉血栓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很少累及肠系膜下静脉。

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过去十年收治的急性MVT病例比上一十年增加了5倍。

肠系膜静脉血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上绝大多数是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Adbu及Rhee报道,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分别为79.0%和81.0%,除了既往的腹部手术史之外,高凝状态如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缺乏及Ⅴ因子Leiden基因突变,恶性肿瘤,腹腔炎症,口服避孕药,血液系统疾患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患及高半胱氨酸血症等都是继发性MVT的主要致病原因[2]。

总结我院1978~2003年41例急性MVT患者资料显示,原发性MVT占24.0%,继发性占76.0%。

其中肝硬化(未经手术)、脾切除术后、其他腹部外科手术后依次列为相关因素中的前三位(表1)[3],有别于西方报道。

由于病因不同,MVT 形成的方式也不相同。

如继发于肝硬化、肿瘤或手术创伤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常先于梗阻部位形成血栓,然后向外周蔓延,成为中央型MVT;而由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栓形成,则由小分支向主干蔓延,称为外周型MVT。

当然,晚期也可以出现由肠系膜静脉主干到外周小静脉的全程血栓形成,成为混合型MVT。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切勿贻误诊治时机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切勿贻误诊治时机
v e n o u s t h r o mb o s i s( S MVT) .Me t h o d s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4 2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MV T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d u r i n g Ma r c h 2 0 1 0 a n d Oc t o — b e r 2 0 1 3 w a s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T h e s e p 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a c u t e g r o u p( n=1 9)a n d c h r o n i c g r o u p( n=2 3)b y
t h e c o ur s e o f di s e a s e . Cl i n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s,d i ag no s i s a n d t h e r a p e ut i c e fe c t i n t h e t wo g r o u ps we r e a na l y z e d. Re s u l t s Al l
吴梦涛, 张勇学, 陆清声 , 景在 平
[ 摘要] 目的 探 讨 肠 系膜 上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c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s i s , S MV T ) 的 早 期 诊 断 方 法 及 最
wU M e n g — t a o , Z H A N G Y o n g — x u e , L U Q i n g — s h e n g , J I N G Z a i — p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V 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 P L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V a s c u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专业知识】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专业知识】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常规检查不易明确诊断,多数患者在出现腹膜炎甚至剖腹后始作出诊断,往往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手术取栓、切除坏死肠管的同时,积极的抗凝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血栓再发的有效措施。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前者原因不明,发病率占10%~20%,这些病人中有曾患过周围静脉炎如游走性静脉炎等。

后者常继发于:①肝硬化或肝外压迫引起门静脉充血和血液淤滞;②腹腔内感染如化脓性阑尾炎、盆腔炎等;③某些血液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口服避孕药等所致的高凝状态;④腹外伤或手术所致的创伤,病情严重,往往伴有休克;⑤腹腔恶性肿瘤直接压迫阻断肠系膜静脉血流;⑥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如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陷症、遗传性蛋白质C缺陷症、遗传性蛋白质S缺陷症等,此种多见于年轻患者,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二、发病机制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可向远近端蔓延。

在受累肠区的静脉回流完全受阻时,肠管充血水肿,浆膜下呈点状出血,逐渐扩散呈片状出血、直至肠管的出血性坏死。

大量血性液体从肠壁和肠系膜渗出至肠腔和腹腔,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心肺功能衰竭等。

且静脉急性闭塞尚可反射性引起内脏动脉的痉挛和加速血栓形成,加速肠坏死过程。

静脉血栓形成多数只累及一段空肠或回肠静脉,较少造成全小肠坏死。

但血栓易再形成,因此易复发,有时须行多次手术治疗。

症状体征一、症状起病缓慢,从数天到数周不等。

临床表现似急性肠系膜缺血,且表现与症状不相对应。

1、全腹疼痛早期仅有轻度全腹痛或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

约27%患者腹痛可能超过30天以上。

腹部检查,虽有剧烈的腹痛,但体征轻微。

2、全腹膜炎随着病情的进展,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肠功能严重障碍,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伴有呕吐,可有腹泻及血便,血便较动脉闭塞更为多见。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什么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占全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患的5%~15%,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而肠系膜下静脉很少受累。

该病在临床上表现较为隐袭,诊断往往被延误,大多数病例是在开腹探查时才获得确切诊断。

表现为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数日或数周后,随着血栓蔓延扩大,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影响肠曲生机时,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腹泻和血水样便比动脉栓塞更为多见。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5%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水肿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外科普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9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
温馨提示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

如何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如何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如何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导读: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SMVT)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疾病,1985年首先由Elliot报道。

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从而导致临床上认识不足,容易误诊,一旦发生广泛的肠梗塞坏死,预后凶险,死亡率很高。

……SMVT是临床上的少见病,误诊率比较高。

它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此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在出现肠坏死后才得到确诊,此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且治疗效果欠佳,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及其重要,本组2例早期行CT及彩超检查确诊,经溶栓治疗愈后较好,避免了肠坏死及开腹手术。

SMVT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病因不明确,可能为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的内脏静脉表现。

继发性的病因常与腹部手术史、血液高凝状态、既往静脉血栓史、心力衰竭、门静脉高压症等有关。

临床上常表现为进行性的腹部不适,同时多伴有腹胀、大便稀,次数增加,肠坏死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本组有4例患者入院3~5天出现呕血及黑便。

腹痛部位常不固定,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压痛较轻而腹部疼痛不适显著。

如出现肠坏死则出现腹膜刺激征以及全身中毒性症状。

对于该病的诊断,首先医生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有腹部手术史、血液高凝状态、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等患者出现腹部不适、阵发性绞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而腹部无明显体征者应意识到SMVT的存在。

本组病例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对SMVT的早期诊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同时要注意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重视辅助检查的应用,尤其是影像学检查。

X线:腹部X线摄片是一种常规的检查手段,6例行立位腹部平片,有4例显示肠管扩张,肠积气,膈肌抬高等非特异性的肠梗阻征象。

但它对本病的诊断特异性较低,不能作为诊断SMVT的依据。

CT:文献报道CT对SMVT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5%,增强扫描的静脉期发现静脉内充盈缺损,由于静脉壁强化而血栓不强化可出现典型的“靶环征”,为确诊的重要依据,平扫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增宽以及腔内高密度影是提示本病的直接征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5.544,P< 0.001)。④疼痛特点:急性组疼痛部位以全腹为 主,其次为上腹部、脐周及下腹部,疼痛性质为绞痛 或胀痛;慢性组多表现为上腹部及脐周疼痛,以胀痛 为主。⑤血栓部位及合并征象:CTA提示两组血栓 部位多在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和脾静脉内,急性组 患者还可见于下腔静脉、肺动脉等。急性组多合并 小肠扩张、肠管增厚、腹腔积液等征象,慢性组则表 现为肠系膜静脉周围较多侧支循环建立或门静脉周 围海绵样改变。⑥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急性组术前 查血白细胞(21.2 4-13.2)×109/L,慢性组(7.4
Yong—xue,LU
DiagnoMs and
WU Meng—tao,ZHANG
lar
Qing-sheng,JING Zai・ping(Department of
to
Vascular
Surgery
PLA Institute of Vaseu—
Surgery,Changhai Hospital Affiliate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0291)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 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 通讯作者:陆清声,E-mail:luqs@xueguan.net
龄13—78(46.4±16.9)岁。按SMVT发病时阋分 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急性SMVT定义为发病时间<
15
d,慢性SMVT定义为发病时间≥15 d口1,所有患
者均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 急性组19例,男14例(73.7%),女5例(26.3%), 年龄(44.32±16.16)岁,体质指数(BMI)(24.46± 3.77)kg/m2;有既往病史者占57.9%(11/19),包 括:四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15.8%),SMVT后肠切 除、剖宫产、脾切除术各2例(各占10.5%),阑尾切
ic arteri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venous
mesenteric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
thrombosis,SMVT)是临床少见疾病,约占急
性肠缺血疾病的5%~15%…,因腹部体征不典型, 常不能准确判断肠管血循环和功能变化情况,临床 误诊率高,极易贻误病情。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0年3月一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SMVT的 临床资料,以探讨SMVT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最佳诊 治时机和策略。
diagnosed
after
CT angiography.Enteral resection,intra 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ial cathe—
to
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ality
2.1
aaefial
thrombolysis,
ISMACT)。

临床特点比较
①体温:急性组术前体温
4-
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动脉置人5F鞘管,以合适 导管经鞘管置人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造影提示 SMVT,遂置换4F溶栓导管,导管溶栓段置入肠系膜 上动脉近端内。用药方案:首次一次性快速给予20 万u注射用尿激酶溶栓导管内推注,然后以微量泵 自导管内持续泵入注射用尿激酶50~100万U/
4-
h,同时经鞘管内泵入肝素注射液1.25万U/24
h,
22)/min vs(76 4-8)/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t=6.142,P<0.001),提示急性SMVT患者入 院时存在循环状况不稳定表现。③主诉持续时间: 急性组主诉持续时间中位数为6 d,慢性组为45
d,
共置管3 d。置管期间若纤维蛋白原<1.0 g/L则 立即停用尿激酶,并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为正常参考值的1.5~2.5倍。停用导管内 溶栓后,用药调整为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0.4
rate were
different conditions.The effective
rate
and fa—
94.8%and 5.2%in the
acute
group.and 95.7%and 4.3%in the chronic group respectively.Conclusion
can
CT angiography is the preferred diagnostic method for SMVT,and it
R572.3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Doll optimal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002—3429(2014)03-0029-04
10.3969/j.issn.1002.3429.2014.03.010
Treatment Time f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除术、服用避孕药各1例(各占5.3%);有并存病者
占52.6%(10/19),包括:脓毒性休克2例
万方数据
・30・
堕盎堡望堡迨垫!兰堡!旦箜望堂箜!塑鱼!!坐型堕!!堕!塑!堕!垒丛堕尘!型!!!!:兰!!堕!:!!翌竺堕垫!兰_蠢Z
证者则行ISMACT术,用药方法同急性期SMVT;若 患者临床表现仅为腹胀不适,无消化道出血表现,则 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华法林钠片,用药方法及调整 INR目标值的方法同急性期SMVT;若患者存在长 期不全性肠梗阻表现,经规范保守治疗不缓解,则行 剖腹探查、坏死小肠切除术,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合 并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普通肝素微泵注射;若患者并 存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则 视为溶栓抗凝治疗禁忌证。
recurrence
of thromb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related complications.
venous
[Key words]
Mesenteric
thrombosis;CT angiography;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Intra superior mesenter—
acute
whole
abdomen.The
of white blood cells and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wa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hronic group
(average P<0.001).SMVT
乙肝6例(26.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4例
(17.4%),IgA肾病2例(8.7%),脂肪肝、脾功能亢 进、脾梗死各1例(各占4.3%),提示以肝性疾病为 主占47.8%(11/23)。上述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急性期SMVT:患者腹痛症状局限,体温< 37.5℃,诊断性腹腔穿刺未见淡红色腹腔积液,查外 周血白细胞<10×109/L时,选择经肠系膜上动脉 置管溶栓治疗术(intra
group(n=19)and chronic group(n=23)by
were
of disease.Clinical manifestations,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analyzed.Results
All
the 42 patients umbil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diagnosis,optimal treatment time and strategy of superior mesenteric
our
[Abstract]
venous
Objective
counts
or
suffered abdominal pains.Patients in the
acute
group suffered cramps
or
distending pains in epigastrium,peri—
or
whole
abdomen,while patients in chronic group suffered distending pains in periumbilical
therapie
ture
help define the indications of laparotomy.The main
methods for SMVT
are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with effective measures,and preventing fu—
1'112巴堕鏖迟堡堡迨垫!垒笙!旦篁望鲞箜!塑业里i型坠丛i型坐鱼堕堡尘塑!!!些兰!!塑!:!!丛篓塾垫!兰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切勿贻误诊治时机
吴梦涛,张勇学,陆清声,景在平
[摘要】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29・
thrombosis,SMVT)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最
Hale Waihona Puke 佳诊治时机和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lO月收治的42例SMVT的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急
性组19例和慢性组23例,分析两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42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急性组表现 为上腹部、脐周及全腹部绞痛或胀痛,慢性组表现为腹部及脐周胀痛,且急性组血白细胞、体温显著高于慢性组 (P均<0.001)。两组均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根据病情分别行小肠切除术、经肠系膜上动脉 置管溶栓术及药物抗凝治疗等,急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4.8%,病死率为5.2%,慢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5.7%,病死率为 4.3%。结论CTA是确诊SMVT的首选手段,并能明确剖腹探查术的适应证。通过有效措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防 止远期血栓复发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是SMVT的主要治疗策略。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cT血管造影;置管溶栓;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