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推进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推进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摘要]本文指出了在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社会中制约政治文明发展的因素,探讨推进中国式政治文明发展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对策一、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自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社会各方对此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笔者认为,对于如何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这样的重大课题,重要的不是诉诸于感情,而是要诉诸于理性。
对于一个成熟的民族来说,对于自己的政治问题,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热情,更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与探索。
1.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现行的现代化进程,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开展起来并不断向纵深推进的。
而在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战略中,又明确地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经济发展优先的战略安排。
在此过程中,经济领域的改革受到了大力推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体现出一种高歌猛进的态势。
相比较而言,政治领域的改革则雷声大雨点小,显得步履蹒跚,表现出的是一种缓慢前进的态势。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表明,这样一种战略考虑不仅是深谋远虑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冷静地审视改革进程就不难发现,政治领域内积累了比其他领域更多的矛盾和问题,或者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从政治层面去解决。
如果政治领域内的改革和建设不能适应其他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的话,将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滞后影响。
因此,要保持我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从政治上解决问题,要构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新的政治解决方式。
如果说,过去的改革进程中对政治领域中的改革和建设可以采取缓步推进的策略的话,那么,今天的形势则要求积极地推进政治领域的改革和建设。
2.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无论从国际国内形势,还是从抓住机遇、凝聚民心的角度来看,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今后20年的发展目标,都是十分合理的。
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
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政治参与是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合理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以及在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一、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以及政府在决策和治理过程中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参与形式主要包括公民咨询、调查、听证会等。
通过这些方式,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有效地制定决策,并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也可以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党内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参与是中国政治参与的独特形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民主参与对于保证党的领导的民主和集中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党内民主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党员大会、党派协商、党纪检查等。
通过这些机制,党员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参与决策,推动党的工作更加科学、民主、法治化。
党内民主参与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是指公民对政治决策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态度。
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民众对事务参与和政治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可以通过一系列途径得以体现,如参与选举、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等。
通过这些参与行为,公民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四、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公民参与的重要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社会讨论和政治决策。
这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极大地扩大了公民的参与范围和便利度,提高了政府的回应能力和透明度。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信息真实性的核查、网络舆论的操纵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确保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平与公正。
总结起来,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息息相关。
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参与、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都对中国的民主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有显著的改进,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参与不平衡、非制度化参与、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从观念、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提出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意识,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现状措施政治参与其概念来自西方政治学,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公民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治体系施加影响的活动,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切实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的研究,对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政治参与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它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民主化,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强化自己的功用与效能。
追求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民主政治的精神显示,也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所趋向的核心内容。
根据国情的发展,适度的政治参与是必要的,这是保障社会发展有序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公民参与的总体水平显然滞后,尚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从实践中看,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部分政治参与的动机表现为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利益原则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演变为某些人参与政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也就是说政治参与成为人们利益实现的重要途径。
现代公民政治文化下,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是一种自觉意识,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还缺乏由利益取向到政治文化的进一步深(二)不同地域、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程度和质量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及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其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其政治体系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当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主政治与政治文化民主政治内涵在党的十六大,党和国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我国的民主政治主要包括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内涵随着人民思想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内涵的不断改进,政治文化内涵不断完善,政治文化主要涉及到民主意识、民主心理、民主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政治文化由多个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素组成,影响着政治文化的特质。
当前我国政治文化主要有三个部分,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政治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我国的主导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政治文化是我国的政治亚文化。
二、加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方法加强我国主导政治文化建设主导政治文化在整个政治文化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对整个政治文化的政治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明确了政治文化方向,并直接影响着整个政治文化面貌。
结合中国实际和政党建设背景,目前主导政治文化构成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构成,直接规范着政治生活中的主导价值。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导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文化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文化发展如何归根到底受经济基础决定。
而生产力在经济基础中又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样人们才会有时间、愿意、主动参与到政治文化生活中,否则,政治文化就形同虚设,是几个人的舞台,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也就无暇去评论公共事务。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的建设
些历史原因, 我国现阶段公 民的政治参与的总体 水平 比较低, 发展不平衡, 制度化不完善。 ( 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比较低 一) 政治参与是人民通过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
法 律允许范 围 内从 事影 响国家 和社会生 活的政治
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公 民依法通过一定 的方式或程序, 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政策的制订
制度化 的参与方式, 如抵制参 与、 过度参与 、 过分 扩展 的参与乃至暴力参与等, 影响我国的政治程
序和社会稳定, 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不利
二、 扩大 公 民有 序 的政治 参与 的途径
随着 我 国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建设 的不 断 深 入 , 民对 国家 和社 会 政 治 生活 的参与 意识 也在 公
7
维普资讯
人民群众实际参与政治活动能力, 还受国家政治环 境、 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及经济地位诸方面的影响。现 阶段藏 国政治参与的不平衡表现在城乡之问、 经济 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 力发展程度不一致。我国社会的不同阶层、 群体和从 业者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存在较 大差别 。现实来 看, 城市较农村经 济发达地区较落后地区因政治、 经
行为。回 从我国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来
看, 参与的主动性和 自觉性较 低 。在现实生 活中, 有 相 当数量 的公 民参与行 为是随大流 、 从众性 的彳 多 艮 人 不知道作 为一个 公 民在 政治 生活 中的权利 和义
利益, 做到政治决策民主化 和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公 够 真正
务, 尤其在一些农村, 农民参与的次数和参与的程度
仍 然较低 。 在一些农 民的头脑里 , “ 清官思想”“ 、顺民
试论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试论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摘要:参与型政治文化作为民主政治的精神层面,对民主政治的建设发挥着催生、支撑和保障作用,我国目前参与型政治文化较为薄弱,它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也成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本文从政治文化与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涵谈起,分析了参与型政治文化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与民主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参与型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与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1956年8月,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来界定某一民族和社会对于某一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信仰、价值观感情和行为方式,并且提出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的结论。
1978年6月,阿尔蒙德出版了其政治学名著《比较政治学》,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多年来政治文化的研究成果,主张:“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
”[1]笔者基本赞同阿尔蒙德的观点,认为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下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并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政治系统及其运作层面上的观念依托。
1963年,阿尔蒙德和维巴出版了《公民文化》,在书中对民主政治文化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对政治文化进行了划分,它以社会成员对社会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中的决策和实施中的作用等层面上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将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即狭隘型政治文化、顺从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以民主、平等、参与、效率等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这些价值观念是现代政治生活中被普遍尊重的价值准则,是人类先进的政治认识成果。
社会公众只有正确认识、牢固树立、有效践行这些价值准则,才能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民主参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民主参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
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之中,中华民族积极参与民主进程,并且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本文将探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中的民主参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两个方面。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民主参与民主参与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人民的民主参与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在政治层面,中华民族通过选举和代表制度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的权益。
同时,层层设立的人民代表大会体系,让人民的声音可以通过代表表达出来,实现了民主参与的途径。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中华民族的民主参与还体现在社区和集体组织中。
在基层组织中,人民可以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通过社区议事会、居民委员会等机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这种基层民主参与的形式,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在互联网时代,中华民族的民主参与呈现出新的面貌。
网络空间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表达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与网络舆论的讨论和争论。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中华民族的民主参与更加自由便捷。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民主参与体现在政治层面、日常生活和互联网时代三个维度。
人民通过选举和代表制度参与国家政治决策,通过社区和集体组织参与社会管理,通过互联网渠道参与舆论表达。
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全面发展。
首先,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让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决策和管理,实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一周强化【问题背景】十七大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论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民主选举①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28日发布公告,确认2987名代表的代表资格全部有效。
来自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人数高于上一届,其中有3名农民工代表。
这是农民工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②我国将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有必要修改选举法,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选举法的修改列入2008年立法计划。
2、民主决策——开门立法,问计于民。
①《劳动合同法》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产物。
《劳动合同法》草案曾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经4次审议、若干次修改完善后才最终“亮相”。
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普通百姓的关切,对原草案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积极回应19万件百姓立法意见,成为新草案最鲜明的特点,这无疑彰显了中国立法机关越来越重视倾听民意的价值取向。
②法定节假日调整问计于民:2007年11月9日,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法定节假日调整初步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
在这个方案安排中,五一节将缩减为一天,春节从除夕放到初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将放假一天,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因此增加一天。
3、民主管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①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论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
毕业论文:论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1)摘要: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文明的范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对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现阶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文明;意义;路径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1]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系统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情感、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取向等意识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等内容。
政治文化支配人们的政治活动方式,影响社会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政治文化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
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是政治传统、民族心理及外来文化长期交融积淀的结果,可以指导和影响人们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能促使人们形成现代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人格、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
政治文化蕴涵人们的政治行为倾向,支配人们对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选择,从而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
当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内化为公民的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时,那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政治文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构成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同时也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保证了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
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
简答题
简答题1、社会主义国家家的特征(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2、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3)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同时,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担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并且调整和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和体制。
(4)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6)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3、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2)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成其为国家的政治共同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
4、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
(2)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①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
②政体的多样性。
③政体选择的自主性。
④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
5、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君主制①贵族君主制②等级代表君主制③专制君主制(2)共和制①贵族共和制②民主共和制A议会共和制B总统共和制C半总统制(特点:提高了总统的地位,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使之成为掌握实权的选任国家元首。
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摘要】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动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方面,可以提高人民对政治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参与型政治文化可以增强政治信任和社会稳定,提升政治参与的广泛性,加强国家治理能力。
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民众政治素养,推动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方向。
通过建设更加积极主动的政治文化氛围,可以使我国政治更加规范化、民主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参与意识、政治民主化、政治信任、社会稳定、国家治理能力、政治素养、长治久安。
1. 引言1.1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概念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一种政治参与的文化模式,即政治决策过程中民众积极参与、政府积极回应的文化氛围。
在这种文化中,政治不再是少数人的事务,而是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事务。
参与型政治文化倡导民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的主体。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上的提出,更是一种社会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转变管理思维,从传统的治理模式向民众参与型的治理模式转变。
而公民也需要提高政治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不仅是被动地选择领导人,更要主动地参与到政策制定、监督和评价的过程中。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倡导者认为,只有让广大民众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全体公民的权益,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推动政治制度的进步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设对于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政治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政治文明建设成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政治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简析构建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软环境.doc
简析构建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软环境论文关键词:参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论文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民主发展的标准与尺度。
公民参与的扩大需要具备适当的软环境。
当前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软环境需要从构建公民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发扬民本思想三个方面着手。
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追求,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和扩大所必需的软环境。
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类型之一,有其明显的特征,它以公民文化为主体,以市民社会为依托,以民本思想为指导。
这三个方面是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有效支撑。
一、公民文化的构建从所属上看,政治文化是公民文化的归属体系,是政治系统运作、政治活动开展所依赖的根基。
公民文化是特指在观念形态上体现为参与意识、多元意识、理性意识,区别于封建专制社会的封闭意识、愚民意识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文化。
公民文化强调人的主体间的平等,人的主体性的回归、理性的加强、自信的建立。
在公民文化之下,人追求主体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将主体完全消融于社会和国家。
构建公民文化是培育公民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信念,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增强公民政治责任感的重要保证。
在一个社会中,健全的制度保障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一致的,这是公民参与的硬环境。
然而,仅有硬环境是不够的,还要有先进的公民文化这一软环境。
从传统的臣民文化转变为公民文化,需要普及民主意识,建立公民职责规范,提高公民素质。
综合来看,公民文化的特征可概括如下:首先,公民文化反映了自主自律、自由自觉的主体价值取向。
人们通过对平等权、自由权、民主权、财产权、社会权等普遍而真实地享有和行使,实现主体价值的创造和占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逐渐实现人对自身及对象世界的把握。
其次,公民文化要求建立平等、开放、横向的权利。
利益关系作为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人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取代了血缘伦理和权利义务本位,平等互助的横向联系取代了等级身份的纵向排列。
参与政治文化建设并获得进展
参与政治文化建设并获得进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认知、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共识和信仰。
也就是说,政治文化的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许多人被认为是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他们认为政治无聊、复杂、难以理解。
但是政治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层面。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政治文化,参与其中,努力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政治環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政治文化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还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如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等。
如果政治文化水平不高,那么国家的风气就难以改善,社会也会相应地更加动荡不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政治文化建设是指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政治,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素质,使人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和处理政治问题。
政治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减少政治上的误解和冲突,更能够增加政治的透明度。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参与政治文化建设。
首先,我们需要多读一些有关政治的书籍和文章,参加一些政治讲座、座谈会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了解政治文化的新理念,增强自己对政治的认知。
其次,我们可以参加一些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具有强大的组织性和影响力,通过加入政治组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政治,与其他政治爱好者交流,共同努力建设更好的政治环境。
再者,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并且关注一些有关政治的讨论。
这些讨论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政治观点,丰富自己的政治知识,更好地参与到政治建设的过程中。
最后,我们也需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建议。
每位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并且对于政治的走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因此,我们需要勇敢地发声,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建议,与政治家、专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与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是每位公民的责任,更是我们个人在实现人类梦想路上的一个重要步骤。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文化创新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文化创新2007-1-16 18:46:47【作者简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4汪锡奎(1942-),男,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获得了研究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新视点,这就是文化的视点、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视点。
要正确认识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文化继承和超越、拒绝和借鉴问题以及文化发展中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从而适应时代要求,推进政治文化创新。
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上的创新,是党能否把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创新的成果转化成制度创新的实践。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化/思想创新/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D0;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3)04-0005-07党的十六大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拓宽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认识更趋全面;而且在于由此获得了研究和理解问题的新视点,这就是文化的视点、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视点,从而把人们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文明和文化是互相联系的社会历史现象。
无论对文化、文明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如何歧义纷陈(注:人类学家阿·路·克罗伯列举了文化一词的161种定义,阿尔基·居维叶指出文明至少有20多种不同含义。
),人们都必须承认,作为和“野蛮”相对立的文明是一种反映人类历史进步的社会实在,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高级阶段)的产物。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及自身的积极的文化成果,形成一定社会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要素,决定一定社会文明的特质和发展水平。
人们不能把文化形式的文明要素简单地等同于文明本身,文明应是一定社会精神和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精神、物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共同体。
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科学研究 2006151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方盛举1摘要2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层面,没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立,就没有民主政治的发展。
参与型政治文化发挥着催生、支撑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作用,因此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和内在要求。
当代中国社会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较为薄弱,它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也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通过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加快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才能切实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
1关键词2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文明;政治社会化1中图分类号2D 60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6)05-0008-051作者简介2方盛举,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湖北武汉 430072。
一、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弗巴于1963年出版的5公民文化6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随后成为政治学的重要概念而被广泛使用。
阿尔蒙德和弗巴根据社会公众对社会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己在体系的决策、执行中的作用等层面上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把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1)参与型政治文化,也称为公民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以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
在政治民主化水平较高的政治体系中相伴生的就是这种政治文化;(2)臣属型政治文化,也称为臣民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角色、结构、权威、规范以及自己在体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于政治体系输出方面的取向以及社会成员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自我取向却非常低,集权型政治体系中弥漫的都是这种臣属性政治文化;(3)狭隘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中权威、制度、规范等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处于十分模糊状态,人们没有影响政治决策及其实施的能力,如一些国家边远地区的村落中存在的政治文化就是狭隘型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构建摘要: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人们心理层面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因此,政治文化的传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必须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汲取它的合理内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参与;传统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
作为一种观念形式,它一旦形成,便能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人们的政治生活产生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
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政治文化的支撑。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构建不可能彻底抛弃传统政治文化。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就必须要在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动员起来的参与冲动和利益诉求之间建立起一个平衡点,推进政治文化的内在和谐,进而实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任何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是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并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
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传承,得益于传统政治文化的稳固支撑。
但随着历史的前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政治文化所带来的负担。
因此,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首先必须要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分析。
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无意识的政治认知状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体现出一种无意识的政治认知状态。
中国曾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拥有悠久自然经济历史的农业大国。
封闭式的自然经济使社会成员长期生活于自己的小圈子中,无暇顾及与外界的交流。
这就从客观上严重影响了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和政治输出活动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 2006151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方盛举1摘要2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层面,没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立,就没有民主政治的发展。
参与型政治文化发挥着催生、支撑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作用,因此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和内在要求。
当代中国社会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较为薄弱,它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也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通过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加快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才能切实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
1关键词2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文明;政治社会化1中图分类号2D 60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6)05-0008-051作者简介2方盛举,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湖北武汉 430072。
一、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弗巴于1963年出版的5公民文化6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随后成为政治学的重要概念而被广泛使用。
阿尔蒙德和弗巴根据社会公众对社会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己在体系的决策、执行中的作用等层面上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把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1)参与型政治文化,也称为公民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以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
在政治民主化水平较高的政治体系中相伴生的就是这种政治文化;(2)臣属型政治文化,也称为臣民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角色、结构、权威、规范以及自己在体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于政治体系输出方面的取向以及社会成员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自我取向却非常低,集权型政治体系中弥漫的都是这种臣属性政治文化;(3)狭隘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中权威、制度、规范等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处于十分模糊状态,人们没有影响政治决策及其实施的能力,如一些国家边远地区的村落中存在的政治文化就是狭隘型政治文化。
112阿尔蒙德和弗巴认为,狭隘型政治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政治文化,是与传统的专制政治体系相伴生的;臣属型政治文化也是一种较落后的政治文化,它往往是集权政治体系的政治心理基础;而参与型政治文化,则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这种先进的政治文化既催生和促进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又有力地支撑着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
122参与型政治文化有自己特定的规定性:(1)强调/理性的国家认同0。
所谓理性的国家认同是指社会公众都自觉把国家团结和统一当作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都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着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和效忠感。
简言之,就是社会公众广泛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法律高于一切、国家的统一高于一切0的自觉意识。
(2)强调/政权合法性来源于民主授权0。
/主权在民0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认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民主选举是最佳的授予方式,只有经过人民选举产生的政权才是合法的。
这种政治理念是对传统/君权神授0观念、血缘世袭观念的彻底否定和批判,也是对/魅力权威0的合理扬弃。
(3)强调/理性的政治参与0。
所谓理性的政治参与是指基于维护和实现公民利益为目的的、积极的、有序的政治参与。
理性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理性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政治民主。
理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越大,则政治民主化程度就越高。
人们的理性政治参与行为是受正确的政治参与理念支配的,正确的政治参与理念越深入人心,则人们的理性政治参与程度越高,进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就越快。
(4)强调/开放、合作与宽容0的政治心态。
这种政治心态是指政治活动过程中,在一个政治集团内部,或者一个政治集团对其他政治集团存在着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热情的而不是冷漠的、支持的而不是逃避的、宽容的而不是苛求的政治互信。
这种政治互信对国家政治体系的安全运行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缺少开放、合作和宽容的政治心态,可能造成政治个体或政治集团之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指责和相互误解,有可能演化成为激烈的政治矛盾或冲突,进而带来政治不稳定。
(5)强调/政治输入与政治输出并重0的价值取向。
政治输入和政治输出是政治体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两个环节,输入主要是公众对政治体系的要求和支持,而输出则主要包括政策制定、资源提取、产品分配、行为管制等。
政治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传统政治形态中,人们关注政治输出远胜于政治输入,而在现代民主政治形态中,人们不仅关心政治输出,更关心政治输入。
认为要推进政治民主化,就必须提高人们对政治输入的关注程度,确立起强烈的政治输入价值取向。
(6)强调/民主0、/法治0、/自由0、/平等0、/人权0等理念。
/民主0、/法治0、/自由0、/平等0、/人权0等是现代政治生活中被普遍尊重的价值准则,是人类先进的政治认识成果。
社会公众只有正确认识、牢固树立、有效践行这些价值准则,才能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参与型政治文化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956年阿尔蒙德第一次提出政治文化的概念时,就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这个政治文化形成于本民族的历史以及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之中。
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
0132从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界定可以看出,政治文化是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公共政策的主观取向,是一套新的政治规则、政治制度、政治程序、政治行为等形成和维持的社会心理根据,存在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规则、制度、行为等。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演,社会中一旦存在先进的政治文化,即参与型政治文化,它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也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民主政治不可能无条件地生长起来,它必然有一个启蒙和启动的过程,参与型政治文化正是这个启蒙者和启动者。
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中参与型政治文化得以普遍发育和广泛传播,才可能催生出现代民主政治的规则、制度、程序和行为等。
譬如,正因为有了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先进政治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才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以民主为主旨,包含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等思想、制度和行为的形成及其不断发展而呈现出的进步状态。
0142/政治文明的特质在于先进的制度,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
0152可见,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民主政治建设。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成长不仅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现代政治文明必须以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为起点。
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民主政治的存在和发展发挥着支撑和保障作用,是巩固政治文明成果的重要工具。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们对民主政治的目标、制度、规则和程序等所保持的坚定信念、高度认同和积极支持。
社会中的人们一旦对民主政治保持这样的态度和情感,则民主政治体制的权威性就是不可动摇的。
/当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演化为一种政治文化时,那么这种政治制度就获得了普遍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它不仅在法律规定上和国家机器的保障中具有合法性,而且在公民的心理中也具有合法性,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了这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任何个人意志和集团的意愿都必须与它相一致才能被纳入到这个政治体系中来。
0162可见,正是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普及,才能使民主政治得以巩固。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整个社会充斥的主要是臣属型政治文化,即使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由于没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支撑和保障,这个体制不过是一个花架子而已,实际政治过程仍然按照集权或者威权政治的规则运行。
/当政治文化没有变化,而强行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时,其结果只能导致人们对新制度的认知能力低下,从而使其无法正常运行。
0172因此,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样必须传播和普及社会主义的参与型政治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普及直接促进了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积累和进步。
从结构上来说,政治文明系统由四个层面构成,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技术文明。
由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是直接受政治文化决定和支配的,所以建设具有先进性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能够直接地促进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积累和进步。
另外,前面论及过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更具有先导性、支撑性、保障性功能,所以,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普及,还促进了政治制度文明的积累和进步。
总之,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不仅直接推动政治文明建设,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三、当代中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社会化措施,进行了广泛的现代政治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在政治实践层面,也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努力。
但由于我国社会背负的历史包袱较重,加上市场经济远未发展成熟,公民社会的发育刚处于起步阶段,致使社会公众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保守和落后的政治文化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
/如果我们深入观察中国人的内心,就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变化很少。
0182有很多学者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政治文化状况进行过实证研究,我们汲取其中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来研究分析当代中国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
对社团的态度。
社团是公民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而公民社会是参与型政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肖唐镖对地方官员的调查中显示:对/团体太多,会影响安定与和谐0这一说法,3719%的人表示同意,4514%的人表示不同意,518%的人说不清;/各种团体向政府提出要求,会伤害所有人的利益0这一说法,3611%的人表示同意,4315%的人不同意,811%的人说不清。
192可见,很大一部分政府官员对社团的存在和发展持否定态度,这是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缓慢,而臣属型政治文化仍然广泛影响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因。
在政治信任方面。
据肖唐镖对地方官员的调查中显示:对/不要随便议论政治问题,以免被人抓小辫子0这个问题,有1814%的人同意,6714%的人不同意, 414%的人说不清。
1102官员中都有近两成的人存在着政治不信任心理,在公众中的政治不信任心理会更严重。
在政治游戏规则的取向方面。
据肖唐镖对地方官员的调查中显示:6713%的人认为/民主体制总是要比其他政府体制要好0,1417%的人认为/在有些情况下专制政府比民主体制要好0,412%的人认为/民主体制与专制体制都一样0,还有819%的回答是/说不清0。